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石刻之鄉在哪裡
中國石刻藝術之鄉——四川普州.安岳旅遊觀光。普州安岳,自古佛緣深厚,以佛教石窟為主的摩崖造像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瑰寶。今天,朋友們帶著新千年的美好憧憬,對石刻藝術的喜愛,被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的深深吸引走到一起來,領略安岳石刻精美絕倫的藝術享受。
這一塊「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刻藝術)」的牌子,是200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的。安岳不僅以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代石刻而著名,而且,直到21世紀的今天,安岳石刻藝人繼承了傳統的工藝,石刻雕塑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全國享有勝名,許多寺廟所用的石刻雕像,特別是大型石獅,都是安岳當代石刻藝人的精心傑作。
『貳』 重慶老石匠雕出四大名著200多名人物,石雕是一項什麼技術
就在近日,重慶市一名老石匠雕出四大名著人物石雕的視頻在網路上走紅,引發了網友的關注。
據了解,老石匠是重慶市巴南區人,姓牟,七十六歲的牟大爺自幼酷愛石雕技術,從十幾歲就開始學習,這些年斷斷續續雕刻完了水滸108將,以及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的主要人物,他對自己的這些石雕估值千萬。因為家裡常年擺放這些成品,他家已經幾十年沒有大掃除過,困難時牟大爺靠著兄弟姐妹的支持。
石雕是一門古老而又神奇的藝術,它貫穿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發展歷史,更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的幾千年來的滄桑與輝煌。它的歷史是藝術的歷史,也是文化內涵進步的歷史,更是人類發展演變的歷史。石雕經過一代又一代石雕匠人們的不斷淬煉與升華,使得這朵藝術奇葩更加嬌美。中國有四大雕刻之鄉,分別為河北曲陽、福建惠安、浙江溫嶺、浙江青田。
最後,還是要贊嘆一下牟大爺這么多年的堅持不懈,才能讓我們看到這么多精美的石雕作品,對牟大爺的匠心表達真誠敬意。
『叄』 導游詞 大足石刻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現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縣城龍崗鎮北1.5千米處,開鑿於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編為290號,造像的萬尊,以其雕刻細膩、精美、典雅著稱於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被譽為唐宋石刻藝術陳列館。北山晚唐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尤其是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餘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佔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小巧玲瓏,體態多變,神情瀟灑,文飾漸趨繁麗,呈現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觀音最為突出,被譽為「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宋代的審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艷麗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號轉輪經藏窟,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寶頂石刻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於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餘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後延續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作原則,藉以激發信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布局、排水、採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於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於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範。南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通編為15號,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區。
石篆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北宋元豐五年至紹聖元年(1082年-1096年),通編為10號,系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石門摩崖造像開鑿於北宋紹聖元年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編為16號,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都積淀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作為晚期石窟藝術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於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範,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儒、釋、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別於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它注重雕塑藝術自身的審美規律和形式規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發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諸多方面都開創了石窟藝術的新形式,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石窟藝術的典範。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範。
總之,論其規模之大,造詣之精,內容之豐富,大足石刻都堪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傑作。它既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麗輝煌的一頁。
『肆』 中國哪個城市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民間石刻藝術之鄉
四川省安岳縣
重慶直轄後,安岳成為四川省的「第一石刻大縣」,著名美學評論家王朝聞先生贊譽安岳石刻「古、多、精、美,藝術水平全國一流。」美籍華人作家韓素音女士贊美說:「我到過許多國家,見過許多石刻,像這樣精湛絕倫的還是第一次看見。」上承雲岡、下啟大足的安岳石刻,借大足石刻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契機,目前作為其擴展部分「接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然而,有著千百年歷史至今更加絢爛多姿的「國之瑰寶」,卻無法像敦煌一般氣勢磅礴,聲名遠播;也遠不如大足石刻那樣觀者雲集,人氣興旺。數十年來,她竟如藏在深閨的少女,羞澀而甘於寂寞……
2002年9月18日,國家文化部正式將安岳縣命名為「中國民間石刻藝術之鄉」。今年5月18日,國家旅遊局又對安岳石刻申報國家AAA級旅遊區進行了評審。安岳石刻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內涵和旅遊價值開始閃耀熠熠光輝。為此,安岳縣委縣府負責人表示,充分利用石刻藝術之鄉的自然資源優勢,著力將安岳石刻打造成川南旅遊環線上的一個精品,已經勢在必行。於是,有人戲稱:「石刻姑娘早該出嫁了」!
