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藝術充盈著世界,幼兒生下來就與生活化的泛藝術處在同一個空間。我們知道,藝術之間既有相通的部分,也有相異的區間,不同門類的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每一門藝術又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現要素,幼兒教師要用自己恰當的藝術語言來反應幼兒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這樣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那麼如何才能使幼兒的藝術素養得以有效提升?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做一些嘗試:
一、通過主題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在日常幼兒教學活動中,經常以主題活動方式進行藝術教育。主題活動能充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通過激發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啟迪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實踐證明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藝術主題,貼近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為切入點不失為較好方式。讓幼兒在熟悉的環境和已有的經驗中進行藝術活動,其興趣點恰好與活動相偕,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對生長在廣東的孩子來說,對於一些傳統的節日融入的文化元素是比較熟悉的,如端午節包粽子、蒸艾糍、賽龍舟等;元宵節吃湯圓、掛燈籠等;我們可以舉辦以端午為主題的活動,如圖說端午、讓幼兒把有關端午節題材的照片拿回來展示,又如畫端午,發散幼兒的想像,讓幼兒把賽龍舟、吃粽子的場景畫出來。
通過上述活動,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藝術要素間的關聯性,並將其潛移默化,培養其整合能力、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生活中蘊藏著太多的與藝術關聯的物象,只要細心留意,借幼兒的眼睛觀察世界,很多藝術主題便涌進腦二、通過單科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在日常幼教工作中還可以以單科活動為切入點進行綜合施教,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藝術向來都不是孤立的,各種藝術間相互交融,互為補充。幼兒藝術教育內容豐富,像一首兒歌、一幅畫、一個玩具、一個剪紙、一個舞蹈都可以作為主體活動來做。 事實上以單科為主題的活動中本身就飽含著姊妹藝術成分。比如開展以一首兒歌為主題的活動,單單兒歌本身的內容難免單調,若將音樂與舞蹈或繪畫相結合,氛圍必然會更好,幼兒通過體驗和表現就容易接受。
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需要耐心細致,需要潛移默化,這是一項快樂成長階段的啟迪性特強有教無類的過程。只要確定以某一具體的藝術活動為切入點,確立主體,然後圍繞主題展開藝術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可以在寓教於樂中引入相關藝術作為其學習的方法或途徑,引導幼兒以多種藝術語言、多種感覺通道去感受、體驗和表現,給其藝術發展助力。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良好的幼兒啟蒙教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開啟幼兒心靈,幫助他們展開健康的藝術翅膀翱翔,有助於孩子們平衡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提升幼兒藝術素養途徑多種多樣,藝術教育應以時令、環境、活動特性為基本考量,整合有益元素,以切合實際的方式進行有效整合並將其以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促進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② 如何培養幼兒美術教育
如何培養幼兒美術教育呢?做好美術教育,對於美術活動教育,教師要起到啟發和輔導的作用,給幼兒留出創造空間,充分發揮幼兒想像,拓展幼兒的思路,提高創作能力,並對他們做出鼓勵性的評價。使每個幼兒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藝術第一步。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培養幼兒美術教育相關內容。
1、根據幼兒的興趣隨機教育教師應及時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抓住幼兒的興奮點,因勢利導。教師要利用幼兒的好奇心,來吸引幼兒進行活動,並在操作中練習基本技能。
2、開發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兒的創作慾望,所有的工具,都應放在較矮的架子上,幼兒可按需要隨意取用。此外,還要收集種類繁多,可以用於美術作品製作的材料,讓幼兒能發揮想像,盡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構圖和塑造。教師應對幼兒做積極的肯定,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意願。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通過觀察幼兒與幼兒的交流,找出幼兒的興趣點,同時,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幼兒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
4、在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愉快的教育環境。美術活動環境的創設應加強游戲性,以培養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興趣,減少繪畫過程中的枯燥、乏味,讓繪畫真正成為幼兒喜歡的游戲,讓游戲成為幼兒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幼兒喜歡的情境,放一些幼兒喜歡的玩具,多種美術材料以及幼兒喜愛的美術作品等等。
5、採用多種形式,如塗色、粘貼、印畫、泥塑、折紙、雕塑、編織等加強幼兒的興趣,不斷地提高幼兒的作畫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用美術
6、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讓幼兒通過看看、想想、做做進行知識技能的自我學習。讓幼兒邊觀察邊對比邊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糾正。在這種自我學習過程中,幼兒既有探索體驗的機會,又不至於因嘗試失敗而喪失信心。在這些探索過程中,孩子不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去獲得知識。
