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怎麼處理藝術品的唐三彩

怎麼處理藝術品的唐三彩

發布時間:2022-11-20 13:11:40

㈠ 唐三彩的鑒別

唐三彩風格獨特,釉色豐富,造型美妙絕倫,以其獨特高超的技藝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近幾十年,唐三彩不斷現身於國際藝術品市場,身價不斷升高,不斷創下驚人的價格,因此也受到了國內收藏家的重視,由於唐三彩的經濟價值和藝術價格都很高,民國時期就有人仿製。近年來,市場上的仿品越來越多。那麼,如何辨別真假唐三彩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造型
唐三彩真品,造型生動逼真,比例協調,形態自然傳神。仿品造型生硬,比例不協調,面部呆滯,有的線條過於規整,形似而神不似;真品圓形器物底足一般呈「飛棱」狀,並在棱尖外修一刀,仿品往往缺少這道工序。
2、釉色
真品的器底和圈足往往不施釉,使器物部分露胎,底足很乾凈。而仿品全部施釉,底足往往黑而臟。真品釉色自然柔和,釉中開片細而均勻,釉面的突起感、翹起感如蒼蠅翅膀上的紋路一樣,釉面很乾很薄,無積釉、少積釉現象;而仿品釉色過於艷麗、刺目。釉中開片大小不均,有生硬感。釉面常有積釉現象,釉面干澀。
3、胎質
真品為陶胎,胎質白中泛淺紅、淺黃色。胎土細、實,含有礦物雜質。由於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千年時間,器物露胎處有風化現象;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潔白、細膩,無風化現象。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較重。

㈡ 唐三彩的說明文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於隨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首先要將開采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制。唐三彩的燒制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

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發。這么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首先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出土的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說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它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著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它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溫下經過高溫燒制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復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以馬和駱駝為多。

在唐右衛大將軍墓中出土了一件駱駝載樂俑。這匹駱駝昂首佇立,通體棕黃色,從頭頂到頸部,由下頷到腹間以及兩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長毛,柔麗漂亮。駝背上架有平台並鋪有毛毯。平台上左右各坐胡樂俑二人,而且是背對背而坐,正在吹打樂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這三個樂俑個個深目高鼻,絡腮胡須,身穿綠色翻領長衣,白色氈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黃色通肩大衣。這件高大的駝載樂舞俑精美絕倫,令人贊嘆!

