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少兒美術該從哪方面著手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
㈡ 參加少兒影視表演的學xí,要從哪方面開始學起呢
參加少兒影視表演的學xí,要從哪方面開始學起呢?
影視表演的要求偏向於綜合來技能。
需要綜合掌握發音表達、聲樂發音、朗誦演唱、舞蹈形體、影視表演、話劇表演等的很多技自巧。但是這些技巧不是一下就能具備的,需要孩子循序逐步掌握。
其基礎還是要鍛煉孩子的自學、情緒控制、團隊協作等能力。
(2)少兒學藝術要從哪些方面做起擴展閱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
4-6歲的孩子,是語言發育、表現、表達以及創造能力塑造的最佳階段,也是培養孩子性格,如膽量、自信、開朗程度等和交際能力,如與人的協調、溝通以及組織能力等的最佳時期。
9-16歲是孩子發展的重要階段,大約9歲起,孩子開始出現與父母不一致的觀點,並尋求自己的觀點,9-16歲,孩子就發展出了如何在社會中最好地生存和達到成功的原始方法。
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與大學教育同樣重要,因此把握住孩子的關鍵期,給孩子正確的性格引導和必要的素質培養勢在必行。
家長選擇少兒影視表演課程,目的並不是要培養主持人和演員,而是用小主持、小演員的培訓理念,讓孩子接受小主持、小演員的藝術學習和熏陶,塑造能力、機智和自信,培養膽量和氣質,目的是賦予孩子們一種社會技能,讓孩子在學習主持表演的過程中獲得健康的心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完美的人格。同時,科學的影視表演的教育方法,有助於家長發現孩子的天賦所在,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在學校里學習其它基礎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熱情。
世界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肢體運動、音樂、人際、內省、自然等8種天賦,只是天賦組合不同。因此可以說,所有的孩子都是聰明孩子,都與生俱來地擁有各種天賦。
㈢ 少兒美術學習要做好哪些教育准備
一、重視兒童的尊嚴,順應兒童心理發展規律。
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部分教師和家長往往要求兒童在制定的效果和意願下進行藝術創作。實際上會阻礙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應滲透人性化發展的理念,重視兒童的尊嚴,順應兒童心理發展規律。
二、注意保護兒童美術的原創性。
培養兒童的想像力, 兒童的美術活動是兒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動, 創造藝術符號表達情感是人類具有的原始本能。兒童的繪畫創作主要依靠想像,即兒童繪畫中的原創性是指創作中的想像力。
三、重視鼓勵兒童觀察生活,學會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感受。
兒童美術中的想像力表現也源於生活的積淀。兒童通過想像把不可視的形象變為可視形象,如:用創造視覺符號表現風、雨、聲等,還把不同時空的事物安排在同一畫面……這種超自然的想像力不是通過技能教育能夠獲得的,完全是來源於生活。
四、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
教師應通過美術教育,啟發、善誘兒童對於藝術的興趣,從不同年齡的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重視兒童的個性的差異和興趣的不同,鼓勵他們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把他們帶進一個廣闊而富有幻想的色彩世界,並引導開拓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逐步擴展其知識面。
㈣ 想要培養小孩對藝術的興趣,有哪些好的做法
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包括知識方面的教育,同樣也有一些藝術方面的教育。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的學校學習成績,也要注重孩子課外的興趣培養。那麼想要培養小孩對藝術的興趣都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㈤ 少兒美術主要學習哪些方面
