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詩「嫦娥」前兩句什麼意思 李商隱寫的
李商隱的《嫦娥》前兩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意思是: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原文】:
嫦娥
李商隱 〔唐代〕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1.直譯
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葯,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2.韻譯
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下靈葯,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
嫦娥:原作「姮娥」,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傳說是夏代東夷首領後羿的妻子。
雲母屏風:以雲母石製作的屏風。雲母,一種礦物,板狀,晶體透明有光澤,古代常用來裝飾窗戶、屏風等物。
深:暗淡。
長河:銀河。
曉星:晨星。或謂指啟明星,清晨時出現在東方。
靈葯:指長生不死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碧海:形容藍天蒼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賞析】:
此詩詠嘆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後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後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這兩句描繪的是主人公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雲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獨處孤室的不寐者看著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藉助於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寂靜的長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後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後羿的不死葯,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裡,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於是,不禁從心底湧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於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後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並無明確的交代。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葯」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後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葯」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於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創作背景】:
作者終身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黨爭的實質就是太監當權,本詩就是諷刺太監當權的黑暗、諷刺憲宗的皇權旁落。子曰:「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嫦娥》即是「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類詩的典型。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② 論文寫作如何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類[J]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舉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特點[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12(06):75-80。
【舉例2】[2]許競。我國學歷教育分化的證書制度溯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22-29。
二、專著類[M]
【格式】[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舉例1】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42。
三、報紙類[N]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舉例1】[1]葛劍雄,陳鵬。地名、歷史和文化[N]。光明日報,2015-09-24(011)。
四、論文集[C]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學位論文[D]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郝桂蓮。反思的文學:蘇珊·桑塔格小說藝術研究[D]。四川大學,2014。
六、研究報告[R]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號]頒布單位。條例名稱。發布日期。
③ 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詩句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詩句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像,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詩句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和黃預七夕
朝代:宋朝
作者:陳師道
盈盈一水不斯須,經歲相過自作疏。
坐待翔禽報佳會,徑須飛雨洗香車。
超騰水部陳篇上,收拾愚溪作賦余。
信有神仙足官府,我寧辛苦守殘書。
2、七夕
朝代:清朝
作者:吳綃
星光歷歷漢悠悠,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游。
惟有月娥應最妒,一輪風露不勝秋。
3、七夕祈雨
朝代:宋朝
作者:陸文圭
彩雲朵朵西風散,銀漢昭昭北斗傾。
車上耕夫愁欲泣,橋邊織女笑相迎。
蝗飛近境行將及,龍卧深淵自不驚。
病枕怕聞簫鼓商,誰家乞巧到王明。
4、乞巧詞
朝代:唐朝
作者: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雙雙並綺羅。
不嫌針眼小,只道月明多。
5、閏月七日織女
朝代:唐朝
作者:王灣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今年七月閏,應得兩回歸。
1、幽情
鵲橋煙雨落雙肩
離歌幽怨千百年
端坐窗前空憶願
望穿秋水盼君還
2、愚情
仰望仙女聚佳期
獨人雙肩何所依
心慕天仙有傾訴
感嘆凡人為情愚
3、亦情
凝望銀河鋪天穹
彩橋高架鳥鵲鳴
千古佳話傳今世
煙雨過後現彩虹
4、別情
遙寄天穹兩顆星
鵲橋真情舞東風
夜半驟然一陣雨
仙子灑淚話別情
5、珍情
讀罷春秋化作煙
千古痴人鵲橋仙
銀河橫渡真情現
今宵雨後盼他年
6、怨情
守望銀河天穹間
鵲橋隱現雲霧端
停車駐足抬頭望
煙花散盡誰是仙
