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藝術陶瓷的鑒賞方法
隨著國際知名拍賣行相繼成功開拍當代陶瓷藝術品,以及的樓市、股市的政策調控,使得社會上掀起了投資收藏當代藝術陶瓷的熱潮。「投資有風險,收藏需謹慎。」對於當代藝術陶瓷,什麼樣的作品才值得投資與收藏呢?筆者認為藝術陶瓷有「四美」。只有具備了「四美」的作品才值得擁有,才值得投資與收藏!
第一美——裝飾之美
裝飾好比是陶瓷美術品的「服裝」。所謂裝飾美,是說它必須依附在陶瓷形體上,並和陶瓷造型協調一致給觀者留下裝飾美感。
陶瓷評論家陳雨前教授認為,裝飾就是對被裝飾主體進行美化加工,使被裝飾主體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裝飾形象、裝飾結構、裝飾色彩、材質與表層處理等。裝飾的藝術形式主要有繪畫形式、圖案形式、繪畫與圖案相結合的形式等三種。陶瓷的裝飾技法有坯的裝飾、釉的裝飾和彩的裝飾三種。
裝飾美包括器型和繪畫(上釉)兩個方面,陶瓷器型從種類上分有瓷板、瓷盤、四方瓷瓶等平面造型;瓶、罐、缸、壇等立體造型。
對於陶瓷投資者來說,要觀察繪畫是否根據器皿,隨類賦彩、因器施畫;是否體現了獨一無二的審美要素,如瓷瓶的頸部、肩部、腰部等是否都有不同的變化?再如,陶瓷有高矮、胖瘦、方圓、平直、彎曲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器型,是否設計裝飾了不同的畫面?使人物、山水、花鳥等裝飾物象各有所歸。
此外,和諧之美、平衡之美、力度之美、韻律之美,也是衡量陶瓷藝術品裝飾美的審美法則。
陶瓷的藝術美盡管通過整個作品來體現,但裝飾是關鍵,是最能體現藝術家的藝術技巧、功底、水平、修養以及審美追求。
第二美——個性之美
個性就是說,陶瓷藝術家要創造有自己藝術個性、藝術風格的作品,而不能千人一面,人雲亦雲,從而體現出藝術家的個性之美。
當代陶瓷藝術大師,不僅創作了許多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精品,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了旗陶瓷幟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如劉遠長豐富了瓷雕藝術的題材,在表現手法上由寫實到寫意,採用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法,使作品更具個性:寧勤征創新了青花色釉綜合裝飾、現代刷花山水、高溫亞光顏色釉裝飾、高溫中華紅顏色釉;黃賣九創新了青花分水寫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藝;秦錫麟創新了現代民間青花和現代陶藝;徐慶庚創新了粉彩藝術;楊蘇明創新了捏雕藝術;賴德全創新了釉上珍珠彩;李文躍創新了墨彩描金特種工藝;李菊生創新了高溫顏色釉裝飾;劉平、徐亞鳳創新了水點桃花;戚培才創新了手指瓷畫;舒惠娟創新了無光粉彩;塗金水創新了瓷雕二次燒成法……
這些體現藝術家個性之美的作品,藝術價值高、觀賞性好,代表性強,是收藏投資首選。
第三美——意境之美
吳冠中先生說:「技術是基礎,意境最重要。」 邵大箴先生在《藝術格調》藝術中講:「藝術品精神內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一件作品的優劣」。 所謂意境指的就是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情畫意。
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陶瓷藝術家吸收借鑒中國畫的繪畫手法和審美觀,注重意境的營造,集中了現實生活中美的精華,充分通過畫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喚起美好情感的特徵,往往能引起觀者美感與共鳴。
如景德鎮首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就很講究作品的意境。1991年他的水墨《天游峰》瓷板畫,畫面上天游峰聳立,遊人在峭壁中彎曲的山道上攀登,而作者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的「秋高氣爽上天游」之一語雙關的畫題,既說明了季節,又點名了地點。好一幅富有秋遊登山情趣的場景映入眼前,使人產生聯想,恰似有一股上天游覽的浪漫氣息,使得瓷板畫更富有詩情畫意。
第四美——材質之美
陶瓷藝術品屬於工藝美術范疇,它與國畫及油畫等藝術品相比,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具有材質美。一件陶瓷製作,有幾十道工藝,用宋應星的話說:「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瓷被稱作「火的藝術」,這是它的實質所在,一切工藝過程和技藝手段最後都得經受火的淬煉。「成如容易卻艱辛」,只有全部完滿通過每道工序,才可能生產出優質的成品,可以說,一件工藝性完美的陶瓷藝術作品的確來之不易。
因此,投資收藏藝術陶瓷,首先就要考察器皿是否具有材質美的特徵。比如說景德鎮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的材質特色,即「白如玉」指瓷質白度;「薄如紙」指瓷胎厚度;「明如鏡」指釉質透明度和滋潤感;「聲如磬」指瓷質的音樂感。在工藝上陶瓷藝術品已具備了相當高的水平,材質本身就能給觀者帶來美的享受。
B. 瓷器鑒賞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經常看到有網友問怎麼樣才能提高鑒賞能力.余雖學疏才淺,但願將自己多年來觀察瓷器的一點體會奉獻出來,既是希望能對初入門者有所幫助,也是基此拋磚引玉,期盼學界仁人志士不吝發表真見卓識.余深知網上藏龍卧虎,高手如林.余之淺見如有謬誤,敬請斧正.
