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徐悲鴻近現代是什麼藝術大師

徐悲鴻近現代是什麼藝術大師

發布時間:2022-12-11 06:57:53

⑴ 徐悲鴻資料

徐悲鴻
1895年7月19日,徐悲鴻出生於中國南方的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在煙波浩渺的太湖之西15公里。
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四歲入塾,從父習畫。年甫弱冠,東渡日本,翌年赴法,師事達仰,繼入徐梁學院及巴黎國立美術學校1921年游學德,1927年歸國,任中大藝術教授。1933年在巴黎畫展,法政府選購十二幅,辟專室陳列。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後,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後,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於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於傳神。著名油畫《 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國家。平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鞠躬盡瘁,培育不了少優秀人才。。1953年卒於北京。年僅五十九歲,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鴻紀念館。其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呂動》、《初倫傑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太湖之濱是中國歷代才子、詩人、畫家薈萃之地,它不僅山水明訓,更有勤勞勇敢的人了和悠久光榮的文化傳統。相傳春秋時范蠡曾攜西施在宜興隱居,以制紫砂陶為生,被稱作紫砂的祖師陶朱公,至今宜興有個中國陶都之美譽。宜興還有古跡"蛟橋",是晉朝周處為民除害的斬蛟之地。徐悲鴻的父親達章公就是位正直不阿的畫家,他精詩文、書法、篆刻,尤擅繪畫,在山水、人物、花鳥上均有很深的造詣。他不慕功名,小求聞達,曾刻了許多圖章,以明心志,如"半耕半讀半漁樵"、"讀書聲里是吾家"、"閑來寫幅丹青賣,不用人間造孽錢"、"兒女心腸、英雄肝膽……"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使徐悲鴻受到很深的影響,並使他走上了繪畫之路。
--------------------------------------------------------------------------------
徐悲鴻6歲開始跟父親讀書,10歲隨父親乘舟赴溧陽時,便有"春水綠彌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風信好,舟過萬重巒"的詩句,以即景成詩的藝術才華聞名鄉里。他9歲讀完《四書》、《左傳》後,便開始隨父親學畫,每日臨摹一幅吳友如的界畫、人物。吳友如是清代末年最大的插圖畫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繪亭台樓閣、蟲魚鳥獸、奇花異草,以至千軍萬馬。徐悲鴻每次隨父親進城時,必至畫店觀賞石濤、八人及任伯年等人之作,回家後憑記憶默寫。在父親的殷勤教導和勇於創新的前輩畫家熏陶下,他打下了中國繪畫的堅實基礎。在寂寞的、缺少玩具的少年時代,徐悲鴻悄悄地愛上了周圍的許多動物,並且仔細觀察和描繪它們,如溫順的牛、賓士的馬、嘎嘎鳴叫的白鵝、浮游於水面的群鴨、倦卧在牆角或成於樹上的花描……都一一出現在他的筆下,宛然如生。
--------------------------------------------------------------------------------
13歲時,家鄉大水,達章公便攜徐悲鴻金外地煤生。為人畫人物、山水、花卉、動物,刻圖章,寫春聯。那時只有城裡人像攝影,所以他們經常為人畫肖像。這劉少年的徐悲鴻來說,足一種極嚴格的考驗,對他日後在人物畫方向的卓越成就有重大影響。當然,這種賣藝的生涯不只是對他藝術功力的磨練,也使他更多地接觸下層社會和勞苦大眾,激發他憂國憂民的感情,他在當時的畫上常署名"神州少年"、"江南貧俠",表達了他胸懷大志。
少年時代的徐悲鴻已在摸索創造新的繪畫風格,當時的強盜牌香煙盒中附有動物畫片,悲鴻很愛搜集,又見到各種動物標本,便對標本進行嚴格認真的寫生。一些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復製品更使他萌發了到歐洲去學習美術的朦朧願望,然而冷酷的現實去橫亘在他面前,流浪的生涯使父親染上重病,他們不得不返回故鄉。
17歲的徐悲鴻成為宜興知名的畫家,在宜興女子師范、彭城中學、始齊小學三校教授美術。19歲時父親病逝,悲鴻含著深沉的哀痛埋葬了父親後,決定去上海尋找半工半讀的機會。宜興初級師范的語文教師張祖芬送別他時,殷勤地勉勵說:"你年輕聰敏,又刻苦努力,前途未可限量。我希望你記住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我沒有什麼東西可送你,就以這句嘉話為贈吧!徐悲鴻從心底湧起無限感激,並終身銘記著這句嘉言,將它們作為座右銘。直到他生命的晚年,他仍帶著溫情對我說:"張祖芬先生可稱我的第一位知己呵!"
--------------------------------------------------------------------------------
1914年,徐悲鴻來到上海,一位在中國公學擔任教授的同鄉徐子明曾將悲鴻的畫推薦給夏日。大學校長,很受贊賞,並得到安排工作的許諾。當徐子明陪同徐悲鴻來到校長面前時,校長十分詫異,用耳語對徐平明說:"他年輕得像個孩子,如何能工作呢?"徐子明熱烈地爭辯說:"只要他有才藝,你何必計較他的年齡呀!"後來,徐悲鴻幾次寫信給復旦大學校長,都得不到迴音;於是,徐悲鴻流落在上海。正在彷徨無計時,徐子明介紹他去找《小說月報》惲編輯惲鐵樵。徐悲鴻挾了自己的畫和徐子明的信去見懷鐵樵,很受青睬,並應允為徐悲鴻在商務印書館謀一個畫插圖的小職,囑徐悲鴻過幾天去聽迴音。
這時,已是秋雨綿綿的季節,徐悲鴻沒有雨傘,冒雨去探聽迴音。惲鐵樵先生愉快地說:"事情成功了!你不久便可搬到商務印書館住。"種溫暖的感覺涌到徐悲鴻寒冷的身上。他立即趕回旅店,給母親以及故鄉的朋友寫信說他已找到了工l作。信剛
--------------------------------------------------------------------------------
徐悲鴻在創作
剛發出,忽然響起急促的叩門聲。惲鐵樵站在門前,手裡拿了一個紙包,神色倉惶的說:"事情絕望了!"徐悲鴻急忙拆開紙包,只見裡面除了自己的畫以外,還有一個批件:"徐悲鴻的畫不合用。"徐悲鴻覺得心猛然裂開了,血不斷地湧出來。
一種難以遏制的痛苦和失望強烈地攫住他,他狂奔到黃浦江邊,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混濁而奔騰的汗水洶涌地沖擊著江岸,輪船的汽笛尖銳地吼叫著。徐悲鴻解開衣襟,讓無情的風剛打入他年輕的胸脯上。當一陣寒冷的顫栗從腳跟慢慢傳遞到全身時,他才清醒地對自己說:"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
徐悲鴻回到了故鄉,送走了第一個沒有父親的憂郁的除夕。鎮上的一位民間醫生用深厚的同情慰勉了他,並贈他一筆小款。於是,徐悲鴻再一次來到上海,但仍找不到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上海富商黃震之看到徐悲鴻的作品,十分贊賞他的天才和同情他的遭遇,慷慨的為他提供住宿。但不久,黃震之不幸破產產,徐悲鴻又無所依靠。當時著名嶺南派畫家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在上海開設審美書館,徐悲鴻便畫了一幅馬寄去,大受贊賞。回信說:"雖古之韓干,無以過也!"並請徐悲鴻再畫4幅仕女圖。這時,徐悲鴻身上只剩下5個銅版,而4幅仕女圖要一星期才能畫完。徐悲鴻僅能每天以一個銅版買一團糍飯充飢。第六天和第七天便整日不食。當他終於挾著4幅仕女圖送往審美館時,街上正下著大雪,而高氏兄弟不在,徐悲鴻只好將畫交給看門人收下,因飢餓難忍,不得不脫下身上單薄的衣服去當掉。