1、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2、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3、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4、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5、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6、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7、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8、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9、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10、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11、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2、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13、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14、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5、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16、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④ 欲訴青天消積恨,月娥相獨更愁人,是什麼意思
哎,有藝術晴天,消極恨 月羅槍毒更愁人 這個意思啊,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他想對著青天說出自己雄中的這些呃愁悶的話語,來消除這個啊心裡的這個恨 然後呢 月亮當中的這個嫦娥啊 看著讓人更天的愁悶 這是一種比喻哈,大家都知道月亮裡面其實並沒有長哦,在這里這個說的這個月如來,其實就是比喻看見這個月亮很圓,很大 思想裡面會有嫦娥,然後呢看見這個月亮呢啊 感覺讓自己的這個滿腔的這個愁容啊變得更加啊厲害呢 整句話的這個意思就是說,因為夜晚上出來,看到這個青天,想對天來訴說自己的這個 啊,怨恨和這個愁悶,然後看到月亮來,反而是愁悶變得更多了 。
⑤ 怎麼可以找著你談談
吳祖光目錄[隱藏]
生平簡介
作品回顧
往事略集
處世觀念
書目年表
(1917—2003)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吳祖光又名吳召石、吳韶,現代著名劇作家、導演。原籍江蘇武進,1917年4月21日出生於生於北京東城小草廠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為吳祖光提供了一個文學的環境。其父吳瀛,曾參加創辦故宮博物院,精於詩文書畫、篆刻和古文物鑒賞,對吳祖光的文學生涯有深刻影響,同年吳祖光畢業於北京孔德學校。在中法大學文學系學習一年後,應聘任南京戲劇專科學校校長室秘書。1934年發表的小說《宮娥怨》,是其處女作。七七事變後,隨劇校到湖南、四川擔任語文和中國戲劇史的教學。1936年於中法大學文科肄業。1937年,吳祖光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室秘書,同年創作抗日話劇《鳳凰城》,成為全國戲劇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隨後幾年間,他創作了《正氣歌》、《風雪夜歸人》、《林沖夜奔》、《牛郎織女》和《少年游》等劇作聲震劇壇,以上作品均收入《吳祖光戲劇選》。1945年,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率先發表了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創辦《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和《清明》雜志,還創作《捉鬼傳》和新劇《嫦娥奔月》,聲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後受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編導了《國魂》、《莫負青春》、《山河淚》、《春風秋雨》和《風雪夜歸人》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後,吳祖光陸續創作出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後,吳祖光導演了電影《梅蘭芳舞台藝術》、《洛神》、《荒山淚》,為梅蘭芳、程硯秋兩位京劇藝術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63年,他與妻子新鳳霞合作改編了評劇《花為媒》,成為了評劇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還創作了《武則天》、《三打陶三春》、《闖江湖》、《新鳳霞傳奇》和《三關宴》等大量作品。
1937年—1948年吳祖光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講師,重慶中央青年劇社、中華劇藝社編導,《新民晚報》副刊編輯,《清明》雜志主編,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編導,香港永華影業公司導演。1949年後吳祖光任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牡丹江文工團編導,中國戲曲學校、中國戲曲研究院、北京京劇院編劇,文化部藝術局專業創作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友誼出版公司名譽董事長。1957年曾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北大荒勞動。1960年回到北京,先後在中央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和北京京劇團任編劇,寫有《武則天》、《鳳求凰》和《三打陶三春》等劇目。1979年調文化部藝術局從事專業創作。粉碎四人幫以後,寫了京劇《紅娘子》和話劇《闖江湖》,都頗受歡迎。他是第五屆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建國後吳祖光出版了戲劇集《風雪集》、散文集《藝術的花朵》,同時還執導了多部藝術影片,其中的《梅蘭芳舞台藝術》、《洛神》、《荒山淚》等為後世留下了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程硯秋的珍貴資料。1960年回北京實驗京劇團和中國戲曲研究院任編劇,創作了《三打陶三春》、《三關宴》等京劇劇本,所改寫的評劇《花為媒》的電影劇本堪稱傳統戲翻新的典範之作。「文革」後,吳祖光創作了取材於妻子新鳳霞生活經歷的話劇《闖江湖》。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編輯本段]作品回顧
▲《三打陶三春》
20世紀60年代吳祖光作品,1983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為彩色舞台藝術故事片。
五代時,流落江湖的好漢鄭恩路經蒲城縣,因偷西瓜,遭到看瓜女陶三春的痛打。趙匡胤見她才貌出眾,從中撮合,鄭恩與陶三春訂下姻緣。
周世宗柴榮登基後,封趙匡胤為南平王,鄭恩為北平王,並恩准鄭恩與三春完婚。三春自別後也日夜思念鄭恩,欽差要她進京完婚,她不穿鳳冠霞帔,騎一頭小毛驢,領弟弟陶虎趕往京城。
他們來到汴京城外十里堡,遇到趙匡胤和鄭恩派出的大將高懷德。高懷德喬裝成紅鬍子響馬,揚言要陶三春做他的壓寨夫人。陶三春聞言大怒,與之交手,經過一番酣戰,陶三春擊敗了「響馬」。高懷德在無奈之中,吐出了真情。陶三春聞訊後,怒火中燒闖入皇宮,欲找鄭恩算賬。
鄭恩見陶三春闖入金殿,悄悄躲藏起來。柴榮見三春目無朝綱,命御林軍將她拿下,御林軍又被三春打得落花流水,大將高懷亮也被打得一敗塗地。柴榮只得命趙匡胤連夜去找鄭恩,給他們成婚。
鄭恩詢問十里堡戰果如何?高懷德謊稱他暗射鵰翎箭,把三春射下坐騎。鄭恩聽後,以為煞了三春的威風,隨即回府完婚。鄭恩為擺王爺架子,在洞房中連稱口渴,要三春給他倒茶。三春強壓怒火,不予理睬。當他發現桌上放著賣油梆子,以為三春有意羞辱於他,要丫環取家法懲治三春。三春忍無可忍,與鄭恩動起手來,幾個回合就把鄭恩打翻在地。鄭恩自知不敵,跑出洞房,連呼高懷德助陣。高懷德已跑得不知去向。
柴榮、趙匡胤聞訊後趕來勸架。陶三春當著他們的面,立賣油梆為鄭家家法,以示永不忘本。鄭恩跪地賠禮認錯,夫婦言歸於好。柴榮封陶三春為一品勇猛夫人,准予參與朝政。
▲《花為媒》
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吳祖光編劇,此電影劇本被譽為傳統戲翻新的典範之作。
王俊卿與表姐李月娥,青梅竹馬,兩小情篤,相誓永結百年之好。王母思孫心切,托 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為他說合了才貌出眾的張五可,俊卿不從。王母幾經詰問,俊卿吐露真情,非月娥不娶,絕不移情他人。王母無奈,又托阮媽去月娥家說親。
月娥之父李茂林認為男女私情,有失大體,堅決不允婚事。俊卿得悉此情,病況日重。王母憂心如焚,阮媽獻計,慫恿俊卿去張家花園相親,她認為只要俊卿見到五可,定會喜愛五可,便可玉成此事。但俊卿病重,不能前往。阮媽又生一計,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俊英與五可在花園會面,五可見他一表人才,舉止瀟灑,贈與定情信物紅玫瑰一朵,以示相許。俊英將紅玫瑰轉贈俊卿,俊卿堅拒不受,阮媽又向王母獻策,不妨先將五可娶來,俊卿勢必就範,王母頷首,相約定期迎娶。
