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族藝術團的特點
風格濃郁。民族藝術團的特點主要是風格濃郁,憑借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以及演員嫻熟的舞蹈技巧參加全國比賽,多次榮獲國家「文華獎」、「荷花獎」、「孔雀獎」。拉薩市民族藝術團成立於1994年,其前身為成立於1956年的青聯宣傳隊。
❷ 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十分豐富,筆者主編的《中國藝術學》里,曾將其提煉為「道」「氣」「心」「舞」「悟」「和」六個字,這里簡述如下:
(1)道——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天人合一」決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范疇,它不僅是一種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而且也是一種關於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的學說。「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規律,人也應當服從這種規律。此外,「天人合一」還強調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則和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應當是天人協調,包括人與萬物的一體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前者強調「天人合一」,而後者強調「主客分立」。「道」體現了天、人的統一,也就是「天人合一」。那麼,究竟什麼是「道」呢?儒家與道家對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老莊道家學派注重於「天道」方面的探索。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產生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體,是宇宙天地萬事萬物存在的根據和本原。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以抱陽,沖氣以為和。」
(2)氣——中國傳統藝術的說是中國「氣論」的本質特徵。「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醫講「氣」,氣功講「氣」,戲曲表演講「氣」,繪畫書法也要首先運「氣」。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原,提倡藝術描寫和表現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元氣流動的韻律與和諧。一方面,中國美學十分重視養氣,主張藝術家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與學識水平,「氣」是對藝術家生理心理因素與創造能力的總的概括;另一方面,又要求將藝術家主觀之「氣」與客觀宇宙之「氣」結合起來,使「氣」成為藝術作品內在精神與藝術生命的標志。尤其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氣韻」范疇,極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審美對象的內在生命力顯現出來的具有韻律美的形態。「氣韻」范疇,孕育於哲學中重視「氣」和音樂中講究「韻」的漢代,成熟於各門類藝術推崇生動表現事物氣韻之美的魏晉南北朝。「氣韻生動」已經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相當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色。
(3)心——中國傳統藝術的主體性。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開始就十分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為心之表、心為物之君,主張心樂一元、心物一元。因此,中國古典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一貫強調審美主客體的相融合一,一貫認為文學藝術之美在於情與景的交融合一、心與物的交融合一、人與自然的交融合一。
(4)舞——中國傳統藝術的樂舞精神。遠古的中華大地上,原始的圖騰歌舞與狂熱的巫術儀式曾經形成過龍飛鳳舞的壯觀場面。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詩、樂、舞最初是三位一體的,只是到後來才逐漸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藝術門類。但是,這種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樂舞」精神,並沒有消失。恰恰相反,這種「樂舞」精神,後來逐漸滲透與融會道中國各個藝術門類中,體現出飛舞生動的形態和風貌。
(5)悟——中國傳統藝術的直覺思維。重直覺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之一。而這種傳統思維方式,對中國的傳統藝術思維和審美思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形成了以「悟」為核心的感性直覺的審美思維方式。「悟」,作為中國美學與藝術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中國傳統藝術創造與藝術鑒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衍生出「頓悟」「妙悟」等一系列相關范疇。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具有悟性。藝術家與藝術匠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以道馭技,而後者是有技無道。
(6)和——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中國傳統美學與傳統藝術主張「中和為美」。「和」與「中」這兩個概念,既緊密聯系,又互相區別。「和」是指事物的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是矛盾各方統一的現實;「中」則是指處理事物矛盾的一種正確原則和方法,是實現這種統一的途徑與標准。二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和」是指多樣統一或對立統一。從多樣統一來看,「和」與「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同」只是把同類的、沒有差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而「和」則是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統一為一個整體,也就是追求多樣的統一。
