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經濟和藝術有什麼關系

經濟和藝術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3-01-06 19:53:21

⑴ 試論藝術設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內容論文摘要: 藝術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活動,是協調人和環境、個人和社會、生產和消費之間的一種手段。它的經濟屬性是它區別其他藝術活動、手工業的首要特徵。藝術設計的技術性、經濟性、文化性決定了只有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才會有藝術文化的繁榮。作為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藝術設計同樣也是一種生產力,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 藝術設計社會經濟生產力關系

一、 藝術設計伴隨著人類的生產勞動的產生而產生

就藝術設計這一創造性的活動來說,它是伴隨著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和器物文化的出現而出現的。它實際上就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造物活動,是人為實現實用功能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物化勞動形態。這種造物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因而是一種藝術質的造物”。

人類的歷史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藝術設計的歷史之河也從這里發源。當人類的祖先把一塊石頭敲打成用來切割和砍削的石刀時,最早的設計活動就開始了,這把石刀就是最初的設計產品。這種工具的創造首先符合實用目的,同時也顧及到了用起來方便、省力,以引起主體的快感。它的製作過程具備了設計所要求的從預想、選料到加工成型等必備過程,它的功能和形式結合於一體。最早製作勞動工具如石斧、石刀、弓和箭的原始獵人,是人類第一批設計師。

工具的製造是人類自我革命的開始,也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族類的根本。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史前藝術品,差不多都是與人的生活最緊密相聯系的工具和食用器。這些就是我們人類早期之藝術設計。藝術設計於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人類的科學文明水平的提高,藝術設計也越來越科學化,其技術性也越來越高,藝術設計逐步成為了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活動,成為了協調人和環境、個人和社會、生產和消費之間的手段。

二、 經濟屬性貫穿於藝術設計活動過程的始終

藝術設計的經濟屬性是它區別其他藝術活動、手工業的首要特徵。人的相互關聯構成復雜的社會,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必然導致人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藝術設計通過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創新設計,像其他社會生產力一樣創造社會的物質文明。

1.經濟因素在藝術設計的不同過程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

從設計到實現設計的全過程中,經濟因素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1)設計觀念的產生階段:藝術設計需要把握設計物由過去到未來形成發展的種種相關因素,然後以創造性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使之成為嶄新的設計方案。其中的經濟因素體現在對原有狀態的經濟價值分析、市場需求預測以及新方案的經濟內容評估等方面。對原有狀態的經濟價值分析,是設計觀念產生的基礎。(2)設計的實施階段:設計的實施過程指的是設計方案由圖紙到生產為實體的過程,對於設計來說,是實際製作的過程。設計在真正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從設計物的試產、批量生產和專利保護等方面均受經濟因素的制約。(3)設計的實現階段:設計物最終要推向市場實現其經濟價值,主要是通過銷售來實現的,當設計物作為商品投放市場,設計師應當及時調查市場反映和銷售效果,綜合反饋信息以改進產品設計和進行新的設計構思。其中,經濟因素不僅體現在設計物的綜合經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而且作為改進更新已有方案和促成新的設計方案的產生基礎,經濟因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23年,現代設計之父格羅佩烏斯將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教育理念“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傳播到全世界,使設計終於打破藝術桎梏解脫出來。而在經濟與信息化的今天,我們應提倡“設計與經濟的結合”,設計必須服務於經濟。

2.藝術設計通過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來確定設計目標和方向

設計具有強烈的超前性、預測性。“設計”這個概念在許多場合中,也往往被“策劃”等術語代替。這意味著設計與藝術、手工藝活動都不同,它更偏重於事前的過程。在整個市場營銷的組織中,設計佔有引導性的地位。“設計→生產→銷售→使用”這四個環節中, 設計不僅在時間上先於生產、銷售活動, 而且設計的市場定位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後兩者的成效。正因為如此,設計前的活動往往比設計本身花費的時間、精力更多。如設計前必須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包括對廠家、消費者、競爭對手、媒體的詳細調查;調查之後的數據要加以統計分析直至最後提出成文的方案、策劃報告;並且還必須根據市場狀況及時調整方案,以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這就要求設計師的思考必須高度理性化和高度專業化。科學地進行市場潛量、市場佔有率及需求預測,把握設計物實現為實體後在市場中的作用和價值體現,能夠使新的設計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准確地適應未來市場,並且通過預測可以得到提高和創造設計物附加價值的理論依據。