7、美術活動的延伸,可以培養幼兒大膽參與的精神,幼兒看到自己創造的價值,有成就感。幼兒通過畫畫、剪貼而製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語言活動中講故事。幼兒的美術作品極大的美化生活環境。它的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使幼兒自由地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會大大提高。
一、創設具有美術氣氛的活動空間,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是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的前提。幼兒對新事物的興趣往往是基於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此,創設一些讓孩子身臨其境的環境使孩子在活動中更為投入,教師首先的環境的創設者,不僅要為幼兒准備必要的材料,更要營造畫畫的氣氛、環境和氣氛,讓幼兒興致勃勃地開始畫畫。特別是牆飾的裝飾及各個區域的布置都應注意構思的形象變化,畫面內容生動,色彩鮮艷協調,具有童趣。如《小鯉魚歷險記》動畫片中的場景讓孩子感覺就在動畫片中,具有真實感增強了整個活動的趣味性。活動區中的美術角,應作為幼兒寫寫畫畫的平台,當幼兒拿筆到處亂畫時,簡單的制止不如給他們准備好顏料,紙和筆,任他們盡興塗抹。有了這種氣氛,幼兒隨時地觀察美、欣賞美,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二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法,調動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一)從玩和畫的結合中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古希臘的柏拉圖說:「若把強制與嚴格訓練成為少年做孜孜求學的方式改為引導興趣為主,他們勢必動力噴涌,欲罷不能。」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常常提出「玩」,時時念著「玩」,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在娛樂、玩耍中學習美術知識的技能。教育內容、方法應該多樣化,應該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運用一些趣味的游戲。如畫「花瓶」,老師拿著一個藏有花瓶的口袋,讓孩子閉著眼睛去摸,感覺它形狀及結構,然後由孩子們根據想像去設計這個花瓶來分析花瓶的結構原理,講評設計方案,這節繪畫課就輕松的上完了。讓幼兒在玩中畫,畫中玩,在玩畫中找到樂趣,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這些由目的,由任務又帶了游戲性的繪畫活動,幼兒極感興趣,教學效果也很好。讓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很自然地接受繪畫技能。
(二)注重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調動幼兒繪畫的積極性
新鮮的生活經驗能激發兒童的創作慾望。有些孩子愛畫相同的形象,始終沒有變化,時間長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這樣會影響繪畫水平的提高,對於這樣的孩子,首先應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這是幫助孩子孩子在藝術天地里成長的重要方式,應該多帶孩子爬山、游泳甚至生活中的吃飯,刷牙等點點滴滴,都可以說是豐富孩子作畫感的源泉,孩子要透過親身的.經驗,才能畫出生動充滿情感的作品,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善於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的習慣,陶冶美的情操。
(三)選擇豐富有趣的內容,引起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興趣與好奇是興趣的先導,沒有好奇的心理就不會產生興趣。因此,就要在選材上下功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繪畫特點來選擇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題材。如幼兒喜歡的卡通人物,玩具等,可通過看光碟,講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把繪畫的內容串成故事情節,並跟隨故事情節展開作畫,這樣可以提高幼兒作畫的興趣。這些題材幼兒既感興趣又樂於接受。愛玩泥,撕紙是孩子的天性,也可用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形式,它不像單純繪畫活動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自然為幼兒所喜歡幼兒在捏泥、撕或折、粘貼的活動中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又有助於他們繪畫時表現此物體。如:用棉簽畫「串兒紅」前,先進行撕紙,有序粘貼活動。幼兒通過粘貼,對花形有了感知再進行繪畫也就很容易了。
三、利用生動的語言,調動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一般來說,幼兒對畫畫都有興趣,但不會持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激發、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生動的語言巧妙的運用在美術教學中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易於讓幼兒產生輕松、愉快的游戲心理,使他們樂於參與,更能使之成為發展幼兒思維的有效手段。如帶幼兒到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和大樹、小花講話「大樹,大樹,你真高,我給你畫張畫像吧!」這些充滿情趣的語言,在無形之中就會使幼兒產生作畫的興趣,才能使美術活動變得輕松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不斷改變繪畫地點、幼兒作畫位置及幼兒繪畫材料,提高幼兒繪畫興趣
經常作畫方式單一的繪畫方式,幼兒會感到厭倦。因此應注意不斷改變畫畫的地點和幼兒作畫的位置,來提高幼兒繪畫的興趣,如:戶外作畫。在室內作畫時將桌子合並,大家圍成一個圈,有時站著,蹲著畫等。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只要抓住幼兒繪畫特點,調動幼兒情趣,他們都能認真作畫,課堂紀律也鬆弛,活而不亂,同樣收到好的效果。此外,幼兒十分喜歡集體作畫。同在一張大紙上,一目瞭然看到自己和小朋友的合作成果,心裡會非常喜悅。在繪畫過程中,他們興趣很高,分別在紙上尋找自己的位置。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興趣,也增強了集體意識。
繪畫作為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種視覺藝術,是手、眼、腦共同參與的活動,傳統的藝術教育一灌輸為主,以臨摹和寫生為主,往往會使幼兒認為:只有教師灌輸的東西才是正確的,一旦離開了這些東西,他們就無能為力,更談不上自由創作,反而捆綁了自己,幼兒的學習被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中,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被冷落。那麼如何在繪畫中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呢?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幼兒在認識活動中的主體性呢?
