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外在藝術教育上的不同點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中外藝術,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兩者差異非常明顯。從音樂、建築,再到繪畫舞蹈以及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都十分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獨特的藝術特質。但它們卻也相融在一起 ,在區別中,它們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我認為其中的中西文化,特別是中西倫理道德觀的因素比較突出,直接影響到各自審美意境及角度的選擇。從中西文明的發展軌跡可知,中外文化因其產生的地域、時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特點各異。
它是一種固定的文化和歷史的解釋聯系在一起的藝術樣式分類.
西方藝術,特別是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基點越發注重以人為本,比如各種人像雕塑,人像繪畫以及其他以人為尺度的建築造型風格,並以人體美作為大部分藝術作品的根本依據。而中國的古代藝術,更加註重自我修養以及對淡雅意境的不懈追求。以其自由多樣的線的運動和構造,表現出書寫者的自我情感,並加以與周圍事物環境加以結合,提升出新的更高的意境。
因此,中外藝術的差異體現了中西倫理道德觀上的差異。西方文化講究天賦人權,強調個體本位,追求獨立人格,個性解放;而中國古代藝術則反映出中國人自律自省,從集體本位出發的文化觀,進而形成獨特於西方世界的民族文化傳統。
我就以雕塑的藝術來對中外藝術進行簡單的探討。中國古代較少純粹的雕塑藝術品,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源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將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並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例如一般欣賞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順陵石獅。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在明器藝術與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隨葬用品,其中雕塑品佔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動物雕塑。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動物雕塑也用來代替活體陪葬,它們的實用性很強,並非純粹的雕塑藝術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們是供信徒頂禮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中國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藝術的特殊性。
因此,中外藝術都有著自己的歷史積淀,因為歷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國古代雕塑語言精練,但中國古代雕塑始終沒有發明西方雕塑的造型術來精確地塑造物象,中國畫一般運用經濟的語言,簡練、明快的語言的運用,給人藝術享受。誇張乃至變形來強調人與動物的神韻,是普遍運用的手法,例如漢代四川說唱俑和霍去病墓石獸最有代表性。西方近現代雕塑一反傳統的寫實為變形,追求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不被客觀物象所役,使藝術創造更純粹.
中國人是直觀的藝術,注重的原模原樣的照著做出來,是一種刻意的模仿。雖然也帶有部分誇張的色彩,但更注重的尊重事實,尊重事務的本來面目。中國人的藝術,是一種沒有創意的藝術,美觀華麗的外表下,掩蓋不住其內涵及主題的蒼白和無力。也許它作為記錄歷史的一種文檔更為合適。
但是,外國人表達的是自己的理解,要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是一種自主自立的意識狀態,也說明他們更加註重的創新和獨立的思考。
中外雕塑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流派。寫實的現實主義與寫意的理想主義是中外藝術家的最大不同。中國作品帶給你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外國人的作品帶給你的深邃的思考和心靈的觸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對我們來說,華麗的作品需要的時間和耐心。簡約的作品講究的效率,給人精神上的觸動。
西方文明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是傳統獲得新的生機的前提;中國傳統雕塑也是如此。感謝這種新的撞擊,它讓我們在中國傳統雕塑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外藝術相互汲取是一中聯系的發展。
中國與外國,都有著博大精深的藝術積淀,它們都屬於人類的寶貴財富。它們給了我們震撼與欣悅。藝術世界的絢爛多彩和美不勝收,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東西。
⑵ 藝術 平面設計中點的元素與點繪的區別是什麼
點的元素與點繪最大的區別:前者是概念,後者是技巧方法。
點的元素:所有的形象都是由點構成的,無一另外,點一個相對於面來說較小的概念,是零次元的最小空間單位。點無一定的大小和形狀,只要與周圍其他造型要素共同比較時具有凝聚視覺的作用,都可稱作點。點的判斷完全取決於它所存在空間的相互關繫上面,越小的形狀越能給人點的感覺,點的面積變大就成了面。是一個造型概念。
而點繪:繪畫中的一種表現技巧,一般通俗理解為用點繪制。即是通過點的疏密來表現物體形象,使之具有立體感。點繪也叫純點練習,它是用一隻筆畫出大小相同的點(如設正方行,三角形相同的圖案為點,等等)構出一幅畫。
⑶ 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十分豐富,筆者主編的《中國藝術學》里,曾將其提煉為「道」「氣」「心」「舞」「悟」「和」六個字,這里簡述如下:
(1)道——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天人合一」決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范疇,它不僅是一種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而且也是一種關於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的學說。「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規律,人也應當服從這種規律。此外,「天人合一」還強調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則和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應當是天人協調,包括人與萬物的一體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前者強調「天人合一」,而後者強調「主客分立」。「道」體現了天、人的統一,也就是「天人合一」。那麼,究竟什麼是「道」呢?儒家與道家對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老莊道家學派注重於「天道」方面的探索。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產生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體,是宇宙天地萬事萬物存在的根據和本原。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以抱陽,沖氣以為和。」