讓少兒從小學習繪畫可以培養藝術氣質,陶冶情操,對於情商與智商的開發也是很有好外的。首先,少兒美術課程包括手工製作;其次,不同的繪畫;最後,學習基礎美術知識。綜上所述,關於少兒美術有哪些課程的問題,西安長安長藝術創意空間的相關老師做了詳細的介紹,家長們應該知道,美術並不僅僅是指繪畫的,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美術時是手工和繪畫相結合的,對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都有很好的開發作用。
家長為少兒找專業的美術老師,專業的美術培訓機構,不要盲目選擇。
㈥ 小孩學畫畫先學什麼
小學生學畫畫入門先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1、一般來說希望培養孩子繪畫興趣應該從素描開始,為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邏輯能力、執行力,這對以後孩子再學任何其他知識都非常有幫助,至於速寫和油畫等,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素描基礎後再開始進行,期間要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最後還要看孩子是否喜歡這個老師的課程,如果他自己都不喜歡,學的效果必然不會好。
2、繪畫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欣賞水平。如何提高欣賞水平呢,這要求我們經常參觀畫展,看優秀的美術作品,向水平比我們高的人學習。對於優秀的美術作品,看他們運用筆墨、線條、色彩的技巧和方法,大家互相討論交換看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時間長了我們的欣賞水平也就提高了,繪畫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3、在繪畫的學習中,很多人只是每天埋頭於筆與紙之間,專注於技法上的學習和突破,當然技法也很重要。但是,很少去問為什麼要這樣去畫,缺乏繪畫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思考,學習素描不研究透視關系和解剖學,學習色彩不研究色彩之間的關系學,不能做到「格物致知」。
㈦ 少兒美術都學什麼
1、簡筆畫,構圖簡單,形象可愛,分為一筆畫、二筆畫、連點畫、塗色畫、簡筆畫等五種方式,兒童可以從最簡單的點、線學起,一步一步深入,漸漸掌握學畫構圖技巧,為將來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
2、國畫,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3、水粉畫,是以水作為媒介,利用水流動特性來表達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藝術魅力。
4、卡通畫,要求誇張與變形,線條流暢。所包含的形式要比通常意義上的漫畫還要廣泛,符合兒童的審美角度。
5、素描畫,廣義上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起源於西洋造型能力的培養。狹義上專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素描是一種基礎,相對而言又十分重要的藝術形式。
㈧ 孩子學藝術一定要知道的事
孩子學藝術一定要知道的事
對於孩子學習藝術的事情上面,很多家長都是有著很多很多的疑問,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習好才藝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一、應該學點什麼才藝
藝術教育較之一般的學校課程教育有其特殊性,但也和課程學習有相似之處。家長在這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在此給出幾點建議。本文多以樂器學習為例,其中的教育原理同樣適用於其他藝術教育,如繪畫、舞蹈,包括體育運動等。
孩子能量有限,並且需要充裕的玩耍時間,所以不要給孩子報太多的才藝學習班,有選擇地報兩三個就可以。多才多藝固然令人羨慕,但要考慮成本,尤其是孩子的時間成本。以犧牲童年的快樂來換取一些才藝的做法非常不可取。當然,如果某些才藝學習能和孩子的玩耍興趣結合起來,對孩子來說基本上沒有負擔,去學習相當於玩,適當地多報一兩個也可以。總之,報與不報的原則是,孩子是否喜歡,是否願意去學。