月娥聞訊,不勝痛苦,月娥母深諳女兒心事,乘其父不在家中,採用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月娥送到王家與俊卿拜堂成親,待五可花轎到來時,他們已經完婚。五可見狀,怒不可遏。她大鬧花堂,隨即闖進洞房,嚴詞質問俊卿,俊卿語塞。阮媽見此情狀,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發現站在一旁的賈俊英,即將他拖入洞房。於是,兩對情人,笑逐顏開,各遂所願。
《花為媒》精彩唱詞選段
贈君玫瑰君莫笑
(張五可唱)叫一聲王俊卿你來得正好,顧不得女孩兒家粉面發燒;我的心止不住撲撲突突地亂跳,有句話我要問問你呀,仔細你聽著,婚姻事應不應得我不惱,好不該說我不值半分毫;你說我心不靈,我這手不巧,又說我貌丑無才我的身段不苗條。今日里到花園我們見了面,我讓你仔仔細細把花瞧;你看看紅玫瑰,再看看含羞草,你看看這藤蘿盤架,再看看柳彎腰,你看看蘭花如指,再看看芙蓉如面,看一看我這滿園的鮮花美又姣。走一步,鳳展翅;走兩步,彩雲飄;五可走了一個連環步,釵環響亮聲音高,可笑你小小的書生為花顛倒,意懸懸眼灼灼你魂散魄消。
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張五可唱)張五可用目瞅,從上下仔細打量這位閨閨女流;只見她的頭發怎麼那麼黑?梳妝怎麼那麼秀?兩鬢蓬鬆光溜溜,何用桂花油?高挽鳳纂不前又不後,有個名兒叫仙人髻。銀絲線穿珠鳳在鬢邊戴,明晃晃走起路來顫悠悠,顫顫悠悠恰似金雞亂點頭。芙蓉面,眉如遠山秀,杏核眼靈性兒透,她的鼻樑骨兒高,相襯著櫻桃小口,牙似玉,唇如朱,不薄也不厚,耳戴著八寶點翠叫的什麼赤金鉤。上身穿的本是紅綉衫,拓金邊又把雲子扣,周圍是萬字不到頭,還有個獅子解帶滾綉球。內套小襯衫,她的袖口有點瘦;她整了整妝,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勁,透了一透袖;露出來十指尖如筍,她這腕似白蓮藕,人家生就一雙靈巧的手,巧娘生下這位俏丫頭�下身穿八幅裙掐百褶是雲霞皺,俱都是錦綉羅緞綢。裙下邊又把紅鞋兒露,滿幫是花,金絲線鎖口,五色的絲絨繩又把底兒收。巧手難描,畫又畫不就,生來的俏,行動風流,行風流,動風流,行動怎麼那麼風流。猜不透這位好姑娘是幾世修?美天仙還要比她丑,嫦娥見她也害羞。年輕的人愛不夠,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邁老者見了她,眉開色悅,贊成也得點頭。世界上這樣的女子真是少有,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風雪夜歸人》
本劇為吳祖光代表作,完成於1942年,1948年由吳祖光親自導演拍成電影,由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出品。
上世紀40年代末期,在一個酷寒的風雪之夜,一個人踉踉蹌蹌地從坍塌的圍牆缺口走進富家蘇弘基的花園,手扶著那株枯萎了的海棠樹,似在找尋他過去留在這兒的影子。
20年前,這座大城市裡有一個出身貧寒的京劇男演員魏蓮生,以演花旦紅極一時。達官貴人、妙齡男女,甚至一般市民都被他的聲色所傾倒。他交往甚廣,常為窮苦的鄰居紓危濟困,頗受人們的敬慕。
以走私鴉片起家的法院院長蘇弘基,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他的四姨太玉春原是個煙花女子,後被蘇弘基贖出為妾。玉春懷著一顆爭取自由幸福的火熱的心,不甘心於囚籠般的富貴生活。她以學戲結識了魏蓮生,向他傾訴了自己悲慘的身世,後趁蓮生到蘇府祝壽演出之前,將他請到自己的小樓上。他們二人過去的遭遇相近,又都淪為闊老們消愁解悶的玩意兒,失去做人尊嚴,因而由憐生愛,並商定私奔,走向自由。這時,蓮生從窗口摘下一枝海棠花送給了玉春。不料這一切都被由蓮生推薦給蘇家當管事的王新貴窺見。
善於阿諛的小人竟忘恩負義將此事稟報了蘇弘基。當玉春按約出走之際,王新貴帶領幾名打手把玉春抓回,蓮生則被驅逐出境。二人依依話別,從此天各一方。20年後,蓮生拖著過早衰老的病體重回故土,但已物是人非,玉春已被蘇弘基送給天南鹽運使徐輔成為妾。蓮生感慨萬分,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悄然死在海棠樹下。
[編輯本段]往事略集
▲「二流堂」奇冤
對於自己的際遇,吳祖光在生前也有過檢視和回憶。「二流堂」是他無法擺脫的創傷記憶。
1913年出生的畫家黃苗子,80年代末旅居澳州近十年,擔任昆士蘭格里菲斯大學客座教授,他是二流堂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在北京的寓所接受記者的訪問時說:二流堂是一個荒誕的滑稽劇。
二流堂最初的形成和一個叫唐瑜的人有關。唐瑜是仰光華僑,1930年代初期便活躍於上海的電影界。據說是由於反對家庭包辦的親事,逃婚到上海,然後輾轉到了重慶。唐瑜有一個胞兄在仰光,是富有的商人,這個富有的哥哥重手足之情,對兄弟關懷備至,唐瑜的哥哥給了他一把金梳子,跟他說如果沒錢了,就折一個梳齒可以換錢。唐瑜拿著這把梳子突發奇想,把金梳子賣了,用換來的錢蓋房子。
新房不斷修建起來,建屋就地取材,大都採用當地極易取得的巨大的竹子捆綁起來做成屋架、門、窗,然後里外抹灰,加蓋屋頂,便成為居室,這種在當地統稱為「捆把房子」的建築經過細致的加工,完全可以成為漂亮的西式住宅。唐瑜先後修建起不止兩三處住房,都是提供給朋友居住,他的第一套房子「依廬」就是給夏衍一家住的。
吳祖光在他的回憶二流堂的文字中寫道:唐瑜最後建造的最大的一幢房子,就在中一路四德里下坡的四德村,有一個很寬敞的大客廳和三間住室,裝修比較考究,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碧廬」。「碧廬」與「壁爐」同音,唐瑜特別喜歡壁爐,大客廳里砌了一個很講究的漂亮壁爐。
黃苗子說,唐瑜的碧廬,在重慶文藝界是一個引人的去處,朋友們都願意到這里來聚,碧廬就像現在的沙龍或者俱樂部。那段時間吳祖光是碧廬的活躍人物,重慶的歲月是吳祖光人生中鼎盛的時期。在重慶,話劇成了最受大眾歡迎也最為時尚的文化活動,吳祖光創作的《正氣歌》、《少年游》、《牛郎織女》都成了一時的熱門好戲。
碧廬在鼎盛的時候住過十幾位房客。有一天徐冰(徐冰在解放以後是統戰部長,當時在重慶分管文藝)和郭沫若來碧廬,住在那裡的人還沒起床。徐冰就說這些二流子真是懶惰,實際上當時大家都參加演出,結束的時候都是半夜三四點鍾。那時候大家剛學會了一個陝北詞「二流子」,郭老就說給他們起個名字就叫「二流堂」吧。「二流堂」的名字就叫起來了。
但吳祖光對這個名詞沒有什麼好感,他寫作一直勤奮,也不愛過多地聚眾聊閑天。
抗戰勝利之後,大家各奔前程。1947年,吳祖光去了香港,到香港後,他改行做起了電影導演,這項工作給他帶來了新的知名度和豐厚的收入。
吳祖光回到北京是在1949年9月。在他面前是一個新的國家,同時等著他的,還有一份美滿姻緣。
那時演員戴浩與虞靜子夫婦在東單西觀音寺34號租了一所老式的大洋房,進門是一排六間平房,相連一幢寬大的樓房,分租一間樓房給盛家倫,樓下一大間住的是音樂家鄔析零全家,另外還有一個跨院的兩間平房由黃苗子和郁風租住,老朋友又在這里聚頭了,還是當年碧廬舊人。於是馬上就傳播開,都說是「二流堂」在北京重建起來了。
吳祖光租住了進門六間一排的平房。他和新鳳霞就是在這里結婚的。
新鳳霞從小被賣到天津,生長在一個天津的貧民窟里。父親是賣糖葫蘆的,母親大字不識,一家人靠她唱戲養活。她6歲學戲,14歲就當了主演。1949年,新鳳霞22歲的時候開始到北京闖天下。在北京她認識了吳祖光。在北京,吳祖光和新鳳霞的婚姻名動一時。
吳祖光在「二流堂」是個活躍人物,經常有藝術青年到他那裡去。杜高、錢庄、陶冶常聚在他的周圍。這批人就被當成「二流堂」的「小家族」。
1954年,深受「二流堂」人際之累的吳祖光新買了一所坐落在帥府園馬家廟9號有18個房間的四合院,他把住在上海的父親和母親接來北京同住,那時父親已中風卧病多年。
「二流堂」在「肅反」運動中出了事。當時有人覺得這個地方很奇怪,為什麼很多藝術家都在那裡出出進進。老的齊白石、梅蘭芳,年輕的杜高、田莊這些人,藝術界的音樂界的,那麼多人聚在一起。很多人就開始懷疑。隨後,「二流堂」的「小家族」的成員被定性為「胡風反革命集團」成員,來往於「二流堂」的人被認為是「胡風集團」的外圍組織受到審查。
1957年「二流堂」再度受到審查,一個專案組來問:你們在這兒干什麼?其實沒干什麼,就是談談文藝,聊聊天。專案組不信。畫家張仃在1957年之初很想辦一本雜志,當時就等著批復申請。這個事情也讓專案組記錄在案,說「二流堂」要辦機關刊物。
很多人追問為什麼建立「二流堂」的組織,被問到的人都說,根本就沒有這個組織。但是有人故意落井下石,說「二流堂」有堂印。因為盛家倫找王彥祥的哥哥刻了一個篆刻「二流堂」,當時就說是堂印。吳祖光買了幾幅年畫,年畫畫的是幾個小孩,題名叫「玩不厭」。吳祖光喜歡那個「玩不厭」,給每個朋友送了一份。他把「玩不厭」掛在牆上,別人都沒有掛,那幅「玩不厭」就被人當成「二流堂」的堂徽。當時匈牙利出現了「裴多菲俱樂部」事件。「二流堂」就被看成中國的「裴多菲俱樂部」。
1957年反右開始以後,「二流堂」不少人就被劃為「右派」。
