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數字藝術
數字藝術是運用數字技術和計算機程序等手段對圖片、影音文件進行的分析、編輯等應用,最終得到完美的升級作品。
交互媒體設計指以互動媒體為載體的設計,例如以萬維網為載體的網頁設計、網路游戲設計,以手機為載體的彩信設計、WAP設計、手機游戲設計等等;數字影像藝術包括數字動畫、DV電影、數字影視廣告和片頭。
虛擬現實設計是指數字博物館、數字商城這樣的虛擬空間設計;新媒體藝術對應傳統美術、雕塑,是以數字技術為手段和材料的純藝術形式。數字藝術是建立在電腦硬體和數字藝術軟體基礎之上的,所以數字藝術的發展也依附它們,也有很多軟體公司走在了前面,如Adobe軟體公司,Autodesk公司等。
數字藝術的前景:
中國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與國際上有很大的差距, 這一點讓很多技術移民明明知道這是一個好的就業取向但仍對於Graphic Design方面的工作望而生畏,但實際是,數字藝術在國外也沒有多長時間。
我們基本上是在一個起跑線上,只要能夠做到聞於斯,見於斯,行於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能夠不被時代淘汰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斷的進取,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一定IT基礎或是美術基礎則更將讓您如虎添翼,沒有任何基礎的朋友亦可從最基本的感覺找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數字藝術
② 什麼是實用藝術,商業藝術,自由藝術,純藝術
【實用藝術】 藝術的一大門類。指實用性與審美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它具有物質生產與藝術創作相統一的特徵,實用的、材料的、結構的特點與裝飾的、美化的、觀賞的特點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質的實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悅功能,二者密不可分。如果二者缺少了其中的任何因素,就不能稱之為實用藝術。在人類發展史上,最古老的原始藝術都是實用藝術。隨著物質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實用物品越來越具有審美的性質,直至使少數實用藝術發展成為純藝術品,另一部分實用藝術的裝飾、美化、觀賞、審美的特徵也愈加明顯。物質生活與藝術創作的統一,技術(技巧)與藝術的統一,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統一,這是實用藝術的基本特徵,也是實用藝術與其他藝術根本區別之所在。實用藝術屬於視覺藝術空間藝術、靜態藝術和表現藝術,有時又劃屬廣義的造型藝術。實用藝術通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專指那些運用一定造型手段和藝術技巧,對生活實用品和陳設品進行藝術加工的裝飾藝術,如染織工藝、傢具工藝、陶瓷工藝、裝飾繪畫、象牙雕刻、商業廣告藝術等;廣義的則指那些既能滿足人們的實用需求,又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融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於一體的作品,一般包括建築、工藝(或工藝美術)、書法等。在美學和藝術學里,人們常用後一種即廣義的實用藝術的概念。當然,廣義的實用藝術包含了狹義的實用藝術在內。實用藝術大多為勞動人民所直接創造,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種最富有群眾性的藝術形式,每時每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里,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實用藝術的美學價值和美育功能必將變得愈來愈重要、愈來愈突出。
滿意請採納
③ 中國的傳統藝術有哪些
1、琴棋書畫
在中國古代,彈琴(古琴)、弈棋(圍棋)、書法(毛筆)、繪畫(國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養性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合稱琴棋書畫。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圍棋是由中國首創,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水墨畫也是中國獨有。所以,琴棋書畫體現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文化。
2、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3、皮影戲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
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還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5、泥塑藝術
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處發現。
中國泥塑藝術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藝術是人們追求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
④ 說說看什麼是藝術
