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當代藝術有哪些藝術流派或藝術思潮
印象派 抽象派 現實主義派 超現實主義派 表現主義派 超寫實主義 野獸派 表現主義
根據查閱資料,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已經不止三個了,所以我為你列了幾條,供你參考。
1.超現實派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核心人物布雷東。
超現實主義運動對20世紀美學觀念有著重要影響
2.荷蘭風格派
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風格派(荷蘭文,即風格之意)。
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3.抽象表現主義畫派
漢斯霍夫曼
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
4.波普及其之後的畫派 20世紀產生於美國畫壇上的抽象表現主義,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5.至上派 走向純抽象——俄國前衛藝術
6.表現派
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於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於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三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Brucke)、「青騎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觀派」(DieNeueSachlichkeit)。
7.野獸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8.立體派 分解與重構——立體主義畫派 「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19.後印象派
❷ .西方現代主義美術派別有哪些
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
1、野獸派
又稱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2、立體派
立體派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這個名稱的出現含有偶然性。
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評論家L·活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
立體主義的主將是P·畢加索和布拉克。畢加索的油畫《彈曼陀鈴的少女》(1910),被認為是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立體派》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端廷 。
3、未來派
未來主義畫派(簡稱未來派)(Futurism),現代文藝思潮之一,是由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奈締(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為一個運動而提出和組織的。
馬里奈締於1909年2月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一文,標志著未來主義的誕生。
1911年至1915年廣泛流行於義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傳布於歐洲各國。以尼采﹑柏格森哲學為根據認為未來的藝術應具有"現代感覺"並主張表現藝術家進行創作時所謂"心境的並發性"。
4、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現代西方文藝流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於歐洲,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其影響最為深遠。
致力於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認為,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許多本能和慾望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
打破理性與意識的樊籬,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將文藝創作視為純個人的自發心理過程,這些都是其基本特點。
5、抽象主義
全稱抽象表現主義,是指一種結合了抽象形式和表現主義畫家情感價值取向的非寫實性繪畫風格。抽象表現主義發展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的紐約,蓬勃於20世紀50年代,為紐約畫派(NEW YORK SCHOOL)領導下的時代風潮。
該運動存在著多樣的繪畫風格,畫風多半大膽粗獷、尖銳且尺幅巨大。畫作色彩強烈,並經常出現偶然效果,例如讓油彩自然流淌而不加以限制。
該運動最突出的重量級人物為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與抽象表現主義密切相關的一個詞語——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即是從他發表的宣言中所誕生。
波洛克將流質的油彩和塗料,利用潑、滴、灑等方式在表現在畫布上;他常藉由單色的不透明油彩在畫布表面上製造出鏤空纏繞的花邊網孔,來達到傳統油畫中的透明表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方現代美術
❸ 西方繪畫的五大流派
現實主義:主張以准確觀察為基礎,
表現普通民眾以及他們的日常現實生活。
印象派:拋棄了古典藝術「繪畫中最重要的就是線條」,
著重於展現光影的改變而否定輪廓。
不過,這幅漫畫里的人物的輪廓模糊,
色彩由一個個小點組成,
更像是修拉創立的點彩畫派。
野獸派: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
最大的特點就是色彩大膽鮮艷,
筆法率直奔放,難怪藝術評論家把它形容為「野獸」。
立體主義
達達主義
❹ 西方20世紀的主要流派(藝術派別,代表人物,藝術風格)
一。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盪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准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該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國畫家大衛《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泉》。
二,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斗爭。
