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詞解釋 擲鐵餅者 巴黎聖母院 《拾穗者》 浪漫主義美術
擲鐵餅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復製品,高約152 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Myron)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這尊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現投擲鐵餅的一個典型瞬間動作:人體動勢彎腰屈臂成S型。這使單個的人體富於運動變化,但這種變化常常造成不穩定感,所以作者將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讓左足尖點地以支撐輔助,以頭為中心兩臂伸展成上下對稱,從而使不穩定的軀體獲得穩定感。身體的正側轉動,下肢的前後分列,既符合擲鐵餅的運動規律,又造成單純中見多樣變化的形式美感。米倫的這尊雕像解決了雕塑的一個支點的重心問題,為後來的雕塑家創造各種運動姿態動作樹立了榜樣。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拾穗者》便是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一件作品,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獲後,人們從地里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朴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庄嚴感。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前景的原野上。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沉著有序,布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盡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浪漫主義」一詞來源於中世紀的「浪漫傳奇」一字,意思是中古歐洲所盛行的英雄史詩和騎士傳奇、抒情詩等。我們這里所指的浪漫主義,一般是指18—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所產生的思想和藝術的運動,它反映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
浪漫主義產生的哲學基礎,是這一時期流行的德國古典哲學和深受啟蒙思想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它強調主觀、天才和靈感;強調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在藝術創作中,浪漫主義強調藝術家的主觀創造性,表現出對於歷史的興趣和對社會現實中重大事件的關注,另外在對歷史懷念的同時又表現出對東方異國情調的嚮往。
在藝術表現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學院派是完全對立的,它反對純理性和抽象表現,強調具體的、具有特徵的描繪和情感的傳達;反對類型化和一般化,主張表現個性化,描繪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狀態;反對用古代藝術法則來束縛藝術創作,主張自由奔放熱情的主觀描繪,使藝術家的感情在創作中得到充分的傳達;反對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過分強調素描為主要表現手段,竭力強調光和色彩的強烈對比上的飽和色調,以動盪的構圖、奔放而流暢的筆觸,有時以比喻或象徵的手法塑造藝術形象,藉以抒發畫家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
2. 擲鐵餅者的作者是誰
《擲鐵餅者》的作者是米隆。
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是著名雕塑《擲鐵餅者》的作者,他被認為是希臘藝術黃金時期——古典時期的開創者。《擲鐵餅者》是米隆於約公元前450年雕刻的,原作已經丟失,復製品現收藏於羅馬國立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創作背景
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時期,藝術史上稱為「古典時期」,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出自這個時期,《擲鐵餅者》就是其中現存流傳的藝術傑作之一,也是古希臘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擲鐵餅者》取材於希臘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人物形象是雕刻家從實際生活中觀察得來的真實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運動健將或競技得獎者。
3. 《擲鐵餅者》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擲鐵餅者(Discobolus),大理石雕復製品,高約152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希臘雕刻家米隆(Myron)作於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時期,藝術史上稱為「古典時期」,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出自這個時期,《擲鐵餅者》就是現存流傳最廣的藝術傑作之一,也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這個作品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顯示出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雕塑贊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雖然原作已經失傳,但我們仍能從復製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發的強烈震撼,也是我們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
這個作品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顯示出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
雕塑刻劃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贊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志。
4. 古希臘雕塑家米隆的《擲鐵餅者》有什麼特點
希波戰爭以希臘勝利而告終,希臘藝術的古典時代也隨之到來,古典主義雕塑藝術的高潮,正是由米隆和他的《擲鐵餅者》開始的。該雕像製作於公元前5世紀,原為青銅,現為大理石復製品,高155cm,取材於每4年一次的奧林匹克競技比賽。早期運動會中擲鐵餅是五項全能比賽項目之一,此件作品可能是為紀念優勝者而創作。古希臘社會崇尚體育,人們有在市中心廣場為優秀運動員立像以供瞻仰學習的好傳統。一經藝術家創作就競相復制,此雕像現存有好幾個摹品。他選取的是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前的一剎那,即「引而不發」的狀態,因處於運動的最高潮,所以極富吸引力。在這件靜止的雕塑中,作者把握住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以達到在心理上使人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也增加了即將「發射」的感覺。但為了表現擲鐵餅者對勝利的信心,作者讓運動員的臉部呈現出一種高度的鎮定。這個十分鎮靜的臉部表情,與那緊張的肢體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這一瞬間的動作,可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讓觀者在動勢中感受到這一瞬間的過去和未來,即認識到這一連串動作的過程。《擲鐵餅者》原作已不復存在,據說現存的三個真人般的大理石摹品中,以羅馬蘭舍洛蒂宮所藏的一尊最為正確,它把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的健美、力量表達得十分完美。《擲鐵餅者》創造了古希臘人理想化的人體造型,顯示了初期古典雕刻藝術的高峰。
5. 《擲鐵餅者》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階段的作品。
在藝術史上,這一時期被稱為「古典時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擲鐵餅者》是現存最流行的藝術傑作之一,也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最初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製成青銅的。原件已丟失,現在是副本。
雕像在選擇的過程中運動員投擲事件即時行動,這是鐵餅暫時處於恆定狀態的變化比以前一系列的時刻,右手鐵餅運動員在最高點,全身的焦點落在右腳,左腳趾,膝蓋彎曲成鈍角,整個身體已經產生了一種張力的爆炸性的力量和彈性。造型緊張,但在整體結構上,以及頭部的表現上,給人沉穩沉穩的感覺,這正是古典風格所追求的。
(5)擲鐵餅者屬於哪個藝術流派擴展閱讀:
《擲鐵餅者》是雕刻家米隆的傑作,米隆大約活躍於公元前470—455年之間,是古典初期版和盛期間的過渡人物。權他諳熟人體結構,善於表現運動著的人體,這件雕刻抓住擲鐵餅動作的最有代表性的瞬間,貫注了運動員集聚起來的全身力量,但面容卻仍然是平靜而呆板的。原作為銅制,已經失去,現存的大理石摹品出自不同仿製者之手,優劣不一。
6. 《擲鐵餅者》是什麼時期作品
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階段,在藝術史上被稱為「古典時期」,這一期間出現了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擲鐵餅者》就是現存流傳最廣的藝術傑作之一,也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原作為青銅,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現為復製品。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恆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7. 擲鐵餅者為什麼被稱為古典主義
《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刻家米隆於約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銅雕塑,原作已經丟失,復製品現收藏於羅馬國立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擲鐵餅者》取材於希臘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具有表現力的瞬間。
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後世藝術創作的典範,也是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