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人際交往裡用好語言藝術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 這座橋梁建得好,彼此的心靈可以順利溝通來往,若是這座橋梁坍塌,則人可能成為孤島,斷了彼此的聯系。用好語言的藝術,是交往的重要課題。
『貳』 怎樣靈活的運用藝術語言表達情感
在人類歷史上,語言的出現和使用是傳播史上的一次歷史性革命,延續至今,語言表達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到的語言表達藝術則涵蓋了更為復雜、完善的語言傳達體系,不僅僅局限於人們的聽覺神經,還包含了人們視覺神經的感知,目前,我國已有眾多專家學者對語言表達藝術進行了長期而系統的研究,本文旨在從情感的運用這一角度分析其在語言表達藝術中的重要性與多樣性。
【關鍵詞】語言表達藝術;情感的運用語言表達藝術不是單一的標准普通話的呈現,它囊括了更為復雜的語言表達體系與藝術呈現形式,其中,情感是語言表達藝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沒有情感的語言表達就像人離開了陽光和空氣一樣是沒有生命力的。
情感在語言表達藝術中的重要作用:語言表達藝術離不開情感的支撐語言表達藝術傳達的內容就是信息,傳達者在信息的傳遞中為了能讓受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內容,一定會運用眼神、表情、手勢、體態等視覺系統,去輔助有聲語言的表達。內心活動的變化也會帶動情感的變化,直接影響你所要表達的內容。語言表達藝術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情感的支撐,有了情感,有聲語言表達就有了實質性的意義。
『叄』 如何運用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等。教師必須根據各類語言的作用、特點,把握好運用的藝術。
1.導語的藝術——導語引人入勝
導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其作用是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引入預定的教學軌道,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教學導語的最基本要求是引人入勝,最大忌
諱是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找准兩者之間的契合點來設計教學導語。導語的設計方法很多,但要使導語引人入勝,最重要做到以「趣」入境,以「情」入境,以「奇」入境。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視野、充實心理生活的極其重要的動力。只要能培養並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會神地去獲取知識,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激發興趣要教師通過設計或提一些有趣的設問等方法來實現。上課一開始,教師便根據課文內容設置懸念,正如小說寫得精彩處卻嘎然而止,來一個「且聽下回分解」,讓讀者更想知道下文。這樣便可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論語》中有這樣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實質上就是強調情感在學習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引發情趣,使學生進入課堂情境,置身其中,才能獲得親切的體驗,愉悅身心,從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這在文藝類作品的教學中尤為重要。激發情感關鍵是要將學生引入一定情境,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每個教師都應以自我激情的觸動,作為感染學生情緒的起點。教師通過自己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以達到師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效果。
生理基礎決定了人的大腦皮層不僅能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而且能對外界刺激進行綜合分析即思維活動的過程。大腦的這種反應效率與所接受刺激的強弱有關,刺激的多邊性、新奇性是引起大腦皮層快速反應的強刺激特質。所以教師的導課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的環境條件,具體的學生素質等靈活多變地進行。
常見的教學導語有談話式、激發式、故事懸念式,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還可以採取猜謎式。這些類型都有助於引發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的興趣,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軌道。常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張:開講五秒鍾,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教學導語,是提高教學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
有位老師在教《益蟲和害蟲》一課時,教師先打了個謎語:「是半球體,背背幾顆星,蚜蟲見了它,休想再有命。」讓兒童猜一動物。兒童很高興的猜出是七星瓢蟲,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追問道:「蚜蟲見了七星瓢蟲為什麼就會沒命?」兒童更加活躍起來,就這樣自然地導出了「益蟲和害蟲」這一課題。
教師用簡短的謎語開頭,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兒童通過謎語的分析綜合,培養其思維能力。
2.提問語的藝術——提問語難易適度
提問語是以發問的形式來啟發學生思維與回答問題所使用的教學語言。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信,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巧妙或笨拙,體現著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抵制著教學過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怎樣提問是大有學問的,要想運用好提問,應注意這幾點。
2.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所提問的切入角度都要經過精心的構思,切忌「滿堂問」。應當重視提問的濃度、節奏及其他教學方式的配合。教師要緊扣教學目的和教材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求提問設計少而精,直入重點。這可借鑒系統工程辦法,對問題進行合並、簡化、刪除,達到精簡數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質量的目的。
2.2提問設計要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簡單的問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性的學習任務,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快樂。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才會依據個人的能力、主觀的努力選擇好的方法來解決,獲得成功,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促進能力的提高,增強決心,產生快樂,並增強意志力。
2.3提問要有順序性;先問什麼,後問什麼教師都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有條理的進行。
2.4提問要難易適度;這點是關鍵,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相應難易適度的問題,要調整提問過程的局面,教師可以把大的難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減少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少提問間的坡度學生回答了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則一步步解決了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隨著教師提問的步步深入,學生一步步地思維、回答,接受知識,教學活動漸漸推進。
2.5提問的方法要靈活;有些問題,從正面直接提問可能難度較大;倘若教師能從側面間接去問,可能學生會答出。這就是教學中的曲問。
一位教師在一年級自然課教學中是這樣採用提問組成的問答來教學生形成「動物」這個概念:
師:為什麼說雞、鴨、豬都是動物?
