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蔡京的藝術品有哪些

蔡京的藝術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5 11:22:24

『壹』 大奸臣蔡京竟然是大書法家

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軾,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這都無可非議。可「蔡」呢?有人說是蔡京,也有人說是蔡襄,到底是誰呢?其說不一。
最通常的說法是,本來這個蔡是蔡京,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可特別憎惡他的人品,所以人們不願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間,他為了排除異己,把司馬光等人稱作「奸黨」,並親自寫碑文,寫上他們的「罪狀」,刻成碑立在全國。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結果都被坎頭處死。等到蔡京一死,人們馬上把那座「元佑黨人碑」砸個粉碎。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貫、楊戩,並稱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極壞,人們怎能容忍他在「四大書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開除了。可「蘇黃米蔡」又說順口了,就讓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於學習先人精華,又特別刻苦努力,書法很有特色。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四家」之首,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後。
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而且人品極好。他在朝為官時,敢於直言,連一些權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修建了後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蔭大道,為當地人民所歡迎。
由此看來,人品比書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會寫好字,不會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棄他,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

『貳』 北宋時期的雕刻有什麼特點

北宋時期五度為相的仙遊人蔡京大興「豐大豫亨」,便召家鄉的工匠把京都宮廷器具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製作出木雕傢具,首開「莆田」木雕傢具工藝先河。宋代名畫《聽琴圖》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獻給宋徽宗的興化木雕傢具精品。與木雕同時形成的,還有根雕藝術。根雕起源很早,原始先民用怪形的樹根、貝殼、獸牙製成掛飾戴在身上,用以區別部落和表達感情。之後根雕成為一項技藝,是用樹木、竹子、藤、蘆葦的根樁,製成人物、動物及各種實用的幾案、桌椅、手杖等。後世根雕又稱為根藝或樹根造型。

唐代時出現了用樹根雕刻的人物,動物。中唐韓愈曾作詩《題木居士》,描寫過一件用樹根雕刻的藝術品: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葉干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宋代的《太平廣記》中,也記載了一件樹根雕成的獅子,稱「毛爪眼耳足尾無不悉具」。

