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山東當地民間藝術有哪些

山東當地民間藝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31 00:13:21

1. 濟南有哪些民間藝術品

不少老濟南的民間藝術正陷於斷檔甚至失傳的境地。

濟南素有"曲山藝海"之稱,諸如山東快書、章丘梆子、梨花大鼓、五音戲、山東落子、平陰魚鼓、商河鼓子秧歌、長清龍舞以及芯子、皮影之類的民間藝術久負盛名。然而,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局了解到,目前這些民間藝術中的不少門類正面臨斷檔或失傳。業內人士認為,今天的城裡人所著迷的,往往是網上flash動畫、當紅流行金曲、歐美影視大片,這種文化旨趣的轉移直接導致了民間曲藝觀眾的減少。此外,一段時期內經濟水平、文化政策、藝人個人境況等因素也會對民間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文化因民族文明的不同而各異。雖然各種土洋文化因為社會的發展而逐步融合,但是,民族的文化還是需要保留和紀念的。尋找老濟南的賀歲絕活,是一種挖掘,更是一種懷念。

現主要有皮影戲、扁擔戲、拉洋片、馴白鼠、氣功、民間雜耍、吃火吐火、二貴摔跤、鞭技、中幡、頂壇等各種適合於廟會等場合室外演出的雜技、民間藝術節目。

我認為,主要皮影

2. 山東地區有哪些比較知名的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眾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智慧的結晶。山東作為齊魯故地,民間藝術資源積淀深厚,內容豐富,現存傳統民間藝術薈萃了戲曲、皮影、雜技、曲藝、舞蹈、剪紙、刺綉、年畫、泥塑、風箏、雕刻、燈彩、布藝、服飾、漆器、瓷器、陶藝、神像、蠟染、編織、民繪、木藝、石藝、書畫、酒品、飲食、傢具等上百個民間藝術種類,其中,雜技、呂劇、刺綉、年畫、剪紙、泥塑、黑陶等更是散發著濃郁馥香的民族藝術奇葩,許多民間藝術傑作成為「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山東民間藝術作為傳統文化藝術的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在歷史的長河中用雙手創造了數不盡的藝術珍品,他們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3. 山東的民間藝術是什麼你對他的了解

山東的民間藝術有魯綉、麵塑、膠州秧歌、濰坊風箏等,了解如下:
1、魯綉是山東地區的傳統刺綉,位於我國的八大名綉之一,也是歷史文獻之中記載的使用最早的綉種。
2、麵塑色彩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點製成的人物形象,衣飾容貌逼真傳神。
3、「膠州秧歌」發展迄今已有3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在山東即墨、黃島、膠南、高密等地區。
4、山東濰坊是著名的「世界風箏之都」,這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國際風箏會,濰坊製作風箏的歷史異常悠久,古人用竹子扎制骨架,用絲絹蒙面,而上面的圖案都是用手繪制的。

4. 山東的民俗特色有哪些

山東素稱「齊魯之邦,禮儀之鄉」,魯中平原以農耕文化為特色,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散發著濃郁的泥土氣息;膠東沿海漁家風情濃郁,粗獷奔放;魯西地區傳統深重,是孔孟之鄉。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東的民俗風情風格多樣,生生不息。在這片土地上,山東民俗藝術叫響全國。

齊魯兩俗並存,山東民俗自成系列。古時山東分為齊、魯兩國,兩個不同的地區形成不同風格的民俗並且一直相對存在,互相影響卻又自成風格。山東東部是齊國,西部是魯國。由於兩個古國對後人影響至深,至今山東還是被稱為「齊魯」。齊、魯的不同民俗,形成後來山東民俗的地區差異。齊俗繼承東夷文化傳統,較少受宗周禮制的束縛,帶有商品經濟的色彩。魯俗則試圖用周禮來替代原有的文化傳統,更帶有自然經濟的色彩。

