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是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 藝術 寶庫。
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
2. 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是哪三個
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敦煌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一、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於北魏,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
二、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
三、甘肅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至元代,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3. 三大石窟排名
三大石窟指的是以我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一、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是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中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我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我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上承秦漢現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我國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三、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和佛龕展現了我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我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龍門二十品」,這稱號始自清代,所謂「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它所展現的書法藝術,是在漢代隸書和晉代隸書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字體端莊大方、剛健質朴、既具隸書格調,又有楷書因素,是「魏碑」體的代表,在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4.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
龍門石窟Longmen
Grottos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我國三大石窟之
龍門風景秀麗地方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座天門闕所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來已成游龍門第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佛洞、佛龕2345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大佛像高達17.14米小僅有2厘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藝術造詣其賓陽洞
、奉先寺和古陽洞具有代表性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雕像10萬余尊我國古代雕刻藝術典範之作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北南三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修建共費人工80萬上還開鑿了葯方洞和東魏時開鑿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營造表現出列多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雄健畏轉變龍門石窟溫和親賓陽洞主佛代表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國藝術佛像
唐窟--盛期唐朝占石窟總數60%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石窟占唐代石窟多數與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具有代表性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龍門石窟稱第先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珍貴魏碑體書法藝術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隸書向楷體過渡種字體有十九品古陽洞內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洞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代表性作品洞窟前用了24年才建成開鑿時間長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據說洞口兩壁上還有幅浮雕"帝禮佛圖"造型別致構圖美妙被盜鑿現置於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值得覽
萬佛洞賓陽洞南邊洞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多佛像僅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奉先寺龍門唐代石窟大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動人石窟正盧舍佛坐像龍門石窟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藝術感染力盧舍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傳說盧舍大佛臉根據武則天面容建造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佛像旁力士像更加動人龍門石窟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極南洞附近發現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古陽洞龍門石窟開鑿早內容豐富座也北魏時期另代表洞窟古陽洞有多佛龕造像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些都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珍貴資料國書法史上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里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精華歷來世人所推崇
還有葯方洞刻有140葯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成把些葯方刻石碑上或洞窟別地方也有發現古代醫學成傳之世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葯、建築和外交通等方面實物史料因此又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5. 莫高窟的相關資料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2]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3]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景區在恢復運營後,對全國所有醫護人員實行免費開放,直至2020年底。[4]5月10日,莫高窟恢復開放
6. 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藝術是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緊密結合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古代民間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各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並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方式,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格的佛教藝術。這些規模宏大,為數驚人的宗教藝術品,是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7.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嗎
我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有座鳴沙山,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就是聞名世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南北長約1600多米
8. 龍門石窟在哪裡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8)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在哪裡擴展閱讀
據《水經注》記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龍門,又稱伊闕,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兩岸皆斷山絕壁,相對如門,惟神龍可越,故曰龍門。」
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後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京城,把皇宮紫微城的正門則天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9.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
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0.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藝術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寶。敦煌壁畫形象逼真,尤其是:「飛天」圖案,被唐朝人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徵。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莫高窟外部景觀(15張)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