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精髓有哪些

藝術精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6 02:51:50

Ⅰ 中國詩歌藝術的精髓是什麼

儒、釋、道三家哲學的共同特徵是「無我相」;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根本精神也是「無我相」。代表儒釋道三家精神的詩人屈原、王維和陶淵明三派詩歌,以藝術手段顯現至高無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體」。
在此境界之中,詩歌作為藝術家心靈的外化,絕不是單純的語言文字對情感的宣洩,而是生命中修煉境界的極致,通達這種「無我」的人格境界和藝術精神,正是中國微型詩歌創作的根本精神。微型詩追求詩的意境,拘以體物而取之象外,張文勛先生在《從佛學的「六根」、「六境」說看藝術「境界」的審美心理因素》一文中,曾就佛學的「境界」說與藝術創造的「意境」說的關系,作過深入系統的論述,證明了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Ⅱ 康德認為什麼是藝術的精髓

康德把自由看作藝術的精髓,他認為正是在這一點上,藝術與游戲是相通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像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誠然,康德看到並強調了創作主體的重要性,並且把自由活動看作藝術與審美活動的精髓,這些都體現出康德思想的深刻之處。

Ⅲ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在哪裡你知道嗎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在於寫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情懷融入畫當中,讓看畫之人,感受到自己激情澎湃的內心,這就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魅力。而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不僅僅有著自己的情懷,其中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美術學思想以及相關的哲學觀念。特別是在我國古代一些繪畫作品當中,不僅可以看到當時朝代的繁榮,也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態。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在如今得到了很多人的傳承,現代青少年們也對於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非常感興趣。他們在研究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時候,也非常重視古人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也期待他們能夠在自己的畫作品當中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Ⅳ 中國畫藝術的精髓在哪裡

中國畫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物的形神傳達給觀眾,更重要的是畫家把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也傳染給觀眾,因此中國繪畫藝術在觀察事物時總是「感情用事」。用強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這就是說觀察生活時首先需要畫家自己具有真摯的感情、飽滿的熱情,以及濃郁的興趣,而不是作冷冰冰的無動於衷的旁觀。而西畫觀察事物只限於對象的形、色、明、暗,它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中國畫卻相反,我們的先輩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觀察方法:如冷暖觀、動靜觀、面面觀、前後觀、上下觀、表裡觀,以大觀小、以小觀大、無所不觀等方法。這些觀察方法都是呈散點狀、移動狀,沒有固定的視點和視線。對對象進行多方位的觀察,然後綜合所看到的事物在腦海里的印象,寓情於景,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這也是中國繪畫所要追求的最高目的。

Ⅳ 書法的精髓是什麼

書法的精髓
書法的精髓有三個:創體、表美、蘊意,從藝術上講,重點是表美。
這個美本身就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在的表現,譬如架構美、形態美、筆畫美、文體美、行筆美、表意美、語感美、敘事美等等。書法是表現文字張力的一種手段,是把文字賦予美的含義並表現出來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而文字又是歷史與文化的紀錄,於是書法本身就蘊藏著歷史沿革的軌跡和文化事件的勾勒。也正因為如此,書法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書法即有「道」也有「術」。書法的道來自書法本身的存在,它把語言變成文字,並把文字進行美化以彰顯文字本身的魅力,同時又記錄和表現了文字對事物的描述。書法的術是書法的技巧和能力的體現,它讓行書者即書法的屬主不僅對書寫文字的形體瞭然於胸,而且對筆墨紙張及運用技法也能駕輕就熟,讓表現的過程行雲流水、筆走龍蛇、潑墨揮就,使表現的結果能部分直至完全地表達出作者的心境和期望。書法的主體是文字,而文字又是書法的「非物質」載體,是確立書法潤筆蘸墨之意義的真諦。

文字出現在語言之後,文明出現在文字之後,而書法出現在文明之後卻又是對文明確立的最好詮釋。關於中國的文明史的確認,有多種說法: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文明史應該從殷商時代算起,距今3千多年,理由是,殷商時期的青銅文化遺留下來的物證和甲骨文,已經足以證明當時人們採用象形文字來正式記錄王朝更迭及人類的社會活動。中國多數學者認為中國的文明歷史更早,至少應該在黃帝之後的夏朝,距今4千多年,而聲稱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其有文字記錄的歷史距今應該至少有5千乃至6千多年。由於先秦時期的歷史多為「口傳歷史」,時間、事件和人物難以合理匹配,跨度大、謬誤多、還有許多銜接不上的斷代,因此任何所謂的定論都難以讓人信服,比如黃帝的歷史就有1千多年的時間跨度:從公元前4390年到公元前2600年。之所以要提及文明史的認定,因為不同的標准會產生不同的結論,書法文明史也如此。