三、 藝術設計與社會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1.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藝術設計繁榮的基石

藝術設計的技術性、經濟性、文化性決定了只有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才有藝術文化的繁榮。從藝術設計本身的發展來看,現代設計的起源有兩個顯著特徵,其一是勞動的分工,其二是生產工藝的改進使得大規模生產和低消耗成為可能。藝術設計的每一次飛躍和進步,都處在因社會分工而造成的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首先,因為社會經濟發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商品的物質性功能,而越來越重視消費過程的精神享受和審美快感,社會需求加大、人類文明和審美情趣的提高,為藝術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其次,社會經濟高度發達時期也是社會觀念大變革、大解放時期,為藝術設計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思想和思維空間。

知識經濟是繼工業經濟之後的又一次革命。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的直接資源。在知識經濟時代,設計藝術將成為人類十分主動和相當自覺的一種行為。大至建築、環境、公共藝術、城市規劃,小至食品、服飾、生活用品、勞動工具。總之,人類一切生存空間、物質和生活方式,都要經過精心而富有創意的設計。人類將生活在一個經過了設計並不斷被設計著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之中。也就是說,在這個新世紀,設計本身將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將成為一種歷史沿革的文化。知識經濟為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與土壤。時代的變革,經濟形態的變化,為設計藝術的創新發展將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因素,設計藝術也必將以自身更為完善的運作體系,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

2.藝術設計的發展是社會經濟騰飛的翅膀

藝術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藝術設計同樣也是一種生產力,在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藝術設計發展的原動力在於滿足人的需求。人類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慾望和要求稱為需求。按照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藝術設計的市場取向就是以滿足需求、引導需求、創造需求為目標的,它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其次,藝術設計所帶來的,不僅是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藝術設計是把預期目的和觀念具體化、實體化的手段,是人們進行經濟建設活動的先期過程。它的本質是人們對將要進行的經濟建設活動作出藝術化的設想和籌劃。總體來看,這種設想和籌劃是進步的,發展的,甚至是超前的。從這個意義上,也說明了藝術設計是一種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藝術設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一是以德國為代表,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設立或制定專門的工業設計部,把設計業作為國家經濟整體的一部分。二是以原東南亞“四小龍”為代表, 政府直接參與設計的實施。其目的是把設計作為國家綜合性經濟改革的一種手段,如通過調動本地工業的多種資源激發設計,以便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推出高附加值的產品。三是以日本為代表,日本千葉大學著名學者宮畸清教授在介紹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時,談到日本產業振興和經濟增長有三要訣:一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二是領先一步的工業設計;三是不斷完善的經濟政策。這三者相輔相成,其中,工業設計對日本經濟的騰飛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各個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來看,“藝術設計也是一種生產力”“設計就是經濟效益”的說法並不過分。藝術設計不再是對客觀世界的簡單反映,它強調創造性與個性,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通過藝術設計,可以提高產品的科技、藝術含量,提高產品的審美附加值,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中國加入“WTO”已經成為現實,我國的經濟運動模式和產業結構更新也將因此而發生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中國的設計產業發展迅猛,且設計產業是伴隨著經濟不斷成長起來的,特別是知識佔主導地位的今天,對設計產業的適時性、前 瞻 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現在或未來,藝術設計都會以強大的推動力和自身優勢服務於經濟的發展中,推動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騰飛。

參考文獻:

凌繼堯、徐恆醇《藝術設計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徐曉庚《現代設計藝術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09

