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河南戲曲藝術有哪些

河南戲曲藝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7 16:28:32

1. 河南都有什麼劇種

河南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因為這里有光輝燦爛的戲劇文化。豐富多採的戲劇種類,在河南戲劇園地爭奇斗妍。
明清以來,在河南有據可查的曾經流行的劇種有45種之多。到了80年代,有專業或業余劇團演出的戲曲劇種仍有31種,主要有豫劇、曲劇、越調、大平調、宛梆、懷梆、懷調、落腔、道情戲、四平調、柳琴戲、墜劇、豫南花鼓戲、蒲劇、大弦戲、京劇、二夾弦等等。這些劇種都有屬於戲曲大家族,它們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細細品味,又風格各異,迥然有別。大體上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地方大戲和地方小戲。
所謂「大戲」,就是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爭、軍事斗爭這類社會重大問題的劇目,行當齊全,生旦凈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臉、紅臉、為主,豫劇、越調、大平調、懷梆、懷調、大弦戲等就屬於此類。這類戲,都有熱烈、紅火、激昂、明快等特點。地方大戲多演政治斗爭、軍事斗爭等社會問題的劇目,並不能否認它同樣也上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情趣的劇目。而且隨著社會生活中民主意識的增長,反映普通人悲歡離合的劇目還在不斷增加。而地方大戲在上演此類劇目時,也往往行當較全,矛盾沖突較為尖銳,情節較為復雜,場面也較為龐大。
所謂地方小戲,是多演表現家庭糾葛、生活情趣的戲。它以小生、小旦為主,或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稱為「二小戲」或「三小戲」。在河南,曲劇、二夾弦、道情戲、豫南花鼓戲等,都是地方小戲。
河南的地方戲劇種近80%是產生於清代。清代的乾隆、嘉慶年間,中國戲曲的發展進程出現了一個重大轉折,原來風靡全國的大劇種崑曲,逐漸出現了衰敗趨勢,而產生於民間的各種地方戲劇種,在與崑曲的競爭中取得了優勢。戲劇史家們稱這段歷史為「花雅之爭」。
「花」就是「花部」,指地方戲劇種;「雅」就是「雅部」,指崑曲。河南為數眾多的地方戲劇種正是在「花雅之爭」的風雨中產生、發展、成熟的。1956年底,河南舉辦了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這是一次河南地方戲的大展覽、大檢閱。23個劇種,演出93個劇目,真可謂百花爭妍,一片繁榮。多年來,盡管河南地方戲的發展也曾遇到過不少曲折和艱難,但它是紮根於民眾的藝術,一直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河南人向外地人說起豫劇,往往眉飛色舞,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外地人對河南人提起豫劇,也大都蹺指稱贊。可以說,豫劇是河南人的驕傲。
豫劇具有光輝燦爛的發展歷程,誕生之後,不斷向外拓展,不僅生根開花於河南全省的城鎮鄉村、平原山區,而且流布了全國16個省區,專業劇團數量最多時達到39個,居全國360多個劇種之首。《花木蘭》、《穆桂英掛帥》、《七品芝麻官》、《朝陽溝》等劇目風靡全國,家喻戶曉。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從寶島台灣到鴨綠江畔,無處不有「豫劇迷」。

2. 河南有什麼戲劇

一、豫劇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

二、越調

越調是河南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唱腔質朴、婉轉、細膩、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獷、大氣,間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調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南邊越調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上路越調比較相似。

(2)河南戲曲藝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豫劇四大板式:

【二八】,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

【慢板】,也作【三眼】。有慢板、金鉤掛、反金鉤掛、 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三眼板。

【流水】,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慢流水】、【快流水】、【流水連板】等。

【散板】,也作【非板】、【飛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是一種朗育式的唱腔,屬於散板類。

越調主要流派:

【上路】,以南陽為中心,又稱豫西越調、南陽越調、大越調,是越調的母調。

【下路】,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

【南邊】,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南陽越調比較相似。

3. 河南戲曲都有哪些種類

  1. 豫劇

拓展資料:


  1.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2.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台曲。起源於河南南陽,分大調曲和小調曲,小調曲優雅婉轉,輕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的河南曲劇,發展為戲曲劇種。

