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冬宮介紹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該宮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初建於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到破壞,戰後修復。這是一座三層樓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面向宮殿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 地址:「涅夫斯基.普羅別克特」地鐵站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該宮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初建於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到破壞,戰後修復。這是一座三層樓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面向宮殿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了2噸多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種貴重木材。御座大廳(又稱橋治大廳)的御座背後,有用4.5萬顆彩石鑲嵌成的一幅地圖。
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1922年成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冬宮成博物館的一部分。
Ⅱ 1837年的冬宮大火給冬宮帶來了什麼損失
1837年,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冬宮發生了一次大火災,華麗的裝飾幾乎化為灰燼。大火從彼得廳和元帥廳的牆壁開始熊熊燃燒,僅僅三天,富麗堂皇的沙皇宮殿就只剩下磚牆和地下室與第一層上面的拱形板了。拉斯特列利、克瓦連吉、蒙費蘭和羅西的裝修都毀於一旦。萬幸的是,所有造型藝術品、傢具、器具和其他珍貴財產得以搶救出來。
Ⅲ 大明國年代粉彩藝術品
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珍藏著許多舉世無雙的中國文物。她在外國博物館以無比高貴的姿態,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言人,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象。下面簡略介紹如下:一、亞洲 日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最大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內設有「東洋館」,整個二樓五個展室都陳列中國古代美術品,其中不少是陶瓷,從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後的陶瓷等,應有盡有。比如,該館珍藏古建盞,產自閩建陽市水吉,是鎮館之寶。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曾舉辦了「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展覽。是把全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不僅是完整的器物,也包括陶片,從全國搜集後,匯集展覽,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趨。其中有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的瓷器等。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本館,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所藏1萬余件珍貴文物,定期輪換站出、展出。京都國立博物館本身,也是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銘記有「顧氏」二字的明代著名龍泉匠師顧仕成一件直徑約4寸5分的瓷碗,就珍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內。 日本奈良市的法隆寺珍藏了唐代越州窯的四耳青瓷葯壺,高8寸7分,直徑4寸5分,曾為天皇所使用。當這一稀罕的寶物在1939年於奈良市博物館公開陳列時,前往參觀的人群如山如海。 伊朗:伊朗阿特別爾寺在伊朗古都大不里士以東的阿德比爾鎮。1611年曾將珍貴的1600多件中國陶瓷獻給神廟,現歸德黑蘭考古博物館收藏的,仍有8O5件。藏品中除有元青花重器達20餘家件外,尚有北宋、南宋、元龍泉瓷、景德鎮印花白釉小足器、藍、黃、醬釉及各時期青花瓷、鬥彩瓷、粉彩瓷等。是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館。 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收藏的陶瓷約1萬件。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產的,僅浙江元龍泉青瓷就有1500餘件。其中大盤、碟子、碗等器皿質量異常精妙絕倫,也有大罐。清代的瓷器約4000件。完整的至正型的元青花重器在世界上為數不多,據說總共不過300件左右,但僅在這里就集中了8O余件。這些藏品中元青花琢器就40件,其器型碩大、通體滿繪、色澤艷麗濃翠,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如80厘米的葫蘆瓶就有二個。這里藏的元青花器有一種震撼力,當你第一次看到它時會都被迫得往後退。這些元青花從纏枝牡丹、龍鳳麒麟,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謂無所不繪。該博物館已成為世界上收藏中國元代完整的青花瓷最多的一個博物館。 菲律賓:桑托斯、洛克辛和羅伯特·維拉諾克等三個博物館藏有中國瓷器約7萬余件。菲律賓人歷來珍視中國瓷器,據說只在節日時,才將埋於地下的瓷器取出來用,用後又再深埋地下,所以出土的瓷器大多是完整的;品種有越窯系刻花青瓷;龍泉窯刻花盤、晚、花瓶、酒壺等;福建泉州、德化的刻花青白瓷、青白褐斑瓷以及福建的建盞。元代瓷器出土數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鎮產品,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紅瓷等品種。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博物館收藏500O多件陶瓷藏品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國漢代到明代的產品,這些藏品都是從印尼各地收集來的。在東南亞各國博物館所藏的明代陶瓷中,雅加達博物館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有明代的鬥彩、三彩、五彩、白地青花瓷器,器型有書「金玉滿堂」四字的盈尺大碗,也有圖繪仕女栩栩如生的萬曆五彩大尊。有書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大盤,盤中繪雙龍朝日,次為五火雲奔馬,邊緣畫阿拉伯故事。有書阿拉伯文字的三彩大盤,這是元末明初德化窯產品。還有書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中碗,碗底有「成化年制」的款識,也是德化窯燒造的產品。 馬來西亞:吉隆坡國家博物館珍藏一批中國明代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鎮的產品。比如,一件12寸大盤,內畫葵花、如意,邊畫八寶、長春花,外畫梅鵲,底款書篆字「富貴佳器」。一件8寸康熙中盤,內畫山水,邊畫水草花鳥,外畫梅鵲;環以金錢帶,外畫纏枝花。一件5寸中碗,內畫山水,邊畫水鳥,底款書「大明嘉靖年制」。一件4寸康熙小碗,內畫鴛鴦水草,邊畫荷花,水草,水鳥,外甜白,底款篆書「福」字。是目前所知出土中國瓷器最多的地區。 沙撈越博物館收集出土的陶瓷標本100多萬片。 其中福建德化、安溪磁灶等窯的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韓國:漢城博物館把在南朝鮮出土的中國瓷器收集到一起,為研究中國對南朝鮮瓷器文化帶來的影響提供了條件。藏有從漢代到清代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中國瓷器5000餘件,其中的最早的中國白瓷燈盞、晉代青瓷羊為館藏之寶。此外,漢城博物館還藏有一定數量的敦煌遺書。 巴基斯坦:拉合爾博物館該館辟有中國文物陳列室,展出約7O00餘件中國文物,其中不少是陶瓷。卡拉奇國家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中國陶瓷。其中有晚唐時代越州窯青瓷水注和長沙燒制的施黃褐釉的陶器。拉合爾博物館該館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藝術性博物館。 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各地出土的瓷器碎3000餘千件。青瓷以越窯青瓷為主,並有宋、元、明三代的龍泉窯青瓷。青花是景德鎮產品,有明代永樂、宣德年號的高足瓷片約30件。 南洋大學李光前文物館搜集和保存有豐富的中國陶瓷,其中有高80毫米的宋德化桶形白瓷罐,直徑141毫米的明德化粉繪白瓷盒,直徑46毫米的明德化印花白瓷盒,高119毫米的明德化獅頭雙耳白磁瓶。均為館藏珍品。 泰國:曼谷博物館收藏中國明代瓷器200餘件,比如,大明年制款青花大碗,紅色描花小罐帶金裝飾蓋、貼金小罐等。特別是出土的綠釉帆船形明器,更是研究中國造船史的寶貴資料。 越南:河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陶瓷,以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花瓷為多。尤其是在青瓷方面,有北宋的多嘴罐形青瓷瓶。元代的花瓶、大盤等物,該館還收藏有中國漢代陶器。 阿曼蘇丹:馬斯喀特博物館藏有中國古瓷3千餘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飛鳳牡丹紋瓷是馬斯喀特老城博物館的鎮江館之物。。 伊拉克:巴格達阿尼亞西多博物館,收藏有中國陶瓷2500餘件,其中有珍貴的元青花、宋代龍泉窯青瓷和元代、明代龍泉窯青瓷。 二、歐洲 法國盧浮宮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集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盧浮宮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其門口的金字塔形建築就是華人設計師所設計。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包括拿破崙掠來的藝術品。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四十萬件之多。,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應有盡有。館藏中國歷代陶瓷器約4萬件。幾乎涵蓋了中國各時期的陶瓷。有些甚至為國內罕見,尚還有一些為孤品。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陶瓷館。巴黎國立圖書館館內目前收藏的圓明園藝術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沈源和孫佑刻版的木刻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伊蘭泰製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樓銅版畫四十幅;郎世寧繪制的宣揚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營》.以及.《圓明園菊花迷宮圖》.;等。.《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巴黎東方博物院.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中記述: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展室中發現「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巴黎集美博物館.