荊雷《設計藝術原理》[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09

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07

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⑵ 請你談談經濟基礎與藝術的關系

藝術發展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1)經濟決定藝術的發生。任何藝術的發生,都以經濟的一定發展為前提。經濟創造了藝術發生的條件,經濟創造了藝術發生的動因,經濟甚至決定了藝術的內容與形式。

(2)經濟決定藝術的性質。經濟決定了藝術的不同的性質。思想在社會中的性質是經濟決定的,藝術在社會中的性質也是經濟決定的。

(3)經濟決定藝術的發展。藝術是發展的,推動藝術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經濟的發展。經濟決定藝術的發展規律還有一方面的內容,即經濟的繁榮帶來藝術發展的鼎盛。經濟繁榮是動因,藝術鼎盛是結果。

(4)藝術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經濟高漲必將導致藝術繁榮,是無疑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藝術繁榮與經濟高漲,並不是如影隨形、亦步亦趨的絕對平衡的關系,而是復雜的、包含差別的關系,這就是藝術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⑶ 藝術與經濟的關系

藝術來源於人對現實生活的認知,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反映。經濟是客觀的,所以,在一定時期內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變化影響社會環境之後必然影響到身處社會中的人,於是人的感受發生變化,反映在藝術表現上也就有了各個時代的不同特徵。但經濟並不完全主導藝術,因為藝術畢竟是依賴於人的主觀感受的。

⑷ 請你談談經濟基礎與藝術的關系

藝術與經濟的關系 藝術是屬於上層建築,藝術發展的根本原因也在於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中。經濟基礎是指與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築則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即思想或意識形態上層建築,以及與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設施的復雜系統,即政治上層建築。毫無疑問,藝術屬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築。 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中,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築,因此,社會精神現象好政治現象及其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不言而喻,藝術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動力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經濟基礎對藝術發展的作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1)經濟基礎的變更促進藝術或早或遲發生變革。作為上層建築之一的藝術,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藝術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受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制約。經濟基礎的變更和發展,也必然導致藝術或遲或早地發生變革和發展。比如在歐洲,當奴隸主經濟基礎形成以後,就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古希臘、羅馬藝術。隨著奴隸制的消亡,封建的地主階級所有制建立,就產生了中世紀的封建主義藝術。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互相適應會促使藝術的繁榮發展。藝術的繁榮發展常常是經濟繁榮的結果,例如,我國唐代以杜甫、李白為代表的詩歌勝期以及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的繁榮,就是經歷了一段經濟繁榮而帶來的文藝繁榮。 (3)當舊的生產關系束縛了新的生產力,反映新興社會力量的進步就會為新的生產力製造輿論、吶喊助威,從而促進藝術的發展。如19世紀反對農奴制、要求改變落後狀態的俄國文學,我國「五四」時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學等,都反映了新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體現了人民群眾變革現實的強烈願望,因而得到了巨大發展。 (4)雖然政治、宗教、哲學、道德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都對藝術發展有著總要的影響,但這些中間環節自身也受經濟的制約和決定。它們影響藝術發展時,其背後還是經濟因素在起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經濟發展決定藝術的發展也不是絕對的。在社會發展歷史的某些階段,藝術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並不總是同步的,有時藝術發展得快些,有時慢些,有時甚至與經濟呈相反的方向發展。這種現象,正是馬克思所指出的經濟與藝術或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不平衡關系。 這種不平衡性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歷史發展不同時代作縱向比較,藝術與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如現代的經濟發展水平肯定高於古希臘的經濟水平,但現代的藝術水平不一定高於古希臘藝術的水平。二是對同一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作橫向比較,藝術與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例如,19世紀的俄國,經濟上遠遠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各國,但藝術領域卻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局面。三是對藝術內部不同的藝術種類作比較,藝術與經濟的發展有不平衡性。也就是說,在同樣的經濟基礎上,有的藝術種類發展了,有的卻根本得不到發展。所以,那種認為「經濟繁榮,藝術一定繁榮;經濟衰退,藝術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據的。但是,這不能否定經濟對藝術發展的決定作用。 更長的看下面鏈接:
參考資料: http://www.artsbj.com/Html/lilunjia/wz_2490_1339.html