一、創設寬松的環境,激發幼兒自主地思維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使幼兒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老師一同進行多方為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在幼兒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表象,掌握了簡單的繪畫技巧基礎上以趣激學,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學習,自主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內容情境或收集與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如:在繪畫《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並布置了《中華汽車展》環境,幼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以愉快的心情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由於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一定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在作畫中,非常自如,積極主動,想像力也非常豐富。
2、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創造。
因為幼兒對美的感受,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往往非常直接的視覺現象,於是,我在教室中的各個區域、角落留出空間,讓幼兒把園內外、節假日游戲玩時的所見所聞充分展示,注意讓幼兒多看、多聽、多練,盡可能讓幼兒去接觸五彩繽紛的世界,多感受周圍的一切,並指導他們用筆畫下來,加深印象,如:在畫《寬廣的馬路上》時,有的畫出了人來人往的場面,有的畫的是大大小小的車輛、房屋、樹木,還有的則畫的是在買東西的場面……,這些畫既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充滿了童趣,幼兒的創作激情高,畫的人物,內容也不一樣,一派熱鬧的景象,畫完後還饒有興趣的介紹起自己的作品來,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增長幼兒知識,還促進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發展,激起了思維主動性。
一、利用故事啟迪,創設想像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藉助故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畫《神奇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里呀……」。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像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像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慾望非常強。小朋友們個個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兒畫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畫出了「手」氣球,有的畫出「手」花花瓶……
每當幼兒聽完故事後,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憶故事的題目內容及角色特徵,讓幼兒帶著疑問去發現,去探討,去創造,然後與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表現故事的某一部分,這樣可以激活幼兒學習新知識的積極狀態,促使幼兒不斷地思索。如:繪畫《龜兔賽跑》時,提問:小兔和烏龜誰跑得快?誰最後贏了?為什麼?它們的身體都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等問題,幼兒在問題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帶著問題去想像,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了,創設幾個情節畫面如:!、小兔在樹旁睡覺的場景。2、小兔與烏龜出發的場面。3、烏龜勝利領獎的場景。4、小兔落淚難為情的場景。根據不同場景情節指導幼兒構圖不同的畫面,增強趣味性。
幼兒模仿性較強,通過表演、模仿,還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兒當在表演情境時,就異常興奮,回產生強烈的慾望,融入角色學習的情境中,這樣就可在玩中學,學中玩,是教育內容具體化,使幼兒從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習知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運用豐富聯想,活躍幼兒的思維。
一次在畫《圖形變變變》時,有個幼兒把它變成許多個圓圈,但畫得較多,於是我說:「你怎麼變這么多圓圈啊?」他馬上說:「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著問:「那它們都是什麼顏色的?」他馬上意識到利用色彩豐富畫面的單一,塗上五顏六色的圓圈。有的孩子則把小圓圈變成布娃娃,不倒翁,並給娃娃添上了勞動工具,隨即添上背景,畫的內容豐、生動了許多,於是,簡單的小圓形變成了各種內容不同的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的聯想,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這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才能的重要途徑。在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師有信心,都可以成為聯想的產物,培養幼兒聯想的興趣和習慣,以提高想像力和創造思維力。
幼兒是一個個體,個體不一,能力有別,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給予點撥,鼓勵幼兒以便高熱情學習,啟發幼兒想像與創造。如:繪畫《有趣的蝸牛》時,當幼兒畫了一隻幼兒的主體後,我就提出有趣的啟發性語言,使幼兒產生聯想。「你畫的這只蝸牛是蝸牛一家中的哪個成員啊?蝸牛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啊》什麼樣子怎樣區分他們啊?」等等。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繪畫創作高潮。「我現在要畫蝸牛爸爸、蝸牛寶寶在蝸牛爸爸的背上去逛動物超市、我畫的是……」幼兒邊說邊畫,其樂無窮。
四、利用文學作品,觸發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
想像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是: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像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於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也是幼兒繪畫的常用形式,梵谷、米羅、畢加索、莫奈等大師的作品應該常出現在幼兒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能力。
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教師還可選擇一些文學作品讓幼兒欣賞,並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大膽創作,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如:童話是具有幻想性質的故事,可首選幼兒聽童話故事,然後讓幼兒發揮想像,利用繪畫形式反映故事情節。還可每組討論情節,根據情節設定畫面,這樣,活動豐富後,根據每組不同的畫面內容,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加以整理排序,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連環畫冊,一合訂,就變成了幼兒自己設計製作的內容連貫的故事創作畫,這樣的活動,是幼兒獨立創造形象的過程,幼兒在翻閱自己設計的「書」時,都津津樂道,樂此不彼。不僅促進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還增強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幼兒的想像范疇更寬廣,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排序、整理,既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詞彙量,這總活動不受限制,面向全體,有利於缺乏自信心的幼兒讓其有一個能說、想說、敢說、愛說的空間,在這個活動中,相互交流,不斷學習,積累語言,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成功感。
五、正確引導,並滲透於一日生活之中
《綱要》指出,幼兒美術活動應該一幼兒為本,注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情感體驗,發現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感受力。這就需要教師各方創造條件與機會,為幼兒學習提供環境。在《水果》《蔬菜》活動中,我就先帶幼兒去菜地觀察,然後讓幼兒參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與水果,布置「水果世界」,把它們擬人化,畫上眼睛、嘴、鼻子等,並用語言引導幼兒探索,「黃瓜上面有刺、青椒長的像燈籠、蘋果紅紅的、香蕉彎彎像月牙……幼兒通過自身的積極探索,獲得相關知識,為美術創作積累經驗。
在前夕的休息活動中,給幼兒灌輸一些科普類的知識,為幼兒提供多種展示方式,讓幼兒利用一切可以有用的機會來表現、交流、分享,並且融入剪、撕、貼等多種方法和技能來表現美術作品。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度擴大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如:快到「三八「節,就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我准備了許多材料,有粘貼紙、剪刀、小紅花、皺紋紙……幼兒表現出來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剪出或撕出小紅花,准備獻給媽媽,有的畫各種各樣的媽媽,為媽媽製作花環等等,對於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老師給予鼓勵、表揚,讓孩子不斷樹立學習信心,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
兒童的世界是自己去探索發現的,他們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以幼兒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與條件進行探索、實踐,愛因斯坦也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才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還應將美術活動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在綜合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
總之,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繪畫活動,打開了幼兒的思維想像之門,促進了創造思維的發展,在今後的教育中,讓我給予每個幼兒充分表現的機會和權力,讓他們在繪畫這塊空地上,盡情地展開想像,願美術活動成為每個幼兒開啟智慧的鑰匙!