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在古絲綢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可以想見,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艱難跋涉,相依為命,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乎還帶著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峰。安史之亂以後,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於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於世,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劃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自然垂流、相互滲化,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唐三彩屬於一種低溫鉛釉,它是在七八網路的窯爐裡面燒造的,因為它釉里含有不同的低溫鉛釉呈色劑,所以釉經過煅燒以後,互相熔融,出來以後是絢麗多彩,釉以綠以褐或黃或白,三種基本顏色為主,古代是以三為多,當然它不一定都是三種顏色,有的還是五種,我們這個中國古代的唐三彩是唐代創燒和製作的,它當時主要是一種陪葬的冥器,作為達官貴人和皇室的一些皇帝作為陪葬的冥器,所以唐三彩在我們陝西,尤其在唐長安城附近的唐陵里邊,陪葬墓里發現的非常多。
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唐三彩隨葬品。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著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駱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聯想起當年駱駝叮當漫步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
唐代是我國封建朝代的鼎盛時期,所以說唐三彩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種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詩歌、繪畫、建築其他文化一樣,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於其他的文化藝術,從現代的陶瓷史上認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因為在唐以前,只有單色釉,最多就是兩色釉的並用,在我國的漢代,已經有了兩色,就是黃色和綠色的兩種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麼到了唐代以後,就是說這種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時得到了運用。有的就是從陶瓷史上有人考證講,這和唐代當時的審美觀點起了很大的變化有關系。在唐以前人們崇尚的是素色主義吧,到唐代以後,它包容了各種文化,包容了外來的好多文化,那麼就是說這個時候從繪畫也好,從陶瓷也好,從金銀器的製作也好,它形成了一個燦爛文化的這么一個特點。
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歷史原因。首先陶瓷業的飛速發展,以及雕塑、建築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發展,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出來。
唐代貞觀之治以後,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同時也導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於是厚葬之風日盛。唐三彩當時也是作為一種冥器,曾經被列入官府的規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說可以允許他隨葬多少件,但是實際上明文有明文的規定,作為這些達官顯貴們,並不滿足於明文的規定,反而他們往往比官府規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數,去做這種厚葬。官風如此,民風當然也如此,於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這么一種厚葬之風,這也就是唐三彩當時能夠迅速在中原地區發展和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現今所見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於盛唐時期,其燒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燒制的最高水平,然而從晚唐開始,唐三彩的製作逐漸走向衰敗。
唐三彩絢麗的色彩、豐富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代表了唐代陶瓷業發展的最高成就,那麼一件唐三彩作品是如何製作,又是如何燒制的,它又有什麼特點呢?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首先要將開采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制。唐三彩的燒制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
工人在上釉子這方面,主要是釉子要掌握均勻,著均勻。一般情況下,不能薄也不能厚,如果太厚了就出現流釉,釉子還會崩下來;要是上得太薄了,釉子還會發黑,不均勻,所以都會影響釉子的成色。
唐三彩是低溫鉛釉,那麼它的基礎釉就是以鉛丹和石英為主,再加一些少量的高嶺土和常石,那麼分別加上不同的氧化物,比如氧化鐵形成了紅色,氧化銅形成了綠色,氧化鈷形成了藍色。
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發。這么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
出土的唐三彩,從現在分類來看主要也是分為動物、器皿和人物三類,尤其以動物居多,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也是需要馬,農民耕田也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那麼人們經商可能就是從東往西,從西往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說,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這個反映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有關。
唐三彩的特點我們現在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首先它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呢,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的出土的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說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它通過馬的眼部的刻劃,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著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它通過這樣的細部刻劃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溫下經過高溫燒制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復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唐三彩這一種工藝品的特點,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點在裡面,這個造型是雞頭器皿,從現在的考證它當時是西域國家甚至中東國家的一種盛酒用的器皿,但是作為中原地區把它作為一種工藝品來製作,並且人們的使用可以看到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
隨著社會的進步,復制和仿製工藝的不斷提高,唐三彩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洛陽人在傳統唐三彩造型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平面唐三彩,他們還將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為傳統的文化產品和工藝美術品,不僅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和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當得要的作用。
據考古界的挖掘,在絲綢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亞的一些國家都曾經挖掘出來過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那麼這種文化傳流到國外也對他們的陶瓷業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包括在日本和朝鮮。日本奈良時期曾經仿製中國的三彩製作出來過三彩器物,當時被稱為奈良三彩,朝鮮的新羅時期也仿造中國的三彩製作過三彩的器物,叫新羅三彩。
正因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國際、國內市場的開放,喜愛收藏唐三彩的人越來越多。目前中國的洛陽和西安等城市是唐三彩的主要產地。
洛陽唐三彩造型豐滿、圓渾,生動傳神,釉色通過熔融流動,自然滲化,呈五光十色,獨具民族風格,受到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唐三彩的復制和仿製工藝在洛陽己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經過歷代藝人們的研製,使"洛陽唐三彩"的工藝技巧和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製作工藝也得以繼承和發展。

㈢ 唐三彩是否可以在家裡放,如果可以的話應該如何擺放,有何禁忌

墳墓里的陪葬器物,有三類,一是墓主生前所使用的實用器;二是墓主生前受賞賜禮器;三是明器。唐三彩是明器,唐三彩是專為陪葬而製作,明器是不適合放家中,擺放、作陳設的。有些人會這樣做,但我個人認為不適合,也不喜歡。把明器放家中,犯不犯忌,不言自明。
以上供你參考。

㈣ Y簡述唐三彩的藝術特徵與文化內涵

唐三彩的第一彩——白色。
這是一種簡約到極致的色彩,所以一動筆,便想到了「計白當黑」這四個字。
- 「計白當黑」的說法,不常見。但畫家們對這四個字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畫家從來沒有把白色當作「無」,而是視其為最有表現力的顏色之一。畫家在畫面上大量留白,這些空白處雖不著墨,卻是整個畫面的一部分,空白的地方與有顏色的地方相互映襯,形象就更加鮮明了。留白是為了映襯,「用簡」是為了「馭繁」,「計白當黑」的微妙之處,就在這里。
唐三彩的內涵十分豐富,從淵源到流變,可以寫成一部大書,但花開千朵,咱只表一枝,讓我們在簡約的白色光影里,先來了解一下唐三彩的歷史吧。


