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談如何提高藝術鑒賞力
看到該問題加了藝術鑒賞、美學、美術之類標簽,意思是說,這個「美」不是泛指現實生活中的審美標准和審美水平,而是特指「藝術美」的鑒賞能力?如果我沒猜錯,提高鑒賞力最好的練習是多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我不會說藝術鑒賞的學習會比專業美術理論更容易。
實質上更難的可能性超過90%。因為這需要的可不是純技能或技巧的學習,更多需要的是自己對藝術發展過程、多種藝術流派產生與興起的理解和認識,甚至還包括了對社會、文化、歷史等知識范疇的涉獵。
如果自己在針對這些藝術風格或流派的認識中,對當時代的文化、社會背景毫無了解,必然造成對這些流派藝術品的理解產生偏差,也就難以作出相對客觀的賞析和評價。同樣的,我不喜歡解構主義,不等於我認為這種流派就一無是處,至少它發展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對這種藝術理念,我還是願意持包容態度。
試想,如果我對這些文化方面的知識毫無涉獵,那麼我看到這種藝術風格就一定會因為自己的不理解而棄之,我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對某種藝術美感的認知,更可能是某種不同的思維角度。
Ⅱ 你是如何理解藝術
藝術就是一種能夠促進人們感官世界更有靈感的一種體會,在面對藝術的時候,人們的內心一般都會沉浸在感性與浪漫的氛圍中,可以讓自己看時間的眼睛都變得不一樣,這是一種對生活美好的追逐和聯想,可以將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提煉出來,以最富激情的方式去激發創新思維,並讓懂藝術的人融入到其中,從而產生更多藝術心聲的方式。
在藝術的世界裡,人們不會感覺到難過與彷徨,也不會讓自己處在一種庸俗的角度,而是會讓自己處在最有喜悅的人生狀態里,只要人們動動頭腦和嘴巴,或者揮揮自己的手臂,就可以帶起一片藝術氣息,能夠讓自己全身上下充斥著藝術韻味。
藝術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它可以用最精準的魔法棒點醒人們內心隱含的藝術思維,並且用極為精緻的打磨手法去提煉精華,塑造出最打動人心的成果。
Ⅲ 藝術設計的理念是什麼,
平面設計理念
一、設計表現的意義
1. 設計家的特殊的語言
設計師的想像不是純藝術的幻想,而是把想像利用科學技術使喚之轉化為對人有用的實際產品。這就需要把想像先加以視覺化,這種把想像轉化為現實的過程,就是運用設計專業的特殊繪畫語言。把想像表現在圖紙上的過程。所以,設計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繪畫基礎和一定的空間立體想像力。設計師只有精良的表現技術,才能在給圖中得心應手。才會充分地表現產品的形、色、質感到遺憾,引起人們感覺上的共鳴。設計師面對抽象的概念和構想時,必須經過具體過程。也就是化抽象概念為具象的塑造,才能把腦中所想到的形象、色彩、質感和感覺化為具有真實感到遺憾的事物。設計的過程是非常微妙的。一個好構想會瞬息即逝, 設計師必須立刻捕捉腦中的構想才行。設計是一項為不特定的對象所做的行為,往往要超越國界、時空等距離。可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傳達。但是,作為人類共同語言,設計者必須具備的又不可缺少的技能---繪圖。繪圖的意義就像音樂家手中的五線譜一樣。一目瞭然。所以說,設計表現的表達能力是每一位設計者應具備的本領。
2. 設計領域的溝通工具
在設計師思考的領域里,採用的是集體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互相啟發,互相提出合理性建議,經幫結構上的比較。再說現代工業設計不同於傳統的手工藝品的設計和製作同出一人之手。而現代工業生產的產品設計者和生產製造者不可能是個體,工業設計經常是一種群體性的工作。因此,產品造型設計師在構想製作產品之前,就必須向有關方面人員---企業決策人、工程技術人員、營銷人員乃至使用者或消費者,說明該產品的有關情況,使該產品在政策不變的情況下,製造出最有利於生產美觀且受歡迎的產品。產品在生產醞釀過程中,生產者對產品的了解程度愈高,就能更好更順利地組合產品,並使其更具效率。這一系列的說明和陳述工作構成了表現的基本內容和任務。
3. 推銷產品的武器
許多產品設計公司,在生產出新型產品時,要推銷產品,運用攝影技巧,加上精美的說明文,作廣告宣傳。但是攝像機無法表現超現實的誇張的富有想像力的畫面。這時運用給畫專業的特殊技法,效果上更突出。因為人類具有很強的表現能力,可以隨意添加主觀想像,將產品誇張或有意的簡略概括。與攝像機相比,表現圖比攝像機拍出的產品多了幾分憧憬和神秘感到遺憾。照相機技術無法滿足無窮無際的想像。所以說,設計表現圖是推論銷產品的武器。
二、設計表現圖的特點
1. 傳真
通過色彩、質感的表現和藝術的刻畫達到產品的真實效果。表現圖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傳達正確的信息。正確地讓人們了解到新產品的各種特性和在一定環境下產生的效果。便於各種人員都看得懂,並理解。然而,用來表現人眼所看的透視圖,卻和眼睛所看到的實體有所差別。透視圖是追求精密准確的,但由於透視圖與人的曲線視野有所不同,透視往往是平面的。所以透視圖不能完全准確地表現實體的真實性。設計領域里「准確」很重要。它應具有真實性,能夠客觀地傳達設計者的創意。忠實地表現設計的完整造型、結構、色彩、工藝精度,從視覺的感受上,建立起設計者與觀者之間的媒介。所以,沒有正確的表達就無法正確地溝通和判斷。
2. 快速
現代產品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有好的創意和發明,必須藉助某種途徑表達出來,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無論是獨立的設計,還是推銷你的設計,面對客戶推銷設計創意時,必須互相提出建議,把客戶的建議立刻記錄下來或以圖形表示出來。快速的描繪技巧便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手段。
3. 美觀
設計效果圖雖不是純藝術品,但必須有一定的藝術魅力。便於同行和生產部門理解其意圖。優秀的設計圖本身是一件好的裝飾品,它融藝術與技術為一體。表現圖是一種觀念,是形狀、色彩、質感、比例、大小、光影的綜合表現。設計師為使構想實現,被接受,還須有說服力。同樣表現圖在相同的條件下,具有美感作品往往勝算在握。設計師想說服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利用美觀的表現圖能輕而易舉達成協議。具有美感的表現圖--干凈、簡潔有力,悅目、切題。除了這些還代表設計師的工作態度,品質與自信力。
