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西方藝術的差異是什麼
東西方藝術的差異主要有:中國傳統藝術是寫意的。注重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裡的感受。繪畫多寫意,音樂重感受,書法寫胸臆,舞蹈講合一;西方古典藝術是寫實的。注重的是對自然的重現,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實情況或運行理論。繪畫多寫實,音樂重和鳴,舞蹈表情緒。
東西方藝術的差異與中西哲學的差異有關。中國的哲學思想是以中庸謙和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推向極致;西方哲學主要是來源於希臘的數學和幾何的邏輯思維,重視對事物的客觀認識,概念化推理演繹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對立。所以,中國藝術以含蓄的手法來表現自己,西方藝術多以誇張的手法來表現自己。
⑵ 關於身邊藝術的資料
1、音樂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
在藝術類型中,音樂具有抽象性,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2、舞蹈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
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
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3、攝影
攝像的行為主體是拍攝者、被拍對象及攝像器材,以被拍的對象為基準調焦,將畫面記錄於攝像器材。攝取畫面的操作過程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顯微等。
攝像技巧包括鏡頭的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鏡頭的組合--淡出、淡入、切換及疊化等。在起幅的廣角階段和落幅的長焦階段以及變動鏡頭焦距或移動機位,始終使鏡頭畫面框架對准被拍對象進行拍攝。
4、影視
影視是以拷貝、磁帶、膠片、存儲器等為載體,以銀幕、屏幕放映為目的,從而實現視覺與聽覺綜合觀賞的藝術形式,是現代藝術的綜合形態,包含了電影、電視劇、節目、動畫等內容。
5、戲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
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⑶ 文學形象怎麼寫
文學形象的特點 1、間接性(與表演藝術、造型藝術相比) 間接性是指,作為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現實性,它只能通過接受者的想像和聯想才可能間接地被感知。 所謂可感性,就是具有在感覺上能把握到的特性。文學是描繪感性現象或抒發由感性現象激起的情感,因此無論是描繪型的,還是抒發型的文學形象,無論是人物還是情景,亦或作品的整個藝術畫面,通過文學語言的媒介,以及讀者的"意會",都能呈現出可感性。與造型藝術相比: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的特點,因此不可能具有強烈的直觀性;但卻又能從多方面多側面來揭示形象的豐富內容,從而給欣賞者提供進行想像和再創造的廣闊天地。另外,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可給人一種審美的距離感。 2、心象性 文學形象具有心象性,是指人們在接受文學形象時的心理活動其實是一種和語言密切相關的表象運動。 文學可以將本身不具形體、難以捕捉的心理活動――某種情緒、情感、思緒、感受――轉化為人能夠感知的藝術形象,即一種心象性的文學形象。 心象性的文學形象在詩歌中經常出現。 心象性形象不僅見於個別詩句,整首詩所展現的就是一個心象性的文學形象。 在現代敘事作品中,心象性形象也開始日益增多,許多現代小說家明確表示創造心象形象是他們追求。 3、概括性 所謂文學形象的概括性,是指形象具有傳達豐富的內在意蘊的功能。 首先,通過個別概括一般,通過偶然表現必然。 其次,文學形象的概括性還表現為某種感情、某種精神境界、某種道理。 再次,有的形象僅為表達一種如黑格爾說的"生氣"、"靈魂"、"精神"而存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稱這種形象的概括方式為"傳神"。 此外,文學形象的概括性還表現為能傳達難以言說的事物和境界。
⑷ 劉萬鳴國畫作品
《中國畫論》(15萬字)、《劉萬鳴畫集》、《硯邊寄語——劉萬鳴作品集》、《劉萬鳴作品集》、《中國當代畫家個案研究——劉萬鳴花鳥走獸》、《水墨精神——劉萬鳴畫集》、《當代名家——劉萬鳴花鳥走獸》、《工筆草蟲畫法》、第八屆全國美展(第八屆全國美展天津展區)、第九屆全國美展(江蘇·南京美術館)、首屆全國國畫家學術邀請展(河南美術館)、水墨心象展(中國畫研究院美術館)、中日水墨交流展(日本·大阪)、中韓水墨交流展(韓國·漢城)、實力派作品展(山東·威海博物館)、天津實力派作品展(天津藝術博物館)、中法文化交流展(法國·巴黎)、南北花鳥畫學術交流展(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美術館)、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北京世紀壇)、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美術館、威海博物館)、水墨新象中國畫邀請展(山東·青島)、文軒畫廊推薦畫家被評為2006年最具升值潛力的中國畫家之一。
部分獲獎及參展作品