這年5月間黨中央發出號召,要求大家幫助黨整風,「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吳祖光已經停止了他一向不感興趣的電影工作,急於寫出新的話劇本,已定名為《吹皺一池春水》。但是家裡不斷來人,屢屢打斷他的寫作,有很多報紙雜志的記者,有很多議論當前形勢的朋友,甚至有老前輩擔任文化領導的人物,要吳祖光陪著去民間小劇團「放火」,更有說明白是奉命來要吳祖光發表意見,寫文章給領導提意見。而吳祖光對文藝界的領導也確是意見不少;但是吳祖光在他的家裡遇到了阻力。
阻力來自妻子新鳳霞,新鳳霞聽到吳祖光的一些意見,十分反感,甚至害怕。她認為,在舊社會受盡苦難,多虧共產黨救了她才翻了身;今天的領導方式盡管有問題,也比舊社會強多了。吳祖光說:「這回是共產黨要大家提意見的,為了改進工作,又是毛主席讓提的。」她說:「那也不許你提!」
5月31日,周揚、陽翰笙邀請吳祖光出席全國文聯的一個會議,而且派人派車來接,汽車在大門外撳喇叭,接的人在一旁催,一向溫順的妻子卻一反常態堅持不肯放行。新鳳霞叉著腰站在門口不許吳祖光出去,事情毫無轉彎的餘地,吳祖光狠狠勁一把把妻子推開就走了。他聽見妻子哭了,但是他沒有回頭,跑出院子,出了大門,上了車。
吳祖光回憶說:「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對女人這么粗暴,真夠我一生後悔的。」
從後果來說,妻子的攔阻是對的。那天的與會者只有馬思聰、金山等五六個人,吳祖光在那次會議的發言後來被前輩田漢先生加了一個標題:《黨「趁早別領導藝術工作」》,在報上公開發表,成為吳祖光反黨的鐵證。
吳祖光被打成了「右派」,並註明是反革命右派分子。
1958年早春的一個凌晨,大雪紛飛,吳祖光到父母親的住室去和老人告別。他要和一個有500人的龐大的右派大隊去北大荒勞動改造。早在幾個月前吳祖光開始受批判時,就把一切有關的報紙刊物收起來不讓父親看見,因此病中的父親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也不知兒子要到什麼地方去,分別時他是笑著的。那時吳祖光也不知這是與父親的永別。第二年父親去世,吳祖光在春耕的大田裡勞動時收到北京的報喪電報已經過了半個月。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最初,風暴並沒有波及到吳祖光頭上,當「走資派」和當權者們統統被揪出來後,老右派們才重又被拎了出來。「二流堂」的問題又被提了出來,這次,堂主已不再是吳祖光了,夏衍成了後台老闆,而實際上的斗爭矛頭則指向了周恩來。
「二流堂」就被政治化了。開始還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文革」時就被定性為「反黨、反革命、反社會主義集團」受到批判。這次來頭就大了。江青親自抓這個案子。「二流堂」的人就被關起來了。吳祖光再次下放勞動,黃苗子和郁風被關到監獄,戴浩被勞改。
1979年6月19日文化部復查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撤銷《關於「「二流堂」」組織活動情況的報告》的通知。而此時,「二流堂」「小家族」里的劇作家汪明,備受折磨,死於安徽勞改地。戲劇家田莊,熬不過年年苦難,英年早逝。而黃苗子、郁風夫婦被關了7年的監牢。
▲最後歲月
在夫人新鳳霞去世後不久,吳祖光由於心情郁悶和年邁,血管硬化引起腦血管栓塞,曾先後三次住院。但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
平日,他經常站在自家的陽台上眺望,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臉上流露出笑容……他還經常坐在輪椅上,由保姆陪著下樓去遛彎兒或去理發館刮臉洗頭,這是他認為最愜意的時光。
吳祖光從小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年前,他雖然把他和新鳳霞的藏書捐給了北京戲曲學校,可後來他收集的書又把家中的書櫃裝得滿滿的。
吳祖光還特別喜歡看足球比賽,幾乎場場都看。其女兒吳霜笑著說:「爸爸年紀大了,看電視經常打瞌睡,可是看足球、拳擊、京劇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尤其是看足球比賽,儼然一位20幾歲的青年,嘴裡不時地嘟囔著:『犯規』……他雖然年邁體弱,大腦不像以前那樣好使喚,可看起球來表情卻很豐富。」
吳祖光偏愛甜食,尤其愛吃漢堡包。為讓老人笑口常開,吳霜還特意養了一對小寵物———Baby和PP。吳老最喜歡PP,每當他見到PP滿屋跑淘氣時,臉上總露出舒心的微笑,這兩只可愛的小動物已成為他的「寵兒」。吳祖光時常摸摸它們,逗逗它們,詼諧地說自己家裡現有「八口」——自己、女兒、女婿、外孫、兩位保姆還有Baby與PP。
[編輯本段]處世觀念
吳祖光生於一九一七年,彼時軍閥混戰,國家處於貧弱交加內外交困時期;及至成年,恰又逢上日寇侵華,民族危亡;待到新中國成立,吳祖光正處盛年,是創作的黃金時期,按理,作為少年即得大名,當時中國文壇屈指可數的優秀劇作家之一,本應該是寫出更多能夠揭示時代面貌的戲劇作品的時候。但很不幸,沒過多久,整個國家就被推進到一種只准說夢話嚴禁說真話的狀態,再後就是眾所周知的十年浩劫。能夠最終劫後遺存,進入晚年,是惟一的那麼一點點蒼涼的幸運;我平常一直認為,像吳祖光先生這輩人確實是生不逢時的。想來,和吳祖光一樣有那些時代經歷的人,有這種「生不逢時」的人生慨嘆者,當不在少數。吳祖光的好友、書畫家黃苗子,曾贈語吳祖光:「生不逢時,才氣縱橫。」這八個字,一方面自然評的是吳祖光,贊其之才,嘆其之遇,另一方面又何嘗不可以為黃苗子的自況呢。
但吳祖光不同意他這位好友的贈語,自下斷語曰:「生正逢時,死不介意。」吳祖光時常同友人表達這樣一個意思:整個二十世紀最精彩的六十年都趕上了,怎麼能說是「生不逢時」呢?吳祖光晚年書法自成一體,幽俊飄逸,沉雄大度,求字者絡繹不絕。據說,吳祖光總是將「生正逢時」這四字書幅送人,前前後後給人寫了有上千條之多,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升斗小民,贈送的都是這四字。但我看到的這一幅,盡管字勢開張飄逸,卻並非用的毛筆,而是硬筆,該是垂暮之年衰弱到難以揮毫時所寫。以此也可見吳祖光先生的豁達心境。
吳祖光一生遭遇算不上多少順利,相反,倒可以說是坎坷多磨。進入新社會以後,同絕大多數當時的知識分子一樣,無一例外地遭遇覆頂之災。到了晚年,本該享享清福吧,又為「國貿案」一篇雜文惹上官司,搭進好幾年,不得安寧。但吳祖光緣何還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人表示自己「生正逢時」?我的理解是,像吳祖光這樣正直、敢於說真話的人,身上有一種我們傳統文化中常說的「士」氣,有一種浩浩盪盪的風骨氣節。因了這種「士」氣,這種浩盪風骨,他們不拘於一人一時,一時一事的遭際得失,不於個人小處戚戚艾艾,而是風物放眼,著眼於大處,著眼於整個時代,個人遭際自如芥子之與須彌。安如五嶽之高山,靜如平湖之秋月,君子達觀天下,吳祖光晚年的豁達可作如是觀。
[編輯本段]書目年表
▲著作書目
《鳳凰城》(劇本)1939,生活
《正氣歌》(劇本)1942,文藝獎助金管委會出版部
《牛郎織女》(劇本)1943,啟文書局
《夜奔》(劇本)1944,未林出版社
《孩子軍》(兒童劇本)1944,新聯出版公司
《風雪夜歸人》(劇本)1944,新聯出版公司
《少年游》(劇本)1945,開明
《後台朋友》(散文集)1946,上海出版公司
《嫦娥奔月》(劇本)1947,開明
《林沖夜奔》(劇本)1947,開明
《捉鬼傳》(劇本)1947,開明
《藝術的花朵》(散文集)1955,新文藝
《風雪集》(劇本)1955,人文
《畫家齊白石》(報道)1956,北京
《荒山淚》(京劇)改寫,1957,戲劇
《踏遍青山》(戲曲本)1979,群眾
《求凰集》(劇本)1980,四川人民
《咫尺天涯》(劇本)1980,四川人民
《闖江湖》(劇本)1980,戲劇
《吳祖光劇作選》 1981,戲劇
《童童》(劇本)1981,陝西人民
《花為媒》(電影文學劇本)1981,河北人民
《枕下集》(詩集)1981,山西人民
《吳祖光論劇》(論文)1982,戲劇
《吳祖光散文選》 1982,江蘇人民
《牛女集》(劇本)1982,寧夏人民
《吳祖光悲歡曲》(傳記)1986,四川文藝
▲研究資料書目
《風雪夜歸人》的舞台藝術(王正等編)1984,戲劇
《吳祖光悲歡曲》(許國榮、張潔)1986,四川文藝
⑥ 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詩句吧,不同的詩句,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你所見過的詩句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2022年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歡迎大家分享。
1、幽情
鵲橋煙雨落雙肩
離歌幽怨千百年
端坐窗前空憶願
望穿秋水盼君還
2、愚情
仰望仙女聚佳期
獨人雙肩何所依
心慕天仙有傾訴
感嘆凡人為情愚
3、亦情
凝望銀河鋪天穹
彩橋高架鳥鵲鳴
千古佳話傳今世
煙雨過後現彩虹
4、別情
遙寄天穹兩顆星
鵲橋真情舞東風
夜半驟然一陣雨
仙子灑淚話別情
5、珍情
讀罷春秋化作煙
千古痴人鵲橋仙
銀河橫渡真情現
今宵雨後盼他年
6、怨情
守望銀河天穹間
鵲橋隱現雲霧端
停車駐足抬頭望
煙花散盡誰是仙