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館內還收藏有圓明園藝術品珍品:郎世寧繪制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狀,造型精美,畫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圖案種類各異,絢麗多彩、萬紫千紅,非常美觀,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珍品。楓丹白露,原意為「藍色之泉」,在巴黎東南90公里處,周圍有2500公頃的森林,自古這里就是狩獵、避暑的勝地。法王路易六世時期(約公元1137年前後),這里最早開始興建宮殿。經過幾代帝王的不斷擴建,楓丹白露宮日益完善並富麗豪華起來。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立的。興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目前,這里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 另外巴黎的吉美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歷代陶瓷器1萬余件。陶器有自甘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壺、兩漢的陶桶、北魏的騎馬俑至唐三彩器等。瓷器有晉朝的盤口瓶、南北朝的渣斗、唐朝的白釉碟、宋哥窯洗。鈞窯玫瑰紫洗、花盆等,元代的青花扁壺是其精品。明代的瓷器、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就數不勝數。 英國: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不列顛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贈125萬英鎊辟設中國藝術館,這里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不列顛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幾乎中國有什麼它就有什麼。太厲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國故宮都沒有。這些東西大部份是八國聯軍掠去的。圓明圓的珍寶有一半都藏在該館。該館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了。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萬件。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餘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書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李思訓《青綠山水圖》、巨然《茂林疊嶂圖》、李公麟《華岩變相圖》、范寬《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群峰雪霽圖》、蘇軾《墨竹圖》、馬遠《山水再游圖》等。青銅器: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不列顛圖書館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剛經》和地圖。法國楓丹白露宮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英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和劍橋、牛津、普雷斯頓、愛丁堡等博物館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維多利亞博物館就有60件。 倫敦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 在英國博物館珍藏著皮爾先生於1731年12月10日在廣州簽署的訂購中國瓷器的發貨單。發貨單上有100種不同樣式的青花瓷碟約25O件;按訂貨方要求裝飾玫瑰釉家族紋章的瓷器約450件。另外,還有花瓶、咖啡壺、大碗等。 德國:卡賽爾朗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中國青瓷碗,上有卡澤倫博格伯爵(1435--1455年)的紋章圖案,是現存歐洲最早的有年代的中國明代瓷器,幾百年來一直是該家族的傳家寶。 德累斯頓博物館收藏的12個中國青花大花瓶還有一段奇聞:1757年4月,薩克森的選侯奧古斯特二世,十分喜愛收藏中國瓷器,對他的鄰國普魯士威廉國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國瓷器羨慕不已。威廉國王又喜歡身體強壯的大個子士兵。於是,奧古斯特派人游說,用自己的四隊近衛軍換取了威廉妃子的12個青花大花瓶。因而這些花瓶也被稱為近衛花瓶。 俄羅斯: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共有中國各個時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概貌。其中不少珍品是沙俄從我國掠走的因而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如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而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為珍本孤本。次外,國寶明天啟針灸銅人也是被沙俄從我國故宮掠走的。 瑞典:東方博物館收藏有在西方算最全最好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這是因為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曾任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顧問,當時的中國政府請他將新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和周口店古人牙齒等古物標本帶到瑞典鑒定、研究、確定牙齒屬5萬年前的中國猿人。帶去鑒定的出土陶器則由中國政府作為贈品留給了瑞典。加上後來陸續收集的,藏品包括了廟底溝、馬家窯、齊家坪、馬丁、辛店、半山等地出土的代表著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文化時期典型面貌的各類彩陶、灰陶、黑陶作品今年是故宮博物院80周年華誕,也是中國和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以王儲維多利亞公主為首的訪華團,並精心策劃,挑選了165件從沉船「哥德堡「號上打撈上來的中國瓷器訪華,並在故宮展出。這批瓷器05年9月9日到京,在倫敦一家國際保險公司投保,保額約達2500萬人民幣,這在藝術品保險當中首屈一指。於2005年9月26日起舉辦「瑞典藏中國陶瓷展」。展出的181件(套)文物中,有165件是打撈上來的。其餘的瓷器是瑞典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外銷的瓷器。12月26日展覽結束後,「粉彩孔雀牡丹紋湯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紋大盤」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將由此次展覽的贊助商之一—沃爾沃公司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總價值達50萬元人民幣,體現了中瑞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東方博物館還收藏有從戰國到明代的數百件俑,最大的高1米多。該館收藏唐三彩作品也很多,有官吏、商人、馬夫、宮女、舞伎以及胡人形象,以女俑為最多,還有動態異常生動的馬與駱駝形象。其收藏的陶瓷精品,展廳也是按年代系列陳列的,從漢代鉛釉陶壺、鼎、俑、唐三彩等各式冥器,到中國古代四大名窯的精品,瑞典清代在中國燒製成套瓷器20萬件以上。其中3萬套有瑞典貴族家微。這些瓷器,很多都收藏在該館里。 瑞典哥德堡歷史博物館收藏中國明末、清初的景德鎮外銷瓷。分紋章瓷、人物畫瓷、船舶圖花卉圖幾類。外銷瓷中的花卉多是摹仿歐洲花卉畫家的作品。2006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寶號訪問了廣州、上海等城市。 葡萄牙:里斯本博物館收藏印有曼紐埃爾一世紋章的中國生產的青花不多,但精品不少。 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歷史博物館里,收藏著一些精美的瓷盤。 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里僅收藏中國福建德化瓷器就有26件,其中有的是康熙青花瓷。 挪威:奧斯陸博物館收藏中國福建德化瓷器約十件。 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遠東部收藏中國陶瓷共約5OO件。 三、非洲 肯亞:傑薩斯堡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肯亞各地出土的中國古瓷,達200件。其中,明代瓷器較多。比如,纏枝蓮花卉紋碗、秋雁花草紋碗、塔樓亭石紋碗、鴛央蓮池碗等都是中國明代的產品,還有清代康熙時期瓷器近百件。 埃及:開羅博物館藏有中國陶瓷殘片1.2萬片。這些殘片有唐到宋初越窯系青瓷,唐到明白瓷,宋元龍泉青瓷,元青花,以及明清兩代青花彩瓷,還有唐三彩。 摩洛哥:非斯博物館藏有6件方形彩繪中國明代五彩瓷,這些瓷器是在摩洛哥出土的。 四、北美 美國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德化古代陶瓷就有8O多件,其中還有德化著名陶塑家何朝宗的早期瓷雕達摩象作品。館內收藏的康熙玉如意,為圓明園散失的藝術珍品之一。它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長近半米,白中透綠,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刻銘文:「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當年它被英法聯軍搶走後,又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最後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該館以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鸚鵡》;張萱;《搗練圖》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郎世寧繪制的.《乾隆帝後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畫中的青年時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颯爽,栩栩如生。這幅畫乾隆只見過3次,即繪制完成之時,70歲時和他退位之際。芝加哥美術館該館的東方部以收藏中國青銅器而為世人矚目。最讓人震驚的是一件戰國提梁孟。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收藏有一座原藏圓明園的乾隆大玉山子。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閣,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極為壯觀而精緻。在峭壁之上,還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挪威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其中一處展廳擺放著幾千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獻。1887年蒙茨來到中國,在中國海關任職,後又擔任了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等多個職務。蒙茨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該館藏品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從上面還能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是致力於古代東方藝術的一個博物館。該館收藏了很多中國古代陶瓷器。其中一件舉世聞名的商代白陶,陶質細膩,紋飾精緻。商代的白陶器在國內僅存殘片。這件是流散在海外的唯一完整的器皿。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繪畫就有1200餘幅。美國共收藏有中國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在塞勒姆的航海博物館收藏有一件中國瓷盤。關於這件珍貴的中國瓷盤的由來是這樣的:19世紀初,塞勒姆的「塞勒姆的友誼」號在所有美國的船舶中占居首位。這艘建造於1815年的船,盡管噸位不大,但以快速航行而聞名世界。它曾航行到過廣州。美國的畫家為這艘船畫了一幅水彩畫。大約在1820年,廣州的瓷器畫家根據這幅水彩畫在一個直徑十英吋的瓷盤上也描繪了這艘船,上寫船的英文名字,遠處還隱約地出現三艘小船,顯然是運用了西洋繪畫的透視技法。現在,這塊瓷盤已成為研究美國18、19世紀航海、遠東貿易、造船、繪畫等方面的寶貴資料。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atqgrhyaxm22631556422011-10-5 PM 03:55:29