1、畫畫大小
(1)畫面非常大。有可能是一種攻擊性傾向,有可能因內心的無力感而表現出外在的防禦機制情緒化、躁動的傾向。
(2)畫面非常小。表現出自我評價較低,表現出拘謹、膽怯和害羞的傾向。可能缺乏安全感,可能情緒低落,可能有退縮的傾向,畫面在紙的上方且較小時,表現出作畫者心理能量較低。
2、畫面位置
中間:最普遍的情況,代表了安全感,處於紙的正中央,可能表明沒有安全感,在人際關繫上比較固執。
上部:表明高層次的抱負,會努力達到目標。也可能代表一種樂觀,有時是一種不合理的樂觀。
下部:代表一種匱乏感,情緒低落傾向或悲觀主義傾向。
邊緣:表示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依賴別人,害怕獨立,避免嘗試新的東西或者沉迷於幻想中。
3、用筆力度
用筆力度是指作畫者在畫畫時用力的程度。
(1)用力的筆觸。表示思維敏捷,自信、果斷。
(2)特別用力。可能代表自信,有能量。可能代表神經緊張,可能代表攻擊性或脾氣暴躁,也可能代表器質性病變。
(3)輕微力度。可能代表猶豫不決、畏縮、害怕,沒有安全感,可能代表不能適應環境,也可能代表低能量水平。
(4)斷續、彎曲的筆觸。表示猶豫不決,表示依賴和情緒化傾向,代表柔弱與順從。
4、線條特徵
線條是圖畫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線條傳遞不同的信息。
(1)長線條。表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有時會壓抑自己。
(2)段線條。短而連續的線條表示沖動性。
(3)明顯的線條方向。強調橫向直線代表無力、害怕、自我保護傾向。強調豎向直線代表自信、果斷,強調曲線可能代表厭惡常規,不斷改變筆觸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
5、顏色
一般來說,暖色調象徵溫暖、熱情、能量。冷色調象徵冷漠、無能量。但對於一種顏色代表什麼意義,可以更多地傾聽兒童自己的解讀。
6、畫的過程
(1)最先畫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畫者最關注的方面。
(2)如果有很多塗擦的痕跡,表明作畫者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或追求完美的個性,或是對自己的不滿,或是情緒焦慮,或是想要隱藏真實的自我。
(3)如果作畫者花了很長時間去畫一幅簡單的畫,表明作畫者不願意表現真實自我,在把哪些方面表現出來、如何表現等方面思慮過多。
(4)如果作畫者對自己的畫不滿意,可能有這幾種情況:把不滿意的畫撕掉,這表明作畫者追求完美地傾向;在畫得不滿意的畫稿上繼續作畫,這表明作者為達到目的,不在意挫折。
(5)如果作畫者畫到中間時要求換紙,有時是因為被畫出來的真實內容嚇了一跳,重新畫其實是進行掩飾的過程。
③ 如何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強化幼兒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審美意識,還有助於其拓寬幼兒的視野、讓幼兒感受生活的美好。藝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培養幼兒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基於此幼兒園的藝術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藝術教育對提高個體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幼兒園進行幼兒藝術教育不僅僅能夠引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想像力、記憶力等。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幼兒園藝術教師對各年齡段的幼兒進行不同藝術課程的引導,充分調動了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參與性、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從實踐上來講,有的藝術教師未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藝術教師沒有把握藝術活動的教學策略。
一、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
生活即教育,教育也同樣離不開生活,生活不但可以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無限的想像力。在幼兒園中,藝術教師也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帶領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去聽聽、摸摸、看看、玩玩等形式,積累豐富具體的感性經驗。現在很多幼兒園在進行藝術教育活動時,教師都通過開展有趣的活動,讓每個幼兒從不同角度來表現心中的活動,這樣幼兒交上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多姿多彩。有的幼兒用繪畫表現當日活動的情景,有的幼兒則用音樂表現當時活動時愉悅的心情,還有的幼兒用舞蹈表現整個活動的過程。教師只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需要,給幼兒提供一定的可操作的材料,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藝術教育活動,提高幼兒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感受、評價、創造的能力,培養幼兒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敏銳的審美能力。為幼兒生活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從小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二、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3-6歲的幼兒注意力很容易被身邊的人或事物所影響,所以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就成了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關鍵之處。只有激發各年齡階段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創造思維,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更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性、想像力和動手能力,以幼兒獨特、新穎的作品表現為內容,整合多種藝術表達方式來創造新穎獨特的藝術形象,陶冶情操,培養幼兒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獨特想像力,從而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常言道:環境造就人才。藝術教師有義務為各年齡階段的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好的環境不但能夠誘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藝術活動的學習中來。教師要為幼兒的藝術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為幼兒營造良好藝術氛圍的同時也使各年齡階段幼兒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養成、提升和發展。
三、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
3-6歲幼兒的藝術活動應以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為核心,以藝術教師對幼兒的引導為基礎,通過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促使幼兒進行創造性設計的藝術活動,讓幼兒可以在開放式的課堂環境里,自主地探索知識,自主地表現自己,這種藝術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更尊重了幼兒的心理特點,更注重了對幼兒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幼兒園幼兒藝術活動要以幼兒的生活為主,通過幼兒的生活來進行知識的傳授,情感的熏陶和行為的規范。幼兒藝術教育不是為了讓幼兒掌握某種技能,也不是認為幼兒只要能畫一幅完整的畫,或者能跳一個完整的舞蹈,就算是學會了。家長們通常把幼兒學會畫畫和舞蹈基本功的技巧作為藝術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完全忽略了幼兒的天性,忽略了幼兒本身的創造性,導致幼兒不願意進行藝術活動。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兒的思想被家長局限了。家長的心急有可能會對幼兒起到反作用,家長們不經意的一個語言或動作就可能會把幼兒的想像給扼殺在了搖籃里,使幼兒逐漸失去了自主的創造力和自由的想像力,甚至失去了再次進行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如果幼兒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那麼幼兒很難自由發揮,自由想像的進行創作。其實幼兒的家裡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藝術材料,幼兒都可以嘗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表現。實踐表明,幼兒使用不同材料產生的新鮮感會給小朋友帶來很大的好奇心,這種興奮的狀態極大的引起幼兒的興趣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繼續去創作。
