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古詩詞中藝術技巧有哪些

古詩詞中藝術技巧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4 06:04:07

❶ 古詩詞「創作技巧」有哪些

1、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稱直接抒情,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節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採用婉曲、象徵、比擬、隱語、用典等手段間接地表現出來的一種抒情方式。古詩經常把要抒發的情感,要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繪的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結尾:「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將依依惜別之情寓於帆影、碧空和長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2、景與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出現在詩歌里,有種種不同的情況,最常見的是先景後情,情因景生,即觸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不少的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似乎已成常規,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也有一些詩是先情後景。還有一些詩,看上去完全寫景,而實際上景物裡面蘊含著詩人的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人間詞話》(王國維)]。以上這些都屬寓情於景。一般情況下,有什麼樣的景,就生什麼樣的情,如樂景生樂情,哀景生哀情。但有時,觸景生情,生出的情與客觀的景截然相反,這種情況叫情景相異。古詩中以樂景寫哀情較為常見,以哀景寫樂情比較少見。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以樂景寫哀情。古詩中以樂景寫哀情的名句還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等。

3、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的三種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賦、比、興三者各有特點,又相輔相成。交待事實,直抒胸臆,以賦為佳。變抽象為形象,比興為優。

施肩吾的《夜笛詞》「皎潔西樓月未斜,笛聲寥亮入東家。卻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半花」,用賦的手法寫成,言東家婦聞笛而生思親之情,誤剪同心之花,別開生面。還有古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動人佳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含蓄之句,「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賦的手法寫成。

比喻的手法在詩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運用比喻,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能把陌生的東西變成人們熟悉的東西;有創造優美的意境,產生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的作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比喻,把無形的音樂描寫得形象鮮明,栩栩傳神,彷彿就在眼前。

興是藉助其它事物作為詩歌的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興同詩歌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系。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和第四章開頭兩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運用了興的手法。前者既隱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後者桑葉由嫩綠變為枯黃,既隱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貳其行,二三其德」。興經常有統攝下文,提綱撮要的作用。

要注意,比和興經常結合在一起使用。運用比興手法,能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

❷ 詩詞中有哪些藝術手法

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達技巧和修辭手法三種。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懷古傷今、即事抒懷。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有白描、烘托、渲染。寫景詩常用表達技巧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樂襯哀,上下(或遠近、俯仰、時空、聲色、視聽)結合。其他表達技巧有抑揚、對寫等。 詩歌中的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❸ 古詩文中有哪些寫作手法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
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場面描寫,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❹ 古詩詞中會用到的手法

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又叫表達技巧、藝術手法。現就古人在詩詞歌賦創作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簡 單歸納如下: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懷,借歷史故事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場態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加深詩詞意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常見的用典意思 投筆:棄文從武 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長城:守邊的將士 紅豆:象徵愛情或相思 樓蘭:邊境之敵 瑟瑟:原為綠色寶石的名稱,後來借指綠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剛直忠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黍離: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鴻雁,雁書,雁足,魚雁:書信,音訊 桑榆:日落時餘光所照之處,後指垂老之年 尺素:書信 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存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青鸞,青鳥:傳遞書信的人 鷓鴣: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 雙鯉,鯉魚,鯉素:書信 杜鵑: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 五柳:隱者 東籬,採菊: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 鴻鵠:人有遠大志向 雕蟲: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徑:隱士居住的地方 風騷: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文采 勞歌,渭城,陽關:送別時唱的歌曲 長亭,南浦,柳岸:送別地 夕陽:離別時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園生活 煙波:離別後漂泊無依 吳鉤: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鄉愁 青雲: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斷鴻:孤獨遊子 青紫:高官顯爵 丁香:愁心或情結 青梅竹馬:男女小時天真無邪一起玩耍 蟬鳴: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傷春 落葉:秋天 黃昏日暮:死亡迫近的憂懼或蒼茫的歷史意味 1 飛蓬,孤蓬,歸蓬:孤寂的遊子 西樓,望江樓:送別地或悠悠愁緒 梅子:含有風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懷春)(梅雨:悠悠愁緒)
二、聯想 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三、想像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 過程。 四、襯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五、渲染 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六、象徵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也就是藉助於特定具體的事物,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整理。 七、對比、對照 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互相比較。 八、抑揚 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 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 九、照應 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十、動靜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十一、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 出的是側面描寫。 十二、直抒胸臆 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十三、觸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於景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❺ 古詩文中有哪些藝術手法

