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常懷敬畏之心 這篇文章有分論點么
有的,分論點:
1、常懷敬畏之心,就要始終地敬畏自然。
2、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每一個生命,平等地關愛自己,關愛他人。
分論點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並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在議論文中,分論點也很重要,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凡經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
在議論文章中,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分。
論據,是用來證實論點的根據,在邏輯學上,它是用來確定論題的真實性的那些判斷。在證明中,它擔負著回答「為什麼」的任務。
2. 敬畏心是什麼意思
敬畏心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中最基礎的素質,更是一個民族不能或缺的優良品質。
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敬畏心。英國漢學家李約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教。道教作為華夏神州炎黃子孫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國人的根和本。
如果從道教文化的角度來挖掘其思想病灶,這些事件暴露出的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敬畏心。敬畏心不是迷信,它是人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對人與自然相和諧應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這種心理具有警戒與自省的作用,有助於規范與約束人的言行舉止。
道教的敬畏心
道教最高信仰是尊道貴德,其最高體現就是「德」,道造化萬物由德來蓄養,神明可敬也是因為神有高尚的德行。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裡都崇尚和履行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種德行,其中「恥」就隱含著一種敬畏,它是指對不公正、不合宜的言行有羞愧之心,亦有自尊自重的含義。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做出悖犯禮義之事,原因就在於不知羞恥,缺少敬畏。自古以來的賢人能士大都知恥而敬畏,他們深知「頭頂三尺有神明」,淡漠貪嗔痴欲,堅守內心的道德信仰。這和德國哲學家康德的人生觀很相似,康德一生中敬畏兩件事:一是浩瀚的星空,二是內心中的道德。道德不分國界,它就像一把尺子,直指人心,敬畏心正是這把尺子上的刻度。
3. 初中作文:人類要對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常 懷 敬 畏 之 心
敬畏之心是對世間事物心懷尊重的態度,以最起碼的道德底線規范自己、引導自己的行為,使自我心靈寧靜、滿足,同時也使世界逐漸失去醜陋得一面。
在這注重物質與消費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常懷敬畏之心,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
常懷敬畏之心,就要始終地敬畏自然。
在社會文明不發達的的過去,我們用「天人合一」的觀念看待自然。這是一種敬畏的心理,於是我們做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是,如今,當我們忽視自然規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更多,排放更多時我們可有想過,這種漠視自然的態度會讓我們自吃惡果嗎?還記得因砍伐紅樹林而減弱了自然對人們的保護作用而使蘇門答臘的大海嘯釀成逾十萬人的死亡的慘痛教訓嗎?
因此,我們面對自然時要時刻抱著敬畏之心,節制自己的生產、生活的行為與慾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常懷敬畏之心,還要始終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對貧苦人們的愛就是處於她對生命的尊重,哪怕這個生命如此卑微。她曾把一個瀕臨死亡的老人帶回救護所,他躺在床上,緊緊地握住修女的手,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如今我活得像個人,謝謝你!」尊重人的生命,視他人與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個人的價值與尊嚴,而不因他的種族、財富、地位、學識等而鄙視他、漠視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則使自己成為「上帝的沉思者」,獲得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踐行這個准則,用「用偉大的愛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喚起全世界的良知。這就是常懷敬畏之心的最高體現了。
因此,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每一個生命,平等地關愛自己、關愛他人。
常懷敬畏之心,還應該對文化有一種敬畏的態度。
季羨林回憶自己的梵文老師西克先生時,說他雖然年過八十,但仍然認真地指導他唯一的學生,並把傳承自己畢生之學給一個異國學生看作他餘生神聖的使命。我想,這就是一個真正學者的態度:負責任地研究、謹慎地傳承。這與當今一些對傳統文化毫不懷抱敬畏態度,戲說歷史的「學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因此,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知識與學問、文化與傳統,這也是學問的生命所在。
無論是對自然、對生命,還是對知識,我們都要常懷敬畏的心理,不要縱容自己逾越那條道德准線,讓自己的行為始終與起碼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則,我們不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亂、無序。
人啊,還是要常懷敬畏之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才能使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和諧,使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
