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有香雅道中介紹到《花道和茶道、香道同樣是「三雅道」之一》
一般家庭的客廳都置有一瓶精心設計的鮮花,給人以清新別致的美感,這就是日本特有的傳統藝術———花道,亦稱插花。花道起源於中國佛教的供花,宋元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到東山時代(15世紀)發展成花道,並成為日本婦女品德、技藝修養的一項內容。
在我國插花的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已為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一般看來並不起眼的綠葉一個花蕾,甚至路邊的野花野草常見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秀作品來。使觀賞者在心靈上產失共鳴的是創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產生共鳴那麼這件作品也就失擊了觀賞價值。具體地說、即插花作品在視覺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種感觀和情感上的自然反應,如果未能立刻產生反應,那麼擺在眼前的這些花材將無法吸引觀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觀賞者情感產生反應的要素有三點:一是創意或稱立意、指的是表達什麼主題,應選什麼花材;二是構思(或稱構圖),指的是這些花材怎樣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與創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機配合,作品便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 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 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要有一個與之相協調的環境,插花作品與環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裝飾需依環境及場合的性質而定,不同場合和對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會商廈、酒樓開業,以及宴會廳等隆重場合的喜慶用花,花材色彩要鮮艷奪目,花形碩大,以展示熱鬧、有氣派:反之,哀悼場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凈如白色、黃色花材,籍以寄託哀思。應用插花來烘托氣氛、渲染環境,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B. 花道是什麼意識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花道」或「華道」,也叫「生花」,「花道」和茶道同樣是日本獨特的傳統藝術之一。 與茶道舞道一樣,日本的花道也是源自中國唐朝,並在千百年間融合了本土文化發展至今。傳承到今天,中國的花道藝術簡化成了插瓶花,而日本花道卻發揚成超越自然的美好藝術。 日本地處溫帶,雖然狹長的國土的南端和北端氣溫有很大的差別,但總的說來,氣候溫暖宜人,一年四季的變化十分明顯,隨著二十四節氣的推移,每月都有幾種代表的花卉。這種自然環境培育了日本人民對大自然的對話,是他們的人生觀的反映,也有一定的道理。 花道的由來可以從觀賞及宗教兩方面看。據文獻,平安時代就有室內擺設櫻花的記載。到了十四世紀室町時代的前期還有舉行花會的記載。花會是由公卿貴族,僧侶等分成兩組將自己的插花擺出,評定優劣,進行比賽的一種娛樂性聚會。在評比花的同時,所使用的珍奇的花器也是眾所關心的對象。這種花會到了十五世紀逐漸成為公開的展覽會,可說是今天日本花道展覽會的雛形。 另一方面,隨著佛教的傳入也傳入了「供花」的習慣。鐮倉時代作為佛前的裝飾物有五件器皿叫「五具足」,指香爐及一對蠟台和一對花瓶。到了室町時代簡略為三件,稱為
C. 什麼是花道
花道是日本傳統的文化遺產,是隨著佛教傳入日本。花道也稱"插花"、"華道"、"生花",即把適當剪下的樹枝或花草經過藝術加工後,插入花瓶等器皿中的方法和技術。花道是日本的一種室內裝飾藝術,講究藝術造型,最完美的造型為三角形,即造型分為三面,各自代表天、地、人,最高的一枝象徵天,最低的一枝象徵地,中間的一枝象徵人,表示圓滿如意。
花道的基本要素,即"花道三要素",包括色彩、形態、質感。如色彩由明度、色調、飽和度構成。赤橙黃綠藍紫六色,分別代表熱情、喜歡、愉快、溫和、敦厚、憂郁。三個最基本的美感要素通過花材表現出來,即為花道藝術。
在日本主要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和未生流等流派。
D. 花道和花藝有區別嗎
花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花藝指通過一定技術手法,花材的排列組合讓花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思想,體現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欣賞者解讀與感悟。「花藝」就是廣義的插花。「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我原來也分不清楚,後來在中赫時尚花藝學習的時候才分清這兩個專業術語的差別。
E.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下面將會具體的介紹這種中國畫道的。特點以及按什麼來進行設計的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中國花道,也稱之為插花藝術。
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東方式插花,與西方插花的追求幾何造型不同,東方插花更重視線條與造型的靈動美感。
中國式插花的特徵:
1、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
2、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
3、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彎曲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4、東方插花的花型由三個主枝構成,因流派的不同稱「主、客、使」、「天、地、人」、或是「真、善、美」。雖然稱號不同,卻都表達了東方人的哲學思想。
