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試論中國的藝術設計如何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服裝品牌經營的過程中,最具有文化創意潛力的環節就是設計和傳播。如何發掘這對於希望在國際時尚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設計師來說無疑是一面鏡子。
❷ 北魏書法魏碑能在中國的書法藝術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是
北魏的魏碑書法在沉寂千年之後,終於重新登上歷史舞台。自北魏魏碑書法重返歷史舞台,無論是對書法歷史的發展還是對我們日常生活都具有了深厚的影響,而魏碑書法對後世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碑學的興起說起。
清中期北魏書法的再現直接導致了碑學書派的興起,究其原因,有以下的三個方面條件:
第一、是帖學的式微為碑學的興起奠定了良好基礎。由於帖學多取自南派書法以柔媚、平和為主,法度較為森嚴,一定程度上使得文人受制於法帖的束縛。同時,在館閣體、文字獄的瘋狂壓制下,文人志士對詩文中的只言片語都需小心謹慎對待,不得不選擇放棄對學術、經世致用的研究學習,轉向考據學的探索。考據之風隨著清朝步入中葉的步伐逐漸盛行,帶動了碑學的興起。
第二,新興書派的出現一定有其充分的學術理論背景做支撐。在深受文字獄思想禁錮僵化下,大批文人逐漸轉向對金石學研究、考證。
在文人搜集整理大量碑版、摹拓、典籍等研究素材的過程,不單單對金石碑版具有濃厚的興趣,在碑版之上所特有的書法藝術也深深的感染著每位學者,這一時期理論上對金石、文字等學術研究的人才頻出,成績顯著。
魏碑書法的重要研究言論有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都是在對南北書派的比較論證中,重在貶斥法帖的柔媚、穈弱,推崇北碑之雄強挺拔,逐漸確立了碑學的理論。
第三,碑學自一興起,就能與具有深厚根基的帖學相抗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當時社會政治背景所導致了文化的轉變。自清初滿族入主中原,雖以武力統一了全國,積極推行漢化改革,但漢族人內心對其他少數族統治者的侵入心有餘悸,戰亂的紛雜,內心的不滿無處言說,在文化上妄求尋找新的書法發展道路迎合其內心的掙扎。而北魏魏碑書法的形成的獨特審美特質,正迎合了當時清朝人民內心的無助、渴望、哀怨以及掙扎。
北魏魏碑書法藝術具有方硬挺拔、桀驁不屈的書法形態再次對清代中期眾多書家以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書,為心畫也。正是受龍門之鼓舞、碑版之啟發,促進了清代碑學的興起。當代書法風格的盛行發展也正恰恰是當時政治生活的反映。心志的相同也同樣是北魏書法在清代中後期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碑學的興起與清代書家包世臣、康有為的革新分不開的。康有為是碑學的倡導者,他批判帖學書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高揚北碑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的風貌,以及勇悍剛猛的氣魄。
康有為有言:「北魏莫盛於魏,莫備於魏。」其對北魏書法評價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俊厚,五曰意態奇異,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
由此可看出,其對北魏魏碑書法藝術的書風推崇之極,魏碑書法的碑學由此盛興,與帖學並行於書法藝術史上,形成兩種截然不同書法風格。
【望採納】
❸ 如何提高中國繪畫藝術在國際的地位 論文
一、國際影響 自古已然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最為精粹的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思想觀念、文化內涵、審美取向、表現形式。在思維方式、意境營造、觀察方式、形式演化、繪畫手段、工具材料等層面顯示出獨到之處。中國畫自古就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唐宋繪畫工筆人物、山水、花鳥達到全盛時期。兩宋時期的山水畫,淡煙朦朧中山光水色於有無之間若隱若現,別有意趣。元代,中國畫在水墨山水、花鳥畫上取得新的發展,墨色在宣紙上產生的幻化萬千,比自然山水更加雋永、灑脫。中國古代繪畫以其獨有的匠心、魅力位居世界藝術珍品行列,成為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以來,中國的藝術家在以抒情和意象為旨的水墨畫方面有新的發展,在以嚴謹和厚重為宗的工筆畫方面有了驚人的飛躍。與油畫相比,中國畫更顯輕松和雅緻,更富有詩情和想像。在中國畫家的陣營里,徐悲鴻、齊白石、蔣兆和、潘天壽、李可染等藝術家脫穎而出,為世界畫壇所矚目。美術史家、原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長菲諾羅莎(Ernest Fenoll)曾說:「西畫注重實物的模寫,但這並非繪畫的第一要義,妙想的有無才是美術的中心課題。