《碧空無際》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獲銅獎,(中國美術館收藏)、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天津展區,獲銀獎(天津美術展覽館)、第十屆全國美展插圖展天津展區,獲銀獎(天津美術展覽館)、《宋詞意系列》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江蘇·南京美術展覽館)、《靜觀自然》入選天津市第五屆青年美展,獲金獎(天津美術館)、《秋林逸氣》入選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大展,獲銅獎(中國美術館)、《浩然天地間》入選紀念毛澤東文藝座談會5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獲銅獎(天津展覽館)、《禪佛人物》入選全國佛教人物畫大展,獲優秀獎(中國美術館)、《秋林》入選中國書畫名家大展,獲銅獎(雲南·昆明)、《逸氣圖》入選世紀情·中國畫大展,獲銅獎(深圳博物館)、《猿》入選新世紀中國畫大展,獲優秀獎。
//www.lianjie114.net/pic_d058ccbf6c81800ad1f260ceb63533fa838b47d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⑸ "心象花"出現在哪個朝代
「心象花」亦稱「文人花」,源於五代、元朝,因政治混亂,外族入侵,致使文人雅士尋求歸隱,並借草木宣洩胸中逸氣,藉以稱名;野花野草信手拈來,不拘形式,隨意、不講技巧,直以真性情與大自然對話―「常念秋草之含悲,驚瞥寒冬之方臨」。
五代時期南唐元宗李璟在《攤破浣溪沙》中觸景傷情:「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樵悴,不堪看」,看敗荷隨風飄零間,嘆韶光老去,風華已褪,誰堪憐?至情至性,可歌可泣。政治的動盪不安,反而演化開啟了中國插花藝術「心象花」的風貌。
世間無常,但萬物有情,生命有歡樂、有苦難,有病痛、挫折、不平、無奈、有得有失,因個人際遇不同,故又借詩詞、書畫、花草等來象徵人品的凈潔:蘭如君子,菊顯高潔,竹表正直、氣節,梅示堅毅、風骨,荷出污泥而不染,松柏孤挺而不屈。文人與行者最大差別是在取捨體悟之間,身處同「境」,另生性情。文人對景述情,豐富了自身的心靈,也匯集成了中國歷代豐厚的藝術寶藏。無限的吟詠中,面對花草可解憂、述情,任憑是溘游曠野的揮灑,亦許是深夜相逢的談心。
⑹ 藝術包括哪幾大類
⑺ 美術欣賞的類型有哪幾種請自述一幅中國美術作品,一幅西方美術作品進行比較
東西方藝術文化的差別,不但存在與音樂文化之中,也存在與美術文化之
中。同時,在各自的音樂文化和美術文化之間,可以發現藝術思維的共同點。關於東
西方美術構思和藝術手法的差異,美術界向有中國畫是「散點視」而西洋畫是「焦點
視」、中國畫「寫意」而西洋畫「寫實」的說法。「焦點透視原理」是客體「鏡象」
的產物,重在立體,可以說是西洋幾何學在美術領域的應用,與西方的理性主義的精
微觀察相一致。「散點意合原理」是主體「心象」的產物,重在印象,可以說是中國
神韻說在美術領域的再現,與中國悟性主義的意會感受相一致。美術與音樂的焦點和
散點有相通之處。西洋畫的寫實技法,與屈折語類型的結構精密與語法的邏輯分析一
致,又與其派生的理性科學思維模式同構;中國書畫的務虛手法,與詞根語類型的結
構簡約與語義的虛靈感受一致,又與其派生的悟性技藝思維模式一致。西方以油畫與
雕塑的維妙維肖將「鏡象藝術」推到極至;中國以水墨畫與草書的了了幾筆將「心象
藝術」發展到頂。西方的繪畫從19世紀的印象主義,經後印象主義發展成20世紀層出
不窮的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這些「非理性主義」藝術,高揚否定傳統的大旗,不
再追求客體的逼真,而是採取形體變形、光色變化、時空疊置等手法表現個人感受的
印象流,才實現了從「鏡象」到「心象」藝術的轉變。通過以上東西方音樂與美術藝
術文化的對比分析,似乎可以總結:中國人傳統藝術思維的特徵為單式連鎖性思維和
心象藝術風格,西方傳統藝術思維的特徵為復式綜合性思維和鏡象藝術風格。
⑻ 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
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
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少兒美術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為孩子進行少兒美術培訓有著一定的意義,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下面為大家介紹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
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養小畫家
兒童繪畫訓練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畫外所獲得的那些東西,例如繪畫可以使人獲得內心平衡和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
換句話說,兒童繪畫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小畫家,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當然,有繪畫天賦和潛能的兒童經過科學方式的教育引導後,有一部分會成為藝術家,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少兒美術素質教育應該如何開展?