唐三彩誕生於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統治時期,也有人說唐三彩早在南北朝時已經萌芽了。其實要考證一個事物的來源,能在時間上追溯很遠,但這些考證,有時候真的是既繁瑣又牽強,弄來弄去的,反而把唐三彩真正成型的年代弄混了。所以,既然是「唐三彩」,就是唐代生產的,記住這一點便是了。
- 唐三彩中的白色,似乎給人的印象不深,人們記住的是綠色和黃色。洛陽人只要走到七里河中州橋橋頭,溜達幾步就到了澗東路,就看到了一溜商店,就看到了三彩馬。三彩馬的顏色,綠色和黃色占的比例大,白色少一些,似乎只能在馬嘴和馬鬃上見到一點兒,要不就是馬底座的背面。
- 白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最為特別,對於人的眼睛來說,白色是不設防的自由空間,人們的想像可以在白色中充分展開,所以白色是想像者的平台,看似無,卻是有,白色里存在著辯證法。
按照慣常的說法,唐三彩取材於白煉土,但我跑到唐三彩作坊里一看,所用的土全是灰白色的。作坊里的工人說,這種土叫高嶺土,在河南省,只有鞏義、濟源和我市的宜陽等地有。鞏義的唐三彩窯址在站街鎮的黃冶村,那裡離詩聖杜甫的故里南窯灣村不遠,屬於丘陵淺山地帶,地表是一層厚厚的黃土,已經乾涸的黃冶河蜿蜒北上,通向黃河,這里蘊藏著豐富的高嶺土。
說是土,其實跟石頭差不多,摸起來很硬,但這種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吸水性能好,黏結起來十分牢固,晾乾後又不會開裂,素胎燒成後更結實。就是這種土,被人們賦予了韌性和靈性,被製成了唐三彩,書寫了唐三彩從無到有的全部歷史。