(一)具體到選擇學什麼,下面以學樂器為例給出建議
選擇學什麼樂器,如果孩子有明確的傾向性,這就是個簡單問題,喜歡什麼就學什麼——這是最重要的選擇原則。但由於學樂器往往是在孩子較小的時候開始,大多數孩子很難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樂器,就需要家長幫助他去判斷和選擇。當然家長的能力也有限,應該說絕大多數家長對樂器的了解比較外行,這方面的建議是:不盲從,不虛榮,不功利。
1.家長要向自己的內心追問一下,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這並不是家長強權或家長意志,在孩子沒有觀點的情況下,家長對某種才藝的喜愛會感染孩子,影響到孩子對這種才藝的情感。
2.要向懂行的人請教一下,比如學樂器,要先了解某種樂器的學習難易程度
不同的樂器,其學習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入門階段。比如在中國民族樂器中,揚琴、笛子、古箏較易入門,二胡較難,琵琶最難。家長需要權衡孩子的興趣、天賦、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期望達到的目標等各方面情況,綜合判斷。
3.還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
不同的樂器價格差異懸殊,學費也不一樣。選擇要盡量和自己經濟條件相匹配,如果孩子在相關學習中沒有極為突出的天賦和強烈的喜好,就沒必要讓孩子的藝術教育成為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
4.要注意避免盲目跟風和虛榮心,更不要有功利心。
在學什麼樂器的事情上,這些年一直存在崇洋媚外、厚古薄今的現象。例如有一些人認為民族樂器很“土”,認為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很高雅,感覺家中擺放一架鋼琴很有面子,可構成高雅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既不顧孩子的喜好,也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且不考慮師資情況,勒緊褲腰帶買鋼琴。虛榮是生命中的一大硬傷,可以說哪裡有虛榮哪裡就有損害,學樂器也概莫能外。
我女兒圓圓當初選擇學二胡,周圍有些人覺得很詫異,言語中流露出的就是:二胡多土啊,怎麼學那個呢。圓圓二胡老師在第一節課時對她說:小提琴有四根弦,可以拉出很豐富的樂曲;二胡只有兩根弦,表現力絲毫不輸小提琴,所以二胡完全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樂器之一。
如果你小提琴拉到中國最好,不見得是世界上最好,但如果二胡拉到中國最好,你就是世界最好,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老師的話讓圓圓更認同手中這把琴,更喜愛這項學習。
音樂是一種娛樂,一個人喜歡西方音樂還是民族音樂,喜歡古典音樂還是通俗音樂,這和高雅或庸俗沒有任何關系,或者說對他的人生觀、幸福感及品格心理沒有任何影響。況且現在我們聽的一些“古典音樂”在當初也屬於流行音樂。
好聽的音樂都是美的,無功利地熱愛就是高雅,附庸風雅才是真正的庸俗。我在這里不是渲染民族主義觀念,而是強調選擇學什麼一定要出於內心喜歡,且要盡可能實事求是。
另外,藝術教育中的功利化和工具化,是當前一種可怕的流行病。在選擇學什麼、為什麼要學的問題上,有些人只是把孩子藝術學習的目的定位在升學和找工作上,學鋼琴是為了考級,練舞蹈是為了加分。藝術教育中藝術的價值被消解,只剩下了謀生的價值。
藝術專業成了許多人走捷徑的一種選擇,培養藝術家的教育變成了培養“手藝人”的教育,這導致藝術專業學生質量嚴重下降。“接觸藝術教育的孩子學到的,遠遠超過他們所學的藝術本身”,我們現在在培養孩子藝術愛好中,卻經常用世俗價值消解藝術之美,只剩下乾巴巴的技巧。這傷害著兒童的幸福感,扭曲著他們的價值觀,也損傷著整個民族的藝術素養和精神質量。
二、如何做前期准備工作
藝術教育的第一步不是花錢買樂器和報班,而是首先讓孩子接觸、認識和了解將要學習的東西。之所以父母喜歡什麼,孩子往往會喜歡什麼,這並不是簡單的生物遺傳,更是一種環境的熏陶。孩子如果從小生活在某種藝術環境中,他會天然地和這種藝術達成一種溝通,學習起來當然會容易得多。