徐悲鴻在創作
嚴寒漸漸消退時,徐悲鴻看到震旦大學的招生廣告,去報名投考,被錄取了。然而入學須交的學費,他只好靦顏去向一位並非富有的同鄉阮翟光告貸,阮翟光熱情地接待和幫助了他。於是徐悲鴻入學了,除攻讀法文外,仍繼續作畫。一天,他從報紙上看到哈同花園附設的明智大學徵求倉頡的畫像,便根據古書敘述,畫了一幅倉頡像應征,想得到一點稿酬,解決生活困難。幾天後,明智大學派車來接他,盛贊他的作品,並請他去教授學術。徐悲鴻說明自己尚在求學,須待學期結束。
--------------------------------------------------------------------------------
暑假來臨時,徐悲鴻攜帶畫具,去到明智大學。當時明智大學經常 邀請一些學者名流講學。徐悲鴻因此結識了著名學者康有為、王國維等人。康有為發現徐悲鴻為藝苑奇才,請他為自己和亡妻以及朋友們畫了像,並將自己的全部收藏供徐悲鴻盡情觀覽。徐悲鴻在康有為的指導下,遍臨石碑,書藝得以精進,品味高深,逐漸形成了他那雄奇而瀟灑的個人風格。
徐悲鴻拿到明智大學給的筆稿酬,決定去日本研究美術。1917年5月,徐悲鴻抵東京,整天尋覓藏畫的處所觀覽。感到日本一些畫家已不囿於陳法,漸漸脫去積習,能仔細觀察和描繪大自然,達到精深美妙的境界,這使徐悲鴻更堅定了融會中外技法的意願。他在日本還結以著名藝術家中村不折,看到他收藏的許多中中國古代碑帖和日本繪畫精品。中村不折還托徐悲鴻將《廣藝舟雙輯》的日文本帶給康有為。
--------------------------------------------------------------------------------
1917年12月,徐悲鴻來到北京,開始以他那生氣勃勃、富有民族風格的繪畫在中國地壇顯露頭角,被北京大學聘為畫法研究會導師。他在故宮看到大量優秀的中國古代繪畫,從中汲取廣豐富的營養。當時北京的知識界很活躍,《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傳播了民主主義的思想和文化,徐悲鴻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使他站住了新文化運動的前列,成為中國畫家中最堅決的革新者。他在北京大學的《繪學雜志》第一期上以《中國畫改良論》為題,對中國畫中的保守勢力進行猛烈的抨擊,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日已極矣。凡世界文明,理無奶化。獨中國畫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他認為中國畫頹敗的原因是:"曰守舊,曰惟失其學術獨立之地位。"他慨嘆寫道:"要之以視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實為奇恥大辱。"在如何進行革新的問題上,他明確地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采入者融之。"由於博增湘和蔡無培的幫助,徐悲鴻終於獲得去法國留學的公費。1919年3月徐悲鴻懷著向西人學習科學和民主,以復興中國美術為己任的決心,從上海乘船啟程赴法,開始了他藝術生涯中轉折性的階段 。
--------------------------------------------------------------------------------
徐悲鴻到達巴黎後,先在各大博物館仔細觀摩西方藝術的精華及比較他們與東方藝術的不同之處,數月絕筆不畫。然後,人徐梁畫院研習素描。隨後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以弗拉孟、高爾蒙為師。每次競試,都名列前茅。課余,便到盧浮宮和盧森堡美術館研究各派的異同和名家的造詣。臨摹普呂洞、德拉九洛瓦、委拉斯蓋茲、倫勃朗等大師的作品。1920年冬,法國人雕塑家唐潑特介紹徐悲鴻認識法國國家畫會的領袖達仰•布佛萊,該畫會反對陳腐守舊法國藝術家協會,主張在吸收各派之長的基礎上創新,他當時享有很高的威望。從此,徐悲鴻每星期大都去達仰面空聆所達仰的教導和參加該派藝術家們的茶會,尤其人與情難爾的交談中,深受教益。達仰勉勵徐悲鴻說:"學美術是很苦的事,不要趙慕浮誇,不要甘於微小的成就。"他要徐悲鴻精繪素描,並養成默寫的習慣。
1921年4月法國國家美展開幕,徐悲鴻從早至晚仔細觀摩,走出會場時,才發現外面下著人雪,而他整人未進餐,又缺少禦寒的人衣,頓時感到飢寒交迫,腹痛如絞。從此患上嚴重的腸痙攣症。他常強迫自己忍痛作畫,現仍保存的一幅素描上便寫著:"人覽吾畫,焉知吾之為此,每至痛不支也。"
--------------------------------------------------------------------------------
1948年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兒子慶平、女兒芳芳合影
※ 這年夏天,病更劇,而學費已完全斷絕,只好去柏林。徐悲鴻在柏林認識了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康普,並看到門采爾、綏干第尼及康普的作品,感到在法國見到的佳作雖多,仍受局限。他最愛倫勃朗的畫,便上博物院臨摹,每人都持續畫10小時,其間連一口水也不喝。特別在臨摹倫勃朗第二夫人像時,下了很大的功夫,覺得略有收獲,但仍不能用在自己的作品上,於是更加努力。
1923年,徐悲鴻回到巴黎後,以油畫《老婦》,第一次入選法國國家美展。再謁達仰,陳述學習雖無懈怠,但進步很少。達仰說:"人須有受苦的習慣,求學也一樣……未歷苦境的人往往缺乏宏大的志願。最大的作家多是毅力最強的人,所以能達到很高的成就,為人類申訴。"達仰要徐悲鴻進一步精繪素描,油繪人體時認真作分部研究,務必體會精微,不要追求爽利奪目的筆觸。徐悲鴻遵從達仰的教導,很見功效,於是更加努力。先後有《悵望》、《蕭聲》、《琴課》、《撫描人像》、《遠聞》、《馬夫和馬》等傑作問世。僅1927年就有9幅作品入選法國國家美展,獲得很高的贊譽。
