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藏戲的簡介
藏戲,其中包括白面具藏戲和藍面具藏戲,同時也因藏戲傳承地域的不同在表演的風格上有所區別。
目前西藏自治區大的藏戲劇種共有11個,分別是拉薩覺木隆藏戲、日喀則昂仁縣迥巴藏戲、日喀則南木林香巴藏戲、山南門巴阿吉拉姆藏戲、日喀則仁布江嘎爾藏戲、山南瓊結卡卓扎西賓頓藏戲、山南乃東雅礱扎西雪巴藏戲,以及子巴藏戲、魯固藏戲、尼木塔榮藏戲和察雅香堆藏戲等;藏戲隊方面,目前全區共有147支藏戲隊,分布在全區5市地,包括拉薩19支、山南38支、日喀則84支、昌都5支以及阿里1支。
2. 有關藏戲的知識
藏戲是一種傳統戲劇。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藏戲的演出形式
開場儀式戲「阿若娃」、正戲「雄」和吉祥收尾儀式「扎西」。開場儀式又稱「溫巴頓」或「甲魯溫巴」,其內容主要是凈場祭祀,祈神驅邪,祈求祝福,並介紹劇情。
出場人物一般有:甲魯二人,溫巴七人、拉姆七人。傳說這三種人物是根據《曲結洛桑》劇中人物演變而來。甲魯是王子,溫巴是漁夫或獵人,拉姆是仙女。
表演時先是溫巴戴著面具又唱又跳,然後甲魯領著一群仙女出場歌舞,藉以介紹演員,講解正戲的劇情,招攬觀眾。「雄」是正戲,先由「溫巴格更」(即戲師)用快板韻白介紹故事情節、地點、環境、人物造型、唱詞等,然後人物上場。演出時間長則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則二三小時,皆由戲師控制決定。
3. 關於藏戲的資料
文字資料:《當代西藏樂論》邊多著;《中國藏戲史》《藏戲與藏俗》劉志群著;其它在《西藏藝術研究》刊物上有相關的學術論文。
音像資料: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出版的《八大藏戲經典唱腔》cd;文化部與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攝制的《八大藏戲》dvd,可惜這套資料是非賣品,很難弄到手。
4. 關於藏戲的資料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