1、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2、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3、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4、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5、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6、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7、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8、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9、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10、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11、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2、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13、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14、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5、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16、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1、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2、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3、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4、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5、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6、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7、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8、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9、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10、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11、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2、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13、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14、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和黃預七夕
朝代:宋朝
作者:陳師道
盈盈一水不斯須,經歲相過自作疏。
坐待翔禽報佳會,徑須飛雨洗香車。
超騰水部陳篇上,收拾愚溪作賦余。
信有神仙足官府,我寧辛苦守殘書。
2、七夕
朝代:清朝
作者:吳綃
星光歷歷漢悠悠,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游。
惟有月娥應最妒,一輪風露不勝秋。
3、七夕祈雨
朝代:宋朝
作者:陸文圭
彩雲朵朵西風散,銀漢昭昭北斗傾。
車上耕夫愁欲泣,橋邊織女笑相迎。
蝗飛近境行將及,龍卧深淵自不驚。
病枕怕聞簫鼓商,誰家乞巧到王明。
4、乞巧詞
朝代:唐朝
作者: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雙雙並綺羅。
不嫌針眼小,只道月明多。
5、閏月七日織女
朝代:唐朝
作者:王灣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今年七月閏,應得兩回歸。
⑦ 寫竹有關古詩
唐代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庭竹 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
冉冉飄凝粉,蕭蕭漸引風。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惟有團團節,堅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適,閉門秋草生。
何以娛野性,種竹百餘莖。
見此激上色,憶得山中情。
有時公事暇,盡日繞欄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陰未成。
已覺庭宇內,梢梢有餘清。
最愛返窗卧,秋風枝有聲。
新竹 韓愈
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閟。
縹節已儲霜,黃苞猶掩翠。
出欄出五六,當戶羅三四。
高標凌秋嚴,貞色奪春媚。
稀生巧補林,迸出疑爭地。
縱橫乍依行,爛漫忽無次。
風枝未飄吹,露粉先含淚。
何人可攜玩,清景空瞪視。
題劉秀才新竹 杜牧
數莖幽玉色,曉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
宋代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陸游
--------------------------------------------------------------------------------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臨川人。
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峴城南隱映深,兩牛鳴地得禪林。
風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緣階帖碎金。
竹里
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
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一
竹根珠勝竹皮冠,欲著先須短發干。
要使竹林有共見,不持方帽御風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二
無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戀戀睇袍意,豈為哀憐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三
玉潤明信好冠,錯力剜出鮮紋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歡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斷檀欒,霧卷雲蒸久未乾。
遺種山林真自稱,何須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紅莧兩三根,山色遙從水際門。
只我近知牆下路,能將屐齒記苔痕。
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一徑森然四詩人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憐倫學鳳凰。
次韻張子野竹寺
風泉隔撞哀玉,竹月緣階貼碎金。
--------------------------------------------------------------------------------
樂史 .宋(930-1007)。子正。
撫州宜黃(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賴,渾如長幼情。
孝子侍父立,順孫隨祖行。
吾聞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鄆州張公藝,九世同一門。
大帝聞其名,衡茅降至尊。
--------------------------------------------------------------------------------
朱熹 .宋(1130-1200)。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際,幽草齊發生。
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次韻擇之詠竹
竹塢深深處,檀欒繞舍青。
暑風成慘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塵塌,詩來拓采欞。
