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和美是什麼讀後感

藝術和美是什麼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4-22 03:48:37

① 《什麼是藝術》讀後感

《什麼是藝術》

美學上所有的「美」的定義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基本觀點,第一種認為「美」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東西,是絕對「完善」的表現之一,而絕對「完善」是指觀念、精神、意志、上帝。第二種認為「美」是我們得到的某種不以個人利益為目的的快樂。接受第一種定義的有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叔本華和研究哲理的法國人庫贊、如夫拉、拉維松等人,第二流的美學哲學家這里就不提了。現代大部分有教養的人也都贊同這種客觀而神秘的「美」的定義。這種理解很流行,特別是在老一輩人中間。第二種對「美」的理解認為「美」是我們得到的某種不以個人利益為目的的快樂,這種理解主要流行於英國美學家中間,但也為我們這個社會一半人所接受,主要是比較年輕的人。由此可見,「美」的定義只有兩種(此外不可能有別的結論),一種是客觀的、神秘的,它把「美」的概念同最高的完善,即同上帝融合為一,這是一種幻想的定義,沒有任何根據。另一種定義則相反,它是簡單明了的、主觀的,認為凡是討人喜歡的東西都是「美」,我不給「喜歡」一詞添加「沒有目的、沒有利益」等字樣,因為「喜歡」一詞本身就意味著不計較利益。
一方面,「美」被理解為某種神秘的、很崇高的,可惜並不明確的東西,因而它包含著哲學、宗教和生活本身。例如謝林和黑格爾的定義就是這樣,他們的德國繼承者和法國繼承者的定義也是這樣。另一方面,應當承認,按照康德和他的繼承者們的定義,「美」只不過是我們得到的一種特殊的、無私的快感。這樣「美」的概念雖然好像很清楚??可惜也不準確,因為它擴展到另一方面去了,即把由於飲食和接觸柔軟皮膚所得到的快感也包括在內,例如瞿渥和克拉利克等人就持這種看法。
的確,如果追溯一下「美」的學說在美學中的發展,那就可以看出,起初,即從美學初創時起,形而上學的「美」的定義佔有優勢。可是年代越近,那種實驗性的、在最近幾年來帶有生理學性質的定義就越加明顯,於是甚至出現了像維隆和塞利那種企圖完全避開「美」的概念的美學家。但這種美學家成就很少,大多數民眾和大多數藝術家與學者,仍堅持大多數美學著作對「美」所下的那種定義,即,或把「美」看成一種神秘的或形而上學的東西,或把「美」看成一種特殊的快樂。
那末,在我們這個社會和我們這個時代里,被人們用來給藝術下定義而頑強堅持的那種「美」的概念,實質上究竟是什麼呢。
從主觀方面來說,我們把使我們得到快樂的東西稱為「美」。從客觀方面來說,我們把外界存在的某種絕對完善的東西稱為「美」。但是我們之所以認識外界存在的絕對完善的東西,並且認為它們完善,只是因為我們從這些絕對完善的東西的顯現中得到某種快樂,所以,客觀定義只不過是主觀定義的另一種表示而已。實際上,這兩種對「美」的理解都可歸結為我們所獲得的某種快樂。換言之,凡是能使我們喜歡而又不引起我們慾望的東西,我們都認為它美。在這種情況下,藝術科學自然不會滿足於根據「美」來給藝術下定義,即根據使人喜歡的東西下定義,而應探求一個普遍的、適用於一切藝術作品的定義,以便根據這樣的定義來確定各種事物是否屬於藝術范圍。但是讀者在我前面援引的美學理論的摘要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定義是沒有的。如果他能費心讀讀這些美學文集原著,那末,這就更加清楚了。想為絕對的「美」下定義的一切嘗試,認為「美」是對自然的模仿,是適宜,是各部分的協調,是對稱,是多樣化中的統一等等……所得到的不外乎是以下兩種結果,或者是什麼定義也沒有下,或者所下的定義只不過是指某種藝術作品的某些特點,而遠遠包括不了被所有的人當作藝術看待的一切東西。
「美」的客觀的定義是沒有的,現存的種種定義,無論是形而上學的定義或是實驗的定義,都可以歸結為主觀的定義,而且,說起來也真奇怪,都可以歸納為這樣的觀點,凡是表現「美」的,就是藝術,凡是使人喜歡而不引起慾望的,就是「美」。許多美學家覺得這樣的定義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此也是不穩固的。為了給這個定義尋找根據,他們問自己,一件東西何以會討人喜歡,於是他們把「美」的問題轉變為趣味問題,赫奇遜、伏爾泰、狄德羅等人就是這樣做的。但是讀者從美學史中或者從經驗中可以看出,一切想為趣味下定義的企圖都不可能得到任何結果,而且我們找不到理由,也不可能找到理由來解釋,為什麼一件東西這個人喜歡而另一個人卻不喜歡,反之亦然。因此,整個現存的美學並不在於可以向這種自命為「科學」的智力活動期待什麼,即不是要確定藝術或「美」。假定「美」是藝術的內容、性質和法則,或者確定趣味,假定趣味能解決藝術問題和藝術的價值問題的性質,然後根據這些法則而把與之相符的作品稱為藝術,把與之不相符的作品擯棄不理,而是要——承認某一類作品是好的,因為它們使我們感到愜意,——制定出一套藝術理論,把某一圈子裡的人所喜歡的一切作品容納進去。