Ⅳ 小學音樂課程如何體現藝術教育綜合化理念
【內容提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跨學科教育理論引領下,藝術教育領域出現了要求打破學科界限,尋求融合的發展趨勢。藝術教育綜合化的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代表了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對於過於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統做法提出了挑戰。本文對小學音樂課程如何體現藝術教育綜合化理念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 小學音樂課程 綜合化 藝術教育
引言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指出,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基礎教育中過於強調每個學科的專業知識,音樂科和美術科一直都處於分科教育,毫無關系的狀態,導致了兒童獲得的僅僅是零碎、孤立的知識(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 2012)。從2001年新課程標准改革以來,全國各地都積極倡導藝術教育生活化,強調學科間的整合,追求藝術教育的綜合化(龍亞君,2007)。藝術教育綜合化不僅反映在課程組織方式方面,更重要的是從深層次改變了教育價值觀。它體現了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促進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綜合音樂課堂應該強調情境學習,將各學科領域所掌握的藝術能力和知識綜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和分析藝術課綜合化這個理念:「綜合」概念的具體含義,它形成的歷史背景,它的原則,課堂實施的做法,和教育樣式。
一、 我國藝術課程標准中「綜合」的含義
了解綜合藝術課的多層含義是我們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為此,本節將分析 「綜合」這個概念的具體含義。根據我國制定的《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2001)和《藝術課程標准解讀》(2002),本課程提倡的「綜合」特徵,表現在下面3個層面:
1 從教學內容來看,藝術課強調的是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多種藝術連接或綜合起來,從而形成內容上的相互補充。此外,藝術課應該與個人成長環境、情感、文化、歷史、科學等元素相結合,發展綜合藝術審美能力。這種能力具體而言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即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
2 根據心理學和教育學,從認知領域來看,「綜合」這個概念體現的是感知、創造、反思等多種藝術能力相互支持和相互生成的理念。以評價為例,綜合藝術課採用了評價研究界的成果,鼓勵教師通過使用「藝術檔案夾」的模式(Blac, 2002; Bstn,2002)來促進教與學的結合,並進一步促進感知,創造和反思三個認知領域的結合。這種評價模式要求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轉變成語言記錄下來,從而形成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和創造過程的反思。
3「藝術課程為「全人教育」服務。「全人教育「指的是人的發展應該涵蓋智力,身體,情感,精神,社交等各個層面的綜合發展(Standish,1995)。綜合藝術課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是通過探究和創造活動,最終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二、 綜合藝術教育的歷史背景
新課程倡導的綜合藝術課模式不是空中樓閣,它是在國內外跨學科教育理論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lein, 1990)。本節以音樂教學為例,分析兩種較有影響的綜合藝術教育思想。根據前文提到的龍亞君的論文《音樂新課程教學論》(2007)以及王娜的論文《論融合外國經典體系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構建》(2012),當前藝術綜合科主要體現了以下兩種典型模式。
1 奧爾夫模式:奧爾夫教育體系十分注重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融合,它實際上是藝術綜合教育理念的的雛形。奧爾夫說,音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因此,綜合性藝術教學是奧爾夫學院中最顯著的特點。奧爾夫的綜合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注重音樂與其他藝術的綜合。二是注重每門音樂專業課程本身的綜合,例如聲樂與器樂的綜合。
2達爾克羅茲模式:其創始人達爾克羅茲尤其注重音樂與體態律動之間的聯系。律動就是人隨著音樂的節奏,通過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要素和表現情感,實際上就是把音樂和舞蹈高度地融合了起來。達爾克羅茲教學體系正是採用節奏性的動作,伴之以聲樂、打擊樂或鋼琴即興伴奏,以身體的運動來反映音樂的要素和情緒。因此,他創立了「體態律動學」。