唐三彩之稱謂,在唐代的文獻中尋不到。就是唐三彩「本人」,也是深藏地下1000多年,到了近代才被人發現。
發現唐三彩純屬偶然。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為改善東西交通條件,清政府開始修築隴海鐵路,途經洛陽和邙山。
邙山橫卧黃河之南、洛陽城北,是漢唐以來著名的墓葬區,老早就有「生居蘇杭,死葬北邙」的民諺。歷朝歷代,古墓重疊,這里「幾無卧牛之地」,所以修鐵路的時候,難免挖掘出大量古墓。在唐墓中,人們發現了數量可觀的各種隨葬物品,唐三彩也在其中。
當時的民工看到這些從古墓里出土的唐三彩,覺得這不過是陪葬品而已,陰森森的,留著覺得晦氣,遂將其砸碎,拋灑在工地上,但古玩商懂得這是寶貝,就將這些出土的三彩陶器運往北京。
這些東西到了北京後,立即引起金石學家王國維、羅振玉的重視,一時間洛陽唐三彩蜚聲海外,外國商人紛至沓來,重金購買。唐三彩因此成為盛唐的象徵,位列中華藝術瑰寶。
專家學者研究後發現,唐三彩與唐文化密切相關,首先是它的出現與厚葬有關。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國力雄厚,經濟發達,統治階級生前極盡奢華,也影響了當時的喪葬習俗。
古人篤信靈魂不滅,而講究禮儀孝道又促成厚葬之風。厚葬,成為生者寄託哀思的主要手段。唐朝中央政府設「門下省」,下轄的「甄官署」專門負責皇親國戚陵墓所需的明器。明器就是冥器,是供人死後「享用」的。由於當時的人都相信靈魂不滅,所以大家都「事死事,如生事」,讓死者把其生前擁有的財富帶到陰間繼續「享用」。這些陪葬品,大到馬匹車輛,小到盆盆罐罐,都一股腦兒地弄到墓里去了。人們為了顯示墓葬的規格和品位,紛紛購置明器,互相攀比、炫耀,極大地刺激了唐三彩的生產。
皇室也鼓勵厚葬。唐典明文規定,不同等級的官吏,死後可領取大小不等的三彩陶器陪葬。這就為唐三彩的生產開了綠燈,三彩作坊成為優先發展的「企業」,唐三彩的「成長」和壯大,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唐三彩器物包羅萬象,大致可分為器皿類、俑像類和動物類。
器皿的種類很多,有水器、酒器、飲食器、文具以及建築模型等,樣式新穎,色彩絢麗。人物主要有婦女、文官、武士、伎樂俑、牽馬俑、胡俑、天王等,大體是根據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往往面部胖潤,肌肉豐滿,梳著各式發髻,著彩服。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勇猛英俊,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彪悍。動物類有鳥、獅、駱駝、馬、牛等。其中以馬的塑造手法最為出色,有的揚蹄飛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鳴,有的俯首舔足,形態生動逼真。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唐三彩陶器的窯場多分布於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有河南鞏義、陝西銅川、河北臨城。除此之外,四川邛崍也有所見。唐三彩的品種很多,有靜物器具、立體塑像、明器和生活用具,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稱得上是最貼近生活的手工藝品。在唐代,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手工藝品在種類上能超過唐三彩。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非常高超,它用高嶺土作胎料,經過提煉,精選出顆粒細、雜質少的材料。洛陽和鞏義出土的唐三彩,胎土潔白,胎質堅硬,某些產品底部還有支釘的痕跡;西安出土的唐三彩,胎土白中閃紅,胎質相對較軟,有的用指甲一劃可顯出痕跡;而揚州地區出土的三彩陶器,有白色、淡紅、淡黃等幾種顏色。燒制唐三彩的溫度較瓷器略低,在800°C~1000°C,其中三彩俑的燒制溫度為900°C左右,三彩器皿的燒制溫度在1000°C左右。
初唐時期,唐三彩製作的工藝較為簡單,品種也較少,多在掛釉後加以彩畫。盛唐時期,是唐三彩製作的極盛時期,品種豐富,製作精美,產量很大。唐天寶以後唐三彩的產量逐漸減少。「安史之亂」之後,唐三彩的製作逐漸衰落。宋代初年,唐三彩已經很少生產了,鞏縣(今鞏義)的黃冶窯也突然停燒了,但在黃冶河兩岸還有小作坊繼續燒造瓷器。後來,考古專家在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址的第二燒造區東北部,清理出8座唐代窯爐,其中有5座窯爐保存相當完整。鞏縣離洛陽不遠,歷史上多次劃歸洛陽管轄,實際上屬於洛陽地域。改革開放以後,唐三彩首先在孟津縣恢復生產,孟津的民間藝人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改進了原料配方,提高了燒制溫度,使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暢銷國內外。
「唐」是一個世界性的符號。唐代生產的唐三彩以其簡約的造型和亮麗的色彩,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唐代,唐三彩已經走出國門,與世界緊密地聯系起來。那一隻只彩色的駱駝,有雙峰的,也有單峰的;牽引駱駝的胡俑,高鼻深目,分別來自西域和更遙遠的異國。這些駱駝和胡俑,傳達了絲綢之路上商業往來的重要信息。
佛教藝術對唐三彩的影響也很大。唐三彩中的天王力士俑,與龍門石窟的同類造像十分相似,凡是天王力士俑,都是身材高大、金剛怒目,不是揮舞著拳頭就是單腳踩著一個魔鬼。古人塑造出如此駭人的形象,並將其放進墓中,本來是用來鎮墓驅邪的,熟料無意中折射出了佛教藝術對唐三彩的影響。
- 唐三彩是唐朝與世界接軌的一個見證,它廣泛地吸收了外來文化,同時又以輻射的姿態影響著世界文化。凡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入大唐的各種工藝技術、奇珍異物、寶相花紋,都成為當時唐三彩再次表現和刻畫的對象。
- 當時的大詩人杜甫,曾寫過「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東來囊駝滿舊都」等詩句,足見當時西域商人紛至沓來的景象是多麼熱鬧。源於生活的藝術品唐三彩,最直接地反映了當時的景象。當然,閱人無數的杜甫,肯定欣賞過許許多多唐三彩,想必當他面對這些彩虹般的藝術品時,心情也會愉悅和激動。
但唐三彩也有衰敗的時候,轉折點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王朝一個可怕的夢魘,全國死了那麼多人,卻再也無力厚葬,唐三彩製造業隨之蕭條,這種釉陶作為一個多彩的夢,漸漸被稀釋成一杯殘酒。
如今洛陽人見到的唐三彩,多是仿製品,而且多為彩馬和彩駝,但你只要走進洛陽博物館,就會看到真正的唐代生產的唐三彩,在那裡,這種文物多得很。若是三彩馬,必是馬首微垂,神態安詳,初看好像是完全放鬆的狀態,但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馬的四隻蹄子已經開始躁動,肥壯的身軀蘊藏著磅礴的力量;馬的眼睛雖然看著地面,但分明有著廣闊的視野,它是看到了戰場還是看到了漫漫旅途?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那三彩駝比馬的個子大得多,卻沒有馬的色彩艷麗,好像還殘存著絲綢之路上的風沙征塵。駝峰上,平展展地置一平台,馱著沉重的貨物,載著歌手樂手,這些伎俑或吹羌笛,或彈琵琶,似乎有了這個「移動的歌舞團」,漫漫的通商之旅也不寂寞了。唐三彩就這樣一路走來,一路揮灑奇彩,直到現在……