有這樣一個藝術規范,按照這個規范,我們這個圈子裡的人所喜歡的那些作品,菲狄阿斯、索福克利斯、荷馬、提香、拉斐爾、巴赫、貝多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等人的作品,被承認是藝術,美學的見解也應當概括所有這些作品。在美學文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關於藝術的價值和意義的見解,這些見解並不是以我們衡量某一事物的好壞的某些法則為根據,而是以這一事物是否符合於我們所制定的藝術規范為根據。最近我讀過福格爾特的一部很不錯的著作。在討論藝術作品的道德要求時,作者直率地提出,對藝術提出道德要求是不對的,為證明他的觀點,他舉例說,如果我們容許這種要求,那末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爾》就不符合優秀作品的定義。但是這兩部作品既然都列入藝術的典範,那末,上述的要求就不對了。因此,必須為藝術找出一個也能適用於上述兩部作品的定義。福格爾特把「重要」Bedeutungsvolles??的要求當作藝術的基礎,用以代替道德的要求。
現有的一切美學體系都是根據這一意義組成的。人們並不給真正的藝術下定義,然後再看一部作品是否符合於這個定義,以確定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人們只是把由於某種原因而為某一特定圈子裡的人所喜歡的一系列作品認為是藝術,並想出一個能夠適用於所有這些作品的藝術的定義。不久以前我在一部很好的著作——謨特的《十九世紀藝術史》中見到了一個關於這種方法的極好的例證。在講到已被看作藝術典範的「拉斐爾前派」、「頹廢派」和「象徵派」時,作者不但不批判這種傾向,卻反而竭力放寬自己的尺度,來容納「拉斐爾前派」、「頹廢派」和「象徵派」。在他看來,這些派別是反對自然主義的極端性的合理反應。藝術中無論發生怎樣的神志錯亂,只要這種神志錯亂一旦被我們這個社會的上層階級所接受,??就立刻會有人編出一套理論來,為這種神志錯亂加以辯解,並使它合法化,彷彿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里,那過後就被遺忘、並未留下絲毫痕跡的虛偽、丑惡和荒謬的藝術都能被某些特殊圈子裡的人們所接受和贊許似的。至於藝術的荒謬和丑惡可以到達什麼程度——特別是當這種藝術被認為毫無缺點的時候,例如在現在,只要看看現在我們這個圈子裡有些什麼藝術活動就行了。
因此,美學中所闡述的、模糊地為一般人所信奉的那種以「美」為依據的藝術理論,只不過是把我們——某個圈子裡的人們——在過去和現在所喜歡的東西認為是好的罷了。
要為人類的某種活動下定義,就必須了解這一活動的意義和作用。要了解人類某種活動的意義和作用,首先就須根據這一活動的產生原因及其後果來考察活動本身,而不能單單根據它所給我們的快樂。
如果我們認為某一活動的目的只在於給我們快樂,因而只根據這種快樂來為這項活動下定義,那末,這樣的定義顯然是不正確的。給藝術下定義的情況也正是這樣。……
正如那樣認為食物的目的和用途是給人快樂的人們不可能認識飲食的真正意義一樣,那些認為藝術的目的是享受的人們也不可能認識藝術的意義和用途,因為他們把享受的這一不正確的、特殊的目的加諸於藝術活動,其實藝術活動的意義是在它和其它生活現象的關繫上。只有當人們不再認為吃東西的目的是為了享受時,他們才會明白,飲食的意義在於滋養身體。就藝術來說也是這樣。只有當人們不再認為藝術的目的是「美」,即享受時,他們才會懂得藝術的意義。把「美」或者說從藝術得來的某種快樂,看作藝術的目的,這不但無助於我們判定藝術是什麼,反而把問題引入一個和藝術截然不同的領域——即引入形而上學的、心理學的、生理學的、甚至歷史學的探討。為什麼某些人喜歡這一作品,而不喜歡那一作品,為什麼另一些人喜歡那一作品等等,因而使得給藝術下定義成為不可能。正像討論一個人為什麼喜歡吃梨而另一個人喜歡吃肉決無助於判定營養的本質是什麼一樣。討論藝術中的趣味問題,關於藝術的討論不知不覺地歸結到趣味問題上,不但無助於我們弄清楚被我們稱之為藝術的這一人類的特殊活動究竟是什麼,反而會使我們根本弄不清楚這個問題。
藝術使得千百萬人為它付出勞動、犧牲生命,甚至喪失道德,藝術究竟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從現有的各種美學理論中找到了一些答案。這些答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藝術的目的是「美」,而「美」是通過我們從它身上得到的快樂而被認識的,藝術享受是一樁好的、重要的事。換言之,享受之所以好,就因為它是享受。因此,被認為是藝術的定義,其實並不是藝術的定義,只不過是用來替人們為這想像中的藝術所遭受的犧牲作辯解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替現存藝術中那種自私的享受和不道德的行為作辯解的一種手段。所以,說起來也真奇怪,雖然論述藝術的書堆積如山,但藝術的正確定義迄今仍未決定下來。原因就在於藝術的概念是以「美」的概念作為基礎的。
