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校園文化藝術節可以為大學生帶來哪些收益呢
校園文化藝術節在一定程度上通過不同形式的文化藝術節目及活動,將校園內的文化藝術氛圍推上高潮。不同的活動主題可以吸引和鼓勵學生的多元發展,而不是僅僅憑借教學科目來引導學生的發展。因此,校園文化藝術節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活躍了校園的氛圍。
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中,有助於老師和同學們更多層面的認識身邊的同學。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生活中相處的機會和時間。藝術和文化修養的提升不在一朝一夕,對於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應當有自己喜愛方向,可以豐富生活內容,提升生活質量。
㈡ 藝校是什麼(干什麼的)
藝術類院校,目標是培養具備各專業知識,能從事各專業門類教育和實踐的人才。藝術院校專業課的考試都是由各個高校自主命題的,部分學校有一定的考前培訓輔導班。其招生工作是由各個學校在教育部的指導下自主進行的,考試內容和時間是由學校自主決定的。
藝術類普通高等院校共96所,其中本科45所,專科51所。(備註:不包括含有藝術類專業及含有藝術性質且歸類為其他類型的院校、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招生院校以及港澳台藝術院校)
公立本科院校31所,民辦本科院校10所,民辦本科獨立院校4所。
音樂類:聲樂、鋼琴、民樂、調律、錄音、作曲、音樂學、管弦樂、音樂教育等。
戲劇類:表演、導演、戲劇文學、攝影、錄音、舞台藝術、電影電視等。
美術類: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學、設計學、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動畫、環藝設計、建築設計、數字設計等。
舞蹈類:古典舞、爵士舞、民族舞、民間舞、現代舞、芭蕾舞、國際舞、拉丁舞、街舞、舞蹈編導等。
傳媒類:播音與主持藝術、新聞采編、廣播電視編導、照明藝術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藝術院校
㈢ 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一)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藝術教育在個體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兒童與藝術最近,每個兒童都擁有一顆藝術的心。兒童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著游戲的精神和藝術的心靈。游戲則是連接兒童與藝術的最佳通道。研究發現:兒童幼時的游戲程度,直接決定其成長的質量。因為通過藝術的教育,能開發兒童的游戲和藝術本能,能使兒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種形式,如線條、聲音、韻律等。正因為如此,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7-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沒有藝術和游戲陪伴的兒童,是孤獨不幸的;沒有藝術和游戲的童年,是黯淡無光的。如果一個孩子喪失了內心的藝術本能,人性意義上的「死神」就會降臨。
從人的個體成長的整個過程來看,藝術教育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主要路徑。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人的認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礎。智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於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人類能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
從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浪漫地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升人的心理調適能力。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凈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身體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因而具有心理療治功能的作用。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泄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等等,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藝術教育不僅讓人學會創造,也能夠讓人學會合作和交往。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會通過使用一系列視覺的、聽覺的、動覺的信號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對於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樣,參加藝術學科的集體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合作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而這些素質,對學生當下的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
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有助於人的人格形成。兒童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逐漸形成初淺的平衡、空間、架構等意識,並會根據這些來形成和諧的性格,不斷滋養精神、涵育生命、圓善人性。藝術的學習過程,在培養記憶、觀察等能力的基礎上,一定伴隨著聚精會神、堅持不懈、有的放矢等,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過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統整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的過程,無疑對人的當下生活,對今後的成長、發展,對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
在學校生活中,藝術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它不僅對於其它學科的學習具有顯著的正相關,而且使學校生活張弛有度,充滿活力。