㈤ 唐三彩是怎麼燒制的

唐三彩是局限於唐代製作的三彩陶器,隨著唐王朝的衰亡,唐三彩也隨之消失。唐代以後,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在北方地區流傳繁衍,其中包括契丹民族的三彩和北宋三彩,還有金代的金三彩等。但它們的藝術水平與唐三彩相比較為遜色,風格也有較大的區別。

唐三彩器的燒造一般為兩個步驟,即素燒和釉燒。它的胎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紅色陶胎,出現於隋和初唐時期一種掛草綠、醬黃色混合釉的紅陶製品中,這一品種還不能被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唐三彩;另一類是白色陶胎,為瓷土燒成,被認為是典型的唐三彩。這種坯體的特點:一是吸水性強,使粘接部件牢固;二是可塑性較強;三是素燒後強度較大;四是胎質白,掛釉後釉色鮮艷。唐三彩器的燒成溫度在800℃~1000℃左右,坯釉膨脹系數基本一致,使坯釉結合良好。

㈥ 怎麼鑒別真假唐三彩陶瓷

現在有些人在 收藏 唐三彩陶瓷,那應該怎樣去辨別真假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唐三彩陶瓷鑒別真假的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唐三彩陶瓷鑒別真假的方法

一、製作工藝上,唐代工匠製作唐三彩陶瓷馬需要很多步驟,先陶泥做成一完整器形,然後做陶花,然後陶花成型,一匹陶馬被分成頭頸、軀干、腿和尾巴等 部分,分開製成陶花,然後陶泥填入陶花,擠壓結實後取出粘結塑形。從陶馬的腹腔孔向裡面看,能看到清晰的粘連痕跡,胎體也非常結實。而如今的 贗品胎體都比較輕薄,內壁也沒有粘連痕跡,比較平滑。

二、唐三彩陶瓷馬真品使用的原材是北方次生高嶺土,經過多道嚴格的篩選製成陶泥,此外唐三彩器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胎體表面會出現粉化剝蝕現象,胎 體為白色且白度不高,白色中還微微泛著紅色。而是用現代瓷土製成的唐三彩仿品,使用機器加工的胎體潔白,稜角分明,最終的是其沒有時間堆積形 成的粉化剝蝕現象。、

三、唐三彩陶瓷馬馬真品頭部比較小,兩眼上的眉骨粗大而隆起,頸部上細下粗,其背部、肚子、臀部圓潤肥碩,且收得很緊,腿部上端粗短,下部細長,看 上去矯健有神。現代仿製品看上去非常逼真,但是其頭部較大,身體骨骼線條不夠清晰,肚子肥碩鬆弛,看上去沒有矯健之感。

四、唐三彩陶瓷馬真品釉色沉穩厚潤,在地下埋藏了一千多年後,其表面多有開片,開片紋理細,像是形成在釉下。仿製品釉層稀薄,有名啊顏色光亮刺眼, 偶有開片者,開片紋理也是又深又長。

唐三彩仿品與真品的區別

由於數量有限,隨著唐三彩來源的逐漸枯竭和市場價值的攀升,國內外藝術市場充斥著各種仿品。一般情況下,仿品與真品有以下一些區別:

第一,真品系手工製作,同一產品,尺寸並不盡相同;仿品則多用注漿模製,產品大都規范統一,同類產品尺寸相同。

第二,真品各種人俑的頭部和足部、動物俑的足部及其底盤,均露胎不施釉;仿品則畫蛇添足,多施滿釉。

第三,真品的上釉方法為刷、淋、點,不注重滿釉,講究自然流淌的藝術效果,有的部位甚至還有露胎的地方;仿品則多用噴釉,釉色均勻,缺少自然流暢的瀟灑感。

第四,真品陳舊感自然,富有層次並深入肌里。如有可能可在不顯眼處輕輕敲擊一兩處胎表,就可發現陳舊感是由胎表向里滲透的。仿品的胎,經做舊處理雖有陳舊感,但絕無真品胎經歲月侵蝕而顯露出累累滄桑的自然感。

第五,真品唐三彩裝飾物很多,件件飾物做工都一絲不苟,而仿品則很難做到處處都天衣無縫。

唐三彩的鑒定方法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唐三彩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由於唐三彩來源的逐漸枯竭和市場價值的攀升,於是出現了許多贗品。至於唐三彩贗品何時開始出現,一般認為是民國時期。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洛陽市文物交流中心曾經徵集到一些民國仿製的唐三彩,除了胎體與唐代三彩略有區別外,從造型到釉色很難與唐代三彩區分開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洛陽唐三彩仿製品的製作主要集中在市區北面邙山上的孟津縣朝陽到南石山村一帶,這里生產的三彩以工藝品為主,還製作一些仿製品,但做過舊後真正達到以假亂真程度的並不多。之所以造成鑒定困難,主要原因是人們接觸唐三彩真品的機會太少。金投收藏網認為唐三彩的鑒定主要從造型、釉色、胎體、工藝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造型唐三彩是唐代陶瓷藝術家們在特定歷史時期創作的,與當時社會風俗、生活環境、審美意識、製作材料、工藝水平分不開,因此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均能表現出生動逼真的神態,生活氣息濃郁。從出土的唐三彩來看,唐代工匠雕塑水平非常高而且技藝嫻熟,人物、動物比例協調,形象生動。人物的面部、五官、表情、身姿、手勢變化有致,各種動物或靜、或動,神完氣足,形態自然傳神。仿製品的製作,一是按原物,二是按圖片,三是在原型上創新,四是臆造。製作者雖然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的與原物相似,但由於雕塑者功底欠缺,再加上製作者與唐代工匠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製作出來的只能形似而達不到神似,往往造型生硬,缺少變化。如製作的俑類往往比例上不協調,面部呆滯,線條生硬,有的線條過於規整。唐代三彩圓形器物的底足一般呈“飛棱”狀,並在棱尖外修一刀,這在碗、盤、瓶、執壺、缽等器物上最常見,而仿製品往往缺少這道工序。

(二)釉色唐三彩埋入地下,歷經千餘年,受土壤環境和土壤中化學物質如酸、鹼等的侵蝕,光亮奪目的光澤已變得柔和瑩潤,釉面的開片均勻細小,有規律,開片四邊微微上翹,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片與片之間的間隙有銹蝕的銀沁,類似於漢代綠釉陶壺的泛鉛現象。用肉眼直接觀察,從側面看釉面的表層,生成一種像蠅翅一樣薄薄的一層,開片之間像是鼓起的線條,這即是唐三彩的“包漿”。仿製品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澤,往往採用氫氟酸去光,再用鹼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澀。近年來,製作者也研究燒制出了釉面開小片的方法,但開片堅硬,有的過於細碎,有的紋路雜亂無章,開片往往產生個別紋線過長的現象,釉面無蠅翅“包漿”。有的雖然也製作上了一層銀片或出現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層薄霧,很淺薄,而且不牢固。

(三)胎體洛陽出土的唐三彩,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鐵質。因燒成溫度和爐內氣氛的差異,燒成後的胎體顏色有白色、淡粉色或淡黃色等多種,胎質不是很精,胎質中含有像是石英的微小顆粒,並有其他礦物雜質。從胎體堅實度來看,有的因燒成溫度高,胎體比較堅硬;有的因燒成溫度低,胎體硬度小一些,胎體較疏鬆,釉層容易剝落。仿製品的製作,一種是採用加工現代三彩工藝品的胎體材料,即純凈的高嶺土,沒有經過特殊配料加工,燒成後胎體潔白細膩,比較堅硬,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手感較重,與唐代三彩區別較大。另一種選用的材料也是高嶺土,採用與古代相近的工藝對胎料進行加工,製作者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質,經過精心配製,燒成後無論從硬度、胎色還是疏密度都與唐代三彩接近,區別開來有一定難度。