藝術是浸透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部分的。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國家的發展藍圖,一個城市的規劃都是一種藝術,需要有美感,需要有合理性。從小的方面,人們日常的用品,從設計到產出,都有藝術設計的成分。還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事物,如住房,家居用品,交通工具,設施都有藝術設計的體現,具體到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是充滿了各種藝術形式,從文學到影視,從音樂到美術,甚至包括行為,都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藝術的體現。
⑤ 京劇有什麼藝術特色
1、京劇耐人尋味,韻味醇厚。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
2、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人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3、當然,同時也相應的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淳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4、在表演上,京劇要求精緻細膩,處處人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⑥ 星期是怎麼來的
公歷中還有一種短於月而長於日的時間劃分——星期制。它以7天為周期循環紀日。
「星期」的概念體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奇特結合。人類命運受天上星辰影響的教義最初來自巴比倫,把行星按距地球遠近排列起來的數學天文學則是亞歷山大時代的希臘人創造的。後來的占星家們根據人們對「7」這個神秘數字的傳統迷信,創造了星期這個全新的時間單位。
從出土的古代巴比倫文物看,早在公元前20世紀,古巴比倫人就把1個朔望月用1日、7日、14日和21日劃分為4個部分,每部分差不多都是7天。這顯然是星期的雛型。
我國早在周代初年也把1個朔望月分成4等分,每等分7天或8天。從月初到月末順次取名為:初吉,既生霸,既望和既死霸。初吉大約為初二至初八,既生霸為初九至十五,既望為十六至二十二,既死霸為二十三至初一。可惜這種紀日法沒有流傳下來。
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出現城鎮以後,人們需要有一個特定日子進行貿易活動,就是集市日。古希臘人在每10天中有一集市日,古羅馬人每8天有集市日,古巴比倫每7天有一集市日。每逢集市日,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市鎮,買賣物品,調節需求。
到公元3世紀末,基督教徒開始採用猶太人的只有數目而沒有名稱的7天一周紀日法。
以7天為周期劃分時間,最初大概是來源於對月亮的觀察。我們前面說過,月亮是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象。古人很早就發現朔望周期。1個朔望月約有29.5天,朔時看不到月亮的時間大約為1天,其餘28天中都能見到月亮。古人為了短期記日,把見月的28天4等分,似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第1次給7天中的每1天以專門名稱的是古巴比倫人,他們以當時所能看到的主要天體來命名它們。太陽最使人們關注,它被用來命名7天中的第一天;月亮次之,然後順序是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只是到了這個時候,才出現今天所說的「星期」。所謂星期,顧名思義,指的是星星到來的日期。就是說,知道了某一天的代星,便可知道它是哪一天。
在東方,星期又叫「曜日」。我國古書上說:「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七曜。」曜者,耀也,照耀的意思。現代的日本、朝鮮,還完整地保留著七曜名稱,他們把星期日到星期六順次叫做: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
在英國,星期中各天名稱沒有完全因襲巴比倫人的叫法,而用他們自己信奉的神來命名:第1天,星期日,是太陽神日,稱為Sunday,或Sunanday;第2天,星期一,月亮神日,叫作Monday,或Monanday;星期二,不是火星日,而變成法神日,稱為Tuesday,或Tiwesday;星期三,不是水星日,而用主神命名,稱為Wednesday;星期四以戰神朱庇特命名,稱為Thursday;星期五以北歐神話中掌管文化、藝術的最高之神奧汀(Odin)的妻子愛神弗萊格(Frigg)命名,叫做Friday;星期六以羅馬農神Saturn命名,並由羅馬文音譯得到英文中的Saturday。
在日常生活中,1,個工作周開始於星期一,人們往往視它為星期制第1天;但歷法卻把星期日列為第1天。這種順序上的矛盾淵源於宗教。早期的基督教認為,世界是上帝在7天之中創造的,耶穌在星期日復活,因此他們賦予星期日以特殊意義,規定在這一天舉行參拜儀式,並把它列於星期之首,稱為「主日」。星期日法令最早出現在公元321年康士坦丁大帝發布的一個公告里。該公告宣布:地方執政官、市民和工匠可以在「可尊敬的太陽日」停止勞動、得到休息。在現代社會,星期日為公休日差不多是一種公認的作息安排。雖然這種安排是人為的,沒有任何特殊意義,但聯繫到近代史上發生於這一天的一些大的事件,星期日又引起了人們的警覺和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進攻前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都選擇在星期日、而且取得了戰術上的成功。因此在今天這個多事的世界上,我們不能在公休日完全失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