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如何提升語文課堂語言的藝術魅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語文課應營造的語言魅力環境
首先,語文課堂應該是欣賞美、享受美的地方。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鮮活的語言闡釋課文中所蘊含的美感、美意和美韻。山川大地的壯麗,天光雲影的幻象,大漠草原的遼遠,和風細雨的浪漫,霜風雪月的晶瑩,鳴蟬流熒的野趣,花草蟲魚的風姿,荒村野店的詩味,老井小巷的鄉愁,古寨長城的滄桑,石鼓篆鼎的風韻等都有美的形態、美的神韻和美的語言。語文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美,讓孩子們在美的語境中愉悅地學習。
其次,語文課堂應是個性張揚的天空。這里應是學生展示才情、揮灑個性、思想馳騁的地方。語文課堂上,學生歌頌大好河山,吟詠詩情畫意,謨拜先賢楷模,針砭時垢流弊,諷喻世間百態,暢敘人生志趣都是應有的狀態。在這里,與心游萬仞、情寄大鵬、處濁世而不改清潔自守的莊子交流;與內心充盈著強烈的激憤和憂郁,披發行吟於澤畔的屈原對話;與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憂患一生的杜甫溝通;與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氣譜寫動人壯歌的文天祥放歌;與在風雨如晦、故國陸沉的艱難時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同憂;與舉家食粥、困頓拮據仍傾盡心力,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兒們泣血放歌的曹雪芹商榷,與在菊花叢中醉卧的陶淵明,與在空山新雨後靜立的王維,與在山光水色中流連的李太白,與在赤壁磯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嘯的蘇東坡等等,與所有文化星空中閃爍耀眼的星辰在這里匯聚,嗅著他們醉人的芳香,體味著他們永恆的魅力,這才是語文課堂的魅力所在。
其三,語文課堂應是揮灑心靈自由的大地。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它需要心靈的自由,需要思想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碰撞,需要情感的澆灌。語文應以鑄就思想、豐富智慧、提升靈魂、鍛造人格為己任;應眼於精神的改造和新人的培育。語文不僅僅是要讓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語文技能和思維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讓受教育者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偉承,與古今中外人類高貴的靈魂共鳴,從而為日後的發展與提高提供精神涵養,讓他們的周身始終流淌著大大小小無數思想感情的生命之泉。使受教育者有著熱愛故鄉、祖國、人類,珍惜青春、友誼、親情,理想美好,意志堅強,富有同情心正義感,富有愛美向善之心等良好品質。這是一塊生機勃勃的田園,是語文課堂大顯身手的空間。
二、指導學生閱讀有品味的書目
據說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寫作經驗,他回答說,哪有什麼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很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時,大都說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名人名家的話,說明了一個道理,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高漲求知慾,也不能能培養出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人才。我們應該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孩子們導航,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吸取營養。
1、選擇課外讀物應注重適當性:一是要有趣。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肯去吟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我們也不應妄想他們會去玩弄「科學家」的天文數字。只有《天方夜譚》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葉聖陶的《稻草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趣」是孩子們對課外讀物最先的選擇。二是要廣泛。魯迅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塗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塗」。這正是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口玉言」。只有廣泛閱讀文學、數學、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兒讀物,才能實現博覽群書、厚積薄發的宗旨。三是要合適。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不應使我們的「小山羊」這樣對我們說:「謝謝你!我不吃骨頭。」(引自《小山羊》)選擇課外讀物更應注意適合黨的教育方針和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諸如《童話大王》、《十萬個為什麼》、《少年文藝》、《中學生周報》、《中小學生安全防範常識》等有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學性的少兒讀物,才是孩子們喜愛的;象《上下五千年》、《強國之路二十年》、《中國澳門》、《熱愛祖國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書籍也是他們必吃的「精神食糧」。
2、指導課外閱讀應注重策略性:一是在閱讀上,要精讀略讀相結合,以略讀為主。因為當今社會信息含量大、變化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篇篇精讀,章章深研。但是略讀也並不等於貪多求快,囫圇吞棗的結果必須是一無所得。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課外閱讀都是多種讀書法的綜合運用,都應在略讀中穿插精讀,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是在思考上,我們應當把教會學生讀想結合作為課外閱讀指導的又一個重點。因為「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托爾斯泰)。「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普朗克),如果懶於思索,不肯深入鑽研,其結果必然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只會摹仿和抄襲。三是在記錄上,應指導學生專設文摘卡,分門別類地摘記文章的題目、作者、書刊名和知識要點,學會摘記的方法。對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問題以及讀書心得一一摘記下來,以便今後查閱。
3、檢驗閱讀成果應注重講演性: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有促進。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測評方法主要採用:一是講述。可採用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等形式;二是展評。就是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等;三是競賽,可採用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形式。這樣,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三、提升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可見,教師的語言修煉很重要,在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應力求做到「七忌六要」。
1、忌空洞,要有真實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不應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空發議論、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並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和未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
2、忌雜亂,要有條理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鑽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3、忌說教,要有啟發性。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多為學生製造懸念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4、忌乏味,要有趣味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格言、典故、詩詞等等均可引入課堂,調動自如,游刃有餘,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於理解。
5、忌平淡,要有藝術性。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學效果。