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於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
四。「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產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里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別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確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標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艷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於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著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五。「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為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顛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
。《格爾尼卡》壁畫,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
❺ 西方現代美術主義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作品,越詳細越好
派系有:野獸派,表現派,立體派,抽象派,達達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新達達派。
保羅·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畫像》《聖維克多山》;
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畫像》;《向日葵》;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帶光環的自畫像》;《黃色基督》;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萊熱(Fernand
Leger,1885-1955)《三個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與樂譜》;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紅色中的和諧》;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納河畔的採石場》;
德蘭(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橋》;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吶喊》;
思索爾(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進入布魯塞爾》;
施密特一羅特盧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戴單眼鏡的自畫像》;賈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運態》;
翁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興起》;
吉諾·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
❻ 西方美術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世界藝術家排名
1、「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sionism)
「後印象主義」被用來泛指那些曾經追隨印象主義,後來又極力反對印象主義的束縛,從而形成獨特藝術風格的畫家,其中傑出者有塞尚、梵谷、高更和勞特累克等。實際上,後印象主義並不是一個社團或派別,也沒有共同的美學綱領和宣言,而且畫家們的藝術風格也是千差萬別。之所以稱之為「後印象主義」,主要是美術史論家為了從風格上將其與印象主義明確區別開來。
後印象主義者不喜歡印象主義畫家在描繪大自然轉瞬即逝的光色變幻效果時,所採取的過於客觀的科學態度。他們主張,藝術形象要有別於客觀物象,同時飽含著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求諸種關系的和諧。」他所關注的,是在畫中通過明晰的形,來組建嚴整有序的結構。梵谷和高更則專注於精神性與情感的表現,其作品滲透著某種內在的表現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徵內涵。
後印象主義繪畫偏離了西方客觀再現的藝術傳統,啟迪了兩大現代主義藝術潮流,即強調結構秩序的抽象藝術(如立體主義、風格主義等)與強調主觀情感的表現主義(如野獸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等)。所以,在藝術史上,後印象主義被稱為西方現代藝術的起源。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保羅·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畫像》《聖維克多山》;
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畫像》;《向日葵》;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帶光環的自畫像》;《黃色基督》;
2、「立體主義」(Cubism)
在西方現代藝術中外,立體主義是一個具有重大影響的運動和畫派。其藝術追求與塞尚的藝術觀有著直接的關聯。立體派畫家自己便曾聲稱:「誰理解塞尚誰就理解立體主義」(哈德史·奧斯本《20世紀藝術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術出版社,1978年,第87頁)。立體派畫家受到塞尚「用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來處理自然」的思想啟示,試圖在畫中創造結構美。他們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徑庭。他們從塞尚那裡發展出一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一畫上,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一般說來,《亞維農的少女》是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而立體主義運動則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謂分析立體主義。畫家們繼承塞尚對繪畫結構進行理性分析的傳統,試圖通過對空間與物象的分解與重構,組建一種繪畫性的空間及形體結構。1912年以後,立體主義運動進入第二階段,通常稱為綜合立體主義。此時在畫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體仍然支離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於裝飾性。畫家們新創出一種以實物來拼貼畫面圖形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肌理變化,並向人們提出了自然與繪畫何者是現實,何者是幻覺的問題。立體主義雖然是繪畫上的風格,但對20世紀的雕塑和建築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代表人物:
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萊熱(Fernand Leger,1885-1955)《三個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與樂譜》;
3、「野獸派」或名野獸主義(Fauvism)
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野獸主義得名於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龍展覽,當時,以馬蒂斯為首的一批前衛藝術家展於同一層廳的作品,引起軒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將這些畫稱作「一罐顏料摜在公眾的面前」。而那位後來創出「立體主義」名稱的《吉爾·布拉斯》雜志的記者路易·沃塞爾,則突發靈感地想到了這一恰也合適的名稱。他在那個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廳中央,發現馬爾凱(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小型銅像,不由得驚叫起來:「多那太羅被關在了野獸籠中!」(多那太羅系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雕塑家:筆者注)。不久,這一俏皮話便在《吉爾·布拉斯》雜志登出,而「野獸主義」的名稱也很快被廣「泛地認同。翌年當「籠子」里的「野獸」傾巢而出,舉行一個接一個驚人的展覽時,野獸主義則已是影響巨增,勢頭高漲了。這一初含諷刺意味的名稱,後來也逐漸失去了它的貶義。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紅色中的和諧》;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納河畔的採石場》;
德蘭(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橋》;
4、表現主義(Exprisseonism)
表現主義(Exprisseonism)一詞,是德國藝術評論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發表於1911年8月號《狂飈》雜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採用的;他把這個詞,與塞尚、梵谷和馬蒂斯等人的藝術聯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飈美術館舉行的「青騎士」畫展,再次被冠以這個名詞。從此,該詞便成為德國藝術中諸多偏於情感抒發的傾向的名稱。從廣義上說,表現主義可用於所有強調以色彩及形式要素進行「自我表現」的畫家,但其特指的含義,則是基於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的三大藝術運動,即「橋社」(Die Brucke)、「青騎士派」(Der Blaue Reiter)和「新客觀派」(Die Neue Sachlichkeit)。
橋社1905年成立於德累斯頓,1913年解體。其成員有基希納、黑克爾、施密特一羅特盧夫、布萊爾、佩希斯泰因和諾爾德等。「橋社」一詞是由施密特一羅特盧夫從尼採的名著《查拉斯圖拉斯如是說》中引用而來。作為一個旨在開辟藝術與生活新途徑的藝術社團的名稱,其含義是,「聯結一切革命和活躍的成分,通向未來。」1905年,橋社發表宣言稱:「凡覺得必須表現內心的信念,並是自發而真正誠意的表現者,都是我們中的一員。」1907年,橋社致函諾爾德說:「橋社宗旨之一一一如它的名稱所意指的——是容納現在孕育中的一切革命因素。」對橋社藝術家影響最大的,是挪威畫家蒙克那充滿強烈悲劇情感的畫作。橋社畫家對於社會問題極為關注,其作品強烈地反映了當代生活極端平淡及令人不安與絕望的一面,體現出「北方藝術的焦慮」。「該派畫家均具有病態的敏感與不安,被宗教的、性的、政治和精神的煩擾所折磨。」(雷蒙、柯尼亞等合著,徐慶平等譯:《現代繪畫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第46頁)。雖然橋派畫家曾受到法國野獸派畫家的影響,然而其作品風格卻顯然與野獸派畫風迥異。野獸派即使是最狂放的作品,也總是保持構圖的和諧、色彩的裝飾性與抒情性,而橋派畫家則早把這一切拋到九霄雲外。在他們作品中,扭曲的造型與濃烈的色彩,體現了某種朦朧的創造沖動以及對既有繪畫秩序的反感。基希納曾在1913年寫道:「我們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間接地重現純粹的創造沖動。」因而,橋派繪畫往往呈現出一種粗獷及狂風驟雨般的氣勢,這是較古典的法國氣質所沒有的。
青騎士社,得名於康定斯基1903年所作的一幅畫的標題,1911年從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分離出來。其成員有俄國人康定斯基、雅夫倫斯基、德國人馬爾克、麥克、閔特爾以及瑞士人克利等。青騎士社畫家總的來說並不關注於對當代生活困境的表現,他們所關注的是表現自然現象背後的精神世界,以及藝術的形式問題。在宣告該派成立的畫展目錄上,寫著下面這句代表該派宗旨的簡單聲明:「我們要確認一種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再現的形式的多變中表明藝術家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法表現其內在的靈感。」奧古斯特·麥克也這樣寫道:「藝術的目的不是科學地仿造和檢查自然形態中的有機因素,而是通過恰如其分的象徵創造一種縮略的形式。」(《世界藝術網路全書·I》,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73頁)。
新客觀派出現於1923年。嚴格說來,它不是一個畫派的名稱,而是一個展覽會的名稱。該名稱是由德國曼汗藝術館館長哈特勞伯(C、F、Hartlaub)提出;他在1923年所策劃組織的那個新現實主義畫展,便被冠以「新客觀派,表現主義以來的德國繪畫」的標題。參加展覽的這批畫家主要有格羅斯、迪克斯和貝克曼等。這是一群不滿於現實的藝術家。他們大多出生於1890年前後,青年時代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德國的政治動盪時期,因此,他們不象其表現主義前輩那樣只關心形式與精神的問題,而是熱衷於用藝術表現他們所處的現實,揭示社會的腐朽和陰暗。佩希斯泰因以下一段陳述,清楚表達了新客觀派畫家的思想:「我們畫家和詩人必須在神聖的團結中與窮苦大眾保持密切聯系。我們許多人懂得飢餓的痛苦和羞辱。我們覺得在一個無產階級社會中更加安心。我們不想依靠資產階段收藏家的怪念頭……我們必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必須激起最高尚的社會主義美德——四海之內皆兄弟。」(《世界藝術網路全書選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74頁)新客觀派畫家曾受橋社和青騎士社畫家影響。不過,他們並不極端地分解和歪曲客觀現實,而往往關注於對細節的真實描繪,同時,他們也把抽象的繪畫語言,運用於對客觀現實的真實揭示之中。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吶喊》;