『叄』 歷代名人怎樣評價蔡京的書法藝術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等。

『肆』 「宋四家」中的蔡,是指蔡京還是蔡襄

宋四家
宋四家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家,被稱為"宋四家"。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詩"訕謗朝政",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後貶黃州。此後幾經起落,再貶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著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死於常州。 蘇軾為人正直、性曠達,才華橫溢,詩詞文賦而外,對書畫也很擅長,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創作過程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蘇軾的字看似平實、樸素,但有一股汪洋浩盪的氣息,就像他淵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 他長於行書、楷書, 筆法肉豐骨勁, 跌宕自然, 給人以"大海風濤之氣"、"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美感。 蘇軾的書法,後人贊譽頗高。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蘇)為第一"。明董其昌盛贊他"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傳世書跡有《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 作品欣賞: 《前赤壁賦》.北宋蘇軾行楷書。素箋墨跡卷。縱23.9公分,M258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補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乘舟游覽 州城外赤鼻 ,遙想八百多年前,三國時代孫權破曹軍的赤壁之戰,作《赤壁 》,表達對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遊,又寫了一篇《後赤壁 》,兩文後世傳誦不絕,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傑作。本卷為友人傅堯俞(1024~1091)書前赤壁 ,自識:"去歲作此 ",所以知道是元豐六年書,時四十八歲。 此卷行楷書,結字矮扁而緊密,筆墨豐潤沉厚,是蘇軾中年時期少見的用意之作。《石渠寶笈》載:卷高七寸五分,橫七尺二寸五分。卷後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稱:"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又稱:"此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此帖運筆古拙內涵,非尋常蘇軾法書可比。 《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撰詩並書, 墨跡素箋本, 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 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一說存台灣私人手中。 無款及年月,實際上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難怪黃庭堅為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黃州寒食詩跋》)董其昌也有跋語贊雲:"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為宰相,實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對。後來新舊兩黨斗爭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在這場斗爭中,黃庭堅站在舊黨一邊,他雖然沒有積極參加這場斗爭,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爭的旋渦里。 黃庭堅出於蘇軾門下,與張來、秦觀、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詩。詩論標榜杜甫,但是強調讀書查據,以故為新,"無一字無來處"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他在宋代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他又能詞,兼擅行、草書。 書法初以周越為師,後取法顏真卿及懷素,受楊凝式影響,尤得力於《痊鸛銘》,筆法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字體開張,筆法瘦勁,自成風格。《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旭,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他著名的書跡有《松風閣詩》、《黃州寒食詩跋》、《花氣熏人帖》、《虹縣詩》等。 作品欣賞: 《松風閣詩帖》: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作了數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其風神灑盪,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松風閣詩帖》經宋、元、明、清輾轉流傳,宋朝為向民收藏,後歸賈似道,又迭經明頂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內府。清道光年間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鳳)手中。王家璧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進土,授兵部主事,任順天(河北)鄉試譽錄官、會試受卷官之職,乘任職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黃庭堅《松風閣詩卷》和宋代蔡襄墨跡等傳世文物,攜帶回鄂。道光舉人柯茂枝題《黃山谷松風閣詩卷並序》序曰:"王孝鳳武部得此卷於柳君呂臣,蓋元時長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賢十數人詩跋,又常為攜李天籟閣所藏,項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紙色、絹色尚覺鮮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鳳凰。武昌(鄂州)傳涪翁以松風閣一詩,然閣不時廢,詩為世共獨,此一墨寶,歷數朝後復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筆墨之緣豈偶然哉。愛玩之久,為次原韻以賦其事,時咸豐九年(1859年)春三月。" 《花氣熏人帖》 : 黃庭堅《花氣熏人帖》草書,紙本。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

米 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在"宋四書家"中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去拜訪求教,東坡勸他學晉。元豐五年(1082)開始,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為"寶晉齋"。今傳王獻之墨跡《中秋帖》,據說就是他的臨本,形神精妙至極。米芾一生轉益多師,在晚年所書《自敘》中也這樣說道:"余初學,先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其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其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摩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澤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宮,《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法、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捲入政治漩渦,生活相對安定,後當上書畫博士,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 米芾以書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來自後天的苦練,米芾每天臨池不輟,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鍾(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兒子米友仁說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據孫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書十分認真,自己說:"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明範明泰《米襄陽外記》)。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個中行家裡手不能道,也可見他創作態度的嚴謹。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列蘇東坡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論蘇東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的影響,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 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皇帝的詢問書法,米芾自稱自己是"刷字",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 從現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出來,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又說"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徵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莫不從米子中取一"心經",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米芾除書法達到極高的水準外,其書論也頗多。著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評字帖》等。顯示了他卓越的膽識和精到的鑒賞力,對前人多有譏貶,然決不因襲古人語,為歷代書家所重,但過頭話也不少,誚顏柳、貶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氏雲山",但米芾畫跡不存在於世。但目前唯一能見到的,也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米畫"--《珊瑚筆架圖》,畫一珊瑚筆架,架左書"金坐"二字。然後再加上米點和題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畫代筆,頗有意趣。 作品欣賞: 《珊瑚帖》:米芾《珊瑚帖》,行書。又名《珊瑚筆架圖》《珊瑚帖》,《復官帖》附於《珊瑚帖》之後,又名《珊瑚復官二帖》。紙本墨筆 ,分別為縱26.6cm,橫47.1cm;縱 27.1cm,橫 4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行書書跡,其書較中年以往作品,字態尤奇異超邁,隨意而書,神韻自然,且用筆豐肥豪健,寬綽疏朗。如元代虞集評言:"神氣飛揚,筋骨雄毅,而晉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遠稱其"當為米書中銘心絕品,天下第一帖"。 《珊瑚帖》用的書寫材料也很特殊,同的是竹紙,淺黃色,紙上竹纖維束較多。據說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用竹紙寫的作品。 《珊瑚帖》 曾經南宋內府,元郭天錫、季宗元、施光遠、肖季馨,清梁清標、王鴻緒、安岐、永[王星]、裴伯謙遞藏。後歸張伯駒。1956年張伯駒捐獻文化部文物局,撥故宮博物院藏。《墨緣匯觀》、《平生壯觀》、《雲煙過眼錄》、《大觀錄》、《壯陶閣書畫錄》著錄。 《蜀素帖》: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於宋哲宗元 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 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寶,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蜀素帖》經宋代湖州(浙江切耍┛な亓窒J詹囟��贐幔�恢鋇獎彼卧�v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請, 伴 覽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 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 。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 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蜀素帖》明代歸項元汴、董其昌、吳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鴻緒、傅恆之手,後入清內府,現存台灣故宮博物院。