東方繪畫雖無油畫般的陰影,但可透過濃淡去表現妙想;東方繪畫具有輪廓線,乍看似覺不自然,但線條的美感是油畫所沒有的;西畫油彩色調豐富,東方繪畫則少而單薄,但色彩的豐富濃厚,可能導致繪畫的退步;東方繪畫比較簡潔,簡潔反而易於表現凝聚的精神濃度。」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學者站在「西方視角」想要揭開這個以筆墨技巧和文化底蘊完全結合的古老東方繪畫的神秘面紗,中國畫愈發受到國際矚目。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畫不僅是民族藝術,同時走出了世界,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日益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和推崇。各大美術院校招收國外留學生,來華學習國畫者絡繹不絕。各種國際大型中國畫展覽及各級國畫研討會,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畫獨特的筆墨美感被西方繪畫所借鑒,在各種大型展覽中,不乏見有些油畫借鑒了中國畫中的寫意性,吸取中國畫意像元素。不少油畫的用筆、用色追求的寫意和意像性正是受到國畫思維的影響。國畫中線條緊勁連綿,高古游絲,氣脈相連,被西方繪畫吸收。中國畫在立足本土的同時,繼承自身優良傳統,吸收外來成果,與時代相結合,在二十一世紀國際藝術大潮中愈發的凸顯其重要的影響力和獨樹一幟的地位。
二、審時度勢 擴大影響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靠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和幾千年來中華兒女不斷傳承優秀傳統並與時代相結合的創新。中國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著來自西方繪畫的影響,正發生著與時代緊密相連的變化。變化中,理論各有千秋,方向是多方面的,其結果必然導致國畫發展多元化。但無論是「引西潤中」還是「繼承傳統」或是二者兼有,我們都必須發揚、發展中國畫,鞏固其作為東方繪畫在國際上的地位,使其不僅作為中華精粹在本國得到繼承,而且能作為世界文化的瑰寶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如何能進一步提高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筆者做了一些思考。
(一)鑒別優劣 繼承傳統
首先,鑒別優劣。中國畫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我們要繼承它,但繼承必須有選擇性,毫無選擇的統統繼承只會加速國畫的滅亡,所以我們繼承優秀傳統就要鑒別出藝術作品的優劣,法度的高低,要去粗取精,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大膽摒棄不該繼承的文化糟粕。
第二,繼承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技法。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在中國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具備深厚的筆墨功力。我們向大師學習,首先要研究他們的經典作品,學習他們的筆墨技法。臨摹古畫,便是學習大師筆墨技法的一個重要途徑。
第三,繼承前人的優秀藝術理論。古代文人是以詩和書為教育的基礎,從啟蒙時便誦詩習字,在數十年的陶養中,自然通於一而華於萬,故多才多藝者數不勝數。現代人可以攻擊文人畫之短,但斷不可以否定文人畫之長,即不能否定文人畫所蘊涵的文化精神。讀書便是認識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潘天壽說:「不讀書,不了解中國文化,就不知道什麼是中國畫傳統。」
第四,加強文化傳統教育。要使中國畫在國際藝術之林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加強對國畫傳統的繼承,加強文化傳統教育是繼承傳統的有效手段。目前,國內學校的文化傳統教育是繼承傳統的承擔者,尤其高校美術教育承擔著繼承中國畫優秀傳統的職能,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應該進一步重視高校中國畫教學,加強國畫教學改革,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水平。在全國採取豐富多樣的中國畫教育形式,充實中小學國畫教育及社會力量辦學對中華文化的教育教學,全方面展開全民中國畫的繼承教育。
(二)加強交流 增進合作
黨中央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文化發展的部署中有這樣一句話:「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由此可知,要想提高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畫就必須走入國際,必須加強對外的交流,及時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來增益中國畫創作。