>>>下一頁更多精彩“唐三彩陶瓷收藏價值”

㈦ 唐三彩是干什麼用的

唐三彩在古代是作為一種冥器。唐朝貞觀統治後,國力強盛,各行各業繁榮,但同時也導致了朝廷一些高官生活的腐敗,重葬的趨勢越來越普遍。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唐三彩誕生於唐代,有其文化淵源。

唐三才曾作為陪葬品被納入官方規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件物品是指他可以埋葬多少件物品,但高級官員不滿意明朝的規定,於是就這樣做了。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厚重的墓葬風格,這也是唐三彩在當時中原地區得以迅速發展和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7)怎麼處理藝術品的唐三彩擴展閱讀

常見的出土三色唐代陶器包括馬、駱駝、女士、音樂家俑、枕頭等。尤其是背上有絲綢或者背上有帶子的三色駱駝,抬起頭尖叫起來。紅鬍子藍眼睛的羅勇身材,穿著一件窄袖襯衫,戴著一頂寬邊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讓人想起當年走在「絲綢之路」上的駱駝。

唐三彩的製作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雕塑和其他工藝美術的特點。唐三彩釉的製作工藝復雜。以精加工後的高嶺土為坯料,用銅、鐵、鈷、錳、金等礦物作為釉料的著色劑,並在釉料中加入適量的煉鉛渣和鉛灰作為添加劑。

首先將餅干在窯中烘烤,烘烤後上釉,再在窯中烘烤至800℃左右..由於鉛釉流動性強,釉料在燒制過程中四處擴散流動,各種釉料相互滲透混合,形成自然斑駁華麗的顏色。這是一件具有獨特中國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㈧ 家裡有唐三彩馬,不想擺放了,可以隨便丟棄嗎

摘要 這是自己的隱私,可以,但非常可惜

㈨ 嚴格來說我國唐三彩屬於什麼技術

唐三彩屬於陶瓷技術,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並且沿用至今,享譽中外。

(9)怎麼處理藝術品的唐三彩擴展閱讀

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中國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三彩誕生於唐代是有其文化淵源的。

首先,成熟的陶瓷技術是唐三彩誕生的物質基礎;

其次,唐代盛極一時的厚葬之風是促成其誕生的直接導向;

第三,唐代各個領域的歷史文化是孕育其最好的藝術養料。

唐三彩的誕生也是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是釉彩裝飾和胎體裝飾結合的過程。輝煌璀璨的唐三彩,其絢麗斑斕的藝術效果在雕塑精美、造型生動的俑上得到了發揮和淋漓盡致的展現。

㈩ 唐三彩陶瓷有哪些特點如何分辨真假唐三彩

唐三彩是我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中的珍品,全名應該叫做唐代三彩釉陶器,三彩釉是一種低溫釉,在唐代時特別盛行,我國最早出土的唐三彩位於洛陽,且在洛陽出土唐三彩數量最多,唐三彩一經出土鮮艷的顏色精湛的技藝立刻就迎來世界震驚,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贗品層出不窮,想要欣賞真正的唐三彩必須要有一番目力。

如何識別唐三彩

唐三彩自從被發現以來由於精美造型與無與倫比的魅力受到全世界收藏家們的關注,目前所存在的唐三彩一部分流落海外,另一部分則是古墓中出土,數量極少,由於唐三彩熱的升溫近幾年市面上假冒劣質唐三彩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識別唐三彩就成了問題,實際上真假唐三彩很好辨認。首先,真正的古董唐三彩質地疏鬆,畢竟沒有現在機器工藝成熟;其次,大多數唐三彩是從古墓中挖出來具有腐蝕痕跡,還存在銹斑;最後,唐三彩的胎、釉光、釉面、釉里有著獨特的區別,只要從這既方便來辨認很容易區別真假,不過唐三彩真的很漂亮買一個價的放在家裡欣賞一下也很有趣,千萬不要用真品價格買了假貨。

閱讀全文

與怎麼處理藝術品的唐三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