1925年徐悲鴻還曾赴新加坡,為陳嘉庚及其所辦的廈門大學作畫,並在上海展出歷年所作,引起文化界極大的興趣。康有為當時曾寫道:"徐悲鴻10年前為我及文慎公、沈子培尚書寫像,惟妙惟肖。其於畫,蓋天才也。同游日本,又學畫於法國、德國,深詣7年。今也出所畫示我,精深華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其畫固中國所未見,其畫派亦中國所未有。"
1926年,徐悲鴻赴布魯塞爾的博物院臨畫,他很愛魯本斯的作品,認為他是古今最大的色彩畫家之
1927年春,徐悲鴻赴義大利和瑞士,流連於聖彼得寺的名雕和西斯廷教堂的米開郎基羅的壁畫之前,縱情地欣賞了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傑作,並游覽了龐貝西城,領略了西為古代藝術的氣氛。
經過8年勤奮刻苦的學習和鑽研,徐悲鴻感到自己已能在創作之前胸有成竹,並能盡情揮寫,得心應手。於是,他帶著精湛的繪畫技法和廣博的藝術知識,回到久別的祖國,致力於革新中國繪畫的現實主義藝術運動。作為一位誠實正直的藝術家,徐悲鴻的藝術活動和祖同的命運始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1927年歸國後,徐悲鴻與田漢、歐陽予倩共同創辦了南國藝術學院。徐悲鴻在擔任美術系主任的同時,開始創作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歌頌被壓迫人民所最可貴的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
--------------------------------------------------------------------------------
1928年,南京中央大學也聘請徐悲鴻擔任藝術系教授,徐悲鴻提出不能辭去南國的工作。於是,他十月在南國,半月在中大授課。
1929年,徐悲鴻就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齊白石為教授,極力促進中國畫教學的革新。
痛感中國許多人才被埋沒壓抑,他創作了巨幅國畫《九方皋》。幾經易稿,把千里馬遇到知己的欣喜和九方皋雖為樵夫,卻具遠見卓識的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1931年至1933年,徐悲鴻用了兩年的時間,以《書經》為題材,畫出巨幅油畫《徯我後》,表達人民反對壓迫者,渴望得到解救的心聲。
為了宣傳中國美術,提高中國藝術的國際地位,1933年,徐悲鴻前往歐洲,舉辦中國畫展。畫展首先在巴黎引起強烈震動,參加開幕式的重要人士達3000人,展覽應觀眾要求延長了15天,目錄印至三版,報紙一的介紹文章達200餘篇。法國文豪保爾•瓦洛里專門為該展撰文介紹。徐悲鴻的作品受到公眾的熱誠贊揚,法國政府購藏了他的《古柏》一畫,法國報紙稱贊該畫可與巴比松畫派大師盧梭相比。
--------------------------------------------------------------------------------
隨後,徐悲鴻又赴布魯塞爾、柏林、法蘭克福舉辦個人畫展,獲巨大成功。有50多家報紙雜志發表了贊譽文章。
徐悲鴻在義大利米蘭、蘇聯列寧格勒、莫斯科舉辦的中國畫展也引起轟動,該展的紀錄片在意全國放映,被譽為自馬可•波羅之後最重要的文化交流。蘇聯愛米塔日美術館還專門成立了中國繪畫的展室。徐悲鴻在撰寫的《在全歐宣傳中國美術的經過》一文中說:"吾此次出國舉行中國畫展,曾在法、比、德、意、蘇展出7次,成立4處中國展覽室於各大博物院,總計因諸展而贊揚中國文化之文章、雜志達兩萬萬份。吾於展覽會一切接洽,在內在外,絕對未用政府名義……其歲糜國人巨款,號稱文化基金之任何機關,皆未有一文之助,凡我同民,皆請注意於此點也。"徐悲鴻從蘇聯帶回了珍貴的列寧和托爾斯泰面模,並促成了蘇聯版畫在南京和上海的展覽。
--------------------------------------------------------------------------------
1935年,徐悲鴻赴廣西,創作了山水畫《灕江春雨》,以大潑墨的手法描繪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筆墨淋漓,法新穎獨特,是中國大寫意山水畫的代表之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大學遷重慶,徐悲鴻回校任教,並創作了國畫《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反映入地生活艱辛的作品。
1938年,徐悲鴻攜帶自己的作品去南洋,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怡保舉行畫展,盛況空前。徐悲鴻將畫展的全部收入捐獻,救濟祖國的難民。
--------------------------------------------------------------------------------
1940年,徐悲鴻位印度詩哲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並在加爾各答舉行畫展。泰戈爾在畫展序言中寫道:"中同的藝術大師徐悲鴻在有韻律的線條和色彩中為我們提供廠一個在記憶中已消失的遠古形象,而無損於他自己經驗里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和獨特風格……我盡情地欣賞了這些繪畫,我確信我們的藝術愛好者將從這些繪畫中得到豐富的靈感……多言是饒舌的……這樣,我就升起談話的帷幕,來引導觀眾走向一席難逢的美好的盛筵?quot;
徐悲鴻為泰戈爾作了10餘幅素描速寫,並根據它們完成了中國畫《泰戈爾人偉大的詩人正在凝神構思一首美麗的詩歌,寧靜而神秘的花園有著無窮的詩意。它是徐悲鴻的肖像畫傑作之一。在泰戈爾的介紹下,徐悲鴻還為聖雄甘地作了速寫像。