近年來,隨著腦神經認知學科的發展,藝術教育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發掘,科學家們發現,藝術是為長期教育服務的。如果只關注考試成績,而考試又只針對數學等知識體系的話,藝術會明顯地處於劣勢。「如果我們要求短時間就有結果,那藝術將無能為力。藝術發展的是那些需要長期積累才能發展完善的神經系統。不過,優勢一旦顯現,將無所不及,從精細的運動技巧到創造能力,乃至情緒平衡能力的提高都將表露出來。」
有科學研究顯示,在充分的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成績測驗之間,存在著穩定的正相關關系。參加藝術活動的學齡期學生在口頭記憶測試上所獲得的分數,要比班上那些沒有參加藝術活動的同學明顯高出許多。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每周參加音樂活動三次的學生,在數學、閱讀、歷史、地理測試中的成績要比那些不參加活動的學生的成績平均高出40%。」
同時,藝術教育還會對其他諸多教育因素產生積極影響。根據美國學者EricJensen的研究:「藝術用非一般的方法來影響通常令教師感到棘手的學生,使得拖拉、曠課和輟學的現象減少了;藝術使學生之間的交往更加友好,爭吵和歧視減少了,冷嘲熱諷也減少了;藝術使環境變得充滿發現,重新點燃那些已厭倦被灌輸知識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藝術為各種水平的學生提供挑戰,水平的跨度從發展遲緩到天資聰慧,所有學生都能夠自發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水平;藝術讓學習者融入真實的世界中,戲劇、音樂、美術、舞蹈等文化產品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受眾;藝術使學生成為持之以恆的、自我管理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個只從高獎賞測驗中獲取事實性內容的知識儲藏庫;與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學生相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從藝術指導中獲得的知識和他們一樣多或更多。」
為什麼藝術教育會有著這樣令人驚異的效果?我們認為這首先和藝術的「粘合」功能相關。藝術學科(教育,不應該是學科)不僅僅是機械枯燥生活的潤滑劑,更是被課表割裂的教育生活的粘合劑。從本質來看,教育本應是渾然一體的,但是由於知識的極速增長需要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才逐漸有了分科。這樣的分科本身就導致了教育整體上的碎裂。藝術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連綴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讓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美好,讓生命在高強度的學習過程中,並不顯得緊張與忙碌,而仍然擁有從容與優雅。
這種粘合發生在一天、數天、每天的學習中。就像一天中的課間休息時,無論高歌一曲還是翩躚起舞,這既是藝術教育,也同時是一節課和另一節課之間的美妙聯結;就像在為期數天、數周的一個課程的學習中,在每一個課程的開頭與結尾,我們用藝術來呈現課程對生命的書寫,這也是一個課程和另一個課程之間的美妙聯結;而在所有的普通日子之間的一個個節假日,或者是根據學校、根據教室的需求創造的「自己的節日」,都會在擦亮一個節日的同時,照亮期間的普通日子,從而把一個日子和另一個日子有機聯結為一個教育的整體……
同時,精神上的高度興奮專注形成的高峰體驗,會讓人忽視身體的疲憊,但人畢竟不僅是精神的人,同時也是物質的人,在高強度的學習之後,人的肉體會疲憊,也就對學習自然產生倦怠。但是,因為藝術思維另一種思維,使用的主要是右腦,其他科目的學習更多使用左腦,所以,通過藝術教育不僅鍛煉了右腦,還讓左腦得到了充分的休憩,為新一輪的學習重新注入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里提及的藝術教育,不僅指藝術學科的教育,如美術、音樂等藝術科目,也泛指在其它學科中實施的藝術教育,比如數學、化學等學科,當教師在數學課上講述那些神奇的圖形結構,在化學課上展示那些美妙的分子組合,讓孩子以美術的方式進行描繪時,不僅能夠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也會相應產生同類效果。
(三)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
家庭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無聲無息、全方位的教育,是整個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但是,家庭教育以日常生活為載體,活生生的現實既在累積著教育的廣度與力度,其瑣屑雜亂的一面也會不斷沖刷、消減著深度與高度。由於血緣的特殊關系,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劍走偏鋒,剛性有餘而柔性不足。
在家庭中有意識地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詩意,讓教育變得柔軟,從而家庭成員的生命的存在,最終如同詩人荷爾德林贊頌的那樣:「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同時,如果說學校教育的重心往往放在知識的傳授上,那麼,對道德人格的教育則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藝術作為人類豐沛美好的情感和直觀可視智慧的結晶,能夠直接給心靈以震盪和沖擊。通過藝術教育而開展道德人格教育,則會避免說教,更加靈動、愉悅。如此一來,藝術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與強項,迴避家庭教育的劣勢與弱項,從而為教育搭建起一個更加美好而堅固的教育共同體。
(四)對社會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彌合被不同標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會的內聚力和創新力。
在社會中,尤其是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後工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空間上的距離越來越接近,但心理上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選擇越來越多的人們越來越被不同追求、不同職業、不同喜好,乃至不同收入等具象而微的標准切割,成為越來越孤立的個體。