如果把那影響整個問題的「美」的概念撇開不管,那末藝術究竟是什麼呢?下面是最近的幾種最易理解的、不以「美」的概念為根據的藝術定義,藝術是一種在動物界就有的活動,它是從性慾和對游戲的嗜好產生的(席勒、達爾文、斯賓塞);這種活動伴有神經系統的愉快的刺激(格朗特,阿倫),這是一種生理的、進化的定義。還有一種定義是,藝術是通過人類能感受的線條、色彩、姿勢、聲音、話語、情緒而作的外部的表現(維隆)。這是實驗的定義。塞利的最新定義認為,藝術是「某種永恆存在的物象或一時發生的動作所產生的結果,這一物象或動作不但給產生者以興奮的快樂,而且還能給一定數量的觀眾以愉快的感覺,而與當時所得的個人利益完全無關。」
雖然這些定義與那些以「美」的概念為根據的形而上學的定義相比有其優越處,但它們仍然很不精確。第一種定義——生理的、進化的定義之所以不精確,是因為它所談的並不是構成藝術本質的活動本身,而是藝術的起源。那種根據對人的身體產生生理影響而下的定義之所以也不精確,是因為在這個定義里可以包括人類的許多其它活動,情況同新美學理論中碰到的一樣,它們主張縫制美麗的衣服,製造芬芳撲鼻的香水,甚至烹調都算作藝術。實驗的定義認為藝術就是情緒的表達,這種看法之所以不精確,是因為一個人可以靠線條、色彩、聲音、言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他的這種表達可能並不對其他人起什麼作用,這時候這種表達就不是藝術。
第三種定義,塞利所提出的,之所以也不精確,是因為「給產生者以快樂,並給觀眾或聽眾以愉快感覺,但無利可圖的那些物象所產生的結果」,也可以包括表演戲法、體操以及其它不能算作藝術的活動;反之,許多可以使人感到不快的物象,例如詩中所描寫的或舞台上所表演的陰沉和殘酷的場面,卻無疑是藝術。
所有這些定義之所以都不精確,是因為它們也都像形而上學的定義一樣,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從藝術得來的快樂,而不是藝術在個人和人類生活中的效用。
要想精確地給藝術下個定義,首先就不要再把藝術看作享受的工具,而把它看作人類生活的條件之一。如果這樣看待藝術,我們就不能不認為藝術是人們相互交際的手段之一。每一部藝術作品都能使接受的人和曾經或正在創造藝術的人之間發生某種聯系。而且也使接受者和所有那些與他同時在接受、在他以前接受過或在他以後將要接受同一藝術印象的人們之間發生某種聯系。
語言傳達人們的思想和經驗,是使人們結為一體的手段,藝術的作用也正是這樣。不過藝術的這種交際手段和語言有所不同,語言被人們用來傳達自己的思想,而藝術被人們用來傳達自己的感情。
藝術活動所賴以進行的基礎是,一個人用聽覺或視覺接受他人表達感情時,能夠體驗到那感情表達者所體驗過的同樣的感情。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笑了,聽到這笑聲的另一個人也高興起來;一個人哭了,聽到這哭聲的人也難過起來;一個人生氣了,另一個見他生氣,自己也激動起來。一個人用自己的動作、話音來表達蓬勃的朝氣、果敢的精神,或相反地,用動作和話音來表達憂傷或平靜的心情,這種心情就傳達給別人。一個人受苦,當他用呻吟或痙攣來表達自己的痛苦時這種痛苦就傳達給別人。一個人表達出自己對某些事物、某些人或某些現象的喜愛、崇拜、恐怖和尊敬時,其它人受到感染,也會對該事物、該人或該現象感到喜愛、崇拜、恐怖或尊敬。
藝術活動就是建立在人們能夠受別人感性的感染這一基礎之上的。
如果一個人在體驗某種感情時直接用自己的神態或發出的聲音感染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在自己想打哈欠時引得別人也打哈欠,在自己不禁為某一事情而笑或哭時引得別人也笑起來或哭起來,或是在自己受苦時使別人也感到痛苦,這還不能算是藝術。
藝術開始於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裡重新喚起這種感情,並用某種外在的標志表達出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有個遇見狼而受到驚嚇的男孩把遇狼經過敘述出來,以便在別人身上引起他所體驗過的那種感情,於是他描寫自己的經過,他在遇狼之前的情況、所處的環境、森林、他的輕松愉快的心情,然後描寫狼的形象、狼的動作、他與狼之間的距離等等。所有這一切——如果男孩子敘述時重新體驗到他所體驗過的感情,並以此感染了聽眾,使聽眾也體驗到男孩所體驗過的一切——這就是藝術。如果男孩子從未看見過狼,但時常怕狼,他想在別人心裡引起他的那種恐懼感,於是捏造出他遇到了狼,而且講述得那樣生動,以致在聽眾心裡也引起了男孩想像中遇狼時所體驗的那種感情,那末,這也是藝術。如果一個人在現實中或想像中體驗到受苦的可怕或享樂的甘美,他把這些感情在畫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現出來,使別人為這些感情所感染,那末,這也是藝術。如果一個人體驗到或者想像出愉快、歡樂、憂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以及這種種感情的相互轉換,他用聲音把這些感情表現出來,使聽眾為這些感情所感染,也象他一樣體驗到這些感情,那末,這同樣是藝