例如培養孩子的樂感,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做起。在聽音樂時,家長和孩子一起隨節奏進行律動,也可以經常唱歌給孩子聽,讓音樂成為家庭娛樂的一部分。打算將來讓孩子學什麼樂器,就要經常在家裡放相關樂曲。
尤其是孩子在將來的學習中會學習到的一些經典樂曲,這些樂曲被孩子聽熟了,在學習中就很容易找到音準及節奏,而且也容易喚起孩子的喜愛。同理,如果打算讓孩子學繪畫,就可以經常跟孩子一起玩繪畫游戲,讀一些有關畫家的傳記,參觀一些美術展,等等。
前期啟蒙教育還包括樹立孩子的自信。比如一個孩子喜歡唱歌,太小的時候有可能唱不準,如果家長急於去提醒,並經常說這孩子唱歌跑調,很可能就此挫傷孩子唱歌的自信和熱情,讓孩子永久地失去一種愛好。
除了一些天生樂感極好的孩子,唱歌跑調這在許多孩子身上都會發生,大多數孩子能在長大後自行解決。比如我和先生在唱歌方面都天賦平平,圓圓這方面也沒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她小時候唱歌有時會跑調,我們基本不提醒,只是很自然地和她一起唱,讓她聽到正確的音調是怎樣的,而且我和先生還經常故意互相開玩笑貶損,說對方唱得不怎樣,順口說能像圓圓唱得那樣就好了,暗示圓圓她唱得很好。到圓圓長大後,我們在家裡一起唱卡拉OK,發現她已唱得很好,非常准。圓圓有時也會和同學一起到KTV唱歌,聽她的同學說她歌唱得很好。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父親,他女兒才3歲,他就很肯定地說女兒以後當不了畫家,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女兒都不能像樣地畫個圓,經常是想畫什麼,又不敢畫,最後總要家長去幫著畫。事實是絕大多數孩子在小時候都不可能像樣地畫個圓,這位家長不顧孩子的年齡,輕易給孩子下個這樣的定論,導致孩子在塗鴉這件幾乎所有兒童都感興趣的事上縮手縮腳。很可能,她的女兒會用一輩子在繪畫上的無能來證明父親當初斷言的正確。
當然家長不必誇大孩子的天賦,不必把剛會畫幾筆的孩子看成未來的齊白石,也不必把愛打檯球的兒子看成未來的“檯球神童”丁俊暉。即不要用一個成功目標給孩子製造壓力,在學藝初期,把才藝學習活動當作玩是最好的,讓孩子心態單純些。
學琴前的心理鋪墊工作還包括讓孩子知道學琴的漫長和艱苦,就像我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的“打針原理”一樣。即當孩子需要面對一個比較富於挑戰的事情時,家長應對即將面臨的困難如實相告,不誇大也不縮小,讓孩子有正確的心理預期,這樣會提高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三、幾歲開始學才藝?
因為才藝內容不一樣,所以學習時間也很難給出統一的標准答案。但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學藝不宜太早。這是由孩子身心發育水平決定的。
例如以前有人說學習樂器要早,四五歲就要開始學,甚至有人把這個年齡提前到3歲,根據可能是莫扎特3歲就可以演奏鋼琴了。這樣的建議是不適宜的,且不說幼小的孩子在生理上十分稚嫩,從心理來說,“大多數5歲前的兒童,尚未形成自我規范意識,要他們靜下來學習樂器,對家長、教師及孩子本身都是一種折磨”。
當孩子對什麼東西表現出興趣時,第一個念頭應該是如何讓他快樂地接觸和嘗試,而不是馬上去給他報學習班,尤其在一些純游戲項目上,完全可以等待一段時間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找老師。
就學樂器的問題,我請教了幾位音樂界的專業人士,他們給出的共同答案是,如果家裡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熏陶,作為培訓活動,在小學一二年級,即六七歲開始比較適宜。
要學習的才藝不一樣,開始學習的時間也會不同,最好多請教幾位專業人士,聽聽大家的看法。總的建議是,寧可稍晚一點,也不要提前去學。
四、學習管理要注意些什麼
1.在孩子學藝過程中家長進行外圍服務就夠了,對具體的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不要太深
家長如果表現得太積極,很容易消解孩子的興趣和責任感,讓他覺得是在為爸爸媽媽學。
有一次我在小區里正和一位媽媽在路邊閑聊,恰好她老公帶著孩子學琴歸來。當媽的隨口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小姑娘脆生生地回答:“不知道,我爸爸知道!”做父親的不以為然地笑了。這種情況應該是令人擔憂的。