在中華花藝中我們把最長的那枝稱作「使枝」。以「使枝」的參照,基本花型可分為:直立型、傾斜型、平出型、平鋪型和倒掛型。
搜狗問問
(5)什麼是花道藝術擴展閱讀:
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1、秦漢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進步,插花藝術有了極大的發展,插花的雛形已經初步體現。據史書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後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幾案上。可想而知,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2、到了南北朝時期,插花主要被用於佛堂前的供花。人們為了保持花朵的新鮮,開始嘗試將花插入水中養殖。當時佛前供花以荷花與柳枝為主要花材,不講究插花藝術造型。
3、隋唐時代是我國插花藝術發展史上的興旺時期。插花開始在宮廷中盛行。這時中國的插花藝術開始有了系統的技術手法和規定。比如說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開時節,宮廷中都要舉行牡丹插花會,有嚴格的程序和非常講究的排場。
4、五代十國時期,插花開始了藝術高雅化,從莊重講排場變成不拘一格,開始追去自然美。由於政局動盪不穩,許多文人雅士避亂隱居,吟詩潑墨,插花藝術也變成他們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
插花開始不局限於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銅或瓷的盤盆容器,擴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擺放在桌子上,出現了壁掛,吊掛。
5、進入宋代,插花藝術發展到極盛時期。受理學觀念影響,此時的插花藝術不只追求怡情娛樂,還特別注重構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現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節操等。花材也選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
6、元代插花風格逐漸擺脫宋代理學的影響,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諧音來表達作品的主題,也就產生了有人所說的「心象花」。
錢選繪的吊籃式插花,在吊籃上放兩個瓷罐,罐里分別裝滿金桂和銀桂,上飄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條,暗示金貴、銀貴,不如自在如意貴。反映人們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願望。
7、明代是插花藝術復興、繁榮、昌盛和成熟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體系。
初期受宋代理學影響,以中立式廳堂插花為主,造型豐滿,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簡潔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點,朴實生動,不喜豪華富貴,常用如意、靈芝、珊瑚等裝點插花。到了明代晚期,花道發展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8、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襲明代傳統風格,流行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但是縱觀清朝三百年,插花藝術始終處於一個下坡時期,得不到重視。花道在此時開始衰落。
F. 日本花道文化習俗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插花並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另外插花的優劣還取決於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現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徵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聖潔與純真。梅花象徵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徵高尚品德。而熱愛大自然的日本人最愛的還是櫻花,因為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徵。編輯本段花道內涵
「生花」(Ikebana)這個詞通常被翻譯為「日本花道藝術」,但是花道中使用的材料卻包括樹枝、葡萄藤、樹葉、草、漿果、水果、種子和花,當然也包括乾枯的植物。事實上,任何自然的物質都可能被使用。當代花道之中,甚至玻璃、金屬和塑料都被人們使用。作為日本的一種傳統藝術,花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象徵語言和裝飾概念;在花道中使用自然的、生命短暫的花卉和枝幹使得時間維度成為創造活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花道的實踐中,材料之間的關系、排列和布置的風格、容器的大小、形狀、質地、容量和顏色、展示的地點和場合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在500年的歷史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同形式的花道藝術,從家庭里不起眼的點綴,直到浩大的景觀和足以占據整個展覽大廳的創新的雕刻作品。當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現形式多樣;另一方面人們還在繼續研究,使用傳統的形式。另外,花道被當作針對四季的變遷、時間和變化進行冥思的一種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與生老病死的自然周期的緊密關聯,使得花道具備了深刻的精神內涵。編輯本段花道歷史
來源