6、忌呆板,要有針對性。語言豐富多采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之一。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採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如對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講議論文,應多用議論分析的語言,要嚴密,有力度;講抒情文,應多用深情的語言,要華麗,有激情。朗讀課文,高興、激昂的時候,聲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一些。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富於變化,而且能啟發學生較好地把握課文。
漢語是世界上最具個性、最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營造詩化的和人文的語言教學環境,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語文教師的光榮使命。我們應「著眼於未來著眼於發展,立足於民族立足於母語,昭示於文化昭示於文明,辨證地承襲漢民族語言文字的特有軌跡和魅力」!
② 如何進行創新型的課堂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藝術首先屬於實踐范疇,不僅僅是教學形式和技巧問題,教學藝術應是形神兼備的整體。形是教學的技能技巧,神是內在的先進的教學思想觀念。其次,課堂教學藝術應成為教學藝術研究的核心。李教授告訴我們,教師修煉課堂教學藝術,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學習。教師要博覽群書,勤查敏思。要廣泛閱讀,從學科專業書籍的閱讀到文學、哲學、歷史等社會科學再到自然科學,所有的學科都應建立起閱讀的興趣,都要有所涉獵。
二是修煉。具體可以從這樣三個方面來修煉:歷練教學基本功、錘煉教學方法、提煉教學策略。
三是研究。行動研究、教學反思、敘事研究都是教師研究的主要形式。李教授有一種觀點很是適切教師的現狀,也非常能慰撫教師們的心靈。那就是沒有一篇論文能比得上能上出一節好課,能帶出一班好孩子,能將一個本來基礎不好的班級帶出好成績,這就是「行動研究」。並不是寫論文、搞課題才是研究,其實,我們只要留點意,用點心,每天的上課,教學都可以是研究。
③ 淺談如何提高教學藝術
因此,重視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學藝術? 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 五個「一」基本功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 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 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 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 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以數學為例,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 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 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 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 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 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及時地獲取反饋信息,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九、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數學教學為例。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它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必須更加強調形象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善於運用嚴密的邏輯武器,而且還善於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法寶,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具體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論與形象融為一體,完成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數學應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藉助於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掌握難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如在教學過程中故意製造懸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 十、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 仍以數學教學為例,對於講授《高等數學》,許多教師認為不能離開傳統的「黑板」方式,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優勢已越來越明顯。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教學過程,而且能使課堂由靜變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的傳統教法。如傳統教學手段只能提供靜止的畫面,對運動、抽象的畫面或過程則難以表現。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④ 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
一、要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
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慾望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特別要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1.開頭要新穎。對音樂感興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到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慾望才能「長盛不衰」。例如在初中教材中有許多作品如《梁祝》等都有故事背景,教師在教唱或欣賞之前,先把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歷史故事有所了解,從而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興趣也隨之倍增。2.銜接要巧妙.教學環節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課堂教學便能保持整體性。3.結尾要精彩。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音樂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它是課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可以在生動的故事中結尾,可以在聽教師范唱或聽錄音中結尾,也可以請演唱水平高的學生演唱或全班學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師生對唱,學生邊歌邊舞中結尾。把一堂課的結尾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聽小說連播,觀看連續劇那樣在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二、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
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而教師既要完成教學內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內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如果死記硬背,為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鍾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後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採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別是對節奏特點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找出,教師還可以故意把這些音符弄錯,讓學生來糾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索和鑒別。
⑤ 小學怎樣使課堂達到藝術化
列寧曾經說過:電影是一門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攝影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一部好的電影,對於觀眾有極大的吸引力,常常使人如痴如醉,興趣盎然。顯然,這是藝術魅力產生的良好效應。同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講究藝術,需要創設藝術化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樂於學習,勇於探索,達到點有所通、啟有所發、導有所悟的教學效果。那麼,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呢?