Ⅳ 夏宮和冬宮有什麼區別嗎
夏宮和冬宮建築風格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獨特的美景。一個看宮殿,一個看花園。
Ⅳ 世界著名博物館有哪三件寶
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里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里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於盧浮宮。
交通:往盧浮宮可乘地鐵在LOUVRE站下車。
門票:40法郎,逢每月之第一個星期日或持教師證可免費參觀。在其它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後入場,也可獲半價優惠。所有門票當天可多次進出。
開放時間: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息。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准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國磁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里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我國的蘇州園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十分吸引觀眾,不時聽到遊客問:「中國花園在哪裡?」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一些美國遊客坐在涼亭里閉目養神,宛如中國的墨客騷人,甚至搖頭晃腦的姿勢也帶上了「中國味」,十分可笑。
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最明顯的特點是:藝術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作品的復製件展覽。美國人對法國文化的崇拜是出人意料的,在美國,不止一次有人對我說:「您會講法語,您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
博物館通訊地址: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000 Fifth Avenue at 8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28
Tel:(212)535-7710
Web:www.metmuseum.org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763年,以德國著名的醫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遺產建立了森根堡基金會,用來促進科學的發展。1815年,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蘭克福探訪時參觀了森根堡基金會並首先提出創建森根堡自然協會的倡議。1817年11月22日,法蘭克福的17位自由公民自發地組成了民間性的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靠私人的捐款開展起各種活動。1818年,協會開始籌建博物館。貝特曼先生在這一年一次就捐贈了3000古爾盾金幣,並在隨後的年代中每年都向協會捐贈相當數量的款項。1883年,包什先生將高達80萬馬克的遺產捐贈給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使其在很多年裡獲得了工作保障。此外,還有許多人向森根堡博物館捐贈了許多稀世珍貴的私人收藏品作為展品。
在創始後的100多年裡,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工作人員都是自願組成的。直到1901年,才有1人開始得到政府津貼;到1950年,領政府工資的工作人員也才只有10人。森根堡博物館的發展與所有這些工作人員對自然科學的執著熱愛和無私奉獻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遭受了嚴重的創傷,許多城市被炸成了廢墟,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10幾位會員自發地將博物館的藏品轉移隱蔽起來,最終使100多年來收集的館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避免了被戰爭破壞。
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創始之初只有17名會員,現在,會員人數已經發展到了4500人,此外還有大量的通訊會員和榮譽會員,其中包括歌德、達爾文、居維葉、黑格爾等許多世界著名的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最另他們驕傲的是,魏格納關於大陸漂移學說的第一個學術報告就是在森根堡自然博物館里作的。大陸漂移學說對地質學界的革命性作用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中的重要作用一樣具有深遠的影響。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礦物岩石標本有數百萬件,許多館藏都是稀世之寶。其中的古生物展品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古魚類、恐龍、魚龍、翼龍、始祖鳥和哺乳動物等各種門類。博物館中的陳列也非常講究,例如其中的象類展廳,以各種古象的臼齒化石為實證反映了象類的起源與演化關系,然後以這些象類化石為依據形象地繪制出象類在整個地球上發展、散布和演化的過程圖,給觀眾以直觀的印象,最後,將幾種大象的骨架和同等大小的復原模型與現代鯨魚的巨大骨架陳列在一起,使觀眾感受到生物界大千世界裡各種生物「萬類霜天競自由」般的奇異。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不僅僅將自身的展覽設計和實施得完美無瑕,而且還設立了專門的博物館教育計劃,德國中、小學生到博物館里來接受自然科學教育已經成了必修課之一。在這里,學生不僅參觀,還要回答參觀試卷上提出的各種問題作為成績考核。具1989年的統計,這一年來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人數達30萬,其中45%是成年人,55%是中小學生。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已經成了一所自然科學的啟蒙大學校。
奧地利盔甲博物館
格拉茨(Graz)市是現代奧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於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中框、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建築物本身是在1642年建成的,現仍藏有近3萬件以上的甲胄和冷兵器,是一所規模相當大的中世紀武器和甲胄的博物館。
火器展覽
45磅重的鋼制臼炮,前方白色球狀物為其炮彈,此炮的主要用途是攻擊城堡和野戰臨時工事。
館內第一層主要是存放各式輕重火器、一些步兵用的黑色鐵制胸甲和輕騎兵用的甲胄。此層樓內大量存放的各式火槍包括了火繩槍、燧發槍、輪發發火機槍等。
火繩槍最早於15世紀初出現於歐洲,早期是發射石彈,後來改發射圖形的鉛彈或鐵彈,是一種從槍口用木製通條裝填彈葯、再用火繩點火發射的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通常在23毫米以內,重8至10公斤,彈丸重約9克,射程則在150至250米之間。
燧發槍於17世紀未開始出現。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用燧石槍機點燃裝葯,發射速度較快,口徑小、重量輕且後座力小,燧發槍口徑約在20毫米以下,帶刺刀時全重5至5.5公斤,彈丸重32克,燧石槍機上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槍托的彎曲度較大,便於瞄準和提高射擊精度。
甲胄陳列
第二層和第三層存放步兵、輕騎兵和重裝騎兵的甲胄。甲胄主要是由胸甲、頭盔、葉片甲、金甲、臉甲和頸甲組成。胸甲可保護士兵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的殺傷,以胸板和背板組成,上面用環扣和較鏈連接,下面用皮帶系緊。胸甲有時有壓制的花紋或鑲嵌著飾物,但通常只有軍官和貴族的階級才有特權在胸甲上雕刻花紋,而且花紋和飾物多寡皆按階級而定。胸甲重量約在6至10公斤之間,厚1至3毫米。
冷兵器展示
第四層主要是存放冷兵器,除了其中一部分冷兵器是來自歷次戰役中土耳軍遺留在戰場上的戰利品外,其餘均是奧地利產的冷兵器。
冷兵器一般構造都很簡單,通常用於白刃戰斗。按其使用特點,可分為打擊兵器,例如狼牙棒、流星錘;刺殺兵器,例如劍、長矛、長槍、刺刀等;砍劈兵器,例如戰斧、鉞、鐮等;以及兩用刺劈或劈剌兵器例如軍刀、戟、馬刀等。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
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連成一體,九曲十折,幽深莫測。落地高窗,採光很好,延綿不斷的畫頂、漆壁雖然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卻給人不無憋悶的感覺。梵蒂岡博物館像故宮一樣分為A、B、C、D路,脈絡清楚,對初游者十分方便。屋頂花園是梵蒂岡博物館一絕,不但佔地面積很大,而且繁花似錦,一掃博物館的沉悶氣氛。走累了,還可上到開闊寬敞的屋頂花園,環視整個羅馬,賞心悅目。
就搜集寶物而言,梵蒂岡博物館可謂豐富多彩,羅馬教廷藉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於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位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
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聖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被西方稱為現代化源泉的文藝復興的收藏,梵蒂岡堪稱世界一絕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里世界名作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筆。而拉斐爾則於1508—1518年為梵蒂岡做壁畫10年,建立了他的畫室,總稱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其中希臘哲人的《辯論會》和描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大數學家歐幾里得的《雅典學院》堪稱極品。
令人感嘆的是拉斐爾組畫的題目是《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但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的內容和手法,表現了古希臘人講科學、允許不同意見發表的百花齊放精神,反而從根基上摧垮了教權,真是最大的諷刺。看來先進科學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權力都難以阻擋的,規定了宣揚教權的創作題目,卻限制不住其表現方法,反而促進了對教權抑殺創造性的懷疑,真是螳臂當車,傳為千古笑柄。
本以為羅馬、梵蒂岡的雕塑已嘆為觀止,而到了佛羅倫薩就只好再「嘆」了。究竟是羅馬的雕塑「最」好,還是佛羅倫薩的「最」好呢?究竟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最」好?還是皮歐菲迪的雕塑「最」好呢?
