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析藝術對大學生的人生啟迪
1、能夠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凈化心靈、豐富情感與思想內涵、增長才幹,而且藝術的美可以舒展心靈、拓寬思維,為創造性想像提供自由想像的空間。
2、幫助學生形成對美醜、善惡、榮辱的正確認識,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大學生藝術實踐能力,使廣大學生樹立向真、向善、向美的價值追求,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同時也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能夠提升校園的文化氛圍與品位,讓整個校園形成富於創新活力、健康向上的良好的人文環境。
(1)藝術生理論提供什麼啟示擴展閱讀:
藝術教育不僅讓人學會創造,也能夠讓人學會合作和交往。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會通過使用一系列視覺的、聽覺的、動覺的信號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對於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參加藝術學科的集體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合作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而這些素質,對學生當下的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
② 如何理解馬克思提出的藝術生產理論
馬克思的「藝術生產論」有多重意義:
第一種意義是把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相比較,並不專指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現象;
第二種意義是指實際的創作過程;
第三種意義專指在資本發展時期,一切藝術生產是為資本創造價值,一切藝術品都具有商品的屬性。
一般主要從第一種意義和第三種意義上來理解馬克思的「藝術生產論」。也就是說:文學藝術並非孤立的存在,我們必須從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實踐中,從生產、消費、分配、交換的關系中,才可能獲得對文學藝術的最終解釋。
藝術生產論的理論發展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遠承馬克思的藝術生產理論,針對他們所處時代的新的文化境遇對文藝生產問題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探索,深化和細化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藝術生產思想。他們的理論與經典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生產理論以其文論研究的生產視角、斬絕的社會文化批判氣概、美學政治化訴求、審美救世情懷而顯示出了明顯的承傳邏輯,又有許多新的變異和特色。
③ 藝術生產理論有怎麼樣的啟示作用
它藝術生產理論則啟示我們,應當全面地研究藝術活動的全部過程,把創作——作品——鑒賞這三個部分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系統來進行綜合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揭示出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所具有的本質特徵。
④ '藝術生產'理論給藝術學研究提供了哪些啟示
1、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柏拉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
2、主觀精神說: 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沖動」。德國古典美學開山鼻祖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像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康德的這種意志自由論成為後來的唯意志主義的思想來源之一 。
3、「模仿說」 或「再現說」。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以獨立體系來闡明美學概念,成為希臘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藝術的這種「模仿」功能,使藝術比它所「模仿」的現實世界更加真實。
4、形象性: 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哲學、社會科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則是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各個具體藝術門類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不同的特點,如雕塑、繪畫、電影、戲劇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樂、文學等門類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必須通過音響、語言等媒介間接地感受。但無論怎樣,任何藝術都不能沒有形象。
⑤ 藝術生產理論是如何揭示了藝術的性質和特點
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願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並物化為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因而,藝術的審美價值必然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藝術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把創作主體(藝術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創作過程,並融會到藝術作品之中。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當然就更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勞動了。藝術生產固然離不開客觀現實,社會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但藝術生產同樣不能離開主觀創造,只有當藝術家調動他強烈而豐富的想像來從事創作時,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必然是心與物的結合、主觀與客觀的結合、再現與表現的結合。
⑥ 藝術本質的科學理論依據是什麼
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但歸根結底是離不開經濟基礎的制約。藝術生產是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
那麼藝術生產理論究竟給藝術學研究提供哪些啟示呢?