術。
各種各樣的感情——非常強烈的或非常微弱的,很有意義的或者微不足道的、非常壞的或者非常好的,只要他們感染讀者、觀眾、聽眾,就都是藝術的對象。戲劇中所表達的奮不顧身、以及順從於命運或上帝等等感情,或者小說中所描寫的情人的狂喜的感情,或者圖畫中所描繪的淫盪的感情,或者音樂中以庄嚴的進行曲所表達的爽朗的感情,或者舞蹈所引起的愉快的感情,或者可笑的逸事所引起的幽默的感情,或者描寫晚景的風景畫或催眠曲所傳達的寧靜的感情——這一切都是藝術。
只要作者所體驗過的感情能感染觀眾或聽眾,這就是藝術。
在自己心裡喚起曾經體驗過的感情,而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語言所表達的形象把這種感情傳達出來,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藝術是這樣的一種人類活動,一個人用某種外在的標志有意識地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別人能被這些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
藝術並不像形而上學者所說的那樣是某種神秘的觀念、美或上帝的表現,並不像生理美學者所說的那樣是人們藉以消耗過剩精力的游戲,並不是情緒通過外在標志的表達,並不是愜意事物所產生的結果,最重要的——並不是享樂,而是生活中以及個人和全人類向幸福邁進的進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際的手段,它用同樣的感情把人們結成一體。
由於人能理解用語言表達的思想,因此任何人都能夠知道全人類在思想領域內為他所做的一切,能夠在現在借著理解別人思想的能力而參與別人的活動,而且能夠借著這種能力把從別人那裡得來的和自己心裡產生的思想傳達給同輩和後輩;同樣,由於人能通過藝術而為別人的感情所感染,因此他就能夠體會到人類在他以前在感情的領域內所體驗過的一切,能夠體會同輩正在體驗的感情和幾千年前別人所體驗過的感情,並能把自己的感情傳達給別人。
如果人們並不能理解前人心裡有過的、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一切思想,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別人,那末人們就好似禽獸或卡斯貝霍塞了①。
如果人們沒有另一種能力——受藝術感染的能力、那末他們大概還會更加野蠻、而主要是,還會更加散漫,更加充滿敵意。
因此,藝術活動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像語言活動一樣重要,一樣普遍。
語言不僅通過佈道、演講和書籍來影響我們,而且還通過我們用以互相傳達思想和經驗的一切語言來影響我們;藝術也是一樣,廣義的藝術滲透了我們的整個生活,而我們只把這一藝術的某些表現稱為藝術——狹義的藝術。
我們習慣於把「藝術」一詞只理解為我們在劇院里、音樂會上和展覽會上所聽到和看到的東西,以及建築、雕塑、詩歌、小說……所有這些只不過是我們在生活中用以進行交際的那種藝術的很小一部分。人類的整個生活充滿了各種各種的藝術作品——從搖籃曲、笑話、怪相、住宅裝飾、服裝和器皿直到教堂的禮拜、凱旋的行列。所有這些都是藝術活動。因此我們所謂的狹義的藝術,並不是指人類傳達感情的整個活動,而只是指由於某種緣故而被我們從這整個活動中分離出來並賦予特殊意義的那一部分。
人們向來都特別注意可以表達出從人們的宗教意識所流露的感情的那一部分活動,並把整個藝術的這一小部分活動稱為真正的藝術。
古代的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就是這樣認識藝術的。希伯來的先知和古代的基督教徒也是這樣認識藝術的,回教徒在過去和現在也都是這樣理解藝術的,現在的宗教人士也是這樣理解藝術的。
人類的幾位導師,如柏拉圖,在他所著的《理想國》里、最初的一些基督教徒、嚴正的回教徒,以及佛教徒等,往往還否認任何藝術。
現代的觀點認為,任何一種藝術只要能給人以快樂,就是好藝術,而以相反觀點來認識藝術的人,在過去和現在都認為,藝術和語言不同,語言可以不聽,而藝術卻能使人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其危險性是非常之大。如把一切藝術都取消,人類所受的損失也遠比容許任何一種藝術存在要小。
這些否定一切藝術的人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否定了一種不可否定的東西——必不可少的交際手段之一,人類沒有它就不能生活。然而我們歐洲這個文明社會、這個圈子和這個時代的人們容許一切藝術,只要它們為美服務,換言之,只要它們給人們以快樂就行。他們這樣做也同樣是錯誤的。
從前,人們擔心藝術作品中偶然會有一些使人腐化的東西,就索性禁止一切作品。可是現在人們只因為怕失去藝術給予人們的某種快樂,就袒護一切藝術。我認為後一種錯誤比前一種錯誤嚴重得多,危險也大得多。

