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為藝術的英文
應該是behavior art
anction art更多是指影片中的動作藝術,比如說動作電影action movie
performance art應該叫表演藝術更確切一些
2. 什麼是「行為藝術」,最好能給出名詞解釋
行為藝術,也稱行動藝術、身體藝術、表演藝術等,國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藝術家自己的身體為基本材料的行為表演過程中,通過藝術家的自身身體的體驗來達到一種人與物、與環境的交流,同時經由這種交流傳達出一些非視覺審美性的內涵。
行為藝術其實也就是當代實驗藝術中的一種類型,但是,由於近一二年來,有一些在視覺上比較"刺激"的行為藝術作品被冠上"病態"、"血腥"、"暴力"等稱謂之後,不僅在"圈"內,同時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多爭議。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行為藝術"的現場性、直接性的特點,在事後僅僅靠幾張照片很難來完整地反映某個作品的具體實際情況,所以難免會引起別人對於行為藝術理解的片面性。
關於"行為藝術"的討論進行到現在,已經在藝術界和社會范圍內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在這場討論中,我們的一些大眾媒體包括一些專業刊物在這場討論中一直沒有對所謂的"行為藝術"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介紹,道聽途說、以偏概全式的報道誤導了大眾包括一些專業人士對於"行為藝術"的了解。
我們要客觀、公正地討論這些藝術現象,就必須要提供給業內人士包括一些對前衛藝術有興趣的網友全面了解這些作品以及與"行為藝術"有關的評論文章和知識背景,這對於我們冷靜、理性地對這一現象進行評論會有所幫助。
行為藝術的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蘭西人。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這稱作人體作筆。
行為藝術採取很誇張的表現手法,用行為來表達人對世界的看法。這些行為有的是美的,有的是丑的,但不是人在正常狀態下有的。
自行為藝術出現在中國以來,由於和中國人的審美觀、道德觀以及社會傳統反差較大,始終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在「行為藝術」的發展中部分創作者更以自虐、傷害、鮮血等極端行為作為表達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戰人性和道德的極限。我們在這里列舉,希望可以拓寬我們對於藝術、人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
子爰 2001年8月15日
行為藝術在中國
所謂行為藝術是一種藝術家用思維和行為過程來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現代行為藝術興起於西方,是西方當代社會的一個奇特現象,行為藝術在本質上可以定義為一種自由的生命活動。
中國的行為藝術是中國藝術現代化進程中向西方拿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從1985年新潮美術時期�(1985—1989) 它就已出現。這一時期宋永平、宋永紅兄弟的「一個場景的體驗」、丁乙等人的「街頭布雕」等具有行為展演傾向的藝術活動,普遍採用包紮或自虐的方式,這與80年代年輕藝術家企圖通過反文明、反藝術的手段來求得精神自由的價值取向有關,透露出對「文革」、對精神壓抑的反抗,表達了藝術家尋求思想解放的時代願望。
90年代行為藝術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藝術家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過程,一種是藝術家展現自身生存生活狀態的行為活動。
第一種往往是規模較大、參與人數較多、涉及面較廣的社會性行為,例如有一群藝術家從大都市來到貧困山區,在老鄉家的炕頭上創作,用來表達藝術家們厭惡商業文化希冀回歸自然的心態,這整個過程就是一項行為藝術;一個名為「新歷史小組」的團體出售自製的「集郵牛仔服」和著名企業家肖像畫,用來說明消費時代藝術家與藝術欣賞者的關系;更有人把成千上萬的紅傘掛在公園的樹上,讓遊人漫步其中,使觀眾成為行為藝術的一部分。或許您在不經意間也搞了一把行為藝術呢。但是這種行為藝術在進入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往往受社會、市場、公共秩序甚至法律的限制,所以這種行為藝術目前很難舉行大規模的活動。
而與之相對應的藝術家展現自己生存生活狀態的行為藝術越來越成為行為藝術家熱衷的形式和手段之一,結果就有了趙半狄與玩具熊貓就環保問題展開對話;舒勇在情人節找花草樹木談情說愛;王晉與一頭騾子結婚等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的行為藝術與行為藝術家。