家長帶孩子去學習,對老師教的內容和要求要了解,在孩子練琴時要幫他聽哪裡有什麼問題,適當地幫幫忙就可以,不能大包大攬。所有的學習,背後的管理道理總是一樣的,“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在圓圓學二胡的前三年,她每次練琴時我都會坐在旁邊,幫她聽音準及節奏,會提醒她哪個地方有什麼問題;但她每天什麼時間練琴、練幾次、練到什麼時間、練哪個曲子,等等,我都很少提醒或發表意見,基本都由她自己來決定。哪天她忘了練琴,我往往也“沒想起來”,她發現指靠不上我,也就只好自己操心了。
我認識的一位家長,她告訴孩子,練琴是自己的事,家長不去提醒,建議孩子定鬧鍾,天天由鬧鍾來提醒。同時,家長也盡量注意家庭生活的規律性,保證孩子到鬧鍾響時,有時間練琴。孩子很樂意這樣做,定了每天晚上7點半。開始幾天還行,後來就出現鬧鍾響了,孩子關了鬧鍾,卻沒及時去練,然後就忘了這事,直到要睡覺才想起來。
這種情況重復幾次後,家長沒批評,只是又給孩子建議,如果鬧鍾響的時候正做其他事,想要過一會兒再練,那就臨時把時間往後調整一下,或是通知媽媽15分鍾後來提醒自己去練琴。因為家長在這件事上做得很輕松自然,所以孩子一直沒有緊張感,基本上能做到自覺練琴。
2.不規定練習時間,只著眼練習效果。
很多家長和教師習慣給孩子規定練琴時間,每天必須彈夠半小時或一小時。這樣做有一個弊端,就是很容易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練琴時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分散到時間上。尤其當孩子不想練時,就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到鍾表指針走到了哪裡,熬時間,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這樣不但無益於練習,還會生出倦怠感。
不如把每天的練習定位於彈奏本身,即曲子彈得如何,熟練度、准確性及技巧等是否有所提高。在時間上不刻板,可以長也可以短,只要把該練的地方練到了就可以。如果想鼓勵孩子多彈一會兒,不要說“再彈十五分鍾,不到時間呢”。
最好說“今天拉得又有進步,不過還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能不能把這兩個地方再練習幾次?”如果孩子確實表現不錯,某天或某段時間能堅持練習較長時間,想表揚孩子的話,最好不要直接誇他能堅持練多長時間,而要誇他的琴拉得好。
3.允許在練習中偷懶,甚至某天不練習。
理論上講,學琴必須天天練,一天不練手生,三天不練陌生。但這並不意味著需要一味地嚴厲管制。再強調一次,在學習早期,呵護興趣比學到技巧更重要,不要把學習做成任務,要盡量做成游戲。如果孩子哪天忘了玩游戲,我們不會去批評他,不會在意。同理,哪天他特別不想練琴,也不必在意。這並不是縱容偷懶,只是放長線釣大魚,是一種策略。
我女兒圓圓小學時學爵士鼓,我每天下班後帶她到藝術學校去練,那裡是按時間收費。我們交了每天一小時的練習費用,但圓圓經常剋扣時間,很少能練到一小時,有時只打了二十多分鍾就不想打了,我一般都聽她的,不想打就不打了。我不知每天強迫她練夠一小時,她的演奏水平會怎樣,可能會更好一些。但更好一些又怎樣?難道圓圓的童年就更幸福、人生就更美好?我希望她有很高的才藝水平,同時也接納她在這些方面的平庸,唯願她有快樂的童年,這才是我最在意的追求。
五、需要參加才藝考級和各類比賽嗎
考級是以量化的方式來評價一個人的才藝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習,但如果把考級本身當作學習目標,則是一個認識誤區,很容易扭曲孩子的學習動機,也給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還以音樂教育為例,音樂考級誕生於19世紀英國,後傳入香港,近20年在內地興盛起來。由於種種利益關系,我國的音樂考級越來越功利,越來越混亂,利益團體結成各種利益鏈,想方設法把孩子們推入名目繁多的考試中。
目前全國約有幾十家音樂考級機構,評價標准不一,評語不明確,惡性競爭。現在甚至出現了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音樂素養”考級,即關於音樂的書面知識考試——這是多麼沒有意義的行為,而所有的考級亂象,都是要隱蔽地榨取家長的錢財。
很多教才藝的老師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也步入了“應試教育”的模式,只教考級規定的曲目,不教其他內容,且盲目讓孩子“跳級”,二、四、六……這樣跳著考。美妙的音樂兌換成了證書上的數字,這或許讓一些家長陶醉,但不少孩子拿到最高級別證書後,從此再不摸一下琴——這是不是藝術教育中最大的損失?