生:因為它們都會叫喚。
師:對嗎?蚯蚓不會叫喚,可是它也是動物啊!
生: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都叫動物。
師:魚不會爬、不會走,只會在水裡游動。鳥會飛,不是動物嗎?
生:它們是動物,因為它們會活動,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
師: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可是,飛機會飛是不是動物?
生:飛機自己不會飛,是人開的,它沒有生命,不是動物。
師:對了,能自己活動的生物叫做動物。
教師用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後,通過比較的方法解釋概念,使學生「思而後得」,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准確地講清了問題的實質。
3.闡釋語的藝術——闡釋語通俗易懂
闡釋語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時進行敘述並解釋的語言。它是使用頻率最高,運用最廣泛的教學語言。要將一個全新的知識和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傳授給學生,講好闡釋語是重要的。教師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識性的東西解釋清楚,又要把怎樣做的方法、要領傳授好。所以,闡釋語要規范、明了、准確、流暢,又要通俗、易懂、生動,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其中做主要的是做到通俗易懂。所謂通俗,是指教學語言能夠與人民群眾的常用語言接近或溝通,能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常用詞彙所譯解或消化。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為廣大教學對象普遍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除了要求教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既所用詞彙和句法易於被人理解之外,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也要想法讓廣大教學對象所理解和接受,這樣就要求教師善於調控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及其表達形式。
怎樣把教材語言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闡釋語,使聽講成為學生的享受呢?這不僅需要老師對教材知識體系有深刻的理解的把握,而且需要老師有很高的教學語言的表達技能、技巧。事實上,這種把深奧變通俗的過程,有如把深奧的科學道理變為科學普及讀物一樣,是需要有深厚的科學功底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能、技巧的。
一位教師在解釋「美」的含義時,用一篇寓言開頭,作了如下闡釋:「虹看到弧形的石橋,向它說道: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是你的生命比我長久。石橋回答:你那麼美,你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久恆的。」在引導同學們討論後,教師歸結道:「我認為虹和橋都是美的。虹美在壯烈燦爛,美在短暫;橋美在默默奉獻,美在長久。美的內涵是豐富的,她的外延又十分廣大。她豐富多彩,無所不在。我們不能因為有虹在,便鄙夷腳下的石橋;也不能因為踏上了石橋,便不願抬頭看天上的彩虹。美,決非一個簡單的判斷句所能包容。我們要積極地發現身邊的美,包括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生活、美的理想。既不能因喜歡藍色的遼闊,便排斥綠色的生機勃勃;也不能羨慕轟轟烈烈,而忽視了默默無聞。應在自己生活的時時刻刻中,自覺地追求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用美的標准要求自己……。
這段闡釋語從具體實例中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問題,不僅將屬於較高層次的思辯性問題透析,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達到發展智力的作用,使學生學到嘗試用辨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睥本領。同時,在老師生動優美的語言的闡釋下,形、情、理交織在一起。學生因情感的升華而深悟其理。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到了指向作用和強化作用。
4.應變語的藝術——應變語因勢利導
應變是一種教育機智的表現。應變是教師用以應付教學形勢的變化的教學語言。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學雙方處於錯綜復雜的關系之中,教學形勢常常由於意外情況而出現新的變化。如何應付千變萬化的教學形勢,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地調整教學語言,駕馭課堂教學,這需要教師具有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和語言藝術。靈活而恰當地運用教學應變語,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發現能力與敏捷的思路。善於順著學生考慮問題的軌跡,找出結症所在,因勢利導,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點醒「夢中人」,三言兩語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使教學活動健康發展。這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症下葯,冷靜機智,耐心和藹,善於點撥調控,妙語驚人;切不可因教學陷入困境而手足無措,指責學生。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正在上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一隻蟬突然闖了進來傾刻間同學們的眼光全集中在蟬的身上。先是一陣騷動,繼而有人起鬨,有聲音說要「捉住它」。這時老師有力地插入一句:「同學們,我們現在講關於蟬的問題。」學生聽到老師要講蟬的問題,不免有些意外,倒是想知道老師要講點什麼。老師趁勢說:「首先得考一考大家看誰能說出一些帶有蟬字的詞語。」立即有學生舉手。有人說「金蟬脫殼。」有人說「蟬聯……」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又被引了過來。
小學生的性格是好動的,課堂上出現外來干擾事件時,免不了要起鬨,常使教師措手不及。如果處理不當,必然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度。這位老師隨機應變,借「蟬」發揮,馬上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