3-6歲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材料就應該以豐富多彩,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為主,讓幼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可以自由選材創作,尊重幼兒的個性,充分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同時激發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也就沒有想像和創造的動力。在幼兒藝術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重在培養幼兒豐富想像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隨意使用各種材料進行大膽創作和表現,培養幼兒豐富的想像力、表現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幼兒為中心嘗試創造性思維訓練活動,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喜悅,在創造性活動中要調動幼兒多種感官,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各項能力都能得到發展。「生活是想像的源泉。」幼兒藝術創作也一樣,任何的活動都來源於生活,藝術活動同樣來源於生活並接近生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讓幼兒接觸五彩繽紛的大世界,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的一切,獲得生活感受同時積極地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讓幼兒喜歡藝術教育活動,從而為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④ 想要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都有哪些方法
如何激發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呢?我對這個問題也是特別感興趣的。因為我是從事為文化藝術交流服務的工作者,也是個八零後寶媽。我從以下幾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來我們畫室畫畫的孩子,和參加藝術沙龍交流的孩子,一般是五歲到十四五歲之間的孩子。其實我挺佩服這些孩子家長的,因為現在的大部分的家長不僅會把培養孩子的重心放在文化課上,也重視了培養孩子對藝術愛好和藝術教育。因為文化課決定著孩子未來的升學問題和就業方向,而藝術學習卻能讓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選項去選擇發展方向。很多家長發現了讓孩子多才多藝好處很多,因此現在很多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增加了很多藝術學習的項目目。還經常去帶孩子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看畫展,看舞台劇、音樂會等等。
以上這幾種情如果況經常出現在孩子身上時,這也許是孩子的興趣點,家長就應該對孩子所對應的的某一項目,加一重點的培養和鼓勵,激發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切記家長不要用成人的標准去評價孩子,過度於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的萌芽。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一起去到大自然或社會文化特色豐富的地方去感知、欣賞美好的事物,以此來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家長要引導孩子去發現事物美的特性,可以鼓勵孩子孩子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欣賞,適當給予誇獎,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幼稚好笑的行為,時時刻刻的欣賞孩子的一點一滴的進步。
⑤ 如何提高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興趣
「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是從事美術活動的必要前提。但由於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藉助美術這一載體,促使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個性諸方面的有效發展,因此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使幼兒發展的手段。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
美術教育的目標關系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從幼兒發展的高度全面審視美術教育的目標,在日常的美術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貫徹落實。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
一、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感受美術創作表現的多樣性,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幼兒的生活就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只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才能發揮其效能。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其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題材內容,因此,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尤其重要。
園外生活經驗積累的多少,關健是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大部分家長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只要求孩子學計算、識字,現在更時興學英語。對孩子選擇學習美術,不予支持。更由於工作繁忙,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較少,導致孩子對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關注較少。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家長提高對美術的認識,如家長會、幼兒畫展、幼兒作業。要求家長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交流,以加深孩子對家庭、社會的認識。
幼兒園也是幼兒美術題材的主要來源。教師不定期地組織一些活動,及時引導幼兒把新的生活經驗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去,並教給幼兒一些觀察的方法,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如順序觀察、分清主次、分辨細節、判斷前後遠近等。此外,加強語言引導,為幼兒提供寬松愉快的創作環境,帶他們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感受美術創作的多樣性,使其在美術學習中去觀察、想像和創造,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利用范畫、實物,結合語言引導,組織幼兒根據自己的畫編小故事,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之下,講述畫中的故事,因此,繪畫與語言表達架起了一座自己溝通的橋梁。在繪畫中,幼兒體會了觀察、思考、審美和創造,學會了語言表達,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加深了他們的視覺印象。教師還結合各學科教育活動開展美術活動,注意引導幼兒靈活運用在不同學科中獲得的知識。如:在講故事以後,引導幼兒用美術(繪畫、泥塑、小製作)來表現故事內容;又如外出參觀回來,讓幼兒用繪畫來表現參觀時的情景。
二、適當地教幼兒掌握美術表現所必需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提高幼兒的作畫能力
雖然幼兒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不是美術教育的目的,也深知靠教師傳授圖式——教師先示範畫,幼兒跟著學的教學方法,其結果會令幼兒喪失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幼兒的個性和創造力也將在無形中消失,但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是幼兒順利進行美術表現的工具。所以我們將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培養能力整合在一起,沒有過分強調技巧,而是讓幼兒通過探索來主動學習和掌握技能。
在傳授技巧時,由於小班的幼兒手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因而先讓幼兒從欣賞哥哥姐姐們的畫開始,感受色彩、認識色彩,引導幼兒入門,讓他們隨意畫,大膽畫,不追求描畫細致。如:手指點畫;腳掌、手掌印畫;吹畫,撕紙貼畫等,從而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中班幼兒思維有了提高,但表現技巧跟不上,就給他們提供一些表現方法和技巧的選擇,當幼兒在將意象轉換為畫面有困難的時候,教師再適當地教幼兒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幫助幼兒完成這種轉換。讓幼兒慢慢學,堅持練,逐漸投入到感興趣的美術活動中去。
而在大班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能力、興趣,在美術的技法、想像、思維等方面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如在大班國畫興趣班就教一些基本的勾、染、暈等技能,但從不以技巧評價幼兒,而是給幼兒創造體驗國畫美,表現國畫美的環境和機會,利用國畫這種藝術途徑讓有興趣的孩子感悟美和表現美。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提高美術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能力