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藝術起源有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相結合的產物,是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
藝術美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客觀的社會生活是藝術的能動反映。二是藝術又凝聚著藝術家的審美理想和情感願望。也就是說,藝術的美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這兩個方面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活動,彼此融合,互相滲透,形成具體的藝術形象和藝術作品。因此,藝術的審美價值應該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藝術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把創作的主體強烈的思想感情滲透到藝術創作的過程。藝術的生產離不開社會現實,但也離不開藝術家的主觀創造,只有當藝術家把主觀的感情和審美創造融入到作品當中,才能產生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
藝術必然是心與物,主觀與客觀的結合。
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的是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兩種不平衡的關系。
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在社會發展額某些階段,藝術的繁榮與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出現不平衡的關系。
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的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的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這三個相互聯系的環節,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研究的。藝術創作是藝術生產的「生產階段」——創作的主體對創作客體的能動反映過程。藝術作品則是藝術生產的產品。那藝術鑒賞則是藝術生產的「消費階段」。
這樣,對整個藝術系統來說,藝術生產理論揭示的是藝術品與欣賞者,對象與主體,生產與消費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整個藝術系統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和它們自身的規律,就是藝術學研究的核心。
⑦ 談談藝術理論學習的意義
學習藝術理論的重要意義
1.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正確的藝術觀就是對藝術的本性及其一般規律的正 確理解和認識。生活每天都在提出問題:是藝術還是非藝術?今天出版的成千上萬的「寫真集"是藝術嗎?所謂「行為藝術」是藝術嗎?我們怎樣確定藝術品的標准?藝術學理論將回答這些問題,幫助大家樹立起正確的藝術觀。
2.樹立正確的藝術創造觀
藝術院系的學生必然要從事藝術創作,樹立正確的藝術創造觀對自己的學校學習和將來工作都有直接意義。-切進步的藝術家都應當確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理念,創造出優秀的為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而不可以「游戲人生」的態度創作。
3.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
藝術院系的學生要從事藝術創造,必須首先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藝術理論的系統學習可以幫助大家迅速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⑧ 「藝術生產」理論給我們提供了什麼啟示 作業 急需!!
1。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
(1)。從藝術的起源來看,歷史過程很漫長,也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巫術為中介,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2)。客觀與主觀因素通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
2.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系
3.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馬克思的「藝術生產」將藝術堪為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物,為解決藝術本質問題奠定了科學基礎
⑨ 藝術概論對你學習藝術的啟發
有利於真正的了解藝術,提升自身的藝術欣賞水平並結合專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藝術概論,,除了學習了解有關藝術的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們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提升我們對藝術的理解。通過對藝術概論課程的學習,可以用理論知識為後盾,更好地欣賞分析藝術作品,提升藝術欣賞水平才會成為可能。建立科學的藝術觀,指導我們的創作實踐,指導我們的欣賞、評論實踐,也可指導對其它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也讓我們知道要提高藝術欣賞能力除了要掌握藝術理論知識外,也要多聽、多看、多思。「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學用結合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藝術欣賞能力。