余認為,掌握瓷器鑒賞技巧,首先要學會判斷瓷器的新與古.當然,判斷新瓷與古董的方面很多,如胎土釉質 器型 彩料畫風等許多方面都是必須考察的重要問題.但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看包漿.而包漿又是通過光線來顯示的.因此,瓷器表面有無包漿與是實光還是虛光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由於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釉質釉層釉面,使釉面之光現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人們往往根據其不同的性狀,將實光稱之為寶光蘇光 蛤蜊光 木納光等等;將虛光稱之為火光賊光等等.包漿是瓷器隨著年代沉積而自然形成的一種物理現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件瓷器既是無人去動它,放上五六十年之後,自然也會虛光退去,實光顯現.造假者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使釉面虛光減弱,但他造不出包漿.可見學會看包漿是何等的重要.但由於各種瓷器釉面的千差萬別,用肉眼看包漿往往判斷不準.怎麼辦?我想每個人都會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解決的辦法.我的辦法是用側光放大鏡對焦觀察.即用20倍燈光放大鏡觀察釉面時,你會發現聚光部位的某一位置會有一處亮點.你將手中的放大鏡調整到亮點光焦與視線三點成一線,然後慢慢調整三者之間的距離就會發現,新瓷的釉面猶如一層金屬膜,將光線阻止在釉面之上,形成無變化的耀眼強光,或者形成一層絞絲狀強光;而古瓷就會光線穿透釉面,形成明暗交織、山巒起伏甚至形成葡萄串珠般的柔光.這樣長期觀察,你就會學會准確把握釉麵包漿的深淺.還有可以通過大量的照象觀察去總結把握包漿的經驗.
學會看包漿只是解決了正確區分新瓷與古瓷、真品與贗品的問題,但還不能斷定古瓷的年代、類型(如是低溫釉器還是高溫釉器,是單元胎質還是兩元胎質或者現代混合胎料,是鬥彩、五彩、粉彩還是琺琅彩?)、窯口等等。因此,當你拿到一件瓷器,通過觀察包漿初步確定為古瓷之後,還要進入第二步的考察,即通過觀察瓷器胎土的顏色、硬度、質感,器型特點,修底修足風格,釉質顏色及透明度,釉層厚度,釉面硬度、光滑明亮度及潤澤度,氣泡的疏密、大小及通透感,青花發色及青花在釉下釉中釉面的特徵,鬥彩五彩粉彩等釉彩的呈色及質感,畫風、繪畫技法及繪畫水平等等諸個方面一一進行祥細審查,以大體確定其年代、類型及窯口等。
如果僅僅是為了欣賞古陶瓷的藝術魅力而並不打算收藏,只要學會了看包漿、斷年代、分窯口、歸類型,就足以盡情享受中國古陶瓷那種千變萬化、鬼斧神工的絕妙藝術造化了。但搞收藏甚至作為一種投資手段,僅僅掌握這點知識就不夠了。不說別的,只拿造假來說,中國歷史上古而有之。而現代贗品僅是出自我們同代人之手,相互之間在時代背景、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文化氛圍等各個方面並無大的差別,他們的假冒之作尚能騙過很多人的眼睛,更何況那些出自對我們來說幾乎毫不了解的時代背景下的古人之手的仿古之作,鑒別的難度就更大了。因此,我們在看包漿、斷年代、分窯口、歸類型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深入觀察、分析上手之器在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細部特徵,看其是否完全符合它所表現出來的那個時代的一切特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不走眼、不失手、不上當。
前面僅僅是談了些瓷器鑒賞的一般方法和過程,但那僅僅是鑒賞瓷器的一種程序和方法,並沒有涉及到任何具體的知識性和實質性的問題.但是,就象蒸饅頭那樣,你會蒸很好的饅頭,可你手上沒有麵粉酵母水、燃料和鍋灶等,你還是蒸不出饅頭.只是了解了鑒別瓷器的一些技巧,如果沒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豐厚的實踐經驗,再好的鑒定方法也派不上用場.那麼,知識和經驗從哪裡來?一個字就是」學」.怎麼學?我覺得這倒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目前瓷玩界分什麼學院派和實踐派.我看無論哪個派都應當是立足於實踐,同時這種實踐又是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克服了焦躁和盲動的實踐. 因此,建議剛入門的藏友在」練攤兒」的同時買幾本書看看.買書一定要有選擇性:一是要買那些針對性強的以介紹景德鎮出土文物 ,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各大文物收藏單位藏品圖錄為主同時兼具知識性的書籍.一般不要去買那些純理論性專箸.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收藏而不是想當學者,那些引經據典的空洞理論對我們實在是用處不大,甚至還會落入歧途.二是要買那些大出版社出的正版書,千萬不要買那些地攤書.記得我曾在一位收藏大家朋友的家裡見到一本台灣出版的古瓷器鑒定巨箸,上面介紹的數百件歷代官窯器,幾乎全是現代贗品.我們學了這樣的書,豈不是上了賊船?