思索爾(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進入布魯塞爾》;
施密特一羅特盧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戴單眼鏡的自畫像》;
5、未來主義(Futurism)
未來主義(Futurism)首先是一場文學運動,它最初由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製。在1909年2月20日的《費加羅日報》上,馬里內蒂以浮誇煽情的文辭推出了「未來主義宣言」,號召掃盪一切傳統藝術、創建能與機器時代的生活節奏相合拍的全新藝術形式。未來主義自此誕生,並迅速由文學界蔓延滲透至美術、音樂、戲劇、電影、攝影等各個領域。在一連串形形色色的宣言、聲明的強力扶持下,它一度聲勢喧赫、影響深廣。
未來主義熱情謳歌的是現代機器、科技甚至戰爭和暴力。他們迷戀運動和速度,要求「摧毀所有的博物館、圖書館和科學院」,割斷歷史以白手起家,創造全新的藝術。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由於一種新的美感變得更加光輝壯麗了,這種美是速度的美。……如機關槍一樣風馳電掣的汽車,比帶翅膀的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像更美。」(1909年,未來主義宣言)如何把這種文字描述的畫面展示在畫布上,使之成為一種真正的視覺形式——繪畫呢?這是聚集在馬里內蒂周圍的那些畫家們所努力探尋的。未來主義畫派的中堅力量是五位義大利人:波丘尼、卡拉、巴拉、塞韋里尼、魯索羅。1910年2月11日,《未來主義畫家宣言》發表,並於3月3日在都靈的一家劇院公開宣布。4月11日,《未來主義繪畫技法宣言》再度出爐。這五位畫家都在宣言上簽了名,展示他們躍躍欲試的抱負。1912年2月,在巴黎頗有名氣的伯恩海姆——讓畫廊舉辦了首次未來主義畫展,這意味著未來主義畫派正式確立。隨後,在倫敦、柏林、布魯塞爾、維也納、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海牙、墨尼黑等地相繼舉辦了多次未來派畫展。如此,未來派逐漸走出國門而成為世界現代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主義繪畫致力表現的是「現代生活的漩渦——一種鋼鐵的、狂熱的、驕傲的、疾馳的生活。」(1910年,未來主義繪畫宣言)畫家們努力在畫布上闡釋運動、速度和變化過程。空間不再存在,物體從不靜止,它們永不停歇地運動並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畫家們所描述的,「我們的身體穿透我們所坐的沙發,沙發也穿透我們的身體。」在把理論變為實踐的過程中,未來主義深受新印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影響。它借鑒了新印象派的點彩技術,其色彩大多比較強烈,如被棱鏡分解過一般呈現出某種特別的閃爍波動。它也借鑒了許多立體主義的形式語言,並與立體主義一樣,致力於傳達現代工業社會的審美觀念。然而它們之間的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立體主義是一種靜止的幾何構成,它通過分解重構展示機械的靜態美,而未來主義追求運動和變化,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五光十色的場景訴說了藝術家對工業文明的狂熱和激情。1914年爆發的戰爭意味著未來主義畫派的解體。隨著畫派的重要人物波丘尼於1916年意外死亡,這個集團便再無可能重新組織起來。但其影響並未隨之而逝。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賈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運態》;
翁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興起》;
吉諾·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塔巴林舞場有動態的象形文字》;
❼ 西方美術史的流派
野獸主義
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開始形成,最初的前衛美術運動是「野獸主義」。
「野獸」一詞在這里是用來形容他們的繪畫作品中那令人驚愕的顏色,扭曲的形態,明顯地與自然界的形狀全然相悖。
在法國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覽會展出了以馬蒂斯為首的九名青年畫家的作品,由於畫風令人驚愕,以致輿論嘩然。評論家路易·沃克賽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繪畫作品中間有一件馬爾古所作的模仿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羅風格的作品,便隨口說了一句:「多那泰羅置身於一群野獸的包圍之中。」從此,這個畫家群體就被稱為「野獸主義者」。
以馬蒂斯為首的這群青年畫家不滿足於象徵主義的神秘色彩,主張色彩的徹底純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現畫家的感情。表現感情是野獸主義畫家的宗旨。
野獸主義畫家弗里茨給野獸主義下的定義是:「通過顏色的交響技巧,達到日光的同樣效果。狂熱的移寫(出發點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在火熱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論。」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顏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採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塗,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馬蒂斯說過:「構圖,就是以裝飾方法對畫家用以表達自己感情的各種不同素材進行安排的藝術。」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馬蒂斯的老師莫羅曾對他說過:「你必須使繪畫單純化。」所以作為野獸主義始終的代表馬蒂斯頑強地使色彩恢復它本來具備的力量,單純和表現的意義。
野獸主義自1905年發端到1908年已趨消沉,爾後由立體主義所取代。
行動派繪畫
行動派繪畫又稱動作派,屬於抽象表現主義藝術。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黑山學院,素來採用美國教育的最激進的試驗,它沒有規定課程。在黑山學院及歐洲傳入的先鋒派思想中,有一種超現實主義自動化的藝術理論,西班牙畫家米羅實踐了這種理論,他把顏料濺灑在畫布上,然後把蘸了顏色的畫筆在畫布上到處移動,這種技法上的自動主義,直接啟發了美國的行動派畫家;還有法國的馬松比米羅的筆觸更為輕松,整個畫布上是一種線條的猝發,一種顫動的色彩的放電。他們對美國的戈爾基和波洛克有直接的影響。
