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藝術和性的關系是什麼
藝術和性的關系是一對孿生姐妹。
在歐洲藝術史里尤其如此。對此,畢加索的作品表現得特別淋漓。畢加索曾經明確地表達藝術與性的關系:「藝術和性是一碼事。」他說:「藝術不是純潔的,我們應該禁止它與尚無准備的純潔者接觸。沒錯,藝術是危險的,但是,如果它純潔了,就不成其為藝術了。」本期ArtTact分享畢加索的情愛藝術。
畢加索一生作畫3000多幅,其中有不少情愛作品。從一定意義上說,愛和性是他創作的原動力。
畢加索很小就表現出對女人早熟的興趣。13歲畫下了《小驢與母驢》,是它們交媾的畫面。他承認,他從孩童時代一下子就過渡到性成熟,無論是他的生活還是他的作品,都沒有經歷過少年時代。
1895年,畢加索的父親到巴塞羅那美術學院任教,全家遷到了加泰羅尼亞的首府。畢加索在一所美術中學就讀,1897年考進西班牙皇家美術學院。這幾年內,畢加索結識了一批比他年長的朋友,同他們一起出入酒吧、賭場等場所,他把在那裡的所見都畫進了他的速寫本。
這一時間,他也發現了繪畫大師戈雅的情愛作品,還讀了費爾南多·德·羅哈斯的文學名著《塞萊斯蒂娜》,這部小說發表於1499年,主人公是一個拉皮條的老女人。
這些閱歷,影響著畢加索一生的創作。1907年,畢加索開始創作立體時期的代表作:《亞威農的少女》,這幅畫就是畫家根據那一段生活的積累醞釀而作成的。
㈡ 智性審美因素是什麼意思
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
㈢ 關於藝術和藝術家
年初《XX學院》在文章中用到了「明顯辱華的名字」,且作者也曾說過自己對起名字是很有心的。最終,作者的侮辱性行為指向了我們的民族利益,自然而然在中國掀起了反《XX學院》的呼聲。
不少購買過周邊的《xx學院》原愛好者在此後,上傳了「壯士斷腕!摔手辦」「麥特在錘爆作者!」「買的木偶的C服燒了!」等視頻,表達了自己對作者的行為所不齒,乃至痛恨。(作者和作品有關下文稱之為「G方」)
然而,不同於以上原愛好者,雖然只有很少,但確實有一部分人,雖然停止了支持,但並不唾棄周邊物品甚至作品本身。(作者和作品無關,下文稱之為「F方」)
第一直覺上,認為他們的行為太過詭異,不符合常理。但是仔細思考後,我的三觀變得不自洽了。
為了尋找原因,翻閱資料,我了解到了一些有關的知識。
這牽扯到了一個極為古老,並且在歷史中不斷變換的哲學問題——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關系。這是最古老、最本源性的文藝學問題。藝術家決定藝術作品亦或藝術作品決定著藝術家,二者昭示著二種大相徑庭的文藝釋讀立場。
我並不會因此只把哲學家大佬們寫的文字大段大段拿出來。單純、直接地表達出我對兩種不同行為的個人解讀是我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進入角色,希望大家先選擇自己的陣營,然後再讀以下的文字。
現在有了陣營,希望我的文字能拋磚引玉,讓兩個陣營的同志們 流動一下 ,甚至 跳脫 出來,在激烈的戰場中間交流,寫出更多有意義的文字。
「藝術源於生活」,我們從小到大聽過無數遍。的確如此,一個事物如果完全脫離了現實,沒有任何來源,那就是無源的物,是不存在的。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源於人們的行為活動。
藝術是人類精神創造或生產、製作性的實踐活動。藝術本質上是人類的智性活動,藝術和智性之間的關系就和"玫瑰味從屬於玫瑰,瀑布從屬於水"一樣。
所以藝術在形成前,會在智性中加以塑造、准備、構思、孕育和成熟。通過這個階段,作品將保持精神的趣味和色彩。
同時,藝術本質不屬於任何道德行為,而是製作一個東西,一件作品——藝術的技藝屬性決定了藝術是具有已有目的,規則和價值的,而這並不是人的目的、規則或價值,而是創作本身的目的、規則和價值。
因此作品只有在客觀下符合了藝術本身的目的、規則和價值,才會被人們所欣賞。也因此藝術家也被限定在有限的創作規則中,此時的作品,才是藝術。
打個比方, 一個不會畫畫的人就不在規則中,會畫畫的人就在規則中。
色彩搭配是規則,線條有質地是規則。
但是,為什麼"色彩搭配"規則是 紅配綠賽狗皮 又或者 紅藍配 ,為什麼線條有"質地"是 干凈不雜亂 而雜亂的線條讓我們煩躁,這些則是我們不能透析的,是世界的既定規則。
藝術家是創造藝術的,任務是創造藝術,除此以外都無關緊要。因為他是要做藝術家不是道德家。
如此說來,藝術來自既定規則,藝術家只是在規則中造物,那麼得出的結論是: 藝術本身和藝術家品質高下無關。。。。
嗎?
