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西方藝術成就有哪些

西方藝術成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08 04:18:53

1. 古希臘美術的藝術成就。

古希臘美術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它的發展歷程中。
1、愛琴文化時期(公元前31世紀~前13世紀)
這是希臘美術的前源。愛琴文化的發現,得力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考古學家施里曼和英國學者伊文思。由於他們深信荷馬史詩中所描述的英雄神話真有其事,便隨史詩所描述的線索進行考古工作,從而使過去一直被認為僅僅是荷馬藝術幻想的情景,突然以確鑿的實物給予證實。愛琴文化的發現,使人們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就從石器時代轉到青銅時代,此後1000多年間,克里特、邁錫尼,還有季克拉基斯群島曾有過十分發達的經濟與文化。

2、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前8世紀)
這是古希臘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傳說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吟唱過兩部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這部史詩成為今天研究當時社會狀況的主要文獻資料,因此歷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荷馬時期」。
荷馬時期在文學、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神話和史詩,美術上的成就可謂黯淡無光。自從北方來的部落統治希臘以後,希臘美術既見不到克里特那種快樂的風格,又失去了邁錫尼藝術的寫實性,在幾個世紀里,作品相當粗糙和簡陋與原始。從目前遺留下的藝術作品上看,大部分都是僵硬的幾何形,沒有對細節的描繪和刻畫。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是用於敬神和陪葬的陶瓶。這些陶瓶造型簡朴,大膽地描繪的對稱圖案形成一種勻稱的表面結構。因此,荷馬時期在美術史上被稱為「幾何風格時期」。

3、古風時期(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
此時的古希臘,不僅正式確立了奴隸制的城邦國家,而且完成了它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的移民過程。這在社會發展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在藝術創造上也是再生的開端。在頻繁的東西貿易交往中,東方文化不斷傳入,並希臘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然而,希臘藝術生長的土壤畢竟與東方先進國家不一樣,它不能完全照抄東方文化,而是吸收東方文化的長處,另一方面盡量擺脫東方文化的影響,發展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藝術風格的變化也十分迅速,這集中反映在瓶畫、建築和雕刻方面不斷創新所取得的成就上。

4、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
公元前5世紀前期的希波戰爭,拉開了希臘古典時期的帷幕。這場戰爭由於希臘各城邦之間非凡的合作,最終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希臘人的民族優越感。可是,戰爭帶來的和平和安寧並不持久,它很快的被曾在反波斯戰爭中扮演領導角色的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爭奪所取代。此後,希臘城邦之間的不和帶來了不少的騷亂。就在這一時期,希臘進入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雅典為代表的奴隸制民主政治進一步成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特別是在文學藝術上,迎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高峰。可以說,古典時期的美術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雕刻和建築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

5、希臘化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
公元前334年,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帝繼承父親的遺志,率領軍隊發動戰爭,侵略東方,進攻波斯。他的霸業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把東方文化帶到了希臘,同時又把希臘文化傳到了東方。因此,在歷史上一般把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到公元前1世紀希臘歷史結束,稱為「希臘化時期」或「泛希臘時期」。

2. 文藝復興的藝術成就是那些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成就

「文藝復興」是古希臘之後人類從未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在這一變革中,出現了不少偉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的出現,集中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徵。

