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蒼山的民間藝術是什麼

蒼山的民間藝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09 13:19:35

① 蘭陵縣春節有什麼習俗

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詩: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7、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8、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9、舞龍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葯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葯,龍王完全康復了。為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為龍能興雲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
10、舞獅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會在春節或慶典活動舞獅。
舞獅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獅子的造型、式樣、顏色多與北方獅不同。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密妞扣的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舞獅要使出渾身解
人們為什麼特別喜歡在春節時舞獅呢?相傳明代初年,廣東佛山出現一頭怪獸,每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後來,有人建議用獅舞來嚇唬怪獸,果然奏效,那怪獸逃之夭夭。當地百姓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節便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二、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面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② 請告訴山東臨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省市縣四級

1、臨沂市群眾藝術館與郯城縣合報:《郯馬五大調》——民間音樂2、臨沂市群眾藝術館與郯城縣合報:《木旋玩具》——民間美術3、臨沂市群眾藝術館與蘭山區合報: 《糝》——消費習俗4、臨沂市藝術館與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合申報:《蘭陵美酒》——民間手工技藝5、蘭山區:《卧冰求鯉》——民間文學6、蘭山區:《蘭山童謠》——民間文學7、河東區:《龍燈·扛閣》——民間舞蹈8、河東區:《白塔街三月三廟會》——文化空間9、沂水縣:《高橋手綉》——民間手工技藝10、沂水縣:《雪山傳說》——民間文學11、平邑縣:《蒙山喜宴》——消費習俗12、臨沭縣:《魯東南鼓吹樂<小桃紅>》——民間音樂13、臨沭縣:《撲蝴蝶》——民間舞蹈14、臨沭縣:《打花棍》——民間舞蹈15、莒南縣:《薛家窯泥陶》——民間手工技藝16、蒼山縣:《小郭泥塑》——民間美術17、蒼山縣:《蒼山民歌》——民間音樂18、蒼山縣:《蒼山長城門箋城》——民間美術19、蒼山縣:《大仲村藍印花布》——民間美術20、蒼山縣:《蘭陵猴呱嗒鞭》——民間舞蹈21、費 縣:《沂蒙山小調》——民間音樂22、費 縣:《靠山梆子》——戲曲23、費 縣:《鞭打蘆花》——民間文學24、費 縣:《金星硯》——民間手工技藝25、沂南縣:《弦子戲》——戲曲26、沂南縣:《徐公硯》——民間手工技藝27、蒙陰縣: 《蒙山傳說》——民間文學28、蒙陰縣: 《劉洪珠算文化》——民間知識29、臨沂市柳琴劇團:《柳琴戲》——戲曲30、羅庄區:《民窯與陶瓷》——生產商貿習俗31、郯城縣:《木版年畫》——民間美術32、郯城縣:《掛門箋》——民間美術

③ 臨沂傳統的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品有什麼

沂蒙印花布
刺綉製品(虎頭鞋
。鞋墊)
蒼山泥玩具(蒼山縣小郭村,起源於清代咸豐年間)郯城旋木玩具(郯城縣樊埝村)沂蒙剪紙(門箋,俗稱過門錢,門吊子,花紙)琅琊草編沂蒙根雕禇庄泥塑黑陶燒制/龍山文化蛋殼陶(特點: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還有好多好多。。。。。。。

④ 稱得上是音樂的活化石的"洞經古樂"的是什麼民族的民間藝術

洞經古樂是一種集道教、唐宋音樂、南詔大理國宮庭音樂、龜茲樂、佛教音樂、儒教音樂、江南絲竹、南北曲及多種民族民間音樂為一體的中國古代音樂品種,不僅歷史悠久、來源廣泛,而且完整地保存了各種古代音樂的原生表現形態,是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洞經古樂的真正發源地是大理。最初的洞經古樂產生於元末明初,具體發源地位於蒼山中和峰的著名道觀玉皇閣(今中和寺),最早產生時間大約在元大德至大年間(公元1297年至1311年)。也就是說大理不僅是洞經古樂的最初發源地,而且大理洞經古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洞經古樂內容豐富,音樂風格奇異,曲優 美古樸,即有道教音樂的飄逸,宮庭音樂的典雅,江南絲竹的優美,儒教音樂的渾厚,也有多種民族古悅耳餓額的風韻,是中國古代音樂的精品,具有極高藝術品位和欣賞價值。大理是洞經古樂的發祥地,洞經古樂的故鄉,是大理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

⑤ 白族的民間藝術活動是什麼

白族的民間藝術活動:
一、"白劇"是由古典戲曲"吹吹腔"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二、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時南詔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並列為宮廷樂。
白族民歌分為白族調、漢調、長歌、白族小調、敘事歌等,流傳最廣的是白族調,其中又以大理、劍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調最有代表性。它們常在山野間吟唱,節奏自由,曲調悠揚,純朴自然。