詩詞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學藝術,它是我國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最生動的表現載體之一,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苑中的一朵奇葩。《詩經》就是最早以詩的藝術形式而獨樹一幟的代表作。從西漢(公元前206年)至東漢(公元25-220年)逐步發展為楚辭、樂府、古絕和古風等藝術形式。又從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始興起和發展為格律詩。它以詩歌語言的音樂美、形式的對稱美、內容的意境美,確定了在整部文學史中的地位。幾千年來,直至今天仍在不斷地孕育、變化和發展著,可謂久盛不衰、光彩奪目。
詩詞需要運用巧妙的藝術手法來創作,以達到完美的藝術表現。縱觀我國的古體詩和近體詩,它們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大致包括:敘事寫景的描寫手法、比喻比擬的修辭方法和烘托氣氛的渲染手法。簡單地說也就是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
賦,就是直敘或白描的手法。即樸素地描寫創作的現實,藉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詩詞創作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擬的手法。它是詩詞創作中運用最廣泛的形象思維的一種藝術手法。興,就是通過客觀景物的觸發,引起聯想或想像。想像的起點或契機就是興。賦、比、興三者之間不是對立的,也不是孤立的,在藝術創作實踐過程中是互相滲透和互為兼用的。
一、典型化過程是抓住事物本質的捷徑。
賦法是以直敘和白描為主要手段。要使白描和直敘能富有更強的感染力,那麼必須選擇最能反映現實、最有價值意義、最典型的事物加以描寫,才能撐起情感的大廈,才能創造出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詩詞可以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但不可能把社會上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塞到詩詞中。要有取有舍、或添或減,或藏或露。從文藝理論的角度說,就是典型化的過程。
在「典型化」的過程中,詩人們常用「以少總多」和「以小見大」之手法。劉勰《文心雕龍、物色》中說:「以少總多、情貌無遺」。蓋任何景物,橫側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況,反復說皆千頭萬緒,非筆墨所能祥盡。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中僅僅抓住「小荷」和「蜻蜓」的動態描寫,就突出了春初時節的一派生機。而「以小見大」則是以局部見全體,一斑觀全豹,以有限見無限。通過典型的小景物和生活細節來表現重大的社會內容和象徵重大的思想內容,也就達到「以小見大」之效果。如聶紺弩的七律《鋤草》一詩中的「未見新苗高一尺,來鋤雜草已三遭。」 作者抓住鋤草的小事來描寫,其實是反映了當時「破舊立新」的重大社會問題。從詩詞創作的角度看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如果說以少總多是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麼以小見大則是形象化的重要方式。
二、誇張描寫切否失真和太近乎事實。
《文心雕龍�6�1奈飾》說:「自天地以降,豫人聲貌,文辭所被,誇飾恆存。」誇張作為一種積極的修辭方法,是自古以來一直在運用的。
所謂誇張,就是為了表意的需要,有意識地將客觀事物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從而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有利突出事物特徵。如聶紺弩的七律《挑水》中的「一擔乾坤肩上下,雙懸日月臂東西。」用誇張的手法,臆造出深刻的印象,使讀者產生感情共鳴。但是誇張必須有一定的現實為依據,即要抓住當時當地的情況反映其真實的事物,但又不能太近於事實,否則,容易引起讀者誤解。這應該象文學創作中講的,來自現實又高於現實。所以誇張不同於虛誇,誇張的目的在於使人感受主觀的感情態度,使思想感情表現得更為深刻。范溫《詩眼》說:「形似之意,益出於詩人之賦。」比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都是對事物的數量和動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就更能表現出大自然這一壯觀美麗的景象。
三、以賦作比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
在運用賦法的過程中,如何使詩人筆下的靜物,描寫得活潑跳脫,富有生機,主要是客體與主體的互動感。具休說也就是化靜為動和以動寫靜的修辭方法。具體運用中可採用擬人和擬物等手法。如宋林逋《山園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的詩句就很巧妙地以擬人手法,把霜風中的禽鳥「偷眼」和「斷魂」的粉蝶刻劃得十分生動。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山亭。」則是以靜物擬人化而表現為動,使不動為能動,使動者如有情。又比如宋朝林逋《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又如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句則將用動態中的「蟬噪」、「鳥鳴」來襯托出「林逾靜」和「山更幽」。從而創造出一種「靜」的境界。這種手法是利用引起人們的特殊感受的聲音來寫出靜境。
這種手法也是經常配合使用的。如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青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的詩,是在細微體察和選擇在各種靜境中最有典型意義的聲音和動作來加以描寫的。詩就是借景言情,一切寫景都是為了寫情。化靜為動也好,以動寫靜也好,都是為了達到「妙合無垠」的藝術境界。
四、運用正反對比是突出主題的重要手法。
宋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實際上比的方式是千變萬化的,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意,以物比事,以事比意,等等皆是。
