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為什麼說書法的藝術要經常臨摹

為什麼說書法的藝術要經常臨摹

發布時間:2022-12-29 07:51:21

A. 學書法,為什麼要臨摹

學書法,為什麼要臨 摹 ? 各家觀點,非常精彩! 開頭的那些話! 讀無名無派兄的《臨 摹 是書法悲劇的根本----打假從反臨 摹 做起》帖,想到一些問題,認為是包括自己在內的、學習書法的人群中認識較為混亂模糊的,感覺有必要發個帖好好討論一下。

偶出幾個題,供參考:

一、臨 摹 是書法學習的唯一手段,這話對不對??

書法這門藝術(有人認為是技術)太特殊,沒有其他物象可以直接師法,說師法自然、折釵股、屋漏痕等等,對學習者而言都不好使,還是臨 摹 先賢的筆跡最有效,那麼臨 摹 就成了華山一條路,書法也就成為一種承繼特別強的藝術(技術),有些人視之為末技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臨 摹 的目的與作用,有沒有階段與層次之分??

這個問題搞清了,才能理解為什麼同樣一部帖,臨出來卻千奇百怪千變萬化。

三、臨 摹 與創作倒底有多遠??

無兄那個帖子有位據說臨了60多年碑帖的先生,寫出來的東西實在沒得看,但偶不敢說他的臨得不好,或話他的臨作又是另一番面貌;有些人一輩子離不開古人這根拐棍,離了就要現原形,說明在書法這門特殊的藝術(技術)環境中,臨 摹 與創作中間是有距離滴;對於不善學的人而言,這段距離可能一輩子走不過去。

B. 中國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薦讀啟功文章。

學書法為什麼要從臨帖開始?(啟功先生談臨帖)

啟功先生談臨帖之一:

所謂臨帖,就是以碑帖或別的法書為榜樣,來對照著摹仿、練習,它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則和規律,都有表現其藝術效果的技巧和方法。書法藝術也是這樣。學習書法,首先要弄明白所學書體在結體、用筆和章法等方面的法則、規律,其次要學會表達其藝術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我們常聽人說某人的字寫得漂亮,某人的字寫得寒磣,漂亮與寒磣,其根本區別不就在所寫的字合不合書法的法則,寫字的人有沒有相應的技巧嗎?

書法藝術的法則和技巧,同現在一般的寫字原則和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有特殊的要求,而這種特殊的要求,又不是每個會寫字的人都自然具有的,須要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我們現在一般人學習書法又與古人不同:古人一學識(習)字,就是用毛筆學寫當時通行的規範字體(或篆書,或隸書,或楷書等),又有先生的「口講指畫」,久而習之,自然有法度可觀。而我們現在,一上學學寫字,便往往是用鉛筆或鋼筆寫「橫平豎直」的仿宋體,字的結體和用筆與傳統書法的要求相去甚遠,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對學習書法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所以我們現在學習書法有兩個任務:一是去掉不合書法要求的方法和習慣,二是從頭學會書法藝術所要求的法則和技巧。要完成這兩個任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臨習前人優秀的碑帖法書。學習書法,也如同學習音樂,不論學什麼樂器,開始總要練一些高明的樂譜,拿這些樂譜來練習各種技法,培養自己好的習慣,練得熟了,自己演奏起來就會有新的創造了。

臨帖就是學音樂的練譜子,只有反復進行摹仿和練習,才能使自己下筆就合轍就範,寫出的字具有傳統書法的法度和神韻。如果不臨帖,老是按照自己原有的寫字方法和習慣練下去,或者隨心所欲,任意揮灑,那麼其結果只能是背道而馳,越練越糟。這正如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的:「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學習書法跟學習別的藝術一樣,開始總得有個幕仿的過程,從摹仿中去體察、領悟其所以然(即造就此種藝術的法則和技巧),不可能一上手就搞創作的。

另外,漢字的書法藝術是我們的傳統民族藝術,它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明代謝肇制在《五雜姐》中說:「凡學古者,其入門須用古人之法度,而其究竟,須運自己之豐神,不獨書也。」謝氏的話不但說明了我們的傳統書法應該有所發展、創新(即後代的書家當寫出自己的豐神),而且還說明了這種發展與創新當以繼承(即用古人之法度)為基礎。