故宮博物院(故宮)(The Palace Museum)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和古代藝術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多為歷代藝術珍品。故宮展覽有「宮廷史跡陳列」和「歷代藝術陳列」兩大體。
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西路養心殿、儲秀宮等宮廷原狀陳列;後者分布在中路各宮殿的兩廡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等,展示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陶瓷館為「陶瓷通史陳列」,展出了各時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銅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戰國各時代青銅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國青銅文化的基本面貌。繪畫館以專題展覽為主,輪流展出館藏繪畫精品。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Hermitage Museum)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
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
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Ⅵ 在俄國革命中,冬宮到底是哪幾派推翻的,白軍是指哪些派別,高爾查克又是屬於哪一派的
冬宮是布爾什維克派推翻的。
白軍分以下幾個人
高爾察克
尤登尼奇
鄧尼金
主要就是這三股。
高爾察克以東方的西西伯利亞為中心
鄧尼金盤踞在南俄以及烏克蘭
尤登尼奇盤踞於西北
白軍一般支持沙皇,既不支持布爾什維克也不支持臨時政府。
Ⅶ 二戰期間德國科隆大教堂為什麼沒被炸毀
原因:1942年,英美聯合空軍轟炸德國。科隆位居萊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業的集中區,成為挨炸最慘重的城市之一。戰爭結束時,科隆老城被毀百分之九十。由於德國天主教透過羅馬教廷提出要求,這座古教堂才免遭轟炸。科隆大教堂雖然沒有被毀掉,但也中了盟軍十多枚炸彈。
戰爭結束後,康拉德·阿登納總理對於家鄉科隆情有獨鍾,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煥然一新。科隆人對於兩位「康拉德」——1248年的主教和1948年的總理的貢獻推崇備至,而後者除了使科隆大教堂重現輝煌之外,還一手締造了今日的新德國。
當年,科隆大教堂半建半停時,就是許多流浪漢寄宿的地方。建成後,教堂讓流浪漢們寄宿在地下甬道里,雖然這里陰暗無比,條件很差,但流浪漢們卻已非常滿足了,因為這里是唯一肯收留他們的地方。這些流浪漢中不少是殘疾人。
二戰後期,盟軍決定轟炸德國西線最後的據點科隆,此消息一出,許多科隆人紛紛外逃,科隆大教堂也一下子變得空空如也。
所有的人都清楚,盟軍肯定要炸掉大教堂的,因為它是科隆的最高建築,炸掉它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時,寄宿在大教堂里的流浪漢中,有一位老者站了出來。他說,過去大教堂給了我們無限庇護,今天,雖然我們無力保護它不被炸毀,但我們能做的是將大教堂里的玻璃壁畫全拆下來,留給我們的後人。
這位老者的提議得到所有流浪漢的支持。在他的帶領下,流浪漢們開始拆卸玻璃壁畫。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一萬多塊壁畫,既要快速拆下又要保證不損壞。
由於大教堂里的梯子都被鎖了起來,流浪漢們只得到外面去借梯子甚至是偷。
在梯子的幫助下,體格健全的人負責拆壁畫,其他肢體有殘缺的人則負責將拆下來的壁畫偷偷運到地下甬道里藏好。
流浪漢們不分晝夜地奮戰,就在快要拆到最高層時,盟軍的轟炸機呼嘯而至了,巨大的轟鳴響聲表明他們馬上就要轟炸了,對於這群流浪漢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撤離。
然而,驚人的一幕出現了:沒有一個人逃離,他們仍按部就班地拆卸著壁畫。最高層的一圈壁畫需要從外面拆,好幾個流浪漢僅在一根繩子的拉扯下,全身懸在塔的外面,把自己當成了「蜘蛛人」!而轟炸的飛機就近在咫尺!他們隨時都可能喪命。
沒有害怕,沒有退縮,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盟軍轟擊機上的軍人。突然,領頭的轟擊機改變了方向,上了膛的炮彈並沒有朝大教堂的主體發射,而只是象徵性地朝它的周圍射了過去,接著便呼嘯而過,隨後的幾架轟炸機也跟著做出了類似的動作,「敷衍了事」地飛走了。
此後幾天,整個科隆幾乎被盟軍的炮火夷為平地,唯有科隆大教堂依然聳立在原地。很多人認為,那是上帝在發揮作用,冥冥中庇護了科隆大教堂。
Ⅷ 冬宮的大火災對冬宮造成了哪些影響
冬宮的建築規模非常大,尤其是在18世紀。當時的一位旅行者從莫斯科驛站方向來到彼得堡,被展現在他眼前寬廣的冬宮全景驚呆了:「走近彼得堡,一望到高高的教堂和鍾樓上的金色尖頂,就可以看到遠處剛竣工不久的冬宮新宮殿有許多雕塑的頂層」。
拉斯特列利建造的冬宮內部只有豪華的約旦樓梯——真正的沙皇樓梯和宮廷教堂的一部分仍保留了巴洛克風格的外形。約旦樓梯通往北部由五個大廳組成的房間列廳。正面樓梯旁邊是約旦門,主顯節時皇室和高級主教通過這道門,前往涅瓦河舉行聖水祭儀式。
除了正面大廳外,宮殿二層是皇室成員的起居室,三層是處理公務的場所,四樓主要是宮廷人員的房間。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後,拉斯特列利被迫提出辭呈,因為他的創作風格不符合俄羅斯新女皇的口味。她授權建築師費爾滕、里納爾吉、瓦蘭—德蘭莫特對冬宮進行內部裝修,他們對原設計做了一系列改變。18世紀末期,斯塔羅夫和克瓦連吉又對宮殿進行了裝修。由於多次改造御座廳和劇院被破壞了,修建了新的包括前廳、大廳和音樂廳在內的涅瓦河列廳。
1837年,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冬宮發生了一次大火災,華麗的裝飾幾乎化為灰燼。大火從彼得廳和元帥廳的牆壁開始熊熊燃燒,僅僅三天,富麗堂皇的沙皇宮殿就只剩下磚牆和地下室與第一層上面的拱形板了。拉斯特列利、克瓦連吉、蒙費蘭和羅西的裝修都毀於一旦。萬幸的是,所有造型藝術品、傢具、器具和其他珍貴財產得以搶救出來。
修復工作持續了兩年,由建築師斯塔諾夫和布留諾夫領導。根據尼古拉一世的命令,宮殿的大部分「要恢復原貌」,很快被大火燒毀的地方不僅恢復了原樣,而且更加豪華。
宮殿的外表和一些內部裝飾(如約旦樓梯、大禮拜堂和音樂廳)很快就修復了。然而其他地方建築師往往需要改變其裝飾個性和色調,融入後古典主義的成分。
冬宮的孔雀石大廳分外美麗。該廳的裝飾是1837年大火之後重新修建的,在這之前,這里曾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亞歷山大·費多羅芙娜皇後的會客室。根據蒙費蘭、布留諾夫的方案,設計孔雀石客廳時本應該保留原會客廳的風格,但尼古拉一世卻要求用孔雀石來裝修大廳,當時用孔雀石來裝飾比較講究的場所還很少見。
鮮綠色的孔雀石按照其質地要比裝修亞歷山大·費多羅夫娜會客廳所用的碧石上更多的鍍金層。孔雀石色調和紋理極其多樣化,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吸引了烏拉爾的工匠和藝術家,他們用俄羅斯鑲嵌細工法琢磨孔雀石。彼得科夫斯基工廠為了修建這座客廳用了大約1120公斤孔雀石。
在孔雀石客廳里,你會驚詫於它的奢華和創作大師豐富的想像力。黃金飾品彷彿神奇的瀑布一般遍布整個大廳,或者一塊全用黃金做成,或者只用黃金勾出花紋。白色的牆壁下面是白色大理石砌的圍牆。柱基、柱腳鍍了黃金的孔雀石圓柱和壁柱沿著牆壁均勻地聳立著。柱子之間的窄牆面上有孔雀石壁爐,兩旁是鍍金大門。