⑸ 經濟對藝術發展有哪些影響

經濟和藝術的關系,也就是經濟和文化的關系,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於經濟,
經濟與文化
相互交融。經濟的發展可以為文化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⑹ 藝術通過哪些中間環節聯系於經濟基礎

藝術與經濟的關系: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它反映經濟基礎,也反作用於經濟基礎。藝術的發生和發展,是為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經濟基礎最終決定了各個歷史階段的藝術的主要內容和形態,藝術是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而發展的。藝術這種社會事物是一種相對於物質關系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並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築。
藝術與政治的關系:從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來看,政治對於藝術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在上層建築領域里的相互影響的關系,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也不是一種平行的關系。藝術與政治相反,它遠離經濟基礎,不能直接反映經濟基礎,只有通過政治的中介才能聯系於經濟基礎。經濟基礎也通過政治作用於藝術。超越政治的藝術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藝術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藝術與道德的關系:道德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社會地位和階級關系而形成的關於社會生活的規范,能指導人們一般的言論和行動,也能影響藝術家的思想意識及其在藝術作品中的對於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反過來又可以影響和改造人們的道德觀念,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進步的藝術總是努力反對舊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經濟基礎,破壞舊的經濟基礎。

⑺ 簡述藝術與經濟的關系

藝術是一種相對物質關系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並從根本上說是為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也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藝術首先不屬於物質的社會關系,而屬於思想的社會關系,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不屬於社會經濟基礎,而屬於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龐大的上層建築的一個部門。
藝術這種社會事物是一種相對於物質關系的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經濟基礎,也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社會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關系總和;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學、宗教、藝術等觀點或觀念,以及和它們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他們都是經濟基礎的反映,都決定於經濟基礎,同時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他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與其他各種不同形式的社會意識形態並不是都與經濟基礎處於相同的距離,並不是一種平行關系。他們在上層建築中分別處於不同的地位,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方式與經濟基礎發生關系。
藝術通過「中間環節」聯系於經濟基礎,例如政治對於藝術有著巨大的影響,即承認政治對藝術的影響關系,同時又承認藝術最終是由經濟決定,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獨特觀點。經濟基礎通過政治的中介影響藝術,而藝術主要通過政治中介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雖然從歷史總體上講藝術作品往往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性或一定階級性,但不能做簡單化庸俗化的解釋,把藝術說成是「階級斗爭的工具」,藝術反映全面的社會生活,表達人類的情感與審美。科技技術對藝術的影響也是廣泛和深刻的,以科學的思維方式來促進藝術家文化心理結構的改變,從而推動藝術創作觀念和創作方法的革新,推動藝術形態的發展。

⑻ 藝術與經濟理論之間的關系

照以往慣用的理論和習慣的看法,最易於人類的經濟活動與藝術活動截然分離。因為藝術活動是以滿足人類的審美需要為目的的;而經濟活動則將滿足人類的實用需要為出發點。就是說,藝術所從事的是滿足於人類精神需要的「精神生產」;而經濟活動則是為滿足於人類物質需要進行的「物質生產」活動。不少現行的教科書就是借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實踐」理論做出了看似明了的上述劃分。

的確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都十分鮮明地指出;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包括人類諸意識形態在內的「上層建築」,盡管我們也知道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但何者為第一性、佔主導地位仍勿庸置疑。也因此,藝術,作為人類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雖有其顯著的特殊性,卻歸根結底離不開經濟基礎的決定和制約。