5.結語的藝術——結語簡明扼要
結語是對一堂課或一個問題進行總結的教學語言。其作用是使學生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種教學結語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並且要耐人尋味,意味綿長,如橄欖在口,如音繞梁;切忌簡單機械重復所講,語言枯燥乏味,毫無新意。創造簡明扼要而意味綿長的教學結語,這需要教師切實把握教學對象特點和知識體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這方面,很多特級教師的教例為我們提供了榜樣。成功的「結尾語言藝術」可通過對一節課上教學內容梳理、概括、規律揭示、畫龍點睛、提煉升華及引導探索等形式,把一個完整的知識交給學生,使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其中,運用最多的是緊扣全文、突出中心的總結語。
比如有一位教師教《綠色的辦公室》一課,是這樣結束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題,本課題目為什麼叫「綠色的辦公室」?又什麼在題目上加一個雙引號?(學生回答——略)同學們說對了,實際上沒有什麼辦公室,「綠色的辦公室」指的是「湖邊的森林」。這是用一種專有事物的名稱指代列寧當時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所以,在題目上用雙引號。下課。
這樣結束講課,緊扣全文,畫龍點睛,簡潔明快,具體新鮮,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培養學生的回憶,聯想和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結尾的歸納總結,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點進行歸納,也可以引導學生歸納,還可以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歸納綱要,學生復述內容。這種結語藝術主要表現在能用扼要的語言,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明確重點,掌握主線和關鍵內容,產生提綱契領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語言的運用藝術,才能使課堂教學佳處紛呈,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肆』 如何用語言藝術去化解尷尬
語言藝術其實是生活中最難把握的,那些生活中「會說話」的人,既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還能適時地化解一些尷尬,保持自己的尊嚴。
至於如何化解尷尬,我覺得有好多時候,別人說了一路特尷尬的話,如果能用一些詼諧的語言帶過去,順著他的話開個玩笑把話題岔開是最好的。
『伍』 項目一語言藝術你覺得語言藝術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我們應該如何藝術地運用語言
語言藝術包括文學、播音、演講、辯論等。應用方法有多看多說,多練。
語言藝術包括文學、播音、演講、辯論等藝術形式。語言藝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多練,多說,多看,多交往。這是基本的要素。說話也有針對性,並且要尊重對方。
語言藝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好好學習。
『陸』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好語言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那麼,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物"是指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誇誇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糊不清、不空發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並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做到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二、言之有理,領悟其中
"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俗話說:有物講理,理清楚;無物講理,理難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言之成理、論之有據、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要讓言語的科學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並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三、言之有趣,妙趣橫生
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傑出教育家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范、鮮明、洗練、准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庄於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其熏陶。
四、言之有韻,抑揚頓挫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本身雖無意義,但它是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物質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獨立的音響美因素,而且還可以靠此提高語言的感染力、鼓動力,也有助於傳情達意。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
五、言之有體,絲絲入扣
語言豐富多采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之一。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採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如:對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年級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中外教學研究》2006年第6期文檔1
