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孩子是藝術家怎麼理解

孩子是藝術家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2022-11-30 06:03:38

1. 如何理解「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這句話

兒童大多數的思考和推理是不遵守邏輯思維的,成年人太受約束,總覺得這樣那樣不合理,限制了想像力,所以總有人說靈感,所以不要嘲笑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那些充滿天馬行空想像力的人,他們不是神經病

2. 畢加索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這是為什麼

因為在幼時每一個人都表現得很有想像力,但是長大後很少人能保持這種靈性,所以畢加索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

3. 兒童成長密語-「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 藝術教育真正的價值,並不是培養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家,甚至不是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是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

除了藝術的具體技巧之外,藝術課程還鍛煉孩子的認知能力、好奇心、實驗精神、冒險精神、靈活性、隱喻式的思維方式、審美等等,其中很多是常規課堂上缺失的。」

CAUTION!

提高審美是人生的必修課!

# 擁有獨特審美能力的孩子是勝人一籌的,美育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藝術之於人的作用也許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內心深處。教育就像播種一樣,在孩子心中種下藝術的種子,滋 養生 發出的藝術細胞會讓孩子將來有個有趣的靈魂。

藝術是美好童年的記錄!

# 對於孩子來說,

未來太遠了,我們無從估計他們一生會怎麼樣,會做什麼工作,會如何生活。

而現在卻很近,用良好習慣讓孩子自由獨立,讓他們有個興趣愛好,有個快樂童年,就是我們當下要做的。

#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純凈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愛上了藝術,他就等於愛上了美,只要一個孩子心裡有美,他的成長就會有善。

每個孩子心裡都住了一位藝術家,當那位藝術家被喚醒時,不管以後從事什麼行業,都會成為別出心裁、大膽好奇並擅長自我表現的個體。

# 那麼在啟能東方幼兒園我們是如何進行兒童藝術啟蒙的呢?

1、抓住兒童興趣點

#為孩子自主活動提供材料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緊扣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幼兒思維。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抓住幼兒興趣點提供相應藝術材料,引導幼兒主動地去 探索 。當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 探索 ,樂此不疲。

對於興趣契機的把握,不長期使用,在幼兒出現厭倦感之前,在下一個興趣點萌芽時,及時的更換材料,不斷創新,以滿足幼兒不斷的興趣需要。

2、適時介入,引導兒童

# 教師會把握好孩子 探索 材料的過程,既能給孩子充分的 探索 空間,也能適時介入,將孩子引導到活動目標上。

教師會在幼兒活動中充分觀察,對材料 探索 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並使其自主活動得以延伸。

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恰不恰當,經驗豐富程度如何等,再決定是否加入幼兒的活動,以幫助幼兒提升活動的技能。

3、提供豐富多彩的藝術材料

# 孩子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對不同材料的敏感度、興趣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教師在提供活動材料時,還會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讓幼兒通過選擇、組合,來獲得體驗。

幼兒的求異創造離不開物質材料,只有豐富多彩難易適度的材料才能保證幼兒活動的質量。在提供材料上我們會吸引幼兒共同搜集,幼兒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4、變廢為寶,發展兒童創新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中指出,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

所以,我們的教師融入了環保教育理念,利用廢舊材料的直觀、特性等激發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讓他們動手創造出各種各樣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新作品。

4. 想讓孩子當大藝術家,首先家長該怎麼做

1.給予孩子一些高質量的陪伴

看到這里很多人應該會比較迷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大藝術家,為什麼要涉及到陪伴呢?其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當了家長之後往往都是離不開手機的,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表面上是在陪伴著孩子,但其實這種陪伴是毫無意義的。想讓孩子有藝術感的話,那麼家長就需要先放下自己的手機,在陪伴的過程當中和孩子多一些互動,比如說可以給孩子唱一唱兒歌。或者和孩子一起聽一聽音樂,在一起鍛煉身體,跳一跳舞。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繪畫塗鴉等技術。

4.報名興趣輔導班

如果孩子真的對某一方面非常的感興趣,並且在孩子自願的前提之下,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報一個興趣輔導班。因為興趣輔導班的學習系統往往會更加的全面一些,也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深入自己的興趣。但是在挑選興趣輔導班的時候,家長也要注意分辨教學質量的高低,遇到一個好老師對於孩子藝術成功之路真的很重要。