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變化明顯,為花草生長提供了優惠的條件。春、夏、秋、冬都有大量應季的鮮花開放,為美麗的大自然增輝。對於日本人來說,在用鮮花裝飾室內的習慣養成之前,他們就已同鮮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時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日本人的祖先對充滿生命力的花兒抱有一種恐懼感。似乎花兒是神靈的再現。對花兒的這種認識至今仍反映在日本的祭祀儀式當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鎮花祭、京都今宮神社的安息祭就屬於這一類。人們相信櫻花是神的意志的表現,所以創造了諸如上面提到的民間祭祀。 人類本身具備美的意識,花兒的嬌美,使人們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審美的一面。利用花兒的美麗裝飾環境。花兒成為欣賞的對象。 佛教經典中有不少關於供花的記述。供花包括撒花、花蔓、玷花。撒花是印度人迎送 客人時的禮俗。花蔓用於頭發裝飾及脖頸裝飾。傳說釋迦牟尼就是玷蓮花傳授佛教真諦的,可見佛教與花兒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已經十分密切了。供花成為建立功德的表現。衣械(將花卉插在寶瓶內)、寶瓶花(只插蓮花等花枝)等插花法同佛教一道、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最初只是在寺院內流傳。隨著凈土信仰的出現,供花的習俗也傳入民間。可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來(蓓蕾)的蓮花成為供花的主要材料。鮮花除了作為神聖的供花以外,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欣賞之物。 日本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以裝飾壁畫、書院、擱板為主的鮮花稱為「掛花」。這些鮮花均擺放在日本人認為十分神聖的地方。一瓶鮮花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再現了大自然的風情,因此,陰陽和季節的感覺十分重要。日本天應年間,專應(人名)將插花的構想具體化。專應的後代專榮在整理茶花構成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真、副、副請、真隱、見越、流枝、前置即「七種工具插花法」。日本天正年間至元和年間一直很有名氣的第一代專好及寬永年間十分活躍的第二代專好又使插花枝藝有了很大的發展,技法更加復雜。在七種工具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扣、侗作、大葉、後圍、木留、草留、會釋。第二代專好強調立花的基礎為「真」。以「副」和「請」求對稱。以「流枝」和「扣」求均衡。以「見越」和「前置」求遠近。由於插花技藝的進步,使插出的鮮花比真花的姿態更富有變化,出於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專好父子的插花技法經後人整理、發展,正式稱「立花」。
發展
日本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古老的農業生活方式為日本花道的發展提供了背景舞台。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種簡單,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 這種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 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的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立花的重要特徵 - 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深度 - 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茶花」(chabana)則與「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於十六世紀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茶花」只需要一個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在「茶花」的基礎上,誕生了一種新的自發的造型即投入花(nageire)。投入花 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的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 「立花」和「投入花」對花道在其後的發展做了有些相反的限定:「立花」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 「投入花」的特點則是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這兩種迥然不同的造型之間的矛盾將導致日本花道藝術中更多的革新。 在江戶時代(1600-1868年),日本國泰民安,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族成員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階層、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而一種被稱為seika或shoka(「生花」, 都用同樣的漢字書寫)的更為簡單的造型出現了,並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雖然還是有點正式,但是已經在不對稱的三角形的基礎上,使用了三枝結構。 盡管許多新的流派創造了形態各異的造型,但是,其中傳統的三枝幹結構形式,逐漸被認為分別代表了「天(ten)」、「地(chi)」、「人(jin)」。 這種結構上的變化漸漸成為所有花道教學中的基礎,甚至在眾多的現代花道流派中也是這樣。 這一時期花道的另一重大發展,是一種新的排列方法,即「文人花」的出現(bunjin-bana), 這種樣式的花道主要為了表現當時中國學者和畫家的情調。 它對從「茶花」中發展出來的「投入花」造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文人花道傳遞的是個人的情感,這種排列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非正統性、隨意性。這種隨意性與茶室的嚴謹性和「立花」或「生花」的正規性有著很大的區別。由於供花起源於中國,這就為日本花道增加了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文學韻味。