『柒』 如何運用語言藝術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語言要散發書卷氣――讓學生覺得好聽
書卷氣,就是帶有文學性、文采性。心理學認為:青少年時期對名人、偉人有一種崇拜、效仿心理。因此,在學校他們非常欣賞、崇拜有才華的教師,作為「統率」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有意識地說一些有文採的語句,這樣不僅能讓學生佩服你,而且還能從中得到一種文學藝術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如有位班幹部在工作中產生了畏難情緒和「工作能力不強」的想法時,一位班主任這樣對她說:「能力是在工作實踐中對一個個難題的解決而積累起來的。正是有困難、有難度,才能從中得到鍛煉,有一副對聯說:「平靜的湖田,培養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鑄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在班上表揚某個曾經成績較差的同學取得進步時,不是簡單地說某某同學進步了,考了多少分,而是可以用詩一般地語言贊美他:「從你的進步,讓我看到你希望的曙光,不,是我們班希望的曙光;當然,僅有曙光是不夠的。看吧!不久的將來會變成一輪紅日蓬勃而出。」在勸解同學鬧別扭時,用魯迅的名言和流行歌詞加工一下,效果非常不錯,即「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你們兩人現在「敬個禮,握握手,我們又是好朋友」。全班鬨堂大笑,兩人和好如初。當學生問如何提高學習成績時,他編了一段順口溜:「認認真真地聽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次作業,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次考試,認認真真地進行每一次考試後地總結。」如此,讓學生覺得班主任的話好聽,從而潛移默化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語言要富有哲理性――讓學生愛聽
班主任的語言光有文采是不夠的,還必須富有哲理性,所以班主任的語言必須生覺得你有思想、有深度、有水平。這樣,學生才能把老師的思想要求內化為自覺的行動。有一個學生犯了錯誤,非常愧疚,甚至覺得沒臉見人。為此班級搞了一個問卷調查,問「你最崇拜誰?」這位同學回答說最崇拜毛澤東。這時,班主任問這位同學「毛澤東犯過錯誤嗎?」「犯過.」學生回答說。「那你怎麼還崇拜他?」這樣一問這位同學已經知道自己錯了。班主任乘勢引導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何況我們還是中學生。說實話,不犯錯誤的人時不存在的,所以犯錯誤不要緊。但必須知道錯在什麼地方,錯是為了以後不再錯,這就是收獲,這就會走向成功,即通常所說的:失敗乃成功之母。」還有的同學在周記寫道:「對馮媛的成績非常羨慕,老師,我怎麼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時班主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在班會先講一個成語典故「臨淵羨魚,不知退而結網。」並告誡之:「結網的功夫決定有沒有魚,所以平時的功夫要花在結網上。有某種理想是有上進心的表現,但理想的道路從來就不是理想的,只有靠自己的主觀努力,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當然,還必須處理好預習和復習的關系。先復習好今天所學習的內容,然後再預習明天的內容,即通常所說的:必須緊跟老師,但又必須走在老師的前面。」這樣,老師以形象而又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教育、啟迪學生,讓學生聽後又有收獲的感覺,達到「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的境界。
三、語言要具備人情味――讓學生想聽
在學校,學生最怕的老師就是班主任。學生在班主任面前會產生一種距離感和壓迫感,在進行交流、溝通時會惴惴不安,即通常所說的「班主任恐懼症。」學生對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因此,班主任的語言中必須散發親切、友善、尊重、信任、寬容的氣息,讓學生覺得班主任不僅可敬,而且可親,從而「親其師,則信其道」。
在日常的相處中,應有意識的使用「我們」、「我們班」「我親愛的同學們啊」這些詞――消除學生緊張感,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覺得老師與他們平等,產生班級主人翁意識。看到同學的閃光點,有意地誇張其稱呼:「我們班的才女」「我們班的足球明星」「我們班的喜劇明星」等――既讓學生產生被尊重的滿足心理,同時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已得到班主任的充分肯定。
在大型活動和考試時,學生非常希望能得到班主任老師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增加壓力和負擔。這時就應多鼓勵說:「你們會成功的,我對你們非常有信心,因為,這信心是建立在你們的不懈努力的基礎上。」如果成功,就說「棒極了,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如果失敗了,就說「你們已經很努力,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失誤的原因,我們離成功就更近了」。――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寬容、理解和尊重。
這樣,班主任通過語言傳達的親切、友善、尊重、信任、寬容的信息使學生與班主任的距離更近了。這時,班主任教誨就不顯得羅嗦,相反會讓學生產生回味無窮的感覺。
四、語言要帶些幽默色彩――讓學生樂聽
任何道理都是抽象的,甚至是乏味的。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工作時,不妨來一點幽默,讓學生效果之後得到啟發。有幾個同學的字跡潦草,幾經批評不見效後,這位班主任說,我當年讀中學時,我們班也有一些同學字跡很潦草,那時我的一位老師時這樣評價的:「有些同學的字像長了翅膀,可以滿天飛;有些同學的字像沒有腳,站不住;有些同學的字像沒有骨頭,盡是肉擠在一起。」現在,我可不希望他的「徒子徒孫」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然,有志於成為書法家的除外。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幾個字跡潦草的同學有些不好意思低下頭。此後,這幾位同學的字有了明顯的改觀。
另外,教師語言還要有情感性、啟發性等。在德育過程中,有時需要准確、周密的語言,頭頭是道,能說服人;有時需要清新優美的語言,飽含激情,能打動人;有時需要幽默、機智的語言,妙趣橫生,能感染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學識,高深的修養和熱愛學生的心,能夠根據學生的自身的心理特點,因人而異,以愛的情感為基礎,雖不是字字璣珠,句句閃光,但錦心綉口,含英咀華,這樣才會有藝術的語言,才能給人啟迪,給人力量,使學生在和風細雨的吹拂滋潤下受到教育.