達·芬奇於達芬奇作為文藝復興時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達芬奇是一位 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 達·芬奇的啟蒙教師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畫家委羅基奧學藝,委羅基奧是一位用數學、透視學和解剖學等應用科學的方法從事藝術探索和實踐的藝術家,對於達·芬奇的影響不僅在嚴格的繪畫寫實方面,主要還在於培養了他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這是決定他日後成為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奇才和多種科技研究家的關鍵。達·芬奇的興趣極為廣泛,除了繪畫,他研究 科學與哲學問題。他曾一個人親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屍體,具有豐富的解剖知識。 《蒙娜麗莎》描繪了一位端莊秀美的西方婦女肖像,她面龐秀麗,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態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帶有神秘的微笑,呈現出一種高貴而不可侵犯的尊嚴,看的人彷彿也隨之自尊、自重起來,這是對人的一種贊頌。《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紀宗教統治的時代,是對人類壓抑的時代,其作品都是以神為題材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反傳統,畫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為表現內容,此可以領悟到其思想意義的內涵,這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打碎教會精神枷鎖的革命。 《最後的晚餐》是他接受米蘭聖馬利亞·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訂件時作的。這是一個傳統的聖經題材。兩個世紀來,許多著名畫家在這一題材上嘗試過,但都存在某種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沖突,故事的戲劇性展開不生動。而達·芬奇這幅畫,已揚棄了過去所有這一題材的表現缺點,從人物的活動、性格、情感和心理反應等特徵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過耶穌與猶大的沖突反映出人類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對立。實際上它所展現的,正是當時義大利社會上凡是正直的人們,都能看到的光明與黑暗的斗爭的縮影。文藝復興時期第二位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不僅是偉大的雕塑家、畫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築家、軍事工程師和詩人。 《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整個藝術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他已被公認為是藝術大師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現健美人體的。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一種人文主義思想的表現特點。人們剛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下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贊美人體的美,是對古代希臘藝術的一種「復興」,其實,它的更深刻意義在於反對宗教的虛偽,重視人及其現實的力量,這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的一種反映。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之所以叱吒風雲於16世紀,是因為他在這個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運動中,把人與戰士兩個概念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偉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質也在於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英雄豐碑。1505年,米開朗基羅被教皇請到羅馬工作。朱理二世讓米開朗基羅來設計「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後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頗多。藝術家把多年的抑鬱、憤懣和屈辱,全部寄託在這座陵墓的各個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隸》與《被縛的奴隸》這兩尊作於1516年的奴隸像。《垂死的奴隸》雙目緊閉,左手枕在仰起的腦後,右肘彎曲在胸前。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來與暴力與死亡搏鬥。《被縛的奴隸》的運動節奏就更強烈了。他的壯實的軀體呈螺旋形擰起。他力圖掙脫身上的繩索,這種動勢的轉折,體現了巨大的內在激情。似乎這個奴隸將要迸發一股無比強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顯露出堅強不屈的意志。有人稱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隸」。在這里,人的尊嚴得到了高度體現。藝術家以卓越的技巧使這兩塊冰冷的石頭產生出生命的活力。這種優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開朗基羅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羅馬西斯庭小教堂內的天頂畫,是米開朗基羅的繪畫藝術豐碑,。西斯庭天頂畫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繪畫總面積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幾百個。在拱頂上按照它的長矩形(全長40米,寬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個畫面,分別描繪《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與動植物》、《創造水和大地》、《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樂園》、《挪亞祭獻》、《洪水》、《挪亞醉酒》等九個主題。象這樣大規模的壁畫,如此壯觀的天頂畫,畫得又那樣精確、和諧,多彩多姿,並且是出自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一人手筆,這在16世紀以前是不能想像的,它所存在的精神價值在整個藝術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當拉斐爾看了這幅巨大的天頂畫之後,不禁感慨地說:「米開朗基羅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
拉斐爾: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由於高超的藝術造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爾,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他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聖母>>和<<教皇利奧十世>>等,還作了一些建築設計,並為西斯廷小 教堂設計畫稿.他的才能又表現在他創造出最合乎當時人們的口味的形象.風格被 特稱為一種"秀美"的風格,不僅使當時人傾倒,並且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成為後世 古典主義者認為不可企及的典範.
拉斐爾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作品確實可被稱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人們往往忘記或忽略的是這樣一種情況:拉斐爾是在歷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種只持續了很短時間的思想風潮上攀登了頂峰,這個奇跡的創造者是一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以偏巧不得於兩位最偉大的巨匠——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相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後差不了多少年。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藝術界群星薈萃,流派紛呈的時代,在三個多世紀的發展和變革中先後涌現出佛羅倫薩畫派、羅馬畫派、威尼斯畫派、熱那亞畫派和那不勒斯畫派等不同風格的藝術流派。這個時代不僅產生出像波提切利、布魯涅列斯基,多納泰羅、切里尼,以及達·芬奇、拉菲爾、米開朗基羅三傑這樣名垂千古藝術大師,同時還涌現出其他眾多的傑出人物。毫無疑問,義大利作為整個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在藝術上取得了無比燦爛輝煌的偉大成就。