「中」的本意是提倡一種正確的道德,一種正確的理性。「中」就是要不走極端,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在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一貫把正確的倫理、理性作為前提,把真與善作為前提,追求「質正得中」,中則必正,正則必中。在情與理的關繫上,強調「以中為節」,做到情與理的統一。因此,中國傳統藝術一方面強調表現情感,另一方面又強調以理節情和情理交融;一方面強調藝術具有感官愉悅功能,另一方面又強調溫柔敦厚與感染教化,孔子就提出了「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原則。「中」需要「權衡」。所謂「權衡」就是一種對「度」的把握,就是要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這里對「度」的把握,是對矛盾雙方各個方面的內外因素的綜合考慮,從而找到「恰好」的正確之點。
總而言之,這種「和"的境界,在儒家來說更多的強調人與社會的和諧,主張情與理的統一;在道家來說更多的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心與物的統一;在禪宗來說更多的強調人與人心的和諧,追求心靈的澄凈,」即心即佛「。這樣的「和」,從個人到社會,從人文到藝術,從天地萬物到整個宇宙,無不貫通。也就是說,天、人、文三者相通,都貫穿了「和」。從這個意義上講,「天人合一」的和諧美,顯然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追求。中國美學要求美與善的統一,而所謂善的最高境界,儒道兩家雖各有不同的說法,但歸結到最後,都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而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一種審美的境界,一種真善美統一的境界。
❸ 中國傳統戲曲的主要藝術特點
(1)綜合性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深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
(2)虛擬性
虛擬性是戲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員的表演,用一種變形的方式來比擬現實環境或對象,藉以表現生活。中國戲曲的虛擬性首先表現為對舞台時間和空間處理的靈活性方面,所謂「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頃刻間千秋事業,方丈地萬里江山」,這就突破了西方歌劇的「三一律」與「第四堵牆」的局限。
其次是在具體的舞台氣氛調度和演員對某些生活動作的模擬方面,諸如刮風下雨,穿針引線,等等,更集中、更鮮明地體現出戲曲虛擬性特色。戲曲臉譜也是一種虛擬方式。
中國戲曲的虛擬性,既是戲曲舞台簡陋、舞美技術落後的局限性帶來的結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寫神的民族傳統美學思想積淀的產物。這是一種美的創造。它極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藝術家的創造力和觀眾的藝術想像力,從而使戲曲的審美價值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3)程式性
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表現形式。它是指對生活動作的規范化、舞蹈化表演並被重復使用。程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規范對生活經過提煉、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著古往今來藝術家們的心血,它又成為新一代演員進行藝術再創造的起點,因而戲曲表演藝術才得以代代相傳。優秀的藝術家能夠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創造出自己具有個性化的規范藝術。程式是一種美的典範。
❹ 民族藝術的固有本質和特徵是什麼
用多種的工藝美來寄託自己對於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嫁娶禮教等諸多方面的美好祝願與希望。
可以說,雲南的民族藝術是非常有物質性的,主要以工藝品為載體。
❺ 中國民間藝術有什麼特點
中國民間藝術特點有形式通俗、群眾的廣泛參與性、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儀式性。
具體如下:
一、形式通俗,易於接受。民間藝術普遍存在於人民群眾的勞動和生活之中,人們對它不但熟悉而且天然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
二、群眾的廣泛參與性。民間藝術從形式到內容,其創造主體多為廣大人民群眾。
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民間藝術本質上是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基於對生活的感悟而開展的具有群體性特徵的藝術創造活動,是一種基於日常生活的美的創造活動。它天然具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融的特點。
(5)民族藝術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
一、剪紙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在我國流傳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的藝術瑰寶,至今任然綻放著絢麗的光芒。
二、刺綉
刺綉是在織物上刺制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的主要織物是絲綢和絲線。刺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手工藝術,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三、戲曲
戲曲 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中華戲曲的種類繁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瑰寶,其中大家最為孰知應該是為中國五大戲曲之首的京劇,其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 被視為中國的國粹之一。
四、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即中國功夫,英文名:Kungfu。中國的傳統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功夫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五、塑作藝術
塑作藝術是指以捏、塑、堆、納等方法為主製作的民間藝術品,其內容包括了泥塑、麵塑、陶塑、糖塑、米粉捏製品、紙漿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藝術。其中的泥塑藝術,麵塑藝術,木偶藝術等都有很大的造詣,在塑作藝術發展道路上熠熠生輝。
六、圍棋
圍棋棋類游藝的一種,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被稱為「弈」或「棋」,相傳為堯帝所創作。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後流傳到歐美各國。後來,有人根據下棋時黑白雙方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是"圍棋」。因此「圍棋」這一叫法得以延續至今。