在這個時期,美國畫家中正風行存在主義哲學,認為寧可冒失敗危險來努力爭取達到新的高度。因此他們大膽試驗。抽象表現派的畫家們主張寧可徹底擺脫所有傳統的美學觀,也不要有什麼社會意義。他們提倡任意的、自發的個人表現,創造了一種無意識的自動繪畫。代表畫家是波洛克。
新寫實主義
現代美術呈多元化格局,流派紛呈各顯神通。一度被否定的寫實主義藝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重新登上畫壇。但必須認識到它決不是回到過去的創作觀念、創作方法上。新寫實主義畫家在創作目的、繪畫觀念以及表現方法方面,並不是老一套翻版,他們吸收了現代藝術的觀念進行創作。可以說他們是現代藝術的另一種藝術形式的繼續。正如美國評論家希爾頓·克雷默說的:「這個運動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非常直接地從現代藝術理論和實踐中派生出來的,它是現代派的另一種形式的繼續。」當今許多寫實主義畫家只是用寫實的手法來達到現代派探索的造型、色彩、線條與畫面的關系的目的而已。[/COLOR]
象徵主義
世界上的藝術探索有兩種基本形式,即形象和象徵;直覺感受和精神表達。自1885年起一種以象徵主義為名,對理想主義傾向的逆反在文學和造型藝術領域同時發展起來,畫家和作家不再致力於忠實地表現外部世界,而是要通過象徵的、隱喻的和裝飾性的畫面來表現虛幻的夢想以啟示於人。
按評論家阿爾貝·歐立葉1891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確定的象徵主義的定義,認為藝術作品應該是:(1)精神的,因為它唯一的理想是表現精神;(2)象徵主義的,因為它是以形狀來表現這一精神的;(3)綜合的,因為它是根據一種普遍理解的方式來畫這些形狀和記號的;(4)主觀的,因為它從來也不將對象作為對象來看待,而是作為被題材發現的精神記號;(5)(作為結果)裝飾的,因為由埃及人,或極可能由希臘人或原始人發明的純裝飾繪畫就是一種主觀的、綜合的、象徵主義的和精神的藝術表現。
具有象徵主義的代表畫家主要是莫羅、夏凡納和雷東。象徵派畫家們並未創造一種新的形式流派,他們關心的只是詩意的表達、玄理的揭示。象徵主義繪畫是一種以感情為基礎對新內容的探索,不是以理智或客觀的觀察為基礎,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覺的內在力量和想像。
現代美術
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現代工業文明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節奏。美術作為商品走進市場,給藝術發展帶來激烈的競爭。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的眼睛延伸到宏觀與微觀世界。因此現代藝術家必然要創造和選擇新的藝術語言去表現自己所認識的新世界。現代哲學直接影響現代美術創造,叔本華的唯我主義的本體論思想、唯意志論觀點導致認識上的直覺主義,這使藝術家的天才和靈感升華為藝術創造的根本。爾後的尼采、弗洛伊德對人的精神領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為現代藝術創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義哲學」是對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負面和傳統價值觀的徹底否定和背叛,從此藝術不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觀世界的表現。
現代美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沿著必然規律運行的,西方藝術自遠古產生始就注重實用、物質性的再現,經歷不同時代的發展和完善,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達高峰。當照相術發明,再現的寫實主義繪畫已被攝影部分取代,繪畫必然另擇其路,由再現走向表現,由寫客觀物質的形態走向表現畫家自我內在精神為追求。繪畫自產生起就以為別人服務為宗旨,原始社會為實用,後來為神、為人的生活、為政治斗爭等服務。西方藝術家宣稱他們不再為誰服務,藝術就是為完善藝術自身而獨立存在。因此藝術的價值觀與傳統決裂了。所有這一切都是隨著社會發展、思潮的演變,緩慢地由量變到質變的。現代美術的發端是從印象派開始的。
印象派的出現是西方藝術劃時代的里程碑。為了表現自然界豐富的瞬間即逝的光和色的變化,它忽視或否定了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更是破壞或放棄了西方幾千年完善起來的嚴謹造型,因此衍生出後來一系列的反叛畫家、畫派。首先起來與傳統決裂的是塞尚,他要創造一種絕對的繪畫,它不再是客觀事物的模仿,而是注入畫家主觀解釋的永恆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同時還有畫家高更,他從強烈的主觀出發,對客觀事物獲得的印象和感覺加以分析、綜合,創造出一種突破時空制約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繪畫。而荷蘭人凡·高用明亮的色調與顫動奔放的線條傳達了熾烈的思想,他們共同開創了西方現代美術之先河。從他們的理論派生出爾後的眾多現代流派。
一部分追隨塞尚的畫家們確認畫面的經營構造是畫家的能力和權利,畫家是畫面的創造者,應該像上帝一樣任意去安排畫面,形成了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認為繪畫不應該作自然對象的奴隸,也不應僅是畫面的精心構造,而必須表現畫家的心情意志,必須是畫家內在情感的外在圖像,從而誕生了法國的野獸派和德國的表現派。俄國人康定斯基縱覽了這一畫壇變化之後認識到,繪畫已不是靠著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線條與形狀主宰整個畫面,是這些繪畫的元素賦予了畫面生命與美,是他第一個創造了抽象繪畫。上述幾個流派都是對藝術作出思考後的探索表現。
當藝術家面對社會和現代物質文明進行思考後,得出的結論是傳統已經過時,現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產生了破壞一切、打倒一切的達達派,他們希望在純粹空白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文明。當藝術家面對人生時,人的意識被過多的概念裝飾得已經不真實了,唯有潛意識領域才是最真實的領域,這個領域從未被表現過,畫家著意於這個精神世界,創造了超現實主義繪畫,這種繪畫以表現反邏輯常理的物象組合展現一個鮮為人知的潛意識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美術中心由法國巴黎轉向美國紐約,又開始了一個新的探索和創造,更多地是以注重觀念改變為特點。50年代興起抽象表現主義,只重繪畫行為過程而不注重畫面結果的行為繪畫,體現了美國人自由創造的活力。當人們不滿於偶然的發泄和主觀對繪畫的恣意所為,轉而崇尚讓畫面自為地發揮出它的全部潛力,於是就出現了大色域繪畫、極少主義繪畫、硬邊派等,這些藝術多以冷靜、簡單的大色塊布置畫面,不摻任何感情的表現。60年代波普藝術登上畫壇,首先風行美國,它使藝術與現代文明互相滲透,讓藝術成為更為普及的交流手段,與現代人的生存息息相關。自70年代後,現代美術完全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格局,藝術家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探索藝術和藝術表現,自此以後再無風格流派可尋,可謂一個人一個派,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從此西方美術走進一個遠離常識世界的無盡的大千世界。