①卡斯貝霍塞即「紐綸堡的棄兒」??是1828 年5 月23 日在紐倫堡市場上被人發現的,看起來好像有十六歲光景。他很少講話,幾乎連平常的事物都全然不知。後來他告訴人們,他是被幽禁在地下室里長大的,只有一個人去看他,但他看到這個人的次數也不多。——譯自謨德的英譯本注。

② 《藝術和美是什麼》讀後感

讀後感之家:《羅丹藝術論》讀後感

尊敬傳統而要會辨別它的永垂不朽的寶藏:對自然的摯愛與人格的忠誠。

內在的「真」?

藝術是需要果斷的。能把線條推向遠處的時光,你才沉浸入空間,抓到了「深」的感覺。

生命之泉,是由中小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藝術的秘密。偉大的畫家深入空間,他們的「力」,就蘊蓄在深厚之中。藝術只是情操,但沒有體積,比例,顏色的知識,沒有靈感的手腕,最活躍的感情也要僵死。

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藝術之源,是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傳達情感。

……,這些東西或許是准確的,但決非真實的,因為它們並不激動心靈。

要徹底地桀驁地真實。要毫不躊躇地表白你的感覺,哪怕你的感覺與固有思想是沖突的。

拙劣的藝者,常戴著別人的眼鏡。

最主要的是要感動、愛憎、希望、呻吟,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做起人來。

真的藝術一定痛惡技巧。

藝者醉心於他的事業,此便是藝者心魂。

真正的藝者不憚干犯一切既成偏見,誠實地表現他的感覺。

情感 —— 它是能影響我的視覺的 —— 所顯於我的自然,我便照樣再現出來。

藝人則『視』而有所『見』,他心底的慧眼能深深地洞燭到自然的奧秘。

藝人只要相信他的眼鏡就是。

在太嚴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自然中公認為丑的事物在藝術中可以成為至美。

在自然中被認為丑的事物,較之被認為美的事物,呈露著更多的特性。一個病態的緊張的面容,一個罪人的局促的情態,或是破相,或是?垢的臉上,比著正則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顯露它內在的真。

藝術所認為丑的,只是絕無品格的事物,就是既無外表真,更無內心真的東西。

還有於藝術認為丑的:是假的,造作的,不求表情,只圖悅目的,強作輕佻,充為貴侈,作歡容而無中心之喜悅,裝腔作勢、故意眩人,或協肩諂笑,或高視闊步,卻無真情,徒具外表。總之,一切欺誆,都是丑惡。

當他想把痛苦的情調消解,想把老年的哀頹隱藏,為取悅庸眾計,想安排自然,使它柔和,那麼,他定創造出醜來,因為他懼怕真。

沒有生命,即沒有藝術,……可是藝術中生命的憶憬是全靠模塑與動作兩個條件的。

動作是這一個姿態到另一個姿態的過渡。

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出一部分已經過去的動作,同時又可認出一部分將要實現的動作。

真正的美的素描與風格是令人為它所表現的內容所吸引,而無暇去稱頌它們本身。

唯一的美,即蘊藏的真。

當一件藝術品或一部文學作品映現出真,表達深刻的思想,激起強烈的情緒時,它的風格或色彩與素描顯然是美的了,但這「美」只在作品反映出來的「真」上。

無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藝人如忽略了它,將永遠達不到他的目的,永遠傳達不出情操的思想。

藝術永不可不用技巧,正相反,必具有純熟的手腕,才能表自其所知。。。然而藝術的頂點及其難處,無論是作油畫,繪素描,還是寫作,都要力求自然、簡潔。

你看一張畫,讀一篇文章,你全沒注意到它的素描、色彩或風格,但你是真被感動到心坎里,那時你可以確信,這素描、色彩。風格,一切技巧都已到了完滿的地步。

色彩與素描,不能單獨著賞鑒,這是一而二,二而一,原來是一件東西。

然而,藝術是如是復雜,或可說是以藝術為喉舌的人類心靈是如是復雜,任何區別與分類都不免無聊虛妄。

希臘的女性固然是美的,但她的美尤其蘊藏在表現她的雕塑像的思想里。

總之,美是到處有的,並非美在我們的眼目之前付之闕如,而是我們的眼目看不見美。

人體尤其是心靈之鏡,就是這一點造成了它的至美。

「假使藝術家只圖再現外表的形相,如照相師一般只把臉上的線條准確地臨摹起來,而絕無性格之表現,那麼他絕對不配人家的贊賞。他應得探求的肖似是靈魂的肖似,只有這個是重要的,也就是這個為藝術家所應參透外表的臉相而到內心尋找的。」

一切線條都要能表白,就是要能起到內心的傳達。

外表只能欺騙匆遽的觀象。一個善觀氣色之人,能立辨這是假意逢迎或是真誠的好意。這正是藝者的責任去揭發真理,就是當真理被外表所蒙蔽之時。

藝術的領土中,更無比肖像或半身像更深入人之內心的了。

就在一個最無意義的頭上,也藏著生命與力量,為藝人產生傑作時所汲取不盡的材料。

你難道沒有注意到當反省深思到極點,在矛盾中彷徨不決的時候,竟會有寂滅的想望嗎?

