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人物行象是什麼
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迴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託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操。屈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知變通的形象。
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聽了屈原的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則顯得執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願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1)圓的漁夫藝術特色及價值是什麼擴展閱讀:
《漁父》的寫作背景,按司馬遷本傳和東漢文學家王逸的說法,大約是在楚頃襄王執政時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擊,個人和楚國面臨著厄運的情況下,詩人心情憂憤苦悶,來到汨羅江畔,邊行邊吟而成的。
《漁父序》在末尾說:「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為楚人因懷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詩詞互相傳贈。這說明《漁父》在秦漢以前已經廣為流傳。
《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採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於哲理性。
不少研究者認為《漁父》這篇作品是歌頌屈原的。但從全文的描寫、尤其是從這一結尾中,似乎很難看出作者有專門褒美屈原、貶抑漁父的意思。
《漁父》的價值在於相當准確地寫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與此同時,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
㈡ 簡述屈原的在《漁父》藝術上的特色
很多人認為《漁夫》是偽作的,當然這個暫不討論.
從體裁上來說,它是一種散文,文章中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寫了孔子見到漁父以及和漁父對話的全過程.首先是漁父跟孔子的弟子談話,批評孔子的「苦心勞形以危其真」.接著寫孔子見到漁父,受到漁父的直接批評,指出他的錯誤,最後寫孔子對漁父的謙恭和崇敬的心情.
文章中以對話的形式來表達對儒家的不滿和道家主張,而且層次遞進的提出儒家的錯誤觀點.
㈢ 屈原《楚辭·漁父》的文學價值有哪些方面
《漁父》的價值在於相當准確地寫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與此同時,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後世眾多詩賦詞曲作品中吟嘯煙霞的漁釣隱者形象,從文學上溯源,使我們聯想到楚辭中的這篇《漁父》。
《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採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於哲理性。
從文體的角度看,在楚辭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採用問答體,與後來的漢賦的寫法已比較接近。前人說漢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在文體演變史上,《漁父》無疑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的。
(3)圓的漁夫藝術特色及價值是什麼擴展閱讀:
從全篇結構來說,這一部分卻是不可或缺的:它進一步渲染了漁父的形象;漁父無言而別、唱歌遠去的結尾,也使全文獲得了悠遠的情韻。不少研究者認為《漁父》這篇作品是歌頌屈原的。但從全文的描寫、尤其是從這一結尾中,似乎很難看出作者有專門褒美屈原、貶抑漁父的意思。
屈原的《漁父》更具說理成分而大大減弱了藝術性。這與屈原表達的「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節操的主旨密切相關。
但如果從思想內涵的角度而言,《漁父》對中國詩歌傳統與文學傳統的影響,就一點也不能小視了。必須注意到《漁父》中有兩個文化原型或者說母題 ,貫穿了整部中國古代文學史。一是清濁之辯既夢與覺,二是漁父意象。
㈣ 楚辭漁父表現了屈原和漁夫怎樣的價值觀
屈原是一個清高的人,不為世俗所動。而漁夫則是中庸之道,認為事物都可以利用,要看你怎樣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