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古詩是哪裡的民間藝術

古詩是哪裡的民間藝術

發布時間:2022-12-08 19:04:44

㈠ 關於古詩的來源

詩歌概念起源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㈡ 漢樂府,漢朝最具特色的詩歌體裁,這一文學形式是怎麼形成的

漢代樂府詩最開始是兩漢樂府音樂機關的所創作的作品,融合了民間藝術和當時的官方藝術,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很多都是豐富樂府的樂章,用作娛樂,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

樂府詩歌體裁對後世的歌行體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在很多優秀的詩篇中都可以見到樂府詩的影子,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詩仙李白,李白的樂府歌行更是空前, 李白的詩風格想像力極為豐富,可以說是天馬行空,這都是受到樂府詩歌的影響,它們在藝術形式上所受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㈢ 唐詩、宋詞的由來

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自唐朝開始,有關唐詩的選本不斷涌現,而流傳最廣的當屬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按照時間,唐詩的創作分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的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
唐抄本 《唐詩卷》(24張)。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全唐詩》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後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並不精確,近年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計,結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是繼唐詩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宋詞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的起源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於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
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鬱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於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於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後,對於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於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託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起源
「曲於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乃是其天然傾向。由於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現,詞源於民間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隋唐之際發生、形成的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燕」通「宴」,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樂工、歌妓。且燕樂曲調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唐時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後被改為漢名,如天寶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個胡名樂為漢名。《羯鼓錄》載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來曲。後被用作詞調的,許多據調名就可以斷定其為外來樂,如《望月婆羅門》原是印度樂曲,《蘇幕遮》本是龜茲樂曲,《贊浦子》又是吐蕃樂曲等等。《胡搗練》、《胡渭州》等調,則明白冠以「胡」字。部分曲調來自南疆,如《菩薩蠻》、《八拍蠻》等等。部分曲調直接以邊地為名,表明其曲調來自邊地。《新唐書·五行志》說:「天寶後各曲,多以邊地為名,如《伊州》、《甘州》、《涼州》等。」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四也說:「今樂府所傳大麴,皆出於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伊州為今新疆哈密地區,甘州為今甘肅張掖,涼州為今甘肅武威,熙州為今甘肅臨洮,石州為今山西離石,渭州為今甘肅隴西,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邊州。燕樂構成的主體部分,就是這些外來音樂。二是來自民間的土風歌謠。唐代曲子很多原來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記箋訂》對教坊曲中那些來自民間的曲子,逐一做過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劉禹錫《竹枝詞序》說:「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鍾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又如《麥秀兩歧》,《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見聞錄》言五代朱梁時,「長吹《麥秀兩歧》於殿前,施芟麥之具,引數十輩貧兒襤褸衣裳,攜男抱女,挈筐籠而拾麥,仍和聲唱,其詞凄楚,及其貧苦之意。」宋代民間曲子之創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樂志》言北宋時「民間作新聲者甚眾」,如《孤雁兒》、《韻令》等等。燕樂曲調的兩種主要來源,奠定了燕樂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辭的俚俗淺易的文學特徵。歌詞在演唱、流傳過程中,以及發揮其娛樂性功能時,皆更加穩固了這一文學創作特徵。歌詞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徵,與正統的以雅正為依歸的審美傳統大相徑庭。廣大歌詞作家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歷史和社會潛移默化之賦予他們的審美觀念,皆在他們欣賞、創作歌詞時,發揮自覺或不自覺的作用。努力擺脫俚俗粗鄙、復歸於風雅之正途,便成了詞人們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發展
宋詞以描寫艷情為主。張炎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於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詞源》卷下)就是對這方面特徵的一個總結。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艷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艷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艷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被後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艷科」范圍。即使是「艷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艷」的情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於被孔子屏棄的淫靡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層的意蘊供回味。所以,宋詞人們一面沉湎於聲色的快樂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飾,自我辯解,「自掃其跡」。後人「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後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這種矛盾普遍存在於歌詞的創作之中。如能將艷情的表述含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煉,使其具有典麗高雅之風貌,豈不是兩全其美?基於這樣的立場,「去俗復雅」作為宋詞創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從不自覺到自覺,從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創作流派,從創作的實踐到出現較完整.

高峰
蘇軾是文人抒情詞傳統的最終奠定者。陳師道用「以詩為詞」評價蘇詞,道中蘇詞革新的本質。從整體上觀照,詞的「雅化」進程,某種意義上也是詞逐漸向詩靠攏的一個過程,努力跨越「言志」與「言情」界限的過程,所以,陸輔之才說:「雅正為尚,仍詩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詞。」蘇軾以前,這個過程是漸進的,至蘇軾卻是一種突飛猛進的演變。首先,蘇軾詞擴大了詞境。蘇軾之性情、襟懷、學問悉見之於詩,也同樣融之於詞。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他外出打獵,便豪情滿懷地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他登臨古跡,便慨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五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劉熙載《藝概》卷四概括說:「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其次,蘇軾詞提高了詞品。蘇軾的「以詩入詞」,把詞家的「緣情」與詩人的「言志」很好結合起來,文章道德與兒女私情並見乎詞,在詞中樹堂堂之陣,立正正之旗。即使寫閨情,品格也特高。《賀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的美人,可與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調比高。胡寅《酒邊詞序》因此盛稱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豪氣超乎塵埃之外。」詞至東坡,其體始尊。再次,蘇軾改造了詞風。出現在蘇軾詞中的往往是清奇闊大的景色,詞人的曠達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傳統區分宋詞風格,有「婉約」、「豪放」之說,蘇軾便是「豪放」詞風的開創者。凡此種種「詩化」革新,都迅速地改變著詞的內質,況周頤因此肯定說:「熙豐間,詞學稱極盛,蘇長公提倡風雅,為一代山斗。」(《蕙風詞話》卷二)劉熙載轉換一個角度評價說:「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至東坡始能復古。」(《藝概》卷四)東坡的復古,正是詞向詩的靠攏,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詩的高遠古雅復歸。至此,詞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質性的突破。

㈣ 古詩詞的來歷

詩詞[shī cí]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中文名
詩詞
外文名
poem
釋義
古體詩、近體詩以及格律詞的總稱
出處
《張淳叟獻詩永叔同永叔和之》
拼音
shī cí
康震品讀古詩詞 | 中小學必聽
9.8分
999萬+播放
酈波品讀唯美詩詞名篇
9.8分
999萬+播放
酈波:中華詩詞課
9.8分
410.9萬播放
盈視:品讀100首最美中國詞
9.9分
113.9萬播放
張羽博士:像吃布丁一樣品詩詞
9.9分
118.8萬播放
快速
導航
基本含義詩詞相關書籍
詞語解釋
引證解釋
1.詩的詞句。 宋 梅堯臣 《張淳叟獻詩永叔同永叔和之》:「 張君 獻詩詩詞巧,美女插花嬌醉春。」 明 吳應箕 《述懷》詩:「《詠懷》好詩詞,能無自愧息。」
登鸛雀樓
2.詩和詞。《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初時不好問他,偷眼望那書上圈的花花綠綠,是些甚麼詩詞之類。」 郭小川 《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在病危時還一再聆聽毛主席的光輝詩詞。」[1]
基本含義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㈤ 古詩起源於哪個地方

「詩」在中國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但「古詩」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古詩十九首》中,即南北朝時代。而如今,凡是1840年以前的詩歌都可以稱為「古詩」。
起源顯然在中國,具體地點很難考究。

閱讀全文

與古詩是哪裡的民間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