所謂正反對比,是比喻中比較常見的手法。它指的是以兩種對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對照,使詩詞中要表達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更加明顯,更為突出,這也是美學上的一種法則。在修辭學上叫對照法和映襯法。在正反對比中,具體的有描述對比,比喻對比,旁襯對比和推理對比。比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白居易《輕肥》詩的尾句「食飽心自苦,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早,衢州人食人。」把兩種完全相反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照,使讀者達到震憾。
五、幾種耐人尋味的比喻方式。
所謂比喻必須具備兩個特點:(1)表現的對象和作比的事物之間必須在整體上,本質上各不相同。(2)表現的對象和作比的事物形式的各種因素或內容的各種因素存在一定的「相似點」。
介紹幾種耐人尋味的比喻方式:(一)博喻。博喻就是以多種比喻綜合運用,藉以加強表現對象的形象性。(二)曲喻。曲喻必須加以聯想才能深化比喻,也就是想像的比喻。應以作比的事物,表現對象之間有一定相似點才構成比喻。(三)映喻。映喻則在「相似點」之上增加一層雙關的意思,比中有比,喻外引喻,也能使比喻不同異常。古人稱之為「映帶體」。(四)迷喻。迷喻是襯托對比,不是單純地指明相似點,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襯托氣氛說明道理,古人稱之「迷比」。如明�6�1於謙《夏日憶西湖》中「玉腕羅裙雙盪漿,鴛鴦飛近采蓮船。」以「鴛鴦」來烘托一種親娓的氣氛和意境。(五)直喻。直喻是將此物直比彼物。達到明快、一目瞭然的效果。如宋�6�1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即用擬人法單刀直入地把西湖比作西施。形象生動而又貼切。
六、婉轉曲達是抒發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所謂「曲」,也就是謝朓所說的「圓」在技法上的體現。即宛轉曲達之手法。這種手法,古人也稱為「隱」。所謂「隱」,不是一目瞭然的正面「直說」,而是旁敲側擊,委曲宛轉地襯托或暗示本意。這是詩詞創作中的語言特徵,可以創造出詩的意境。用藝術形象表現思想感情,這種表現常常是話中有話,音外有音,意在言外的。也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其所描寫的客觀事物的和諧統一。達到情景交融,或寓情於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於境,或借境達意。如清�6�1蔣士銓《杭州》中句「一肩書劍殘冬路,猶檢寒衣索稅錢。」用「檢寒衣」來襯托清貧,又以「索稅錢」隱射賦稅重壓下的社會環境。正如清代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所說:「詩至入妙,在言下未嘗畢露,其情則已躍然者」。又如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詩就是用含蓄婉轉的手法,達到痛斥南宋小朝廷貪圖享樂,不思收復失地的立場。
比較成功的方法大致有三種:(1)借物達意。從側面借物表現本意。如現代詩人謝覺哉《花港觀魚有感》中「魚國群鱗樂有餘,觀魚才覺我非魚。虞詐兩忘欣共處,魚猶如此況人乎?」借魚來抒發自己對社會的感慨。(2)言用勿體。前輩們謂作詩當言用,勿言體,則意深矣。所謂「用」,就是本意和主體所產生的作用。寫出了作用,也就從側面將本意和主體表現出來了,這也是宛轉曲達的一種表現方式。如清�6�1袁枚《釣台》中「為念故人重,轉覺天子輕。」直奔主題,從側面抒發了對嚴子陵的敬重,比「天子」還要重。(3)直中含曲。在古曲詩詞中,有這種表現手法,描寫直景,直抒胸臆,讀起來卻宛轉有致,含蓄有味。這種方式稱之為直中含曲意。即「心思已曲」。蘇東坡評陶淵明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正如王國維所說的:「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七、巧妙運用興法是深化意境的「訣竅」。
藝術構思是離不開想像的。想像也可以說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要使詩詞的主題得到升華,善於聯想是至關重要的。詩的意境,可謂是詩的靈魂。古人說:「詩以意為主,以氣為輔,詞藻章句為兵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興法就是其創作的一門「訣竅」。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這里是說的藝術構思,即著手進行創作之前,定題、選材、布局、作法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行這種藝術思維,不限於其聞目睹,可以直通古今,可以跨越四維。
在興法的運用中,具體可用以賦托興,用比托興手法,達到以虛化實,以無形為有形,起到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渲染氣氛,烘托情感的作用。這也稱之謂「感情構化」之手法。辛棄疾的詩句「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以及李清照的「載不動許多愁」都是通過以虛化實,化無形為有形,來構成詩中的「圖畫」。以達到深化意境之目的。
八、妙用動詞是練就「詩眼」的主要手法。
一首好的詩詞,就要達到情景交融,即寓情於景或借景抒情、寓理於境或借境達理,使之產生情和景、意和境高度結合的藝術境界。王國維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在營造意境中,如何巧妙地運用好動詞是很重要的。
只要在詩句中把動詞用得好、用的活,那麼詩詞展現的動態美和傳神美就能躍然紙上。
凡是歷代好的詩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宋�6�1徐俯的《春遊湖》「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詩句中的「撐」字,就用得很妙。一個「撐」字就活脫脫地把一片柳陰給烘托出來,小舟動了,柳陰活了!又如晉�6�1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色,園柳變鳴禽」詩句,以「生」、「變」、「鳴」三個動詞,竟把生機盎然的春景勾畫出來了。景、物、色、形全俱備,引人入勝。蜀國人魏野的《陝州平陸縣詩》中寫道:「寒食花藏縣,重陽菊繞灣。一聲離岸櫓,數點別州山。」詩中的「藏」、「繞」、「離」、「別」四個動詞的聯用,被宋沈括評為最驚喜的佳句。
再看宋�6�1周密《探芳訊�6�1西泠春感》詞中的最後一句「最消魂,一片斜陽戀柳。」一個「戀」字,點出了作者對「春」的思念和深情,襯託了「消魂」的內在心緒,深化了全詞的主題。
特別是一首詩,只有寥寥幾句。所以,必須要簡潔、明了,又有深厚的意蘊,那麼,就要做到煉句、煉字。在詩詞創作中也叫練「詩眼」。而巧妙地運用好動詞,往往能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許多「詩眼」也就是在動詞中「煉」出來的。