斯塔索夫將彼得廳修復得尤為精細。這個大廳是大火發生前四年,即1833年,為紀念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彼得一世由建築師蒙費蘭建造的。這座大廳與和其相鄰的元帥廳同時建造,因而建得非常匆忙。兩個大廳的主要建築材料不是磚和石頭,而是木材。
彼得廳在外形上就與眾不同。它的主體呈四方形,最後面是一個帶有平台的半圓形壁龕,平台上擺放著沙皇的寶座。壁龕作為大廳的一面牆,用綉有俄羅斯國徽的紅布罩著。十字形拱的中央吊著優雅的枝形吊燈,壁龕兩旁的台座上擺著壁燈架和兩個大枝形燈台與之呼應。
在彼得廳修復過程中雕塑家卡托茨雕刻了彼得一世的淺浮雕像;彩色寫生畫家曼吉齊給穹頂著色,並在穹頂下面繪制了有關彼得大帝生活情節的圖畫。
大火之後,斯塔索夫只對彼得廳的牆壁稍加改變,由單壁柱改為雙壁柱。同時代的人將1838年修復後的彼得廳與原先的相比時,發覺前者在靈巧和庄嚴上更勝一籌。確實,斯塔索夫用天然的灰色碧石柱子代替掛有彼得一世畫像框的仿製斑岩,大大提升了彼得廳內部裝飾的藝術價值。
用里昂天鵝絨替代過去的裝飾牆壁材料,這種天鵝絨是法國里昂樂世界工廠生產的。彩畫牆面上也繪有俄羅斯帝國的國徽——雙頭鷹,而且每個彩畫中央都有大型國徽。四個角落有彼得一世的花體字框,每一面彩畫牆都勾勒了月桂葉花邊。無論是國徽還是帶有花體字的花邊都是用銀線,有些地方是用金線手工縫制的。
藝術家曼吉齊不僅重畫了以前的彩色風景畫,而且除了大廳中央正面牆上的圖案裝飾外,在穹頂下面還畫了反映彼得一世在波爾塔瓦戰役和森林戰役中的圖畫。
半圓形室在彼得廳的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用四根圓柱、四根壁柱把長方形大廳分開。半圓室最裡面是正門,正門中央紅色的天鵝絨底上綉著月桂枝,還畫著彼得一世與羅馬戰爭和智慧女神密涅瓦。這幅畫是1730年在倫敦由威尼斯一位藝術家應駐英國俄羅斯公使、詩人、諷刺作家岡捷米爾預約而繪制的。這幅畫以大海和輪船為背景,女神密涅瓦牽著彼得大帝的手,一手托著彼得大帝頭上的皇冠。
Ⅸ 此宮只應天上有:俄旅之八 — 冬宮
赴俄第七天下午,我們前往期待已久的冬宮參觀。
遠看,冬宮像藍色天空上飄下的瓊樓玉宇,落到人間還帶著天之藍,博大、永恆、純凈、寧靜、憂郁;又像大海中飄來的仙山蓬萊,還帶著海之染綠的湖藍,純潔、清新、沉穩、美麗而靜謐,給人以無限遐想。冬宮里的珍寶如同鑲綴在夜空中的浩瀚的晶亮星星,又如散落在深海里的數不清的璀璨明珠。
冬宮原為俄羅斯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辟為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有5座大樓,近400間展廳,藏有古今世界文化的約300萬件藝術品,有史前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藝術、東方民族文化、埃及藝術、西歐藝術史,包括油畫、雕刻、版畫、出土文物、實用藝術品、錢幣和紀念章等。
如果每個藏品看一分鍾,每天看8小時,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每天看,到18歲才能看完。若每個藏品看5分鍾,則需要一生才能看完。
1721年,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女皇就在其父的冬宮位置上,用了8年建造自己的皇宮,既是皇宮,又是皇家博物館。可惜她在世未能住進冬宮,便宜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入住。葉女皇極大地擴充了冬宮的館藏數量,並於1764年從柏林商人戈茨科夫斯基處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25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並作為其私人博物館。
冬宮入口有三個拱門,中間大門不為君之開,除非重大節日。大門是精美的鐵藝,花紋繁雜。頂上立著一隻金色的雙頭鷹,一個頭向左,一個頭向右,鷹頭綴著皇冠,鷹爪抓著權杖,這雙頭鷹也是俄羅斯國徽的圖案。不西不東的俄羅斯雙頭鷹向西又向東凝視,兩只鷹爪似乎要踏平西方,征服東方;帶著金色的皇冠、抓著金色的權杖,稱霸全球。
我們由邊門而入,首先穿過一條乳白色拱形的走廊,走廊入口擺放著一個碩大的孔雀石花壇。孔雀石花壇14噸重,據說先放好花壇,後建大廳。穿過長長的走廊像穿越俄的幾百年厚重的歷史,來到走廊盡頭的一尊頭戴皇冠的女王立像雕塑前。女王左手握劍把,右手曲臂向上虛握,面向左下方,俯視著當年金戈鐵馬、開疆拓土、灑滿鮮血的俄羅斯廣袤土地,神情凝重,曾經的土地減少了五分之一,歐洲憲兵和超級大國淪為二流強國,女王似乎在激勵她的子孫後代:創業難,守業更難。
1。兩側就是著名的「約旦樓梯」,最早叫「大使階梯」。當外國大使覲見沙皇,都從這個階梯上樓。傳說耶穌降生,是在「約旦」河洗禮,而彼得大帝與耶穌門徒聖保羅是同一天生日,冬宮前的涅瓦河,象徵約旦河,彼得大帝就像耶穌一樣從樓梯走下接受洗禮。之後「大使階梯」就更名「約旦階梯」。我們如同在涅瓦河受洗後,虔誠地一步一步走上樓梯,在女王雕塑前,對這位曾經讀書萬卷、酷愛藝術、熱衷收藏、叱吒風雲、引領歐洲的俄羅斯武則天葉捷卡琳娜女王,注目致敬。
2。到了二樓,直達奢華的徽章大廳,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這里用於沙皇宴請各省的高級官員,宣布國家法令的地方。所有省份的徽章都被打造在青銅吊燈的小方板上。大廳的四面牆邊排列著金色的柱子,柱頂是盛開的金色鮮花,四列柱子頂起一圈金色的廊沿,廊沿上方是窗戶形狀的鏡子,天花板上垂下來幾盞巨大的金色吊燈。大廳的設計和建築體現了俄羅斯帝國曾經的輝煌,滿廳金箔金光燦燦其實只是俄昔日的的余暉。
3。走出徽章大廳,就來到了元帥大廳。俄羅斯是一個彪悍的戰斗民族,在冬宮里專門用此廳來展示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和著名的將領。
四面牆面上掛有300多幅肖像,這些人物都是參加1812年衛國戰爭和1813-1814年俄羅斯遠征軍的功勛名將。
蘇沃洛夫,俄國偉大的軍事家,被沙皇授予俄國大元帥軍銜,被尊稱為「俄羅斯軍魂」,死於1799年。他一生指揮過90多次戰斗,屢戰屢勝,是葉女皇時期的常勝將軍,獲得過俄羅斯的全部五種勛章。他一生二次被貶謫,殘酷的不公正的事實使這位統帥心灰意冷,過早離開了人世。其墓碑銘文簡短為:「蘇沃洛夫之墓」。功高震主,難免與兔死鳥盡一樣的命運。
庫圖佐夫是俄羅斯戰功赫赫的統帥。他雖貪酒,貪食,貪色,加貪睡,也算懂生活,不誤大事。1812年率領俄國軍隊擊退拿破崙的大軍,取得俄法戰爭的勝利。戰勝拿破崙的人屈指可數,而第一個戰勝的庫成為了俄人民永遠的英雄,他給世界帶來的功績不僅僅是第一次衛國戰爭的勝利,更是帶給世界一種弱國戰勝強國的新方法。自此游擊戰正式走向了歷史的前台。庫在戰場上左腿受傷,右眼失明。畫家巧妙地掩飾了元帥的缺陷,再現了名將風采。
托爾斯泰在長篇名著《戰爭與和平》中塑造了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的領導者庫圖佐夫的形象。他是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一位優秀的軍人,一位老辣的政客。
著名的英國畫家道(1781-1829年)與其助手、年輕的俄國畫家亞歷山大·波利亞科夫(1801-1835年)一起用了十年時間創作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作品。詩人普希金生前多次來到這里參觀,並把感想寫進了自己的著名愛國詩篇《統帥》中。
4。距離元帥大廳不遠也有一個專題畫廊大廳-尼德蘭藝術大廳。這個大廳主要展覽歷史上著名的小荷蘭畫派的肖像,靜物,風景,風俗畫。展品都是小幅的精品。除了展覽一些小幅繪畫外還展示了一些精緻的大理石瓶。
這是冬宮內唯一的斜坡頂大廳。斜坡頂裝飾十分精美,每個小橫、縱梁的交接處都有鎏金構件。梁交叉的格子內繪有方形圖案,每個圖案不同,很是精緻。
