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蒲城吹糖人技藝: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渭南市蒲城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地勢平坦,物產豐裕。這里分布著眾多的唐代帝王陵墓,每年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都會供奉精美的糖塑作品。明清時期,蒲城縣各個村鎮都有製糖作坊,吹糖人藝人在集市上隨處可見,成為集藝術性、觀賞性與食用性於一體的民間藝術——
2022年2月15日,元宵佳節的時候,渭南市博物館舉辦活動,邀請蒲城縣史有糧師傅,為大家展示吹糖人技藝。在領導的安排之下,我配合史有糧師傅,順利完成這次吹糖人技藝的展示。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史有糧師傅毫不停歇,總共吹了上百個糖人。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圍觀,很受小朋友們喜愛。
2015年,吹糖人技藝成為蒲城縣非遺項目,史有糧師傅成為這項技藝的傳承人。2019年9月11日,蒲城吹糖人技藝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此以後,吹糖人成為蒲城縣的一張重要名片。
一套爐具,一塊飴糖,一口大鍋,就可以製作糖人了!史有糧師傅使用的糖料為純糧製作的蒲城麥芽飴糖,色澤棕黃,天然無害。在熱鍋里,反復揉搓,拉出一根中空的糖管,用嘴奮力地吹一口氣,糖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然後,一邊吹氣,一邊拉扯,各種各樣的形象脫穎而出。最後,掐斷糖管,插上竹簽,精美的糖人便製作完成了!
隨著活動的展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小朋友對吹糖人很好奇。於是,史有糧師傅邀請一些小朋友,在他的指導之下,自己吹一個糖人。當糖料製作好以後,史有糧師傅拉出糖管,將管子的一頭交給小朋友,讓他們努力向管子里吹氣。隨後,小朋友看著糖膨脹起來,眼神里充滿了喜悅之情,史有糧師傅拉扯幾下,一個糖人又製作好了!
小時候,我也見過吹糖人,一直都充滿好奇。為什麼能把糖吹起來呢?這一次,經過仔細觀察,我終於看到一個細節:史有糧師傅將糖從鍋里取出來,沾了一點麵粉,塗在糖的內部,然後搓成圓球,好像一個湯圓。最後,口部不封,扯出糖管,糖球內部形成空腔。
相傳,飴糖起源於西周時期,已有3000多年歷史。後來,在不斷發展之中,出現了飴糖吹塑等多種民間技藝。在南宋《夢粱錄》中,就有「吹糖麻婆子」的記載,起源於漢代,成型於唐宋,流行於明清。
目前,在全國各地都有吹糖人者,河南省和江蘇省等地也把這項技藝公布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每一個地方的吹糖人歷史和形式略有不同,陝西的吹糖人比較粗狂豪邁,展示了西北人民的樸素大氣。
史有糧師傅比較擅長吹12生肖的糖人,在不同年歲,吹不同形象。同時,他結合民間故事和習俗,吹出黃鼠狼拉雞、細狗攆兔、老鼠偷油、長蟲吸蛤蟆等特色鮮明的糖人作品。在這一次活動中,為了展示渭南市博物館的風采,我們建議史有糧師傅吹一些這里館藏的珍貴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石器時代陶鷹鼎——
2. 吹糖人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市場上最好的保護措施就是把自己的手保護好,因為糖溫度比較高。
3. 吹糖人的製作方法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
一個糖人是一代人的回憶,吃起來滿口香甜,回憶起來也是幸福滿滿。
4. 關於民間藝術的問題
皮影:唐山
花燈:雄縣
剪紙:蔚縣
雕刻:曲陽
年畫:武強
形容年畫的:色彩明麗,線條流暢
形容皮影的:惟妙惟肖,身臨其境
形容雕刻的:入木三分,神態各異
形容花燈的:造型新穎,大膽誇張
5. 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的吹糖人
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櫃子下面有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有一個大勺,中間放滿了糖稀(據說是麥芽糖溶化所得)。
據傳,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現在估計已經沒有什麼人把吹糖人作為一門吃飯的手藝活兒了。希望吹糖人兒和剪紙、年畫、泥玩等東西作為傳統文化藝術,能夠受到人們的關注,能夠有人繼承和發揚他們,把這些古老的傳統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