在當下這個多元文化的時代,行為藝術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理所當然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生活被藝術家們作為藝術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卻又是那麼出忽我們意料,甚至遠遠超越了我們對常態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擊著我們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極限。他們用藝術的方式對我們的生活進行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在干什麼?我們要往何處去?但同時我們也對藝術的底線提出了巨大的疑問.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它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
特定的環境和含義為依託而進行藝術創造活動的藝術形態。行為藝術相較於架上繪畫、傳統雕塑等藝術注重藝術行為的結果留存而言,它更是強調、注重藝術家的行為過程意義,是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徵的過程藝術形態。作為行為藝術家,大多堅信——藝術家個人的藝術創造自由。創作體驗只能通過開放性的。即興的、無情節而與生活融為一體的藝術創造實踐活動才能夠獲得和實現。因此,行為藝術具有;開放的情感表演性特徵。即行為藝術家不是象架上繪畫藝術家那樣多數時間是把自己關在室內「孤寂』地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工作。而是在開放的時空環境里——街頭、廣場……等場所,將自己即時奔放的情感予以當眾釋發宣洩,並注重和強調展示行為過程的質量度。因此,行為藝術沒有完形的如架上繪畫那樣的結果留存;行為過程就是其作品的全部所在。
其次,藝術泛化性特徵。行為藝術家以自己特有的藝術創造行為過程展示,把傳統藝術從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高度的神聖殿堂,擺放到了普通觀眾心目中的「不過如此」的「平淡」狀態。尤其在有的作品中,還請一般觀眾參與,這就更消解了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觀者對藝術創造行為的認同感,同時,行為藝術強調的是行為過程,這在客觀上,就把藝術注重行為結果的單一視域拓展到了充分認識、注重藝術行為過程的領域。從而有助於人們完整地認識人類藝術整體行為的,合乎藝術規律性和目的性的發展運動。最後,行為藝術具有平凡中的藝術深刻性特徵。即是說,行為藝術是行為藝術家「有意味的」行為過程展示藝術。我們講行為藝術打破了「藝術與非藝術」、「藝術與生活」的傳統界線,行為藝術家曾邀請觀眾參與到其具體作品中去共同創造藝術作品.
3. "行為藝術"或"暴力美學"用英文怎麼說
是現代的專有名詞:)~~
行為藝術(Behavior art)
暴力美學(Beautiful violence)
當代電影創作中的"暴力美學" 論文名稱: 當代電影創作中的"暴力美學" 英語題名: Violence Aesthetics in Contemporary Film.
4. 你對行為藝術有哪些認識
行為藝術就是一種表現形式,在「二戰」結束以後,世界迎來了難得的和平發展時期,這個時候的歐美藝術家們經歷了戰爭的創傷,開始尋找人生最自由最放鬆的表現形式,「行為藝術」就產生了。「行為藝術」說白了就是一種別樣,另類的展示,越是稀奇古怪的,越是沒有人見過的,都可以稱之為「行為藝術」。如:畫家們五花八門的各種流派,社會走秀,藝術家胡思亂想的作品,人體藝術展示,各種雕塑作品,以及現在流行的「尬舞」等等都是行為藝術的一種形式。
越是社會上沒有的,通過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是一種行為藝術,這種行為藝術不能違背道德與法治,一旦偏離了軌道,就是犯法了,不能稱之為藝術了。回頭來說說行為藝術,國際上通用的叫法是Performance Art,在國內也被譯為行動藝術、表演藝術,是指藝術家以自己的身體為媒介,進行藝術創作和表達的藝術形式,行為本身是藝術家進行表達的語言,可以理解一種說話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行為藝術的底線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底線並沒有什麼差別。由於行為藝術這種形式很容易由於一些過激的行為而博得關注,這些作品也往往成為輿論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也因此容易產生一種行為藝術都是血腥、暴力、沒有底線的錯覺。也正是這個原因,會有一些人利用這一特點故意博人眼球,表現的特別沒有底線,但有些所謂的作品並不能稱之為藝術作品。藝術還是有標準的,能被稱作行為藝術的作品的前提是它是藝術,而不是嘩眾取寵的工具,獲得關注的手段。
5. 街頭行為藝術
在歐洲旅行,有時會遇到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有一次,我和友人在法國巴黎一座寬敞的大橋上散步。突然,迎面走來一位矮個的男子漢,他頭戴禮帽,面部塗抹了一層厚厚的白粉,手握一根拐杖,模樣好像著名的喜劇演員卓別林。那人在我面前單腿下跪,像變魔術似的把一頂闊邊大圓帽戴在我的頭上,然後做了一個十分誇張的滑稽動作,逗得橋上的行人都樂了。