七、茶藝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是世界公認茶葉的祖國。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飲茶、種茶、制茶都起源於中國。我國第一部葯學專著《神農農本草經》曾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八、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發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價出的偉大貢獻。
中國號稱」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傳到世界各國,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同時瓷器製造的技術也對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世界瓷國」的美稱。
九、編織藝術
編織藝術在我國也有著悠久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用藤條,草來編織繩子。這種技術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得到了不斷的傳承和豐富,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我們也學會了利用草、葦、麻、竹等各類材料來編織成我們生活所需的器物以及各種裝飾品。
十、皮影藝術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製品的通用稱謂。拒史料分析,皮影藝術起源於兩千年前我國的西漢時期,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在清代達到空前繁榮的盛況 。皮影戲中「影人」是用驢皮或牛皮、羊皮經刮制、描樣、雕鏤、著色、燙平、上油、訂綴而成。
「影人」 在藝人的操縱下,靠燈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伴隨樂器伴奏,並和唱腔配合,形成一種集視覺和聽覺於一體的獨特藝術。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電影」。
❻ 民族藝術有哪些 民族藝術介紹
1、戲曲。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2、書法。中國的書法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它不僅是表達觀念的符號,更是表情達意的形態。中國書法以毛筆、宣紙、墨和石硯為工具。書寫者使用毛筆,蘸取在硯台中磨研適度的墨汁,在宣紙上書寫。
3、音樂。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
❼ 中國民間舞蹈有哪些藝術特徵
(1)載歌載舞
我國的民間藝術自古以來就有載歌載舞的傳統,如漢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採茶燈」、「花燈」,滿族的「莽式」,維吾爾族的「麥西來普」,藏族的「弦子」,這些都是載歌載舞的民間舞蹈。
規范性。民間舞的動作靈活多變,「勢」隨「心」走,並無特定「程序」,這是民間舞的優勢與生命力的存在。但是同時也存在某些「點到為止」或者「差不多」就成了的狀況。
❽ 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1、五聲調式: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橫向旋律: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3、歌舞相隨: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4、民族特色: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唱法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
(8)民族藝術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
❾ 民間美術的特徵是什麼
民間美術的特徵是什麼
民間美術的特徵是什麼,民間藝術就是指流傳於我們民間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民間美術作為一種文明的傳承更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以下分享民間美術的特徵是什麼呢?
一、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徵
1.真善美的審美特性
「民間美術通常把現實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為自己的審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願和要求作為審美判斷和審美選擇的標准,將征服客觀世界、改造世界和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和理想訴諸審美形式。」民間美術中的許多藝術形象和形式正是現代藝術家夢寐以求的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民間美術包含著精英藝術家創立的評判藝術標準的真、善、美,且達到至高無上的統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現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國語·楚語》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無害,這不僅體現勞動人民美好的心願,也是民間美術的「美」的另一種含義。民間創作的盡美意識是非常鮮明強烈的。對於『美』的深層內涵,創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維的自覺,因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這就是美與善在本體意識中未經分裂的原始統一。
通過長久的文化積淀和民族審美心理調試,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統一在民間美術之中。民間美術對於至善的追求誕生於人們對生命生存的渴求與對祥和世界的殷切嚮往之中。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為本,以善為價位取向,決定了它不是對客觀世界牽強附會的描述,沒有自以為是的說教,沒有無比晦澀的觀念。民間社會所有的祝願,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託在其中。「真」與「善」為民間美術的「美」提供了保證。
民間藝人與民間社會「對美的要求並非是刻意的,對於『美』的深層內涵,創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維的自覺,因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這就是『美』與『善,在本體意識中未經分裂的原始統一。」
他們通過直覺把握了美的意味。在求善中抵達了真,真與善的統一中浮現了美,而美又啟示真,存儲了善,真與善統一在富有情味和憧憬的和諧心境之中。
2.清新、質朴的原發性
從民間美術的存在形態來看,具有與現實生活重合的性質,張道一稱其為「原發性」。民間美術的創作者大多是處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生活實踐和對生活的感受,決定了民間美術一直保持著中華民族原始藝術的基本品質。