一個民族的文明史要比一個國家的文明史長。但國家可以使民族更凝聚使文化更強大。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國文明史是不等長的。不斷的考古發現和科學考證表明,中國以當前國土范圍之上的文化所滋養和產生的「中華文明」,其重要體現暨「中國文字」最早出現在1萬年前。寧夏衛寧北山區大麥地的岩畫群中發現的「圖畫文」,即使不是中國文字的源頭也一定對中國文字的形成產生過影響或有某種關聯。「圖畫文」比甲骨文要早幾千年,用礦物顏料塗抹在崖壁上,一般都呈赭紅色,含有氧化鐵成分,而用甲骨文記述事物在中國已有5千多年可考證的歷史。新疆喀納斯湖上的「吐魯克岩畫」與「圖畫文」在表現狩獵和動物上的形體很相像,如果能測定兩地「圖畫文」處在相同年代,則說明人類早期遷徙活動和對待事物的認識與描述大體相同。我認為,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應該是從「計數符」和「象形字」開始的,西方也不例外,這才符合人類的思維和言行習慣。

文字的記錄方式就是書寫。其實「書寫」已經是比較高級的階段,最早的書寫應該是塗抹或塗畫。早期的書寫難於保存,於是出現了雕刻。雕刻的成本高,於是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受」。紙寫之前的文字記載用的是「絹寫」、「簽寫」或「簡刻」,做成用於給皇帝批閱的「竹簡上疏」及給大臣們瀏覽的「國家文件」,這個成本是很高的,一般百姓哪裡見得著?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筆硯,墨的出現最早。殷商時期就有制墨工藝了。竹簡出現在戰國時代,毛筆出現在秦始皇時代,紙的出現是在西漢晚年,而硯的出現與墨差不多,是在殷商時期。文房四寶是構成中國古代乃至現代書法文明的基礎物質條件。

由於象形文字本身就是從構畫開始的,因此,中國書法與繪畫能夠很自然地、輕松地結合一起,相映成輝。江南許多書法藝人可以把任何「字」都變成「畫」寫成「字畫」,光是一個「龍」的寫法就有無數種。但西方不同。西方文字經過了「抽象成型」階段,讓文字先「字母化」,再由字母組成文字及詞句。這是一次「造字文化運動」,由此建立了「文字文明」[詳見wj《西方文字文明考》],使西方社會能把大量的語言通過語音拼寫方式用文字記錄和表現出來,唯此而讓西方人獲益匪淺——由於文字的原因,西方人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以及行為達到的領域總是要快於我們。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西方書法就沒有這么好的自然條件,呆滯單一的字母組合不可能表現出那麼豐富多彩的書寫藝術。因此,書法只有在中國並因中國而在東方才有強大的生命和至高的境界。日本、韓國的書法源於中國,與中國共同形成了東方書法,但萬源同宗,世界書法只要研究中國就足夠了。

中國書法啟蒙於商,形雛於周,建立於秦,成就於漢,發揮與晉隋、輝煌於唐宋,直至今日。早在殷商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甲骨文,在龜甲和骨片上刻字鑿畫,記錄事件或表示信仰。隨著殷墨的出現,開始在刻鑿的凹處點上墨汁,凸顯痕跡。這些活動不僅是祭祀和士大夫之間「重大國事」交流的需要,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文字最初的美感,之後,刻意酌墨的書刻行為便延展開。那時還沒有專門的刻工和書匠,只有靠祭司或士大夫自己親力親為了。可以想像,他們在刻出一組好字、點上墨汁之後,多麼有成就感的欣賞自己的「書法作品」。

漢字真正形成是在西周晚期。大篆的出現,使文字「線條化」了,於是,文字由「畫」向「字」邁出了一大步,刻畫也變成了刻字。書寫文字的美感就這樣第一次的體現了出來。創造大篆體的人當然就是書法家,可能不止一個人。但這個叫「史籀」的文官,作為周宣王的太史授命建立了大篆書體,又稱「籀文」,是在金文之後真正意義上的「方塊字」(金文[注]與契形文字很相像),奠定了漢字的基礎,成為中華文字的主流,也是中國字的鼻祖。西周在宣王時期曾經「中興」過一陣,文字文化也隨著國運和政治的需要而中興。如果不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現在的中國字也許是另外的樣子。宰相李斯奉秦始皇命廢除六國文字,在大篆的基礎上創造出「小篆」,使文字的書寫筆畫更簡潔清晰、字體更規范標准,也更容易辨認和流通,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容易產生歧義而繆及四方了。於是,李斯也成為了一個書法家。出土於唐朝的前秦時期的「石鼓文」,字勢雄渾厚朴;用筆勻圓挺拔,行列均衡疏朗。蘇東坡稱為:「上迫軒頡相唯諾,下揖冰斯同筘鞧(筘鞧:緊縮小心之意)」,對其書寫刻畫端秀大氣之美倍加贊譽。石鼓文不僅是中國最有價值的古代書法的大成之作,還側面驗證了中國文明的發祥地,即:「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在河南,中國文明的發祥地在陝西」。