蔡 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游)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並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蔡襄為人忠厚、正真,講究信義,學識淵博。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從書法風格上看,蘇武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 蔡襄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蘇東坡、歐陽修。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 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傑。"(《山谷文集》)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評論蔡襄的 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雲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 《宋 史•蔡襄傳》稱他:"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許將《蔡襄傳》說:"公於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朱長文《續書斷》:蔡襄書頗自惜重,不輕為書,與人尺牘,人皆藏以為寶。仁宗深愛其跡……及學士撰《溫成皇後碑》文,敕書之,君謨辭不肯書,曰:'此待詔職也。儒者之工書,所以自游息焉而已,豈若一技夫役役哉? 從以上三段記載中,可以知道,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於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 ,所以傳世作品較少。 另外可以看出當時書壇的風氣已完全轉向了詩文尺牘,而書碑則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為士大夫所不屑為,甚至連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這與唐代以前的情況有著根本的不同。 蔡襄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總體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新的意識略遜一籌。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 "忘歸石、""國師岩"等珍品。 《自書詩卷》:蔡襄《自書詩卷》,素箋本,縱28.2厘米、橫221.1厘米。藏故宮博物院。 此帖是蔡襄詩稿的一部分,共錄十一首詩。內容包括《南劍州芋陽鋪見臘月桃花》《書藏處士屋壁》《題龍紀僧居室》《題南劍州延平閣》《自漁梁驛至衢州大雪有懷》《福州寧越門外石橋看西山晚照》《杭州臨平精嚴寺西軒》《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錢唐春月並游》《嘉禾郡偶書》《無錫縣吊浮屠日開》《即惠山泉煮茶》等。 《自書詩帖》作於皇 二年(1056年),正是被召自福建重歸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開封)的中途。時年40歲,正不惑之年,中年蒙用,遲來還是不掩快意。著筆間,令人直睹心境的輕快。通篇流暢自然, 沉穩端麗,婉約淡雅,蘊藉清雋。作起首行中帶楷,十分用意,漸次流暢不拘,溢而為行草,最後揮灑為小草,越到後來越瀟灑自如,所以後人評為:"此公第一小行書"。 蔡襄《萬安橋記》,楷書。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在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洛陽鎮洛陽江上。由於洛陽江入海口過去稱為萬安渡口,所以當地人又稱洛陽橋為萬安橋。洛陽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倡建。北宋皇佑五年(1053 年)開始動工,歷6年8個月竣工。橋建在江海交匯處,水闊浪急,工程非常艱巨。當時的勞動人民首創"筏型基礎"來建造橋墩,並發明了"殖蠣固基"。以固橋基。使往來行旅"去舟而徒,易危為安"。洛陽橋規模宏偉,原長1200米,闊5米許,橋墩46座,橋欄柱500根,石獅28隻,石亭7座,石塔5座。現存橋長834米、寬7米。殘存船形橋墩31座。洛陽橋附屬文物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橋南的"忠惠蔡公祠"內,蔡襄自撰親書的《萬安橋記 》碑,此碑不僅書法端莊沉著,而且文字精煉,工刻細致,譽為文、書、鐫"三絕"。 《萬安橋記》:《萬安橋記》全文共153字,用楷體書寫,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分刻在兩石碑上,每碑高2.89米,寬1.46米,厚0.3米,碑字分為6行,每字長1.8厘米,寬1.5厘米,現存碑刻有二,一為損毀後,於1963年摹擬原作重刻;另一為北宋原刻,原露天崖刻於岸左,宣和間(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後為知州的蔡襄曾孫蔡桓拓本重刻立於祠內。《萬安橋記》碑為洛陽橋增輝不少。