山東兩大民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山東濰坊的楊家埠年畫和山東高密的撲灰年畫入選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密撲灰年畫全國獨此一家,年畫藝人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在線稿上撲抹復印,一稿可撲數張,因有這一招,便有「撲灰」之名。撲灰起稿之後,再加手繪一整套工序,才能畫出一張漂亮的畫來。撲灰年畫起源於明初,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撲灰年畫的人漸多。到清末,發展成兩個主要的流派:「老抹畫」和「紅貨」。如今,撲灰年畫的作品日漸其少,當年兩派藝人的作品,存留下來的都特別珍貴。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乾隆年間,楊家埠年畫已行銷省內外。楊家埠年畫題材多樣,吉祥活潑,色彩鮮明,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根據張貼方位的不同,通常可分為門畫、炕頭畫等品種。楊家埠年畫的功夫在版上。木版製作是個細致活,需要精雕細刻,有的木版能夠保存多年。在一些民間藝人的手中,至今保存有明清傳下來的木版。刻好版,還要層層上彩,印在紙上,一幅年畫通常要上6-8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純手工製作,大多是現場印製。

八大民俗叫響全國

山東濟南被稱為「麵塑之都」,在濟南工藝美術中,麵塑成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個種類。濟南的麵塑色彩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點製成的人物形象,衣飾容貌逼真傳神,特別是對中國古裝戲劇人物的塑造尤為專業。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劉學斌館長介紹,現代麵塑的發祥地就是山東,代表人物是董風歧,尤其擅長人物像。「麵塑的最高極限就是微塑,董風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說起叫響全國的山東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紙藝術。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任意剪出各種造型,其中的想像力讓人驚訝。據了解,山東剪紙以范祚信和欒月英較為有名。山東的剪紙風格簡練明快,地域文化性強,技巧性和想像力在全國都是很高的。「剪紙最初是用來當作窗花,後來才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劉館長說,「山東的剪紙歷史悠久,從發明造紙之後就逐漸出現了。」

山東濰坊是中國著名的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扎制風箏的藝人。後來,隨著放風箏習俗的流行,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濰坊風箏主要有3種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簡形,其中以龍頭蜈蚣最突出。現代風箏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花樣翻新,贏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一」的美譽。現在濰坊已成為國際風箏節的固定舉辦地。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劉學斌館長介紹,山東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畫、微雕和臉譜等山東民俗即使在全國也是叫得響的。

移民民俗對山東的影響

山東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謀職等原因,不斷發生地域之間的交流,表現於民俗演變,形成了吸收與開放兼有的態勢。

因移民而帶來的民俗文化對山東民俗產生了深刻影響。明初推行"移民寬鄉"的民墾政策,從明洪武二年到永樂年間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山東、德州、濱州、聊城、泰安、菏澤、濟寧一帶,其中一部分又先後由濱州一帶東遷。這樣,山西移民幾乎遍布山東各地。山西民俗影響山東,如寒食節不生火做飯。魯西北數縣居民(今聊城一帶),許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隸(今河北省)棗強縣移民而來,他們居住的地方,年畫、泥玩具等民間藝術品,至今與棗強風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東的多集中在萊州,因此,萊州風俗多有與東鄰不相同,還有許多市地有移民至山東各地,民俗也各異。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如山東地段的德州、臨清、聊城(東昌)、濟寧等,受南北漕運影響,風俗與山東其它地區多有不同。這些城鎮中大多都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見的竹編店鋪,街面上開設的茶館,其鋪面格局,賣茶、飲茶大致相同。濟寧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其產品至今保持著江南風格,並且仍用"姑蘇老店"的招牌。

外出謀職帶來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當數歷史上的山東人下關東,或稱"闖關東"。山東人下關東大致有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攜家移住東北家村和山區,帶有逃荒性質,俗謂"被逼無奈闖關東";一種是家在山東,但大半生在東北做生意,俗稱"住地場"。他們將山東的風俗帶去東北,又將東北的習俗攜回山東。長期的交流使兩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一些內容相同的民間故事,如禿尾巴老李和人參的故事等,在山東與東北同樣廣泛流傳。山東風俗受東北影響以膠東最為突出。

希望我能幫到您!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望採納!