鑒賞瓷器歸根結底靠得是眼力,而眼力則是心力的反映。這就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心裡沒底兒,眼睛就會茫然。鑒賞瓷器也是一樣。如果對某一時代某一窯口某一類型的瓷器事先在腦子里沒有一個完整清晰而又准確的概念,當遇到這種瓷器時,就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常聽有人吹噓,他玩兒瓷器幾年幾十年,上手過瓷器幾萬甚至十幾萬件。其實,無論玩多長時間,見過多少東西,只要沒有自覺地進行過系統地研究,終久也不過是個「二把刀」,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這是因為,鑒別一件瓷器需要涉及到許多方面的事項,每一事項都有不同年代不同窯口不同類型的不同知識內容。如果不是通過大量的、系統的、仔細的、反復的觀察、聯系和對比,而僅僅是靠上手瓷器去一點一點積累經驗,不僅太慢,而且也不太可能形成系統全面的知識。我們」煉攤兒」也好,跑博物館也好,都不可能那麼方便。家裡擁有大量的瓷器供我們去作系統的研究更不現實。而只有通過看書去系統反復地觀察分析大量的圖板來獲取知識,才是最便捷、最經濟、 最現實的。
C. 從哪些方面對瓷器進行鑒賞
欣賞瓷器主要從這么幾個方面,器型,釉色,釉質,做工,彩繪,畫工,底足,款識,神韻,藝術性,品相。謝謝
D. 怎樣鑒賞陶瓷作品
中國陶瓷的發展源遠流長,瓷都景德鎮更是名揚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發展到達了黃金鼎盛時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鈞、定更是爭奇斗艷,各領風騷,其中由官窯燒造的貢御瓷器更是工藝先進,製作精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為官窯和民窯。首先簡單說下民窯,當時生產者看重的是實用、使用價值,生產者考慮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講究。但官窯卻不同,官窯是為宮廷而製作的,製作時不計成本,精益求精,窯址的地和生產技術也是嚴格保密,工藝精美絕倫,因而流傳下來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很多人就產生疑問,北宋製作的官窯的地方在哪?是景德鎮嗎?隨著時代的變遷,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①。至今官窯到底在何處是一個謎團,等待後人的探索與發現。
1.造型別致製作精巧
進行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此製品的上下兩端都好似喇叭一樣,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間鼓出且上面有等距離排列的四根齒狀的稜角,中間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條凹槽,底部隨著四根稜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顯的三角形突起。這樣的造型對於瓷器的製作是一種挑戰,像一般的瓷器,我們常見常見的都是類似與家中裝飾的花瓶一樣,造型上很單一,而北宋官窯瓷器就造型精緻,氣度不凡,給人眼前一亮,別致新穎的感覺。
2.釉色美麗燒制精湛
北宋徽宗朝的官窯汝窯製作的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鏡子一樣,晶瑩光亮,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光澤閃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為雨過天青,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蘭色釉。給人的感覺雖樸素但卻高雅清新,給人以脫俗之感。此天青釉因為其價格昂貴,所以只有官窯會使用,一般民窯不會以此作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燒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沒有半點瑕疵,光亮照人,內部也沒有小的氣泡。
我們現在還能見到這樣美麗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術嗎?即使在景德鎮也很難再見到這樣的珍物了。
3.釉層厚度極為薄
從斷面可以看到,北宋官窯瓷器的釉層的厚度很薄,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難遇見的,並且想要模仿也是難。並且斷處呈現的是流暢的線狀,這也是其獨有的特點(贗品呈現的是不連續的齒狀)。
現今有些人為了賺取不義之財,製作假的文物變賣,如果這樣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斷處的裂縫來判斷它是不是北宋官窯的真品。