弗拉芒畫派(也稱尼德蘭畫派),可用藝術家名字標記此畫派發展的幾個關鍵點,凡·艾克兄弟是其奠基者,希羅尼穆斯·博斯象徵著這種繪畫風格的高峰,而老彼得·勃魯蓋爾則標志著這一時期的結束。
5。聖喬治大廳又稱大金鑾殿、大御座廳,和格奧爾基廳,面積為800平方米,有皇帝寶座。
天花板上裝飾著富麗堂皇的鍍金圖案,地板是由16種顏色的珍稀木材鑲拼而成,精美的木地板拼花圖案與天花板裝飾圖案相一致,上下呼應,和諧統一,甚至讓人有點分不清空間的上下,天地顛倒,進入混沌。這正是此廳奇異之處。格奧爾基廳的兩側都有窗戶,四周排列著一圈大理石柱,天花板上整齊的吊著兩排銅質吊燈,腳下是由各種名貴木材拼接的地板,圖案精美、無限奢華。寶座上方是俄羅斯軍隊和沙皇家庭的守護神喬治浮雕像。所以此廳稱「聖喬治大廳」。
6。冬宮彼得廳,也叫小金鑾殿,裝修得極為豪華,是為紀念俄帝國的締造者彼得大帝而建。大廳中央擺放著由浸染過的柞木製成的沙皇鍍銀寶座,該寶座是在彼得死後向英國訂制並於1731年完成的。座後牆上懸掛著威尼斯畫家於1734年完成的《彼得一世與彌涅爾瓦》畫像,即彼得大帝和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力量和自由女神彌涅爾瓦在一起的全身油畫像。同時把北方戰爭時期彼得率領俄軍戰勝瑞典的波爾塔瓦戰役(1709年7月8日)作為畫面背景,表明自由和勝利永遠與彼得相伴。
這個廳不是很大但很精緻,並位於冬宮的核心位置,體現了俄羅斯人對彼得一世的尊重和崇敬。
7。小埃爾米塔什陳列廳。整廳用白色大理石裝飾,邊線圖案鎏金,是博物館中唯一四面有窗的房間。這個大廳有兩層空間,中間的一組白色科林斯柱廊把大廳劃分為兩個部分。二樓是回形走廊。整個空間裝飾風格纖細,唯美。廳中央除了鋪設著古羅馬馬賽克副本,裝飾著28座水晶吊燈,還有那個堪稱鎮館之寶的孔雀鍾。
全身披滿金鉑的孔雀高傲的站在金樹枝上,做工極其精巧,上發條的機械座鍾會演奏音樂,並伴有敲鍾聲,美麗的孔雀、公雞和貓頭鷹站立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橡樹旁。孔雀會轉身並張開自己華美的尾巴,金公雞開始打鳴,銀色的貓頭鷹眨巴著眼睛。表盤上面還有一個蜻蜓形狀的秒針。這個金孔雀鍾每個星期只表演一次。這是英國大師科克斯的傑作。座鍾是葉女皇的寵臣情人波將金元帥,於1780年從英國購買並送給她的禮物。1795年葉女皇病逝,孔雀鍾成為博物館的藏品。
8.皇家小客廳是一個四方形小起居廳。此廳是亞歷山大二世的妻子瑪麗亞的閨房。由當時傑出的設計師波瑟翻新為女性化的洛可可風格。紅色的鵝絨與黃金相配,可謂奢華絕代。這是冬宮內最女性化的廳。此廳是供皇家家庭成員起居使用的,極具浪漫情調。
小廳地面是木地板拼花。前半部是方格圓形拼花,後半部有個低低的地台,兩邊有欄桿。台上擺放著幾組當年皇室使用過的沙發椅子。傢具是酒紅色面料,木製作全部鍍金。牆面貼酒紅色壁紙。檯面背景牆上裝飾著一面橢圓大鏡子,鏡子四周用鎏金植物花紋裝飾。兩側牆面以白色大理石雕像壁柱裝飾,白色廳頂中間也裝了一面橢圓鏡,鏡子中央吊有一盞金色水晶燈。當燈光亮起來的時候,兩面鏡子同時反射燈光,把空間渲染得夢幻迷離。
白色大理石,金色水晶燈,酒紅色牆紙,鎏金邊傢具,黃褐色木地板,如夢似幻,溫情脈脈,家人閑坐品茶,午後的陽光暖洋洋的,身後搖曳著條條修長的光影。皇家少有的溫情靜靜流動。
9。皇家女兒房與小客廳相距不遠。俄羅斯公主的卧室和富麗堂皇的大廳相比,比較內斂。地面是中黃色木地板,拼貼相對簡單,以45度角對拼,簡潔雅緻。
地板上鋪著藍底白花的地毯,放置著公主小時候的嬰兒床,和一組起居桌椅。牆角是一組風景屏風,一櫃。牆面淺綠色,白色天花略有花紋。
牆上掛著公主從小到大的油畫肖像。有4,5歲時和母親的肖像,坐在椅子上玩耍的肖像,和成年後肖像。 房間簡潔明了,並沒有奢華和浪漫。俄皇家還是崇尚孩子要適度的簡朴。
10。皇家書房,即俄羅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書房,都是木結構,精雕細琢。
地面鋪著木地板,一二層的木書櫃內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孤本。順著木製樓梯走到二樓,二樓是一個U型走廊,牆上也是一排的木書櫃。天花是方形木格,格內飾有木雕花朵。書房右邊一桌,據說當年尼古拉二世在此讀書寫字。桌上有他的雕像。
尼古拉二世命運凄涼。十月革命後,其全家被流放西伯利亞,並被全部處決,是俄歷史上悲劇沙皇。後被追封為東正教聖徒。
11。金色客廳是瑪麗亞皇後的生活區之一,曾舉辦過不少官方儀式,招待貴賓。如今在金色大廳內陳列著華麗的西歐的寶石雕刻、貴金屬和半寶石雕刻藝術品。當年的葉女皇就對這些小工藝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曾經親自收集過許多寶石,切割過石塊,她自己曾開玩笑地說:我得了「寶石病」。這些寶石都是女皇當年從奧爾良斯基公爵手中買來的。
金色客廳滿目金黃,牆面貼滿金箔,天花上用金箔裝飾出不同圖案。門窗和幾盞吊燈也是鍍金的。故名之。地板用黑、白、褐和金色的方形小木塊拼貼出馬賽克圖案。窗外陽光下的大廳如夕陽即將落山時迸發出萬道金光,迷醉暈眩。
12。白色大廳和金色客廳相鄰。兩廳都是接待貴賓,但功能不同。白色大廳常常舉行大型的更高規格的接待活動。
大廳的地面拼花是數個大的花卉圖案,很復雜。側面用白色大理石裝飾,用科林斯柱式和小壁柱相結合,柱頂端裝飾白色雕塑。半圓的拱形天花,上面很多復雜而精美的白色淺浮雕。大廳中間吊著三盞巨大的金色吊燈,顏色與地面呼應。整個大廳典雅大方。
13。亞歷克山大大廳毗鄰白色大廳,嫵媚溫婉,是冬宮獨特的大廳。大量白色大理石和淺藍色裝飾房間,地面用黑、白、棕和黃色的木料拼花。大廳糅合了哥特和拜占庭的風格:壁柱採用了哥特式建築的元素,頂面也有哥特風格。其花紋和圖案又具有拜占庭風格。精緻和諧,讓人耳目一新。
頂面把空間向上的動勢糅合,形成5個圓形白花頂。圓心中用白花狀燈桿吊下金色吊燈,讓兩者的銜接自然天成,別具匠心。
大廳大柱子分成了小壁柱,用白大理石來減少柱的體量感,使空間輕盈。大廳還展示了很多的極其奢華的金銀器皿。用深藍色的天鵝絨作為背景。展品和空間相得益彰。
整個大廳有教堂向上升騰的崇高感,還有夢幻般的美麗。
14。鄉間歷史繪畫走廊是連接幾個廳的大通道。由壁柱和拱券組成拱型長廊,連接九個大的圓頂,左中右各是三個。中間三個頂透光,但牆不開窗;其他都是頂實心,但牆開窗。天空的冷光和人工光源的暖光互補,相映成趣。
牆面飾有歷史性繪畫與植物花紋。地面木塊拼圖,也是植物花紋。此走廊展有古希臘和羅馬藝術萌芽時期的86幅油畫作品和眾多珍貴的大理石雕塑,著名的《美惠三女神》就展在此廳。兩牆前和走廊中央分別擺放著三排精美的大理石雕塑,栩栩如生,彷彿聽到呼吸聲。一個半圓形的拱連接一個圓頂次第循環,似乎形成了一種深邃幽遠的俄羅斯歷史隧道,靜美滄桑。
15。義大利大透光廳與鄉間歷史繪畫走廊一牆之隔。此廳的採光頂是冬宮中最大的。米黃色木地板拼貼的地面,紅色的牆面,飾有鎏金花紋的白頂,很華麗。地面上擺放著綠松石大理石瓶和白色的雕塑,牆面上掛著很多名畫,奢華大氣,很有歐洲皇室的風范。此走廊展有古希臘和羅馬藝術萌芽時期的86幅油畫作品和眾多珍貴的大理石雕塑。
16。騎士大廳陳列很多冷兵器時代的武器和盔甲,最主要的是騎兵戰刀和盔甲。還展示了幾個騎著戰馬、身穿盔甲並攜帶冷兵器的騎士,這些戰馬是死馬做成的標本。可對歐洲騎士有所了解。
地面木地板拼花,牆面掛著戰爭題材的掛毯,頂面是方圓交錯的圖案。整個大廳、馬匹與盔甲三者同用褐色,撲面而來的鐵血和腥風血雨,肅穆寂靜,似柳營春試馬,沙場秋點兵。
17。拉斐爾走廊,是葉女皇參觀過梵蒂岡的拉斐爾作品後,在冬宮里復制的整個走廊。走廊頂上是一個個被外牆窗的半圓拱隔開的半穹頂,長廊的兩端、柱子、頂、圓拱和牆上,共復制了52幅聖經題材的繪畫作品,盡頭一幅是《最後的晚餐》。各圖案的周邊建築邊緣多有黃金雕飾。外牆一排高大窗戶的陽光使得富麗堂皇的走廊更顯美輪美奐。
拉斐爾走廊里的鎮館之寶是《抱嬰兒的聖母》,又名《科涅斯塔比列聖母》。母子同時看向聖經,身後風和日麗,聖母的臉部輪廓柔和,嫻淑秀美、甜蜜又夢幻。有介紹說,這幅畫是拉斐爾青年時期最好的作品之一。
拉斐爾的《聖母與約瑟》。拉斐爾創造的聖母形象有著時代生活氣息,聖人頭上的光環是淡淡的,聖母臉部表情端莊、文雅,約瑟看向耶穌的眼神是憂慮的,很逼真!