5. 臨沂有哪些傳統的民間藝術

魯綉、麵塑、濰坊風箏、民間草編、山東剪紙。

臨沂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六月六過半年、辭灶、初一大拜年、正月十五賞燈等風俗傳統。

節慶活動

臨沂是首批中國書法名城,2003年臨沂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羲之故居實施了二期修復工程,並以此為契機舉辦了書聖文化節,向世界推出了「書聖故里」的品牌,被評為「中國節慶50強」,自此書聖文化節每年9月舉辦。

臨沂是「智聖」諸葛亮故里,沂南古稱陽都,諸葛亮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為了紀念諸葛亮,臨沂開設了「臨沂諸葛亮文化旅遊節」,每年5月舉辦。

6. 山東地區還有哪些比較知名的民間藝術

濰坊地區有木板年畫,風箏,過門錢,和一些小手工藝品。手工藝品,俗稱「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

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皮具、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綉、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油紙傘、泥塑、剪紙、服飾、民間玩具等。

主要優勢: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手工製作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和實用的性能、手工隨心所欲的樂趣,已經不可抗拒的在我們身邊流行起來,她像風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7. 濟南民間藝術有哪些

1、泥塑:泥塑是濟南民間傳統雕塑工藝之一,用略帶粘性的圖製成各種各樣的泥塑作品;2、刻瓷:濟南的刻瓷早在乾隆年間就十分有名,具有書畫和金石的韻味;3、蛋雕:蛋雕指的是在薄薄的蛋殼上雕刻;4、魯綉:濟南魯綉是「八大名綉」之一。
濟南有哪些民間藝術
1、泥塑
泥塑是濟南民間傳統雕塑工藝之一,選用略帶粘性有十分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等,有時候還會在裡面添加棉絮、紙張或蜂蜜等進行定型,能製成各式各樣的泥塑作品。
2、刻瓷
刻瓷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非常出名,它主要是用硬質合金刻刀在瓷器上鏨刻而成的藝術品,看上去既有書畫的韻味,又有金石的趣味,能將人物、花鳥魚蟲、風景等刻畫的淋漓盡致。
3、蛋雕
說到濟南民間藝術,相信很多人會想到蛋雕,蛋雕顧名思義,就是在蛋殼上雕刻出各種人物、景物等造型,它雖然使用的工具非常簡單,但是操作起來極為困難,十分考驗技術。
4、魯綉
魯綉是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綉種,是「八大名綉」之一,具有色彩濃麗、對比強烈、豐厚拙樸等特點。魯綉中的發絲綉,是魯綉中的極品,是魯綉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自唐朝以來就被當做藝術貢品。

8. 山東省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1、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是流行於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被人稱為「捨命梆子腔」。

2、兩夾弦

兩夾弦,群眾也稱它為「大五音」,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山東西部的地方戲。因為它的伴奏樂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兩根弦夾著一股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眾按照其方言習慣稱它為「兩夾弦、大五音「。

3、呂劇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

4、東路大鼓

東路大鼓是一種山東濱州、濰坊地區的傳統說唱藝術。分為濱州東路大鼓和諸城東路大鼓,諸城東路大鼓簡稱「諸城大鼓」,其前身是「東口大鼓」(簡稱「小東口」),是由「小東口」演變而來。

5、柳琴戲

柳琴戲,山東省棗庄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柳琴戲因用柳葉琴伴奏,也稱「柳琴書」」,清末產生於山東省臨沂、棗庄一帶,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

9. 山東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1、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以其輝煌的藝術魅力蜚聲全國,並在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膠州大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其舞蹈、音樂曲牌和情節劇在中國秧歌群體中獨樹一幟。近年來,膠州市積極推動膠州秧歌的傳承發展,積極結合「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以膠州秧歌為載體,積極參加上合組織國際文化交流等重要文化活動,宣傳展示膠州秧歌文化。

閱讀全文

與山東當地民間藝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