3. 歐洲文藝復興美術有哪些主要成就

文藝復興 歐洲的文藝復興也是世界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一般是指15世紀、16世紀。作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源地和中心的義大利,則要提前到14世紀。這場運動的時代背景,是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在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城市工商業的繁榮及其政治上的相對獨立或自治。由義大利開始,以後席捲全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就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繼承、借鑒和利用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文化,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對封建主義和宗教神學發動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對於破除近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識和宗教神學觀念對人們的束縛,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歐洲的科學、文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這是「人類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
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之所以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原因。概括地說,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由於人們的思想從長期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來,發揚了勇於探索、富於進取的精神;例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丟勒等,都是多才多藝的人。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為了更好地表現人,他們親自解剖人的屍體,達·芬奇一個人親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屍體,畫了不少人體解剖圖;米開朗基羅對人體的解剖知識,超過了當時著名的外科醫生。
2.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美術中汲取了營養。例如,古希臘、古羅馬的注重現實生活、重視描寫人的創作方法,以及表現完美的人體的技巧等。
3.透視法的發明和油畫材料、油畫技法的改進。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早期著名的美術家布魯涅列斯奇(1377年—1446年),藉助數學,發明了焦點透視法,使畫家們可以在平面上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的真實面貌,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15世紀尼德蘭著名畫家凡·埃克兄弟改進了油畫的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畫的表現力和色彩效果。在這以前,歐洲流行的繪畫主要是「濕壁畫」(趁牆壁未乾即在上作畫)和「蛋彩畫」(以雞蛋清調和顏料在木板等材料上作畫)。它們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凡·埃克兄弟在前人嘗試用油溶解顏料的基礎上,採用了含有樹脂的稀釋油(至於是哪一種油,至今說法不一),使顏色易於調和,便於運筆,又可層層敷設,形成豐富的色彩層次和光澤度,干透後顏料附著力強,不易剝落和褪色等優點。這些優點,進一步提高了歐洲繪畫的寫實能力。從而使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成為歐洲繪畫藝術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而且其影響十分深遠。
人文主義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進思想。14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然後流傳其他國家。人文主義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在中世紀,教會統治著歐洲封建社會的全部文化,把意識形態的其他一切形式都納入宗教神學中。教會控制的僧侶學校只教授神學、法學科目,視古典文化為異端邪說,不準閱讀與研究古希臘、羅馬的典籍即「人文典籍」。以新的社會經濟關系為基礎的城市出現後,與神學相對立的城市世俗文化得到發展,興辦了一批與僧侶學校相對立的世俗學校,打破了教會長期壟斷教育的局面。世俗學校開始設置「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是同中世紀基督教神學針鋒相對的世俗文化,以人和自然為研究對象。「人文主義」的名稱即由此而來。「人文主義」反對一切以神為本的舊觀念,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是萬物之本,以「人權」對抗「神權」,向中世紀的教會統治和宗教教義發出了英勇的挑戰。人文主義者否定教會宣揚的人一生下來就有罪孽,否定人生的目的是死後永生的來世思想,猛烈抨擊教會鼓吹的禁慾主義。他們肯定現實生活,頌揚現世歡樂和幸福,贊美愛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認為人有追求榮譽和財富的權利,等等。所以,人文主義在反對中世紀的教會統治和宗教教義、破除封建社會的舊觀念方面,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優秀的美術作品也無不閃耀著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