始創於南北朝,盛於唐宋的安岳石刻,在我國石窟藝術中享有上承敦煌、雲崗、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國古代石刻又一偉大寶庫」,更是名副其實的「石刻藝術之鄉」。安岳石刻規模宏大,僅摩崖石刻造像就有10萬余尊。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道教造像和宗教藝術,大多數是摩崖造像群,也有一些單個石刻造像。記者走進安岳石刻群,立即被造像雕工精細,刀法嫻熟,獨具匠心的石刻藝術所震撼,神態各異鬼斧神工般的摩崖石刻似在講述一個個遠古的故事,無不引人遐思。
據研究安岳石刻藝術的專家們介紹,安岳石刻群中不乏經典之作:有身長23米,肩寬3米,頭長3.1米�居世界之最的釋迦牟尼涅 全身卧佛像。還有雕刻經文40餘萬字,全國獨有、舉世罕見的卧佛溝藏經洞,曾被盛贊為「國之瑰寶」。藏經洞中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主要經目近20種,經文精雕細刻,是研究我國佛教經典和書法史,及校正佛經版本的重要歷史文獻。毗盧洞紫竹觀音更被譽為「東方維納斯」。
作為農業大縣的安岳,石刻旅遊資源一直未得到合理開發,部分石刻精品出現了風化嚴重和人為損壞等情況。最近,當人們意識到發展縣域經濟僅靠農業是不夠的時候,安岳石刻這一曾經備受冷遇的「閨中怨女」,瞬間成為「情人眼裡的西施」,魅力綻放。安岳人眼睛一亮,他們發現:利用安岳石刻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在農業道路上「蹣跚」前行省事得多。旅遊才是發展安岳經濟的一條捷徑。於是,有關方面投入了3600多萬元對石刻和其他古建築進行了保護和維修,並計劃徵用4300畝土地擴大文物保護區。1999年12月27日,張中偉省長在對川南旅遊資源開發考察時,對安岳依託石刻發展旅遊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
安岳石刻已被省上列入四川南環旅遊線重點景區開發。專家認為,解決交通不暢及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後,以石刻藝術為主的安岳旅遊業將迎來春天。安岳縣委書記李平貴、縣長謝乃文信心十足地說:安岳縣將對資源利用、生態保護和防治污染有機結合,樹立安岳石刻品牌形象,吸引遠近賓客。近期,他們將在互聯網上建安岳石刻網頁,舉辦安岳石刻藝術專題巡迴展、「通賢柚子節」或「安岳檸檬節」等,以促進旅遊為核心的產品交易活動,全面宣傳和介紹安岳,推銷安岳石刻旅遊。
『伍』 石雕之鄉,是哪裡
福建惠安。被稱為中國石雕之鄉。
『陸』 被譽為石雕藝術之鄉的是那裡
被譽為石雕藝術之鄉的有浙江省青田、山東省嘉祥、福建省惠安、河北省曲陽、浙江省溫嶺。具體介紹如下:
一、青田縣
青田縣,地處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永嘉,南連瑞安、文成,西臨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北靠縉雲,全縣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青田歷史悠久,有「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的美譽。
二、嘉祥縣
嘉祥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鄰京杭大運河。因是麒麟發祥之地,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隸屬「孔孟之鄉」濟寧市管轄,公元1147年置縣。總面積973平方千米。嘉祥是中國孝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石雕之鄉、中國嗩吶之鄉、中國魯錦之鄉和中國手套名城。
三、惠安縣
惠安縣(古屬泉州府惠安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惠安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東北部介於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台灣海峽,地理坐標為北緯24°49′-25°15′,東經118°38′-119°05′。素有「海濱鄒魯」、「石雕之鄉」、「建築之鄉」、「世界石雕之都」之美譽。
四、曲陽縣
曲陽縣位於華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部。東與定州市為鄰,西北與阜平縣交界,南與新樂市相接,西與行唐縣毗連,東北與唐縣相鄰。曲陽縣擁有世界級雕刻大師3名,省級以上雕刻大師100餘名,雕刻企業攤點2260個,從業人員達24000餘人,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五、溫嶺市
溫嶺市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台州灣以南,位於東經121°09′50″~121°44′0″,北緯28°12′45″~28°32′02″。市境北界台州黃岩區、路橋區,南接玉環市,西鄰樂清市,東、東南和西南三面瀕海,東臨大陳洋,東南近披山洋,西南接樂清灣。是著名的石雕之鄉。
『柒』 被譽為石雕藝術之鄉
石雕藝術之鄉是青田。
青田縣,地處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永嘉,南連瑞安、文成,西臨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北靠縉雲,全縣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有「中國石都 世界青田」之稱。