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是漢字走向現代的幾個重要階段。隸書的起源也是在秦始皇時代,由小吏程邈始創,最初成字三千,始皇觀之大悅遂赦其罪而升為御史。隸書的「隸」就是下屬佐隸的意思。從隸書開始,文字由士大夫的把玩逐步進入了民間。隸書完全改變了篆體橫豎線條隨意變化的書寫方式,點,橫、豎、撇、捺、橫折、豎彎、提……,漢字筆畫的基礎由此形成。所謂「橫豎之間有形體、點捺之間有招式。」當然,程邈也是書法家。隸書之間還有不同,「秦隸」稱為「古隸」,「漢隸」稱為「今隸」。今隸又稱「八分書」,其特點:撇、捺分別從兩旁翹起,像八字,始創人王次仲,與程邈時代大致相同,但成就時代卻在東漢,代表人物叫蔡邕,是東漢靈帝時代的人。從古代書法美學的角度看,今隸比古隸容易表現,但從現代書法美學看,所有的隸書都太呆滯而扁平,缺乏生氣和動感,不能激勵人們的想像空間。也有把唐楷稱為今隸、把漢隸稱為古隸的。而我認為前面的說法更為妥當。

楷書稱為「正書」或「真書」,始成於東漢,距今也有兩千年歷史。那時,筆墨紙硯皆已具備,書寫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於是中國真正的書法時代開始了。東漢時代有許多書法大家,以隸書見長,留刻於碑文之上,如:《華山廟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等,可惜未有姓名而不知所為何人也。楷書的名家很多並自成一體,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多為唐宋文人。從篆書彎彎曲曲,到隸屬一波三折,再到楷書秀麗挺拔,書寫速度加快了許多,表現力也大大提高。無數文物證明,漢字形體的藝術表現在這段時期得到了極大的張揚和發展。事實上,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都是在漢朝有所成就的。楷書之後,漢字的藝術書法作品便如雨後春筍般,在華夏大地開始迸發。

草書最早始發於漢,為「隸草」,即為了快速書寫隸書之便而形成的手法。草書形成於漢卻成就於唐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岳父在世的時候給我講解過懷素的狂草,我印象頗深,後來又看過《自敘帖》,那流暢回轉、奔放不羈的風格的確讓人有視覺的沖擊和感悟的震撼。不過狂草可不好認讀,有時我契形文字看懂了還沒看懂狂草。那過於簡化並彎來扭去的線條,只能表達讓人意會而無法言傳的含義。狂草於是向「純藝術」方向走得更遠。

行書的產生自當在草書之後,約於東漢末年,形式卻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為了書寫方便而又兼顧了美觀。行書的出現對中國近代乃至現代書法史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書法上說的行雲流水、筆走龍蛇就是形容行書的。即能疾寫飛書又易讓人辨讀,唯行書最佳耳。行書的變異體行草,為書法藝術表現的寬度並同時又降低其藝術表現的難度立下了磐石砥柱之功。我們可以說,秦代是中國文字建立的時代,漢代是中國書法建立的時代。中國書法的偉大文明,從漢代就拉開了序幕。隨著中國封建王朝鼎盛時代的到來,中國文字文化的絢爛花朵已無法抗拒的向世人綻放。唐詩宋詞華麗篇章所形成的文學盛匯給書法藝術賦予了更長久的生命、更牢固的地位、更深刻的內涵。

自古代「創體」以來,中國書法雖在文體上格局若定,但在「表美」和「蘊意」上卻行無止境。美的表現之藝術價值追求更高,意的感悟之文學內涵探究彌深。於是,中國書法的精髓不僅在於表現外型的美,還在於表現內涵的深。

Ⅵ 啥是藝術的精髓

藝術的精髓是外在的物質世界中的物質美升華為精神美後的物質再現。

Ⅶ 西方生活藝術的精髓是什麼

按我說,文化藝術的精髓就是「化繁為簡」,為什麼這么說呢?遠古時代人類的思想意識未成熟之時,對自然界以及社會的諸多現象都無從知曉,當文字誕生之後,人類文明開始了,文化也隨之誕生,從此之後關於社會的一切現象都用文字來記錄,記錄完整成冊就成了文化了,