  3. 河南墜子源於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藝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結合形成的傳統曲藝形式。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流行於河南、山東、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樂器為「墜子弦」(今稱墜胡),且用河南語音演唱,故稱之為河南墜子。

  4. 越調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越調除戲曲形式外還有曲藝和木偶兩支分支。




參考資料:

網路_豫劇

網路_河南墜子

網路_越調

網路_河南曲劇

4. 河南戲曲除了豫劇、曲劇和越調,還有什麼比較知名的劇種

其實,河南戲曲的劇種是非常多的,河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發源地,戲曲種類繁多且經典,很多弦樂和調子都非常有名,除了豫劇、曲劇和越調這三種有名的戲曲之外,傳唱的最多的應該就屬:,大平調、四平調、二夾弦了,當然太康道情、河南墜子、宛梆也不錯,不過在音調上與前者有些區別,因為,大平調、四平調、二夾弦屬於那種比較大開大合適的調調,而太康道情、河南墜子、宛梆,在調調的高低銜接處,做得很委婉。

除此之外,《梁祝》大家都聽過吧?梁祝就是非常著名的「二夾弦」代表作,梁祝的故事大家也都比較理解,我想說的是,大家在聽《梁祝》這首著名曲目的時候,有沒有覺得置身其中?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可悲的愛情而感到可惜?其實這正是我想說的,這些經典的曲調,准確地表達了,故事當中事情與人物的心情,句句堪稱經典。

5. 列舉全部,河南地方戲曲大全

在河南,光輝燦爛的戲劇文化,豐富多採的戲劇種類,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那麼,在河南的 地方戲曲 中,都有哪些戲種呢?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那些著名的戲曲劇種你肯定很喜歡。

豫劇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越調
越調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

越調除戲曲形式外還有曲藝和木偶兩支分支。1942年河南發生大旱,期間許多越調藝人(如張桂蘭)等都曾轉入過地攤說唱,等災荒過後,再重新回到舞台來演唱戲曲。木偶的越調分支在南陽一帶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間職業木偶藝人至今仍十分活躍。

曲劇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台曲。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的河南曲劇,於1926年經臨汝縣(今汝州市)農民同樂社在登封縣首次搬上舞台,發展為戲曲劇種。由於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極快。

唱調柔和、宛轉、輕快,具有明顯的民歌特點。主要伴奏樂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箏等。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個。

宛梆
宛梆是一個河南省稀有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它生長並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陽及周邊廣大地區。早期人們稱它為唧唧梆、老梆子、南陽梆子等,因南陽古稱為「宛」,故1956年南陽行署正式將其命名為「宛梆」。

宛梆是明末清初陝西的東路秦腔(同州梆子)傳入南陽後,與南陽當地的民歌小調、民間說唱融合後,演變形成的一個戲曲劇種,它的興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1998年,《三院禁約碑》參加河南省第七屆戲劇大賽獲金獎。宛梆漸趨衰落,至目前只剩下內鄉縣一家國有宛梆專業劇團還在艱難地傳承著這一古老的民族藝術火種,有必要及時加以搶救和維護。

6. 河南豫劇的特點,好聽的豫劇有哪些

豫劇一向以唱見長,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為聽眾聽清,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

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善於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質朴通俗、本色自然,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劇傳統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革新,創作由粗到細,粗中有細;由俗到雅,雅俗共賞,表演藝術日臻完美。同時,各行當也涌現了一大批藝術上有成就的演員。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板類有四種,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除二八板這個基本板式外,還可分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連板、快二八板、緊二八板、緊打慢唱等板式。

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

再者,豫劇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再加上曲調詼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適合演出輕松的喜劇,又適合演帝王將相的大場面戲,豫西調委婉動聽,唱腔悲涼故很適合演悲劇。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挑戰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觀眾聽清。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豫劇傳統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革新,創作由粗到細,粗中有細;由俗到雅,雅俗共賞,表演藝術日臻完美。

新中國成立後,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經過幾代老藝術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正式更名為「豫劇」。標志著豫劇藝術產生了質的飛躍,也標志著一門成熟的戲曲藝術開始全面繁榮!所以,河南梆子是豫劇的前身,兩者的概念不盡相同!