臨帖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熟悉前賢的一書寫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不失掉我國書法的傳統性、民族性,才能具有創新的堅實基礎。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獨樹一幟的大書法家,沒有不重視臨帖的。一部傑出的王羲之《蘭亭敘》,歷代臨習者不計其數,至今尚有許多名家的臨本流傳,而王羲之本人,也是出入百家才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的。當代一些成就很大,負有盛名的書法家,也都是揮毫數年,臨帖不中輟的。他們把古帖當作自己最好的老師,不斷從中吸取新的營養,寫出新的意境。現在有人懷疑學書必須臨帖的命題,想走捷徑,急於求成,這是很不明智的。現在也有一些書手正苦於傳統的東西太少而不得不回頭補臨古帖的課,這教訓當是對懷疑論者的一劑極好的清醒劑。

啟功先生談臨帖之二:

常有人問入手時或某個階段宜臨什麼帖,常問「你看我臨什麼帖好」,或問「我學哪一體好」,或問「為什麼要臨帖」,更常有人問「我怎麼總臨不像」,問題很多。據我個人的理解,在此試做探討。

「帖」這里做樣本、範本的代稱。臨學範本,不是為了和它完全一樣,不是要寫成自己手邊帖上字的復印本,而是以範本為譜子,練熟自己手下的技巧。譬如練鋼琴,每天對著名曲的譜子彈,來練基本功。當然初臨總要求相似,學會了範本中各方面的方法,運用到自己要寫的字句上來,就是臨帖的目的。

選什麼帖,這完全要看幾項條件。自己喜愛哪樣風格的字,如同口味的嗜好,旁人無從代出主意。其次是有哪本帖,古代不但得到名家真跡不易,即得到好拓本也不易。有一本範本學了一生也沒練好字的人,真不知有多少。現在影印技術發達,好範本隨處可以買到,按照自己的愛好或「性之所近」的去學,沒有不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選範本可以換嗎?」學習什麼都要有一段穩定的熟練的階段,但發現手邊範本實在有不對胃口或違背自己個性的地方,換學另一種又有何不可?隨便「見異思遷」固然不好,但「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經》語)又有何不該呢?

或問:「我怎麼總臨不像?」任何人學另一人的筆跡,都不能像,如果學就像,還都逼真,那麼簽字在法律上就失效了。所以王獻之的字不能十分像王羲之,米友仁的字不能十分像米芾。蘇轍的字不能十分像蘇軾,蔡卞的字不能十分像蔡京。所謂「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語),何況時間地點相隔很遠,未曾見過面的古人呢?臨學足為吸取方法,而不是為造假帖。學習求「似」,是為方法「准確」。

問:「碑帖上字中的某些特徵是怎麼寫成的?如龍門造像記中的方筆,顏真卿字中捺筆出鋒,應該怎麼去學?」圓錐形的毛筆頭,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那麼「刀斬斧齊」的方筆畫,碑上那些方筆畫.都是刀刻時留下的痕跡。所以,見過那時代的墨跡之後,再看石刻拓本,就不難理解未刻之先那些底本上筆畫輕重應是什麼樣的情況。再能掌握筆畫疏密的主要軌道,即使看那些刀痕斧跡也都能成為書法的參考。至於顏體捺腳另出一個小道,那是唐代毛筆製法上的特點所造成,唐筆的中心「主鋒」較硬較長,旁邊的「副毫」漸外漸短,形成半個棗核那樣,捺腳按住後,抬起筆時,副毫停止,主鋒在抬起處還留下痕跡,即是那個像是另加的小尖。不但捺筆如此,有些向下的豎筆末端再向左的鉤處也常有這種現象,前人稱之為「蟹爪」,即是主鋒和副毫步調不能一致的結果。

又常有人問應學「哪一體」。所謂「體」,即是指某一人或某一類的書法風格,我們試看古代某人所寫的若干碑,若干帖,常常互有不同處。我們學什麼體,又拿哪裡為那體的界限呢?那一人對他自己的作品還沒有絕對的、固定的界限,我們又何從學定他那一體呢?還有什麼當先學誰然後學誰的說法,恐怕都不可信。另外還有一樣說法,以為字是先有篆,再有隸,再有楷,因而要有「根本」、「淵源」,必須先學好篆隸,才能寫好楷書。我們看雞是從蛋中孵出的,但是沒見過學畫的人必先學好畫蛋,然後才會畫雞的!