歐洲各地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句贊美女人的話:「像拉斐爾的聖母一樣。」拉斐爾塑造的女性,彷彿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其純真優美、莊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諧簡潔,後人望塵莫及。
拉斐爾尤好塑造溫柔秀美的聖母聖嬰形象,他筆下的女性,都非常人性化。他的聖母像聚集了義大利民間女性的魅力,有著人間的母愛情調。
18。羅馬藝術大廳很有氣勢,中間兩排整體雕琢的灰色大理石圓柱,各是十根,兩邊輔以壁柱。圓柱是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添加彩繪,非常獨特。地面是小石頭的馬賽克拼花,精細無比。橫梁和中間的藻井都有細致的裝飾。
此廳主要展覽古羅馬2-3世紀的雕塑和陶瓶。其紅陶瓶年代久遠,距今約有1700多年。如此完整,堪稱珍品。
俄的馬賽克技術很高,不僅能拼貼地面、桌面,還可以拼貼出媲美油畫的畫面。現在列賓美院壁畫系的學生還有馬賽克課程。傳統工藝得到高度重視和有序的傳承。
整個大廳空間凝重,肅穆,如同莊重和崇高的教堂式宗教建築。
19。神像大廳又稱朱庇特大廳,位於羅馬大廳到出口大廳的途中,主要展覽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在牆中央的側面放置著眾神之王宙斯的雕像,他右手托著他的妻子智慧女神立像,左手握著神杖,身邊有一展翅欲飛的神鷹,是其象徵物。雕塑神情剛威,眾生在握、君臨天下。神像具有高不可攀的庄嚴氣概,並有獨特的個性。
地面鋪設黑,白,灰,棕,黃五種石材,拼花為正八邊形、菱形和圓形,和諧方正,與其作為正義引導者和對人類的統治公正不偏相呼應。牆面全貼淺綠色大理石,牆面踢腳線和腰線分別用黑色和棕褐色大理石。頂面是拱形,裝飾藍底白花的淺浮雕。燈光在柱子的邊角,向上斜照。空間明亮、素雅,沉靜。
20。孔雀石大廳曾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亞歷山大皇後的會客室。1837年,布留洛夫和他的學生戈爾諾斯塔耶夫等人修建。綠色的孔雀石非常珍貴。廳內八根立柱和壁柱、兩個壁爐、鏡框、傢具、花瓶、落地燈等,均由綠色的孔雀石製成,如綠色的海洋。共耗用了與金同價的兩噸多孔雀石。近前細看才發現,採用了復雜的「俄羅斯馬賽克」技術:先把孔雀石加工成小片馬賽克,然後精心鑲嵌而成。鮮綠色的孔雀石與天花和柱冠上華麗的鍍金裝飾圖案相輝映,產生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效果。拼花地板用的全是貴重木材。這些在當時的俄國乃至整個歐洲都非常罕見。
21。達·芬奇大廳被稱作「沙皇大廳」,基本上是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裝飾藝術風格與形式,最重要、最奢華。大廳展出達·芬奇的兩幅畫作、文藝復興時代的壁毯、雕塑以及壁爐上的法國布爾式鍾表日夜壁爐鍾。
至今世上達·芬奇的油畫不過十幅,《哺乳聖母》和《拈花聖母》就陳列在此廳。當時沙皇高價購得這兩幅畫,視如珍寶,立即下令專門修建達·芬奇大廳以展示兩幅珍品。並成為冬宮的鎮館之寶。
達·芬奇的作品《哺乳聖母》是描繪聖母瑪麗婭正在給還是嬰兒的耶穌餵奶,聖母瑪麗婭的眼睛低向小耶穌,小耶穌卻將眼睛轉向觀眾,聖母瑪麗婭的嘴角露出恬美的微笑,是偉大的母愛中共有的微笑,能撫平一切哀傷。窗外風景是淡藍色的。室內光線柔和。
嬰兒形象畫得很生動,形象豐滿,神態恬靜。畫面洋溢著年輕母親的溫柔的愛子之情。其美妙的畫法,歸功於他發明的暈塗法,處理不同色之間,和明暗之間微妙的過度,創造出柔和朦朧的效果。
達·芬奇作品《拈花聖母》是年輕的瑪麗婭和兒子耶穌在一起的情景。這幅宗教題材畫,排除了宗教畫的氣息,充滿著濃厚的人情味。聖母不再是超脫人世的冷漠。
聖母穿著一身精緻飄拂的藍袍,外加紅袖紅裙,身披金色的斗篷,胸前別了一隻胸針。將蓬鬆的卷發精心地編成辮子。聖母將聖嬰抱在懷里,她一手扶著他,一手則拿著一朵康乃馨。聖嬰左手抓住母親,同時右手探出想要抓住康乃馨。據傳說,粉紅色康乃馨是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難時留下的傷心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康乃馨,因此粉紅康乃馨成為了不朽母愛的象徵。
聖母與聖嬰之間的顧盼與姿態盡溶於畫中,聖母微笑和母子親密反映了世俗的母性,愛子的幸福之感。
22。提香廳專門收藏他的油畫。在提香時代,他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是義大利最有才能的畫家之一,兼工肖像、風景及神話、宗教主題繪畫。他對色彩的運用不僅影響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畫家,更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提香的稀世珍品,油畫《偷窺的婦人》,色彩強烈、用筆奔放。人物粗獷、意氣風發。提香用一個老女僕偷窺兩貴族男女偷情的形象,反映當時威尼斯人生活的一個傾面。形象,逼真、生動。情節的風俗化處理,強化對世俗生活歡樂的認同感,反映出他的現實主義藝術觀。
23。米開朗基羅廳只有一件他的作品《縮著身子的男孩》。他的作品幾乎都保存在義大利本土,只有少數幾件藏在外國博物館。此廳作品很多,之所以叫米開朗基羅廳,看出對米氏作品的格外重視。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擘,一位偉大的雕塑家和詩人。米一生致力於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得米的作品以力量見長,以人物「健美」著稱,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有評價米的作品,「用裸體,打敗了達芬奇」。
冬宮雕塑的頂級精品,《縮著身子的男孩》。創作於1530年-1534年,是博物館珍貴的鎮館之寶之一。不同於一般雕像的光潤圓滑,這座雕像的大理石表面顯得粗糙醜陋,有點臟兮兮的。男孩低垂著頭,雙手似抱非抱右腿,雙手放在右腳面上,一頭卷發,看不清神情。男孩全身強健的肌肉,飽滿鼓出,一股雄性的張力,蓄勢待發。
西歐藝術館是最早設立的展館,佔有120個展廳。大廳以西歐藝術為主,並展出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素描雕塑,除了達·芬奇大廳、提香廳、米開朗基羅廳以外,還有拉斐爾的油畫《康那斯聖母》,倫勃朗的《浪子回頭》以及被損壞後重新修復好的《丹娜依》。這里也收藏有許多畢加索名作,如著名的《喝苦艾酒的女人》、《拿扇子的女人》,還有他的三十多幅畫、素描及陶瓷等。