2把音樂課程與包括語文、體育等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我們都知道,音樂與文學關系密切。我在教長江版《藝術》教材第三單元第二課的《詠鵝》這個內容時,就加入了根據歌曲伴奏有感情的朗誦唐詩這個環節。這個環節體現了音樂美和詩歌美的結合。此外,音樂與體育的廣播操、韻律操等關系密切。我在學習長江版《藝術》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玩具兵進行曲》時,就設計了讓學生隨著音樂速度操步的環節,同時這個課的拓展環節還增加了聽著學生平時出操用的《海軍進行曲》踏步環節。幫助孩子掌握重拍在左腳的難點,更好地解決學生在聽音樂出操聽重拍的`問題,這就實現了音樂與體育巧妙結合。
三、 綜合藝術教育的樣式
1主題探究式 (任長松,2008)。這是教師圍繞一個人文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融合美術、戲劇等藝術門類以及其他學科,倡導兒童自主探索、創作的綜合藝術教育形式。例如長江版的《藝術》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課第一課,我就是圍繞著「好媽媽」這個主題設計教學內容,分別是學唱歌曲《我的好媽媽》欣賞美術作品《洗澡》《母子圖》,用一個「愛媽媽的」人文主題貫穿這節課。使音樂與美術都服務於「愛媽媽」這個主題。
2任務型學習式。綜合藝術課在教學方法上借鑒和吸取了最先使用在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法」(Prabhu,1987; Willis,1996)進行教學, 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這種方法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藝術綜合活動,運用已有的藝術經驗,完成預設任務的學習形式。事實上,國外藝術教育中已經廣泛採用了任務型教學法(龍亞君,2007)。我在期末考試時就設定了每個孩子要參加班級音樂會這個教學任務。表演人數和表演形式都由孩子自己定,孩子們可以自由組合,可以表演器樂類、聲樂類和舞蹈、也可以加入詩朗誦等文學內容。這樣通過排練和參與自己在「班級音樂會」中表演的節目,學生發揮了自己最大限度的藝術綜合實踐能力。顯然,探索性的教學活動是促使學生藝術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後記
在音樂藝術綜合,不應該牽強地綜合。這種綜合應該是為了更好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服務的綜合。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都應當突出音樂藝術性,遵循音樂教學的特殊規律,通過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的學科的內容有機聯系,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體悟。
參考文獻:
王娜 (2012)。《論融合外國經典體系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構建》,選自《大眾文藝:學術版》17,269-270。
《藝術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200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龍亞君(2007)。《音樂新課程教學論》,湖南人民出版社。
任長松(2008)。《新教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探究式學習: 18條原則》,福建教育出版社。
《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2001)。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 (2012)。《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
Ⅳ 有誰理解真正的藝術理念是什麼
藝術很多時候是人為的,主要是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能創造出與他人不一樣的或人們難已超越的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藝術。
藝術可以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是個好東西,真藝術就像大衛,蒙娜麗莎……獨一無二,而且作品有故事,技藝非凡有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感觸。
當你接近它的時候自己也隨之被感觸到了,那樣具有藝術氣息的聖品被稱為藝術理念的存在。
Ⅵ 我喜歡畫畫,我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藝術生呢
雖說現實不是電視劇,不是說只要喜歡就能做到。但是興趣確實是做一切事情最好的動力。如果你想做藝術生,你首先要分析清楚自己和家庭的情況,然後再需要了解,做藝術品所要面對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獲得家庭的支持,不然一切都是空談。藝術生是所有類學生中最需要資金支持的一類了。畫畫用的畫板,紙張,畫筆等等一系列的硬體設施,還有就是外出寫生的經費,這每一筆支出都不是小數目。如果家庭經濟基礎不太好的,建議還是不要做藝術生了,沒辦法有時候這就是生活的無奈。如果家裡經濟情況可以,能支持你做藝術生,那你是幸運的。經濟的問題解決了,可能現在面對的是家人的反對了,有些家庭可能會覺得,藝術生上出來沒出息。不要急著耍小孩子脾氣,和家人好好談談,給他們講講,社會上好多人的一幅畫,可以買到天價,也許自己沒那麼厲害,但是有了興趣一定會比一般人要做的好。
在獲得了家庭的支持後,不要高興太早,藝術生並沒有你所看到的那麼瀟灑。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備,在別人還在教室里沒有風吹日曬的聽講時,你可能需要跋山涉水的去寫生。在別人寒暑假回家玩的時候,你還在外邊不知道哪裡畫著畫,可能你手已經酸了,但是沒辦法,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那麼簡單。
你對畫畫,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只要你能夠吃苦,懂得努力,相信你一定會在這天路上走出自己的勝利,加油吧!