1、幼兒園應在課室走廊開辟美術作品展示欄;積極開展幼兒美術興趣班,允許幼兒在創作中採用不同的方法,接納孩子不同的創作結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每一期美術興趣班舉辦畫展,通過展示、比較,讓美術成為幼兒表達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體驗作畫的快樂,激發作畫的興趣,同時亦讓家長對孩子的美術活動有所了解,從畫的變化中發現幼兒的進步。
2、讓孩子參予課室1.2米以下牆的布置,在老師的指導下布置手工、美術角,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們或畫、或粘或剪,他們運用各種材料的能力,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得到了提高。經過孩子自己布置的課室,牆壁上畫著一幅幅充滿童趣的圖畫,玩具架上擺著孩子製作的玩具,牆角設置著孩子喜歡的手工作品,孩子充滿信心,體驗著成功,孩子從而更加愛護周圍環境的布置,培養了孩子良好生活習慣。
3、因地制宜,在幼兒園中開展陶藝活動,並在陶藝教學中緊緊抓住游戲泥土這一快樂原則、創新原則。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玩泥巴,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四、幼兒園應多組織幼兒積極參加各項美術交流活動,體現創作的樂趣,提高自信心,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
重視培養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克服困難、大膽表現的勇氣,組織幼兒參加各項美術比賽:即席揮毫、慶「六一」大型繪畫賽,發揚團隊的精神。讓他們領略到創作的信心,體驗到創作並不是高不可攀,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的表現。
美術教育可以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大提高了幼兒家長對這方面的認識,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幼兒各自不同的審美個性,放手讓幼兒更大膽去想像表現自我,收集幼兒的美術作品,參加大型幼兒畫展,出幼兒畫冊。通過美術教育這個工具,使美術成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手段,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將來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⑥ 幼兒美術教育的方法
幼兒美術教育能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還能有效開發幼兒右腦,增長幼兒各方面知識,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增強幼兒記憶力。所以掌握幼兒美術方法是做好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幼兒美術教育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感知欣賞法
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觀察欣賞事物的審美特徵,幫助幼兒積累內在圖式,深化幼兒的表象,使他們獲得鮮明、深刻、完整的視覺表象,提高其審美感知能力。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感知欣賞時,感知內容上須是事物的造型、結構、色彩、運動模式等審美屬性,感知方法上應注意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觀察順序,同時注意用啟發性和藝術性兩種語言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二、情感體驗法
教師為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使幼兒的內心情感模式與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構的方法。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情感體驗時,首先應注意為他們創設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並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對象進行想像和體驗,同時對內在的表象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頭腦中形成視覺形象。
三、游戲練習法
教師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狀態下習得美術操作技能,把視覺形象變為視覺運動形象,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游戲練習法的使用靈活多樣,教師應注意美術命題的游戲性、操作過程的游戲性、具有可游戲的美術成果以及游戲活動中的美術訓練等幾個方面。
四、範例演示法
教師直接呈現現成的作品或把美術活動中的重點、難點直接操作給幼兒觀摩,以利於他們學習美術活動必需的—些工具與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範例演示法不利於幼兒創造性的發揮,因此教師應盡量少用它。教師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範例應該多樣化、有美感,其創作方法應讓幼兒能理解和接受。演示應注意盡量讓幼兒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兒歌簡化訓練法
教師將繪畫步驟編成兒歌簡,讓幼兒通過兒歌掌握繪畫要領,從而使幼兒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繪畫作品。這不僅增強了幼兒繪畫的樂趣,也提高了幼兒繪畫的興趣。
六、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法
教師安排幼兒學習的內容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克服幼兒易枯燥厭學,難而知難放棄的特點。從而提升幼兒繪畫的信心,為幼兒學習美術開了個好頭。
七、興趣培養法
(一)選材要新穎,形式要多樣
幼兒開始學習畫畫時,教師一定要在選材內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選擇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題材。假如一開始就教幼兒正規學畫,從單調、枯燥、呆板的幾何圖形入手,勢必抑制他們學畫的興趣,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甚至對學畫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感。 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教師一定要採取靈活的、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幼兒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畫畫的慾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學,不但願意學,而且能起「樂學」之效。
(二)認識幼兒的塗畫表現,尊重幼兒的情感表達
三歲的孩子處於塗鴉階段,他們的畫有他們自己的特點,線條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確,造型不完整,畫出的物體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樣,但正是那些不太規范的圓圈、點點和線線,以及一些近似於符號的圖形,都包含了孩子這一時段的想法和情感,作為教師要正確認識這種現象,這時,我們可以試著去問問孩子,讓他們給你講一講畫中表達的是什麼。例如:有個小朋友在畫人物時,只是畫了幾個歪歪斜斜的圓圈及一些線條,而他的回答的確令人吃驚,他說:「我畫的是一個人在和別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來那些在我們看來是亂線條的畫,他竟有這么多想法,這時我及時當眾表揚了他,說他畫的畫很好,孩子高興極了,逢人就說他畫的畫最好。從此,這個孩子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進步很快。 我認為,對於孩子的作品,盡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應充分了解孩子們的創作意圖,經常問問孩子「你畫的是什麼?他們在干什麼?」 認真聽孩子在繪畫中的言談,幫助他們開拓思路,及時給予技巧上的指導,孩子在得到教師的鼓勵和指導後,才會感到他的畫是有意義的,畫的興趣就會更濃,進步會更快。
(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繪畫學習環境
創造良好的繪畫學習環境,雖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產生直接的作用與效果,但它對幼兒卻是一種極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兒共鳴,使幼兒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鳥、魚、蟲、田野風光,都是幼兒所喜愛的,教師可利用各種機會,使幼兒更多地接觸大自然,引導幼兒觀察、認識、了解大自然,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知識,充實幼兒的頭腦。我們還經常帶幼兒觀看大班幼兒作畫,欣賞哥哥姐姐的畫,定期為幼兒辦畫展,展出全班幼兒的作品,充分發揮環境的刺激作用,對幼兒繪畫興趣培養同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美術興趣的培養,關鍵是教育觀、兒童觀的轉變和更新,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樹立整體觀、發展觀、個體差異觀,把兒童看成是發展中的個體,是學習中的主體,在教育中施以各種各樣方法,才能發揮幼兒的潛能和個體,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想像的翅膀和創造的、活力的一代新人,使繪畫在孩子的發展中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總之,要想做好幼兒美術教育,以上這些要點是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的知識。相信,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還會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我們的幼兒美術教育精彩紛呈。