【結束語】豫劇是北方非常有名的一種戲曲劇種,豫劇就是河南省的代表戲曲。每個劇種都有著獨特的特點,才能夠在戲曲界佔有一席之地。

7. 河南戲曲除了豫劇、曲劇和越調,還有哪些比較知名的劇種

河南戲曲除了豫劇、曲劇、越調外還有三十餘種少數劇種。比較有名的、傳唱人數較多的有大平調、四平調、二夾弦、太康道情、河南墜子、宛梆等。

大平調,該劇主要流行於豫北魯西一帶,河南的浚縣、內黃、淇縣、延津、鶴壁都有專業的大平調劇團,代表劇目有《反徐州》《下高平》《困河東》《收姜維》《百花廳》等。

四平調,該劇流行於皖、蘇北部、豫南、豫東及魯西、魯南一帶,河南的商丘、范縣有專業的四平調劇團,代表劇目有《小包公》《陳三兩爬堂》等。

二夾弦,該劇主要流行於河南東部及北部、山東西部、安徽、江蘇北部。代表劇目有《梁祝》《莫愁女》《崔風英搬兵》等。

太康道情,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劇流行於河南太康縣及其周邊地區,河南省太康縣有專業的太康道情劇團,該團被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代表劇目有《王金豆借糧》《王金豆還糧》《雙拜壽》《白玉樓》《前進路上》等。

河南墜子,起源於河南,約有一百多年 歷史 。流行於河南、山東、安徽、天津、北京等地,演唱者多為民間藝人,代表劇目有《借髢髢》《偷石榴》《羅成算卦》等。

宛梆,流行於南陽及其周邊地區,宛梆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謝邀,河南現有的劇種共計二十個,除去豫劇、曲劇和越調這三大劇種,以及其他省份劇種(如京劇、河北梆子、山東梆子、漢劇、蒲劇等)之外,設有劇團的還有以下劇種:

大平調、宛梆、懷梆(懷調)、大弦戲、柳子戲、柳琴戲、二夾弦、五調腔(四股弦)、四平調、落子腔、墜劇、道情戲、清音戲(唱揚琴)等十三個劇種。

但是這些劇種,實際上都算是名存實亡,只有豫劇、越調和曲劇發展相對好點,其餘的一些劇種,可能有不少河南人都沒有聽過。

相對於這些劇種,河南人最喜歡的還是上述的三大劇種,其中最喜愛的,還是河南豫劇,在河南,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豫劇的唱詞。

根據記載,從明朝萬曆年間起,在河南境內流傳、產生過的各類劇種有近80個,戲曲劇種約65個。

而且劇團眾多,可謂是遍地都是劇種,走到哪都能聽到唱戲的,直到清末民初,河南各類舞樓、戲台,尚保存了10000餘座。

即便是經過戰爭、文革等特殊時期的破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還存有六百多座。

再加上新成立的七百多座,現在河南省固定的劇院、戲台等有一千多座。

但是這一千多座劇院、戲台,大多數都是為了豫劇、越調、曲劇服務,全國范圍內,共計國營民營豫劇團1600多個,其中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基本上都在河南演出。

所以,河南雖然也有不少劇種,但是大部分都名不副實的,還是豫劇、越調、曲劇發展的最好!

越調是河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特點是以字帶音,以音傳情,具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和中原民間音樂特色。流派不同,特點不一,申派蒼勁豪放、穩健端莊,唱中加說帶笑,毛派似說似唱、清新優雅,字巧腔潤,鼻腔共鳴。伴奏樂器以象鼻四弦為主,墜胡、月琴、三弦等為輔。 ​

1、河南知名三大劇種:豫劇、曲劇、越調。

2、河南地方較大劇種:大平調、懷梆、懷調、宛梆、大弦戲、落腔、道情、墜劇、四平調、二夾弦等。

3、較小劇種:大調曲子、蟆嗡鑼、羅戲、卷戲、羅卷戲、柳子戲、目連戲、豫南花鼓戲、絲弦道、樂腔、五調腔等。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我主頁,有很多地方小劇種,恁都可以看看聽聽,轉發轉發,真心不希望這些寶貴的藝術都失傳了

河南墜子,太康道情,商丘四平調,開封二夾弦,南陽宛梆,滑縣大平調,二平調等等

大平調,在黃河以北影響較大,我記得有滑縣大平調劇團。二夾弦,比較有名的延津縣二夾弦劇團,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康縣道情也是河南名劇之一