『伍』 被驅逐出朝廷的蔡京為何最後又官居高位

如今的社會之中不管是官場還是職場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怎樣在競爭中上位是很多人整日冥思苦想的事情。其實上位這種事情不僅僅是現代人頭疼,古代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比如說北宋時期的大奸臣蔡京,從一個被貶謫的官員到後來權傾朝野的宰相,蔡京的上位之路可是有這獨特的秘訣。

蔡京上位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投皇帝所好,而幫助他上位的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書畫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藝術家,但是書法繪畫,金石古玩無一不精,但他的職業是皇帝並不是藝術家,天天搞藝術肯定治理不好國家。

宋徽宗剛剛繼位的時候倒是有種想好好做個皇帝的姿態,頒布了進賢退不肖的政令,就是多用賢人而將不夠賢達的人驅逐出朝廷。很不幸當時的蔡京就被驅逐出了朝廷,來到杭州做官。蔡京雖然很郁悶但卻心心念念也東山再起。宋徽宗這位藝術家皇帝對於書法繪畫,古玩等等東西都非常感興趣,所以讓大宦官童貫到江南區去為他收集這些。蔡京趕緊拿錢賄賂童貫打聽宋徽宗喜歡什麼樣的書法繪畫作品,喜歡什麼樣的古玩,然後自己去搜羅送給宋徽宗。而蔡京呢?本身藝術鑒賞水平不低經常幫著童貫一起鑒賞搜羅上來的藝術品。就這樣兩個大貪官開始勾結,蔡京也因為進獻了大量藝術品很符合宋徽宗的心意便得到了宋徽宗的另眼看待,將他調回京城做官。

重新回到京城的蔡京人生就跟開了掛一樣,職位一路上升。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很懂宋徽宗的心思。宋徽宗喜歡玩,那蔡京就陪著皇帝玩,陪著皇帝寫字畫畫,鑒賞珍寶古玩,甚至是陪皇帝蹴鞠踢球。宋徽宗想要建造一座萬歲山,需要大量的奇花異石,蔡京就在全國大興花石綱,搞得民不聊生也不管只為讓宋徽宗高興。

蔡京不僅能陪著宋徽宗玩,在政見上蔡京和宋徽宗也是高度統一,宋徽宗希望能和父親宋神宗那樣進行改革,蔡京便大力推行改革,更借著改革大肆的斂財充盈國庫。這樣,宋徽宗就可以拿著蔡京弄來的錢在皇宮里快樂的玩耍。而這樣的一對昏君佞臣也只能將大宋王朝一步步推入無底深淵。

『陸』 "六賊之首"蔡京書法作品專輯

蔡京(1047--1126),字元長,熙寧三年進士,官至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太師。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長沙。

蔡京精工書法,尤擅行書,字勢豪健,痛快沉著。在當朝已享有盛譽,朝野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引宋人評語曰「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儀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古今,鮮有匹儔」,反映出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宋代蔡京行書《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事在作之而已。

蔡京題趙佶聽琴圖

蔡京跋趙佶雪江歸棹圖卷

蔡京行書唐玄宗鶺鴒頌題跋

蔡京題寫宋徽宗《 大觀聖作之碑 》碑額

蔡京書十八學士圖跋拓本

蔡京書法尺牘《宮使帖》

釋文:

京頓首再拜。晚刻伏惟鈞候。動止萬福。久違牆宇。伏深傾馳。台光在望。造請未遑。跂引之情。不勝胸臆。謹啟詗候動靜不宣。京頓首再拜。宮使觀文台坐。

『柒』 蔡京為什麼能成為北宋以來加官最多,地位最高的宰相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年),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

