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望城有什麼民風民俗
花鼓戲
長沙地區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起源於民間歌舞——地花鼓,以長沙話為統一舞台語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曲調多樣,詼諧朴實,戲劇台詞採用人民群眾的口頭語、歇後語,生動、明快、幽默。表情動作活潑自由,接近生活,不受程式的約束,且有一些獨特的舞蹈身段。望城縣花鼓戲劇團成立於1949年,40多年坎坷歲月里,共演出傳統劇目250多`個,現代劇目120多個。70年代80年代《春草闖堂》、《淚灑相思地》轟動湖南,創長沙市戲曲舞台空前記錄。近年來雖受花鼓戲不景氣沖擊,但望城縣花鼓戲劇團仍保持一定的實力,極力保護傳統劇目,以饗觀眾。全縣各鄉、村大都有些打擊樂器和大筒等弦樂。不少業余花鼓戲愛好者,每逢喜慶、喪事、喬遷,便邀攏這些人,唱起「地花鼓」來,群眾喜聞樂見。 花鼓戲
皮影戲
皮影戲又叫燈影戲或影子戲。是以特製的透明牛皮或驢皮,現改用皮紙襯殼雕鏤繪制而成的影人來表演的,在燈光透射的屏幕後面做出各種動作,表演戲劇情節和故事,伴之以音樂、唱腔和道白,是一種民間藝術。此戲始於漢,盛於宋,用湘劇和花鼓戲唱腔,在長沙等地頗為流行。長沙皮影戲以造型生動,製作精巧,操作細致著稱。其劇目有歷史劇、神話劇和現代劇。其中寓言劇和兒童劇更為精彩。如《龜與鶴》、《兩朋友》、《采蘑菇》、《烏鴉與狐狸》、《哪吒鬧海》等。望城縣城關鎮被譽為「皮影之鄉」。
湘綉
湘綉是湖南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品。在望城農村流傳尤為突出、經久不衰。湘綉構圖優美、銹藝精湛,色彩鮮艷,風格豪放,與蘇綉、粵綉、蜀綉並譽為中國四大名綉。有「超級綉品」之譽。湘綉起源於湖南民間刺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1958年長沙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紀以前的楚墓中,就有精緻的龍鳳刺綉品。1972年馬王堆出土的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古墓隨葬物,有更多的綉衣、綉料。1898年前後,許多優秀畫師參與湘綉技藝的改革,使湘綉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湘綉是以絲線在綢緞等高級材料上綉制而成的精細工藝品。它同其它刺綉工藝品一樣,具有以繪畫為基礎,運用各種針法與色線刻劃形象的共性,又有其顯著獨特特點,即強調用概括、寫實的手法,突出綉線的光學特性,抓住本質,精細入微的刻劃物象的外形和內質,以造成遠觀氣氛濃厚,近看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湘綉的畫稿以中國畫為基礎,「以針代筆,以線景色。」在針法上,以摻針為主,現已發展到有七十多種針法,以表現不同物象、不同自然紋理的特點。在銹線上,運用豐富多彩的色彩 湘綉
,十分強調色級變易,明暗自然變化。一幅優秀的湘綉作品,能融會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綉、詩詞、書法、金石藝術於一體,使詩情畫意溢於針線之間。高超的藝術境界,真有綉鳥鳥語,綉花花香之妙。 湘綉的名牌產品一獅、虎,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被視為藝術珍品。用湘綉特有的毛針綉的老虎,體毛宛然有根,象長著的活毛,質感很強,毛下筋骨雄健。再配以「虎視眈眈」的雙眼,把猛虎的粗纊神威刻劃得淋漓盡致,無怪乎這種綉品在國外被稱為「巧奪天工」。 近年來湖南省湘綉研究所的藝人在藝術上孜孜追求,創造出了難度更高的「雙面異色綉」。它是在一塊透明的綉料上,一次綉成兩面完全一樣的、兩面同形異色的,甚至兩面異形異色的作品。刻劃人物神態精細入微,綉面不露針痕,轉動框架,宛如立體雕塑。在國際展覽中,轟動一時,被贊為「魔術般的藝術」。 湘綉產品分日用品和欣賞品兩大類。如作為大型客廳陳設的氣勢宏偉的大中堂、大掛屏,小客廳掛的小幅條屏,書案上擺設的精緻小巧的座屏,沙發上鋪的華麗椅墊、靠墊,床上用的雅緻床罩、被面,婦女們穿的綉花禮服、梳妝用的鏡套、披肩,外出用的提包及綉花睡衣、晨衣、小孩用的披風等等。湘綉畫面有花鳥,走獸,人物,山水,蟲魚,書法,肖像等。不論工筆畫,兼工帶寫畫,版畫,水彩畫,油畫,照片,無不可以刺綉。