--------------------------------------------------------------------------------
在印度,徐悲鴻創作了構思已久的巨幅國畫《愚公移山》。畫面以艱卓精神和必勝信念震撼人心。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以自己的畫筆為堅強不屈的同胞寫下了無愧於時代的偉大形象。徐悲鴻為這幅畫作了一百多幅習作和畫稿,最終使用了巨幅宣紙來表現劇烈運動中的人體。這在中日畫中是前所未有的,它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是歷史與現實、西洋畫與中國畫的完美結合。
※ 1942年,徐悲鴻回到重慶後,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籌建中國美術學院。同時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中國畫作品,其中動物畫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筆下的動物都寄託著畫家自己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情。他喜寫威鎮百獸的雄獅,以"新生命活躍起來"的題詞點出向已熱望的民族覺醒與奮起。在祖同遭到侵略,人們遭受到蹂躪之時,他作的則是怒目欲盼的負傷之獅。他畫的駿馬以上往無前的
--------------------------------------------------------------------------------
1953年9月29日徐悲鴻的遺體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這是安葬時的照片 徐悲鴻之墓
氣魄和猙獰硬骨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問汝健足果何用,為覓生歐蒭盡日馳","值須此世非長夜,漠漠窮荒有盡頭","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畫家的喜怒哀樂同那堪托死生的奔馬已經融為一體了。在風雨長啼的雄雞、逆風而飛的麻雀、貪食未果的白鵝、顢頇渾沌的懶豬都在栩栩如生、脫紙而出的同時被賦予深刻的寓意,其弦外之音、畫外之意給人以美好的回味與深刻的啟迪。
1943年夏,徐悲鴻在青城山作了兩幅氣氛截然不同的人物畫,而他們又都取材於屈原的《九歌》。一幅是幽靜山谷之中孤獨的山鬼,另一幅是短兵相接的激戰中為國捐軀的戰士。不論是《山鬼》還是《國殤》,畫家的悲憤之情皆溢於畫外,同祖國的脈搏息息相通。
--------------------------------------------------------------------------------
1946年,徐悲鴻來到北平,擔任北平藝專校長。他聘請了許多有影響、有能力的優秀美術家到校任教。針對中國藝術教學的薄弱之處,他重視嚴格的基本訓l練,強調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描寫物象務求精確。同時,他也反對照抄對象,主張有重點地取捨,既要致廣大,又要盡精微,提倡現實主義,要求學生以表現人民生活為己任,而不以抄襲古人為自足,倡導國畫的發展與革新。
1949年4月,他作為新中國代表出席了第一屆世界保已和平大會。同年,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並當選為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繁重的教學工作和社會活動並不曾使他停下畫筆,他畫了許多著名的勞動模範的肖像。而且,他還繼續關懷著校外的青年。每天當第一道晨曦噴射進窗口,他便起床工作了,第一件事便是回復前一大收到的信件,它們絕人部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熱愛美術的青年,有人還將作品寄來,要求改正。徐悲鴻都作回復,對每一卷寄來的畫都指出優缺點,給予贊揚、鼓勵或批評、建議。他因此縮短睡眠時間,數十年如一日。作為一個前輩畫家,他感到有責任關懷年輕一代,同時,對自己學畫的苦難歷程的回顧,也經久不息地燃燒著他這種熱情,因此,當代的許多優秀美術家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徐悲鴻都曾給予幫助或寄了深情。
--------------------------------------------------------------------------------
1951年,徐悲鴻帶病上山東導沭整沂工程上地體驗生活,畫了許多民工肖像,准備創作巨幅油畫《當代新愚公》。在構圖期間,突患腦溢血,半身癱瘓。
1953年,徐悲鴻漸能起床行動,便到中央美術學院為畢業班學生和教師進修小組上課,他感到還有許多知識沒有傳授給他們,孜孜不倦地為他們講課、改畫,完全忘記自己還在病中。9月23日第二屆全國文藝上作者代表人會開幕,他擔任執行主席,主持會議。當晚,突發腦溢血,於9月26日逝世。來自全國的文藝界代表送徐悲鴻安葬於北京西郊八寶山革命公墓。
同年12月,徐悲鴻的遺作展覽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親自參觀,他站在徐悲鴻遺像前,滿懷化念地指著徐悲鴻書寫的對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說:"徐悲鴻便有這種精神。"他贊揚徐悲鴻的作品融匯了古今中外的技法,認為他的油畫和素描也具有民族風格,是他自己生話年代的一位藝術大師。
--------------------------------------------------------------------------------
徐悲鴻的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周恩來總理以遒勁的字體題寫了"悲鴻故居"的匾額。
徐悲鴻的作品1200多件,他節衣縮食購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書畫家作品1200多件,以及中外美術書籍、畫片、碑拓10000多件,由家屬全部獻給了國家。徐悲鴻只活了58歲,他的生命大短促了。但他那自始至終對祖國和人出的熱愛卻長存,他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的作品,陳列在北京的徐悲鴻紀念館里,激動著成千上萬觀眾的心靈,引起人們對他深沉的懷念。