4.底部的支釘痕跡
北宋官窯的製作採用燒釘製作,器底留有細小的支釘痕;支釘燒大多為3個、5個或6個。
並且從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釘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凡傳世的北宋汝窯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釘痕跡,無一例。
歷史傳承,在對北宋官窯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時對北宋宮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測和估計,可以聯想到當時宮中歌舞昇平奢華的生活。也透過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生活的我們也無法想到,無法達到的。
現代陶瓷藝術史學是一種具有現代形態的新興學科,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陶瓷研究,它涉及現代陶瓷藝術這一新藝術門類研究的原則、觀念和方法,並且它將現代陶瓷藝術研究納入到藝術史研究的范疇。
現代陶瓷藝術品收藏比較有名的是廣州的瑞哲軒藝術館,瑞哲軒藝術館主要以現代名人名家和有升值潛力的中青年作品為主,其中包括何叔水、張松茂、劉偉、趙美雲、俞軍、江見鳴、徐小明。楊青等的作品。
現代陶瓷藝術史學研究選擇的期限是1985?2002年,與古代陶瓷藝術史學研究相比不僅從時間段上有所不一,並且在批判標准和研究方法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選擇。這段歷史迫使我們在看待現代陶藝史的強烈熱情之上,再冷靜地運用歷史的能力,對此作一番反省,在著手描述現代陶藝同時樹立科學的史學觀。上限之所以為1985年,不僅在於此時期文學藝術思潮極為活躍,如「八五思潮」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具有革新意義;同樣在當時不為人注意的陶瓷藝術領域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陶瓷革命運動。1985年5月全國首屆部分陶藝家研討會(湖北蘄春)具有啟蒙的開端??「什麼是現代陶藝」,「如何發展現代陶藝」這系列問題作為會議的主題,正式提出與傳統陶瓷藝術發展不同的宏偉勾劃,表明陶瓷藝術界第一次以群體共識開始尋找新的藝術語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這種潮流已經改變了陶瓷藝術在觀念和風格方面的整體格局,並迅速席捲到整個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大風暴中。【2】其下限為2002年,從廣義可以延伸到現在,作為史學研究規范而言,採用一種緊慎的態度,以2002年9月陶藝作品作為獨立於雕塑和設計類之外的單獨門類被邀請參加彭德、李小山策劃的「中國現代藝術三年展」為止,說明陶瓷藝術在現代藝術領域內已經逐步確立了自己的位置。【3】在這段時限中,關於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發展的研究和著述頗豐,但形成系統理論形態鮮見,本文將從藝術史學的范納對這一特殊時段理論的探索作出客觀的評價,並嘗試用心理研究的視角來擴充現代陶瓷藝術史學的研究方法,與其它研究方法一樣來共促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參考資料:http://www.porcelain-trade.com/cn/news/html/200572209162826.html
E. 如何欣賞一個陶藝作品
欣賞一個陶藝作品,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來看:
1、技術與藝術
陶瓷產區非常在意技術,他們認為技術等同於藝術。通過時間沉澱、勤加練習會有技術的提升。藝術也是如此,因為它和人性、創造、審美有關聯。這些是要靠情感把握的,它不完全是1+1=2的,技術與藝術的關系當然是藝在先、術在後,這才跟創造有關。
2、材料與表達
陶藝重視對材料的表達,這不完全只是人在表達,因為我們在不斷地去理解材料。黏土有自己的語言,當它成為瓷土的時候會變得純粹,我們不能強加於它們無法承受或與泥性相反的要求。所以現代藝術更多是人的情感主導,去發現材料可能表達的慾望,然後引導著材料去表達。
3、審美與想像
過去的很多見解和記憶會形成經驗,當經驗多的時候,想像力就弱了。如何能做到經驗強大,同時又不固化,還要擁有想像力和敏感的心態,這其實是在說天工與人為的關系。將一塊天然石頭引向具有特殊寓意的美好視覺與想像空間,這就是天工和人為的完美結合。
4、法度與自由
所有的法度都源於經驗,經驗累積到一定的階段就變成一種自由,但它不是生命的自由,而是習慣的自由。生命的自由是不可復制的,所以生命的自由是生命和藝術的最高境界。
陶藝鑒賞舉例:
梁冰的作品《遠古的痕跡》體現了如何把古代精美的藝術形式轉換成今天的樸素的陶瓷語言。作品只用大刀闊斧的幾刀來表達,這是非常自信並建立在對自己的技術、表現有強烈自我感受的基礎上才能做出來的。
