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雕的歷史起源
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中華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記事。這種最原始的竹雕,應該先於甲骨文。因為,甲骨文已經具備書法藝術的三個要素,而所謂竹刻記事,最初刻的僅僅是符號。
遠古時期,我國中原、北方地區不生長竹子,所以用獸骨來刻寫,南方盛產竹,就將符號或文字刻在竹上了。但是竹筒很難保存,比不上獸骨。
所以,經過漫長的歲月,有幸看到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遺物,卻很難再見當時的竹雕作品了。但根據古代文獻上的記載,中國竹雕藝術的源頭,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現,這是毋庸置疑的。
(1)根雕藝術起源於以下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一是在浮雕的基礎上,一般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為單面雕,有的為雙面雕。一般有邊框的稱「鏤空花板」。
二是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形式,也稱凹雕,鏤空雕,或者浮雕。
竹雕筆筒:
朱三松竹雕筆筒是崇禎年的文物,作者是朱稚征。該件竹雕仕女筆筒,在簿簿的竹面上,朱三松運用各種技法將人物和背景層次表現的很深很豐富,仕女姿態各異,在高浮雕的基礎上又在院牆上透雕出一扇圓窗,窗口一松枝探出。
2. 中國木雕的發源是那
1、東陽木雕
浙江東陽是木雕的傳統產地,被稱為「雕花之鄉」。產區主要在東陽,故名。據東陽縣南寺塔(建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遺留的佛像等實物考查,已有1000多年歷史。東陽著名的明代建築肅雍堂,建築上的木雕極為壯麗。清代乾隆年間,約有400多名匠師進京修繕宮殿、雕制宮燈。現北京故宮、杭州靈隱寺等處,尚保存有當年的東陽木雕作品。1910年後,在上海和杭州,集中不少東陽木雕藝人,雕刻中西結合的傢具和用具出口。建過後,技藝上有很大發展和提高,出現了壁掛、條屏等藝術性較高的欣賞品。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圖案採用「滿花」手法。畫面布滿紋飾,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現生產的品種花色達2700多種,其中箱、櫥、凳、椅、台、幾等實用產品,占總產值90%,外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有數千名。東陽木雕以浮雕技法為主,在設計上,借鑒傳統的散點透視、鳥瞰式透視等構圖,講究布局豐滿,散不松,多不亂,層次分明,突出主題,表現情節,具有以小觀大的藝術效果,特別適合表現故事性強的內容。1957年,為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雕制的「釋迦牟尼」大佛,高19米;製作的玻璃燈,重2噸多,獲好評。1981年,為新加坡 「董宮大廈」雕刻14條大型條屏等,輝煌華貴。1982年全國藝術美術品百花獎評審,東陽木雕榮獲銀杯獎。
2、黃楊木雕
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因用黃楊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俗有「千年矮」之稱。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溫潤,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樸美觀。適宜刻雕小型陳設品。浙江是黃楊木雕傳統重點產區,主要分布於樂清和溫州。浙江黃楊木雕發源於樂清縣,距今約150年,起源於龍燈骨架上裝飾的木雕小佛像,清末發展成為藝術欣賞品。建國後,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涌現不少優秀作品。技法上,除圓雕、鏤雕、深淺浮雕外,還創作了鑲嵌等過種方法。著名藝人王鳳祚創作的「蘇武放羊」,曾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1959年,他為北京歷史博物館創作的大型木雕「畢升」,作為長期陳列展品。名藝人葉潤周擅長鏤雕技藝,他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有的作為國家禮品,有的出國展覽,曾榮獲浙江省創作設計一等獎。
3、龍眼木雕
福建著名工藝品。龍眼,南國異果,乾果即桂圓。龍眼樹,姿態萬狀,材質堅實,木紋細密,色澤柔和。老的龍眼樹干,特別是根部,虯根疤節,姿態萬端,是木雕良材。龍眼木雕在清代已有發展。龍眼木雕,是相形度勢,進行雕刻,以天然逼真取勝。傳統產品以人物為主,鳥獸花果次之。這種根雕是利用樹身天然疤節,雕刻成的作品,又稱為「天然疤」。產品不論是利用木材本色,或染成棕褐色,經磨光打蠟,光亮異常,近似紅木,顯得古樸、穩重、大方、精美。
3. 根雕的發展歷史
根雕藝術在新賓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跟做台、架擺放什物的先例。後來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琢成獨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 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在1982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辟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態神韻,色彩古樸典雅。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的發展已經趨於繁榮。
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陳設品和傢具。唐代詩人韓愈的《題木居士》詩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百樂鼓琴圖》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清代涌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清代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瓏麒麟》、《鳳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一覽無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根藝也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的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頂峰。