在圓圓學二胡的最初幾年中,我對樂器學習及考級的認識尚不明確,也一度把學習的目標定義在考級上。倒不是過分看重證書本身,只是以為只要學樂器,就必須考級。後來逐漸有所感悟,對考級這事也就放下了,中止了這件事。圓圓在後期學習中,只拉她喜歡的曲子,不必為了考級專攻指定曲目。她喜歡音樂,也不討厭手中這把琴,這就夠了。
記得她上高中時,有一次班裡開聯歡會,她主動報一個節目,把當時的一首流行歌曲改編成二胡曲。在參加聯歡會前,她在家裡練習演奏,我聽到琴聲美妙,感覺十分欣慰。不是說圓圓拉得有多好,而是它作為一個愛好滋養著我們的生活。這份滋養不是證書和級別能驗出來、比得上的。
我不反對考級本身,正如我並不反對學校課程考試本身一樣,我批判的是考級對藝術教育的扭曲,以及種種考級亂象。
除了期望政府規范考級市場,給家長的建議是,要對考級介於在意與不在意之間,要認真權衡各方面得失,不要為了眼前一點小利益——比如證書和擇校掛鉤——而犧牲長久的教育理想。有些事,沒人追捧,煽風點火者自然無趣。對考級持有正確的認識,不僅可以預防無謂的能量耗散,更可呵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呵護他的幸福感。
另外,我也不贊成拉著孩子到處參加比賽,除非你想要孩子成為某種才藝的職業選手,比如做職業鋼琴家,否則才藝學習不需要摻雜進太多的競爭。
事實是現在很多比賽也被市場綁架,成為一些人謀取利益的手段,而這些比賽經常會打著體面的旗號。所以家長和教師,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競賽邀約,要特別注意組辦者的資格、素質、動機等等。覺得不適宜,應當堅定地拒絕。
我女兒圓圓讀初中時的一個暑假,我正帶她到一個海濱城市旅遊,班主任突然打電話,通知圓圓去參加一個英語競賽,並陳述了此次比賽的重要性。圓圓的英語一直學得不錯,這個比賽聽起來很誘人,所以我們得到這個消息後有些興奮。為了趕上比賽,提前結束旅遊,改簽機票,飛回北京。
第一次去參加初選時,組委會安排選手們先去交參賽費,然後等候安排。且不說一進來就收費,已讓人感覺很突兀,接下來的組織工作都是亂哄哄的。來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大家被幾個工作人員吆來喝去的,似乎都很茫然。我也對整個競賽流程不太清楚,覺得組織工作很不到位,有些不滿。終於等到評委們到齊,坐定,比賽開始,我的不滿越來越強烈。
幾個評委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卻又表現出不認真,處處對孩子們表現出不尊重,競賽環節的設計也有不少問題。我忽然覺得,就這么幾個牛頭馬面的人,憑什麼能組織一個高水平的賽事?參加這樣的比賽,即使能拿個獎,對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我看看圓圓,她也在看我。我從她眼睛裡也能看到不適,於是問她:我們走吧,不參加這事了,好嗎?圓圓點點頭,我們當即起身離開。走出那裡後,感覺真輕松。雖然浪費了一些時間和錢,但總比繼續浪費下去要好得多。商品時代,教訓確實經常要用錢來買。尤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必為了某種具體的利益或為了心疼錢而任由某個問題去困擾孩子,及時結束,也許是性價比最好的做法。
六、不要把孩子單獨留給老師
任何才藝學習,家長都最好陪在孩子身邊,保證孩子的安全。尤其一對一學習,不管男老師還是女老師,不管老師年輕年老,都不要把孩子獨自留給老師。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值得信賴的,但也必須意識到,教師不過是個職業,成為教師的人,並非經過了高於一般職業群體的道德考證,誰都不能保證有個別心理不良的人混跡其中。況且課外才藝學習一般都是鬆散的師生關系,家長很難了解到教師的情況,所以這方面必須特別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