皇帝貪玩,他又最擅長投其所好,成就了一代奸相。蔡京上位原因的另一方面是擁立新法。立新法是和整個士大夫階層為敵。因為他擁立新法的目的是借機掌權。所以掌權後,全面排斥,打擊異己。還搞了個黨人碑。對反對者濫加打擊。蔡京真正掌權後,新法並沒有給宋朝帶來富強。而蔡京手下的大小官員,以童貫為代表。又要為北宋的覆亡。連金伐遼負責。所以三方面合起來。蔡京就是奸臣典型了

蔡京一生,在仕途摸爬滾打五十多年,歷經宋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五登相位,可謂官運亨通,榮貴至極。不過,他雖然一直順利,但讓他五登宰相之位、任相近二十年的,只有一個宋徽宗。也就是說,他雖然在神宗朝十五年、官至從三品龍圖閣直學士,在哲宗朝十五年、官至正三品翰林學士,但這前三十年也有過起起落落、跌跌撞撞,且從未有過拜相之兆。唯獨在宋徽宗一朝,不但拜相,而且三次致仕退休,三次被重新起用,而且不斷加官進爵。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病逝,宋徽宗繼位,這一年他十九歲。宋徽宗是個典型的才子皇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其一筆「瘦金體」書法,俊秀飄逸,獨步天下。他喜歡玩,騎馬,射箭,踢球,樣樣都會。他愛賞玩愛收藏,奇珍異寶,奇花異石,他恨不能都集中在他的皇宮。天下的書畫古董,他恨不能都安置在他的書房。他更愛女人,後宮三千粉黛還不能滿足,常常出宮尋花問柳,還專門設立「行幸局」,為他張羅召妓和善後諸事。他既是個才子,更是個花花公子。要得到一個公子哥兒皇帝的賞識,說難是難,說易也易。

宋徽宗登基之時,五十四歲蔡京正走背時運,被一群諫官彈劾,一貶再貶,先由翰林學士貶為龍圖閣直學士,再貶為太原知府、江寧(今江蘇南京)知府,後來乾脆被罷去一切行政職務,閑居於杭州,抑鬱寡歡。宋徽宗上台第三年,即崇寧元年(1102),他才起用蔡京為定州知州,當年便提拔為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即右丞相。第二年正月,又以更快的速度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即左丞相,也就是百官之首的第一宰相。

從進士到翰林,蔡京一步一個腳印,艱難跋涉了三十年;從一個賦閑的散官,到一人下、萬人上的首相,蔡京只花了短短一年多時間。如此天上人間的輪回,只因為宋徽宗對蔡京的特別青睞。

宋徽宗剛剛上位之時,萬事開頭難,認真了兩天,但他愛玩貪婪的本性不久就暴露無遺。為了得到更多藏匿於民間的字畫珍寶,他任命童貫為內廷供奉官,安排他到江浙一帶去搜刮珍奇。童貫在杭州一住就是數月,期間,他多次與賦閑的蔡京交流,讓蔡京指點迷津。蔡京不僅藝術造詣極高,鑒賞眼光也十分獨到,兩人一拍即合。童貫搜集,蔡京鑒定,把那些歷代遺留下來的書畫珍品、極品,快馬加鞭源源不斷地送達京城,同時還附有鑒賞、品評。宋徽宗把玩著那些國寶級藝術品,驚喜之餘,開始對蔡京特別關注起來,並以突破幹部任免流程的加速度,三兩步把他提拔為首相。

蔡京出任首相後,也的確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皇帝貪玩,他就陪玩;皇帝喜歡珍寶,他就設法搜尋;皇帝要建萬歲山,要把全國的名勝古跡,珍禽異獸,奇花異石,「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都統統濃縮到這里,他就馬上安排心腹朱勔,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專事搜刮。為了把這些奇花異石、珍禽寶貝運到京城,他還在全國各地征調船隻無數,通過運河、汴河運到汴京,大興「花石綱」之役。