並不如此,哲學家馬利坦在思考中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但當他把對於藝術和道德關系的思考向前延伸,發現了致命的錯誤。
藝術的唯一目的是作品本身, 但藝術終究是藝術家創造的 。藝術在其本身規則內是至高無上的,但是,藝術一旦通過主體,並在主題中活動,它就要從速於主體的善惡;當人扮演主體並且人能靈活運用藝術時, 藝術就要從屬於人的目的。
因此,對於創作藝術的藝術家,藝術本身已經進入了道德的范疇,只要一個人墮落,他的作品也會隨之墮落。
藝術歸屬審美存在。
藝術是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之本源。
藝術作品並不生長於藝術家 ,作品不是藝術家的屬性。由此,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之間並沒有決定性因果關系,誰也決定不了誰 。在本質方面,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本源是藝術。藝術決定了藝術家,同時也決定了藝術作品。
引入一個概念,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有經驗和經驗之外的,語言在我們經驗內,我們能利用語言,感受藝術在我們經驗內,即使不懂藝術,也能在感受到藝術時產生欣賞,我們能夠經驗(動詞)經驗(名詞),也同時不能經驗經驗之外的事物,比如小孩在初學文字時候胡亂拼湊的話,我們無法理解意義,因為在經驗之外,我們無法詳細描述美麗的畫面為什麼美麗,因為在經驗之外,我們無法量產出所有藝術,因為藝術不是人造物,僅僅是人「造」物。區別就在於創造和製造。
藝術家也不能做到決定藝術,不是藝術家決定著藝術作品,也不是藝術作品決定著藝術家,以審美為本質的藝術才是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真正本源,它同時決定著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存在。
康德認為,人的情感生存並不困於現象的有限之中 ,它還在有限的形態中生成無限的本質。這一情感過程的存在在對象上呈現為美 ,在主體上表達為審美 ,當人們「不憑任何利益計較而單憑快感或不快感來對一對象或形象的呈現方式判斷」時人所擁有 的生存狀態佔有並體償著全部生命力的洋溢和靈魂的升華,具有解放的性質。
這種解放既不是對信仰的單純順從 ,也非對客體的順從、認識,而是內心的自覺歡悅 ,想像力與解知力的 自主和諧。
所以,介於此岸與彼岸兩個世界之間的情感世界——審美,是超越了對象的物性而直接以自覺的方式對人的顯現,也是迴避了主體強迫而以自由的樣態對人的肯定。正是這作為生存方式的審美才是藝術的真正本 質,它在決定 了藝術家的本質同時,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本質。藝術則是審美的一種特殊存在方式。
既然藝術是我們審美的造物,作者就只是扮演了美的抄錄,作者在抄錄時加的「私貨」(惡的行為)也就是影響了美的因素,在剔除後,作品應當依舊是藝術,而不應該被唾棄。
㈣ 「詩歌語言智性化」指的是什麼
詩歌語言智性化,是指詩歌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哲理化和理性思考。我國詩歌語言智性化由來已久。白話詩語言風格的智性化則是從我國詩歌的白話文才開始的。白話詩廢除了詩歌的格律和韻律,我國詩歌得到了一次語言大解放。但是,那時的詩歌盡管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就,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大體上來講只注重語言的更新,而不考慮詩歌的審美要求,使得詩歌遠離了「詩味」,偏離了藝術軌道。
㈤ 藝術是什麼意思
您好,藝術就是一種比較嚴肅,還有高尚的娛樂行為。這樣就統稱為藝術了,具體是這樣的,希望能幫到你。
㈥ 智性是什麼意思
智性釋義:猶理性。 佛教語。指真性。
蘇曼殊 《燕子龕隨筆》:「 泰西 學子言:『西人以智性識物,東人以感情悟物。』」《人民日報》1982.3.15:「他們主張把人生和藝術結合起來,力求智性與感 * 溶。」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我自萬劫以來,迷失本來智性,因此墮入輪回,成女人身。」參見「 真性 」。