三、古代白族有音樂舞蹈相結合的踏歌。南詔白族詩人楊奇鯤的《途中》、楊義宗的《題大慈寺芍葯》、《洞雲歌》等詩被稱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詩》中。《望夫雲》、《蛇骨塔》、《殺州官》、《鉤曰頭》等文學作品,歌頌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階級斗爭和生產斗爭中的英雄人物。南詔有名的《獅子舞》,在唐朝時已傳入中原,《南詔奉聖樂》在唐朝宮廷里被列為唐代音樂14部之一。《白族調》是流傳甚廣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後一句五言)的格律詩。15世紀中葉,有些文人應用這一民歌形式寫下了有名的詩篇,如楊黼的「詞記山花碑」。白劇「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根據《南詔中興國史畫卷》所載,南詔時已有《張氏國史》、《巍山起因、鐵柱廟、西洱河等記》的歷史著作。大理國時期也有《白史》、《國史》,都已失傳,僅《白史》片斷散見於明代碑文中。元代白族史書《白古通》、《玄峰年運志》雖已失傳,但都是明代雲南地方史著作《滇載記》、《南詔野史》等書的藍本。根據史籍考訂洱海地區歷史的,有明代白族學者楊士雲的《郡大記》,該書為另一白族學者李元陽采入嘉靖《大理府志》,是萬曆《雲南通志沿革大事考》的底本。清代白族史學家王崧在總纂道光《雲南通志》時,匯集了記載雲南的書籍61種,編為《雲南備征志》2l卷,取材廣泛,體例謹嚴,是研究雲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⑥ 山東蒼山縣文化及其風俗

蒼山文化

民間文學 蒼山民間文學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笑話、歌謠等多種形式。其中神話含創世神話、太陽神話,事物起源神話諸類,如《楊二郎掏山壓太陽》、《小白龍下凡》,《千里眼和順風耳》等。傳說內容較為廣泛的有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及地方風物等。《柞王寵兒亡國》、《造律條》、《關老爺磨刀》、《迷龍汪》、《禿尾巴老李》等,故事內容多為鬼孤故事、生活故事、愛情故事和幽默故事。流傳較廣的有《小糖鑼》、《狐狸仙救王小》、《狼背婆》、《乖媳婦》、《黃半仙算命》。1988年6月蒼山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收集故事千餘篇,整理116篇,匯編成《蒼山縣民間文學集成故事卷》第一卷,出版印刷4500冊。1970年7月收集歌謠百首,整理匯編《蒼山縣民間文學集成歌謠卷》第一卷,收錄歌謠112首。1991年11月主編張文明被山東省文化廳、省文聯、民委授於先進工作者稱號。

話劇 1931年在文峰小學任教的郭雲芳自編話劇,領導學生在集市上演出。抗日戰爭時期比較活躍。魯迅藝術大隊、蘇魯支隊政工隊、抱犢劇社、黎明劇社、星火劇社、戰士劇社、魯南文工團等文藝團體,自編自演,四處演出。70年代之後逐漸消失。

其它劇種 1938年前後,在蒼山農村有歌劇演出,主要有臨郯青年救國團劇杜、抱犢劇社等文藝團體,劇目有《放下你的鞭子》、《小放牛》、《親家母頂嘴》等。這時期也出現了秧歌劇、快板劇。新中國成立後流入豫劇、四評調戲、黃梅戲、呂劇。1959年至1996年全縣組織文藝匯演時,每次都有這些劇種出現。

曲藝 流行較廣的有皮影、大鼓、評書、小鼓、漁鼓、快書等。清光緒年間開始流入,藝人有專業、半專業的。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加強對曲藝工作的領導和管理。1952年10月縣文化館成立第一屆曲藝協會,入會藝人111名,其中盲藝人65名。1957年參加山東省曲藝藝人登記的有40 下畫清水綠波,將船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間,如坐船狀。另一人化裝梢公模樣,手持木漿,撐篙劃船.坐船者隨著劃船者娉娉雲步,二人合舞,如船行於碧波盪漾、風浪搖擺的水面之上。有的邊歌邊舞,鑼鼓伴奏。 秧歌舞 在抗日戰爭時期,秧歌舞比較盛行。有幾人或幾十人組成秧歌隊。一般舞者化裝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綵綢等道具,邊唱邊舞,配上鑼鼓、嗩吶、二胡、笛子等樂器伴奏,載歌載舞。建國後,秧歌舞大多都是農村姐妹表演,成為群眾在節日集會、慶賀、文藝會演等經常表演的民間舞蹈。

花棍舞 花棍舞也叫"打花棍"、"霸王鞭"、"金錢棍"。花棍用竹竿製成,竹竿兩端和中間都裝有帶眼的銅錢,人數多少不等,排列隊形。舞者手持花棍忽上忽下,時左時右,敲擊四肢、肩、背等,發出整齊統一有節奏的響聲,邊唱邊舞,配有音樂。群眾文藝會演中多有此節目。

腰鼓舞 腰鼓舞也叫"腰鼓隊"、"打腰鼓"。一般有數人至幾十人組成隊形。舞者腰間系一橢圓形小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鼓,擊出各種花點,邊敲邊舞,動作整齊健壯,節奏強烈統一。