(7)石雕藝術之鄉是哪裡重慶擴展閱讀:
青田石雕發端於距今年5000的「菘澤文化」時期。唐、宋時期,創作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五代時期,題材捕捉走向廣泛,成為宗教活動用品。
元、明時期,青田石雕已具較高的圓雕技藝水平。至清代,青田石雕吸收「巧玉石」製作工藝,開創了中國石雕「多層次鏤雕」的技藝先河。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
2006年5月20日,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5月,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捌』 中國四大石雕之鄉在哪裡
1.山東省嘉祥——中國最早的石雕獅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這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樓蘭石獅--推陳出新,威風凜凜,威猛霸氣,鎮魔驅煞,祁佑生財。
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威嚴自尊與宏偉大氣。它象徵著一種富貴吉祥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勢。是每一個有創業進取精神的企業所首選的鎮家之寶。經過嘉祥無數能工巧匠的辛勤創造,石獅工藝造型體現出當代藝人的卓越才能。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台灣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隸屬泉州市。惠安面積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國經濟百強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之鄉」、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石雕之都」。
惠安雕藝源遠流長,源於黃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於一體,汲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范之精華,形成精雕細刻、纖巧靈動的南派藝術風格,與建築藝術交相輝映,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縣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證。青田石雕多次在國際博覽會上得金獎、銀獎,贏得極高的聲譽,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被黨和國家入選作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1992年國家郵電部專門發行了四枚石雕特種郵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別被國務院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石雕藝術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
4.河北省曲陽——河北省曲陽縣4公里長的雕刻路上,兩邊或蹲或卧的石獅、鬃毛飄逸的石馬、神態安逸的長頸鹿等數百萬件和類動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彷彿走進了「野生動物園」;漫步在雕刻展銷廣場上,近10萬件石雕、玉雕、風景石、石材等雕刻產品琳琅滿目,又彷彿置身於「玉林石海」中。
(8)石雕藝術之鄉是哪裡重慶擴展閱讀
石雕,指用各種可雕、可刻的石頭,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常用的石材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質量堅硬耐風化,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舊、新石器時代,石器加工是嶺南原始先民謀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門、珠海發現多處岩刻,以復雜的抽象圖案為主,採用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鎮高欄島岩刻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長5米,明文鑿刻,線條清晰,從復雜的線條中還可辨認出人物和船刻。
據研究,該處岩刻年代約為公元前1000年,是青銅時代的作品。南越王宮署遺址發現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稜柱形石欄桿,是中國建築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欄桿構件。南越國御苑遺址,以石板作冰裂紋精工鋪砌的石池、蜿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設的石室以及多種石構件,為中國秦漢遺址所首見。