人類也跨入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新世紀需要的是創造型人才,因此,現代教育把培養創造新精神放在首位。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想像最豐富,最離奇的時期,因而是實施創造性教育的最佳時期。
幼兒天生愛塗塗畫畫,對幼兒實施良好的美術教育符合幼兒天性,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所引發出的審美情感,所培養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思維能力,將會成為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使他們終身受益。那麼,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呢?結合教育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積累創作素材。
觀察是創作的基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他們看到的東西越多,積累的素材越多,創作也就越有基礎。科學的方法是引導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憶也分析,把生活中立體的、三維的物體畫在平面的紙上。有時幼兒會畫出一些違反規律、違反生活真實的圖形,但這不要緊,因為,這是兒童眼中的.事物。幼兒觀察生活,記憶圖形,分析比較,表現在紙上的過程,組成了對人類思維來說至關重要的程序—空間轉換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單一的臨摹所不能完成的,因而應多讓幼兒接觸觀察美麗的大自然及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激發創作靈感,積累創造素材的同時,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等同時也得到了發展。
二、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幼兒產生大膽表現的安全感。
喜歡標新立異是每個幼兒的行為特徵,每個幼兒內心其實都有創作的慾望。但這種慾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與尊重,幼兒才不會但心因「出差錯」而受到指責,才會有別出心裁的創作表現。傳統的教育成人干預過多,幼兒想像力受到嚴重的束縛。
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切不可作「像」與「不像」,應該鼓勵肯定為主,避免盲目否定。教師應多關注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而不只是看作品效果,應敏感捕捉幼兒創造思維的閃光點,並加以科學的引導,呵護幼兒創作的種子萌芽成長。因此,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環境氣氛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前提。
三、在啟發式的教育中滲透必要的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促進幼兒的創造性表現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幼兒有了想像的翅膀,創作的靈感,並要把這種想像與創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如果一個極富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孩子,他想表現的東西因為技能太差表現不出來,那麼他的創作熱情和信心會受到挫傷。因此,對幼兒進行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改變傳統僵化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啟發、提示、鼓勵等教學方法,盡量少給幼兒提供模仿的範例,若必須用範例,所用的范畫(或範例)既要能指導技能技巧的獲得,又要能啟迪想像力。在教給幼兒技能技巧的過程中,讓幼兒有創作「自由畫」的機會,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材料、工具,讓幼兒自由選擇表現手法,在構思上要多鼓勵那些獨特的想像和創造。對於一些能力相對差的幼兒,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幫助,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創作的快意,從而提高創作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美術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與教師的教育觀念、指導策略及環境創設都有密切的關系,作為教師,要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掘幼兒的創作潛能,在民主寬松的環境中,在潛移默化、循序漸化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新意識,創造能力。
⑦ 怎樣培養幼兒的藝術細胞
怎樣培養幼兒的藝術細胞
怎樣培養幼兒的藝術細胞,當今社會,父母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藝術」也逐漸流行起來!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家長們整天絞盡腦汁想什麼藝術課適合孩子。以下是關於怎樣培養幼兒的藝術細胞。
我們日常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呢?
第一 盡量為孩子創造機會
對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熱,要求水準忽高忽低,沒有細微的教育方案,沒有長遠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藝術活動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應該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給孩子科學的指導。
孩子一歲時就可以握筆「塗鴉」了,將筆和紙交給孩子,特別是把顏色鮮艷的筆交給孩子,不僅使孩子畫畫的要求得到滿足,也能刺激孩子視覺的發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鍛煉,促進小肌群的成長。假如此時父母看到孩子因畫畫而撕破了紙,筆也扔到地上便訓斥孩子,就會在孩子稚嫩的心靈里種下筆和紙不可隨便亂動的種子,那麼,這個孩子長到可以不撕紙的年齡時,已經不喜歡這種最普通的文化用品了。
第二 關心孩子的各種興趣
孩子對事物感興趣時,也是最有指導效果的時候,錯過這一時機,將給孩子帶來終生缺憾。日本幼兒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腦細胞網路是由出生後受到刺激,逐步發展與完善的,人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起初是潛在的,如果不適當地給予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發揮作用之前就告終結。
興趣就是對這種潛在的種種細胞給予有效的刺激。如果這種刺激持續而強烈,興趣就會使細胞增加。童稚期,大腦細胞需要多種刺激,從而為具備多種功能做准備。
家長們應該為寶寶准備各種各樣的顏料,讓他自由的探索各種顏色帶來的快樂,或許不久之後你就會發現,寶寶創作出了一幅「印象派」作品;為寶寶准備各種各樣的小樂器,讓他自由地彈奏、敲擊或吹奏,或許不久之後,你會發現寶寶創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緒激昂」的「軍隊進行曲」。
興趣的變化不是壞事,它是人自身才能增加的表現。當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稱,或者想讓父母給他們念書、講故事時,父母以「真討厭」「我很忙」的態度予以拒絕,與一個個的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滿足孩子的要求相比,其結果迥然不同。
第三 讓孩子自發地對藝術產生興趣
父母想培養孩子在某個方面的藝術才能,不要過於性急,急於訓練孩子會打亂孩子興趣愛好的臨界期,使孩子永遠地失去某種能力發展的可能。父母急於求成的結果使孩子逃避超負荷的訓練,因為繁重的、強迫的刺激將使孩子產生厭惡情緒。
讓孩子體會到進步的樂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時,隨時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孩子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高度贊賞,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顧的問題,父母也要表示關心,承認孩子付出的努力。
在培養孩子藝術才能的過程中,父母的作用十分重要,關鍵在於理解與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發現、啟發、引導、挖掘孩子的藝術潛能,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也不要自暴自棄,作為父母,應該從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尋找教育的責任。
第四 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
家長應該抽出時間陪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畫展,也許小孩未必真能看懂什麼,但我相信,讓孩子從小就浸泡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定會帶給他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用擔心孩子年齡小,理解不了,小孩天生就有靈性,他們所感受到的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現在的孩子們都很幸運,在大城市有很多機會可以欣賞到一些高水準的'藝術展覽,甚至能夠親眼目睹藝術大師們的真跡,還可以去看高質量的兒童劇和音樂會……這些體驗都能讓孩子的精神世界獲得極大的豐富。也有不少家庭熱愛旅行,一到假期就會帶孩子在路上遊走,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領略多樣的文化藝術,這樣的經歷都會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