現代花道
花道比賽
明治時代初期(1868-1912年),日本面向西方敞開了國門。這種門戶開放給日本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花道藝術方面,由小原流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盛花」(moribana,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給這門藝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傳統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從花器的同一點伸出,而小原則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支撐物,因而可以在「水盤」(suiban,一種闊而淺的花器)的更為廣大的范圍內排列剪枝。這種方法使得與傳統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樣也促成了景觀造型(shakei)的出現。景觀造型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方式,而不是象徵的手法描述了自然美。此段時期,另一位採用了「盛花」造型的重要的改革者是阿立曙(1887-1969年),他將他的造型描述為僅僅具有 「裝飾性」。 伴隨著許多現代化流派的出現,花道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 草月流的創立者勒使河原蒼風(1900-1979年),提倡花道作為一門現代藝術應該鼓勵自由、創新的表達方式。戰後期間,許多先鋒派作品(前衛生花)吸收了抽象雕刻和超現實主義方法,擴大了作品的規模和使用材料的范圍,這就大大加強了花道的表現力。另外,傳統流派,例如:池坊流在保持自己經典造型以及對「立花」和「生花」做了現代改進的基礎上,在課程安排上增加了更多新的花道手段,包括「盛花」等。日本當代的花道舞台由三個著名的流派所佔有:池坊流、 小原流和草月流,每一派都擁有超過百萬的弟子。除了這三個流派,日本還有成千個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其中較大的流派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分會和學習團體。1956年, 代表各花道、各流派的利益的組織-花道國際-在日本東京成立,這一組織的成立促進了花道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 在日本,花道藝術已經成為許多不屬於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種花道造型裝點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和節日中,人們則採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達了美好的願望。在新年,代表永恆的長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歡迎,並且通常和竹子搭配使用,表達了人們青春常駐的美好祝願;杏花則適合送與受尊敬的老人;三月三日,為日本傳統的偶人節(「雛祭」 ),也被稱為女孩節,人們常把桃花和傳統的木偶搭配在一起展示,表示內心的祝願;在兒童節(五月五日)的花道造型中,多用蝴蝶花代表男性力量;七月七日,星星節的造型「棚機」是用竹子作為裝飾的一部分;九月,人們集會賞月(「月」 )時,用南美洲草來做花道造型,代表了蕭瑟的秋天。
藝術形式
立花
(たちばな)是書院壁龕的裝飾花,它起源於佛教的供花。供花由三枝花干以一種簡單 、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室町時代,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它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這種的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方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德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所以,立花的重要特徵是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的深度性。它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立花是花道的核心,它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花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1600~1868年),整個日本國泰民安,經濟穩步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室成員中流傳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這時,一種被稱為「生花」的造型開始出現,並且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所謂生花,就是使鮮花保持生命力的一種表現方法。生花使用的全部是鮮花。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生花與盛花、投入花不同之處在於生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正是生花的特徵。
投入花
投入花是一種自發的造型。這種插花法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地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投入花的特點是強調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