4. 關於根雕的一切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淵源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木做裝飾品。在1982年河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避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神韻,色彩古雅朴實。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發展已趨於繁榮。《李泌傳》里有李泌用天然樹根製作「龍形爪」獻給皇帝的記載。清明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瓏麒麟》、《鳳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振興,經濟繁榮,根藝事業也蓬勃發展。在1983年《根的藝術》紀錄片拍攝後,198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根的藝術聯展」,並成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使中國根藝美術走上了正規化,學術化的發展道路。1994年9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級學會晉升為中國文聯所屬的一級學會-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並且,它以其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根雕藝術的地區差別可謂是由來已久。早在根藝發展的早期,各地的根藝作品就呈現出各種不同風格。這些作品風格差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因素:
根雕藝術的派別
<一>根材的不同。由於各地區自然氣候的差異,使各地自然植物的品種和大小都不盡相同。這就使得各地根藝創作取材有著千差萬別,使得各地根雕藝術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二>各地根藝創作者審美情趣的不同。地區差異使得各地人們的性格有所不同。這就使得各地根藝創作者審美的觀點和情趣都有所不同,這也使得各地根雕藝術有明顯的地方特色。<BR>現在我國主要的根藝派別有:北京根藝、上海根藝、福建根藝、吉林根藝、浙江根藝、湖北根藝、安微根藝、雲南根藝等。
根藝創作過程
根藝創作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選材:根的選材主要是從根的材質和形態兩方面著手。材質是指根的品種及堅硬程度,一般地說根材要選堅硬一些的,過於腐爛松軟的根沒有太大的創作價值。根的形態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體現出根的特色,如枯板根等;而且要選一些形態比較復雜的根材,這樣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題。
<二>構思:根藝創作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他的創作必須尊重根的自然形態,發掘它得自然美,盡量不要人為的破壞它的自然形態,在些基礎上再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找到最能體現這件根材自然美的立意。
<三>加工:構思明確後,就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枝叉剪掉或鋸掉,然後在去掉樹皮,用沙紙把根材打磨光滑。注意,要把鋸口打磨光滑。
<四>著色上漆:根雕作品通過著色上漆不僅有利於防腐、防塵、防蟲蛀,更能強化其藝木效果。現在比較流行的上色方法有兩種:<1>本色:所謂本色即指直接上蠟還其原色。這樣的顏色清新淡雅,且不會遮蓋根的天然紋路,淳樸自然,更顯根的自然美。<2>古銅色:其色彩近於紅木的顏色。這是一種仿古色,更能突出根藝古樸的特點。
根藝作品欣賞
要正確欣賞一件藝術品,欣賞者也要有一定的藝術素養,藝術感悟力,有一定的美學知識。根的妙在於似於不似之間,只有善於觀察、善於發現才能從形里找到它的神韻,找出它的奇、特、怪、妙之處,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才能領略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甚至可以突破作者思路,找出更深刻的內涵。同時,根藝與其它類藝術相比,又有一些自己特性,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自然性。其他各類藝術大都是藝術家們主觀創作而成的,而根雕藝術則是根據原材料的自然形態,因勢造形,因材施藝,「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製作而成,集中體現了他的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導出了它的唯一性,大多數藝術品經過高手的仿製幾乎都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而根藝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的集中體現,是人力難以仿製的,可以說每一件根藝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所以它的收藏價值在此可見一斑。
5. 根雕的起源是哪裡,它有著怎樣悠久的歷史
根雕藝術,大約起源於新賓,(畢竟太久遠。很具體的地方名,也不好說,但新賓是官方認證的,大家還是可以聽聽滴)
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一覽無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根藝也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尤其是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的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
根藝創作的人,那都是國之巨匠啊,每個都是完美的作品,都是嘔心瀝血之作。
6. 關於根雕的歷史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淵源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木做裝飾品。在1982年河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避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神韻,色彩古雅朴實。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發展已趨於繁榮。《李泌傳》里有李泌用天然樹根製作「龍形爪」獻給皇帝的記載。清明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瓏麒麟》、《鳳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振興,經濟繁榮,根藝事業也蓬勃發展。在1983年《根的藝術》紀錄片拍攝後,198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根的藝術聯展」,並成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使中國根藝美術走上了正規化,學術化的發展道路。1994年9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級學會晉升為中國文聯所屬的一級學會-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並且,它以其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根雕藝術的地區差別可謂是由來已久。早在根藝發展的早期,各地的根藝作品就呈現出各種不同風格。這些作品風格差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因素:
根雕藝術的派別
<一>根材的不同。由於各地區自然氣候的差異,使各地自然植物的品種和大小都不盡相同。這就使得各地根藝創作取材有著千差萬別,使得各地根雕藝術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二>各地根藝創作者審美情趣的不同。地區差異使得各地人們的性格有所不同。這就使得各地根藝創作者審美的觀點和情趣都有所不同,這也使得各地根雕藝術有明顯的地方特色。<BR>現在我國主要的根藝派別有:北京根藝、上海根藝、福建根藝、吉林根藝、浙江根藝、湖北根藝、安微根藝、雲南根藝等。
根藝創作過程