第五 讓藝術啟蒙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發生
很多父母會說:「工作太忙,沒時間和孩子去進行互動。」其實,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不一定要特意的進行,我們只需要抓住各種生活的瞬間。
比如,帶孩子外出,看看天上的雲,問問他,那些雲朵讓他聯想到了什麼?和孩子行走在大自然,找找草叢里的昆蟲,撿撿地上的落葉,小樹枝,碎石;當你在廚房做飯時,也可以讓孩子來參與,讓他去聞聞不同食材的氣味,認識各種蔬菜的形狀......生活中處處都是美育孩子的機會。
第六 觀察和發現身邊的美
藝術是源自生活、融入生活的。父母平時在和孩子相處時,要注意隨時開啟孩子發現的眼睛,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都足夠豐富,但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有技巧的引導和打開。
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每一樣東西,對孩子來說,都可能是美育的啟蒙。
我們帶孩子讀繪本,孩子學到的不僅是書里的知識,他還能感受到書的質感、書籍的裝幀藝術、書裡面美麗的畫面……我們帶孩子去聽音樂,看展覽,耳朵里輸入的是優美的旋律,歡樂的節拍,眼睛裡看到的是色彩的沖擊,不同畫面的表現形態,未知世界的樣子……打開孩子的各種感官體驗,不知不覺中他們對美的感覺就會慢慢提升。
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無須刻意,藝術存在於每時每刻的生活細節中。若想對孩子有好的引導,父母自己也要打開發現美的眼睛,而且我們也會從中受益——當你能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的時候,心情自然就會愉悅,這種愉悅也會自然傳遞給孩子。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盡早培養
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年齡太小,有些東西過早交給孩子沒好處。這種想法未必正確,孩子再怎麼說也是有獨立意識的,從小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未必不是件好事。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越早越好,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適當地對孩子進行思維感染,這樣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對自己負責。
二、用愛陪伴
讓孩子原因獨立意識,需要家長循序漸進。如果父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那麼就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用愛去陪伴孩子,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交流,讓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自主選擇。在問題面前,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分析和理解,從而鍛煉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做好本分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該做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應過度溺愛孩子,嘗試讓孩子做一些的生活小事,例如:吃飯、掃地、穿衣服、收拾碗筷等。當孩子完成任務後,父母可以給予孩子贊賞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成就感,提高孩子的責任感。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⑧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具體方法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具體方法如下:
1、示範法。
示範法並不是傳統的模仿畫,它是以從出示的先後順序、形式、內容等進行了重新的詮釋。在繪畫教學中,作為激發幼兒興趣的動力,使幼兒進入視覺思維活動的狀態,對示範進行選擇和再組合的雙向作用。
4、感知法。
在繪畫前,幼兒對物體的質感,性質和形態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他們的造型活動,因此,就盡量提供機會,讓幼兒觸摸要表現的物體,從而了解物體的性質。
⑨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
為什麼要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正因為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巴特爾也說:「現實中,一點創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實踐,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種瓜》:我在牆根下/種了一個瓜/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我是怎樣種瓜的。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我當時種瓜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幾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音樂的旋律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能被音樂的氣氛感染,並粗淺地理解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例如《獅王進行曲》的音樂,在節奏、音高、結構和樂句的安排上,都表現出明顯的藝術形象。如趾高氣揚的獅子王,整齊有序的樂隊,輕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讓幼兒在傾聽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利用明顯的藝術形象讓幼兒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解音樂的象徵意義,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並用動作節奏等音樂手段創造性的表現音樂。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幼兒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梳子》的時候,讓幼兒認真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的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著玻璃的頭發;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著地板的頭發;白雲是天空的梳子,梳著天空的頭發;小魚是小溪的梳子,梳著小溪的頭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還有我在上《小花貓的鈴鐺》的時候,孩子們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認真觀察,大膽想像,創造出這樣的情節:當主人給小花貓戴上鈴鐺後,小花貓很神氣,走起路來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們面前到處炫耀自己……在創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提出疑問:小花貓戴上鈴鐺,鈴鐺發出聲音後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還會喜歡它嗎?它還會像現在一樣神氣嗎?孩子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開了。在創編、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張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慢慢地我又適當地讓幼兒給有懸念的故事進行創編,讓他們進行更大膽、更廣闊的藝術創造。我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想像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像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 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也可以利用各種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各種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如利用各種布條拼貼圖畫;在紙上撒點水粉或墨汁進行吹畫;用樹枝在沙子里畫畫、寫作、壘城堡;在木板、雞蛋殼上進行創作……這些東西都是每位幼兒百玩不厭且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每位幼兒不在乎自己所創作的東西有多麼的形象,多麼的逼真,他們只在乎這些東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活動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就行了。還有如利用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