稚拙、自然質朴是民間美術的一般特徵,帶有較強的原發性。民間美術的原發性不僅在於民間美術的生產是自發的,更重要的是它顯示了廣大民眾對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審美創造活動。
民間藝人在創作民間美術時,既不炫耀技巧,也不矯揉造作,憑著自己的智慧和生產技能進行創作,帶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點,它遠比其它藝術更貼近現實生活。在內容上,它往往貼近於生產和日常生活情景;
在形式上,一般不做過多的雕琢、修飾,保持著清新、質朴的原發性。在現代社會,雖然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社會工業化生產的進程,使得不少民間美術被人為淘汰,然而民間美術的原發性特點仍然存在。
因此,愈是具有廣泛群體性的民間美術門類,就愈能反映中國本原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3.充滿濃郁鄉土色彩的地域性
民間美術以其獨特的造型語言和藝術形式反映著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生活追求,蘊含著各民族社會生活、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美學觀念等方面的豐富內涵。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會產生其特有的藝術文化,這種區域性的藝術文化傳統在塑造著區域民族的文化性格的同時,又影響、制約著人們的生活習尚,構成了民間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
如陝北剪紙,東北皮影,河南朱仙鎮年畫,西藏唐卡等。通過不同形式的民間美術,人們可以探究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禮儀。在內容上,它往往貼近於生產和日常生活,任憑感情的自然流露,用直觀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在形式上,一般不做過多的修飾,保持著清新質朴的隨意性,具有一種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鄉情、鄉音、鄉土培養著一方人,又影響著一方人,民間美術是對民間勞動和生活的歌頌。
民間美術的特點是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
民間美術分布於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
另外 ,它們的製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像、誇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具體種類: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
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④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⑥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⑩ 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特點:
①和諧性。中國傳統藝術思想重視人與物、用與美、文與質、形與神、心與手、材與藝等因素相互間的關系,主張「和」與「宜」。對「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國工藝美術呈現出高的和諧性;
外觀的物質形態與內涵的精神意蘊和諧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的和諧統一,感性的`關系與理性的規范的和諧統一,材質工技與意匠營構的和諧統一。
②象徵性。中國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系,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系符合倫理道德規范。
受制於強烈的倫理意識,中國傳統工藝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藉助造型、體量、尺度、色彩或紋飾來象徵性地喻示倫理道德觀念。
這種象徵性的追求常常使宮廷或文人工藝美術淪為純粹的倫理道德觀念的展示,造成矯飾之態或物用功效的損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產者自身的功利意願為象徵內涵的民間工藝美術則顯得剛健朴質,充滿活力。
③靈動性。中國工藝思想主張心物的統一,要求「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
中國傳統工藝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 S形的結構範式。這種結構範式富有生命的韻律和循環不息的運動感,使中國工藝造物在規范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
④天趣性。中國工藝思想重視工藝材料的自然品質,主張「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范質而施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或裝飾上總是尊重材料的規定性,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種卓越的意匠使中國工藝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優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對工藝加工技術的講求和重視是中國工藝美術的一貫傳統。豐富的造物實踐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產生的審美效應,並有意識地在兩種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審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跡的渾然天成之工巧性,和盡情微窮奇絕之雕鏤畫繢的工巧性。
❿ 民族舞蹈有什麼特點
民族舞蹈特點有:裝飾性、延展性、規范性、表演性。
裝飾性。運用道具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又一大特色,常常是通過道具的運用來表現感情。如「手帕」、「扇子」、「紅綢」、「鼓」等等。
延展性。民間舞的動作小巧細膩,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有時略感幅度稍小。尤其是「女活兒」的動作語匯基本上局限於「小法兒」,有時會給人某種「小家子氣」的印象。
規范性。民間舞的動作靈活多變,「勢」隨「心」走,並無特定「程序」,這是民間舞的優勢與生命力的存在。但是同時也存在某些「點到為止」或者「差不多」就成了的狀況。
表演性。民間舞幾千年來只為自娛,不為表演。後來經過藝術家的收集整理逐漸把它搬上舞台,又具有了很強的表演性。
民族舞蹈是一種起源於人民生活中的肢體動作語言,以日常活動抽象化為表現形式。亦可稱為土風舞、民俗舞蹈或國際民俗舞蹈。
傳統土風舞通常稱為傳統舞,系源自於各地的節日或是祭典儀式需要所產生的,如印度或馬來西亞的祈雨舞;或是與生活作息有關的如夏威夷的捕魚舞,以色列的水舞;也有為了驅邪(驅蟲)的義大利鈴鼓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