現代建築藝術
20世紀初,建築藝術如同繪畫、雕塑藝術一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建築科技的發展,使建築結構和樣式迅速走向現代,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高層建築的大量發展和新的建築設計思潮的層出不窮,多元建築形式風行一時。
20世紀上半期,尤其在二戰後,古典復興建築仍然流行,政府性建築和紀念性建築的發展,將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的建築樣式結合在一起的折衷主義建築也不斷出現。由於社會生活飛速發展變化,建築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復雜,房屋的層數和容積量不斷增加,建築材料和結構已與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學院派建築師不得不對傳統建築加以改造和簡化,同時革新的現代派建築興起。
建築牽涉到功能、技術、工業、經濟、文化和藝術等多個方面,建築的革新也是多方面的,在20世紀上半期出現了很多流派和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20世紀初,在德國和奧地利先後產生了表現主義,一切都出自藝術家的主觀表現,目的是引起觀眾情緒上的激動,這一派建築師往往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形體來象徵某種時代精神。德國建築師門德爾松(1887—1953年)在20年代,設計過一些表現主義建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19—1920年建成的波茨坦愛因斯坦天文台。荷蘭表現派的住宅甚至把外觀處理得使人聯想起荷蘭人的傳統服裝和木鞋。
未來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文藝流派,它對現代生活的運動、變化、速度、節奏表示欣喜,他們否定一切文藝規律和傳統,宣稱要創造一種全新的未來的藝術。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桑·伊利亞(1888-1917年)所設計的圖樣中都是高大的階梯形的樓房,電梯放在建築物外部,林立的樓房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車、火車,分別在不同高度上行駛,他說:「應該把現代城市建設改造得象大型造船廠一樣,既忙碌又靈敏、到處都是運動,現代房屋應該造得象大型機器一樣。」
風格派與構成派的代表是荷蘭的建築師奧德·里特韋爾等。他們認為最好的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體的組合和構成。風格派有時又被稱為「新造型派」,他表現在建築造型裝飾,最能代表風格派特徵的是里特韋爾設計的椅子,象蒙德里安的繪畫,運用水平和垂直線構成紅、黃、藍三色。他還設計了著名的荷蘭烏德勒支地方一所住宅,運用簡單的立方體,橫豎直線,玻璃等組成的建築。這個派熱衷於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創造現代建築的任務被提到日程上,涌現出一批思想敏捷,而且具有一定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在前人革新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比較系統而徹底的建築改革主張,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法國的勒·柯布西耶等。
格羅皮烏斯的代表作是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鮑豪斯學院校舍。「鮑豪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在魏瑪籌建的一所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工藝學校的簡稱。這所學校採用一套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方針和方法,曾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現代派藝術大師,是西方激進的藝術流派搖籃。鮑豪學院建築主要特點是,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按照各部分的實用要求互相聯系,突出它們各自的位置和體型,他還採用各種形體的對比手法,如大小、長短、虛實、透明與不透明、厚薄等,產生清新活潑的美感,顯得單純樸素、富有變化,給人以獨特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築活動與建築思潮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建築活動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發展也極不平衡,西歐和美國為建築現代化繼續探索創造作出新貢獻,其他地區和國家也相繼走入現代化。
英國在50年代出現以史密森夫婦為代表的新粗野主義(又譯為新野性主義);60年代,以柯克為代表的稱之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來烏托邦城市的設想:以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巨型結構來綜合解決多種與可變要求的設計。
在法國戰後的「現代建築派」取代了學院派成為法國建築的主要風格。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馬賽公寓大樓和其後又設計的朗香教堂,轟動了整個建築學壇。法國在二戰後建築技術上不斷創新,1958年興建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的陳列大廳,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間結構,也是跨度最大的薄殼結構。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納斯大廈高229米,是歐洲最高建築;後來建的國立蓬皮杜藝術中心更引起人們的關注。
德國受到的戰爭破壞很大,戰後著力重建。在希特勒統治時期,只允許折中主義建築樣式,戰後則堅持走現代建築道路,尤以鮑豪斯為代表,後來出現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建築,如夏隆設計的柏林愛爾音樂廳和斯圖加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公寓等。
在設計思想上義大利比其他國家顯得多樣和善變。古代傳統在義大利從未間斷,現代思潮又給予強烈影響,戰後全面地走上現代建築道路,在羅馬和都靈等地推行新現實主義,提倡緊密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魯道夫設計的羅馬泰波蒂諾區為代表。在義大利具有國際聲望的建築師無疑是奈爾維,他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米蘭的皮瑞利大廈被公認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傑作。