常懷敬畏之心
「敬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熟悉在於人們常說要懷敬畏之心,陌生在於沒有多少人能將其付諸實踐,持之以恆。時至今日,人們才發現常懷敬畏之心是多麼的迫切與重要。
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恆。
從古至今,無數國內外文人用自己的筆書寫著自己對自然的最高敬畏,當然也包括了藝術家。他們將生命紮根於自然,追求靈魂藝術與自然的永恆結合。「撲向自然的畫家」梵高,將畢生傾注於在大自然中作畫。他喜歡到田間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他不斷地觀察身邊的花草、魚蟲、稻田,逐漸被自然的強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達的敬畏,燦爛的向日葵是他對自然熱烈的愛。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進了大自然的軌道里,他的畫作也被世人視為「永恆」。
但愚昧的人類還在肆意踐踏自然的尊嚴,他們還沒有看見自然的怒容。砍樹、填海、捕殺動物……人類的傲氣凌駕於、自然之上,沒有尊敬,沒有畏懼。結果,換來天災不斷,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走向末日的時鍾一下子撥前了三分鍾。人們這才明白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才有永恆的基石。
常懷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才會懂得珍惜。
剛剛離世的傳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慶有一句名言:節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一塊錢。他這句話被國內外許多商界人士奉為「經典」,除了因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點是它參透了人生的本質――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從一個米店學徒到全球知名商人;從貧窮困窘到富可敵國,王永慶始終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節儉。幾十年來,他堅持讓子女記賬用錢,哪怕是買支牙膏也要記錄下來。但對於慈善事業,他毫不吝嗇,捐錢建醫院和希望小學。人們問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說:「財富是上天給的,它並不真正屬於我們。」他懂得生活來之不易,因此王永慶用一生保持對人生的敬畏之心。這讓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這讓他懂得了該如何去珍惜。
常懷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贏得尊敬。
國內著名史學家、法學家瞿同祖在中國的史學和法學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他一生只出了四本書,這些書卻對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晚年,人們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卻以其中兩本書沒有準確再現歷史為由婉拒了。這表現了一位九十多歲老人對歷史始終懷有的敬畏之心。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學界獲得了更大的聲譽。
敬畏之心其實就在人們心中它並不陌生,只是被掩蓋了。只有常懷敬畏之心,它才會變得熟悉,內化為人生的精華。
4. 請問敬畏之心是什麼意思
敬畏
【讀音】jìngwèi
【解釋】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敬」有「彬彬有禮」「恭恭敬敬」的意思,還指做事嚴肅,免犯錯誤;「畏」指「擔心憂慮」,還形容之態。既敬重又害怕,對一切神聖的事物的敬畏 從內心中出發對其事物既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反而帶有些害怕而非親切。
敬畏之心:對人對事心裏面存著敬仰畏懼的情懷。
舉例:
要有一顆童心 對萬物充滿好奇
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試著寬容傷害過你人
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善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
要有一顆平常心 對於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面影響要有足夠心理准備,免得臨時驚慌失措,加重壓力
要有一顆自信心 信心是人辦事的動力,信心是一種力量
要有一顆誠心 用一顆真摯的誠心去面對你的親人,你的同事,你的朋友
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要學會尊敬身邊的每人
要有一顆火熱的心 去關心愛護身邊的人
要有一顆必勝的心 我不善言辭,可沉默並不代表懦弱
要有一顆恆心 為了做某件事或為了達到某個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
要有一顆狠心 有成為非凡的人就缺不了的
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
要有一顆細膩的心 去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
要有一顆孝心 工作再忙也別忘記孝敬長輩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5. 如何理解對工作要有一種敬畏之心
1、規范思想,牢固樹立「有所畏懼」的工作理念
古人說:「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這也就是說,人一旦沒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肆無忌憚,甚至為所欲為、膽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才不會忘乎所以,無法無天。 原則、品行、表率三者缺一不可,而要實現三者的有機統一,敬畏之心是必不可少的,敬畏權利、敬畏組織、敬畏良心才能在各種「誘惑」和「關系」面前堅持好原則。 所以,從思想上樹立「有所畏懼」的工作理念。首先要加強對制度落實的執行力建設,建立制度約束的閉環管理常態融入機制,讓制度的鋼性約束在執行過程中彰顯約束效力,讓制度的內容在具體執行中真正入腦入心。
2、規范行為,做到「必須敬畏」的工作要求