『捌』 體育教學中怎樣運用語言藝術
江蘇省洪澤縣實驗小學 丁 濤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正向「智能型」轉變。面對當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體育教師應更新體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語言的運用藝術水平。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包括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書面語言、哨音語言,他們是體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下面就這四個方面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口頭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麼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語言表達藝術是教學藝術的一個基本且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中離不開這一工具。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藝術素養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志。師之傳道授業解惑,必藉助於語言。教師口頭表達能力的高低,影響著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充滿激情,充滿知識魅力,富有啟迪性而又准確、鮮明、流利的講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語言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活
有位教育家說過,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有枯燥的講授。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如果教師沒有好的口才,語言不生動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乾巴巴、索然無味。形象生動的語言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講解中往往會遇到體育術語,而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難於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把術語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口語,化難為易。例如,在教後滾翻時,我把「團身緊,後倒快速及時……依次滾動」變成富有兒童色彩的「團身如刺蝟,後滾像皮球」。學生易於接受,掌握動作快,而且課堂充滿快樂氣氛。
(二)准
准確性是教學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的語言就沒有生命。缺乏科學性的語言,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怎樣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教師講解要符合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的認識規律,這樣,就有利於學生根據思維的邏輯性自行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提高語言的針對性。
(三)精
教師的教學語言力求精練、明快,否則,佔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失去了學生活動時間。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精講多練」,合理利用准確、精練的語言是體育教師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充分利用有限時間來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藝術。教學中要體現「精」,體育課的練習時間很有限,教師要抓住動作要領,一針見血地概括出要點,讓學生好記好掌握。例如,在教原地側向擲壘球時,我用口訣的形式概括動作為:蹬(蹬地)、轉(轉身)、挺(挺胸)、甩(鞭打出手)、撥(撥指),教學效果明顯。
(四)趣
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一定的幽默感和教學機智行為是調節師生情緒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師比起缺乏這方面素質的教師,容易實現對教學的有效控制,更便於緩和工作中的緊張局面,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
(五)變
教師語言要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調變速,把重要內容的表達速度放慢或有意重復,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被無意注意分散時,可驟然提高音量或略作停頓,以排除外來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再「牽」回來。
(六)激
激勵性語言的運用很有效,請將不如激將,古人用的「激將法」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和對自我身體、意志品質的挑戰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害怕、緊張、情緒低落等反應,教師應善於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將激勵性語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
1用激勵性語言激:如「別怕,你能行!」「再試一次,你會跳得更好!」「再拼一次,相信自己!」等。
2用表揚性語言激:如「很好,very good!」「你真棒!」「太讓人高興了,你成功了!」「再加一把油,『跳遠王子』,別讓人超過你!」等等。
3用鼓動性語言激:在有競爭的項目開始時,教師用具有鼓動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躍躍欲試,事半功倍。如「你們能甘拜下風嗎?要不要再比一次?」「人生能有幾回搏,我要看看誰是這節課的英雄。」「其他的小組,他們想得第一嗎?」等。
二、肢體語言