--------------------------------------------------------------------------------
徐悲鴻主要作品介紹: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奔馬圖》

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群馬》

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於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象徵,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只是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

⑵ 徐悲鴻的代表作是什麼

1、《奔馬圖》

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

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2、《愚公移山圖》

作於1940年,1939至1940年,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徐悲鴻赴印度舉辦畫展宣傳抗日,這期間他創作了不少油畫寫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卻是這幅《愚公移山圖》》國畫。其故事取材於《列子·湯問》中的一個神話傳說。

3、《群馬》

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馬取材於1940年克什米爾當地的駿馬,徐悲鴻當時見到此馬格外興奮,《群馬》靈感油然而生。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後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

4、《珍妮小姐畫像》

為畫家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作於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鴻時年44歲。此作品是徐悲鴻為了支持國內抗戰,而在南洋舉行義賣募捐時的作品。

畫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廣東,為當時星洲名媛。在當時傳為佳話。此畫得到畫籌四萬新幣,為這一時期與南洋募捐中畫籌最多的一幅(總數為十一萬一千多元新幣),徐悲鴻本人也是非常滿意這幅作品,特意請攝影師為其和畫作拍照留念,後成為《悲鴻在星洲》一書的封面。

5、《九方皋》

九方皋故事記載於《列子》:伯樂暮年之向秦穆推薦九方皋找千里馬的故事。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和描繪方式的優秀的中國畫作品。

⑶ 徐悲鴻的人物簡介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壽康,江蘇宜興屺亭鎮人,中國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擅長畫馬。他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 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自幼習畫 艱難求索
江蘇省宜興縣內有條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橋名屺亭橋。徐悲鴻於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橋鎮的一個平民家庭,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常應鄉人之邀作畫,謀取薄利以補家用。母親魯氏是位淳樸的勞動婦女。
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還能為鄉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3歲隨父輾轉於鄉村鎮里,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借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遠的徐悲鴻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開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贊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旅歐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深深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 徐悲鴻 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
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技融中西 名垂畫史
學有所成的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 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眾對賢君的渴望之情;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贊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為戰斗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搜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鴻的作品,無論是油畫、國畫還是素描,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在早期中國油畫家中,傑出者首推徐悲鴻。在素描方面,徐悲鴻成績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繪畫訓練的習作,為他的國畫和油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又是具有欣賞和研究價值的藝術品。其一生中,僅畫人體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鴻在國畫方面的造詣也很深厚。他是國畫創新的藝術實踐者,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第一個把歐洲古典現實主義的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制了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以人們熟知的畫家的馬畫為例,從這類作品中既能欣賞到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造型和筆墨之美,又能觀察到物象局部的體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徐悲鴻憑藉著他的天才智慧、堅毅的精神和畢生的努力,成為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

⑷ 誰能告訴我徐悲鴻的背景資料

徐悲鴻
1895年7月19日,徐悲鴻出生於中國南方的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在煙波浩渺的太湖之西15公里。
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四歲入塾,從父習畫。年甫弱冠,東渡日本,翌年赴法,師事達仰,繼入徐梁學院及巴黎國立美術學校1921年游學德,1927年歸國,任中大藝術教授。1933年在巴黎畫展,法政府選購十二幅,辟專室陳列。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後,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後,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於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於傳神。著名油畫《 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國家。平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鞠躬盡瘁,培育不了少優秀人才。。1953年卒於北京。年僅五十九歲,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鴻紀念館。其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呂動》、《初倫傑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教學上主張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思想,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材。