首先,開拓國際市場。可以運用市場拓展中國畫在國際繪畫市場的空間,擴大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繪畫市場是連接國與國之間繪畫交流的一條特殊紐帶。繪畫作品的市場價值雖然不能給一件藝術作品以完全准確的定位,卻能從一個側面對其擁有的學術價值給予相應的評判,除去政治、文化等特殊因素,市場是撬動中國畫面向國際化的一根有力的杠桿。隨著經濟生活的日益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趨繁榮,也對藝術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畫的市場出現了比較樂觀的局面,近幾年來國畫價格呈上升的趨勢。正說明,中國畫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歡迎。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我國美術界的對外交流在火熱進行中,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式畫展和研討會每年舉辦多次,給中國畫邁出國門提供了媒介和展示平台。國際交流不僅能夠使國人有了學習國外先進藝術思想的機會,同時使國際人士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我國特有藝術――中國畫。中國畫海外創作隊伍與日俱增,大大加強了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國際級的藝術研討會也日趨興盛,在藝術界形成了地球村的現象。藝術家們越來越大膽的創新,越來越開放式的交流。中國畫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如何在繼承傳統、保持傳統的同時,擇優的吸收外來成果為我所用,與世界接軌,正是當下國畫家和理論家們思索的問題。
(三)保持本色 提高質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不是表現在它被國際藝術同化,也不表現在它改變自身特點與國際藝術混溶。只有中國畫保持民族特點,有它自身的獨特魅力,它才是世界的藝術,才能發揮其不可替代的國際影響力。所以,中國畫在發展中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是其發展和走向國際的不變條件。
中國畫必須保持自身特點,不能被別的藝術同化。它的特點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取消了它的特點,也就割斷了它的傳統。反之,割斷了它對傳統的繼承,也等於取消了它的特點。當然中國畫要發展,要創造,不能停留在模仿古人的層面,但它的發展與創造不能憑空進行,更不能「反傳統」。我們看的很清楚,那些把傳統視為「零」的人都另有它取它謀,即都從西方移植,自覺不自覺地要用西方的藝術代替中國的藝術。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是當代世界文化的主流,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畫更須保持它自身的特點。我們主張中國向世界開放,支持各民族藝術的交流與融合,歡迎從一元天下到多元格局的歷史性變化,但我們必須守護民族藝術、傳統藝術這塊陣地,使它不被同化和淹沒。這種思想正體現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這不僅僅應是一種學術主張,也應成為保護民族藝術的國家行為、學校行為的出發點。
對中國畫家來說,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藝術素質和理論修養,提高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提高對中外繪畫名作的分析能力與鑒賞水準,提高對畫面效果整體的控制能力與作品內涵深刻的把握,以一種庄靜自然的心態努力提高中國畫作品質量。作品質量,無論怎樣形容它的重要都不為過。只有提高了作品質量,中國畫在歷史和國際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文化界應大力宣傳那些有較好的藝術潛力、兢兢業業,甘於寂寞、辛勤耕耘的藝術家,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沖刺。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中國畫作品向世界展現中國人最美麗、善良、勤勞、智慧的一面。
三、結論 未來
當今,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彼此共存的大背景下,排除困難,繼承中國畫的優秀傳統,是提高中國畫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是中國畫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徑。我們要認清國際文化發展多元化的趨勢,努力提高作品質量,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逐漸使中國文化被世界承認、接受和需要,從而提高中國畫在國際上的影響。對中國畫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既是提高全民審美素養的需要,同時也是響應黨的號召,大力提倡文化建設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需要。