5. 正確認識兒童藝術,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英國學者研究發現,播放莫扎特或巴洛克音樂給胎兒聽,大部分的胎兒都有安靜、穩定、輕松的反應;相反,如果改放巴赫、勃拉姆斯或貝多芬等的交響曲,胎兒的心跳次數及踢媽媽肚子的次數就會增加。 可見未出生的胎兒,在母體中就會對音樂產生不同的感受力。小小的嬰兒會為媽媽充滿愛的輕輕的吟唱所著迷,專注地飽含深情地對視著媽媽的眼睛,停止啼哭和吮吸小手。幼兒喜歡塗塗畫畫,即使在窮鄉僻壤,他們也會在牆上、路上、沙地里,用小石子、小木棍、小樹枝繪出自己的想像、夢想、快樂和憂傷。兒童畫中簡化的形象、和諧的畫面、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大膽的顏色運用以及那種無意識的創作狀態,常常使得成人嘆為觀止…… 兒童在生活中的藝術表現比比皆是,只是我們缺少發現和欣賞的眼睛而已。

1.兒童藝術是兒童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

與成人的理性思維不同,兒童是通過身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來理解客觀世界和形成關於客觀世界的印象的。他們通過不斷的努力,挑戰各種對自己的限制,達成經驗和能力的突破。 在理解和把握世界的過程中,兒童同時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內在表達的需要,這一需要可以導致兒童創造力的爆發,使其充分發揮自我潛能,使得各種表達方式都為兒童所用:身體、言語、唱歌……因而,對於兒童來說,正因為「我感覺了,所以我看、我聽、我唱、我跳、我畫、我笑……我看、我聽、我唱、我跳、我畫、我笑……所以我存在」。

兒童的審美體驗與智力發展也是不斷地、有機地交織為一體,這種交織是真正自發的和不動聲色的創造。例如,孩子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晃動身體,能發展節奏感、身體整體協調性;而這一能力的發展,也會更好地促進其對音樂的感知和表達。繪畫對於孩子的視覺、空間知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這種能力的發展,又能促進其更好地審美感知和提高繪畫能力……

2.兒童藝術是兒童精神世界的真實流露與表達

兒童藝術是兒童身體、感知覺快感的自然抒發,他們能把興奮的、稚嫩的跳動變為舞蹈,能使發之於情感的、不完美的聲音連成曲調,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指使。 兒童藝術這種無意識的狀態,保存了兒童的純真,體現了人類最初的真善美。

對於兒童來說,思維就是身體的知覺,身體同時也是精神。兒童自然地把內心的想像和夢想播撒於外在現實,他們的外在世界又因內心的想像和夢想而變得更為豐富。這種創造力改變著兒童自身以及他們周圍的世界。因而,我們常常看到兒童快樂時,會自發地放聲歌唱、盡情舞蹈、自由繪畫、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描述他們所感知的世界。兒童會用各種藝術形式,將靈動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表現出來。

3.兒童藝術是兒童生命的自然律動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世界並沒有分離為自然的和人為的,他們的世界就是自然的,是連續性的生態學的感受。 在兒童眼裡,宇宙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兒童的藝術正是植根於這種自然的生活力量之中。在整個童年,藝術對兒童就像呼吸一樣自然自由,是對生命和自然的自發的、直接的、感性的感知和體驗。

兒童的身體、思想的律動和自然的律動是一致的,三者是生態和諧的,統一於兒童的游戲。兒童通過游戲將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有機和諧地連接起來。游戲是兒童創造性和創造性想像的源泉,也是最適宜兒童的藝術性表達活動。有時我們真的很難說清,兒童到底是在幻想還是在藝術體驗,是在游戲還是在藝術創作。

兒童藝術教育的普遍誤區

兒童的藝術具有迷人的氣質和獨特的價值,是那麼地與眾不同。 然而,我們通常所謂的藝術教育是成人文化意義上的藝術教育,是與兒童文化相對的學校藝術教育,更多地表現為藝術技能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有那麼多家長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藝術特長班,試圖讓孩子學某一種或多種藝術技能,將來成為藝術家,至少也成為一個有藝術特長的人。有的孩子本來對鋼琴是非常嚮往和感興趣的,但一旦進入學習班,他們的興趣很快就喪失甚至變成了無休止的痛苦。刻板機械、千篇一律、毫無創造力的藝術技能教育,對兒童藝術的摧殘可以說是致命性的。