河南戲劇天下聞,豫人都愛哼幾腔。

粗曠豪放曲子調,唱腔優美韻味強。

幾大流派不遜色,異彩紛呈舞台上。

越調最是周口好,一代大師鳳梅腔。

總理贊譽不絕口,唱活古人諸葛亮。

豫劇豫東豫西調,腔腔變化不一樣。

豫東幾位紅臉王,舞台風格穩准強。

生娃豫西唱最好,男不下地女懶湯。

太康道情亦不錯,金豆借糧傳四方。

南陽宛梆內鄉好,唱著唱著用花腔。

稀有劇種已申遺,鄧州桑庄羅卷揚。

太平調子二夾弦,河洛鼓書拉魂腔。

手執鋼板敲戰鼓,鼓兒哼唱楊家槍。

諸多劇種已瀕傳,無有後起之接上。

還有一些記不起,自行補腦你最強。

說著說著開飯了,邊吃邊聽黑頭腔。

南戲曲天下聞,豫人都愛哼幾腔。

河南地方戲很多,但按受眾人數對比由高到低排名為豫劇、曲劇、大平調、越調,河南墜子等,其它還有道情、落腔、四平調等幾十種非遺文化劇種,但河南除極個別區知道,大多河南也不曉得僅幾縣流行的稀有劇種,大平調在豫北非常流行,甚至可排在豫劇之第二,特別安陽滑縣鶴壁浚縣淇縣等多縣,新鄉廷津內黃等多縣,濮陽等地過去流行甚廣,但和中國各戲劇被現代網路 娛樂 形式代替,包括京劇豫劇也在走下坡。大平調以滑縣最為聞名,上世紀全國巡演,在北京國家劇院曾為領導首長演出四十多場,受到一致好評,我們淇浚兩地都有民間大平調劇團,但都己解散改行包括豫曲劇團一樣,

大平調大弦戲!

8. 豫劇代表作有哪些

1、豫劇《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所擁有的特殊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的。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魏雲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高潔扮演過拴保娘。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9. 河南有哪些著名的劇種

河南標志性文化代表:豫劇

起源:
豫劇起源於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豫東南沙河流域為中心)。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省級一、二團,市級一、二團,縣級一、二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
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國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編167個院團。
影響:
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號,如祥符五朵雲、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標記,象徵著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戲曲界的楷模。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別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范,「流派」便成為一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了流派的說法, 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須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劉(忠河)派;小生行當黃(儒秀)派、劉(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當流派王(二順)派;凈行李(斯忠)派和醜行牛(得草)派、高(興旺)派等。流派的出現對豫劇有正面意義, 其表演特色是豫劇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10. 河南的戲曲代表劇種

河南地方戲曲就佔了三個——豫劇、曲劇和越調。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河南大學為豫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豫劇因各地語音差異,在音樂上形成帶有區域特色的藝術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形成鮮明對比。為了區別,豫劇藝人將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稱封丘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又稱祥符調)。新中國成立後,豫劇專家又把豫東調細分為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這一劃分得到廣泛認同,即以封丘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流行於豫東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又叫「本地梆」。
豫劇文場中的傳統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絲弦曲牌170多個。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綉鞋、嗩吶皮、娃娃等;橫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雲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鳥朝鳳、雞爬坡、小開門等;絲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園、九連環、花錯字、小紅鞋、苦中樂、浪淘沙、油葫蘆、囈怔、算盤子、娶嫁等;豫劇樂隊武場的主要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手鑔、小鑼和梆子等。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主要聲腔板式有四種,即【二八】、【慢板】、【流水】、【散板】。
曲劇是主要流傳於河南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邊踩高蹺邊唱曲子,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高台曲。由於曲調來源於傳統民間生活小戲,因此歌詞易學,並大多採用本嗓來演唱,表演也相當接近生活,傳播速度極快。
曲劇音樂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雜牌小調與河南的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於1926年經由臨汝縣(今汝州市)農民組成的同樂社在登封縣首次搬上戲劇舞台,從而正式發展為戲曲劇種。其中的「高蹺曲」由去掉高蹺拐子的演員登上戲劇舞台,是曲劇由民間歌舞演變為「高台曲」這種正式的戲曲形式的一個質的飛躍。
越調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

閱讀全文

與河南戲曲藝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