❹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在世界的影響力
近日,在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舉辦期間,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分析網站Artprice發布了新一輪【當代藝術品交易情況以及全球藝術市場主要發展趨勢的分析報告】。報告稱,總體而言,過去一年最顯著的變化無疑是藝術市場的地緣政治正從西方轉向東方。受到持續發展經濟的推動及高端需求的增大,中國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市場。與歐美地區經濟發展停滯的局面相比,南太平洋地區當代藝術市場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就當代藝術作品交易情況而言,這是一個破紀錄的年份,藝術品高端市場從未有如此的活力。
在2011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交易(當代、近現代及古代)的總成交額為16億歐元,領先英美兩大傳統藝術市場強國(英國為12億歐元,美國為9.65億歐元)。與此同時,在2008年,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大拍賣行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所佔份額為72%,但在近年來,他們的主導地位卻受到中國拍賣行的沖擊,在成交額排名前10位的拍賣公司中,中國佔了7席。就當代藝術板塊而言,在同一時期,中國當代藝術交易額首次超過美國,(中國為3.9億歐元,美國為2.27億歐元),英國以1.77億歐元位居第三,當前,亞洲南太平洋地區的當代藝術成交總額佔全球交易額的一半。
而ArtTactic在11月8日發布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信心指數則表明:中國當代藝術仍舊保持樂觀態勢,目前的指數為80點,這在該網站的調查中都算很高的。盡管如此,市場信心還有待接下來的6個月的考察,很多專家都表示對目前市場增長率的持續性甚為關注,接受調查的49%的專家相信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將會保持平穩增長。
按照Artprice的說法,中國藏家和投資客經濟狀況穩定,不差錢,「受到愛國主義驅使」,很多年輕一代的購買者傾向於購買本國的當代藝術品。正是這種持續的需求,使得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過去幾年產生了一種極端且迅速的杠桿效應,實際上,如果按照成交總額計算,在排名前10的當代藝術成交中,中國當代藝術家占據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除了真正大名頭的美國藝術家,比如巴斯奎特、傑夫·昆斯、理查德·普林斯外,進入前10位的還有英國的達明·赫斯特和日本的村上隆。除此之外,排名前10的名單中,其餘的均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其中,以「面具」系列油畫獲得顯赫名聲的曾梵志在年度排行榜中,他的作品總成交額為3924萬歐元,位居當代藝術家成交總額排行第2位;張曉剛以3006萬歐元的拍賣成交總額排在傑夫·昆斯之後;陳逸飛排名第5位;此外,王沂東以1623萬歐元的拍賣總成交額名列第7位;周春芽以1455萬歐元的拍賣成交總額名列第10位。在近一年間全球前100名銷售巨鱷當代藝術家中,中國的藝術家占據45席。
也許Artprice報告中提及的一點,會讓所有的中國買家憤怒,其表示,中國現在是全球藝術市場的老大了,及其對本土化作品的固執趣味,促使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價格如直升機一般急速飆升,報告認為「亞太地區沒有老道、高雅、成熟的西方式需求,但是藝博會和展覽可能會提升亞洲人的藝術品位。」言外之意,新入市的中國買家關注的是「不合適的、錯誤的」藝術類型,西方人會改變這點,當代藝術品的價格最終會降下來,回歸理性。中國富有的收藏家以愛國主義的熱情,正在搶購同胞的作品,助長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全線飄紅。由此,西方藝術界的部分人士斷定,中國當代藝術飆升的價格只是暫時的。
然而,《狂之又狂的東方:一位美國藝術批評家在中國的冒險之旅》一書的作者芭芭拉·波拉克卻公開表示不同意這一觀點,「我認為我們還在用一種以歐洲為中心的觀點來權衡什麼是最好的當代藝術,而那種認為我們需要教會他們什麼品位的觀點是非常狹隘的」。