美國學者艾伯利斯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有利於形成一個有內聚力的社會。」藝術教育使人不僅僅了解藝術本身,而且更多認知和理解藝術背後的社會文化、精神和價值,如此附著於藝術之上的文化、精神、價值更易於得到生動的傳播與廣泛的認可,必然會促使人們產生共同的社會文化和精神,價值和話語,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內聚力。我們可能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每當雄壯悲愴的國歌響起,我們總是熱血沸騰,深深地被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所震撼。如果全體公民都了解自己的藝術文化,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容易形成共識,公民的文化素質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就會提高,社會內聚力就越強。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藝術教育還具有提升國民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築造精神家園的作用。
一般而言,藝術永遠是以創新者、弄潮兒的形象,站立在每一個時代的前沿。通過藝術教育,我們可以了解社會的文化思潮,緊跟時代的步伐,藉助於藝術思維的方式和藝術作品特有的闡釋範式,沖擊陳腐老舊的社會觀念,在更深遠的層面上綜合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更新觀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發現並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
以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為例,一個軍旅題材的電視作品,本來只會吸引一部分觀眾的注意。但是,因為這個作品凝練地呈現出了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精神,一種自強不息的個人精神,而成為一時間的社會熱點,被廣泛傳播。我們的教育如果能夠通過這樣的藝術作品而開展,就能夠讓這種精神在全社會得到更深入、更持久、更徹底的弘揚。
(五)對民族而言,藝術教育是傳續民族精神的瑰寶,是積淀民族文化的法寶。
藝術和藝術教育天生與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脈相連、水乳交融。藝術和藝術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著一個民族的審美品味,鍛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
通過藝術教育,受眾的藝術品味得到提高,督促也激勵著創作者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創作者凝聚個體的精神呈現時代的思考,所創造出更好的藝術品,則影響著人們,提升著人們的藝術品味;二者結合,共同接受著時間的淘洗,一個民族就在這樣的不斷繼承、不斷超越中,讓自身不斷革新,戮力創造。
我們強調,在藝術教育上,要堅持多樣化與民族化。這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是一個硬幣不可分割的兩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我國的國粹藝術崑曲與京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這一類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教育,使學生通過唱做念打、生旦凈末丑等形式,充分體味這些藝術背後的歷史、文化,從而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鑒賞能力。藝術教育正是這樣無形而又深刻地塑造出中國人的精神與靈魂,決定了中國式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既在孩子心中播下中國藝術的種子,也讓孩子因此成為一個「中國人」,從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世界人」。
(六)對人類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幫助我們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隻眼,交給我們開啟世界的另外一把鑰匙。
真、善、美,如同三盞燈,照耀著人類前行。「真」是指科學和真理等必然性的知識,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善」是指道德和宗教信仰等應然性的范疇,解決「怎麼做」的問題;「美」是指藝術、人文、情感和審美等或然性的領域,解決「如何是」的問題。
如果說,「真」是世界的第一極,「善」是第二極,那麼,「美」則是世界的第三極。如果說,科學是用共同的語言揭示不同的世界,道德和宗教是用共同的語言揭示共同的世界,那麼,藝術則是不同的語言揭示不同的人性世界。對真善美的追尋,不僅是全人類用以實現自我的方式,而且,以科學求真、以宗教求善、以藝術求美,是全人類在發展中總結出的追尋真善美的有效方式。
在這個意義上說,藝術是人類看待世界的第三隻眼。人們一旦學會了用藝術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用這隻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觀自我成長,從而在心靈上發現自我,在精神上獲得豐盈,在生命上感受意義,在人生中活得從容。
藝術是開啟世界的另外一把鑰匙,這是藝術的另一個重大價值。這把鑰匙,我們可以稱作藝術思維。
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人類對萬物的理解越來越清晰,一個人在童年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這些知識基本都是有序的、精確的、線性的,從邏輯上是有因有果,從時間上是有始有終。通過對這些知識學習,兒童逐漸理性地把握了這個世界,兒童的思維也逐漸因此訓練為理性的思維。
但是,世界是立體的,是多維的;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僅僅依靠科學和道德宗教,無法對世界產生全面認知。如果說科學是外求,是以各種工具去辨析萬物,藝術則顯然是內求,是以自身直覺去感應世界,以自身經驗去把握世界。馬克思曾把人類對世界的把握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掌握,一種是精神掌握。前者是指生產勞動實踐;後者是指藝術等實踐。這種精神掌握方式不同於物質掌握方式,它不是通過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來認知世界,而是訴諸人的感性直觀能力來獲得對世界的把握;不是依靠必然的邏輯結構來把握世界,而是依賴感受力來(即形式美的眼睛和音樂感的耳朵)獲得對世界的認知。因而,在藝術思維的角度下,世界呈現給人的場景是可感的、豐富的、彈性的、張力的。