挪威藝術哲學家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本能的繆斯」,具有與生俱來的一種以韻律、節奏和運動為表徵的藝術創造力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學校文化的習染,孩子身上的繆斯一點點消失了,孩子的眼睛被蒙蔽了,感覺鈍化了,思想僵化了。他說:「我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於,在充滿繆斯天性的兒童文化和毫無繆斯情趣的學校文化之間,存在著強烈的沖突。當生命的力量遇到學校的理性時,連續性就被打斷了。孩子們對繆斯充滿了渴望,這種渴望在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被深深地培植在他們生命的胚芽里,又在與父母、兄弟姐妹的相處中,在與其他小朋友的游戲中得到加強。但是現在,這種渴望突然與強大的約束力量相遇,而且這種力量似乎處處與它作對。許多孩子在他們童年的早期,像小鳥一樣可以快樂地在天空中自由地飛來飛去,他們把自己想像成許多不同的角色,從滿臉污垢的小搗蛋鬼,到展翅高飛的雄鷹。可是,幾年學校生活之後,他們大多數再也不能像鷹一樣自由飛翔了,他們已變成了繆斯天性意義上的殘疾人。」

可見,兒童的藝術本來是生態的、整體的,充滿了兒童文化的活力和凝聚力。然而,由於學校文化強迫兒童學習成人所謂的藝術,用成人單一的審美趣味和標准去評價兒童,使得兒童的藝術天性被窒息了,兒童不再是藝術家了。

因此,兒童藝術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在於技能技巧訓練,而在於以藝術為手段,將兒童自由、純真、富有創造力的天性進一步釋放。

如何進行兒童藝術教育

1.兒童藝術教育應該學會保護和等待

保護,是指保護兒童的藝術天性,因為兒童的藝術天性容易被後天「功利取向」和「技能取向」的藝術教育所扼殺;等待,是指等待兒童藝術潛能的自然發揮,因為兒童藝術能力的發展與他們身心發展是相一致的,需要時間,需要成長過程。

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對此作了一個精妙的比喻,他說:「兒童需要時間,生命需要時間,而學習需要的是成熟。大自然本身給我們啟示是:在露天和陽光照射下慢慢成熟的西紅柿,比在溫室里成長的西紅柿味道要好得多。對於西紅柿來說,等待是值得的;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如此。」

因此,父母切莫追求單純的藝術技能學習。與其信任那些毫無根據的訓練方案,倒不如信任自己的孩子在良好的環境影響下必會嶄露藝術潛能。父母也切莫追求孩子的藝術成果表現,如會彈幾首曲子,會畫幾幅畫,等等,或甚至過早地追求過級考證。這些不僅不利於孩子藝術潛能的發展,而且容易使其喪失對藝術的興趣。我們要像英國藝術評論家所說的那樣,「不要教育孩子去成為什麼人,或者去感覺什麼東西;讓他們自己發現他們想要的東西,自己去了解自己是什麼人」。

2.以兒童為中心進行生態式的藝術教育

兒童的學習是統一、真實和生動活潑的過程,身體、精神、語言、游戲、審美及音樂等方面的相似和一致性,使得藝術融入兒童的生活,紮根於兒童內心。兒童的藝術學習是生態的,那麼我們的藝術教育也必須是生態式的。我們給兒童提供的藝術教育環境,應該是普通的、自然的、完整的環境,應該是能激發兒童積極主動學習的環境,應該是能夠培育自發性、創造性、即興創作天賦、幽默、機智、熱情、天真好奇、自信等藝術特質的生態環境。

除此之外,藝術教育還需真正地以兒童為中心,這意味著:首先,需要承認孩子是具有藝術天性的人;其次,需要了解孩子,去發現他的藝術興趣所在,找出他的藝術敏感點;然後創設相應的環境,為孩子藝術發展的潛在向現實轉化提供必要的條件。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某方面強烈的藝術傾向並不很明顯,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藝術興趣,這也正是有的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一會兒喜歡彈琴,一會兒又喜歡舞蹈的原因。義大利兒童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一種自然的接受天性,能夠「吸收」環境所呈現給他們的一切。童年時期廣泛的藝術經驗會豐富和活躍他們日後的生活。父母切莫過早地、簡單化地把寶寶的藝術表現定位在某個方面,這樣往往會造成孩子的片面發展,對其藝術潛能的發展造成傷害。

3.兒童藝術教育並不排斥技藝學習

雖然灌輸的、僵化的、生硬的藝術教育技能訓練會影響兒童的藝術創造,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承認藝術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表現手法,藝術創造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兒童藝術教育並不排斥藝術技藝的學習。