(2)氣——中國傳統藝術的說是中國「氣論」的本質特徵。「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醫講「氣」,氣功講「氣」,戲曲表演講「氣」,繪畫書法也要首先運「氣」。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原,提倡藝術描寫和表現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元氣流動的韻律與和諧。一方面,中國美學十分重視養氣,主張藝術家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與學識水平,「氣」是對藝術家生理心理因素與創造能力的總的概括;另一方面,又要求將藝術家主觀之「氣」與客觀宇宙之「氣」結合起來,使「氣」成為藝術作品內在精神與藝術生命的標志。尤其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氣韻」范疇,極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審美對象的內在生命力顯現出來的具有韻律美的形態。「氣韻」范疇,孕育於哲學中重視「氣」和音樂中講究「韻」的漢代,成熟於各門類藝術推崇生動表現事物氣韻之美的魏晉南北朝。「氣韻生動」已經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相當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色。
(3)心——中國傳統藝術的主體性。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開始就十分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為心之表、心為物之君,主張心樂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國古典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貫強調審美主客體的相融合一,一貫認為文學藝術之美在於情與景的交融合一、心與物的交融合一、人與自然的交融合一。
(4)舞——中國傳統藝術的樂舞精神。遠古的中華大地上,原始的圖騰歌舞與狂熱的巫術儀式曾經形成過龍飛鳳舞的壯觀場面。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詩、樂、舞最初是三位一體的,只是到後來才逐漸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藝術門類。但是,這種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樂舞」精神,並沒有消失。恰恰相反,這種「樂舞」精神,後來逐漸滲透與融會道中國各個藝術門類中,體現出飛舞生動的形態和風貌。
(5)悟——中國傳統藝術的直覺思維。重直覺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之一。而這種傳統思維方式,對中國的傳統藝術思維和審美思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形成了以「悟」為核心的感性直覺的審美思維方式。「悟」,作為中國美學與藝術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中國傳統藝術創造與藝術鑒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衍生出「頓悟」「妙悟」等一系列相關范疇。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具有悟性。藝術家與藝術匠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以道馭技,而後者是有技無道。
(6)和——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中國傳統美學與傳統藝術主張「中和為美」。「和」與「中」這兩個概念,既緊密聯系,又互相區別。「和」是指事物的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是矛盾各方統一的現實;「中」則是指處理事物矛盾的一種正確原則和方法,是實現這種統一的途徑與標准。二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和」是指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從多樣統一來看,「和」與「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同」只是把同類的、沒有差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而「和」則是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統一為一個整體,也就是追求多樣的統一。
「中」的本意是提倡一種正確的道德,一種正確的理性。「中」就是要不走極端,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在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一貫把正確的倫理、理性作為前提,把真與善作為前提,追求「質正得中」,中則必正,正則必中。在情與理的關繫上,強調「以中為節」,做到情與理的統一。因此,中國傳統藝術一方面強調表現情感,另一方面又強調以理節情和情理交融;一方面強調藝術具有感官愉悅功能,另一方面又強調溫柔敦厚與感染教化,孔子就提出了「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原則。「中」需要「權衡」。所謂「權衡」就是一種對「度」的把握,就是要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這里對「度」的把握,是對矛盾雙方各個方面的內外因素的綜合考慮,從而找到「恰好」的正確之點。
總而言之,這種「和"的境界,在儒家來說更多的強調人與社會的和諧,主張情與理的統一;在道家來說更多的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心與物的統一;在禪宗來說更多的強調人與人心的和諧,追求心靈的澄凈,」即心即佛「。這樣的「和」,從個人到社會,從人文到藝術,從天地萬物到整個宇宙,無不貫通。也就是說,天、人、文三者相通,都貫穿了「和」。從這個意義上講,「天人合一」的和諧美,顯然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追求。中國美學要求美與善的統一,而所謂善的最高境界,儒道兩家雖各有不同的說法,但歸結到最後,都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而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一種審美的境界,一種真善美統一的境界。
⑷ 藝術的頂點是什麼
用哲學的觀點來看,藝術的頂點具有相對性,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具體的藝術品類具有特定時空不可超越性,如唐詩宋詞;從藝術的延伸來說,又是無止境的,可以受時空的延伸,社會和自然環境相對的改變,人們主觀感受對客觀的認識有了新的形式和內容的完善,會多出很多藝術形式,而在這點上是沒有止境的。
藝術既然來源於生活,就不可能脫離生活,科技的進步多了很多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在這方面來講,就是無止境的。
但從人的感受和主觀認識上來說,本人更傾向藝術的頂點,以人為本時,應該是天人合一;運動也是藝術的,就某具體的運動員來說,受主客觀的影響,總會有其個人的運動巔峰。所以說,藝術的頂點是具有相對性和絕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