很多西方人還認為中國的藝術市場只是地域性的現象,但波拉克卻相信,中國藝術市場的規模證實了這是不能被忽視的力量,目前唯一處於增長勢頭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作為藝術中心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顛覆傳統的以西方主導的藝術品市場。
當然,中國藏家基本只關注中國本地的藝術品,榜單上一些藝術家完全是中國藝術市場規則不明充起來的,而其中一些傳統的水墨畫家,他們基本不為西方所知,「一些藝術家在西方藝術傳統之外,另外一些藝術家沒能得到西方藝術機構的關注」,波拉克認為,這些都阻礙了中國藝術家被西方人認同接受。
雖然緩慢,但這種形勢也在逐步發生改變,例如,FIAC負責人詹妮弗·弗萊就介紹,作為歐洲頂級藝博會之一的FIAC正計劃擴大中國藝術家在這一盛會上的出場比重。「中國不斷產生非常有意思的藝術作品」,這點是吸引他們的關鍵。但是在2011年該藝博會的168個參展畫廊中,來自中國的僅有一家。
此外,西方其他地方正在發生急速的變化,波拉克介紹,幾乎紐約的每家主要畫廊現在都有一位合作的中國藝術家,美國的佩斯和高古軒畫廊分支在香港已步入正軌,英國的白立方畫廊香港分部即將開啟。「佩斯、高古軒和白立方意識到,如果他們不培養中國藝術家,他們將無法生存,這一事實顯示了中國人藝術口味的力量。」
現在,中國主要的拍賣公司將手臂伸向了國際市場,中國嘉德近日宣布將於2012年在倫敦建立分部,而北京保利也高調表示,將在紐約建立分支機構,發展其在美國的客戶。發展不到30年的中國拍賣公司叫板300多年歷史的老牌拍賣行,著實讓人刮目相看。這一切也迫使西方藝術世界必須為中國這顆正在崛起的新星留出一席之地。
資 料 來 源 【中奢網】
❺ 在中國藝術的各個門類中,書法佔據什麼地位
中國書法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獨立運行系統,中國書法既是技能類,又是藝術類,功能性與適用性,書法文化內涵本身就包括文學性,美術性,藝術性,是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門類,是中國文化的驕傲!
鑒於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學者需要有傳統的文學基礎,學習書法歷史,學習前輩大書法家的古典名作,加強個人修養,達到書法和人品的高境界!
❻ 戲劇在文化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是在什麼時候呢
說起來戲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國粹京劇,朗朗上口的黃梅戲,各個地方都有他們的特色曲目,戲劇作為中國千百年來的經典,從發源到被人熟知,以及後來慢慢壯大並且在文化領域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其中的發展過程是我們所要了解的,據悉,戲劇是在唐朝中後期才慢慢形成,並且發揚光大。
戲曲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在中國的文化領域已經擁有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涌現出了一大批的戲曲先鋒者,像梅派的創始人梅蘭芳老先生,給我們大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曲目,戲曲大多反應的是身邊的大事小情,以說唱念打等方式展現給大家,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戲曲以它獨特的視角展現生活中的人生百態,委婉的唱腔歌頌人民勇於沖破黑暗,走向光明,最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它一直是我們奉若神明的藝術,並且引領一批又一批的文化愛好者傳承並發揚光大。
❼ 戲曲為什麼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戲曲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因為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漢族民間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國粹,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中國戲劇的地位
中國戲曲長久以來在普及傳統倫理道德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以文化復興助推民族復興,無論從中國夢的實現還是從核心價值觀的樹立而言,戲曲都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
中國戲劇的影響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戲劇性成分逐步在增加,不但融合歌,舞,說,演等主要的藝術因素,還在向前發展的路上,隨時把當時的新興技藝吸收融合進來,成為綜合體的一部分,戲劇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第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