對每個人來說,工作是我們謀生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靠自己勞動來為社會和自己謀取正當利益的一種手段。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在工作過程中缺失了對規定的敬畏之心。對此,每個人都應保持清醒頭腦,擺正心態,不可有優越感,甘於奉獻,甘為人梯,甘當無名英雄,以平和的
心態對待自己的得失,不爭名、不攬功、不圖利。嚴加控制個人慾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常懷欣賞之心,生命之花更絢麗,自覺在行為上履行「必須敬畏」的工作要求。在別人眼中,領導幹部往往被「高看一眼」,因為他們肩負著識人用人之重任。
3、應保持清醒頭腦,擺正心態,不可有優越感,把這種「高看」轉化為一種工作責任、敬業精神和創新動力,甘於奉獻,甘為人梯,甘當無名英雄,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得失,不爭名、不攬功、不圖利。嚴加控制個人慾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在行為上做到有法必依,有令必行,自覺在行為上履行「必須敬畏」的工作要求。
常懷敬畏之心去工作,我們才能從源頭上不斷加強樹立組工幹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常懷敬畏之心去工作,我們才能從過程中不斷規范組工幹部的工作行為;常懷敬畏之心去工作,我們才能從結果上不斷豐富個人成長經歷。
4、敬畏可以勵志,「戒懼」可以擔責。議古論今,讓我們學習古代廚師向菜鞠躬這種對工作充滿敬畏之心的盡職盡責的精神,在未來的工作中切實做到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嚴於律己,不因一味的敬畏而畏首畏尾,也不因過分的固執己見而苛責他人,真正做到畏該「畏」之事,守應「守」之責。
常懷敬畏之心就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一桶清水,哪怕只加入一小杯污水,整桶水也會變成污水;而一桶污水加入十杯清水,結果還是污水。很多時候,成敗僅僅是一絲細微的差距。常懷敬畏之心,就能夠讓人時時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常常檢點自己的行為,使自己不成為水桶里的污水
6. 常懷敬畏之心 閱讀答案
【問題】
1.作者的觀點是:( )。 (2分)
2.請用「|」劃出本文的論證層次並簡要概括層義。(5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本文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閱讀④~⑦段,回答下列問題。(6分)
(1)第⑥段所舉事例的作用是什麼?(3分)
(2)④~⑦段是怎樣進行對比說理的?請簡要分析。(3分)
4.請你談談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4分)
5.聯系生活談談,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對什麼常懷敬畏之心?(4分)
【參考答案】
1.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第一層:通過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觀點。第二層: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證明「我們為什麼要常懷敬畏之心」。第三層:深入論證「我們要敬畏什麼」。(或「深入論證」萬物眾生,都值得我們敬畏。)
3.(1)舉例論證「智者、聖人,之所以不凡,因為有所畏懼也有所敬仰。」 (2)第④⑤段從反面進行論述,因沒有敬畏所以崇高貶值、人生不再神聖、內心則慢慢卑俗黯淡;第⑥⑦段,從正面進行論述。有了信仰與敬畏之心,讓我們內心清澄而庄嚴。
4.人生不僅是為了謀取生存,也是使我們的內心更加庄嚴、崇高的過程;我們要敬畏物質的東西,我們還要敬畏精神的東西,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崇高。(意思對即可)
5.略(可自由發揮,言之成理即可)
泰·安·點·金·教·育·為您解答!
7. 為什麼說常懷敬畏之心,人生才能沒有禍患
因為對別人有了敬畏之心之後,就會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而且也會讓別人比較喜歡自己,所以基本上是不會產生禍患。
8. 什麼是「常懷敬畏之心」
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我國還有位古賢曾這樣說過,人活著不能隨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懼。他們所言,都是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應當常存敬畏之心。
所謂敬畏之心,就是指人類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面前所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懷有這種心理,它能讓人懂得自警與自省,它還有助於人規范與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僅如此,它還具有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形成和諧關系的作用。
可以說,做人常存敬畏之心,在我國也有個優良傳統。儒家有「畏天命」、「畏聖人」、「敬其在已者」等敬天愛人之說;道家強調,人對自然規律、對人與自然相和諧應懷有強烈的敬畏感。這些學說、主張對當時人和後來者都是大有教益的,它拓展了人們的視野,洗滌著人們的心靈。
(8)陶瓷藝術家為什麼要常懷敬畏之心擴展閱讀:
釋義:對人對事心裏面存著敬仰畏懼的情懷。
讀音:[jìng wèi zhī xīn ]
敬畏[ jìng wèi ]
釋義:既敬重又害怕。
造句:
我是靠人們對我的敬畏來統治的。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9. 敬畏心是什麼意思
敬畏心是指面對權威、庄嚴或崇高事業時產生的情結,即帶有恐懼、尊敬、驚奇的感受,它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南宋大學者朱熹曾說:「君子之心,常懷敬畏」。
敬畏心不是迷信,它是人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對人與自然相和諧應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這種心理具有警戒與自省的作用,有助於規范與約束人的言行舉止。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做出悖犯禮義之事,原因就在於不知羞恥,缺少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