1、電影在一些細節方面的展現,也頗為用心,尤其在台詞的機智性方面,算是喜劇片中做得比較工整、用心的。
2、失望是根本智性的好徴象,它無可比擬;它是那麼敏銳、精確、明顯和直接。
3、或世情濃郁、或智性溫潤、或憂思纖密。
4、這時,更需要智性的發揮,以求巧妙地與其對抗,乃至以謬揭謬,以毒攻毒,逐步拓寬這些話語的裂縫,直至其最後分崩離析。
5、智性化是卞之琳詩歌的重要特徵,而智性化的實現離不開詩人對詩歌語言的把握。
6、提倡智性文學是劉勰文學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
7、對道德本心能夠「自覺」,這種「自覺」就是康德所不承認的智性直觀,這是牟宗三儒學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
8、於是,隨著一次又一次朝聖般的謁訪,一次又一次智性超絕的晤談,他們之間的師生友朋情誼隨之加深,不同凡俗的靈心慧性得到洗滌與豐富。
9、讓自己牌自動狀態意思就是,在看起來不實際荒謬的想法面前,先讓自己的理智性的思維靠邊兒站。
10、衙內並非脾性頑愚,而是智性聰慧,否則這數月時間,可到不了七步成詩的地步。
11、而起源於山東的夠級,以其玩法的益智性、趣味性、競技性最受牌友喜愛,是一項在萊蕪地區影響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時尚益智體育運動。
12、黃海波的鼻子是標準的懸膽鼻,生有懸膽鼻的男人,身體健康、頭腦發達、具有聰明才智,性格積極有為,做事認真,必有所成。
13、小康生活只是有尊嚴、有智性、有靈性的人生的起點,有了一定程度的物質,可以保證我們的獨立性與自由度,而獨立和自由,是可以讓我們體驗無窮盡的人生可能性。連岳
14、博士學習最重要就是智性塑造,但如果你的老師要不住在幾百哩開外就是一年到頭四處演講,這只能是緣木求魚。
㈦ 如何看懂藝術
1
第一個「讀懂」
讀懂藝術的核心是欣賞藝術品本身
我們欣賞藝術,核心是欣賞藝術作品,而不是讀懂介紹藝術的書。藝術作品本身就是語言,好的作品會說話。
這是我們能從藝術中獲取的重要信息,除了背景以外,每一件藝術品只是藝術家表達的體現物。
「讀懂」二字顯然過於浮誇,也顯得我們過於自大。
毫無疑問,大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總能用精妙的創作來解讀人類的精神狀態,或他們關注的狀態。
這種狀態就是人類的共鳴點,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以後。
如果我們在博物館中,面對《星空》而哭泣,面對《格爾尼卡》而悲憤,也許我們即懂了如何欣賞藝術。
2
第二個「讀懂」
讀懂當代藝術
作為一個藝術生,我們嚮往西方藝術教育,特別是義大利。
我們常常會提問:「如何考上佛美?」「老師,羅美難不難?」「我要准備做一個什麼樣的作品集才能去義大利呢?」
如何去考是技術手段,只有當你真的懂得了藝術,才有了考義大利美院的方向。
大家首先要正視一點:現在全義大利美院的教學大部分是當代藝術方向的。
我們很多人聽到「當代藝術」這幾個,腦中浮現的字眼不是」傻子「就是」瘋子「。
但其實那些出格的、超前的,反叛的甚至明顯影響感官的作品只是集中出現在了60-80年代而已,那個時期受到戰爭、政治及經濟的影響,整個藝術思潮都非常激進。
在此之後,現在廣泛盛行的當代藝術開始興起。
在我們原來的印象裡面,藝術就是繪畫、雕塑、古典音樂,但當代藝術已經完全超越了這樣的范疇。
當代藝術不是某一種形式,聲音、影像、行為、光線、互動、裝置都是藝術表達語言,是藝術家使用的技法。
這和幾百年前,畫家在畫布上畫畫,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不是你拍了一張照片,一個視頻,甚至跳了一段舞,就是當代藝術了。
3
第三個「讀懂」
在求學期間我們怎麼讀懂
對中國學生來說,我們習慣了經驗主義式的學習法,即對於曾經發生或者接受過檢驗的事情,覺得都是對的。
但這會導致一個藝術問題:我們會以非藝術而是科學家的方式來學習藝術。
什麼是科學家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登上科學的巔峰。
科學的知識結構是金字塔型的,一切都有一個標准答案。
但藝術家的答案是:可能是吧,或許是吧,你想什麼是什麼。
所以藝術不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學習結構,是一個巨石陣。