古語「言傳身教」。在體育教學中只注重「言傳」是不夠的,還應該注重「身教」。體育是一種通過身體活動而進行的教育,體育教學蘊含著身教的內容,體育教師是身教的直接貫徹者。體育的形體語言,又稱「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人的身勢語或手勢語,它屬於非語言信息。肢體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形象感強,它可以加強口語的表達效果,傳達信息,交流感情,充分展現教師風采,有助於學生獲得動作的感性認識,建立正確的動作形象。它和口語一樣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肢體語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神情
教師的神情主要通過面部表情、精神狀態和眼神表現出來,它的變化細微快速,與學生交流直接,對學生產生的心理暗示往往超過口語。如對在下面做小動作的學生,可採用目光直視的方法,表情要嚴肅,眼神要犀利,但不點出名字,暗示他老師已經注意你了,快停止。
(二)手勢
體育教學的手勢非常豐富,表達的信號和傳遞的信息十分傳神。教師巧用手勢是對口語的補充,可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典型的手勢有:豎大拇指──表示贊揚或肯定;「V」字手型──表示勝利的祝願;「OK」手勢──表示許可、肯定;翹起食指放在唇邊──請安靜;暫停的手勢都知道;搖頭聳肩──表示遺憾無奈等。合理運用手勢能大大豐富教師的表達形式,提高教學能力。
(三)示範
為人師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是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體育教師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潛藏著一定的教育作用。示範是體育課上運用最廣泛的教學手段,教師完美的示範不僅准確地表現教學內容,而且給學生以最直觀的視覺感受,有利於形成動作概念、動作表象。例如,在冬季教學中,教師不畏嚴寒、精神抖擻,表現出自信、樂觀、泰然自若的精神面貌,仍然以高質量、嚴要求地完成各種動作示範與演示,由此不僅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體態印象,而且,又鼓舞了士氣,增強了學生的練習信心和勇氣。
體育教師應使肢體語言的藝術表現與精湛的體育技藝相結合,使肢體語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顯現出無窮的魅力。
三、書面語言
教師不但要有較強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要有較好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是探索體育規律、改革體育教學的工具,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素質,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計劃
這包括體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學校體育代表隊訓練計劃等。
(二)寫總結
這包括個人工作總結、體育教學工作總結、學校體育工作總結、教學經驗總結、專題工作總結、教研組工作總結等。
(三)體育科學研究能力
這包括搜集整理文獻、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教學後記等,把它們形成書面材料,不斷提高自己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體育教育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
四、哨音語言
體育教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穿著運動服,胸前掛著一個哨子。哨子可以說是體育教師使用最頻繁的工具了。哨音語言作為口語和形體語言的有力補充,加強了體育教師的語言表達形式和表達能力。哨子因為其聲音獨特、容易引人注意、使用方便,經過加工和藝術處理成為一種特殊的有聲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用時應掌握以下要領。
(一)要形成自己的哨音特色
每個教師個性不同,哨聲也不相同。為避免幾個班級在操場同時上課,因哨聲類似而引起的混亂,教師要事先設計好有特色的哨聲並配以手勢,以示區分。我在開學第一堂室外課就規定了哨聲所指的內容,並強化練習,讓每一位學生知道什麼樣的哨聲響起該立即做什麼樣的動作。在以後的教學中,不管有幾個班級上課,只要我的哨音一響,整隊、集合、分散練習、暫停練習都變得快速、規范,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哨音
因教學的任務、內容不同,應選擇不一樣的哨聲。在帶領慢跑時採用節奏明快的哨音,指揮隊伍腳步,控制速度;在做准備操時用短促、洪亮的哨音代替喊口令,邊示範邊打節奏;在拔河比賽時,用有節奏的長音哨來為隊員加油,鼓舞士氣。
(三)使用哨音應注意輕重緩急,避免成為噪音
使用哨子可節省教師的體力,減輕疲勞。但哨子代替不了必要的講解和口令,應與其他的教學語言配合使用。
總而言之,有聲語言豐富多彩,肢體語言千姿百態,書面語言邏輯嚴謹,哨音語言生動獨特。體育教學語言正是將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書面語言、哨音語言有機地融為一體,協調一致,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語言藝術的特性。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高超過硬的體育教學技能,還要具有四種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自如地駕馭體育教學,成為一名出色的體育教師。
『玖』 如何在科學課上發揮語言藝術的作用
科學課力求體現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成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磨練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體驗。科學課要上成科學樣,既要有科學課的結構、科學課的層次、科學課的活動設計,更要有科學課的語言。即科學課的語言也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導入的語言藝術
採用創設情景來導入課題,學生立刻被課堂內容所吸引,從而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例《了解空氣》一課的導入:
師:(用神秘的語氣說)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
生專注細聽,繼而爭先恐後地說是風聲。
師:(用舒緩的語氣朗誦)有一首詩這樣描寫風:誰見過風?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當樹枝搖曳時,風正從我身邊走過。誰見過風?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當樹葉飄落時,風正與我擦肩而過。
學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師:風是怎樣形成的?