此君同一笑,午夢頓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園詠竹
移自溪商園。種此牆陰路。
牆陰少人行。來歲障幽戶。
公濟因君次韻
新筍因君寄,康廬入夢中。日日來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風。
猶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劉秀野新筍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風雨。
下有萬玉虯,三冬卧寒土。
筍脯
南山春筍多,萬里行枯臘。
不落盤餐中,今知綠如簣。
次韻謝劉仲行惠筍二首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差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
楊萬里.宋(1127-1206)。廷秀,誠齋。
江西吉水人。
詠竹
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自有月傳神。
過單竹澤徑
喬木與修竹。相招為茂林。
無風生翠寒。未夕起素陰。
看筍
筍如藤薛爭長。竹似夷齊獨清。
只愛錦竹滿地。暗林忽兩三莖。
竹林
珍重人家愛竹林。織籬辛苦護寒青。
那知竹性無薄相。須要穿來籬外生。
記張定叟煮筍經
江西毛筍未出尖。雪中土膏養新甜。
先生別得煮簣法。丁寧勿用醯與鹽。
岩下青泉須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牙嚼出冰玉聲。余瀝仍和月光吸。
謝唐德明惠筍
高人愛筍如愛玉。忍口不餐要添竹。
雲何又遣十輩來。昏花兩眼為渠開。
煮筍
金陵竹筍硬如石。石猶有髓筍不及。
巔南市裡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
帶雨劚來和籜煮。中含柘漿新甘露。
可蒸可膾景可羹,繞齒蔌蔌水雪聲。
不須咒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
都不食筍戲題
竹祖龍孫渭上居。供儂樽俎半年余。
斑衣戲彩春無價。玉版談禪佛不知。
竹枝詞
短儂籬漏芒破。須遣拖泥帶水來。
初食筍蕨
鳳烹龍世浪傳。猩唇熊掌我無緣。
只逢筍蕨杯盤日。便是山林寶貴天。
詠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一見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陽與可筆。棲雀子猷魂。
--------------------------------------------------------------------------------
李覯.宋(1009-1059)。泰伯。江西南城人。
竹齋題事
低齋結空野。小竹移孤林。
劉過 .宋(1154-1206) 。改之,龍州通人。
江西泰和人。
沁園春.寄孫竹湖
問訊竹湖,竹知之何,
如何未歸。道吳山越水,
無佳處,來無定止,去亦何之。
--------------------------------------------------------------------------------
劉敞.宋(1019-1068)。原父,原甫,
公是先生,江西新餘人。
曲水台竹間默坐
林履不能遠。逍遙池上林。
微風起眾響,炎日隔繁陰。
瑞竹
聳節偶相並,雪霜終不迷。
應將古人比,孤竹有夷齊。
竹岡
層岡南面起,仰見檀欒姿。
詰曲成幽洞,因堪象武夷。
詠庭前箭竹
冉冉東南美。托根那在茲。
鳳凰不可待。歲月方屢移。
非復山林意。空餘霜霰姿。
清風有時至。獨與幽人期。
竹床
櫛櫛裁修竹,熒熒粲寒光。
浮筠凝煙霧,疏節留雪霜。
甘寢百疾解,側身夏日長。
此時四海波,亦己知探湯。
嗟我智慮短,苟為安一床。
種竹偶書
少有王子癖,長憐此君雅。
常嫌地喧窄,不敢謀瀟灑。
昨日有客來,勸我栽砌下。
感荷知我心,遂得移繞舍。
其中置磐石,可以措尊箔。
於此更一座,以待違名者;
山禽時復來,請轉如郊野;
其餘印無見,不辨春與夏;
吾惟厭時俗,人亦來者宴。
順然雨無議,外譽馬足假。
薦福壽竹亭
茲亭四時好,秀色映長松。
靜境非千畝,幽人如素封。
吹聲偏洗耳,暑晝亦成冬。
暫到還忘返,心知叔夜慵。
勸思弟於南軒種竹
世皆笑幽獨,何不少自貶。
種竹南軒間,亦足以相檢。
況茲歲華晚,眾卉日凋斂。
清節良自如,栽培匪為諂。
豈知窗戶側,秀色窺茬苒。
會茲東南美,相對情不慊。
楚人昔頌桔,行此伯夷忝。
此君最孤高,堅直難外掩。
凜氣有精粹,筠光射圭琰。
他時雪中客,往往疑清剡。
爆竹
節物隨時俗,端憂見旅情。
土風猶記楚,辭賦謾譏傖。
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靂鳴。
但令休息瞰,非敢願高明。
墨竹
羈游念此君,子墨慰幽人。
灑脫不經思,蒼筤如出塵。
交加月下影,濃澹霧中筠。
試作吳山想,瀟瀟意亦真。
陳郎中竹園
蒼竿十餘畝,歲晚色更好。
詰曲逗遠村,深沈象晴島。
鳴禽自相應,風葉不待掃。
向事主人心,白頭三署老。
城下種竹今春極有佳
環城密竹舊檀樂,春筍新成幾萬竿。
池上龍蛇驚蟄起,軍中矛戟繞營看。
鳥啼窈窈千重碧,風過蕭蕭五月寒。
緩帶輕裘容自暇,屨棋多向此林端。
鳳凰山笙竹
仙山不記鳳凰時,碧筱空含玉潤姿。
海外雖傳有懈谷,人間似未悟孫枝。
道家正貴知音少,野處還於靜節宜。
千歲重尋樂毅傳,悠悠更覺使人悲。
自東門凡舟至竹西亭
萬竿蒼翠隔晴川,寂寞蕪城三百年。
此地重聞歌吹發,揚州風物故依然。
筍
龍孫春吐一尺芽,紫錦包玉離泥沙。
金刀璀璨截嫩節,銅錢不與大梁賒。
--------------------------------------------------------------------------------
歐陽修.宋(1009-1072)。醉翁。江西吉水人。
秋晚凝翠竹
蕭疏喜竹勁,寂寞傷蘭敗。
叢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竹間亭
啾啾竹間鳥。日夕相嚶鳴。
悠悠水中魚。出入藻與萍。
水竹魚鳥家。伊誰作斯亭。
翁來無車馬。非與彈弋並。
刑部看竹郊孟郊體
花妍兒女姿。零落一何速。
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綠。
京師多名園。車馬紛馳逐。
春風紅紫時。見此蒼翠玉。
凌亂迸青苔。蕭疏拂華屋。
森森日影閑。濯濯生意足。
幸此接清賞。寧辭薦芳醁。
黃昏人去鎖空廊。枝上月明春鳥宿。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飲餞梅俞
野水竹間清,秋山酒中綠。
送子此醋歌,淮南應落木。
暇日雨後綠竹茂,日夕愛君。
佳禽哢翠樹,若與坐人親。
賦竹上甘露
梢梢兩竹枝,甘露葉間垂。
草木有靈液,陰陽凝以時。
深山與窮谷,往往嘗有之。
幸當君子軒,得為叢人知。
物生隨所詫。晦顯各有宜,
聊以助歌詠,兼堪飲童兒。
贈余以端溪綠石枕與蘄州竹簞
端溪琢出月缺樣,蘄州織成雙水紋。
呼兒置枕展方簞,赤日正午天無雲。
黃琉璃光綠玉潤,瑩凈冷滑無埃塵。
憶昨開封暫陳力,屢乞殘骸無埃塵。
聖君哀憐大臣閔,察見衰病非虛飾。
猶蒙不使如罪去。特許遷官還舊職。
選材臨事不堪用,見利無慚惟苟得。
一從僦舍居城南,
張仲通示墨竹嗣以篇
數竿蒼翠寫生綃,寄我公齊伴寂寞。
不待雪霜常凜凜,雖無風雨自蕭蕭。
嗟予心志俱誠厚貺,遠漸為報乏瓊瑤。
劉氏竹林小飲
春榮忽已衷。夏葉換初秀。
披荒得深蹊。掃綠蔭清晝。
萬竿交已聳。千畝蔚何富。
驚雷迸狂鞭。霧籜舒文鄉。
謝提刑張郎中寄筇竹柱杖
玉光瑩潤錦爛斑。霜雪經多節愈堅。
珍重故人相贈意。扶持衰病過殘年。
--------------------------------------------------------------------------------
金君卿.宋.正權.江西景德鎮人。
金竹峰
重重岩石插晴空,雲際叢開茁萏峰。
疑是葛仙歸沿府,移將江上九芙蓉。
--------------------------------------------------------------------------------
晏殊.宋(991-1055)。同叔。江西臨川人。
竹醉日
苒苒渭濱族,蕭蕭塵外婆。
如能樂封殖,何必醉中移。
紫竹花
長夏幽居景不窮,花開芳砌翠成叢。
窗南高卧追涼際,時有微香逗晚風。
--------------------------------------------------------------------------------
夏辣.宋(1019-1058)。子喬。江西德安人。
檻竹
廣廈長廊四面圍,小闌霜雪兩三枝。
簾帷壅蔽無人見,賴有中天日照知。
--------------------------------------------------------------------------------
黃庶.宋(1019-1058)。亞夫,青社,江西修水人。
筇竹枝
琴鶴為友朋,出入常拂拭。
生來節便高,故有扶為力。
署中新栽竹
移作亭園主,栽培霜雪姿。
不辭桃李笑,只待鳳凰知。
少已留風住,疏宜待月篩。
相看時一醉,誰道小官卑。
栽竹
小檻栽培得此君,綠陰疏韻似相親。
從來風月為三友。吟社新添客一人。
憶竹亭
蓬萊楚山底,傍舍竹四圍。
狂鞭入門戶,亂筍爭牆籬。
與竹事還往,相對一束書。
壯長走世路,駑駘強鞭苔。
小亭久不理,漏棟生白芝。
偶庭無花卉,憎有兒女姿。
獨移蒼煙本,慰我千里思。
賦八月竹
我養一軒竹,秋來成綠陰。
萬物有衰意,獨懷霜雪心,