尼德蘭 是荷蘭語Nederland的音譯。「Neder」意為「低地的」,「land」意為「國家」或「土地」,所以,尼德蘭又被譯作「低地之國」。它主要是指荷蘭,全境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三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歷史上的尼德蘭還曾包括今比利時、盧森堡以及今法國東北部的一些地區。文藝復興時期的尼德蘭曾是西班牙王國的屬地,分成17個省,共有三百多個城市,是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世界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就爆發在16世紀。
2.美術作品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壁畫,484×880厘米,1495—1497年,米蘭聖瑪麗亞·格拉契修道院藏)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年—1519年)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最傑出的畫家、科學家和發明家。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幾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他的作品自始至終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並善於使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深沉、含蓄、富於理性。他晚年潛心科學研究,死後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及草圖,從物理學、數學以至生理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的技術發明也遍及民用、軍事、工程、機械各方面。因此恩格斯稱贊他:「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在物理學的各種不同部門中都有重要的發現。」
壁畫《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為米蘭聖瑪麗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而創作的。它不是一般的灰面濕壁畫,而是摻用了一些油彩,所以有的美術史書籍中不稱它為壁畫,而是標為「油性蛋劑顏料」。由於這是一種不成熟的新的嘗試,所以原畫在16世紀時就已逐漸褪色霉壞,加上後人保存不善,現在已很模糊。目前有關方面正試圖以現代科技加以修復,但進展緩慢。
《最後的晚餐》取材於基督教聖經中耶穌被他十二個門徒之一的猶大出賣的傳說。因耶穌在耶路撒冷被捕前,與他的聖徒們共進了最後一次晚餐而得名。這類題材的宗教畫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不斷有人創作,且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表現手法。達·芬奇的這一作品則以其獨到的匠心,卓越的構圖,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寫而成為不朽的傑作。達·芬奇在這一作品中,緊緊抓住耶穌在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突然說出「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以後,眾門徒頓時顯出各種不同神態的這個極富表現力的瞬間,著重刻畫了各個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了畫家對善與惡、美與丑、崇高與卑鄙的鮮明愛憎。對人物的微妙的心理描寫,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全畫的構圖十分完美。橫幅的畫面以耶穌為中心,組成嚴格對稱的構圖。十二個門徒平均分成對稱的四組。由於這幾組人物之間彼此具有緊密的聯系和各種不同的姿態,又顯得豐富而統一。此外,在畫面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用透視法畫出了深遠的空間。所有這些,使這一作品成為舉世聞名的傑作。
達·芬奇《蒙娜麗莎》 (木板油畫,53×77厘米,1503年—1506年,巴黎盧浮宮藏)
一般認為,《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為義大利一個富商年輕美貌的妻子所作的肖像畫。達·芬奇為此花了四年心血。當時,蒙娜麗莎剛剛喪子,心情很不愉快。達·芬奇為了不讓她的畫像露出愁容,特地請來樂師為她演奏美妙的音樂。她聽到入迷之時,露出了一絲微笑,但眼神仍然帶著悵惘、憂傷。達·芬奇以他高超的藝術技巧畫下了這一剎那的笑容。從她的眼神和幾乎完全臨空的中指,人們可以想像出她正在聆聽音樂。在蒙娜麗莎的臉上,朦朧的光線若隱若現,使得她的眼和嘴的輪廓有些模糊,令人難以捉摸,故使人覺得她的微笑有神秘味道,這正是這一千古傑作最具有藝術魅力的所在。