⑩ 藝術理論學習對藝術創作的作用
絕大部分藝術專業的學生都重視技法訓練而忽視理論學習。這其實跟整個社會的認識是分不開的,我們這個社會就是重技法而輕理論,學生的心態也就反映了社會重實用而輕「空想」的整體心理。這種心理還可以從藝術院校的教學和其他情況得到確證。首先是師資對比懸殊,很多院校技法老師往往有餘,而理論教師常常不足。前些年,有些院校的理論課甚至還是技法老師代上的。很難想像,專工畫畫、唱歌、跳舞的老師去講藝術史或藝術概論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並不是說技法老師就一定不懂理論,但一般而言,他們在閱讀方面量不夠多、面不夠廣,理論研究方面缺乏深入細致、持久專注的思考,寫作方面沒有經驗,語言方面拙於表達卻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這勢必導致他們照本宣科,課上得蒼白枯燥、流於膚淺,從而導致學生對理論課喪失興趣,對理論學習喪失興趣,以為理論就是這么枯燥、乏味、無聊、毫無啟益的東西。還有一種現象反映了理論遭受歧視:畢業展,學生往往只把請柬送給技法老師,理論教師卻未在他們的邀請之列,甚至一些教師舉辦個展,他們也只是邀請自己的「同行」。理論教師的尷尬處境也反映了藝術圈存在的這樣一種看法:技法是技法,理論是理論,兩不相干,學理論的人只會紙上談兵,根本不懂藝術。然而我認為這是一種偏見,一種非常錯誤的偏見。事實是,技法老師也不見得就一定懂藝術,他們中很多人其實才華都很平庸,本身就談不上是藝術家或有多高水平的藝術家;而理論教師雖不司技事,但不代表他沒有藝術鑒賞力。魯迅不畫畫,但他在鑒賞版畫方面是行家;尼采致力於哲學,但他懂得欣賞瓦格納;梵谷雖不寫作,但不妨礙他品味小說……但很多人沒能認識到這一點,致使理論遭受歧視。很多人看不到,理論代表的其實是思維的力量和邏輯的力量。由於錯誤的認識,藝術專業的學生只一味訓練技法,而忽視理論學習,他們以為,只要每天畫畫、彈琴或跳舞藝術才能就必然迅速成長。悲乎!難怪年年的畢業展都沒什麼特別的驚喜,舉目望去幾乎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東西,那些千篇一律來自抄襲與剽竊。由於沒有個人的東西,作品是僵死的、沒有生命的,你感覺不到作者的情感、呼吸、體溫,觸摸不到作者的靈魂。當然,我的要求似乎太高了,對於普通院校的藝術生,我以真正藝術家的要求來要求他們了。誠如一位同事所說:「學生能在大學四年好好臨摹就不錯了。」的確,我在他們的大多數作品裡是只看到臨摹和基本的技法,然而這樣就夠了嗎?四年結束以後,起碼應該學會表達自己,應該可以在作品中呈現自己的思想與情感了。他們沒有做到原因是什麼?一個可能是技法方面還力所不逮,此外就是藝術理論的學習遠遠不夠。對於藝術專業的學生,技法訓練和理論學習應齊頭並進,兩者不可偏廢。不學好理論而藝術才華能茁壯成長的人,未之有也;不學理論,天才必然受限。為什麼有些人在藝術方面原本很有天賦,但他的天賦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發展不上去了呢?我覺得是缺乏「營養」的緣故。天才就好比一棵植物,必須要經常澆水施肥,否則它就永遠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而只能長成一棵小草。天才最需要什麼營養?思想。無論一個人的藝術天分有多高,但如果不注意不斷給其施加思想養料,天分也必然會萎頓。為什麼有人彈奏《命運交響曲》卻彈不出那種力量感和味道來?我認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的思想境界還不足以抵達理解那首宏偉樂章的緣故;如果一個學生想為《神曲》畫插圖卻畫不好,原因也是同樣的。那麼,為何學習理論這樣重要?首先,理論源於實踐。藝術理論是藝術家們精神探索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總結,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通過對這些智慧晶體的學習,可以少走彎路,減少摸索的時間,得以更快地前進。理論不但是藝術家的經驗總結,同時也是歷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們對藝術的真知灼見,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深刻洞見能幫助我們更深更正確地認識和理解藝術。理論是思想的體現,是思想的另一個名稱。對於從事藝術的工作者,有沒有思想將決定他成為「大師」還是「工匠」。大師與工匠的分別是,前者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作品,而後者只能按照既定模子復制相同的產品;前者是藝術家,後者只是手藝人。思想是智慧的體現。在古希臘,最高等的學科是哲學,哲學代表智慧,哲學家最受人景仰,而畫家、雕塑家之類的人則受人歧視,為何?因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帶有體力勞動的性質,他們被歸入沒有思想的「手藝人」、「匠人」之列。直到文藝復興,畫家、雕塑家的地位才開始上升,原因是出現了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這樣一些全面式發展的巨人,也就是說,這些巨人並不僅僅只懂繪事,其他方面也很厲害,比如達·芬奇還精通醫學、數學等,理論方面提出過著名的「鏡子說」,而米開朗基羅還是個詩人,換句話說,他們不但是藝術巨匠,同時也是思想巨人。中國也有同樣的情形,中國古代畫家的地位也很卑微,直到文人畫出現,因為自蘇軾提出「文人畫論」起,就開始有一大批的文人加入到畫家行列,而畫家當然也要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這樣,畫家就不單純只是畫家,他們同時也是詩人和文學家,畫家的整體文化素質就這樣被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地位也因此而得到提升。由此可見,中西方歷史上都極強調藝術家的思想理論修養。的確,如果沒有思想,怎麼可能成為藝術家?一個頭腦空空的人怎麼可能創造出藝術作品?沒有思想的心靈是枯死的心靈,沒有思想的生命也是僵死的生命。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創新源自哪裡?