蔡京投皇帝之所好,不但表現在物質上,還表現在政治上。宋徽宗十分追慕父親宋神宗、兄長宋哲宗的改革理想,他以「紹述父兄」為己任,他在位的第二個年號為「崇寧」,即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所以,在政見上,蔡京按照宋徽宗「紹述父兄」的思路,繼續走改革之路,而且成績斐然。任相那些年,他大力改革科舉,發展州縣教育,增設算學、醫學、武學、律學,使科舉考試與行政事務更加協調適應。他大力改革經濟,對茶法、鹽法、貨幣、漕運、方田等進行了大范圍改革,尤其是茶、鹽的專賣改革,改革後較改革前,國家財政收入成倍增長,連年翻番,「異時一日所收不過二萬緡,則已詫其太多,今日之納乃常及四五萬貫」(《宋史•食貨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京還推行社會救助制度,在全國各地廣泛設立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等機構,「居養鰥寡孤獨之人,其老者並年五十以上,許行收養。」可以說,在宰相任上,他做了一些實事。而蔡京的聚財之能,對於以京畿為自己的後花園、以大宋國為自己的儲藏室、且貪婪成性窮奢極欲的宋徽宗來說,真是求之不得,正中下懷。

於公於私,宋徽宗都對蔡京特別青睞,雖然多次貶過蔡京的宰相職務,但往往轉瞬就重新起用。其對蔡京的眷顧真是情深誼長。崇寧二年任左相,後封為嘉國公。崇寧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公。同年,罷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復升左相,拜太尉、太師。大觀三年,致仕退休。政和二年,復召輔政,封魯國公。宣和二年,致仕。宣和六年,再起領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稱「公相」。同年,復致仕。在宋徽宗的扶持下,蔡京不斷加官進爵,是北宋以來加官最多、地位最高的宰相,宋徽宗還曾七次親臨蔡京府上,權力如日中天,無以復加。當時,民間甚至有:「但知有蔡氏,不知有朝廷」之說(《程俱年譜》)。


『捌』 北宋第一奸臣蔡京,為何會成為北宋有史以來地位最高的宰相

提起北宋末年的權臣蔡京,世人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從北宋末年太學生將蔡京列為危害國家的「六賊」之首開始,蔡京的奸臣定位已經成型,始終沒有改變。

蔡京一生,在仕途摸爬滾打五十多年,歷經宋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五登相位,可謂官運亨通,榮貴至極。不過,他雖然一直順利,但讓他五登宰相之位、任相近二十年的,只有一個宋徽宗。

也就是說,他雖然在神宗朝十五年、官至從三品龍圖閣直學士,在哲宗朝十五年、官至正三品翰林學士,但這前三十年也有過起起落落、跌跌撞撞,且從未有過拜相之兆。唯獨在宋徽宗一朝,不但拜相,而且三次致仕退休,三次被重新起用,而且不斷加官進爵。

宋徽宗剛剛上位之時,萬事開頭難,認真了兩天,但他愛玩貪婪的本性不久就暴露無遺。為了得到更多藏匿於民間的字畫珍寶,他任命童貫為內廷供奉官,安排他到江浙一帶去搜刮珍奇。童貫在杭州一住就是數月,期間,他多次與賦閑的蔡京交流,讓蔡京指點迷津。蔡京不僅藝術造詣極高,鑒賞眼光也十分獨到,兩人一拍即合。

童貫搜集,蔡京鑒定,把那些歷代遺留下來的書畫珍品、極品,快馬加鞭源源不斷地送達京城,同時還附有鑒賞、品評。宋徽宗把玩著那些國寶級藝術品,驚喜之餘,開始對蔡京特別關注起來,並以突破幹部任免流程的加速度,三兩步把他提拔為首相。

蔡京投皇帝之所好,不但表現在物質上,還表現在政治上。宋徽宗十分追慕父親宋神宗、兄長宋哲宗的改革理想,他以「紹述父兄」為己任,他在位的第二個年號為「崇寧」,即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所以,在政見上,蔡京按照宋徽宗「紹述父兄」的思路,繼續走改革之路,而且成績斐然。