❻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古代詩人留下的古詩詞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珍寶,這也是為什麼小學一直提倡學生要背古詩。背古詩之餘我們還要深入了解其中的蘊意和所用的手法,下面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古詩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1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懷,借歷史故事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場態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加深詩詞意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二、想像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三、聯想

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四、襯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五、渲染

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六、象徵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藉助於特定具體的事物,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整理。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2

一、點染

點染,是國畫的術語。原指畫家在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後來借用到古詩詞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面渲染。

這種手法在寫景抒情的詩詞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作者要抒發的感情。渲染是為了突出旨意,旨意統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諧統一。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中的「斷腸人在天涯」是點;其餘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傷悲。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中第一句是「點」,點出「傷離別」;其餘各句是「染」,渲染傷別之情。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詞用「乍暖還寒」、「三杯兩盞淡酒」、「晚來風急」、「雁過也」、「滿地黃花」、「梧桐更兼細雨」來渲染自己的心緒,最後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點出「愁」的主旨。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正宮」「端正好」,前面「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染,後面的「都是離人淚」是點。

二、虛實

虛實結合是古詩詞重要的藝術手法之一。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捉摸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的存在於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換言之,就方法而言,詳細為實,簡略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就對象而言,景為實,情為虛;眼見為實,想像為虛;有者為實,無者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當前為實,過去和將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虛實結合,可以給人以無窮的暇想和綿長的回味,也可以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難》,以虛寫實,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造出了讓人驚嘆不已的蜀道形象;詩人的情感表達得強烈而飄逸。李商隱的《錦瑟》運用「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個典故,以虛(傳說、典故)寫虛(過去的經歷、夢想、挫折等),詩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讓後學者產生了眾多的揣度和想像,被喻為古代「朦朧詩」。而李煜的《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又以實寫虛,將詩人抽象的`「愁」化為了具體可感的江水滾滾,新鮮美妙。