還有人誤解筆畫中的「力量」,以為必須自己使勁去寫才能出現。其實筆畫的「有力」,是由於它的軌道准確,給看者以「有力」的感覺,如果下筆、行筆時指、腕、肘、臂等任何一處有意識地去用了力,那些地方必然僵化,而寫不出美觀的「力感」。還有人有意追求什麼「雄偉」、「挺拔」、「俊秀」、「古樸」等等,不但無法實現,甚至寫不成一個平常的字了。清代翁方綱題一本模糊的古帖有一句詩說:「渾朴當居用筆先。」我們真無法設想,筆還沒落時就先渾朴,除非這個書家是個嬰兒。

問:「每天要寫多少字?」這和每天要吃多少飯的問題一樣,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規定一致。總在食慾旺盛時吃,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學生功課有定額是一種目的和要求,愛好者練字又是一種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我有一位朋友,每天一定要寫幾篇字,都是臨張遷碑,寫了的元書紙,疊在地上,有一人高的兩大疊。我去翻看,上層的不如下層的好。因為他已經寫得膩煩了,但還要寫,只是「完成任務」,除了有自己向自己「交差」的思想外,還有給旁人看「成績」的思想。其實真「成績」高下不在「數量」的多少。

有人誤解「功夫」二字。以為時間久、數量多即叫做「功夫」。事實上「功夫」是「准確」的積累。熟練了,下筆即能准確,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槍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彈,不如精心用手眼俱准地打一槍,如能每次射二中一,已經不錯了。所以可說:「功夫不是盲目的時間加數量,而是准確的重復以達到熟練。」

C. 為什麼說臨摹傳統碑帖是學習書法的重要途徑

「學習傳統藝術基本的手段就是借鑒,一定要臨摹古人,否則沒有自己的路數。謝稚柳先生說,借鑒之道,是借鑒愈深則自創愈高。」

鄧石如是碑學書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被篆書、隸書學習者用作學習範本。他年輕時候有機會見到大量拓本,往往五十本、一百本的臨摹,從他的書法線條中可以體現出其下過苦功夫。

請點擊輸入圖片(隋代 草書 智永 真草

書法創新,是要做有難度、有高度的傳承和發揚,是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這種嘗試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然而想要書法走出新路,歸根結底還是要有豐厚的碑學、帖學積累,從前人經驗中汲取養分,奠定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書法。

D. 學書法,為什麼要臨摹

每個人在學習書法時都要有一個臨摹的過程,而且要不聽的臨摹字帖,要貫穿於整個學習的過程。臨摹要臨名家、名碑、名貼。臨摹的過程就是琢磨名家書寫名碑名帖的技巧、方法和本質規律的過程,使自己在學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盡快地把前人的經驗「拿來」,為我所用,為我所有。要善於發掘名家特點,並且把這種特點融入到自己的運筆之中,最終變成自己的手法。
所以學書法的時候,臨摹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E. 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臨摹有多重要

臨摹讀帖讓人找到起筆收筆的根據,「找到感覺」就會有一次質的飛躍。

但是關於一個學習應用書法的硬筆書法學習者,這種方就不見得有用。寫意楷書的本質在於以時間換筆法的精巧,關於作業與考試場景下,這種慢寫的功夫就很難滿足學習者書快速書寫的應用節拍。這條經歷關於初學書法的朋友至關重要。

F. 為什麼臨摹是學習書法的重要手段

學習需要模仿,學習書法尤其如此。臨摹是學習書法的重要手段,因為可以通過臨摹學習前代書法家成功的經驗,包括運筆和間架結構。

G. 為什麼學書法要臨摹古人

古人雲:「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所以學書法必須向古人學習,臨摹古人的經典法帖,留其精華,除去糟粕,才能達到書法的精髓。

書法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為後人創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財富,古人的精華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後人無法超越的界限,也是我們必須向古人學習的原因。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你只有不斷地臨帖,掌握古人的用筆技巧,間架結構,才能寫出具有古代經典的法帖和神韻,才能超越藝術,從而進入更高的文化精神境界。

學書法好比小孩剛學走路,需要大人扶持,學會正確的邁步姿勢,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走下去。那麼臨帖也是這樣,如王羲之在《筆勢論》中說:「一遍正其手腳,二遍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撥、使不生澀。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臨之,惟取滑健為能,不得記其遍數。」臨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所臨的字從點畫、結構、章法等方面揣摩其特點,做到「胸有成竹」,只有掌握古人的用筆技巧及字的神韻,才能運用自如,古人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而傳,所以臨帖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要向古人學習,師法古人,取法乎上。選好一帖認真臨摹,一遍不像再臨,反反復復多次練習,做到作品中的每一個字,都與原碑帖相似,直到滿意為止。切勿半途而廢,獨自創新,結果什麼都沒有學好。學書法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目的。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書法的藝術要經常臨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