紙剪
紙剪是一種民間藝術,長沙望城是湖南的重要產地之一。每逢節日和婚壽喜慶。婦女們用彩紙剪成《百鳥朝鳳》、《喜鵲登枝》、《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人壽年豐等圖案,張貼於門窗,以增添歡樂氣氛。望城的剪紙表現手法,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禽獸為題材,饒有鄉土氣息,多不需畫稿,信手剪來。另有一種較精細復雜的作品則先有畫稿,剪刻並舉,重富麗秀美,講究構圖,以裝飾風格見長。這里的人物剪紙,受皮影戲影響較大,動態感強,生活情趣濃郁。望城縣書堂、友仁是有名的「剪紙之鄉」。有民間老藝人200多個,中國剪紙學會會員3人,湖南省剪紙研究會會員24人。
棕編
長沙地區的傳統工藝品,系用棕櫚葉編成的各種動物,種類很多,如鳥、蟲、魚、蝦、鶴、蛇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曾參加德國萊比錫世界博覽會,人們贊嘆它「不可思議」,法國藝術館特意收購珍藏。棕櫚為常綠喬木,望城縣湘江東及長沙縣農村各地都有種植,藝人們採集棕葉,編織成各種小動物,成為「江南一絕。」6、
銅官陶瓷
距長沙銅官古窯2公里的湘江下游,有一座小集鎮叫銅官鎮,這里山巒起伏,陶瓷資源豐富,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地之一,有「陶都」之稱。 銅官陶瓷,歷史悠久,在馬王堆漢墓中就有銅官的陶製品。至唐代陶業生產達到極盛,生產的陶製品有100多種。產品器物以釉下才彩為主要特徵,同時與貼花、印花、雕塑、刻劃等技藝結合。當時這里生產的陶器經絲綢之路運往國外。 銅官陶業雖然歷史悠久,卻到建國以後才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舊時落後的龍窯,已被先進的隧道窯、方窯和圓窯所代替。現在銅官陶器分建築用陶、日用陶和美術陶三類。建築陶中有翠綠欲滴的琉璃瓦,挺拔秀麗的竹節,精巧玲瓏的花窗,五彩繽紛的雕欄以及造型優美的麒麟、獅、虎、龍、鳳和玉兔等,特別是各種陶制建築構件,用以組裝樓台亭榭,鋪設通幽曲徑,具有濃郁的東方藝術魅力。日用陶瓷講究款式新穎、系列配套、設計精巧、美觀實用。有花枝俏麗的食品缸、小巧精巧的旅行,蒸飯、炒菜、盛菜的三用缽,配套齊全的酒具、茶具等。特別是仿古茶具,釉以琉霞、風格別致,即使茶具,又是古玩,實用鑒賞兼備。翡翠「綉墩」「壽星」及「財神」、「太白醉酒」等藝術陶品。令人十分喜愛。1976年研製成功的炻瓷,它是以精製陶土作胎,用制瓷工藝加工,外面採用彩釉裝飾的新型產品。細膩如瓷,潤澤如玉,堅固如石,耐鐵打碰撞和高溫蒸煮,此種杯盤碗碟鐵落地上,可完好無損,且不含鎘、鉛之類有毒物質,深受中外各界的歡迎。
糯米粽子
是民間的風味小吃,糯米1000克,純鹼3克,鮮蓼葉500克,白糖適量。將糯米淘洗干凈,浸泡上時,取出攪拌。將鮮蓼葉用開水煮十分鍾,剪去蒂,將大小葉搭配好疊成「十」字架,用繩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時,去除澀味。然後將蓼葉摺成三角形斗狀,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細麻繩扎緊,人鍋煮兩小時左右,熟透後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現在還有加入綠豆、紅豆、蓮仁、火腿肉等多品種的。粽子在長沙望城縣是五月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吃粽子也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習俗,表示對屈原的祭奠。
湘粉
湘粉,又名「南粉」,因產地在湖南而得名。望城縣湘江西岸是主要產區,人們又稱做「西粉」。望城縣製作湘粉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龍口粉,北京的清河粉同享盛名,暢銷國內外市場。 湘粉是以蠶豆、川豆、綠豆、飯豆、赤豆、四季豆等作原料,又以蠶豆為主。不論採用那種豆類,都必須以少量的綠豆作芡粉,才能做出優質的粉絲。它的生產過程要經過泡、磨、洗、炕、曬等。 湘粉營養豐富,烹調簡便,味道鮮美,既柔軟,又爽口,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名菜。佳節喜慶,常有湘粉上席。現在生產的湘粉,絲條均細,潔白透明,拉力強,耐煮等優點。包裝講究,攜帶方便,暢銷國內外。