多納太羅《大衛》 (青銅,高126厘米,1443年—1444年作,佛羅倫薩國立美術館藏)
多納太羅(1386年—1466年)是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最傑出的雕塑家、現實主義美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青銅雕像《大衛》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全裸的人體雕刻。它標志著希臘、羅馬的人體美術傳統又得到了恢復。出自《聖經》傳說中的大衛的這一形象,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家經常表現的題材。傳說古代猶太人的國王大衛,在少年時就以甩石絕技擊殺了巨人歌利亞,因而聞名。多納太羅的這一《大衛》,正是表現少年大衛殺死巨人後,用腳踩在巨人首級上,流露出勝利的喜悅和自豪的情景。大衛這一形象,不僅人體比例正確,而且體態優美,線條流暢,表現了多納太羅塑造人體的高度技巧。
米開朗基羅《摩西》 (大理石,高2.55米,1545年,羅馬文珂里教堂藏)
這是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雕像之一,原是為教皇朱理二世陵墓所作。摩西是基督教《聖經》中傳說的古代以色列民族的政治、宗教領袖和立法者。他曾率領以色列人擺脫埃及法老的奴役,又在上帝的授意下與人民相約訂立了法律,即「摩西十誡」,他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英雄人物。米開朗基羅之所以選擇這一人物,既體現了他對古代英雄的崇敬,也寄託了他對新時代英雄的期待,即希望義大利也能出現像摩西這樣的英雄人物,把正處於分裂狀態中的祖國統一起來。所以,他塑造的摩西體格健壯猶如大力士,整個身體蘊藏著無窮的精力。他頭上的代表智慧之光的兩個角和那垂胸的美髯,都是為了突出這個神話般英雄人物的神異與偉大。摩西深沉的眼光與大義凜然的氣概,以及右手緊緊地保護著象徵「摩西十誡」的石板,意味著他對保衛人民利益的忠誠和信心。至於雕像對極其復雜的衣紋和質感的處理,以及摩西雙臂肌肉和靜脈的刻畫,使人完全忘記這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充分顯示了米開朗基羅高超的雕刻技巧。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壁畫,36.54×13.14米,約480平方米,1508年5月—1512年10月,梵蒂岡西斯廷教堂藏)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是米開朗基羅在繪畫創作方面的最大傑作。它分布在該教堂整個長方形大廳的屋頂。整個屋頂長36.54米,寬13.14米,平面達480平方米,但由於屋頂是券拱形結構,畫面略呈曲形,實際面積達500平方米左右,乃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
提出由米開朗基羅來完成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的任務,原來是出於心懷嫉妒的建築師布拉曼特(1444年—1514年)的主意,他企圖以此使缺乏繪畫創作經驗的米開朗基羅當眾出醜,達到貶低米開朗基羅的目的。所以,當教皇執意要米開朗基羅擔當這一創作任務時,他確實感到很為難。但意志堅強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勇敢地接受了這一挑戰性的創作任務。他將最初的無比悲憤的心情很快轉化為創作的激情,謝絕助手協作,獨自一人站在18米高的腳手架上作畫,經過四年極其艱苦的勞動,終於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宏大的創作任務。
最初,米開朗基羅對這一壁畫的設計是比較簡單的,只是在屋頂四周畫些基督教的先知和聖徒,中央則以圖案作裝飾。後來經過反復考慮,才決定以這一教堂宏偉的建築結構作框邊,把整個長方形大廳的屋頂劃成中央和周圍兩大部分,並以中央為主,全部繪以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於基督教的《創世紀》,即所謂上帝創造世界的故事。故西斯廷教堂天頂畫也稱為《創世紀》壁畫。按照基督教「創世紀」的傳說,上帝創造世界是在六天完成的:第一天是分開宇宙中的光暗;第二天是把水分成了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第三天創造了陸地和各種植物;第四天創造了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創造了鳥類與魚類;第六天創造了各種獸類以及男人和女人。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天頂畫則在這基礎上增加了「亞當、夏娃被逐出樂園」、「洪水」等情節,根據整個屋頂的平面劃分,分別繪制了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水》《挪亞醉酒》等九幅大型宗教故事畫。周圍建築框邊的拱間壁面畫了12位男女先知,四角畫摩西、大衛等故事,在建築構件上面和間隙處還畫有各種青少年形象。整個壁畫中形體鮮明的人物形象共有343個之多,大部分比真人還大,有的甚至大於真人兩倍之多,真可謂規模宏大,氣象萬千。壁畫公開展出後,舉世公認為空前絕後之作。由於米開朗基羅長達四年之久的高空仰面作畫,他的頸項僵直,以致看書看信均須置頭頂仰視,其勞動之艱苦可想而知。
壁畫中的許多人物雖多系宗教人物,但他們都不是基督教所宣揚的逆來順受的奴僕和罪人,而是體態健壯,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了米開朗基羅是用人文主義思想來表現這些宗教人物的,寄託了他一貫追求的對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理想。所以,這一作品與其說是表現虛幻的上帝創造世界的傳說,倒不如說是體現了米開朗基羅對宗教傳說的再創造。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 (天頂畫《創世紀》局部,1508年—1512年)