、疏密

詩詞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寫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為疏,密度大者為密。疏者大筆勾勒,重在傳神;密者工筆細描,重在鋪寫渲染。

在詩詞中,疏利於寫大景,密利於寫小景;在詞、曲中,婉約者較密;豪放者較疏。但在一首詩詞中,詩人們也時而採用疏密結合的手法,構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風急天空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四句,前兩句「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一句三個意象,顯得綿密急促;後兩句「落木」、「長江」一句一意象,顯得物象稀少而疏闊。從美學角度看,密可以產生了一種緊促感,疏可以產生了一種弛緩和開朗感,一緊一緩,能給欣賞者帶來心理的愉悅。又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兩句交代「雨後空山」、「秋天傍晚」,一寫環境,一寫時間,可謂疏朗簡潔;後兩句卻寫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頭」、「水花」,意象十分豐富;一疏顯得宏闊,一密顯出清幽,給人心曠神怡之感。

四、動靜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見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

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天星。」前兩句寫靜,後兩句寫動,富有生活情趣。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以動寫靜,花落、月出、山鳥的動,突出了春澗的幽靜。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前兩句寫動,繪出一幅絢麗的圖景;後兩句寫靜,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但也靜中見動:景物動靜的結合,反映了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心理活動。李白的《望天門山》更是高妙,以「天門中斷楚天開」寫出了水神奇的「動」,力量巨大;又用「碧水東流至此回」寫出了山雄奇險峻的靜——強大力量的靜;然後又用「兩岸青山相對出」寫靜,又靜中有動;「孤帆一片日邊來」寫動,又動中有靜:動靜相襯,即有力量的對抗,又有寧靜與和諧,真可謂運筆如神!

五、濃淡

濃淡在繪畫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淺、明暗。後來用於文學創作,主要指語言的色彩。濃者,重筆濃彩,絢麗;淡者,素筆淡寫,不尚雕飾。

就作者個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濃艷,有的則濃淡兼施。濃淡相互映襯,可以收到鮮明生動的藝術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上片寫金陵的壯麗秋景,用了「似練」、「翠峰」、「殘陽」、「彩舟雲淡」等,語言色彩華美;下片嘆六朝競逐豪華,弔古傷今,語言素淡;以濃襯淡,服務於政治家睹今鑒古的深遠思慮。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寫「紅藕」、「玉簟」、「羅裳」、「蘭舟」、「錦書」、「月滿」,色彩較濃;下片寫「花」、「水」、「閑愁」,色彩較淡;濃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發了詞人的相思之苦:「濃」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讓她何以堪?

六 、雅俗

雅俗是運用語言的一種藝術。「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詩詞中適當運用雅語和俗語,就會雅俗共賞,增強詩歌的藝術魅力。如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前七句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用詞典雅,造句精工;結尾兩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語卻極是通俗:這樣以俗入雅,突出表達了詞人關注百姓疾苦的情懷。又如白居易《憶江南》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用語通俗;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語典雅:不用雅,寫不出江南之優美;不用俗,便失去了親切感和獨特的嚮往之情,可謂相得益彰。

七、巧拙

巧拙也是語言運用的藝術。「巧」是工巧,「拙」是樸拙,二者結合,常可收到別具一格、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如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前一句樸拙,後兩句工巧。無前者,後兩句失去依託;無後者,前一句,失去了應有的表達效果:前後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頓生,一股興嘆之情流動。又如周邦顏的《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前一句寫太陽初升,露水漸干,比較朴實;後二句寫青青池水,風吹水動,晃動的葉子彷彿在不斷高舉一樣,用筆和造景都很巧。