格塘毛尖
產於望城縣格塘,此茶在穀雨前採摘鮮葉,做工精細,外形均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片柔軟,香味持久。
民間燈彩
燈彩是望城普遍流行的民間工藝品,在節日和喜慶時懸掛於門首和廳堂,以渲染氣氛。相傳始於西漢,以後歷代都有制燈工藝。民間藝人利用本地所產竹、木等材料,製成各色花燈,加以彩繪或刺綉裝飾,結構精巧,古樸雅典,美觀大方。 望城流行的燈彩主要有: 走馬燈:是民間紙扎藝術,是用蔑做骨架,用彩紙糊成方形或圓形的燈籠,用紙片剪成人、馬,貼在紙輪上,把紙輪安放在燈籠中間。利用燈光熱氣,沖動紙輪旋轉,於是,人和馬表成動感。 宮燈:是特種手工製品。它是以雕竹、雕木、雕漆、鏤鐧等框架,鑲以絹紗、玻璃或牛角片,加以精緻彩繪或嵌以翠玉珠寶。現今則採用鋁合金等金屬,有機玻璃璐珞、塑料等新式材料製作。宮燈是一種豪華照明藝術裝飾。 花燈:花燈是民間各種藝術燈籠的總稱。望城縣流行的有各種幾何形、動物抽象形等象徵吉祥花燈,一般用於民俗節日。
姜鹽芝麻豆子茶
望城縣銅官、靖港一帶愛吃薑鹽芝麻豆子茶,是民間一種風俗習慣。將生薑(搗碎),放(小量)食鹽、炒熟的芝麻、黃豆或黑豆(倒入)茶罐內,然後手提茶罐搖均倒入茶杯待客,香脆可口,味勝「湘西擂茶「。
黑麋峰雲霧茶
產於望城縣旅遊風景區的黑麋峰,茶味獨特,清涼可口回味無窮,色澤清晰葉枝細膩,但產量不高,受地勢條件所限,當地人們用作招待上乘之客,惜日用作貢品。
黑麋峰野生動物
黑麋峰因山勢險峻,氣候宜人,生態保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山上已發現有狐狸、山豬、野豬、野貓、狗犴、白面子、刁鼠、冰狸、貓頭鷹、紅腹錦雞、鷓鴣等100餘野生動物。
黑麋峰珍惜動物
黑麋峰山上許多名貴植物鮮為人知。有中華獼猴桃、絨毛皂菜、楊梅、板栗、楨楠、青檀、銀鵲樹、石櫧、五味子、龍膽、黃皮樹、柴桂、黃山葯等,僅中草葯已查明就由00餘種。
丁字灣麻石
產於望城縣湘江東丁字灣一帶,麻石(又名花崗岩)質地堅硬,色澤鮮明,是製作雕塑和建築材料的上乘材料,本世紀初就遠渡重洋銷往倫敦。
② 我國的湘秀,蘇秀巧奪天工,對嗎
這個很對,中國的刺綉技術真的挺高超。但是現在能用到的地方比較少,而且慢慢的都變成高檔的東西了。
③ 韓愈為什麼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韓愈,而不是詩、詞、文、書、畫俱佳的蘇軾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韓愈是開風氣者,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文起八代之衰,地位高是自然的。
2、唐宋八大家的意思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散文功底深厚,排第一當之無愧。
3、從時間順序來看韓愈早於另外七個人,所以排在第一很正常。
(3)湘秀為什麼被贊為魔術般的藝術擴展閱讀: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於韓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單行、上繼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稱為古文,並使之和「俗下文字」、在唐德宗貞元時期,由於韓愈的努力提倡,古文發生了廣泛的影響。
唐宋八大家,不是以詩詞藝術造詣排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散文方面的成就。韓愈散文水平最厲害,當推第一,蘇軾在詩詞上的成就確實比韓愈高,但在散文上韓愈的成就高一籌。
從時間來看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曾鞏(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蘇軾(1037-1101),蘇轍(1039-1112),韓愈從時間影響先後順序來看也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