於公於私,宋徽宗都對蔡京特別青睞,雖然多次貶過蔡京的宰相職務,但往往轉瞬就重新起用。其對蔡京的眷顧真是情深誼長。崇寧二年任左相,後封為嘉國公。崇寧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公。

『玖』 《清明上河圖》及作者簡介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作者簡介: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著名畫家。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名畫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9)蔡京的藝術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宋徽宗與《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稀世珍品,後世臨摹極多,但對於其作者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個難解之謎。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南宋人;還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金代人。

認為張擇端為南宋人的專家,主要是根據明晚期書畫家董其昌在《容台集》中對《清明上河圖》的推測:「南宋時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清代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記載:「《清明上河圖》乃南宋人追憶故京繁盛也。」

認為張擇端是金代人觀點的專家,是根據《清明上河圖》最早的題跋出自金代人之手,並且兩宋畫院均不見張擇端著錄。

然而,更多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考證,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後面最早的金代張著題跋中註明了張擇端的身份為「翰林」,並且進一步指出,張擇端游學於京師,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

張著的題跋是關於張擇端身世最早的記載,也是惟一的記載。他所提到的向氏究竟是何人,已經無法考證,向氏所著《評論圖畫記》一書也不曾見於著錄,這給專家學者的研究和考證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但是,根據最早的金代張著題跋,張擇端是北宋人的觀點最具說服力。

至今,開封民間還流傳著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的故事。

開封的相國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天保六年,到北宋太宗時期,相國寺發展到鼎盛時期,佔地540畝,僧院64座,殿閣雄偉、花木蔥蘢,因此被譽為「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偌大的相國寺雕梁畫棟需要大量的畫師為之服務。

傳說當年在北宋東京今開封市的相國寺里,住著一些靠給寺院繪畫謀生的民間畫師,其中有一個青年畫師,他說可以把首都東京城的繁華盛景搬到畫上來,這個青年就是來自山東諸城的張擇端。

張擇端住在相國寺的香積廚里,潛心作畫。一天,宋徽宗趙佶在皇家衛隊的護衛下,聲勢浩盪地駕臨相國寺降香。趙佶聽說相國寺里住著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畫師,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況。宋徽宗趙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歡繪畫,並且都是繪畫的高手。宋徽宗趙佶命宰相蔡京將張擇端召進翰林圖畫院,親自命題讓張擇端繪畫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景。

張擇端被召進了宮中翰林圖畫院,但是他提出,不能關在皇宮裡面作畫,要求在安靜的農舍中作畫,宋徽宗趙佶同意了張擇端的請求,命宰相蔡京為張擇端在北宋東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處安靜的農舍。從此,張擇端披星戴月潛心作畫。誰能想到,這樣一幅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景,竟是在東京都城郊外的偏僻農舍里創作完成的。

當宰相蔡京將張擇端繪畫的長卷呈給宋徽宗趙佶看時,宋徽宗趙佶見了張擇端的繪畫大喜過望。從此,《清明上河圖》被宋徽宗趙佶收入皇宮內府。

北宋滅亡後,宋徽宗趙佶和兒子宋欽宗趙桓被金人俘虜到北方,藏於北宋內府的《清明上河圖》及6000件藝術品也被金兵掠獲。宋徽宗趙佶的第十一個兒子宋高宗趙構杭州稱帝。

張擇端為了讓宋高宗趙構不忘國仇家恨,堅決抗金,閉門謝客,嘔心瀝血,又繪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圖》長卷,獻給宋高宗趙構。宋高宗趙構與父親宋徽宗趙佶不同,對畫根本不感興趣,並將畫退了回來。張擇端展開長卷,心緒難平,一氣之下,將自己嘔心瀝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長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時搶出一半。在沉痛的打擊下,張擇端不久憂郁而死。

張擇端兩次獻《清明上河圖》的故事是否真實無法考證,但是傳說中,張擇端卻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畫家。

閱讀全文

與蔡京的藝術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