八、曲直

曲與直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來說,詩人心情平靜時,喜歡含蓄委婉,感情激動時,便直吐為快。在現實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復雜變化的,因而在作品中總是兼用曲與直兩種手法來表情達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補,妙合其心。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描寫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寫了對仙境的嚮往,暗寫了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屬於「曲」的手法;到詩的結尾處卻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直」,一曲一直間將詩人率真可愛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白居易的《琵琶行》雖然也曲直兼用,但沒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為主;他寫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對下層歌妓和勞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達的卻是政治受挫後,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和對世態炎涼的強烈不滿。說自己的遭際屬於「直」吧,可他還是表達得那麼「曲」,不講原委,只說同感。曲折與直率的運用,與詩人的心境有關,耐人尋味。

九、隱現

「隱」與「顯」,也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隱顯」與「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將兩者聯系在一起說,曲就顯得隱,而直就顯。

詩人在表達深藏內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時,往往隱約其辭,採用隱諱曲折的方式。如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明明是想說自己考前心裡沒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張籍的幫助,卻又隱諱曲折地虛擬新婦的口氣問新郎:「畫眉深淺入時無?」又如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在明了抒發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時,也隱約地抒發了「塵滿面,鬢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十、離合

離合是一種離題旁涉與緊扣題目的辯證表現手法。直寫題目,內容就會局促;盪開筆墨,內容又會偏離題目。而離合就是要講究直寫與旁寫,正寫與側寫的和諧,側寫、旁寫都要做到服務於正寫,服務於題目,從而使詩詞意脈相連,似斷實續,搖曳多姿。

這種手法在詠物的詩詞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因為古人主張詠物要力求「不即不離」、「不沾不滯」。如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是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開篇搖曳入題,以似花非花、無情有思吟詠楊花,接著由楊花衍生出思婦意象,人與花、物與情,在不即不離之間,詠物而不滯於物,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❼ 關於古詩詞寫作的技巧

1.古詩詞「創作技巧」有哪些

1、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稱直接抒情,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節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採用婉曲、象徵、比擬、隱語、用典等手段間接地表現出來的一種抒情方式。古詩經常把要抒發的情感,要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繪的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結尾:「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將依依惜別之情寓於帆影、碧空和長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2、景與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出現在詩歌里,有種種不同的情況,最常見的是先景後情,情因景生,即觸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不少的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似乎已成常規,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也有一些詩是先情後景。還有一些詩,看上去完全寫景,而實際上景物裡面蘊含著詩人的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人間詞話》(王國維)]。以上這些都屬寓情於景。一般情況下,有什麼樣的景,就生什麼樣的情,如樂景生樂情,哀景生哀情。但有時,觸景生情,生出的情與客觀的景截然相反,這種情況叫情景相異。古詩中以樂景寫哀情較為常見,以哀景寫樂情比較少見。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以樂景寫哀情。古詩中以樂景寫哀情的名句還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等。

3、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的三種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賦、比、興三者各有特點,又相輔相成。交待事實,直抒胸臆,以賦為佳。變抽象為形象,比興為優。

施肩吾的《夜笛詞》「皎潔西樓月未斜,笛聲寥亮入東家。卻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半花」,用賦的手法寫成,言東家婦聞笛而生思親之情,誤剪同心之花,別開生面。還有古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動人佳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含蓄之句,「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賦的手法寫成。

比喻的手法在詩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運用比喻,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能把陌生的東西變成人們熟悉的東西;有創造優美的意境,產生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的作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運用比喻,把無形的音樂描寫得形象鮮明,栩栩傳神,彷彿就在眼前。

興是藉助其它事物作為詩歌的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興同詩歌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系。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和第四章開頭兩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運用了興的手法。前者既隱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後者桑葉由嫩綠變為枯黃,既隱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貳其行,二三其德」。興經常有統攝下文,提綱撮要的作用。

要注意,比和興經常結合在一起使用。運用比興手法,能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

2.關於古詩的寫作技巧、大意以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求解

一、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二、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

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後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

三、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修辭手法(比喻、誇張、擬人、通感等)、表達方式(抒情、議論、描寫等)、藝術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襯托用典等)三大類。

答題步驟:(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四、賞析詩歌的意境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五、賞析詩歌的思想情感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壯志未酬、報國無門、閨中怨恨、念遠思家、忠貞愛國。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思想情感。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作者這種感情。

六、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沉鬱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或(1)結合全詩分析某句詩的表達技巧及表達效果。

總之,如果我們能熟悉這些命題方式,清楚各種答題技巧,再認真審讀題意,根據試題要求,扣住原詩,抓住要點組織語言,就能極大的避免失分.