在現實生活中,伴隨著理性思維的單向開發,往往會有對藝術思維的抑制。畢加索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在很小的時候畫的就像是拉菲爾,可是我終其一生希望畫的就像是一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藝術是藝術家情感磅礴噴涌的產物,是經驗通過直覺井噴的產品。這種過程,對年齡越小的兒童,就越發是自然的生存狀態,但對成人來說,卻是需要不斷突破束縛才能重返的狀態。
藝術思維尤如一座「渾沌」立交橋,它在萬事萬物之間建立起非理性的聯系,尤其是諸多能夠被深刻感知卻又無力名狀的事物,可以藉由它,瞬間四通八達。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往往也是頗具藝術修養的人士。比如愛因斯坦對音樂、文學的迷戀,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竺可楨、蘇步青、李四光、高士其、李政道等也都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難怪美國藝術學博士貝蒂·艾德華呼籲:「人人都應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毫無疑問,結合科學與藝術、內外兼備地二者共同發展,讓二者從兩極向中間並進,最終融合、平衡,才是最為理想的思維模式,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因此特別強調,「藝術和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1987年,《科技日報》發表了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蘇步青等近30位我國著名科學家暢談文藝的文章,均表明他們的藝術生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科學想像力。
總而言之,藝術教育在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圖甚至有這樣一個的觀點:藝術應成為教育的基礎。可以說,不重視德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準;不重視智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認知水平;不重視體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身體健康;而不重視藝術教育,損害的則是一代人的心靈世界,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想像力和創造力。
㈣ 讀藝術學校有出路嗎 就業方向有哪些
從藝術學校畢業的學生,有的人非常成功;也有的人成績就一般,普普通通;還有的人,連就業也有問題。
1、繪畫類:主要到文化藝術領域、教育、設計、研究、出版、管理單位從事教學、創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雕塑類:主要到戶外城市公共環境雕塑及室內架上雕塑等專業領域從事專業創作設計、放大製作,並能從事本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
3、美術學:主要從事美術教育、美術研究、文博藝術管理、新聞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4、藝術設計學:主要到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出版和文博等單位從事藝術設計學教學、研究、編輯等方面的工作。
5、藝術設計:主要到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6、戲劇影視美術設計:主要到劇院團、電影廠、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從事美術設計的工作。
7、動畫:主要在電影、電視等媒體的製作崗位上,從事動畫原畫、動畫創意設計和編導及三維電腦動畫創作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
從藝術學校畢業的學生,有的人非常成功;也有的人成績就一般,普普通通;還有的人,連就業也有問題。
造成學生不同命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校因素。如果學校屬於名校,比如,中央美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學校畢業的學生,由於在學校受到嚴格的訓練,個人素質較高,因此,在走向社會時,起點就高,比較容易有出息。
如果自己念的學校是普通藝校,由於師資力量薄弱,社會聲譽不高,學生在畢業時,起點就低,要成功就比較難。
2、社會因素。也就是平常說的運氣。比如,你畢業的時候,恰巧處於影視行業的黃金時代,需要大量的藝校學生,那麼,你就容易有出息。再比如,處於綜藝節目大發展的時代,藝校學生就很吃香。
3、個人因素。這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自己一方面基礎扎實,個人素質較高;另一方面,又能吃苦耐勞,善於溝通。那麼,那就容易有出息。
所以,從藝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只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就可能走向成功,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㈤ 藝考有什麼好處
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和氣質培養。選擇的范圍較廣,報考時分數線比較低。藝術類考生可以追逐和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實現自身的價值。
1、文化成績不好也能考名校
如果你文化課成績不好,你可以去參加藝術考試,這不是因為你們老師怕你拉平均分,主要是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如果想考上大學或是好一點的重點大學,藝考是很好的出路,比如學表演專業300分就可以上中戲、北電這樣的211重點大學,編導專業450分就可以。
而如果你只參加文化課考試這個成績本科肯定考不上。美術音樂和舞蹈建議你就不要考慮了,因為那些專業必須從小學起,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表演、編導和播音,這些專業是可以通過短期培訓就能達到應試能力的。
2、減輕藝術生考試負擔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承認藝術聯考成績,考生可以不用到全國各地參加藝術院校組織的校考,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交通、食宿、報考等方面的費用,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用於文化課備考。(當然不承認省聯考成績的院校還是要參加校考的,31所獨立院校一般都要參加校考)
3、減輕高校的組考負擔
省聯考以後,有統一的成績供高校在錄取時使用,學校可以不需要單獨組織專業考試。另外一方面,有利於高校在省增加藝術類招生計劃。