一、注重課堂導入藝術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試想,課堂教學伊始,假如教師生著氣綳著臉走進教室,抓住某個調皮的學生狠狠訓斥一通;或是就最近遇到的不順心事情亂發一通牢騷,然後開始授課,那麼這一節課即使課文內容多麼精彩,也肯定達不到教學目的。相反,如果教師具有一定的課堂導入藝術,經常使用可以先聲奪人、切入本題、激起興趣的導語,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慾,可以很好地達到「良好開端是成功一半」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有:
1.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這種導入藝術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在進行一年級拼音教學時,有這么一節課,上課伊始,我說:「今天這節語文課,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愛聽故事嗎?」一年級小學生一聽要講故事,都來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齊聲說:「愛聽!」私下裡還偷偷地笑呢!我接著說:「好!我看誰坐得好聽得認真,老師一會兒還獎勵他紅花呢!」我看學生一個個坐得筆直,就開始講《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當我講到小ü和j交朋友時,就學習j這個聲母,並與ü練習拼讀。待學生掌握後又繼續講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來。就這樣邊講故事邊學習,學生感覺就是在聽故事,但卻不知不覺掌握了「j
q x和ü相拼去掉兩點」的知識點,愉悅完成了教學任務。
2. 問題導入,引發懸念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我教《海上日出》一課先問學生:「誰看過日出?是在什麼地方看的?」學生紛紛回答在門口、在陽台上、在樓頂上。我又問:「在這些地方看日出,你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學生回答有樹擋住,有房子擋住,不能看清太陽剛從地平線躍起那一瞬間的情景。這時我故意嘆了一口氣說:「多遺憾!大家都沒有看過日出全景,但老師知道有個地方看日出可以一覽無余,那就是大海上。大家想知道那是怎樣的奇景嗎?」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時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3. 舊課導入,承上啟下
這種導入方法是從回顧舊知識開始,將舊課中某些知識與新課中的知識聯系起來,可起到相互對照、相互呼應的作用。如我曾經這樣設計過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學習領略了雄偉壯麗的北國風光——《長城》,這一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暢游秀麗奇異的南疆景色——桂林山水。」這樣,把萬里長城與桂林山水相互映襯,激發學生想了解、想認識桂林山水的興趣。
4. 審題導入,畫龍點睛
審題導入就是以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題眼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全文的興趣。如我在教《別了,可愛的祖國》一課時,就是從審題開始的:先板書課題,然後提問是什麼樣的文章?學生回答是抒情散文。我在課題的「愛」字下板書「抒情」二字,接著又問學生抒發了什麼感情?學生回答說抒發了作者告別祖國時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我又問學生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根據「別了」二字和「愛」字。緊接下來我又問課文標題中的「我」是指誰?學生答是作者鄭振鐸。那麼,「鄭振鐸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帶著這些疑問,我一步步引導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
此外,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妙語導入、練習導入、演示導入等等。但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要求簡練,短小精悍,盡快進入主題。
二、注重課堂語言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那麼,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1.
力求激情。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可見富有激情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學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師身上、書本上,而不致於使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因此,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善於運用飽含激情、優美典雅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的興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別了,可愛的祖國》一課時,我時而抑揚頓挫地講述「離別祖國,告別親人的情境」,時而繪聲繪色地描述「祖國山河多麼美麗」,時而充滿激情朗誦作者希望祖國昌盛,表達報效祖國的鏗鏘誓言」,這樣,把老師所體驗的情感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就能激發學生的共鳴,達到師生情感的交融。
2.力求趣味。趣味是課堂語言的「味精」,它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啟迪學生的智慧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曾說:「啟其蒙而引其趣」。這就是說經過啟發引導,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課堂教學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例如:我在解釋成語「欲蓋彌彰」時,就巧妙地運用另外一個富有趣味的成語典故「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來說明其意義。這樣,學生在笑聲中很自然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他們不會把記憶東西當成一種負擔,反而在快樂的氣氛中記住了知識。當然,我們提倡課堂語言應該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師專門講笑話,嘩眾取寵,來迎合學生。否則,就會使學生覺得課堂語言過於輕佻、庸俗、油滑。這樣不僅大大地偏離了主題,而且也達不到教學目的。
3.