3.詩歌創作技巧

詩歌的技巧,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完的,在詩歌創作的路上走得越遠,就越會發現自己難以突破,一當你覺得自己有了進步,卻又跟著覺得自己還是原地踏步~~~~````

就你的問題,先簡單的說說:

意象:

詩歌中的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觀的意與客觀物象相凝聚的具象。一首詩很少是一個單一的意象,而是一系列意象的組合,它的多重組合就如同電影蒙太奇(montage)手法。所謂蒙太奇是指「用一連串畫面並置形成不見於任一畫面的一種抽象觀念。」詩歌中的意象疊加就是意象組合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它是一個意象的上投影著另一個意象或多個意象滲透交融成一體,如一位國外的詩歌理論家所說的「兩個視覺意象構成一個視覺和弦,它們結合而暗示一個嶄新面貌的意象。

詩歌分行,句子編排:

詩歌句子的分行編排有很大作用作用: 新詩沒有古詩詞的固定音樂規定,引進西方分行,加強節奏感和旋律感以達到音樂性的效果。

1 分行適應詩情而長短、疏密、參差。詩行遵從詩歌內在律--情緒節奏,其外形是將內心情緒視覺化展示出來的結構形式。惠特曼表現開國時開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詩行很長,猶如新大陸疆界的廣闊蒼茫。馬雅可夫斯基表現了十月革命的劇變,詩行呈現樓梯形,起伏大,參差不齊。

2 詩行運用省略、跳躍,隨意性較大,產生新的結構意義。如上下詩行並置產生新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3 分行把視覺間隔化為聽覺間隔,顯示節奏。這是在閱讀中產生的效果。連在一起讀就無法顯示節奏。

4 分行引起審美注意,讓人用詩的心理來欣賞。

但是也有要求:

1 注意行與行有機組合。關鍵是跨行--一句話占兩行以上。這是為了讓人停頓,集中注意力去欣賞下一行--強調最有價值、最光彩的語言。

2 分行是發展變化的,應有獨創性。如傳統的情緒圖案,變為象形圖案和會意圖案。

3 分行更重視詩的視覺效果,從「聽覺藝術」變為「視覺藝術」。這是因為新詩內在的復雜性和多層性,難以直接通過朗誦來表達,只能用文字排列來保持詩意。卡勒(美)認為,一段文字是否是詩,未必取決於語言本身,而是取決於文字排列即視覺形式。

詩歌的用語要注意陌生化與還原生活:

詩歌雖是語言藝術,它有別於日常語言。日常語言是一種實用語言,它無時無刻都在使用,就有自動化性質,它的司空見慣,也就鈍化了人們的感受,我們的感覺常處於麻痹狀態。詩歌語言則不同,為了給讀者以新鮮感,它常以反常的方式出現,即對見慣的實用的語言實施阻撓、變形、扭曲的特別處理,使原先熟悉變成不熟悉的,需要重新加以審視,它就是俄國文藝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所主張的「陌生化」,也可稱為「反常化」。他說「藝術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感覺事物,而非已知事物,藝術技巧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因為感覺過程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

還是開始的那句話,詩歌的技巧,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完的。學習詩歌,也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如果對詩歌有興趣,想深入了解的話,有詳細的資料。包括:

詩歌的比與意象疊加 詩歌中的設定性規則 詩歌的表現與表現性 詩歌的形式、形式感與形式主義 歌中意義、意思、意味的追尋 詩歌中的音義對應 音樂與詩的橋梁 陌生化與還原生活 詩歌佯謬:通感、荒誕、黑色幽默~~~~~~~~~``

全部都是長篇大論,不過,你要是有耐心將這些資料看完,相信對你詩歌的創作會有很大幫助!!!