省統一組織考試,學校使用省統考成績,學校的生源范圍會大大超過單獨組織校考的范圍,可以解決學校因專業單考而導致的生源不均衡的問題,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想增加招生計劃但缺乏生源的問題。
另一方面,參加省統考的成績為絕大多數學校使用,也會大大增加考生的選擇機會。同時,有利於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學校單獨組織考試,不同的教師到不同省份組織考試,也會帶來標准上的不一致。
4、多一次求學的機會
因為藝術類專業在填報志願時,是提前批次錄取的,藝術生出於興趣,喜歡藝術想試試看能不能考上,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考生自己理想的大學,在填報志願時,還可以選擇填報普通高考志願,本科和專業都是可以選擇的。
這就意味著藝術生多了一次求學的機會。但是前提是你的文化課成績要過硬,經得起考驗。
㈥ 藝術教育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
(一)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
藝術教育在個體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兒童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著游戲的精神和藝術的心靈。游戲則是連接兒童與藝術的最佳通道。研究發現:兒童幼時的游戲程度,直接決定其成長的質量。因為通過藝術的教育,能開發兒童的游戲和藝術本能,能使兒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種形式,如線條、聲音、韻律等。正因為如此,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7-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沒有藝術和游戲陪伴的兒童,是孤獨不幸的;沒有藝術和游戲的童年,是黯淡無光的。如果一個孩子喪失了內心的藝術本能,人性意義上的「死神」就會降臨。
從人的個體成長的整個過程來看,藝術教育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主要路徑。(向藝葵a~pp專業老師在線實時為您答疑==)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人類能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從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浪漫地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升人的心理調適能力。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凈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身體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因而具有心理療治功能的作用。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泄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等等,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藝術教育不僅讓人學會創造,也能夠讓人學會合作和交往。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會通過使用一系列視覺的、聽覺的、動覺的信號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對於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樣,參加藝術學科的集體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合作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而這些素質,對學生當下的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
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有助於人的人格形成。兒童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逐漸形成初淺的平衡、空間、架構等意識,並會根據這些來形成和諧的性格,不斷滋養精神、涵育生命、圓善人性。藝術的學習過程,在培養記憶、觀察等能力的基礎上,一定伴隨著聚精會神、堅持不懈、有的放矢等,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過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統整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的過程,無疑對人的當下生活,對今後的成長、發展,對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
在學校生活中,藝術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它不僅對於其它學科的學習具有顯著的正相關,而且使學校生活張弛有度,充滿活力。
藝術用非一般的方法來影響通常令教師感到棘手的學生,使得拖拉、曠課和輟學的現象減少了;藝術使學生之間的交往更加友好,爭吵和歧視減少了,冷嘲熱諷也減少了;藝術使環境變得充滿發現,重新點燃那些已厭倦被灌輸知識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藝術為各種水平的學生提供挑戰,水平的跨度從發展遲緩到天資聰慧,所有學生都能夠自發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水平;藝術讓學習者融入真實的世界中,戲劇、音樂、美術、舞蹈等文化產品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受眾;藝術使學生成為持之以恆的、自我管理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個只從高獎賞測驗中獲取事實性內容的知識儲藏庫;與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學生相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從藝術指導中獲得的知識和他們一樣多或更多。」
(三)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
家庭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無聲無息、全方位的教育,是整個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但是,家庭教育以日常生活為載體,活生生的現實既在累積著教育的廣度與力度,其瑣屑雜亂的一面也會不斷沖刷、消減著深度與高度。由於血緣的特殊關系,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劍走偏鋒,剛性有餘而柔性不足。