藝術沒有山頭,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山峰,而山峰之間互相連接。
我們沒有辦法說印象派比立體派高明多少,他們只是不同的流派,他們的地位同等重要。
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也沒有高下之分。
再比如,印象派是畫油畫的,文藝復興時大家也是畫油畫的,但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流派,中間相隔了幾百年。
所以,是否是當代藝術,跟大家畫不畫油畫無關。
作為一個藝術生的基本素質,是要學習在藝術中出現的所有形式,藝術家,藝術案例。
這樣才會讓大家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走得更遠。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素描頭像畫得非常好,就ok了。
水粉學會了,去學油畫了,你就比還在學水粉的同學技高一籌了。
藝術語言沒有高下之分。
作為一個藝考生,切勿不要把自己只是范圍縮小到一個鉛筆,一張畫紙,一桌靜物,一個模特。在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藝術巨星、現象和流派,你不一定要成為他們學習他們,但需要有一個平常心去了解他們。
作為學生應該都要學習,包括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包括各種藝術形式,任何片面的看待藝術的態度都是不對的。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對學生來說,不要自己不喜歡就不去學習。
有主觀的態度是好的,但學習不應該是片面,態度更不應該偏激。
才是藝術的正確打開方式。
4
第四個「讀懂」
走得更近讀得更懂
欣賞藝術,「讀懂「藝術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走近真實的藝術作品前,走出你的集訓畫室,走進博物館、走進美術館、走進展覽館,走出你的世界,走向整個世界。
在當今主流的藝術屆,藝術家們討論語境通常都會是社會問題、人類關懷,和思考當今人類生存的主題。
比如以下這個作品,藝術的本體是後面的雕塑,然而觀眾通過作者特製的app掃描,就會出現熱感應,冰冷的雕塑立刻就有了溫度,出現了有血有肉的人體的感覺。
雖然從科學上說,只有絕對零度的物體在熱力圖中才會沒有紅色,但從作品的構思、展現和最後的立意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棒的展現。
但作為學生,社會問題、人類關懷這些主題太過於宏達,我們可以討論一些與自己有關,更輕松的話題。
但這裡面也會涉及到關於藝術思考中個人身份和群體身份的共識和認知。
當代藝術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混沌,掙扎和痛苦之後,在百年來藝術家無限的努力下,給藝術帶來了無限豐富多彩的方式。
現在「藝術」這個單詞已經遠不是500年前的意思,通過背景去理解藝術家的精神創作,並找到那個與自己相關的精神出口。
我們就能在大師的指引下進步。
㈧ 理性和藝術有什麼區別
科學是用「理性方式」來把握世界,而藝術則用「審美方式」把握世界。前者創造的是概念世界,後者創造的是形象世界。科學是用概念的邏輯體系來表述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並可以用邏輯論證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由人們加以認證,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是客觀事物規律性的反映。
藝術要表達的是個體的審美體驗,有鮮明的個性,它用藝術的形象,把歷史與生活的真實與藝術家再現的歷史與生活的內心情感統一起來,激發人們的美感,弘揚更典型、更普遍、更理想的價值追求。
從認知的過程來看,科學是一種理性的提升,保持科學認識特有的嚴謹、冷靜、客觀性與真實性。藝術則是一種情感的提升,包容了個人的人生體驗,在對物質與精神世界的領悟中,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創造,展現個人的才華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