在歐洲許多城市的大街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街頭藝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有一 個雄偉的大廣場,有十幾位"流浪藝術家"在為遊客速寫,這些藝人確實身手不凡,甘當"模特兒"的遊客蹺著大拇指連聲稱好。我還在德國漢堡市大商場門前欣賞過兩位小提琴手的演奏,他倆高超的技藝吸引了不少過往行人駐足聆聽,每當一曲終了,就有人把錢幣投入裝小提琴的空盒裡。那些矗立在歐洲繁華鬧市中的活人裝扮成的雕塑就更有趣了,他們在行人的注視下靜靜地站在那裡,偶爾眨一眨眼,換一種表情,或伸一伸胳膊,改變一下姿勢,加之整個身體都化了妝,呈現出很強的質感,乍看之下,幾可亂真。開始時我們這些遊客還不免大驚小怪,後來這類人體雕塑見得多了,便也有了認同。這些大庭廣眾之下拿標新立異的表演自娛而娛人的行為藝術,以傳統觀念簡單地去梳理藝術,既不循程式,也不畏懼權威,我行我素,為城市注入了活力。
這些街頭藝術家們的天分是很高的。他們看似邋裡邋遢,放盪不羈,然而即興表演卻需要他們懂美術規律,有戲劇表演的基礎,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說站在驕陽下或淋在雨地里被好奇人圍觀,用滑稽誇張的動作與行人交流這一點,不完全沉浸在扮演的角色里是做不到的。而這之間的情境動作純粹都來自於環境的需要,否則觀眾也不會發出由衷的贊嘆。可是,他們似乎並不是為了金錢才這樣做,雖然他們中間有人在身邊放一頂帽子或一個紙盒,但你給不給錢是次要的。他們更需要的是遊人能停下腳步來欣賞他們。他們更多的是滿足於人們對他們的注意。
市中的奇妙風景。這風景頑強地存在,據說快有半個世紀了,最初的好奇和轟動已經沒有了,人們對表演者自我陶醉的表演已司空見慣,行人走行人的路,想看就站下來,不想看就走開。我觀察了好多回,這些街頭藝術家的存在最得寵於老人和孩子,從人群中爆發出的笑聲,你完全會感到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歡樂。在人流涌動的街道上忽然出現一尊造型誇張的雕塑,這雕塑隨著你的視線而轉動,當你下意識地走到他們跟前,發現雕塑突然向你伸出雙手,微微點頭示意,你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會心的微笑。
應該承認,這些活雕塑的扮演者是虔誠的藝術家。雖然他們淹沒在鬧市裡,頂多博人一粲,而且常常被主流藝術家所不齒,可他們對藝術的執著卻讓人敬佩。他們以自己的理解獻身著藝術,通過自己的藝術追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做著文章,把遠古的人物推到現時,使現時的人物與身邊的環境發生錯位,這就是藝術的審美。
漫步歐洲街頭,我們還有一個發現,就是隨處可欣賞親吻鏡頭,這算不算另類的行為藝術呢?親吻在某些國家裡的熱烈程度,是由參與者之間的熟悉程度以及性別來決定的,不過另外有些國家則不然。在地中海國家,無論男女都以相互吻面頰做為問候禮,即使陌生人也如此。在義大利和法國,人們社交性質的親吻是每天的必修禮儀,而情侶間的街頭熱吻,則是歐洲旅途上的又一道迷人風景。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 發韌於60年代末而多相衍化到當今的一種國際化的藝術形態和樣式,它與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同步生成而早於錄影藝術(Video Art)。西方行為藝術的經典文本大多產生在70年代,尤其是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後的歐美國家。80年代,由於西方藝術界的新形象(Newimage)運動使然,遂趨於偏鋒地位,但它在90年代的亞洲卻獲得了無可替代的先鋒精神,反過來又在國際藝術格局中激發出新的命題。
盡管某些中外行為藝術家們反對為之作任何理論上的定義,以便於從策略上僭越藝術學的學科規誡,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但行動(Action),能夠成為藝術(Art),本身即已在藝術范疇之內(而非政治學或精神病理學)決定了它的樣式、語言、方法,只不過每一次對其邊界的逾越,都豐富了自身定義的內涵,擴大了原有的概念。這也是行為藝術能夠被匡正為藝術史和藝術批評對象,並得以在諸多國際藝術大展中成為獨立的展示類項的主要原因。
就行為藝術的形式變化而言,它衍生並凸現於現代藝術史背景,除了脫胎於「行動繪畫」、「無形式藝術」,它還秉承了現代主義藝術的諸多創造形式:達達的表演、美爾滋建築(Merzbau)、無意識自動寫作、包豪斯劇場、超現實主義電影等。
6. 行為藝術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Acts Arts 或者是Body Arts
7. 「行為藝術家」的英文怎麼說
behavior artist
8. 行為藝術主義者 英語怎麼說
performance artist.
performance art是行為藝術的正確說法,注意和performing art的區別,後者是表演藝術,比如話劇什麼的,而不是在大街上殺豬自殘之類的鬧劇。
9. 英文的藝展演藝怎麼說 需要專業英語人士來解答下 謝謝大家
一般要上台做個演講 用的是presentation
如果是完全的表演 一般就說 talent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