門 箋 是剪紙藝術的一種,俗稱"過門錢"、"門吊子"或"花紙"。一般於除夕張貼,一門5張,顏色各異,貼於門榍,由左至右次第為頭紅,二綠,三黃,四水(小紅)、五蘭(或紫),形狀為長方形,由膛子、邊框、穗子三部分組成。門箋的膛子分兩大類,其一由花卉、鳥、鳳、獸、虎等紋樣組合,其二由文字組合,如"新年慶有餘","萬象更新"等。製作工藝有單色,套色之分。套色門箋,俗稱"換膛子",需將門箋的各部分圖案切開,重新組合,使其愈加絢麗多彩。蒼山門箋,產地較多,風格各異。小嶺的注重典稚,西城前的看重古樸,長城和馮村的擅長套色。蒼山門箋,稚俗共賞。1964年對外文委來蒼山徵集門箋10套,參加駐外使館展出。1982年5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報紙對蒼山剪紙藝術作專題介紹。此外,蒼山門箋頗受江蘇,河南,安徽及東北三省的青睬,每適新春佳節,客商均前來采購。
印 花 蒼山民間印花布分為藍印和彩印2種,以藍印流傳最廣。藍印花布是用防染方法印染而成。印花版過去採用泊紙刻制,建國後逐漸為塑布代替。染法,先用豆漿、石灰、蛋清混合作為底料,透過印版刷在白布上,晾乾後再用靛藍煮染,待布干後颳去底料,呈藍底白花,故被稱為藍印花布。其圖案構成既有一股圖案的結構程式,又具自身的工藝特點,多以互不相連的圓點、短線和小塊面組成,常見的是以7個圓點組成的圖案,俗稱"貓蹄花"。藍印花布的題材多以牡丹、梅蘭、竹菊、喜鵲、鳳凰、魚等,以及回墳圖案為主,帶有明墾的諧音和寓意,如"喜鵲鬧梅"、"風戲牡丹","年年有餘"、"富貴盤長"等。象徵吉慶、平安和幸福。花布的印版可分為邊版、角片、芯子版和花布版。藝人們根據顧客需要,大小變化、調節使用,染出各式各樣的被面、褥面、門簾、包袱皮、兜兜和花布等。彩印花布分布在南部鄉鎮。蘭陵王連臣生產的彩印包袱水平較高,約從50年代開始,以大紅為主,翠綠、桃紅、紫、藍、黃等幾色套印,圖案奉潤、富麗堂皇,尤為新媳婦所喜愛。藍印花布流傳時間較長,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審美價值。1981年《大眾日報》、《農村大眾》刊登載過蒼山縣藍印花布紋樣。80年代以來,有數千米被當作展品、資料、禮品、紀念品流往北京和其他省市,引起了專家、藝術家及服裝行業的重幌。

泥 玩 蒼山泥玩具的代表產地為小郭村,起源於清咸豐年間。原為已故老泥玩藝人李憲志的祖父從師天津,掌握了雕塑神像之技巧,為養家糊口計,利用本地黃泥塑成人畜,晾乾烘燒,塗粉著色,至集市銷售。初期只有五六戶學做,爾後遍及全村。小郭泥玩體裁廣泛,有戲曲人物、有畜禽鳥獸,不僅有單人獨獸(禽),尚有雙人雙獸或人獸相聯,如楊家將、財神爺、縣官、孫悟空、豬八戒、白蛇許仙、牛郎織女、麒磷送子、武松打虎、關公騎馬、抱雞(魚)娃娃、虎、獅,馬,雞、羊等.其造型概括誇張,生動傳神,栩栩如生,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泥玩具的底部或背後裝有蘆哨,輕輕一吹就會發出"嗚嗚"之音,甚受兒童喜愛。百餘年來,蒼山泥玩具在棗庄,臨沂,徐州、新沂、連雲港頗有市場,天津、南京。丹陽,洛陽,開封等地也有銷售。蒼山泥玩得到美術家的高度重視。1964年山東省群眾藝術館選送李憲志、張水西的75件泥玩具至中央對外文委會,參加中國駐外10多個大使館的內部民間工藝品展。1982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第10期,刊登小郭村李玉法製作的泥玩具(楊宗保等2件(照片)。1983年南京工藝美術學院選李玉法的6件泥玩具作為直觀教具。1984年北京工藝美術學院和北海團城中心玩具廠向李玉法索取泥玩具200套。

⑦ 臨沂有哪些傳統的民間藝術

魯綉、麵塑、濰坊風箏、民間草編、山東剪紙。

臨沂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六月六過半年、辭灶、初一大拜年、正月十五賞燈等風俗傳統。

節慶活動

臨沂是首批中國書法名城,2003年臨沂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羲之故居實施了二期修復工程,並以此為契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向世界推出了「書聖故里」的品牌,被評為「中國節慶50強」,自此書聖文化節每年9月舉辦。

臨沂是「智聖」諸葛亮故里,沂南古稱陽都,諸葛亮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為了紀念諸葛亮,臨沂開設了「臨沂諸葛亮文化旅遊節」,每年5月舉辦。

閱讀全文

與蒼山的民間藝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