生:空氣流動形成風。
師: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我們今天把這個客人請到教室來,好不好?
生:好呀!
師:那你有什麼辦法,把這個客人請來?
優美的文字描述,讓學生欣賞和體會文字的韻律美,再加上老師要把這個客人請進來,使學生一下子對研究空氣產生了興趣。
二、教學的語言藝術
1、「你知道哪些事?還有什麼問題?」
當今,學生置身的是一個信息社會,通過電影、電視、書刊、特別是網路等信息渠道,使他們已經獲取了大量的知識,一些課文的部分內容學生已經了解,或許比老師了解的還要多,還要深。
因此,教師在新授前必須了解學生既有的認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還有什麼問題?」了解學生現有知識的情況,了解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讓學生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走,真正達到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麼?你打算怎樣研究?需要什麼器材?」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怎麼做和做什麼,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思考好的現成結論。如《紙的研究》一課,教師只出示各種各樣的紙,「你想研究什麼?你打算怎樣研究?需要什麼器材?」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自己提出研究問題、自己確定研究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相反,傳統的教學觀無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教師按教材規定的內容和順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實驗,得出結論,再由學生按老師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驗證了結論,一節課也就ok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需要。傳統的教學的結果可能是學生基礎知識扎實,而創新意識不夠。
科學課創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的是學生創新精神。如《澱粉的觀察》一課中,發給學生兩包澱粉,「你們打算看樣做呢?還需要什麼?」又如《比較水的多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而形狀迥異的物體,一般是這樣提問的:「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們哪個大一點?哪個小一點?」「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實際上,教師可提一個簡單、模糊的一個問題:「看了這兩個杯子,你能告訴同學們什麼嗎?」不給學生一個框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由想像的空間,為學生思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3、「這些問題,你們說說先研究哪個?」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先來研究吧!」
在科學課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學生都對這一個問題感興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他們就有了探究的興趣。因此,對於教學內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講教材」。
「這些問題,你們說說先研究哪個?」「那我們就朝這個方向先來研究吧!」這樣的提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
學生去研究自己選擇的問題,興趣更大,也顯得更輕松、愉快!當然,課堂教學中來不及解決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在課外用學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誰還有什麼好的發現(意見、建議、方法)?」
筆者在教學《了解空氣》一課時,就紙的奇遇作了一個延伸實驗。怎樣讓紙濕?目的也為下一個「換空氣」實驗作鋪墊。
師:誰有什麼好辦法讓紙濕?
生爭先恐後地、用手比劃著搶著說斜過來,斜過來……
師:誰還有什麼好方法?