他的技術不體現在這件作品的表層,而是源於先前幾十年深厚的積淀,使他能夠瞭然泥土的表現能力並很好地控制泥土。最終作品燒成非常有金屬感,但卻體現出陶瓷審美里最質朴的一面——力量和泥的溫厚。
F. 如何 欣賞陶瓷藝術
這個要看你的欣賞角度、專業知識、個人喜好等綜合方面。
如要從專業的角度去欣賞的話,這需要你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學習、工作等實踐過程來達到對陶瓷的鑒賞目的。這中間可以包括從泥料分析、釉料分析、製作工藝、燒制過程等等的分析。
如果從純粹個人喜好角度去欣賞的話,一般人注重的會是造型的優美、做工的精細、色彩的靚麗等,這中間的差別就因個人喜好而異了。
陶瓷專業方面的知識,從網路搜一下,就能出來好多,這里就不繁述了,看這些資料能了解下陶瓷方面基本的知識,至於深入方面的則需要你請教專業的師傅,畢竟他們有多年的實踐經驗。如果覺得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到QQ搜陶然居藝找我,註明來自網路。
G. 【瓷器鑒賞】從哪些方面對瓷器進行鑒賞
導語:中國是陶瓷之都,它們擁有著悠久的歷史,瓷器的種類繁多,凝結了我國的文化中的精華。一些古玩愛好者喜歡收藏陶瓷器,但是對於一些剛剛入門的新手來說,對陶器鑒定的方法還不是很熟練,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介紹如何對陶瓷進行鑒賞?
一、對於陶瓷的鑒賞是通過陶瓷的款識、紋飾、造型和鈦釉等具有特徵的方面,對陶瓷進行鑒賞。款識的鑒賞,在鑒賞過程中,對陶瓷下方的款識來判斷陶瓷器具的新舊程度和器具的真偽。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仿製陶瓷器混入市場,尤其是仿製明清兩朝的陶瓷。在明清瓷器底部都有落款年款,所以我們鑒賞陶瓷的時候首先要觀察陶瓷的款識。但在我國元代時期的官窯是帶有年款,據文獻記載,北宋時期的瓷器下方有「景德年款」的年款。還要注意款識的樣式,明清時期多用青花。
二、對陶瓷器型的鑒賞:在對一款陶瓷進行鑒賞的時候,可以通過對陶瓷外形進行鑒定。首先要對歷史有個詳細的了解,還要了解當時人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和他們當時的審美標准。例如在元明清時期,元代的陶瓷造型比較顯得笨拙,陶瓷的器型較大,器口大,胎體較厚,燒制過程很難。在明清時期的瓷器,多為盤、碗,它的底部大多是外凸內凹的特點。宣德年間的瓷器造型獨出心裁,富有創新意義。雍正年代的瓷器有著小巧玲瓏、曲線美的特點,在紋飾上採用的工筆畫的手法,使得瓷器更加的形象生動。
三、瓷器對紋飾色彩方面的特點,根據瓷器的紋飾和色彩對瓷器進行鑒賞。陶瓷器上的紋飾有著鮮明的時代象徵,瓷器上的紋飾是從簡單到復雜,從簡潔到樣式繁多,從單一色彩到色彩絢麗。著這些方面,元代時期的瓷器紋飾就是一個鮮明的轉折點,元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青花、釉下彩等,在瓷器歷史中是一個轉折時期,打破之前原有單一色彩的瓷器。在瓷器上繪制紋飾的材料也有所改變,元末時期採用的是進口的青料作為繪制顏料。
四、瓷器胎釉的鑒賞:根據胎釉對瓷器進行鑒賞,因為時期和區域的不同,瓷器製作的胎釉和燒制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一些古瓷的鑒賞方面,注意觀察釉質的粗細和釉質的光澤。鑒賞胎質就是觀察瓷器的底足,一般元代時的瓷器的底足較粗糙,明清時期較為細膩。
經過小編對瓷器鑒賞方面的介紹,大家對瓷器方面的鑒賞是不是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呢。
H. 怎麼鑒賞陶瓷
1.造型別致製作精巧
進行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此製品的上下兩端都好似喇叭一樣,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間鼓出且上面有等距離排列的四根齒狀的稜角,中間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條凹槽,底部隨著四根稜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顯的三角形突起。這樣的造型對於瓷器的製作是一種挑戰,像一般的瓷器,常見常見的都是類似與家中裝飾的花瓶一樣,造型上很單一,而北宋官窯瓷器就造型精緻,氣度不凡,給人眼前一亮,別致新穎的感覺。
2.釉色美麗燒制精湛
北宋徽宗朝的官窯汝窯製作的天青無紋橢圓水仙壺,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鏡子一樣,晶瑩光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光澤閃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為雨過天青,是一種幽淡雋永的高溫蘭色釉。給人的感覺雖樸素但卻高雅清新,給人以脫俗之感。此天青釉因為其價格昂貴,所以只有官窯會使用,一般民窯不會以此作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燒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沒有半點瑕疵,光亮照人,內部也沒有小的氣泡。