盛花
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劍山)排列在一個淺盆中,粗壯的枝幹要呈對角線斜著剪下,使枝乾的末端縱向分裂,這樣便可很容易地插入到針狀支撐物中。而花和其他比較柔軟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後將它們垂直插入針狀物中,再向前或後彎曲成所需要的角度。盛花是由小原流派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盛花給花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傳統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從花器的同一點伸出,而小原則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支撐物,因而可以在更為廣大的范圍內排列剪枝。這種方法使得與傳統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樣也促成了景觀造型的出現。景觀造型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方式,而不是象徵的手法描述自然美。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的增加,才出現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可以說盛花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編輯本段方法技巧
選擇合適的花材
插花中使用的植物必須有足夠的水分才能維持盡可能長時間的新鮮。要保持植物的新鮮需要採用多種技巧。這些技術包括:對花莖根部進行擠、煮、燒等處理,或是使用各種化學試
花材
劑。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水中剪掉花莖的根部(「水切」mizugiri),然後立即使用。為了恢復已枯萎的花朵和葉子的活力,可以在水中將它們剪切下,在水中浸泡30分鍾以上。 當代的花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盛花」(moribana)和「投入花」(nageire)。 「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劍山」kenzan)排列在一個淺盆中;「投入花」則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將花材排列在深瓶。 使用劍山時,粗壯的枝要呈對角線斜著剪下,使枝的末端縱向分裂,這樣便可以很容易的插入到針狀支撐物中。 而花和其他比較柔軟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後將它們垂直插入針狀物中,再向前或後彎曲成所需要的角度。對於比劍山上面的針還要細的花材,如草,常在材料的末端縛上同種或不同的其他材料以增大根部的半徑。 為了將花材排列於高瓶中,針對許多種材料都需要採用彎曲(折留oridome)的辦法。 莖干靠瓶口,彎曲部分置於花瓶當中、貼靠瓶的內壁,根部則或許伸到瓶底。粗枝乾的花材多採用自我支撐的方法(kiridome):將花枝根部斜著剪下,直接插入花瓶中緊貼瓶子內壁。橫插的方法(橫割留voko-waridome)則是將花枝的根部水平剪開,將支撐物呈直角插入。橫插植物應該穩穩當當地緊緊貼容器內壁。 為了使用豎式的支撐物(立割留tate-waridome),要使莖乾的根部縱向裂開,以確保支撐物可以牢固的支撐住莖乾的末端。 被支撐的莖乾的底部應該可以接觸到花器的內表面或是底部。
選擇合適的花器
原則上,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花器。銅或陶花瓶、瓷器、及竹子的一部分,甚至是干葫蘆都可以。但是,花器不僅僅只是用來插花,它也是花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使用闊而淺的碗狀花器(水盤),則應該巧妙的利用水的特性-水的反射性和陰涼的視覺印象- 水的特性對花道作品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花道中常採用不銹鋼、玻璃和其他各種材料製成的花器。若使用透明的玻璃花瓶,則在布置時要注意花器內可見部分的排列。無論使用何種花器,花材的根部都要保持潔凈和並攏。若用的是高花瓶,還要避免花材塞滿花器口。
突出自然美
任何一門藝術的精通都需要經過技術精湛的老師的長期指導,但是所有老師對於花道藝術的學習都積累了一些共同的認識和體會。首先,在做任何作品的起始階段,插花者都必須了解每一種植物在自然狀態下是什麼樣子。 一旦植物被剪下,離開自然(溫室)生長環境後,它們就成為具有個性的花道創作的材料。在選擇花材時,要著重於花材的整體樣子,而不要注重它那些迷惑人的細節。例如,在挑選山茶花時,最重要的是整枝,尤其是葉子,而不是花朵。因為如果花朵的位置不和諧,可以剪下,將它粘到更合適的位置。 對花枝彎曲加工不僅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曲線輪廓,而且這個辦法也可以使彎曲的花枝直挺。 在做整體造型時, 除去一些不必要的細節乃是一個關鍵的技能,修剪的目的是強調整體的線條美。除去櫻枝、李枝和桃枝上多餘的花朵不僅可以使作品的線條突出,還能突出其他花朵的美。 所有的自然材料都可以當作作品中的線、面、色和塊來使用。例如,大的葉子葉面很大,但也可以在作品中作輪廓使用、表現為線條。花材中每一隻花朵都具有「面孔」,是朝著一定方向開放的。所以,在花朵的處理中,插花者必須考慮到在整個作品中,花朵是面向前、作為側影還要躲避觀賞者。插花時,花朵與葉子搭配在一起,但是蝴蝶花和水仙花的葉子則常與主莖分開來使用、置於另外一個更為惹人喜歡的位置,這樣與花朵搭配在一起,可以使整個作品看上去更加「自然」,並且作為作品的元素起到更為有效的作用。
幾大流派
掛花、吊花瓶插花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投入花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池坊花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草月流派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日本文化很流行嗎?