一個學生舉手說:還可以用針在杯子底上扎個洞。
用針在杯子底上扎個洞,不可以嗎?當然可以。然而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一步一問,牽著學生的鼻子,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趕緊「啟發」,一聽到正確答案就「萬事大吉」,繼續進行下一步的教學,「用針扎個洞」這個答案也許早就封殺了。
在科學課中,特別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即使有個別學生學對了,教師仍然要「磨」他們說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師還是要問「有沒有不同意見」,鼓勵他們創新。
5、「你能對自己和小組的同學在這節課的學習作一個評價嗎?」
「你怎樣評價我們今天做的這個活動?」
《科學課標准》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團體合作精神,在評價上要體現多元化,強調評價的促進功能。一節課結束了,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習過程,將他們在探究中那種妙不可言的感受和靈光突顯的感觸表達出來,既是對自我的肯定,又是對他人的促進。
三、疑問的語言藝術
教師往往習慣於把提問的問題講完,然後再由學生思考。這樣,固然課堂上顯得有序,但缺少了一種生動、熱烈的場面,缺少了一種科學課的活力。事實上,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中已積累了許多課本上的知識,有些內容不必安排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提問中把問題說一半,學生也會領悟教師的意思。
如筆者在教學在《澱粉的觀察》一課中,學生通過學習已知道了有些食物中含有澱粉,提問學生:
師:土豆裡面含有澱粉,所以我們在切土豆的時候……
生(搶說):刀上有澱粉,白白的。
生(舉手說):我媽媽在燒湯的時候,加入一些泡土豆的水,湯就變的稠稠的……
又如在教學《了解空氣》一課中的紙的奇遇時,我把杯子一邊倒扣入水,一邊說:「老師把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扣入水中……」,學生馬上在位子上搶著說:「紙不會濕,紙不會濕」,也有學生表現出疑問:「不會吧,濕的!……」
教師不需要問學生紙會不會濕,學生馬上理解教師的意圖,隨之帶來的效果是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了。
四、平等的語言藝術
《科學課標准》中倡導的是師生平等的關系,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互學的過程。教師絕不能顯得高高在上,從而形成教師主導、操控,學生依賴、等待的局面。教師要傾聽、關注孩子,並以十分真誠、愉悅的態度與孩子交往,要有善於用語言拉近學生,使學生感到一種平等的感覺,學生才會主動想、積極問、敢於問,創造慾望激活了。如這樣的提問:
師: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沒有。
師:同學們都沒問題了,老師有個問題,大家幫我解決,好不好?
簡單一句話「大家幫我解決」,把教師和學生列在同一位子上,讓學生覺得教師和自己是平等的。
又如當教師漏了什麼,學生提醒了老師,教師馬上可說一句:「這位同學聽的很仔細,老師忘了,他能提醒,老師謝謝你!」當學生說出了連教師也不知道的課外知識,教師也不妨說一句:「有很多同學的知識很廣,可以當老師的老師了,老師向你學習!」
五、激勵的語言藝術
一位成功的家長在介紹他成功的經驗時說:「我每天努力使自己做到表揚我的孩子三次以上!」可以設想一下,每天在「笨蛋」、「蠢豬」「傻瓜」聲中長大的孩子有多大的自信!
因此,對學生特別是對一些後進生,教師更要善用激勵的語言,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常用的激勵語言有:
「真聰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學習」
「**你真棒!」、「你真行!」
「很好!」、「不錯!」
「老師把***獎勵給今天表現最棒的同學(小組)」
「這個問題提的真好!」
「再仔細想一想」、「誰幫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對」
「猜一猜,試一試」…… ……
六、總結的語言藝術
「誰能完整的說一遍?」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收集到的事實或觀察到的現象,是非常零亂的,在歸納、分析、整理時,教師要注意相信學生,不怕出亂子。如在《一片完整的葉》一課教學中,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得出了關於對葉的幾種共同的認識,但這些認識是零亂的,無序的,如果老師提出「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植物的葉有哪些特點?」就會引導學生從整體的、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問題。
「能把你今天的收獲向大家說說嗎?」或「哪一組(哪一個同學)自願把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
「時間過的真快,一節課很快過去了,在和老師說再見之前,你還有什麼話想說嗎?」
「關於本節課,你還可以提什麼問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關****你覺得還可以研究什麼?」
在總結中,一方面讓學生就本課教學知識點進行小結,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總結今天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從而喚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慾望,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課外進行探索未知的活動。
我們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教師的教學語言事實上也反映了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盡管教學語言並不能完全詮釋教學理念,但是教學語言的確反映了在科學課程的改革中一個教師的教學觀念的變革,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體現了科學課課改的精神,從而使科學課表現出了科學樣。
『拾』 體育教學中的語言藝術,你怎麼運用的
其實體育也是一種專業課程,是講究技術的,也是有專業名詞的,而且人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身體乏累,會感到疲憊,所以也是有情緒的,那麼一定要巧妙地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運用語言藝術。
1、表達通俗化。有些體育項目的規則是很繁瑣的,體育設備使用起來是需要小心的,體育技術的指導語言有時候也是文鄒鄒的,所以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懂應該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很多人選擇體育是因為文化課不好,所以他們的理解能力確實不是那麼好,那麼就需要老師盡量以通俗化的語言去講解,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們知道如何操作,最好是老師能夠以身作則,示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