這是米開朗基羅著名壁畫《創世紀》中的一個畫面。亞當是基督教宗教傳說中的人類的始祖,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塵土造就的人,再將生氣吹入其鼻孔即成為有靈魂的活人。這里所見的畫面就是表現上帝正賦予亞當以生氣的情景。畫面左側的亞當雖然已經成形,但因缺乏生氣,還不能站起來,只能側卧著。上帝耶和華為了賦予亞當以生氣,正以他的右手指向亞當,即將與亞當的手指相接觸,將生氣賦予亞當。亞當正欲站立起來的身姿以及他那健壯的身體似乎就要迸發出無窮的力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即將站立起來。這里的亞當,與其說是宗教傳說中的人物,倒不如說是米開朗基羅對於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贊頌,是對人的覺醒的渴望。
《椅中聖母》 拉斐爾(義大利)(木板油畫,直徑71厘米,1515年作,佛羅倫薩比蒂美術館藏)
拉斐爾(1483年—1520年)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一樣,是文藝復興盛期義大利的藝術巨匠,人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他比達·芬奇小30歲,比米開朗基羅年輕8歲。他雖然只活了短短的37歲,但他善於吸收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在內的藝術前輩之長,融匯貫通,創造了被後來的古典主義者尊奉為典範的理想美的藝術世界。他的重要代表作除本課欣賞的《椅中聖母》外,還有《西斯廷聖母》、壁畫《雅典學院》等。
《椅中聖母》是拉斐爾一系列聖母像中最精緻的一幅作品。在這一作品中,一位善良、和藹的母親取代了神聖、庄嚴的聖母。她像普通的母親一樣,把自己的孩子耶穌抱在膝蓋上,靜靜地用臉頰親著孩子,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的一片溫情。據說這幅畫中聖母的形象,是拉斐爾根據自己的戀人弗爾娜絲創作的。拉斐爾通過對戀人的描繪,創造了理想美的典型形象。
在這一作品中,拉斐爾既嚴格遵循了中世紀以來基督教題材繪畫的許多傳統規則,例如,為顯示聖母神性而在頭上畫的光圈,小耶穌旁邊的合著雙手的小聖約翰的象徵他身份的手杖(聖約翰曾以牧童的身份預言基督的到來,牧童用的手杖便暗示著小聖約翰的身份),聖母的紅色上衣罩著藍色的外套(基督教規定,紅色象徵著上天的愛,藍色象徵著上天的真實),同時,又有拉斐爾自己的創造,例如,聖母頭上的光圈,已由中世紀時的金色的圓盤變成一個似有似無的圈,使它與整個畫面很自然和諧。再如,基督教規定的聖母的上衣需要罩上藍色的外套,拉斐爾為了畫面的諧調,將它們處理成:聖母的藍色外套完全脫下,蓋在膝蓋上,而在抱著小耶穌的手臂上露出了紅色上衣的袖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紅與藍兩大鮮明的色塊之間,恰好是小耶穌的位置所在。小耶穌的衣服是黃色的,從而在畫面上形成了紅、黃、藍三原色的對比而又和諧的效果,同時,紅與藍之間加上大塊黃色,使畫面增添了富麗的色彩。
此外,拉斐爾在處理這種圓形畫的構圖方面,表現了獨具匠心的構圖技巧。例如,現在我們看到的聖母坐在有靠背椅子中的姿態:左膝蓋,即畫面深處,位於小聖約翰胸前的膝蓋高高地抬起著,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坐著很不舒服、很不自然的姿態。但人們看畫時,不大注意到這一點。這主要是因為聖母左膝蓋上面的聖約翰的頭吸引住了人們的視線。如果用手指把聖約翰的頭遮去,就立刻會發現左膝蓋很不自然地突出在畫面上。人們還會想,這左膝蓋這樣高高抬起,左腿一定是踏在什麼東西上才會比右腿顯得高的。可聖母又偏偏把孩子抱在低低的右腿上。在生活中一般是不會這樣做的。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適應圓形構圖的需要,而這些又不易為人所察覺,使人感到不自然。這就是拉斐爾匠心獨運的所在。
《雅典學院》 (義大利)拉斐爾(油畫,底邊寬8.2米,1509年—1510年作,梵蒂岡博物館藏)
這是拉斐爾為羅馬教皇在梵蒂岡簽署法令的一座大廳內所畫的四幅大壁畫之一,又稱《哲學》。它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所創建的雅典學院為題,並以柏拉圖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為中心,描寫了古希臘以來五十多個各方面的著名學者,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贊美人的創造力。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人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人則伸出右手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柏拉圖的唯心主義和亞里士多德的唯物主義。以他們兩人為中心,兩側分別畫出一些著名學者,如台階下右側的、手執圓規正彎腰畫圓的禿頂老人是著名幾何學家歐幾里德(也有人說是阿基米德)。人物形象生動,各自的活動和動態,都統一在為探求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絲毫不顯雜亂。整個作品的構圖十分宏大,畫面層次分明,人物有聚有散,疏密得當。作為背景的三層高大的拱門,既顯示了畫面很強的縱深感,又加強了全畫的宏大氣魄。在色彩處理上,乳黃色的背景與人物衣飾的紅、黃、白、紫等互相交錯,鮮明而十分協調。
(尼德蘭)凡·埃克兄弟《根特祭壇畫》 的主體部分(木板油畫,主體部分高3.5米,寬2.5米,1426—1432年,比利時根特市聖巴馮主教堂藏)