少兒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藝術精英教育。教師應更多地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在輕松愉快中發揮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兒童大都有繪畫的潛能,並非少數兒童獨有的能力。因此,兒童不需要教他們怎麼畫,而是引導他們學會如何自己畫。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忽視其發展規律,向其灌輸繪畫技巧,反而有礙孩子發展。
「美術不是提高人的技能,你看低了,而是提高他的人文素養,提高他的藝術修養。人需要吃飯,需要物質生活,另一半是精神生活,美術的`作用在這兒。」
「繪畫潛力」理論。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的研究發現,兒童在10歲前,他的繪畫能力是兒童的潛在能力,與智力、認知能力同步發展。人具備創造視覺語言符號表達心象的潛能,繪畫並不是少數「天才」獨有的能力,繪畫能力隨人的認識和知覺發展自然向前發展,確實不是靠學習繪畫技能提高的。「發現學習」理論。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認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主動進入對感覺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的過程,而且是主動學習、適應和改造環境的過程。由此看來,兒童也是發現者,具有自發學習的能力。「啟發教育」理論。楊景芝教授認為,啟發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催化齊,在教孩子學畫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少兒美術培訓的8個好處
發展感知能力。
畫畫主要通過視覺和觸覺感受進行,感覺是人發展認識的前提,兒童的認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維獲得。因此,發展感官,促進智力發展是畫畫不可替代的優勢。
培養豐富的情感。
情感是學習的動力,畫畫有利於孩子情感宣洩,使身心發展得到平衡。同時,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孩子情感境界得到升華。藝術能使人充實和完美。
培養創造意識。
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未來社會的人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質,畫畫通過創作來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豐富的聯想與想像力,周密的思考與計劃能力,獨特、流暢與變通能力。
發展思維能力。
孩子通過觀察進行的視覺思維,是孩子早期的思維活動,他們通過創造視覺符號表現認識,發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發展。藝術活動可以激發多種感知和思維方式。
促進個性發展。
沒有個性就沒有真正的藝術創造。美術創造活動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培養自尊、自律、合作動機和自我激勵的品質,培養自主意識和主動精神。
提高運用媒材、技術進行實踐活動的能力。
畫畫以動手操作為特徵,新的媒材、技術不僅容易引起興趣,而且可以培養探索學習的習慣和嘗試解決問題的新的可能和途徑。
培養豐厚的文化修養。
通過欣賞活動開拓文化視野,了解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文化發展,了解藝術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學習分析、綜合和評價的思維技能,提高審美感受力和判斷力。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畫畫是一種綜合性教育,它通過感性與理性,動腦與動手、藝術和科技、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少兒美術培訓機構環境營造的原則
第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搭配運用。
有一門專門的理論叫做色彩心理學,這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徵;在主觀上又是一種反應與行為。我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也能夠深刻感受到,色彩對心理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色彩在環境設計領域不僅僅決定著美觀與否,同時還會對人的心理狀態產生相應的影響。
一般來說,代表明亮的、溫暖的、鮮艷的、快樂的、嬌美的、柔軟的、生動活潑的、純真的等色彩都是兒童喜歡的。比如溫暖的橙色,飽和度比較低的紅色,黃色,粉紅,純度高的藍色、綠色等,還有另外一些不強烈的中性色彩,如紫色綠色也是合適的;那些帶有低沉的灰暗的穩重的感覺的色彩一般不適合兒童。
適合孩子的色彩組合——生動、活潑、俏皮。如玫瑰紅粉色與藍、藍綠色相配效果很好。藍色和粉色相配不會顯得太刺眼。色彩的搭配是一門深厚的學問,總而言之,最好能夠通過色彩給予兒童帶來一種積極向上、樂觀活潑的心理暗示,最好再配以明亮的燈光,寬敞的空間,讓孩子在其間獲得一種舒適的體驗。
第二點就是作品展覽牆的設計。
在少兒美術培訓機構當中,作品展覽牆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夠展示機構的教學成果,其次也能起到一種美化環境、增添藝術感的作用。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整齊有序地張貼在作品展覽牆上,自然而然就會起到一種鼓勵的作用,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創作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並且孩子們其實是非常樂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創作的。
在張貼作品的時候,要注意作品的有序排列,最好將相同題材、形式相近的作品張貼在一起,有助於達成風格的統一,不至於顯得太過雜亂無章,有條件的話可以對作品進行裝裱,能夠顯著地提升作品的美觀度。
除了孩子們自己的作品之外,還可以張貼一些大師作品的復制畫,一方面能讓人感受到機構濃郁的藝術氛圍與藝術修養,其次也能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對大師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
第三點我想談一談機構內部的陳設。
一些充滿藝術感與趣味性的小裝飾品對於一家少兒美術培訓機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孩子們的天性決定了他們非常喜歡這樣的小工藝品,其實也能讓機構的環境看起來更活潑、更具有親和力。
對於裝飾品的選擇來講,最好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我們都知道小孩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英雄人物,喜歡流行元素,在機構內部加入這些他們喜歡的形象,能讓他們感覺到非常親切,每次來上課,就好像回家了一樣,他們會越來越喜歡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