以繪畫教育為例,我們首先應當鼓勵兒童、引導兒童去體驗現實世界和藝術作品,去發現和欣賞客觀世界中有關對稱、節奏、韻律、秩序、重疊、交叉、變化、疏密等各種美的樣態,自然而然地去探索各種繪畫的表現手法;然後為創造滿意的藝術表現效果而去學習、研究和模仿各種繪畫技巧技能;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藝術技能和表現手法。當然,兒童對繪畫技巧的關心必須建立在興趣和經驗的基礎之上。如果兒童沒有將繪畫真正地與自己內心的藝術天性聯系起來,不管所學習的繪畫技巧多麼精湛,他都沒有在真正地進行藝術創造活動。因此,父母切莫一味地以灌輸的方法對兒童進行藝術技能訓練,這樣不但不能發揮藝術自由表現和自由創造的精神內涵,反而還讓兒童處於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限制他們藝術的自由創造和表達。

6.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藝術家

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敏感?想像力?毅力?創作的渴望?
優秀的藝術家優秀的原因是什麼?
家長送小孩子去學音樂,學畫,學各種各樣的特長,小孩擁有的哪些特質能稱之為天賦,能讓他在藝術的這條路上走的更深更遠呢?

首先,需要定義一下「藝術家」。狹義上「藝術家」其實就跟小孩子會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個科學家/醫生/飛行員」是一個意思,是指一種以藝術為謀生技能並終身從事的專業職業。

但是這顯然不太正確。藝術家作為一個工種,在過往很長的一段歷史里,主要工作和收入來源就是承接訂單,為買主繪制肖像、為教堂繪制壁畫、裝飾空間等。

現實情況卻是:繪畫在現代的大眾中需求度是非常十分以及很低的。學雕塑可以做城市景觀工程,學版畫可以轉行做書籍印刷插畫,但是學繪畫如果要以本行謀生,能吃上飯的概率是非常十分以及很低的。很多繪畫專業的學生不是繼續留校做老師,就是到外面的教育機構做老師,這固然使他們能夠繼續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有的或許也能成為聲名大振的藝術家,但是嚴格來說給他們發工資的是作為教師的職業,而不是作為藝術家的身份。
藝術家作為一種身份,即他可以是一個教師,也可以是一個商人,但是他可以同時擁有藝術家的身份。換而言之,藝術家不需要靠藝術吃飯。這樣一來,「真正的藝術家」就非常難以定義,因為他不受到職業准則的評判,不因專業水平的高低而影響到吃飯的好壞。

沒有一個藝術家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藝術史里**小小的藝術家,出身、經歷、年代各有不同,塞尚是藝術家,杜尚也是藝術家,你不能硬找出一個共同點,說因為他們名字里都有尚字,所以他們都成功了,這不科學。一切通過事後的宏大敘事去追溯歷史人物成功的必然性的行為,其實都是馬後炮。即使這個世界上人人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也總有某些人先天長得更高或者後天努力踮起了腳尖不是?因為素質和天賦其實是截然相反的,素質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天賦是所謂一個人先天與生俱來的技能點。
有一句家長經常說的話「我覺得我的孩子對藝術有天賦/沒有天賦」說起。一般覺得孩子有藝術天賦的家長,起因就是看到孩子喜歡畫畫,覺得孩子沒有天賦的家長,則是覺得孩子畫的畫亂七八糟什麼都不像。兩種家長都有極端的,覺得有天賦的那種極端往往對孩子要求過高,會脅迫孩子必須堅持畫畫(而且必須往像了畫),孩子很可能在這種逼迫下產生厭惡情緒;而覺得孩子沒有天賦的家長則走向相反的極端,他們會打擊孩子的繪畫熱情,嘲諷孩子畫得不像,不是那塊料,而抹殺孩子學**的機會。

為什麼人類天生就有塗鴉這個技能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表達慾望,在沒有**得語言之前,我們用身體表達,用塗鴉表達。而這種表達能力到了語言**得之後就會被干擾,被詞語的聲音、意義、文字敘事的方式逐漸取代,如果不加以發展的話就基本會喪失這個表達能力。在當今的圖像爆炸環境下,人這種用塗鴉來表達的能力會遭受更嚴重的打擊:孩子可以由各種媒體接觸到社會既定的程式化圖像符號,人臉就是emoji的臉譜,太陽就是一個圓加幾根線,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家長會塞給他簡筆畫教程、填色書,小貓就是一個大圓兩個小圓,心形一定是紅色或者粉紅色的。哪個家長看到孩子把心形塗成黑色的會高興?但是誰規定了心形不能是黑色的?
然後孩子繼續長大,隨著生活范圍和知識的增長,需要通過塗鴉表達的內容也日漸增多,觀察能力也變強了,畫人可以畫出五個手指頭了,這時那種覺得孩子有天賦的家長就會開始張羅給孩子送去學美術,開始對孩子的繪畫有寫實要求了。

