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孟母是個什麼樣的母親,孟軻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徐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賢良三母",而且位居"賢良三母"之首
回眸中華民族的歷史,孟子母親仉氏是最突出的中華賢母形象,在孟子三歲喪父後,她就擔負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傳頌了兩千多年,從孩子成長的外部環境到學習的內部規律,她都注意到了,終於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為教育子女的母親典範,被譽為"母教一人",至今仍傳為懿範,孟母堪可作為中華母親節的形象代表,用以彰顯母親的偉大和偉大的母愛,激勵一代代母親,激發作為人子的愛心、孝德。
㈡ 孟母戒子中孟母是個怎樣的人
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孟母(公元前392年-公元前317年), 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晉國(山西省)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母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後人把孟母與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徐母、「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賢良三母」,孟母位居「賢良三母」之首。
孟母去世後,與孟子的父親合葬於鄒城北25里的馬鞍山麓,後人認為孟子成名,是孟母三遷教子之功,故林地稱「孟母林」。在孟子故里鄒城市,至今仍保留著馬鞍山孟母墓、鳧村孟子故居(建國後劃歸曲阜)、孟廟內孟母殿、廟戶營三遷祠(孟母三遷祠)等祭祀孟母的地方。
㈢ 如何看待「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感觸
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其實也表明了環境對一個人學習方面的影響,以及家長對她的愛。環境不僅是對人的成長有影響,更是對一個人的學習也有非常大的影響,而孟母三遷,也就是給我們展現的一個故事。
而在這當中,母親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要只看到環境這一個人的影響,其實在這個故事當中,母親對孟軻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她沒有發現他學習上的問題,以及周圍環境的問題,那麼他又怎麼去改變這些的事情呢。其實這也說明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各方面問題,然後做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所以,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僅僅是母親的角色非常重要,父親跟母親都是同樣要注意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問題。及時做出改變,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的越來越優秀。
㈣ 孟母為孟子三遷的故事,你認為有什麼影響呢
說起孟母三遷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也許從教科書上知道的,也許從家長父母的嘴中知道的,或者從其他的途徑知道的。孟母三遷其實也成為了一個成語,講述的主要就是孟子的母親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多次進行搬家。孟軻的父親去世之後母親一直沒有改嫁,開始孟子是在墓地旁邊居住,他的母親看到他天天玩辦理喪事的游戲於是就把孟子搬到了市集旁邊去住。結果到了市集孟子又開始學習商人做生意的樣子,孟母覺得這也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居住,而搬到學校附近之後孟子就變得喜歡讀書,而且很懂禮貌。孟母覺得這才是孩子應該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孩子的模仿能力,身邊有什麼樣的人就開始模仿,其實從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是能夠學習到很多關於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所以做父母的通過這個故事也知道要注意方方面面對孩子的影響。
㈤ 為什麼古代有「孟母三遷」
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㈥ 孟母斷織教子啟示
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講的是孟子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當兒子回家時,孟母非常生氣,不聲不響的拿起一把剪刀,將剛剛織成的一段錦絹剪成兩段。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剪斷織絹!」 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他明白了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准目標,就應不為外界所干擾。從此孜孜不倦,日夜勤學不息,成為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名垂後世的「亞聖」。
時間過去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我們談起孟母依然有一種親切會心的感覺呢?原因在於,「斷機教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實際生活情境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方式,使其心靈受到震撼,而不是喋喋不休的面對孩子講大道理,講那些空泛的要求,許多父母教育孩子之所以失敗,誤區其實正在於此。可以說孟母的教育藝術是形象的、直觀的、特別適合孩子理解的,孟母無言之教是成功的,因為它來自日常孩子的日常生活,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易於引起孩子的共鳴。那麼,當你的孩子厭學逃學時,你是加以呵斥體罰,還是像孟母那樣循循善誘,運用生動的事例去啟發他們從無心向學轉化為勤奮好學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可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成人的呵護和引導,作為「亞聖」的孟子幼時尚且逃學,我等凡夫俗子更不消說了,學生作為正在成長中的生命個體,淘氣、犯錯是正常的現象,這也正說明了我們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議我們的老師們不妨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回想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同學當時的情形與表現,我們是否應該把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先放到一邊,適當改變一下我們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正視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凝結著每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在家庭中受到了過多的寵愛這一現實,既要理解每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又要考慮孩子貪玩、活潑好動的天性,站在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人才的高度,以各種形式讓家長明確孩子成才不只升學這一條路,同時善於引導激勵學生抓住學生時代這一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機,勤奮學習、奮力拚搏、勇於創新,力求自己的最好成績,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力爭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佔得先機。
㈦ 你對孟母三遷有什麼看法
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孟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俗語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學習能力強,很快就學會了很多事,但是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孟母三遷是正確的舉動,正因為如此,孟子才有了如此高的成就。
㈧ 「里仁為美」與「孟母三遷」所表達的思想有什麼異同
「里仁為美」與「孟母三遷」所表達的思想區別還是很大的!「里仁為美」的里是鄉村,仁是善良仁義有道德,美是好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的人以民風淳樸、善良仁義講道德為好!從這個角度來說孟母前二次選擇的地方可能是一樣的!因為吹喇叭殺豬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並不能說這些人不好或思想有問題。但這些職業不高尚沒有前途!在古代也有農工商兵仕等等職業,所以孟母三遷並不是因為前二次的鄰居不好,而是因為孟母
對孟子的期望高,怕對孟子影響不好,所以找到學堂附近為鄰!這是為了追求有更好的人生發展!
對孟子的期望高,怕對孟子影響不好,所以找到學堂附近為鄰!這是為了追求有更好的人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