這是歐洲油畫發展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因為它是用革新後的油畫材料畫成的第一件傑作。在凡·埃克兄弟改革油畫材料、技法之前,歐洲的油畫實際上是蛋彩畫,即把顏料與加水的蛋黃相融合,以此顏料作畫。此種材料不耐潮濕,且色彩效果差。有人試圖進行改革,但未獲成功。直到凡·埃克兄弟在實踐中最先發現了一種效果理想的含油的溶劑配方(可能主要是正確使用了樹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由於繪畫技巧在當時只限於師徒間的秘密傳授,此種新技法始終不為人知。故後人對此技法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但它的實際效果則早已為實踐所證明,故美術史上常有人說凡·埃克兄弟是油畫的發明者。再從這一作品的畫風來看,尼德蘭畫家與義大利畫家最大的不同之點在於畫家刻意追求描寫的真實性,不論是大處還是細節描寫,都是極其精細。他們的不厭瑣細、精益求精的刻畫能力和嚴謹誠摯的作風,簡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祭壇畫是一種類似中國屏風式的立在祭壇上的宗教畫。有獨幅、有翼的三連式和多幅拼板畫等多種形式。《根特祭壇畫》是後一種形式的巨幅作品,共有26個畫面。課本中所選的是其中的主體部分,共四個畫面。上部正中是基督的像,左右兩側分別為聖母和聖約翰。下部是全畫的點題部分(此畫原稱《羔羊的崇拜》)。羔羊是基督的象徵,所以,眾教徒對它頂禮膜拜。有趣的是,庄嚴的宗教儀式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進行,體現了畫家對自然的熱愛。這在以前基督教的宗教畫中是很少見的。
揚·凡·埃克《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木板油畫,82×60厘米,1434年作,現存倫敦國家畫廊)
揚·凡·埃克(約1390年—1441年)和他的哥哥胡·凡·埃克(1370年—1426年)在美術史上合稱「凡·埃克兄弟」,是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著名畫家,油畫材料和技法的革新者。揚·凡·埃克博學多才,富於鑽研精神。「盡我所能」是他的藝術格言。觀察入微、描繪細致,重視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注意空間構成的處理和光、色的表現,是他的藝術特點。他最著名的代表作《阿爾諾非尼夫婦像》集中體現了他的藝術成就和特點。
油畫《阿爾諾非尼夫婦像》是世界美術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首先,它是運用改革後的油畫材料和油畫技法繪制的。畫中的許多景物被描繪得非常出色。例如,房間里的銅燭燈經過精心打磨後的金屬質感,男子的由絲絨製成的沉重的貴族袍,以及小狗剛硬的毛皮,都非常逼真自然。其次,這一作品的表現手法新穎而又富於獨創性。這主要表現在:這種男女組合的全身雙人肖像是史無前例的;同時,這一肖像的背景是十分真實的室內景,也是罕見的;此外,這一對夫婦所擺出的儀式般的姿勢,可想而知這是正在舉行一種儀式,即正在舉行結婚儀式,這也是以前所沒有的。當然,在這一作品中,也保留了不少中世紀美術慣用的寓意象徵的手法,如鞋子脫在一邊表示結婚,床是婚姻的象徵,窗邊的橘子意味多產,小狗象徵對愛情的忠誠,新娘的白頭巾表示純潔;綠色長衣象徵生育;紅色的帳幔代表性的和諧,室內的吊燈和燭光象徵上帝之光,壁上的圓鏡代表基督教宣揚的天堂,掛在鏡旁的念珠,則是藝術上常用的忠貞的暗喻,吊燈上的一根蠟燭,常常是用於宣誓典禮,特別是用於婚禮。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是畫中的一面小圓鏡和畫上的簽名。
這面小圓鏡既是基督教宣揚的天堂的象徵,也是室內的重要裝飾,同時也是畫家藉以擴大畫面空間、增強藝術表現力的一種手段。即畫家通過這面小圓鏡,把這對夫婦的背影,以及觀看婚禮的人也畫了出來。小圓鏡的四周還畫有10幅小畫,這又一次使我們看到了尼德蘭繪畫注重細節和精雕細刻的畫風。畫上的簽名是畫家本人寫上去的,它寫著:「揚·凡·埃克在此,1434年」。畫家之所以特地留下這樣一個簽名,實際上是使這一描繪結婚儀式的作品,具有結婚證書的價值。因為,揚·凡·埃克與畫中主人公阿爾諾非尼是好朋友,阿爾諾非尼邀請揚·凡·埃克創作此畫實際是讓畫家充當了自己的證婚人。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講,這都是一幅很有獨創性的風俗畫性質的肖像畫。
丟勒《四使徒》 (木板油畫,215×75厘米,1523年—1526年作,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藏)
丟勒(1471年—1528年)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當時德國最傑出的版畫家和油畫家,而且在工程技術方面也有重要的創造。在美術方面,他一生創作了許多木刻、銅版畫和油畫。他的油畫《四使徒》(又譯作《四聖圖》)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畫家創作這一作品的時候,德國農民戰爭(1524年—1525年)剛剛結束。畫家試圖通過描繪當時流行基督教新教認為的四個聖徒,即約翰、馬太、保羅、馬可(畫面自左至右),來表達他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和要求伸張正義、譴責邪惡的思想。所以,他在四使徒之一的約翰的形象上,直接採用了德國宗教改革運動中的傑出活動家麥朗赫頓的肖像特徵。聯繫到這幅作品所創造的頂天立地的人物形象和這一作品懸掛的場所——紐倫堡市政廳,更可以使我們體會到畫家創作這一作品的真意所在。此外,從這一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丟勒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即造型結實,線條遒勁,構圖嚴謹,氣魄宏大。