智慧之於藝術家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無論一個雕刻家塑什麼像。第一要深切地蘊蓄著大體的動作;第二便須自始至終把中心思想在明白覺醒的心地中維持著,這樣才可使作品中最微細的地方,也永遠與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聯絡。

③ 跪求 對藝術美的感想和思考論文

什麼是藝術美呢?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可以說:藝術美是形式美和內容美的完美統一。 任何藝術作品都有形式和內容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形式是外在的,內容是內在的。面對一件作品,我們首先接觸到的是直接呈現給感官的外在物質形式,然後領會這種物質形式所指引出來的內在意蘊。但作為藝術創造的結果,每件作品都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內容的結合。有的作品,形式和內容結合得好,完美統一;有的作品,形式和內容結合得差,無法統一。 藝術形式的創造,需要一定的物質材料,比如繪畫用線條色彩,音樂用旋律音調,舞蹈用形體動作,文學用語言文字。但是,物質材料本身還不是藝術形式,只有把物質材料按照美的規律予以改造,結合為整體,使它具有表現力,物質材料才能化為藝術形式。 藝術形式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每種藝術形式提供一種特殊的樂趣,不同的藝術形式產生不同的表現力。 藝術的價值在於用美的形式完美地體現美的內容。「如果形式不是有內容的形式,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形式脫離了內容,孤立的形式美,不是藝術美,沒有藝術價值。形式美完全地表現了內容美,才會有藝術美。

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而不是所謂的「自我表現」。 高爾基把藝術的內容美,更是歸結為心靈美的體現,內容美來自心靈美。 藝術的精神就是力求用詞句、色彩、聲音把您的心靈中所自豪的、優美的東西,都體現出來。 藝術就是要用物質形式體現出、藝術家心靈中高尚的、美好的東西,也就是美好的心靈,藝術並不是只能描繪優美的東西,也可以描繪丑惡的東西,。」對美的東西的肯定,對丑的東西的否定,這本身都是美好心靈的表現,只有美好的心靈才肯定美,否定丑。 藝術內容中再現因素和表現因素的相互關系,在不同作品中有著錯綜復雜的變化,這就使得藝術美的問題更加復雜。描繪美好的事物,並不意味著這藝術作品必定是美的;描繪丑惡的事物,這藝術作品也不必定是丑的。

生活是復雜的,這里既有真的、善的、美的東西,也有假的、丑的、惡的東西。藝術既可以描寫美的現象,又可以描寫丑的現象,但最值得描寫的當然是真的、善的、美的東西。按照高爾基的看法,世上最美好的是藝術,而藝術里最最好的和最崇高的是構想美好事物的藝術。

這要依藝術家以什麼方式去描繪。藝術家心靈的美醜緊密聯系著。「丑的事物,單就它本身來說,可以用美的方式去想;較美的事物也可以用一種丑的方式去想。」用丑的方式去描繪美的事物,這是丑的藝術;用美的方式去描繪丑的事物,這仍然是美的藝術。「美的藝術正在那裡面標示它的優越性,它美麗地描寫著自然的事物,不論它們是美還是丑。」 美的藝術既可以描寫美,也可以描寫丑。 美醜對照,確實是創造美的藝術的重要原則。但是,美醜對照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肯定美,描寫丑只是成為創造藝術美的一個手段。描繪美,是為了肯定美;描繪丑,則是為了否定丑。美醜對照的描繪,必須蘊藏著作家、藝術家的審美評價和審美態度,才能創造出美的藝術. 美的藝術可以描繪美,也可以描繪美醜對立,
藝術對生活的反映是審美的反映。如果對丑惡的描繪只是停留在生物水平而不能提高到審美水平上,藝術就不可能有美。生活中確實有些現象不易引起人的審美反映,藝術大可不必去描繪它。如果去描繪它,極易引起人的生理反應,抑制審美反映,從而破壞了藝術。
但是,如果用美的方式去構想丑惡事物,也未嘗不能創造美的藝術。康德是這樣說的:「狂暴,疾病,戰禍等等作為災害都能很美地被描寫出來,甚至於在繪畫里被表現出來
根本問題在於、藝術家有無美好的心靈,對所描寫的對象作什麼樣的審美評價和持什麼樣的審美態度。
藝術需要美。但藝術美不僅僅只是形式的美,而是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統一。藝術美也不僅僅只是題材,而是題材和主題的完美統一.

④ 怎樣理解藝術和美

題目太大了,比如宇宙是上帝的藝術,而人體與世界之美只有上帝最知道。所以我們只有無限地接近上帝的心靈才有可能正確且全面地理解藝術與美,雖然我不信上帝,但我相信上帝一樣的心靈是無限地愛世界與人類,用各種各樣不同方式與可能,這或許就是藝術與美了。

⑤ 語文作文 藝術是什麼——————讀竹影有感

「竹映風窗數陣斜,旅人愁坐思無涯。」風中搖曳的竹影在窗戶上婆娑。旅居在外的人遠思天涯而一人愁坐,旅人無眠愁坐,聽窗外的風聲,看窗中的竹影更添無限的鄉愁。唐代詩人唐彥謙的《竹風》中這句詩寫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豐子凱先生的《竹影》這篇課文,在這篇文章中我沒有看到唐彥謙詩中的愁苦的思鄉之情,卻看到了在藝術和美中蘊含了孩子的童稚童趣。它吹來了一股清新的藝術之風。

在月色的朦朧下幾個孩子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地畫著在月下所映出竹的影子,是好奇,是好玩,是探索,是尋覓,還是天真幼稚,都無從所知。但是在這之中卻隱含著孩子的童稚童趣和他們可貴的探索發現。

在課文中「爸爸」向「我們」講述了中國畫的內涵。「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的那樣畫的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爸爸的不失時機的教誨啟迪了「我們「的藝術心智,讓「我們「受益終生。

他的這番話也使我恍然大悟。其實我也非常喜歡畫畫,特別是「素描」。而對我而言「素描」倒還不如稱之為「速描」。當我看到一樣我感興趣的事物我都會極用心極認真地去觀察它,用我最出色的筆墨去勾勒描繪它。這對我而言充滿了快樂,了解了中國畫的內涵後我更覺畫畫時充滿了情趣。但令我無奈的是因為我喜歡畫畫、唱歌、跳舞這些而被父母稱之為「不務正業」。我對自己愛好的追求也成為了夢幻的泡影。

我渴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他們對我的支持!