我們現在還能見到這樣美麗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術嗎?即使在景德鎮也很難再見到這樣的珍物了。
3.釉層厚度極為薄
從斷面可以看到,北宋官窯瓷器的釉層的厚度很薄,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難遇見的,並且想要模仿也是難。並且斷處呈現的是流暢的線狀,這也是其獨有的特點(贗品呈現的是不連續的齒狀)。
現今有些人為了賺取不義之財,製作假的文物變賣,如果這樣完全可以根據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斷處的裂縫來判斷它是不是北宋官窯的真品。
4.底部的支釘痕跡
北宋官窯的製作採用燒釘製作,器底留有細小的支釘痕;支釘燒大多為3個、5個或6個。
並且從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釘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可以認為凡傳世的北宋汝窯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釘痕跡,無一例。
歷史傳承,在對北宋官窯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時對北宋宮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測和估計,可以聯想到當時宮中歌舞昇平奢華的生活。也透過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生活的人們也無法想到,無法達到的。
現代陶瓷藝術史學是一種具有現代形態的新興學科,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陶瓷研究,它涉及現代陶瓷藝術這一新藝術門類研究的原則、觀念和方法,並且它將現代陶瓷藝術研究納入到藝術史研究的范疇。
現代陶瓷藝術品收藏比較有名的是廣州的瑞哲軒藝術館,瑞哲軒藝術館主要以現代名人名家和有升值潛力的中青年作品為主,其中包括何叔水、張松茂、劉偉、趙美雲、俞軍、江見鳴、徐小明。楊青等的作品。
I. 美術課的問答題: 陶瓷藝術的美可以從哪幾個方面欣賞
1、陶瓷藝術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每一件陶瓷作品都由陶瓷材質、造型和裝飾三個基本要素有機統一組成的整體,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文化特徵。
陶瓷器皿在實用的前提下,具有造型規整、裝飾多樣、內涵豐富的特點,陶瓷藝術裝飾經過數千年的探索與實踐已發展得相當完備,其裝飾形式基本可以歸納為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顏色釉和綜合裝飾五大類。
2、陶瓷藝術裝飾以其精美的圖案、豐富的色彩、獨特的工藝、精湛的製作技藝、奇特的創意以及全新的觀念,形成了獨特的工藝繪畫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陶瓷藝術裝飾創作過程始終貫穿了整個藝術創作的審美發生、審美創造、審美接受三大環節。
在人類社會的文化藝術發展史與經濟發展中,陶瓷藝術裝飾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陶瓷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瓷藝術品是陶瓷文化傳播使者。陶瓷藝術裝飾呈現給人們的是一種陶瓷文化精神。
人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瓷藝術不僅是物質產品,而且是一種精神產品,更是一種文化產品。陶瓷藝術裝飾經過長期實踐,形成了獨特的陶瓷文化。
(9)如何欣賞藝術瓷擴展閱讀
一般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
1、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後,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2、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要以燒結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溫之下和瓷器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
4、瓷器燒成之後,胎體必須堅硬結實,組織細密,叩之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金屬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