成就和意義

文藝復興雖以學習古典為特點,卻絕非單純的復古,實質上是通過學習古典的途徑創造新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由於中世紀的長期破壞,已經相當殘缺,雖極力恢復,所得仍屬有限。然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學習古典,並不是簡單仿效,而是取其精神。
古典藝術的具體形式固然予人以啟發,但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現實主義的方法和古典社會的民主思想。中世紀被教會控制的美術基本上是非現實主義的,宗教神學籠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藝復興新美術主要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對宗教禁慾主義的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而古典美術也正是在這兩方面成了新美術的良師益友。因此,文藝復興美術之學習古典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復古、仿古傾向;也不同於中世紀美術中偶爾可見的慣用古典形式的個別現象。與此相關的是,從具有現實主義這個本質特徵看,某些西歐的早期文藝復興美術(如尼德蘭美術),雖然學習古典這方面尚無多大發展,卻同樣應
被認為是新美術的一個傑出代表。
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方法和人文主義思想,在創作實踐上是密切結合的。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崇高與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視世俗的現實生活,反對神學權威和封建特權。新美術創作的真實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豐富的現實情景,就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產生最為廣泛和強烈的反應。加以在當時具體條件下,新美術創作是較易為廣大群眾和新興資產階級接受的文化形態,因此美術變成文藝復興文化最受歡迎的代表,成果也最為豐富。文藝復興美術作為西方近代美術的源頭,它的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美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在造型藝術方面,它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從而使它得以達到古典藝術之後一個新的高峰,在風格和技法上它和東方藝術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藝術有本質區別。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從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築延續數百年的典範形制。在社會身份和專業教育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也經歷了從中世紀轉向近代的演變。14~15世紀,藝術家猶組織在行會里,等同工藝匠師,學藝亦在作坊中採取師徒傳授形式。
16世紀起漸有改變,藝術家成為類似近代的知識階層的一員,行會變為學會或藝術學院,藝術家的個性、個人才能與風格特色得到承認。有關藝術家的傳記、評述以
及藝術史的研究也從此時開始涌現。

4. 法國畫家莫奈的藝術成就有哪些,在西方畫界有何價值

莫奈的成就

莫奈的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他的畫,完美地將光、色結合在一起,這種與眾不同的創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人們對美不一樣的追求。莫奈成就之一在於他的不同的繪畫方式給了作品不一樣的生命,也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種創作方式,並將其發展下去。

莫奈成就還包括在莫奈的藝術生涯里,他創作了許多成功的作品,其中有2000多幅油畫、500多副素描等等。單從數量上來說,就足以讓人驚嘆,更別說這些作品對藝術的影響了。他的一生專注於自然的寫實,通過觀察不同時候光線的特色,同時利用色彩的搭配,創作出有名的作品。

從莫奈的作品可以看出不一樣的人生,因為其每一個作品的創作,都有不一樣的生命。而這些生命是莫奈賦予它們的,莫奈對事物的探尋,有效地形成自己的風格。最主要的是,在他的影響下,許多的畫家也走上了這一條道路,他們為藝術增添了更多的風采。

莫奈成就歸結起來,可以從兩方面說明。第一:莫奈創作了許許多多的作品,而這些作品時至今日仍受到眾人的欣賞、學習,可以說是永恆的成就了。第二:莫奈的創作風格受到眾人的學習,引領了一條新穎的藝術之路。所以莫奈成就頗豐,就是到了今天,莫奈仍受到外界的贊揚。

莫奈是印象派的鼻祖,參加過印象派的沙龍。但是馬奈並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的沙龍。馬奈出名的時候,他的身邊聚集了很多年輕畫家,這些年輕畫家後來成為了印象派的代表畫家。莫奈和馬奈雖然彼此沒有接觸過,但是莫奈很敬重馬奈。

莫奈和馬奈對印象派的發展都有著各自的作用。馬奈雖然沒有開創印象派,但是卻為印象派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他身邊聚攏的一大批年輕畫家都受到了他的影響,而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印象派的畫家。而莫奈開創了印象派,他和很多印象派畫家舉辦了沙龍。

閱讀全文

與西方藝術成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