力求多種形式的結合。課堂教學中,姿勢、目光、表情、動作等身體語言也稱無聲語言,它是對有聲語言的補充、配合、修飾,可以使老師表情達意更准確、更豐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如老師用微笑鼓勵學生,用點頭肯定學生,用嚴厲提醒學生等等,這也是課堂語言藝術的另一種表現,需要老師在充分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盡力創造色彩多樣、個性鮮明的無聲語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興趣更加盎然。
三、注重課堂板書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除用語言表達外,另一重要手段就是把所講要點、內容等書寫在黑板上。板書是實現課堂教學藝術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合理布局的板面,工整美觀的板書,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系統的知識,理解知識,還能幫助他們記憶知識。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板書的新穎性、形象性,善於把板書與文章的思路、教師的引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切實增強課堂教學實際效果。
此外,板書還應以「趣」為切入點,激起學生的興奮。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對事物有興趣時,他的大腦就會興奮起來,對事物記憶的時間也將會大大延長。反之,當人對事物毫無興趣時,他的大腦細胞就會處於遲鈍狀態,若是死記硬背,大腦細胞就會越來越疲勞,即使當時記住了,印象也很模糊,所以,孔子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課堂教學中如能恰如其分地通過板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標點符號的故事》是一篇聽說訓練課,在教學實踐中一提到標點符號,不少同學往往嗤之以鼻,為了較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特地在板書設計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上課一開始,我就在黑板上寫下三個沒有標點的句子。
1. 你想我干什麼
2. 糧食不要送給八路軍吃
3.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回家
接著,我就讓學生討論,給上面的句子添加標點符號之後,我又在黑板上著重寫下第三個句子添加標點符號的具體語境:
(一個細嫩的聲音)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回家。
(一個模仿大人的聲音)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回家。(我們錯怪你了)
這樣,通過前後板書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標點的妙用,從而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標點符號的興趣,使他們樂於學習,收到較為滿意的課堂效果。
由此可見,創造具有審美價值的板書,其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它以什麼形式出現,都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課文,並成為實現課堂教學藝術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總之,構成課堂教學藝術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踐中不斷追求、不斷探索,就能把每節課的教學,變為精美的藝術品,就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⑥ 淺議如何開展藝術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根本看法,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統領作用。藝術教育同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辦學模式和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樹立起培養創新精神的藝術教育觀念、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觀念。學校藝術教育是要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過程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崇高理想和偉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健全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建立藝術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小組負責規劃、指導、評價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要分工明確、線條清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的輻射作用。這就使得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與學年、學期計劃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三、提供有力保障
為滿足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應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准》,配備齊全的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比如:學校應設有專業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和美術教室,配備電子琴、鋼琴、電鋼琴、手風琴、架子鼓、合唱台、美術用的畫板、畫架等繪畫工具。學校應設有可以進行節目排練、節目展演等大型活動的場地,為學生的藝術展演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另外,學校還應計劃每年都能籌措資金添置藝術教育設施、設備。
⑦ 我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性的
武漢化工學院辜國傑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有時,我把一門課看成一部電影,把一節課視為影片中的一場,自己則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演員。有時我又將一門課當作一組藝術的建築群來看待,我則是塑造它們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我想,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堂課當作藝術品來塑造,那麼對於學生來說,帶來的是樂趣和享受,而得到的將是更多的知識、智慧和技能。藝術品的誕生,出自周密的設計和精心的製作。一堂好課,來源於教師認真備課和出色的講授。而課堂結構設計,則是講好一節課的基礎。一、搞好課堂結構設計、講究課堂結構藝術1.總體設計。講課、重要的是講。講,就是講道理。因此,總體設計的第一步,應是找出所講授內容的內在聯系。然後,把它們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起來。這個思路將成為貫穿一堂課始終的紅線。有紅線貫穿的課,學生聽起來會感到系統性、邏輯性強。他們得到的不再是材料的羅列,而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的規律性。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的將是明確的概念、分明的線索、清晰的輪廓。例如,跳汰選礦原理,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為正確的全面的理論,許多理論還處於假說階段。