如此,經濟與藝術的關系似又有了個明確的說法。然而,我們也還常常看到,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引述出來的另外兩個看法,似有意無意地觸及了藝術與經濟關聯的更為復雜的狀況:其一,經濟與藝術的關系不是直接的,不是「直通車」,而是間接的,其間的中介環節還不止一個。如經濟活動通常要通過一種社會精神、時代感情乃至政治、法律、倫理、宗教、哲學作用於藝術,而不是經濟結構、物質生產活動本身。同樣,藝術對經濟的反作用也十分的間接,它不可能直接轉化成生產力或生產關系,也是通過一種「時代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經濟基礎;其二,藝術生產與經濟生產的「不平衡關系」,這個觀點十分著名,也影響很大,尤成為主張「藝術獨立性」的鼓吹者的重要理論依據。具體來說,藝術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意識形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物質生產發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物質生產水平高、經濟繁榮,不一定能帶來藝術的繁榮和高水平。馬克思就曾以繁榮的古希臘藝術為例,說明藝術與社會經濟發展並非是成正比的,古希臘開創了文化史上第一個藝術繁盛期,並構成整個歐洲文化的一個「高不可及的範本」,但隨後的物質生產的發展進步,卻未能使古希臘藝術獲得進一步繁盛,如其藝術代表形式「神話」、「史詩」便停滯了。這樣的例子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並不鮮見,比如,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動盪,經濟衰敗,災荒連年,戰爭不斷,是中國政治上最黑暗、混亂的時代,「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參見宗白華《美學散步》);我們還可以以中國盛唐時代為例,雖有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出現,縱觀整體,卻未必就構成了中國文藝的高峰時期,至少無法與其所處時代的經濟水平成正比。18世紀末19世紀的德國,物質生產是落後的,卻產生了歌德、席勒等一批傑出的藝術家、思想家。19世紀的俄羅斯,是其文學藝術的空前高峰期,但此時俄羅斯的經濟卻相當落後,甚至還殘存有農奴制。這些描述經濟與藝術發展不平衡的經典例證是值得深思的。雖然它一直成為鼓吹藝術自身獨立的一派意見的籍口,但也受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人士的進一步界定,認為這種「不平衡關系」只能佐證藝術與經濟關系的間接性,卻不能成為否定經濟基礎、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對藝術活動根本制約和決定的作用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藝術與經濟的這種非直接關聯,以及籠罩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理論背景下的關系,既不能簡單理解成藝術與經濟就是一種疏遠的關系,甚至理解為沒什麼關系,也不能武斷為是種「決定論」式的因果關系,不然怎樣看待「反作用」?僅僅是種物理學意義上的「反彈」嗎?深刻地認識藝術與經濟的關系,我們尤須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辨證方法和唯物史觀。的確,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曾指出:「關於藝術,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時期決不是同社會的一般發展成正比例的,因此也決不是同彷彿是社會組織有骨骼的物質基礎的一般發展成正比例的。」(《馬恩選集》第二卷第112頁)但這一看法絕非是關於經濟與藝術關系的結論性觀點,勿寧說,更是意在指出藝術與經濟二者關聯的復雜性和深刻性,這才是我們需要再次闡釋經濟與藝術關系的根本理由。

⑼ 經濟對藝術發展有哪些影響

藝術發展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1)經濟決定藝術的發生。任何藝術的發生,都以經濟的一定發展為前提。經濟創造了藝術發生的條件,經濟創造了藝術發生的動因,經濟甚至決定了藝術的內容與形式。

(2)經濟決定藝術的性質。經濟決定了藝術的不同的性質。思想在社會中的性質是經濟決定的,藝術在社會中的性質也是經濟決定的。

(3)經濟決定藝術的發展。藝術是發展的,推動藝術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經濟的發展。經濟決定藝術的發展規律還有一方面的內容,即經濟的繁榮帶來藝術發展的鼎盛。經濟繁榮是動因,藝術鼎盛是結果。

(4)藝術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經濟高漲必將導致藝術繁榮,是無疑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藝術繁榮與經濟高漲,並不是如影隨形、亦步亦趨的絕對平衡的關系,而是復雜的、包含差別的關系,這就是藝術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閱讀全文

與經濟和藝術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