一個媽媽呵斥6歲的孩子畫出來的小人沒有肩膀,並責怪老師沒有教孩子正確的繪畫技巧。媽媽看到男孩子畫打架啊、打仗啊、流血啊之類的畫面,一定、確定、以及肯定會給予孩子否定。當今的男孩子對這些題材的圖像選擇主要來自於電視和游戲,於是他們畫的東西不再是主觀想像的產物,而是對游戲和電視節目場景的再現和再創造,而這種畫就會被媽媽解讀為孩子玩游戲玩多了。
女孩子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很多媽媽會把(刻板印象的)女性的社會符號強塞給女兒而不自覺,比如粉紅色和紅色系的衣服和傢具,各種小首飾製作玩具,柔和色調的各種裝飾品等。
這樣就培養出兩類女孩學生:
一類極度強調自己身為女孩的特質,畫畫的內容一定是漂亮的女孩子塗上各種化妝品和換裝,並且不願意畫任何「男孩子」的題材,比如老虎、卡車等;
另一類則極為柔弱,性格內向,畫畫線條軟弱輕飄,塗顏色不敢用力,生怕弄壞了什麼似的。
男孩和女孩的畫很多時候會被媽媽分別對待,男孩的題材和塗色突出邊緣的方式被認為是破壞性的,需要管教的;而女孩的題材和塗色的小心翼翼會被同樣身為女性的媽媽認為是符合規矩的,受到良好教育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家長送小孩子學**藝術,到底要學什麼?學塗顏色不要塗出界,要順著一個方向塗嗎?學畫各種小動物嗎?學畫小人要畫出肩膀嗎?
美術教育之所以被社會公認為是素質教育,實際上就跟畫畫這個事情沒什麼關系,而是因為畫畫是一種觀察(眼睛)理解(腦)表達(手)的綜合行為。
美術教育的正確目的不是要大家都畫得正確,而是要培養以上的三種能力,這就叫做素質。而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家教是基本很難辦到的,但是,藝術教育機構也不一定就可以。因為藝術教育機構的老師也要吃飯,為了吃飯,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去指責那些苛求兒女畫人要畫肩膀的家長,沒有辦法告訴家長其實塗色塗出界是一件很偉大的成年人都很難辦到的事情,沒有辦法在課堂的短時間內教孩子觀察方法,而家長帶回家之後就讓孩子把蘋果塗成紅色。。。一句話,個人是無法反抗以吃飯為目的的藝術教育套路,而且也無權干涉短暫課時之外的家庭教育。

回到「真正的藝術家」這個事情上來,真正的藝術家就是掌握了觀察、理解、表達這三樣能力(素質),並且對這三樣素質有一定天賦的人。為什麼很多事情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被成為藝術?
比如說,普通人煮的食物叫做飯,很厲害的廚師煮的東西卻可以叫做烹飪藝術,就是因為他觀察到了煮飯這件事情的全局和細節,他理解了每一個烹飪因素的前因後果,並且他能夠把上面兩點綜合起來通過自己的手呈現給吃的人。他還需要去了解各個國家文化的飲食風格,各種菜式的歷史,各種食材的生長條件和烹飪方式,他還要知道自己做的菜前人是否有做過,怎麼做的,是不是有別的做法,是不是有改進的可能,能不能創出新的口味,食客買不買賬……
藝術家也一樣,可惜人是天天要吃飯,不看藝術也不會死,死的卻是藝術家。

最後總結一下觀點,藝術家的成功很大程度為偶發,沒有公式可以套,但是他一定具有觀察、理解、表達這三樣能力。
孩子的天賦需要家長的觀察及正確解讀,切忌誤讀與過度解讀,切忌讓孩子過多接觸填色塗本和照著程式圖像畫(比如簡筆畫、可愛的Q版動物、日式卡通造型),盡量鼓勵白紙讓他自己畫、自己組織敘事情節和繪畫形式,一句話,隨他去。
孩子的素質教育也需要家長的正確心態,切忌過度信任美術培訓機構教育,但如果家長沒有鑒別能力,則需結合多方面考慮,如果是低齡兒童,可以看看跟孩子同班的小朋友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很像?老師是不是讓孩子照著一個圖式臨摹?如果開始學**素描等造型藝術,看看老師是不是大幅修改過讓畫看起來更專業?如果有可能,盡量多跟老師溝通,理解老師的理念,甚至可以用給孩子送水送零食等借口突擊一下課堂,觀察一下老師的教學和同學的畫面等。
最重要的一點,永遠不要用「像」和「不像」去評價孩子的畫,以及一切繪畫作品。

閱讀全文

與孩子是藝術家怎麼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