太湖之濱是中國歷代才子、詩人、畫家薈萃之地,它不僅山水明訓,更有勤勞勇敢的人了和悠久光榮的文化傳統。相傳春秋時范蠡曾攜西施在宜興隱居,以制紫砂陶為生,被稱作紫砂的祖師陶朱公,至今宜興有個中國陶都之美譽。宜興還有古跡"蛟橋",是晉朝周處為民除害的斬蛟之地。徐悲鴻的父親達章公就是位正直不阿的畫家,他精詩文、書法、篆刻,尤擅繪畫,在山水、人物、花鳥上均有很深的造詣。他不慕功名,小求聞達,曾刻了許多圖章,以明心志,如"半耕半讀半漁樵"、"讀書聲里是吾家"、"閑來寫幅丹青賣,不用人間造孽錢"、"兒女心腸、英雄肝膽……"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使徐悲鴻受到很深的影響,並使他走上了繪畫之路。
--------------------------------------------------------------------------------
徐悲鴻6歲開始跟父親讀書,10歲隨父親乘舟赴溧陽時,便有"春水綠彌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風信好,舟過萬重巒"的詩句,以即景成詩的藝術才華聞名鄉里。他9歲讀完《四書》、《左傳》後,便開始隨父親學畫,每日臨摹一幅吳友如的界畫、人物。吳友如是清代末年最大的插圖畫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繪亭台樓閣、蟲魚鳥獸、奇花異草,以至千軍萬馬。徐悲鴻每次隨父親進城時,必至畫店觀賞石濤、八人及任伯年等人之作,回家後憑記憶默寫。在父親的殷勤教導和勇於創新的前輩畫家熏陶下,他打下了中國繪畫的堅實基礎。在寂寞的、缺少玩具的少年時代,徐悲鴻悄悄地愛上了周圍的許多動物,並且仔細觀察和描繪它們,如溫順的牛、賓士的馬、嘎嘎鳴叫的白鵝、浮游於水面的群鴨、倦卧在牆角或成於樹上的花描……都一一出現在他的筆下,宛然如生。
--------------------------------------------------------------------------------
13歲時,家鄉大水,達章公便攜徐悲鴻金外地煤生。為人畫人物、山水、花卉、動物,刻圖章,寫春聯。那時只有城裡人像攝影,所以他們經常為人畫肖像。這劉少年的徐悲鴻來說,足一種極嚴格的考驗,對他日後在人物畫方向的卓越成就有重大影響。當然,這種賣藝的生涯不只是對他藝術功力的磨練,也使他更多地接觸下層社會和勞苦大眾,激發他憂國憂民的感情,他在當時的畫上常署名"神州少年"、"江南貧俠",表達了他胸懷大志。
少年時代的徐悲鴻已在摸索創造新的繪畫風格,當時的強盜牌香煙盒中附有動物畫片,悲鴻很愛搜集,又見到各種動物標本,便對標本進行嚴格認真的寫生。一些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復製品更使他萌發了到歐洲去學習美術的朦朧願望,然而冷酷的現實去橫亘在他面前,流浪的生涯使父親染上重病,他們不得不返回故鄉。
17歲的徐悲鴻成為宜興知名的畫家,在宜興女子師范、彭城中學、始齊小學三校教授美術。19歲時父親病逝,悲鴻含著深沉的哀痛埋葬了父親後,決定去上海尋找半工半讀的機會。宜興初級師范的語文教師張祖芬送別他時,殷勤地勉勵說:"你年輕聰敏,又刻苦努力,前途未可限量。我希望你記住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我沒有什麼東西可送你,就以這句嘉話為贈吧!徐悲鴻從心底湧起無限感激,並終身銘記著這句嘉言,將它們作為座右銘。直到他生命的晚年,他仍帶著溫情對我說:"張祖芬先生可稱我的第一位知己呵!"
--------------------------------------------------------------------------------
1914年,徐悲鴻來到上海,一位在中國公學擔任教授的同鄉徐子明曾將悲鴻的畫推薦給夏日。大學校長,很受贊賞,並得到安排工作的許諾。當徐子明陪同徐悲鴻來到校長面前時,校長十分詫異,用耳語對徐平明說:"他年輕得像個孩子,如何能工作呢?"徐子明熱烈地爭辯說:"只要他有才藝,你何必計較他的年齡呀!"後來,徐悲鴻幾次寫信給復旦大學校長,都得不到迴音;於是,徐悲鴻流落在上海。正在彷徨無計時,徐子明介紹他去找《小說月報》惲編輯惲鐵樵。徐悲鴻挾了自己的畫和徐子明的信去見懷鐵樵,很受青睬,並應允為徐悲鴻在商務印書館謀一個畫插圖的小職,囑徐悲鴻過幾天去聽迴音。
這時,已是秋雨綿綿的季節,徐悲鴻沒有雨傘,冒雨去探聽迴音。惲鐵樵先生愉快地說:"事情成功了!你不久便可搬到商務印書館住。"種溫暖的感覺涌到徐悲鴻寒冷的身上。他立即趕回旅店,給母親以及故鄉的朋友寫信說他已找到了工l作。信剛
--------------------------------------------------------------------------------
徐悲鴻在創作
剛發出,忽然響起急促的叩門聲。惲鐵樵站在門前,手裡拿了一個紙包,神色倉惶的說:"事情絕望了!"徐悲鴻急忙拆開紙包,只見裡面除了自己的畫以外,還有一個批件:"徐悲鴻的畫不合用。"徐悲鴻覺得心猛然裂開了,血不斷地湧出來。
一種難以遏制的痛苦和失望強烈地攫住他,他狂奔到黃浦江邊,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混濁而奔騰的汗水洶涌地沖擊著江岸,輪船的汽笛尖銳地吼叫著。徐悲鴻解開衣襟,讓無情的風剛打入他年輕的胸脯上。當一陣寒冷的顫栗從腳跟慢慢傳遞到全身時,他才清醒地對自己說:"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
徐悲鴻回到了故鄉,送走了第一個沒有父親的憂郁的除夕。鎮上的一位民間醫生用深厚的同情慰勉了他,並贈他一筆小款。於是,徐悲鴻再一次來到上海,但仍找不到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上海富商黃震之看到徐悲鴻的作品,十分贊賞他的天才和同情他的遭遇,慷慨的為他提供住宿。但不久,黃震之不幸破產產,徐悲鴻又無所依靠。當時著名嶺南派畫家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在上海開設審美書館,徐悲鴻便畫了一幅馬寄去,大受贊賞。回信說:"雖古之韓干,無以過也!"並請徐悲鴻再畫4幅仕女圖。這時,徐悲鴻身上只剩下5個銅版,而4幅仕女圖要一星期才能畫完。徐悲鴻僅能每天以一個銅版買一團糍飯充飢。第六天和第七天便整日不食。當他終於挾著4幅仕女圖送往審美館時,街上正下著大雪,而高氏兄弟不在,徐悲鴻只好將畫交給看門人收下,因飢餓難忍,不得不脫下身上單薄的衣服去當掉。