美國具有強大的物質技術力量,雄厚的技術人員隊伍和一大批專門投資房屋建設的大業主,他們共同使美國建築迅速走向現代化。發展高層建築是美國建築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110層,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築。在藝術和建築方面,歐洲不論有什麼新思潮都很快影響美國,各種思潮和各種建築流派,樣式在美國都得到反映。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是一座富有個性的象徵性建築作品。它的設計師是丹麥的伍重,於1957年設計,1973年建成。歌劇院位於貝尼朗島,面臨大海,建築師把它設計成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很有象徵個性。
現代工藝設計
進入20世紀西方現代化工藝設計的中心轉移到了德國,尤其是被稱作「現代設計搖籃」的鮑豪斯,為現代工藝設計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總的看來現代工藝設計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二是打破了傳統的「純藝術」(繪畫和雕刻)和「實用藝術」(現代建築和工藝)的分離;三是使藝術與技術獲得了新的統一,從而架起了「藝術」與「工業」之間的橋梁;四是現代工藝設計是現代生活、現代藝術和現代科學的結晶,它並不試圖設立一個不可變更的典範,它將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獲得發展。
現代雕塑藝術
西方雕塑發展的歷程中出現過三個高峰:古希臘、羅馬是第一個高峰,雄居峰巔的是菲狄亞斯;義大利文藝復興是第二個高峰,雄居峰巔的是米開朗基羅;第三個高峰是19世紀的法國,雄居峰巔的巨匠是羅丹。菲狄亞斯、米開朗基羅和羅丹所創造的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古典文明的最高成就。
羅丹為傳統雕塑藝術劃了一個句號。此後西方雕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現代雕塑時代。所謂「現代雕塑藝術」,是指羅丹、馬約爾等之後的西方雕塑藝術,雕塑家們企圖擺脫古典雕塑的束縛,追求新觀念和新價值,並採用新的表現形式,這種藝術流派,統稱現代派。現代派的藝術家們遠離理性,接近感性,不再模仿自然,開始「脫離自然」,「安排自然」,「表現自然」,「解剖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融化到自然中去。
總的說來,現代派藝術家重感性和主觀內在的精神表現,用感覺代替觀察,運用綜合、抽象和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現客觀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發掘自我心靈的形,否定藝術的功利性,認為藝術只是有意味的形式。現代藝術是傳統藝術發展的必然,也是現代社會在藝術家精神上反映的產物。
綜觀20世紀西方美術創作的基本傾向,出現了表現、抽象和象徵三種趨勢。在這類藝術家中較為突出的是布朗庫西,他對於現代雕刻的影響猶如馬蒂斯和畢加索對現代繪畫的影響一樣。
未來主義
1909年2月20日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在巴黎《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宣言一方面謳歌現代工業文明、科學技術使傳統的時間與空間的觀念完全改變,「宏偉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美——速度美」,因而主張未來的文藝應當反映現代機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競爭;另一方面詛咒一切舊的傳統文化,掃盪從古羅馬以來的一切文化遺產,主張摧毀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他們高喊:「干起來吧!點燃圖書館的書架!把河水引來淹掉一切博物館畫廊,啊!看著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畫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隨波逐流地飄浮是多麼地開心!舉起斧頭鐵錘毫不手軟地搗毀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
1910年3月8日畫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響應地發表了《未來主義畫家宣言》,4月初又發表了《未來主義繪畫技巧宣言》宣言表明,他們的繪畫技巧,從本質上說仍然來源於立體主義。他們在立體主義多視點的基礎上加上了表現速度和時間的因素。
雕塑方面的未來主義是由波丘尼實行的,他於1912年4月11日發表《未來主義雕塑宣言》,宣布「絕對而徹底地拋棄外輪廓線和封閉式的雕塑,讓我們扯開人體並且把它周圍的環境也包括到裡面來」。
1914年7月11日由聖特利亞發表《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主張用機械的結構與新材料來代替傳統的建築材料,而城市的規劃則以人口集中與快速交通相輔相成,建立一種包括地下鐵路、滑動的人行道和立體交叉的道路網的「未來城市」計劃。並用鋼鐵、玻璃和布料來代替磚、石和木材來取得最理想的光線和空間。
還有《未來主義服飾宣言》號召人們廢除色彩暗淡、線條呆板,的服飾,代之以色彩鮮明,線條富有運動感的新服飾。
這個流派到1918年大戰結束,實際上也結束了。
維也納分離派
19世紀末維也納美術界以學院派為主建立的「藝術家協會」中,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青年藝術家於1897年重新成立了「奧地利造型藝術協會」。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藝術家因觀點不同退出該協會,於1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另行組織藝術家團體。他們並沒有明確的藝術綱領,只是創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所謂維也納分離派。分離派畫家反對古典學院派藝術,宣稱與其分離,主張創新,追求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既強調在風格上發揚個性,又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樣式。分離派是在繪畫、裝飾美術、建築設計上有過影響的新藝術流派。它在形式上雖好使用直線而其根本精神卻在於反對傳統規范藝術,主張與現代的文化接觸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個派的畫家們在反對學院派舊藝術形式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在藝術傾向和風格上,始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說它並沒有明確統一的綱領,它對德國的影響很大。
納比派