在家庭中有意識地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詩意,讓教育變得柔軟,從而家庭成員的生命的存在,最終如同詩人荷爾德林贊頌的那樣:「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同時,如果說學校教育的重心往往放在知識的傳授上,那麼,對道德人格的教育則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藝術作為人類豐沛美好的情感和直觀可視智慧的結晶,能夠直接給心靈以震盪和沖擊。通過藝術教育而開展道德人格教育,則會避免說教,更加靈動、愉悅。如此一來,藝術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與強項,迴避家庭教育的劣勢與弱項,從而為教育搭建起一個更加美好而堅固的教育共同體。
(四)對社會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彌合被不同標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會的內聚力和創新力。
在社會中,尤其是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後工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空間上的距離越來越接近,但心理上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選擇越來越多的人們越來越被不同追求、不同職業、不同喜好,乃至不同收入等具象而微的標准切割,成為越來越孤立的個體。
藝術教育有利於形成一個有內聚力的社會。藝術教育使人不僅僅了解藝術本身,而且更多認知和理解藝術背後的社會文化、精神和價值,如此附著於藝術之上的文化、精神、價值更易於得到生動的傳播與廣泛的認可,必然會促使人們產生共同的社會文化和精神,價值和話語,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內聚力。
(五)對民族而言,藝術教育是傳續民族精神的瑰寶,是積淀民族文化的法寶。
藝術和藝術教育天生與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脈相連、水乳交融。藝術和藝術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著一個民族的審美品味,鍛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
總而言之,藝術教育在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圖甚至有這樣一個的觀點:藝術應成為教育的基礎。可以說,不重視德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準;不重視智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認知水平;不重視體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身體健康;而不重視藝術教育,損害的則是一代人的心靈世界,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想像力和創造力。
㈦ 學藝術有什麼好處
正確藝術教育6大好處
1、積極面對,主動參與
孩子學習藝術不但讓孩子性格變得開朗,敢於和陌生人交流;還培養孩子的社會活動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最終達到 「發掘孩子表演天賦,學會與人溝通交往,增強社會適應力」的效果。
2、告別恐懼,解放天性
藝術教育能夠讓孩子解放天性、建立自信、完善氣質、規范談吐,並且讓孩子對藝術的鑒賞力得到提高,敢於展現自我、表現自我。
3、學會欣賞,排除嫉妒
要讓孩子學會欣賞,懂得欣賞的目的是對美好事物的理解。技不如人是可以的,但不要嫉妒,不要內心有失落感!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性,寬廣的胸懷,長大後做一個為人大度、善解人意的人。
4、尋找不足,煥發光彩
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即使成績再好也有會不足之處。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所不足,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優秀的地方。不足的要改進,不要找借口;要讓孩子保持優秀的一面,逐步完善。以此教育孩子戒驕戒躁、學無止境的道理。
5、相互鼓勵,學會自信
藝術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給予肯定和鼓勵,分享榮譽,會讓孩子有一定成就感。成就感的產生,就是自信心產生的開始!自信,是孩子成長中必須具備的和保持的一種積極的態度!
6、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受過嚴格藝術訓練的孩子,將來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面對怎樣的人生機遇與挑戰,他今天所接受的這些藝術教育和熏陶都會讓他終生受益無窮!
(7)文化藝術學校有哪些用處擴展閱讀
學藝術的意義
1、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
人的認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礎。智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於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2、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人類能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3、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
從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浪漫地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4、有助於提升人的心理調適能力。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凈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身體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因而具有心理療治功能的作用。
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泄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等等,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