徐悲鴻在創作
嚴寒漸漸消退時,徐悲鴻看到震旦大學的招生廣告,去報名投考,被錄取了。然而入學須交的學費,他只好靦顏去向一位並非富有的同鄉阮翟光告貸,阮翟光熱情地接待和幫助了他。於是徐悲鴻入學了,除攻讀法文外,仍繼續作畫。一天,他從報紙上看到哈同花園附設的明智大學徵求倉頡的畫像,便根據古書敘述,畫了一幅倉頡像應征,想得到一點稿酬,解決生活困難。幾天後,明智大學派車來接他,盛贊他的作品,並請他去教授學術。徐悲鴻說明自己尚在求學,須待學期結束。
--------------------------------------------------------------------------------
暑假來臨時,徐悲鴻攜帶畫具,去到明智大學。當時明智大學經常 邀請一些學者名流講學。徐悲鴻因此結識了著名學者康有為、王國維等人。康有為發現徐悲鴻為藝苑奇才,請他為自己和亡妻以及朋友們畫了像,並將自己的全部收藏供徐悲鴻盡情觀覽。徐悲鴻在康有為的指導下,遍臨石碑,書藝得以精進,品味高深,逐漸形成了他那雄奇而瀟灑的個人風格。
徐悲鴻拿到明智大學給的筆稿酬,決定去日本研究美術。1917年5月,徐悲鴻抵東京,整天尋覓藏畫的處所觀覽。感到日本一些畫家已不囿於陳法,漸漸脫去積習,能仔細觀察和描繪大自然,達到精深美妙的境界,這使徐悲鴻更堅定了融會中外技法的意願。他在日本還結以著名藝術家中村不折,看到他收藏的許多中中國古代碑帖和日本繪畫精品。中村不折還托徐悲鴻將《廣藝舟雙輯》的日文本帶給康有為。
--------------------------------------------------------------------------------
1917年12月,徐悲鴻來到北京,開始以他那生氣勃勃、富有民族風格的繪畫在中國地壇顯露頭角,被北京大學聘為畫法研究會導師。他在故宮看到大量優秀的中國古代繪畫,從中汲取廣豐富的營養。當時北京的知識界很活躍,《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傳播了民主主義的思想和文化,徐悲鴻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使他站住了新文化運動的前列,成為中國畫家中最堅決的革新者。他在北京大學的《繪學雜志》第一期上以《中國畫改良論》為題,對中國畫中的保守勢力進行猛烈的抨擊,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日已極矣。凡世界文明,理無奶化。獨中國畫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他認為中國畫頹敗的原因是:"曰守舊,曰惟失其學術獨立之地位。"他慨嘆寫道:"要之以視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實為奇恥大辱。"在如何進行革新的問題上,他明確地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采入者融之。"由於博增湘和蔡無培的幫助,徐悲鴻終於獲得去法國留學的公費。1919年3月徐悲鴻懷著向西人學習科學和民主,以復興中國美術為己任的決心,從上海乘船啟程赴法,開始了他藝術生涯中轉折性的階段 。
--------------------------------------------------------------------------------
徐悲鴻到達巴黎後,先在各大博物館仔細觀摩西方藝術的精華及比較他們與東方藝術的不同之處,數月絕筆不畫。然後,人徐梁畫院研習素描。隨後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以弗拉孟、高爾蒙為師。每次競試,都名列前茅。課余,便到盧浮宮和盧森堡美術館研究各派的異同和名家的造詣。臨摹普呂洞、德拉九洛瓦、委拉斯蓋茲、倫勃朗等大師的作品。1920年冬,法國人雕塑家唐潑特介紹徐悲鴻認識法國國家畫會的領袖達仰•布佛萊,該畫會反對陳腐守舊法國藝術家協會,主張在吸收各派之長的基礎上創新,他當時享有很高的威望。從此,徐悲鴻每星期大都去達仰面空聆所達仰的教導和參加該派藝術家們的茶會,尤其人與情難爾的交談中,深受教益。達仰勉勵徐悲鴻說:"學美術是很苦的事,不要趙慕浮誇,不要甘於微小的成就。"他要徐悲鴻精繪素描,並養成默寫的習慣。
1921年4月法國國家美展開幕,徐悲鴻從早至晚仔細觀摩,走出會場時,才發現外面下著人雪,而他整人未進餐,又缺少禦寒的人衣,頓時感到飢寒交迫,腹痛如絞。從此患上嚴重的腸痙攣症。他常強迫自己忍痛作畫,現仍保存的一幅素描上便寫著:"人覽吾畫,焉知吾之為此,每至痛不支也。"
--------------------------------------------------------------------------------
1948年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兒子慶平、女兒芳芳合影
※ 這年夏天,病更劇,而學費已完全斷絕,只好去柏林。徐悲鴻在柏林認識了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康普,並看到門采爾、綏干第尼及康普的作品,感到在法國見到的佳作雖多,仍受局限。他最愛倫勃朗的畫,便上博物院臨摹,每人都持續畫10小時,其間連一口水也不喝。特別在臨摹倫勃朗第二夫人像時,下了很大的功夫,覺得略有收獲,但仍不能用在自己的作品上,於是更加努力。
1923年,徐悲鴻回到巴黎後,以油畫《老婦》,第一次入選法國國家美展。再謁達仰,陳述學習雖無懈怠,但進步很少。達仰說:"人須有受苦的習慣,求學也一樣……未歷苦境的人往往缺乏宏大的志願。最大的作家多是毅力最強的人,所以能達到很高的成就,為人類申訴。"達仰要徐悲鴻進一步精繪素描,油繪人體時認真作分部研究,務必體會精微,不要追求爽利奪目的筆觸。徐悲鴻遵從達仰的教導,很見功效,於是更加努力。先後有《悵望》、《蕭聲》、《琴課》、《撫描人像》、《遠聞》、《馬夫和馬》等傑作問世。僅1927年就有9幅作品入選法國國家美展,獲得很高的贊譽。
1925年徐悲鴻還曾赴新加坡,為陳嘉庚及其所辦的廈門大學作畫,並在上海展出歷年所作,引起文化界極大的興趣。康有為當時曾寫道:"徐悲鴻10年前為我及文慎公、沈子培尚書寫像,惟妙惟肖。其於畫,蓋天才也。同游日本,又學畫於法國、德國,深詣7年。今也出所畫示我,精深華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其畫固中國所未見,其畫派亦中國所未有。"
1926年,徐悲鴻赴布魯塞爾的博物院臨畫,他很愛魯本斯的作品,認為他是古今最大的色彩畫家之
1927年春,徐悲鴻赴義大利和瑞士,流連於聖彼得寺的名雕和西斯廷教堂的米開郎基羅的壁畫之前,縱情地欣賞了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傑作,並游覽了龐貝西城,領略了西為古代藝術的氣氛。
經過8年勤奮刻苦的學習和鑽研,徐悲鴻感到自己已能在創作之前胸有成竹,並能盡情揮寫,得心應手。於是,他帶著精湛的繪畫技法和廣博的藝術知識,回到久別的祖國,致力於革新中國繪畫的現實主義藝術運動。作為一位誠實正直的藝術家,徐悲鴻的藝術活動和祖同的命運始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1927年歸國後,徐悲鴻與田漢、歐陽予倩共同創辦了南國藝術學院。徐悲鴻在擔任美術系主任的同時,開始創作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歌頌被壓迫人民所最可貴的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
--------------------------------------------------------------------------------
1928年,南京中央大學也聘請徐悲鴻擔任藝術系教授,徐悲鴻提出不能辭去南國的工作。於是,他十月在南國,半月在中大授課。
1929年,徐悲鴻就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齊白石為教授,極力促進中國畫教學的革新。
痛感中國許多人才被埋沒壓抑,他創作了巨幅國畫《九方皋》。幾經易稿,把千里馬遇到知己的欣喜和九方皋雖為樵夫,卻具遠見卓識的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1931年至1933年,徐悲鴻用了兩年的時間,以《書經》為題材,畫出巨幅油畫《徯我後》,表達人民反對壓迫者,渴望得到解救的心聲。
為了宣傳中國美術,提高中國藝術的國際地位,1933年,徐悲鴻前往歐洲,舉辦中國畫展。畫展首先在巴黎引起強烈震動,參加開幕式的重要人士達3000人,展覽應觀眾要求延長了15天,目錄印至三版,報紙一的介紹文章達200餘篇。法國文豪保爾•瓦洛里專門為該展撰文介紹。徐悲鴻的作品受到公眾的熱誠贊揚,法國政府購藏了他的《古柏》一畫,法國報紙稱贊該畫可與巴比松畫派大師盧梭相比。
--------------------------------------------------------------------------------
隨後,徐悲鴻又赴布魯塞爾、柏林、法蘭克福舉辦個人畫展,獲巨大成功。有50多家報紙雜志發表了贊譽文章。
徐悲鴻在義大利米蘭、蘇聯列寧格勒、莫斯科舉辦的中國畫展也引起轟動,該展的紀錄片在意全國放映,被譽為自馬可•波羅之後最重要的文化交流。蘇聯愛米塔日美術館還專門成立了中國繪畫的展室。徐悲鴻在撰寫的《在全歐宣傳中國美術的經過》一文中說:"吾此次出國舉行中國畫展,曾在法、比、德、意、蘇展出7次,成立4處中國展覽室於各大博物院,總計因諸展而贊揚中國文化之文章、雜志達兩萬萬份。吾於展覽會一切接洽,在內在外,絕對未用政府名義……其歲糜國人巨款,號稱文化基金之任何機關,皆未有一文之助,凡我同民,皆請注意於此點也。"徐悲鴻從蘇聯帶回了珍貴的列寧和托爾斯泰面模,並促成了蘇聯版畫在南京和上海的展覽。
--------------------------------------------------------------------------------