西風嵇叔醉,明月白公吟。
回首看桃李,何嘗費白金。
靈竹
綠陰清韻竹蕭然,歷歷當年泣淚痕。
千古舜妃湘水底,必應憔悴有慚魂。
市得笛竹簟 因成詩
八尺枯冰簟一筒,小軒拂拭趣誰同。
樽前聲負乾杯月,窗下光贏一枕風。
竹軒
小軒與竹事還往,庭下寂寞無客塵。
開書讀對聖賢語,一畝清風為主人。
竹塢
筍隨人意疏外生,清風如歸自來去。
雖然不與俗子期,陰過鄰家亦銷署。
--------------------------------------------------------------------------------
黃庭堅.宋(1045-1105)。魯直,山穀道人。江西修水人。
題竹石牧牛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
和甫得竹數軒周翰喜而作詩和之
初侯一畝宮,風雨到卧席。
前日築短垣,昨日始封植。
平生歲寒心,樂見歲寒色。
翩翩佳公子,當致一窗碧。
黃庭堅和師厚栽竹
大隱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須辰日劚,筍要上番成。
龍化葛陂去,風吹阿閣鳴。
草荒三徑斷,歲晚見交情。
食筍十韻
洛下斑竹筍,花時壓鮭菜。
一束酬千金,掉頭不肯賣。
我來白下聚,此族富皰宰。
璽栗戴地翻,觳觫觸牆壞。
觳觫人中廚,如償食竹債。
甘俎和菌耳,辛膳腸姜芥。
烹鵝雜股掌,炮鱉亂裙介。
小兒哇不美,鼠壤有餘嘬。
可貴生於少,古來食共噫。
尚想高將軍,五溪無人采。
肖異葛敏修二學子和予食筍詩
北饌厭羊酷,南皰豐筍菜。
自北初落南,幾為兒所賣。
習知價廉平,百態事烹宰。
鹽衡枯臘瘦,蜜漬真味壞。
就根煨茁美,豈念炮烙債。
咀吞千畝余,胸次不堇芥。
二妙各能詩,才名動江芥。
論詩多佳句。膾灸甘我嘬。
思君思養竹,萬籟聽秋噫。
從此繕藩籬,下令禁漁采。
次韻斌老新畫橫竹
酒澆胸次不能平,吐出蒼竹歲崢嶸。
卧龍偃騫雷不驚,公與此君俱忘形。
睛窗影落石泓外,松梅淺染飽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飛去。
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
深閨凈幾試筆墨,白頭腕中百斛力。
榮榮枯文皆本色,懸之高堂風動壁。
漫沼春筍詩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題予瞻墨竹
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斫輪。
覺范師種竹頌
往在江南住竹山,道人兩歲三來訪。
聽風聽雨看成龍,牛羊折角入朝餉。
簡州城東刮地寒,手種檀樂三兩竿。
竹成要作無孔笛,若有靈龜一任鑽。
陳氏園詠竹
不問主人來看竹,小溪風物似家林。
春供饋婦必番筍,百與行人百畝陰。
直氣雖沖雲漢上,高材終恐拭斤尋。
截竿可比北溟釣,欲贈溪翁誰姓任。
從斌老乞苦筍
南園苦筍味勝肉,籜龍稱冤莫采錄。
煩君致蒼玉束,明日風雨吹成竹。
和宣叔乞筍頌
筍充皰,日百尾。
千角鹿,九首虺。
心生竅,渾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
腹便便,老饕耳。
--------------------------------------------------------------------------------
惠洪.宋(1017-1128)。覺范。江西高安人。
次韻超然竹陰秋夕
誰知牆外千竿竹,分我窗西一畝陰。
崇勝寺獨尊竹
高節長身老不枯,平生風骨自清癯。
愛君修竹為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
未見同參木上座,空餘聽法石於菟。
戲將秋色分齋缽,抹月批風得飽無。
--------------------------------------------------------------------------------
曾鞏.宋(1019-1083)。子固,南豐先生。江西南豐人。
南軒竹
密竹娟娟數十莖,旱天蕭灑有高情。
風吹已送煩心醒,雨洗還供遠眼清。
新筍巧穿苔石去,碎陰微破粉牆生。
應須萬物冰霜後,來看琅環色轉明。
種竹齋 司馬光
吾愛王子猷,借齋也種竹。
一日不可無,瀟灑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葉不改綠。
殊勝石季倫,珊瑚滿金谷。
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王安石
一徑森然四座涼,殘陰餘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傍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新竹 朱熹
春雷殷岩際,幽草齊發生。
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雲溪觀竹戲書二絕句 陸游
氣蓋冰霜勁有餘,江邊見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點塵埃住得無。
溪光竹色兩相宜,行到溪橋竹更奇。
對此莫論無肉瘦,閉門可忍十年飢。
移竹 辛棄疾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和師厚栽竹 黃庭堅
大隱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筍要上番成。
龍化葛陂去,風吹阿閣鳴。
草荒三徑斷,歲晚見交情。
新竹 楊萬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儀禁者立如牆。
錦綳半脫娟娟玉,粉節新塗拂拂霜。
帶雨小酣三日後,出牆忽喜一梢長。
今年秋閏防多署,剩借先生格外涼。
對竹 黃庚
門對南鄰竹,青青玉萬竿。
雖然無地種,且得隔籬看。
露葉晴猶濕,風枝夏亦寒。
但教休翦伐,何用報平安。
詠竹 王德操
幽居思伴侶,惟有此君宜。
蕭疏既同我,清空亦可師。
吟時聲應和,步處影相隨。
不作人間態,炎涼意便移。
官舍竹 王禹稱
誰種瀟瀟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
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
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裡看。
庭竹 釋智圓
移去群花種此君,滿庭寒翠更無塵。
暑天閑繞煩襟盡,猶有清風借四鄰。
詠金竹 蔣堂
百鎰先寒一徑深,潛疑造化鑄成林。
貪夫或有憑欄者,不見修篁但見金。
竹 宋祁
修修梢出類,辭卑不肯叢。
有節天容直,無心道與空。
紫竹 梅堯臣
西南產修竹,色異東筠綠。
裁簫映檀唇,引枝宜鳳宿。
移從幾千里,不改生幽谷。
金竹 呂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黃,里人目為金竹。
修竹已可愛,況復如黃金。
天地與正色,霜雪堅比心。
雲芝生有節,栗玉種成林。
回首渭川遠,山間繞翠陰。
竹軒 沈遼
古人愛修竹,瀟灑臨幽軒。
勁節有高致,清聲無俗喧。
春日斗瑣碎,秋風撼琅干。
誰知渭川富,千畝可懸冠。
詠竹 韋驤
此君堅直本天然,
豈學妖花艷主軒,
筠帶輕霜凝不落,
干搓圓玉碧無痕。
非春長自繁枝葉,
有地終須大本根,
誰為裁音薦清廟,
定勝嘉木就犧樽。
詠竹 文同
竹、竹。森寒,潔綠。湘江邊,渭水曲。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虛心異草木,勁節逾凡木。
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谷。
月娥巾披凈冉冉,風女聲笙竽清肅肅。
林間飲酒碎影搖金,石上圍棋清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悅椒蘭,陶先生歸但尋松菊。
若檀欒之操則無敵於君,圖瀟灑之姿亦莫賢於仆。
惜竹詩並引 孔武仲
東齋有竹數竿,翠蔚可喜,
其傍眾筍附生,漫益深茂,
最後出者,尤若奇特,
無不應意,解籜未盡,
而為老兵手摺之,悲夫,
以干雲蔽日之勢,而摧於窗戶之下,
以凌霜冒雪之姿,而失於俄頃之間,
環步往來 ,凄愴良久,
不能忘情,因寓之以詩。
老蘚牆陰夕照間,何人折我翠琅干。
即之綠葉隨塵化,猶有低枝帶露殘。
不放雲梢侵霰雪,因嗟世故足波瀾。
故園未乏員當品,十頃繁陰六月寒。
書舍竹 蔡確
窗前翠竹三竿,蕭灑風吹滿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厭,化成龍去見應難。
員當谷 蘇轍
誰言使君貧,已用谷量竹。
盈谷萬萬竿,何曾一竿曲。
新竹 惠洪
琅干數本倚牆陰,新筍均條忽作林。
昨日小軒添得境,卻煩佳月碎篩金。
種竹子題愛心亭 范成大
灑掃宣華舍此君,煙中月下綠生塵。
他年上葉清風滿,莫忘今年借宅人。
種竹 劉克庄
借居未定先栽竹,為愛疏聲與薄陰。
一日暫無能鄙吝,數竿雖少亦蕭森。
窗間對了添詩料,郭外移來費俸金。
自笑明年何處在,虛檐風至且披襟。
===================================
明清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琅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細細的葉,疏疏的節;