只能源自藝術家的心靈,源自藝術家心靈深處最生動的情感和最有力的思想。不斷前進的思想將使藝術家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作品。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思想就是藝術家的生命,也因此可以說,教授理論的老師對於學生也許要比單純傳授技藝的老師來得重要,因為一個好的理論老師,他將把思想的火種播進學生的心田,或將思想的惠風吹入其中,喚醒其生命深處沉睡的靈魂。每個真正卓越的藝術家,其思想都應自成一個體系。也許會有學生說,我並不想成為一名藝術家,而院校則說,我們只是培養中小學的藝術教師或其他行業的藝術工作者。可我的回答是,除非你不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或優秀的藝術工作者,否則我的話對於你同樣適用,想要卓越的人永遠要盡可能地追求卓越。思想是這樣重要,從很多藝術家同時也是藝術理論家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比如,像羅丹、馬蒂斯、畢加索、達利等人都發表過很多關於藝術的言論,康定斯基著有《論藝術的精神》,梵谷寫給他弟弟的幾千封信絕大部分內容是談論藝術,吳冠中關於形式與內容的一篇論文在中國藝術界掀起軒然大波,陳丹青著有《退步集》,黃永玉也是寫文章的好手……怎樣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藝術思想?通過對理論的學習。如何學好理論?學好藝術史和藝術概論是基礎。因為藝術史能讓我們對藝術的發生發展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且藝術史在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方面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我們今後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可循此線索進行下去。藝術概論也是同理。大量閱讀藝術家傳記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某個藝術家的作品,那麼就很有必要去了解該藝術家的生平,了解他思想、情感、藝術發展的整過程將有助於你藝術生命的成長。作品是藝術家的影子,人好影子才妙,所以了解藝術家的生命狀態是很有必要的。廣泛閱讀文、史、哲類的書籍。當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閱讀自然科學的書籍,或許你會從中找到有助於你藝術創造的東西,歷史上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畢達哥拉斯學派都是些數學家,但他們在美學上卓有貢獻,達·芬奇把解剖學應用於繪畫。我的意思是說,一定要廣泛、深入、盡可能多地閱讀各類書籍。一名卓越的藝術家需要有比較全面的知識和廣闊的視野。要提高藝術理論修養並不能僅僅局限於對藝術理論的學習,對文、史、哲類書籍的閱讀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不僅於此,優秀的書籍能培養我們高尚的人格和情操,能讓我們對宇宙人生有比較正確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我們比較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等等。對世界和宇宙人生的看法直接決定我們的藝術觀,而我們的人格與情操又決定我們藝術的格調和趣味。此外,要向姊妹藝術學習。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願望是當一名畫家,就不能僅僅局限於學習繪畫,還必須「學習」音樂、文學、電影等門類藝術,這就意味著你在繪畫之餘應多聽音樂、多讀小說、詩歌,多欣賞電影等等,各門類藝術之間是相通的,你必然會從其他門類的藝術獲取創作的靈感和啟發。有例為證,中國唐代書法家張璪(?)觀賞公孫大娘舞劍後創立了草書,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獨特的畫風是受音樂的影響……不難理解,中國古代多數畫家為何往往也是詩人,魯迅為何酷愛美術,梵谷為何常讀小說……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幾點建議。最後,我最希望讀者能夠記住的是,你必須「熱愛」。我記得在給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上某一門課的第一堂課上,我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怎樣才能學好××學科?最後一名學生的「總結性」發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發言中的一個重要詞彙就是「熱愛」,他說,如果你真正熱愛某一門學科,你就會尋找一切學好它的方法和途徑,「熱愛」不僅僅只會讓你學好某一門學科,而是會讓你學好一切學科,「熱愛」會讓你從一個平凡的人成長為一個不平凡的人。他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此,我把這番話獻給所有學生,而不僅僅只是藝術專業的學生,甚至獻給所有人,尤其是藝術院校的理論教師們,因為只有熱愛,我們才可能把學問搞好,把教學搞好,只有熱愛才能讓我們擺脫自卑情結。由於理論受輕視的緣故,一些藝術理論的教師有自卑情結,他們在技法教師面前有低人一等之感,甚至有些教師徨徨不可終日,老是想著是否也要去練練字、唱唱歌、彈彈琴以忝身技法教師之列。我覺得這樣的自卑源自生命的虛弱和對自身所從事的工作缺乏比較正確的認識和飽滿的熱愛之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恰恰就在於理論,不知道自己最應該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發展這個優勢,而非去練什麼技藝以和別人一較短長。搞好研究,在學術方面真正有所建樹,在課堂上對學生真正有所啟益,這才是作為一名學者的尊嚴所在。也唯有這樣,理論才能擺脫自己的尷尬處境而得到應有的重視,也唯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