⑧ 如何開展藝術學科教學
區別於其它學科的教學,藝術學學科(包括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的教學有極強的個性化特徵,即強調創造性和形象性,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多是一種情感性的溝通,但同時又對邏輯知識有較強的要求。這種集感性和理性雙重要求的教學模式對現代藝術教學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由此,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一、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
過度的感性會造成藝術創作的結果導向為形式感豐富但缺乏必要的內容,即缺乏深度,經不住推敲。由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傳導,也就是通過邏輯化的方法讓原本情感性,經驗性的學科有跡可循地過度到個人的體悟。通過細致的觀察我們會發現,教學過程清晰,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過程管理是優秀課堂的普遍化特徵;此外,教學進程安排有序,這使得學生和教師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當下的任務和下一步需要做些什麼,這種比較注重體系清晰的教學方式為藝術類學科提供了一定有益的參照。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可以從根本上進行相應的延展,例如代表當下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設計趨勢――「綠色設計」,如果教師只是講解定義並列舉一些產品就顯得不夠深入和完整。可以從「包豪斯」的現代設計革命講起,聯系歷史和這一趨勢的緣起,這樣可以使得授課更具厚重感,也更透徹。
二、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聯系
藝術學學科的教學在根本上是一種生活教學,法國現代哲學家提出了「生存美學」這一概念,即通過「關懷自身」,擺脫主體性的束縛,通過審美帶來的愉悅感實現生活的超越。這和中國古人所講的通過「修身,修心」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而學生屬於從屬的地位,這種主客關系本身和藝術學學科教學的指向性相悖。在現代教育的理念不斷衍進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將是未來教學的主體形態。教師可以利用講評環節請學生互相評價作品或者書面作業,而不是把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要能夠和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這也就決定了教師必修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學生交流與溝通,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才能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上通過有效的引導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產生較高的教學質量。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成為朋友,既能夠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也能夠給他們一些有效的建議和意見,做他們的朋友,相互學習,相互批評,就能夠塑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能夠在很大層面上促進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
三、教師對自身狀態的調控
教師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終生學習的社會群體,除了專業能力的擴展與提高還要積極提高自身的韌性,言傳身教,自己的精神面貌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但由於身體狀態和生活狀況不一等原因,教師的個體情緒也會發生一定的轉變,在變化中教師要能夠找到一定的支持點,例如對教育事業崇高性的認識等。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教育肩負著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責任,教師需要對這一實際狀況有清醒的認識。
四、尊重學生的個人風格
美術學科應該秉承多元和包容的教學理念,不應以教師個人的喜好約束學生個人風格的形成,教師應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學生的靈性與閃光點。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尤其是技法性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回看藝術史,我們可以發現眾多大師,例如近代藝術家梵高,高更,馬蒂斯等都是在中年才進入藝術的創作;同時,也有部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一直到謝世後才得到世人的認識與認可。這些鮮活的例子告訴教師要打破一定的固有理解,更為包容和開闊地理解藝術的生態結構,也就是既能在當下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以及理解切近知識的方法,同時也能夠更為長遠地看待學生未來的發展。
五、面臨學科轉型的一些思考
學科轉型是市場運作的一種必然,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鼓勵高校同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於中國現階段的高校教育結果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斷層而言的,國家教育部由此也提出了高校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即「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從藝術學學科的課程設置上來看,一系列的專業課都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性,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經濟文化的重視將是國家發展的趨勢,藝術學學科的專業所學將會廣泛地運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如何將所學和工作崗位進行對接,可以考慮通過細調研成功院校的成功做法(含教學理念,課程設置,引導和實施,教師心態調整等內容),結合自身實際,不斷總結失敗經驗,成功應對這一教育理念的調整和相應的調整與改變。
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在現代藝術教學中,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的抽象思維如何培養是整個教學的關鍵所在。抽象思維也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它具有無限的發散性,現代設計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考量抽象思維的運用是否高妙,這種最難以摸索的思維恰是藝術教學的核心。如解析到現代抽象藝術之父「康定斯基」的生命史及作品時,可以讓學生模仿康定斯基的抽象畫作品,用點線面進行抽象構成的嘗試,而不是一味地只是聽取教師的講授。