我把這篇文章讀給爸媽聽後,爸爸無語。然而我的生活卻悄然發生了改變。爸媽默許我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可以畫畫、唱歌、跳舞了。爸爸還給我買來了水彩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我們中國畫博大精深,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我也希望能在老師和家長的關懷指導下用我的心去探索中國畫。去追尋它的精髓。未來的生活如畫卷般在我的眼前展開。

⑥ 藝術和美,是什麼

「兒童哲學智慧書」全套九冊,是一套圖文並茂、熱銷全球的優質哲學圖畫書。叢書集合了孩子們最常提出的諸多問題…從生命起源到自我認識,從日常生活到人際 交往……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好奇與迷惑,而它背後是人生必須解答的哲學思考。 中。它幫助小讀者理解生活中的藝術和美,幫助小讀者明白美的豐富多彩,而每個人對藝術和美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只有懂得美,才能創造更多的美。 這是一套值得一讀再讀、不斷發現、不斷創意的親子共讀啟智童書。伴隨溫馨幽默的畫面、奇趣盎然的問答和理智風趣的思考,一個好奇、分析、思辨的全過程清晰浮現:哲學思考從這里起步,獨立探求從這里開始。

⑦ 《藝術和美是什麼》筆記

本文寫了丘吉爾在哈羅公學尷尬的生活,與在自我領地軍事才能的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丘吉爾的聰慧,他的睿智,早在他童年就已經顯露出來。他雖然拉丁文、數學很差,但他沉醉於自己熱愛的英語之中,他喜歡歷史,酷愛詩歌,痴迷寫作,並且從小就有「指揮軍隊」的才能。凡此種種,都奠定了他以後成就大業的基礎。

⑧ 藝術與美之間的關系

藝術與美的關系:

1、藝術美是美分類中的的一部分——並不是所有美的東西都是藝術。

在美的分類中所說的美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很多內容,具體可以概括分為三部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只有人為創造的才叫藝術,大自然的美顯然不能歸為藝術,所以並不是所有美的事物就是藝術。但是人類可以將所有美通過人類的指揮加工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2、藝術都是具有審美性的。

由於對美的定義很廣泛,所有能夠引起人們愉悅、舒暢、振奮或使人感到和諧、圓滿、輕松、快慰、滿足或讓人產生愛(或類似愛)的情感、欣賞享受感、心曠神怡感或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都稱為美。

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藝術作品中理解不同,或許每個藝術品都有被認為是美的可能性,都能找到美,所以我們無法否定所有的藝術都是美的,但是所有的藝術都是具有審美性的。

3、藝術美只是藝術的一個特性——研究藝術不能只研究藝術的美。

在欣賞藝術時,人人似乎習以為常的僅僅從藝術美的這一方面來對藝術評價藝術的好壞,僅僅從藝術是否是美的來研究評判。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正確的。

自18世紀以來,人們開始用哲學思想探討藝術問題,「美學」一詞一直作為「藝術哲學」的同義詞進行探討。但是理想主義黑格爾提出了有關藝術哲學的問題。對藝術哲學的探討的問題,之處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對美的探討,藝術的本身不僅僅專注於美。

當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時,不應該只從這一點入手。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藝術家創作藝術,最終傳達出的真情實感才是我們欣賞藝術的終極目標,據對不應該停留在美這個淺顯的部分。

由此可見,美與藝術的關系應該屬於一種交集的關系,彼此相關但都有不能完全重疊的地方。

藝術與美的關系問題,是美學史上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車爾尼雪夫斯基堅持認為,美不能完全包括藝術的內容,藝術除不表現美以外,還表現其他非常廣泛的內容;因此,「歷史上還沒有專門以美的觀念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

普列漢諾夫的觀點是,藝術的確不限於表現美,還廣泛地表現美以外的許多追求,但這些追求必須表現在藝術家的「美的觀念」中,美學就要說明它「怎樣表現」,和它怎樣在社會發展中發生改變。

普列漢諾夫認為,對於有機體的藝術作品來說,並非只一部分表現美的觀念一部分則表現對於真理、道德和改善生活等等的願望,而是「美的概念本身就滲透著這些願望,並且本身表現出這些願望。」這就是肯定藝術作為整體,是「表現」和「滲透著」美的觀念的。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被表現的某些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環依賴於美的觀念」,那麼,這樣的藝術和批評,「它就必然具有道德說教的性質。」就是認為游離於「美的觀念」之外,單純地表現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那樣的作品是非藝術的東西。

藝術的內容,包括進入作品的客體世界與主體世界,不都是美的,卻應該都是審美的。具體到藝術創作來說,藝術家總是根據其審美觀、審美理想,從審美角度去認識、反映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

創造藝術美,不僅包括使原本就是美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而且包括使那些丑和非美非丑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

(8)藝術和美是什麼讀後感擴展閱讀:

美的分類:

美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很多內容,具體可以概括分為三部分:自然美、社會美、自然美與社會美。