Ⅷ 中國國畫的精髓是什麼

1、氣韻是中國國畫的精髓所在。
2、何謂氣韻:
「氣」常稱為「神氣」,而「韻」亦常稱為「神韻」,其特點是「生動」有生命力,有靈性,生動逼真;中國山水畫之「氣、韻」並舉,實際上與水墨山水畫地位的凸顯有關,也就是說,「筆、墨」二者成為山水畫構成的兩種根本的媒介語言之後,「氣」與「韻」二者分別對應於「筆」、「墨」。
3、中國國畫簡介:
中國國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之一。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我們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4、中國國畫藝術特徵: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Ⅸ 中國畫藝術的精髓在哪裡

隨著西方眾多流派的滲入,中國畫在意識領域里突破了傳統的思維,在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神態中均糅合了新穎的藝術思想,帶給業界新的藝術享受和藝術價值。

在此介紹的中國畫家,都在傳統的哲學和審美觀上賦予了多元化的概念,獨辟蹊徑,標新立異,為中國畫壇帶來了新的藝術面貌。

欣賞隋翰羽的作品,可看出他那悲壯的騷怨情結。他的作品將悲情、冷逸、空靈、純美揮灑得淋漓盡致。他的悲劇繪畫集歷史和考證為一體,體現了一種沉重和壓抑,更有人說他的悲劇創作題材本身就是悲劇。他的作品《八千里路雲與月》、《鍾馗》等都在悲情之中透出壯烈和雄邁,透射出『壯士斷臂』的凄愴。他悲情的創作正是其對人生的思考和詮釋。

在畫家勇滿然的作品中,則可感受到那分蒼勁、雄強及壯美。以畫古梅見長的勇滿然,不僅能畫出各地古梅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妙筆傳神,把蒼勁古樸的梅干描繪得深沉雋永、氣勢雄渾,令他被冠以『中華古梅傳神寫照第一人』的美譽。勇滿然的古梅畫充滿了歲月的滄桑,他以蒼勁的線條,生動地描繪出『古干曲盤風煉骨,橫枝瘦勁月摹神』的藝術境界。勇滿然的古梅藝術造詣得益於他的生活歷煉,為畫好古梅,他曾遍游各地,行程二萬公里,創作出寓意五十六個民族的五十六幅大型中華古梅系列圖。

傳統中另闢蹊徑

至於現代山水畫家馬波生創作的一批城市風景為題材的作品,則用水墨把都市中騰飛的景象和文明的風情呈現給觀眾,可謂在傳統水墨中另闢蹊徑。在意境的表現上,馬波生刻意營造一種和平寧靜、安適清幽的氛圍,用以對抗城市的喧囂、紛擾和煩躁,這不僅是對現代生活的積極肯定,也透露了對一個沒有污染、沒有公害、沒有貧困、沒有戰爭的未來世界的憧憬,對傳統中『天人合一』世界觀的繼承。這符合於現代人的生活理想︰嚮往自然回歸而又充分地享有現代文明。

說完水墨作品,不妨也談談指墨畫。此畫種在中國並非少見,但能通過一系列以指蘸墨淋漓盡致,隨心所欲地畫出各種奔放、野逸、粗獷、流動、神秘、抽象或墨塊或線條層層推衍所構築的藝術作品,非潘錫林莫屬。潘錫林極高的指墨造詣建立在他那種『強其骨』的藝術主張守望中,觀之使人頓覺心神飄渺,彷彿接受了靈魂之欲的一次洗禮。其作品蒼勁老辣富有拙味,線條似斷非斷,圖式高古樸茂,凝聚成被稱為『東方精神』的藝術精髓。

最後,再談談相力的女士畫。中國傳統的女士畫,總予人甜秀、嫵媚、溫婉的印象,但相力的水墨人物作品則一改傳統手法,不落俗套,形成了通俗不流俗、入俗不脫俗的新派風格。他把西洋印象派精髓糅進中國山水畫之中,於抽象中提煉出完美的藝術造型。他的作品粗線盤旋、氣壯力渾;其運筆走勢,莽莽蒼蒼、大處落墨,不斤斤刻畫細節,又少用色,可謂廟廊味市井氣兩不沾,筆所未到氣已吞。他的作品線條雄渾,意境詭異,玩味出一種超脫的藝術感悟和藝術境界。

閱讀全文

與藝術精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