G.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1、崇尚自然
中國花道認為萬物有靈,主張「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充分的考慮了花草的自然形態和生長規律,創作時主要在於表現自然的優美,在選材、擇器、插枝、安置的過程中,用平常心欣賞,選材的時候主要突出自然形態,自然則簡。
2、不對稱且無規律
中國花道體現自然的美,不同的植物或者花朵,搭配不同的器皿,呈現出的作品也不同,每一件花道作品欣賞的都是植物自然姿態和狀態,體現的是作品和環境的統一性,追求和呈現出來的是作品的整體的氣質。
3、精神文化
中國花道伴隨著傳統哲學共同發展,因為流派不同所表達的意義也不同,花道也不只是單純的植物或者花朵,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贊美自然、儀禮、德行都是花道的精神之一,追求的是「靜、雅、和」的意境。
4、禮儀文化
中國花道也是一種儀態禮儀的體現,中國人會客交友,都會打扮得體,舉止得當,就像花道營造的意境和表達形式一樣,截取花草、樹木的枝、葉或者花朵,經過處理後插入花瓶等花器中,可以給人一種藝術和美相融合的享受,作品清雅流暢。
花道簡介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
與茶道舞道一樣,日本的花道也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並融合了本土文化發展。
日本地處溫帶,雖然狹長的國土的南端和北端氣溫有很大的差別,但總的說來,氣候溫暖宜人,一年四季的變化十分明顯,隨著二十四節氣的推移,每月都有幾種代表的花卉。
H.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用花量少,四平八穩,線性構圖
I. "花道"是什麼意思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藝術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花道"或"華道",也叫"生花","花道"是日本獨特的傳統藝術之一。
J.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有香雅道中介紹到《花道和茶道、香道同樣是「三雅道」之一》
一般家庭的客廳都置有一瓶精心設計的鮮花,給人以清新別致的美感,這就是日本特有的傳統藝術———花道,亦稱插花。花道起源於中國佛教的供花,宋元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到東山時代(15世紀)發展成花道,並成為日本婦女品德、技藝修養的一項內容。中國插花線條簡潔,通過線條的直、曲、剛、柔體現其含蓄之美,並且講究色彩淡雅、虛實結合。枝條疏密橫斜,俯仰高下,使用花材數量少,但精緻考究。中國古代的插花形式有瓶插、筒插、籃插等。現代插花的形式及器皿非常廣泛,除了保留古代插花形式外,還有盆藝插花、抽象插花等。1、崇尚自然,高於自然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是伴隨著中國傳統的哲學而發展的,傳統哲學在得以自身發展的同時,給予插花藝術以新的指導思想,從而使插花藝術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漢魏時期,佛教傳入我國,帶來了蓮花凈土思想,隨之而來的還有佛教插花藝術,中國開始了插花的漫長里程,此時期宗教花開始盛行;
隋唐時期,統治者提倡三教合一,為插花的發展准備了思想准備,寺廟、宮廷競相以插花為樂,同時又由於隋唐國力昌盛、統一,在藝術上注重壯勢之美,因而大型的院體花流行於此,佛教和道教的插花也融入了這種時代精神在其中,花材的選取上也注重牡丹等花形較大的,花型也呈現院體花的特徵;
宋元時期,理學的發展為插花藝術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陰陽互變、天人合一等哲學理念反映到插花藝術中就是虛實結合、俯仰呼應、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順應自然等插花原則的出現,加之政局動盪,文人士流多避世,借花抒情,因而出現了理念花和心象花;
明清時期,插花藝術得以更加的發展,許多插花理論的專業書籍出現,心學的發展為插花藝術的進一步深入提供平台,新的宇宙觀又促進了插花原則的發展,同時在時局的影響下,插花的花型多為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和象形花。
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是中國傳統插花的藝術指導思想,插作時充分考慮花草樹木的生長規律和自然形態,但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原始形態,而是有創意地加以造型、修剪、設色等藝術加工,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抽象的自然,使作品達到一種「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瓶花譜》在「插儲」一節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裊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或兩枝彼此各向,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這里強調插花枝條要自然優美。因此東方式插花藝術創作是一個源於自然、再現自然、高於自然的過程。
2、講求意境,寓意於花
中國傳統插花講究詩情畫意,注重意境創作,不僅注重花材形體美和色彩美,更講究以花傳情,以花達意,形神兼備,即追求插花作品內涵和富於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利用花材的屬性、諧音、品格或形態來達到借物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