此館收藏倫勃朗作品最佳最齊全。其收藏涵蓋了歐洲所有大師,如魯本斯,凡.戴克,柯羅,塞尚,馬奈,莫奈,梵高,修拉,米勒,雷諾阿,馬蒂斯、高更等大師的傑作。......數不勝數。
人們漫步其中,就如同閱讀一部完整的西方美術史。
冬宮每個廳各具特色,而廳的設計和裝飾統一,每廳都有獨立的門和鋪拼花木地板。
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在一片沼澤地中建起了這座城市聖彼得堡,為俄打開出海口。冬宮是彼得一世在1711年下令修建的,在1905年以前是俄國皇帝的住所。冬宮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將薄荷綠、白色和金色融為一體,有大量的廊柱、窗戶和壁龕,屋頂上飾以成排的古典雕塑。後來,葉女皇使用了世界上最好的寶石、大理石及盡可能多的石材建造冬宮,收羅了無數珍寶充實冬宮,無比奢侈。
十八世紀俄國最優秀的文學家拉季舍夫在《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說:莫斯科是俄羅斯的心臟,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的靈魂。那冬宮就是聖彼得堡的靈魂之火,熊熊燃燒,幾百年來,溫暖著俄羅斯人度過高緯的每年近大半年的冰雪嚴寒,照亮著俄羅斯人卧薪賞膽,披荊斬棘,戰斗不息,自立自強,獨立於世界森嚴殘酷的民族之林,傲視全球。
Ⅹ 二戰後5000隻貓拯救了列寧格勒這座城市差點被老鼠「吃掉」
想寫 「瘋狂的戰斗民族」 這個系列,是受了蕾娜的啟發。
那時候蕾娜在海參崴大學有一份教職,同時經常接一些中國的旅行團,收入頗豐,是我認識的俄羅斯朋友中少見的小富婆。和一些唯利是圖的導游不同,蕾娜打這份工很實誠,還帶著一點兒學院氣,交到了不少真正的朋友。
後來,便是和北京電視台一起拍節目,慢慢熟了起來。憑心而論,最初我對俄羅斯人的看法是 「喜歡看書的熊」 ,這個民族冷漠到有些傲慢,擅長光著膀子跳冰湖,喜歡打仗也喜歡油畫,充滿了不能自洽的矛盾。
但是,從蕾娜和她的那些朋友們那裡,老薩又看到了另一個俄羅斯—— 你知道了雪有一千種顏色,你才會真正理解一個俄羅斯人。 戰斗民族,其實也有著他們的苦難和他們的細膩。
然後……就是疫情。蕾娜那邊沒有旅行團也沒法做節目了,為了保持中文水平,沒事便和北京的朋友通通話,胡侃一陣。
沒想到,侃多了,忽然覺得有一些特別的收獲。蕾娜本人是海參崴大學的 歷史 教師,祖上是蘇聯紅軍,而且當導游裝了一肚子稀奇古怪的傳說和故事,所以作為戰斗民族的成員,她講給我們的俄羅斯,竟是跟我們平時了解的迥然不同。
因為有一次一頭老虎跑進了海參崴,蕾娜講英國女王那個老公菲利普親王曾經跑到中俄邊境追老虎,還一度失蹤過。
因為說到王亞平出艙,蕾娜講你知道俄羅斯進行太空實驗的時候,為什麼放棄了用猴子而選定了狗?
因為有朋友打聽克里姆林宮怎麼參觀,蕾娜講蘇聯時代曾有十來個魔改紅場的方案,每一個都令人不寒而慄——順便說一句,列寧墓原來是動物園的一部分。
因為談到赫魯曉夫吃北京烤鴨,蕾娜講沙皇其實也吃過一些非常奇怪的食物。
……
最重要的是,因為微信的功能強大,每次講完類似「明希豪森歷險記」的那些戰斗民族的故事,她總會發過一兩張照片來證明「真有這回事」。
這樣,當今天和她結束了話題 「五千隻貓拯救列寧格勒」 ,老薩終於忍不住了,跟她商量要不幹脆聯合開個直播什麼的。蕾娜覺得不太合適,她說其實她講的俄羅斯人都知道,而且也有俄羅斯人在網上介紹這些,只是外國人不知道,算不得什麼獨家。她也不理解今天的中國人對「保鏢怎樣保衛斯大林和列寧」一類的話題感興趣。
其實我也就是那麼一說,真開直播最後肯定變成蕾娜的真人秀,就沒老薩什麼事兒了,我嫉妒。
最後,我說如果我把你講的內容變成文章是不是可以?
「好吧,我倒是可以保證這些事情都是真的。」蕾娜道,「如果你將來寫成書,別忘了加上我的名字——還有QQ號,這樣沒病毒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旅行團找我。」
那麼……
咱們就從「五千隻貓拯救列寧格勒」說起吧。
五千隻貓,要是按照五米一隻排成隊,從天安門排到通州都不止……
這是俄羅斯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光巡警就有好幾千,怎麼會需要貓,而且是五千隻貓來拯救?
根據蕾娜查到的檔案, 在1944年,的確有五千隻貓被從遠東運往列寧格勒,去拯救這座城市的建築、文物和藝術品。 它們來自於伊爾庫茨克、秋明甚至鄂木茨克。
當時蘇聯和德國的戰斗正在轉入反攻,坦克和飛機正在被徹夜不停地從烏拉爾山以東送往前線。然而,就在這么緊張調度的列車里,蘇軍專門劃撥出一批帶暖氣的車皮,負責把這些喵星人送往剛剛從德軍長期攻擊下解圍的列寧格勒——這可是蘇軍坦克沒有的待遇。但無可奈何,貓是來自暖溫帶的動物,沒暖氣的話到地方恐怕就都凍成冰棍了。
在蘇維埃政府最高領袖的關照下,貓們被賦予了特殊待遇——事實上這五千隻西伯利亞貓,除了極少數可能因為「幽閉恐懼症」之類的問題自殘外,基本上順利地送到了列寧格勒。在它們拯救的目標名單里,第一個便是冬宮。
原來,這批貓被運來專門對付因德軍入侵而發生的鼠害。
1941年,德軍進攻列寧格勒,戰斗持續了整整872天。在最艱苦的1942年冬天,據說這里每天會餓死7000—10000人。殘酷的戰爭使城市面目全非,也使城中的貓遭受滅頂之災——這些用於捕鼠的貓不是餓死便是被人或其他動物吃掉。
和大多數蘇聯老城一樣,戰前的列寧格勒有大量規模宏大,以木結構為骨架的巨型建築。 從18世紀開始,人們便開始依賴貓來消滅這些建築中的老鼠,保護建築本身,也保護那些博物館中的文物。 其間多次使用化學葯劑都無濟於事,最後發現俄羅斯的貓面對老鼠冷酷無情,效率極高。
而貓的消失,使列寧格勒的老鼠大量繁殖。圍城戰期間,包括冬宮在內,這些建築的地下室里到處都是老鼠(飢餓的人可以捕捉到貓,但在復雜的環境下想捉老鼠並不容易),因為老鼠有磨牙的習慣,它們啃食著建築物里的傢具、木牆板、橫梁、通訊線路,比白蟻還厲害,還會傳播危險的鼠疫。
以冬宮為例,雖然它裡面的最珍貴的文物已經在開戰後被送往烏拉爾地區保存,但地下室仍收藏有若干藝術品,其他博物館也是如此。 隨著老鼠家族的繁盛,沒有被戰爭摧毀的房子也岌岌可危,它們給房子的結構造成巨大破壞,同時威脅著建築物內珍貴的藝術品。
對居民來說,這是和德軍的炸彈一樣危險的威脅。所以,在列寧格勒1943年剛剛打通和外界的聯系後,運進的物資裡面就包括一批貓。那時,一個麵包往往就意味著一條人命,而一隻貓的價格相當於十個麵包——它可以守護一座建築不在冬天倒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為戰斗民族,蘇聯政府採用了一貫簡單粗暴的辦法——下令遠東地區准備五千隻貓,運往列寧格勒拯救這座城市!
他們做到了,而貓也的確恪盡職守,挽救了列寧格勒,也挽救了列寧格勒的藝術品們。
好吧,如果你不相信這個故事,下次去列寧格勒的時候,一定要找一下,在冬宮的周圍——
一定可以找到貓們的蹤跡,而這些貓,基本都是那批西伯利亞貓的後代,它們至今還在保衛著冬宮,也成為它們祖先功績的活見證。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