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後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嬋娟,翠涌青圍別有天。
兩兩三三荷鋤去,歸來飽飯筍羹鮮。
――清.王慕蘭《石門竹枝詞》
==============================================
漢晉
詠 竹
·王吉·
夜裡照時金瑣碎,清風拂處玉玲瓏。
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
⑧ 李商隱寫 嫦娥的意思是什麼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註解】: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韻譯】:
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葯,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中國與月亮有關的神話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且又家喻戶曉。中國文學作品裡,也有很多文人以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做為寫作題材,其中尤以李商隱的〈嫦娥〉詩最具代表性。
李商隱字義山,是晚唐的代表詩人,才學兼具,卻多愁善感,二十多歲便考取進士,他原來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負,但一生之中卻被政治派別和感情的痛苦所糾纏,以致於抑鬱不得志,而造成他感傷憂郁的性格。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正是唐代牛、李兩派排擠傾軋最激烈的時候,他原依牛派的令狐綯考取進士,後與李派王茂元的女兒結婚,婚後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傷。政治上的沖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詩呈現憂愁悲傷的情調。
這首詩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題材,襯托詩人身心兩方面的寂寞孤單。
雲母是一種很珍貴的礦石,切割成薄片便成半透明的晶體,可以透光,古人拿來做鏡屏,或屏風上的裝飾品。
屏風是古人陳設於室內,用以擋風或遮蔽的用具。這首詩中的屏風用雲母裝飾,可見很精美細致,「燭影深」是指屏風後面透出來的燭光,詩人用「深」字形容燭光映在屏風上的燭影,讓人覺得屏風後面的屋子很幽深。屋子的主人,在幽深的屋內,望向窗外,只見「長河漸落曉星沉」。
長河指銀河,又叫天河,是由大量恆星構成的星系,在晴天的夜空,呈銀白色帶狀。曉星即晨星,詩人在屋子裡望見窗外天空中長河逐漸疏落,晨星也逐漸稀微了,他必定是整晚沒有睡覺。什麼事使他長夜無眠,一個人坐在幽深的屋子看長河漸落,看曉星西沉呢?想必是孤獨寂寞的心情沒有辦法排解吧!所以當他望向夜空的時候,很自然便會聯想到月中的嫦娥,詩人便一廂情願的寫到「嫦娥應悔偷靈」,也許暗中也透露自己對以失落感情的悔恨,寫來深情感人。
關於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古書中有很多的記載,日人白川靜先生曾綜合各家的說法加以整理歸納。
後羿,有些書稱他為後羿,是一位英勇且善於射箭的天神。嫦娥又叫姮娥,是後羿的妻子,他原本是天上的女神,和月亮女神常羲在傳說上有些關系。
故事發生在唐堯時代,曾經有九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造成嚴重的的旱災,給賢能愛民的堯帶來極大的憂愁煩惱,堯每天向天帝帝俊禱告,請求天地為人民解除這個災害。十個太陽原是帝俊和他的妻子羲和生的,他們原來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每天由母親羲和駕車護送一個太陽到天空值班,但日子久了,千百萬年都如此輪流值班,他們覺得很乏味,便私下商議第二天早晨轟的一聲全跑出來,不理會羲和媽媽在車上大聲呼喚,頑皮的太陽覺得這樣很好玩,便每天都結伴出來,不願分開。
大地受不了十個太陽炎熱的烘烤,植物枯死,野獸也四處侵害人民,人民或熱死,或餓死,或被野獸吃掉,天帝只好派遣後羿帶著一張紅色的弓,十枝白色的箭到地球上幫助堯解決難題,因為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天帝只讓後羿裝個樣子嚇一嚇十個太陽,並不希望後羿射下十個太陽。
後羿帶著妻子嫦娥降到凡間,看到愁苦的堯,以及奄奄一息的可憐人民,他們聽到天神後羿下凡間,都高興得聚集在王城的廣場上,大聲吶喊歡呼,請求後羿替他們誅除惡害。後羿憐憫可憐的人民,痛恨太陽逞威,於是再也無法顧到天帝的囑咐,只是對太陽擺個樣子,嚇嚇他們,後羿決定把這些太陽收拾下來,免得他們將來又出來搗蛋。於是後羿走到廣場中間,從肩上拿下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搭上箭,拉滿弓,對准天上,咻!咻!射下幾個太陽,氣溫也頓然涼爽了些。這時堯忽然想起太陽對人民也有大功,不能全射下來,於是令人暗中從後羿的箭囊取走一枝箭,所以天空還剩下一個太陽。
後羿以為自己立了大功,天帝一定會很高興,沒想到天帝很生氣後羿射殺了他九個兒子,便革除他的神籍,嫦娥也連帶受到處分,從此二人便住在凡間。
後羿和嫦娥夫妻間的感情,原來很好,但嫦娥受到丈夫連累,使她由天上的仙女降為人間的凡人,心中有很多悲愁煩惱,時常抱怨並責怪後羿,兩個人感情便有了裂痕。嫦娥傷心不能再回到天上,更害怕將來死了以後要到陰間和鬼魂住在一起,後羿也不願意死後到陰間過那種愁慘陰暗的生活,他聽說在昆侖山的西方,有一個神人,名叫西王母,藏有不死的葯,吃了這葯,便可以長生不死,於是決定到昆侖山,請求西王母送他不死的良葯。
西王母對於為人民除大害的英雄後羿,被開除神籍的遭遇非常同情,便送後羿不死的葯,並告訴後羿,這些葯如果他們夫妻兩人分著吃,便可以長生不死如果一個吃了可以升天成神,並囑付後羿好好收藏,因為除此之外,長生不死的葯再也沒有了。
後羿高高興興的帶著葯回家,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嫦娥,並把葯交給嫦娥保管,准備選一個美麗的日子,夫妻一起吃,在凡間過著長生不死的恩愛生活,也不比回到天上差。但自私的嫦娥卻不這么想,她認為自己原是天上的仙女,受到丈夫連累才被留在凡間,於是便趁著後羿出門的時候,一個人偷偷的把葯全吃了,飛到月宮去。
後羿回來後,發現嫦娥不見了,地上留著一個空瓶子,他知道他的妻子背棄他,單獨回到天上,從此之後,後羿變得暴躁易怒,後來被家臣逢蒙設計殺害。後羿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奉他作完布神,供奉家中誅邪除怪。
嫦娥升上月宮,從此一個人過著孤獨寂寞的日子,所以李商隱在詩裡面才會寫到「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記錄這一段蒼涼而美麗的神話故事。
這首詩題為「嫦娥」,實際上抒寫的是處境孤寂的主人公對於環境的感受和心靈獨白。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雲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現在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彷彿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現在連這最後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藉助於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後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後羿的不死葯,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裡,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於是,不禁從心底湧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於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後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並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葯」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後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葯」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於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