徐悲鴻其他作品《玉簪花》、《獅吼》、《蕭聲》、《桂林風景》、《喜馬拉雅山之晨》、《喜馬拉雅山之林》、《月色》等。

⑸ 徐悲鴻是什麼家

徐悲鴻是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擅長中國畫,油畫,尤精素描。他的畫作滿含激情,技巧極高。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奔馬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表達他思想感情。他的繪畫創作堅持「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的原則。

徐悲鴻先生是推動中國畫繼承、發展和傳播的美術教育家,更是將自己的藝術、個人的生活、工作、社會交往與影響,甚至生命,與國家、民族的利益、榮辱相互結合、緊密聯系、融為一體的文化鬥士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5)徐悲鴻近現代是什麼藝術大師擴展閱讀

徐悲鴻的主要作品:

1、《奔馬圖》

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

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2、《群馬》

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馬取材於1940年克什米爾當地的駿馬,徐悲鴻當時見到此馬格外興奮,《群馬》靈感油然而生。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後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

3、《珍妮小姐畫像》

為畫家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作於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鴻時年44歲。此作品是徐悲鴻為了支持國內抗戰,而在南洋舉行義賣募捐時的作品。畫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廣東,為當時星洲名媛。在當時傳為佳話。

此畫得到畫籌四萬新幣,為這一時期與南洋募捐中畫籌最多的一幅(總數為十一萬一千多元新幣),徐悲鴻本人也是非常滿意這幅作品,特意請攝影師為其和畫作拍照留念,後成為《悲鴻在星洲》一書的封面。

⑹ 誰能舉例徐悲鴻繪畫藝術特徵

徐悲鴻是中國少有的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畫家,也是最為普通大眾所熟悉的近現代繪畫藝術大師。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作品達數千件,而且培養和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他將西方精湛的寫實技巧融入中國繪畫,從而為傳統藝術的革新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使中國畫變得別開生面;同時,他又在素描和油畫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徐悲鴻的繪畫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徐悲鴻學兼中西、博採諸長,國畫、油畫,素描,書法皆十分出色,而且畢生創作不輟,留下眾多傳世之作。而他筆下馳騁奔放的駿馬,尤其受到人們的贊賞與鍾愛,追捧以致成為中國繪畫的一種典型代表與象徵。

閱讀全文

與徐悲鴻近現代是什麼藝術大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