根藝創作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選材:根的選材主要是從根的材質和形態兩方面著手。材質是指根的品種及堅硬程度,一般地說根材要選堅硬一些的,過於腐爛松軟的根沒有太大的創作價值。根的形態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體現出根的特色,如枯板根等;而且要選一些形態比較復雜的根材,這樣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題。
<二>構思:根藝創作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他的創作必須尊重根的自然形態,發掘它得自然美,盡量不要人為的破壞它的自然形態,在些基礎上再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找到最能體現這件根材自然美的立意。
<三>加工:構思明確後,就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枝叉剪掉或鋸掉,然後在去掉樹皮,用沙紙把根材打磨光滑。注意,要把鋸口打磨光滑。
<四>著色上漆:根雕作品通過著色上漆不僅有利於防腐、防塵、防蟲蛀,更能強化其藝木效果。現在比較流行的上色方法有兩種:<1>本色:所謂本色即指直接上蠟還其原色。這樣的顏色清新淡雅,且不會遮蓋根的天然紋路,淳樸自然,更顯根的自然美。<2>古銅色:其色彩近於紅木的顏色。這是一種仿古色,更能突出根藝古樸的特點。
7. 根雕是什麼
發展歷史
根雕藝術在新賓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跟做台、架擺放什物的先例。後來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琢成獨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
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在1982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辟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態神韻,色彩古樸典雅。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的發展已經趨於繁榮。
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陳設品和傢具。唐代詩人韓愈的《題木居士》詩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百樂鼓琴圖》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清代涌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清代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瓏麒麟》、《鳳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一覽無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根藝也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的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頂峰。
8. 中國根雕的主要產地
根雕藝術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之河中,是一門有著鮮明的藝術風格和個性的獨立的藝術門類。它以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的形式和風格創造出魅力無窮的藝術氛圍,在創作中巧藉自然,妙施雕琢,以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技法營造神奇的藝術境界,是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藝術,是人類智慧與自然完美的結合。浙江開化,中國的根雕藝術之鄉。
9. 請問根雕指的是什麼
根雕,是一種雕刻方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為在根雕創作中,應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輔助性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根據考古發現,古人不僅採用木、玉、骨、石以及貝殼等物製作裝飾品,同時也採用樹根或竹根製作裝飾品。1982年,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了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為鎮墓獸的這件根雕作品,虎頭龍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蟬等紋樣,富有動勢,顯示出兩千三百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根雕藝術品已達到了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巧妙結合的水平。西漢時期,孔子的後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彎曲的形態製作拐杖。南北朝時期,已出現了不少利用樹根製作的杖頭、筆筒、佛柄、抓背、煙斗等實用品和傢具。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也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據《新唐書·李泌傳》記載:「泌嘗取松樛枝以隱背,名曰『養和』,後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
說的是唐時鄴官李泌採用天然樹根,製作龍形抓背獻給皇帝一事。韓愈在《題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干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的詩句。詩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視作「神佛」形象的根藝作品。宋、元時期,根的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流行發展,同時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在中國的一些石窟和廟宇內,仍然保存著根雕的佛像。
10. 世界著名根雕哪個國家
根的藝術,其歷史源遠流長,它在中國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藝術。說它年輕,是因為近些年才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說它古老,則因為這門藝術在我國幾經興衰,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樹根、竹根創造藝術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實踐活動,在原始社會用木鋤鬆土,古帝少昊時期雕刻木像,商周時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現的同時就開始了。我們的祖先不僅採用木、玉、骨、石以及貝殼等物製作裝飾品,同時也採用樹根或竹根製作裝飾品。著名史學家常任俠先生曾說過:這種根制裝飾品與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東西相似,我們民俗端午節小兒佩帶蒼術根也的原始的遺風。可見利用根材製作藝術和實用品,在原始社會已有萌芽。根的藝術同其他工藝美術一樣,從原始人的勞動中逐漸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