自然美:主要是指人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即大自然存在的美。自然又包含了有生命的自然和無生命的自然。自然美一直都是人類設計重要的靈感來源。

社會美:包含了人類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例如人體美,行為美、生活美、語言美 和實踐美等等。由此可見,社會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藝術美:現代人類運用智慧創造的一切可以分為兩大類,實用性的滿足人類的日常生活,精神享樂型的歸位藝術。藝術的受眾者往往可以欣賞藝術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這種由藝術作品給人帶來的美被稱為藝術美。目前人類欣賞藝術品,大多還停留在欣賞藝術作品,藝術美的層面。

柏拉圖「藝術即模仿」、亞里士多德「藝術即認識」、休謨「藝術即品位的對象」、康德「藝術即可傳遞的快感」、叔本華「藝術即展現」、黑格爾「藝術即理想」等等。對於藝術的定義多種多樣,但是要追溯藝術的本源,試圖給藝術下定義的時候。

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就像書本對知識的傳達一樣,藝術在於創作者和受眾者之間情感的傳達,在這種傳達過程中,並不是單單的傳達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受眾者在欣賞藝術時往往在感受創作者的情感的同時也會產生自己的不同的情感。

這應該是藝術的真諦,和人類創造藝術的最終目的。當然在傳遞的情感中也包含了美感,但絕對不是只有美感。對於藝術的界定還有一點是必須強調的,藝術是人類有意識創作的,人類智慧的產物,所有非人為產生或無意識的行為都不應該界定為藝術。

藝術的特性:

藝術的最主要的特性可以總結為三種:人文性、情感性和傳達性。

人文性:所有的藝術都是人類的產物,都是人類有意識的行為加工所創造的。即使是反應大自然的藝術,也都是通過人的眼、人的手來捕捉的,與原始的大自然有別。所以藝術總是建立在人的需要,人的意識,人的思維與人的立場基礎之上,與人息息相關。

情感性:藝術與科學不同,科學需要冷靜,藝術需要激情。藝術家們投入豐富的情感,用各種藝術形式將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而感染到其他人,好的藝術更需要藝術家們投入豐富的情感。

藝術要出自人的真性情,人的性情出自社會和自然。受眾者也會通過藝術,體會藝術家的情感以及產生自己的情感體會。

傳達性: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藝術家創作藝術,傳達自身的情感。藝術作為中間的載體,將情感依附於直觀的形式,即可感知的,具體的作品的形式,最終實現情感的傳達。也不僅僅是對美的傳達。

同樣藝術還具有,可感知性,獨創性等特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文藝復興藝術與科學觀念下的丟勒



⑨ 藝術美是什麼

藝術美產生的根源,(1)藝術美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人們主觀意識中固有的,而是現實美(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2)藝術作品的藝術美與現實美(包括自然美與社會美)又很大的不同,與人類社會生活本身更具有很大的區別,但從根源上看,前者來源於後者,也就是說,只有現實生活才是藝術作品藝術美的源泉。(3)藝術美源自人類的現實生活、來自對大自然的深刻感受,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界審美體驗、認識的物化形態。從價值上來說,它既包含這真善美,也有假惡丑。從時間上來說,就是它的當代性,即包含著過去和未來時間維度當代性。每個時代都有其自身的當代性。(4)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僅來自現實生活,而且來自自然界的美。

藝術美的條件,(1)藝術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是藝術作品藝術美的必要條件。藝術作品必須是完整的,其內容與形式必須是和諧的、統一的。(2)作品的意蘊、意境、風格與格調。(3)藝術美是真善美的統一。真是藝術美的基礎,善是藝術美的前提,一切創造了藝術美的作品,必定以其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充分的表現出社會生活的真理,同時突出地體現出藝術家真摯的思想情感和個性的善。這就是藝術的美。

藝術美的特徵,(1)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藝術已同現實生活的原生形態有本質區別,藝術美是「第二自然」(歌德),是一個新的現實。藝術美是現實美的反映、深化和升華,是美的高級形態,具有比現實美更高的審美價值。(2)藝術美具有超越生活的永恆性。藝術作品中藝術美的永恆性也意味它能超越創造它的藝術家的生命的有限性使其不朽。(3)藝術美具有組織生活的統一性和普遍性。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美能通過相應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把現實生活中那些值得去表現、去展示的部分從中分離出來,使其獲得相應的音樂、舞蹈、文學、戲劇、繪畫、雕塑等形式。(4)藝術美可以被廣泛地傳播,可以在藝術傳統中逐漸積累。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則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向時空的眾多接受者施加影響,更進一步看,藝術美的這種傳播能力也正是藝術傳統賴以積累的基礎。(5)藝術美的思想上具有導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在藝術作品的藝術美中注入了藝術家的理想和願望,從而也就使它在思想上具有導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6)藝術美具有創造性的特徵。藝術作品的美則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及其美進行觀察、體驗、思考、創造的結果。藝術家的特殊個性、理想和對生活的洞察力,能改造生活的原生形態而使其作品富有創造性。

總之,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具有超越現實生活的永恆性、統一性與普遍性、廣泛的傳播性、導向性與感染力,以及高於生活的獨創性等特徵。

⑩ 藝術和美,是什麼

是生活的一部分。
祝你好運

閱讀全文

與藝術和美是什麼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