總之,藝術學學科的教學具有相當的難度,也需要教師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創造性思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己同事也幫助學生順利成長。
⑨ 教師授課時要有怎樣的良好的教學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首先教師的生動風趣,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其次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老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⑩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激發興趣的藝術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學生的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但是,學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啟發誘導。因此,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成為教師追求的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我從課堂教學與寫作教學兩方面做了嘗試,感覺效果良好,現把做法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
1.巧妙導入,引發興趣
課堂伊始,大部分學生還沒從課間的熱鬧喧囂中完全走出來,情緒還不太穩定,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可見,很好地設計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穩定學生的情緒是教師成功上完一節課的首要任務。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語時就要下一番大工夫。
例如,教授《林黛玉進賈府》《阿Q正傳》兩篇文章時,我先到書店買來影碟,而後利用晚自習的時間放映給學生看。看完後再分析課文,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又能讓學生准確把握人物形象。
2.巧設疑問,激發興趣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問答,因此教師的提問就顯得尤為重要。巧妙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迪學生的思維,所以,「問」要問得准、問得活、問得巧、問到點子上去。對這樣的問題,學生便不會無動於衷,而只會千言萬語一吐為快,求新求異的思維火花就會迸發出來。
例如,在教授《向中國人脫帽致敬》時,我設計這樣的問題:「大鬍子教授為什麼要向中國人脫帽致敬?」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學生愉快激烈的探究中,課文的主旨顯露出來。
3.編演課本劇,調動興趣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一碗清湯蕎麥面》等,情節曲折、人物個性鮮明,特別是人物對話較多。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改為劇本,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學生既做演員,又做觀眾;既做表演者,又做評論家。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閱讀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寫作、表演能力。
4.開展競賽,促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能刺激學生的自尊心、好勝心。高二的教材學完後,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舉行賽詩會,我還請來語文組的幾位教師當評委。各組代表或背誦或朗誦,興致勃勃,鬥志昂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寫作方面
中職學生大部分懼怕寫作,一遇到作文課總是長吁短嘆、抓耳撓腮,很長時間才動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經過問卷調查,我了解到,原來學生除上課讀讀課文,聽聽老師分析課文,記下一些詞語外,課下從不讀課外書。「厚積薄發,不積不發」,學生的作文出現上述現象也就順理成章了。怎樣改變現狀呢?我認為關鍵是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以此來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開展辯論賽,培養閱讀興趣
辯論可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可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促使他們積極查閱資料,靈活組織語言,激發閱讀興趣。高一時,我開展了「高中生是否應帶手機」的辯論賽;高二時,開展了「中學生早戀的利弊」辯論賽。辯論過程中雙方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高潮迭起,教室里不時爆發陣陣喝彩聲。這兩次辯論賽讓學生嘗到了成功駕馭語言的甜頭,部分學生開始向我詢問應該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讀一些怎樣的書籍。
2.熟讀課本。
語文課本內的文章是經過層層嚴格篩選的,全都是經典之著,對一個人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每一篇文章都要反復閱讀,直到心領神會,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課本的作用。所以我推出了「五遍讀書法」,即每篇課文大聲朗讀兩遍、小聲速讀三遍,前者在分析課文前完成,後者早讀時完成。學完一單元檢測一次,檢測時以組為單位,組內人員輪流當組長,逐個檢查。組長隨便指出本單元的任一段落,被檢測者要能清晰流利,速度稍快地讀完,每段最多讀錯一個字,多者重新檢測。許多學生為了一次過關,課下也朗讀,教室里隨時都能聽到讀書聲,氣氛空前高漲。
3.開設文學鑒賞課。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廣泛涉獵各類文學作品,吸取更多的營養,增加知識積累。為達到這個目的,我採用了以精讀我國四大名著來帶動廣泛閱讀的方法,因為四大名著無論是故事情節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語言的運用都堪稱典範,學生如果能精讀這四本名著,受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4.採用「說、寫、評、發」的寫作模式,提高寫作興趣
如寫作以「考試」為話題的作文時,先給寫作要求,再讓學生發言說事例、說名言。通過說,學生的積累豐富了,從而就有了篩選的餘地。題目如人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窗戶,因此,在說以上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說自擬的題目,通過說,不當的題目也就摒棄了,接下來一氣呵成。寫完後全班交換評改,讓學生對文章的錯別字、病句、典型事例、篇章結構等諸方面進行評價,然後交給教師總攬。最後關鍵的一步,那就是發表。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在教室的牆上開辟了一塊發表園地,每次優秀的文章都張貼在那裡,最優秀的推薦到校園刊物《小荷》上發表,這樣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以上種種方法,效果是不錯的,學生背後議論說:「語文老師的知識淵博,點子多……」學生民主評議時我也總得一個「優」。作為一名教師,這就是最大的幸福。「路漫漫其修遠兮」,在語文教學中,我會用心去探究更多更新的方法,讓學生願學、樂學、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