世人公認塞尚、凡·高和高更是開創20世紀現代藝術的祖師,在他們活著或死後都影響有限。把他們的思想繼承光大,傳播給20世紀前衛派畫家的是一個小小的藝術家派別——納比派。
1888年夏天,24歲的塞呂西耶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橋與在那裡作畫的高更相遇,高更那時剛畫完《雅各與天使在搏鬥》一畫,那主觀的、帶有神秘意味的象徵性色彩征服了這位年輕畫家。他後來又隨高更到一個稱為「愛之林」的森林寫生,高更指出色彩的奧秘:「樹木應當是什麼顏色?你看到多多少少的紅色嗎?很好,在畫面的那個地方放上真正的紅色。——那麼影子呢?假如在那兒有一點藍色就好了。那麼你把調色板上最漂亮的藍顏色放到那兒去!」塞呂西耶邊聽邊隨手在一個煙盒上按高更的指點畫了一幅小風景畫,他拿著這張畫回到正在學習的巴黎朱利安學院,圍觀的同學有博納爾、維亞爾、蘭森、瓦洛通等。他們一下子成了高更主義者並把塞呂西耶這幅小畫稱「護符」,而把自己有幸得到這「福音」的一夥人稱著「納比」即希伯來語中的「先知」。這就是納比派的由來。
納比派接受了高更的藝術影響而從事新的探索發展:即高更的綜合理論導致了象徵主義的庄嚴、簡化和變形的裝飾風格,也就是說,把自然移植到了智慧與想像的領域之中。所謂變形有兩種類型:依據一種純美學和裝飾味的設想以及一些著色與構圖技術原則進行的客觀變形;使畫家本人的感受進入繪畫表現之中的主觀變形。
納比派從塞呂西耶的「護符」開始,到以德尼的《向塞尚致敬》宣告結束。這說明納比派自身的價值僅在於闡明了塞尚和高更的視覺方式。這是一種更強調自我的心靈觀照的觀察方法。
爾後納比派分裂為分離派、綜合派、新傳統派
❽ 西方繪畫有什麼流派啊
一、解釋西方繪畫這個概念:
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攙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志。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二、西方繪畫的主要流派介紹:
1、文藝復興美術 產生於14~16世紀,以義大利為中心,旨在反抗宗教神權,提倡「人文主義」的文化運動。
2、古典主義美術 產生於16~18世紀,強調以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為典範,主張理性重點原則,追求理想化的美。具有構圖穩定和諧、造型嚴謹明確、色彩純凈明麗的特點。
3、西方現實主義美術 產生於17~18世紀,一般具有樸素寫實、嚴峻深沉、多使用明暗對比法等特點,追求真實生動和內在感情的表現。
4、本文新古典主義美術 興起於18~19世紀,形式上以古代的理想美為典範,內容上富有時代精神和革命熱情,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和現實題材。
5、西方浪漫主義美術 興起於19世紀前期,在美術作品中具體表現為:取材比較自由,注重色彩和畫家情感的抒發,強調發揮藝術家的創造精神。
6、西方新印象主義美術 繼印象主義之後,法國又出現了新印象主義畫派,主張以光學的分析原理來指導藝術實踐,以補色原理的色點並置達到色彩的真實呈現,其手法多用點彩的方式。
7、西方後印象主義美術 興起於19世紀末,反對片面地追求外光與色彩,強調抒發自我感受,表達主觀精神,注重對繪畫語言的提煉與解讀,強烈的主觀化和個性化是其創作的特色。
8、本文表現主義美術 注重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於視覺特徵的真實。
9、西方野獸主義美術 1905年產生於法國鬆散的美術社團。野獸主義畫派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同時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
10、西方立體主義美術 1908年產生於法國,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著力表現有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
11、西方現實主義美術 深受弗洛伊德意識理論的影響,試圖突破符合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糅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意境。
12、西方抽象主義美術 抽象藝術包含兩種類型。一類是從自然物象出發加以簡約或抽取其富有表現特徵的因素,形成簡單的、極其概括的形象。另一類是不以自然物象為基礎的幾何構成。
13、西方印象主義美術 19世紀中後期興起於法國的美術流派。提倡戶外寫生,追求外光的色彩變化,強調表現直觀感受。
❾ 簡述西方現代美術的主要流派及特點
西方現代美術,是指從19世紀後半葉印象派開創現代美術開始,發展至今的各個流派,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派別所呈現的西方現代繪畫、雕塑、建築的美術面貌的總稱。
印象派
印象派的出現是西方藝術劃時代的里程碑。為了表現自然界豐富的瞬間即逝的光和色的變化,它忽視或否定了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更是破壞或放棄了西方幾千年完善起來的嚴謹造型,因此衍生出後來一系列的反叛畫家、畫派。首先起來與傳統決裂的是塞尚,他要創造一種絕對的繪畫,它不再是客觀事物的模仿,而是注入畫家主觀解釋的永恆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同時還有畫家高更,他從強烈的主觀出發,對客觀事物獲得的印象和感覺加以分析、綜合,創造出一種突破時空制約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繪畫。而荷蘭人凡·高用明亮的色調與顫動奔放的線條傳達了熾烈的思想,他們共同開創了西方現代美術之先河。從他們的理論派生出爾後的眾多現代流派。
立體派
一部分追隨塞尚的畫家們確認畫面的經營構造是畫家的能力和權利,畫家是畫面的創造者,應該像上帝一樣任意去安排畫面,形成了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認為繪畫不應該作自然對象的奴隸,也不應僅是畫面的精心構造,而必須表現畫家的心情意志,必須是畫家內在情感的外在圖像,從而誕生了法國的野獸派和德國的表現派。俄國人康定斯基縱覽了這一畫壇變化之後認識到,繪畫已不是靠著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線條與形狀主宰整個畫面,是這些繪畫的元素賦予了畫面生命與美,是他第一個創造了抽象繪畫。上述幾個流派都是對藝術作出思考後的探索表現
達達派
當藝術家面對社會和現代物質文明進行思考後,得出的結論是傳統已經過時,現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產生了破壞一切、打倒一切的達達派,他們希望在純粹空白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文明。當藝術家面對人生時,人的意識被過多的概念裝飾得已經不真實了,唯有潛意識領域才是最真實的領域,這個領域從未被表現過,畫家著意於這個精神世界,創造了超現實主義繪畫,這種繪畫以表現反邏輯常理的物象組合展現一個鮮為人知的潛意識世界。
❿ 外國藝術流派有哪些
浪漫主義派現實主義派印象派後印象派
代表人物:梵高
作品特徵:強調色調美和藝術表現的象徵性野獸派
代表人物:馬蒂斯
作品特徵:色彩強烈,筆法狂野超現實主義派抽象派唉,這是我找了好久自己大概歸納的.....你也是聿懷的吧,慘...看著湊合的話就拿去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