網址:/bajiter/blog/category/%CA%B2%C3%B4%B6%BC%D3%D0

4.詩歌創作絕對實用技巧

我先不談什麼技巧。

我先來個建議。我用最簡單的話語讓你明白本末。

對於你的要求其實很好滿足,你可以從最簡單的散文詩著手,這樣不會覺得很麻煩。

我也算半個作家,我來個你講講吧。

為了技巧寫文章而寫文章,只會讓你的情感變得干癟、空虛。技巧不是唯一。只要你能寫出,平淡的寫出你的真實感受,我想你會因為你這份情感而欣慰、感懷。而不是因為自己會用這些那些的技巧,並且用得非常成功而開懷一笑。那麼你的看法是後者的話,恕我直言,我會笑。不要為了形式而忽略了內容。高三哲學常識裡面講到:內容和形式要統一。這個我想你知道吧。意思就是說,要在內容飽滿、真實的情況下去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技巧上的渲染。你看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整首詩文字簡單朴實,但是它所包含的情感豈是形式能掩蓋得了的?不會的。

詩作原文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這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用現在得話來說就是「口水話」,但是因為這個內容的飽滿,這個「口水話」也就那麼的情思飛揚。所以,形式、技巧只是輔助,內容才是感人的重頭戲。注意這裡面的推詞煉句,這裡面少了一個字都不行。都不能將那種痴纏的情感表達出來。細細揣摩每一篇名家名作,你肯定會有所收獲。

但是沒有形式和技巧是不行的,要寫出一篇好的文字,內容和形式都得要,技巧也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缺一不可。練習一些技巧,可以寫一些片段做專門的訓練。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急躁,要戒驕戒躁。慢慢的來,欲速則不達。

網站上有很多的寫作技巧,其實那些文學大家們,他的成名作里,用到的技巧,用得好的技巧又有多少呢?你可以去網站上找一些技巧、和怎樣謀篇布局的講解,自己慢慢的練習。但是我推薦你先注重內容,謝謝小的散文詩。或者是小詩,就那麼幾句。我的博客里有一些詩歌,你可以去看看。.cn/xuyanzx 。

我不多說了,難得有你這么好學的。50分的懸賞對我來說沒什麼用,但是可以看出你的心。別著急慢慢來,不懂的地方可以來我的博客留言提問,我會幫你的。

我再修改一下我的回答:

我談一下我走上這條路的過程。

我從小就喜歡寫寫動動,但是都是那麼的簡單的幾句。直到上高中的時候才寫過一篇完整的文章,作文從來都不會超過250個字,並且從來都是作文題材所不允許的詩歌體裁,所以初中的作文幾乎都在20分以下。為了某一件事的圓滿完成,而又違背自己的實力的話,勉強的去拼湊,寫出來的作品只配扔進垃圾箱,作為廢紙。我得20分以下不是因為我寫得不好,而是我違反了作文的規定。我不愛背古詩名句,那些經典的東西,會自然而然的刻在我的腦子里。那些我認為不夠經典的詩句,我記不住,以致填寫古詩上下句的時候,我經常自己現場作文,接上對仗工整的下句或者上句。我也不愛讀文章,我喜歡選取一些短小的文章來讀,來感受,感受那一份情意綿綿、洶涌澎湃、鐵血豪情。送你一句話「真水無香」你可以去網路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再給你推薦一本書克里希拉穆提的《愛的覺醒》。也許你看不懂這本書,但是我想,這本書並不需要我們看懂,並且根本也就沒人能看懂。希望你去感受,感受他的每一句話。我們不是做學術研究,雖然我正在研究這本書,自從2001年得到這本書,到了今天2010,9個年頭,我都還沒有研究完這本書。估計今年底能研究結束了吧。也許你看了你會覺得和寫作沒關系。但是我想告訴你,寫作不是湊字,不是體現你的詞彙量,技巧的運用。而是體現你的全面素養。這是本心靈哲學的書。好好的體會和感悟。我相信你能做到。

多多的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和個人修養是寫出好文章的必要。就算不能妙筆生花,也能提升個人的修養。個人的修養在這個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會因為你握手的力度不對,導致本來水到渠成的生意,毀於一旦。

不說了,我講到這里,希望你能明白。不明白就到博客留言提問。我會認真解答。

❽ 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詩歌中的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❾ 詩詞中有哪幾種藝術表現手法,分別是哪些

古詩詞鑒賞之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又叫表達技巧、藝術手法,是指詩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
2、聯想
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
3、想像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4、襯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5、渲染: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
7、對比對照: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後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8、抑揚: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
「虛席」,不
9、照應: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10、動靜: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拔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1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12、直抒胸臆
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3、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或緣情布景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

閱讀全文

與古詩詞中藝術技巧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