南越王趙昧墓,是迄今所知嶺南規模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達2.6噸。墓中出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兩件青玉圓雕舞女、1件浮雕卷雲紋的青白玉雕角杯,還有絲鏤玉衣、龍虎並體玉帶鉤,龍鳳紋重環玉佩、獸首銜壁,均可謂精美絕倫的珍品,反映了當時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藝水平,可見南越國已掌握了開料、造型、鑽孔、琢制、拋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鑲嵌工藝。
在南越王墓中,還發現滑石烤爐、耳杯、豬、枕以及石硯、研石。礪石及磨製精細的石斧等。說明石雕也是被重視的工藝。
從人類藝術的起源就開始了石雕的歷史。可以說,迄今人類包羅萬象的藝術形式中,沒有哪一種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能工巧匠它更為人們所喜聞樂見、萬古不衰。
石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從那時候起,石雕便一直沿傳至今。在這漫長的歷史中,石雕藝術的創作也不斷地更新進步。不同時期,石雕在類型和樣式風格上都有很大變遷;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審美追趕求,不同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制度,都在制約著石雕創作的發展演變。石雕的歷史是藝術的歷史,也是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更是形象生動而又實在的人類歷史。
『玖』 重慶比較著名的景點
一、金佛山是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有「天然植物陳列館」之稱,被譽為「東方的阿爾卑斯山」金佛山以其生物多樣性特點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徵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拾』 為什麼被稱為「石雕之鄉」
因為此地區盛產石雕,故稱為「石雕之鄉」。
中國四大石雕之鄉分別為:浙江省溫嶺、福建省惠安、浙江省青田、河北省曲陽 。
1、福建省惠安
惠安石雕分為圓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幾大類。沉雕主要用於建築牆面的裝飾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額、宅居楹聯等,以線的造型為主要特色,要求線條勁挺有力,柔順暢達。代表作有南京雨花台紀念館《日月同輝》的大型石雕。
2、山東省嘉祥
中國最早的石雕獅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這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聯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樓蘭石獅--推陳出新,威風凜凜,威猛霸氣,鎮魔驅煞,祁佑生財。
3、浙江省青田
青田石雕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縣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證。青田石雕多次在國際博覽會上得金獎、銀獎,贏得極高的聲譽,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被黨和國家入選作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4、河北省曲陽
河北省曲陽縣4公里長的雕刻路上,兩邊或蹲或卧的石獅、鬃毛飄逸的石馬、神態安逸的長頸鹿等數百萬件和類動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彷彿走進了「野生動物園」;漫步在雕刻展銷廣場上,近10萬件石雕、玉雕、風景石、石材等雕刻產品琳琅滿目,又彷彿置身於「玉林石海」中。
(10)石雕藝術之鄉是哪裡重慶擴展閱讀
石雕雕刻設計手法多種多樣,可以分為浮雕,圓雕,沉雕,影雕,鏤雕,透雕。
1、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體感的圖像,是半立體型的雕刻品。因圖像浮凸於石面而稱浮雕。根據石面脫石深淺程度的不同,又分為淺浮雕及高浮雕。
淺浮雕是單層次雕像,內容比較單一,沒有鏤空透該。高浮雕是多層次造像,內容都較繁復,多採取透雕手法鏤空,更能引人入勝。浮雕多用於建築物的牆壁裝飾,還有寺廟的龍柱、抱鼓等。北京故宮的御道就是浮雕。
2、圓雕。是單體存在的立體擬造型藝術品,石料每個面都要求進行加工,工藝以鏤空技法和精細剁斧見長。此類雕件種類很多,多數以單一石塊雕塑,也有由多塊石料組合而成的,此類雕體發展了多促微型產品,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蟬翼,更是巧奪天工,被稱為「微雕」。
此類產品已完全脫離建築實用而成為純工藝品,由於小巧而更便於攜帶,為紀念性珍品,發展前景甚佳。
3、沉雕。又稱「線雕」,即採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藝術品。此類雕法吸收中國畫與意、重疊、線條造型散點透視等傳統筆法,石料經平面加工拋光後,描摹圖案文字,然後依圖刻上線條,以線條粗細深淺程度,利用陰影體現立體感。此類產品多數用於建築物的外壁表面裝飾,有較強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