Ⅶ 談談我對當代藝術的認識怎麼寫
在這個時代,藝術家總是能以新奇的或者我們說是「創新的」概念迅速的成名。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能在15分鍾內成名。」於是,繪畫不再是高高在上、具有威嚴性的宗教題材,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現成品或是看起來庸俗不堪的物品都可以拿來當做題材。安迪用了當紅的明星瑪麗蓮夢露當做他眾多系列創作的主題,他用一些時髦、鮮艷的顏色來描繪瑪麗蓮,而這些藝術也被當做了工業文明社會市儈、輕浮、空虛的心理表現。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藝術的題材與形式越來越趨向與日常的生活,很多藝術家不再去花大把的時間去在作品內容的創作當中,而是直接拿來生活中的一個實物或是一個空間,直接進行創作。從這種角度上來看,毫無疑問,近現代的非博物館藝術是貼近了人們的生活,藝術不再是有階級有身份的人們消遣時候的玩物,而是每一個大眾都能參與其中的活動。而我們這個時代就成了一個約瑟夫•博伊斯口中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代了。
但是這樣做的弊端毫無疑問的是降低了藝術的門檻,一個藝術家的思想與理念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裡表達。在信息時代里,人們獲取信息十分容易,滑鼠一點,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這些輕而易舉得到的信息毫無疑問是缺乏一種體驗的。所以,現代的藝術家是根本不能表現出古典主義繪畫的那些神聖的、純潔的美。這時,一些想要創造出石破天驚藝術的大眾藝術家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創新」。而這個時候,他們所表現得,並不是古典主義追求精準造型的自然美,也不是最求純粹狀態的藝術美,他們所追求的正式不斷發現自身准確定義的第三領域美。
Ⅷ 黑格爾對藝術的闡述中的「理念」該怎麼理解
黑格爾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研究人類的藝術意識。在時間上,他考察了從古代東方到現代的藝術。在空間上,他考察了各種藝術樣式(即《美學》中譯本中所說的各門藝術)的分布,它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顯示出藝術世界的完整性。
藝術的這種研究方法在黑格爾以前的美學中業已存在。赫爾德運用歷史主義原則進行藝術研究,謝林的《藝術哲學》對藝術的歷史構擬和形態構擬作了有意義的嘗試。但是,在黑格爾以前的美學中,對藝術的歷史研究和形態研究是分開進行的,兩者沒有結合起來。黑格爾美學恰恰實現了這種結合。他在對藝術作歷史研究時,闡述了藝術作為整體的進化過程,即由象徵型經過古典型然後達到浪漫型的發展過程,在每種類型的藝術中都有佔主導地位的藝術樣式。另一方面,各種藝術樣式也有不依存於那些藝術類型的獨立的變化或發展過程。它們都有在藝術上達到了完滿發展的繁榮期,前此有一個准備期,後此有一個衰落期,像自然界產品那樣,要經過開始、進展、完成和終結。這樣,在黑格爾美學中歷史研究和形態研究處在不可分割的聯系中。
黑格爾《美學》第2卷研究了藝術的歷史發展,這種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象徵型(古代東方藝術),古典型(古希臘藝術)和浪漫型(基督教世界的藝術)。這三個階段的劃分和謝林的劃分相類似,然而由於黑格爾和謝林對藝術的本質和邏輯發展的理解不同,他們對這三個階段的解釋也不同。
黑格爾以「理念的感性顯現」為原則劃分出藝術發展的三種類型,三種類型的區別在於藝術理念(內容)和感性顯現(形式)的不同關系。藝術的初始階段、即古代東方(波斯、印度、埃及)藝術是象徵型的。這里的理念本身還是抽象的、未定性的,它不能由自身產生出一種合適的表現方式,於是抓住自然界和精神界現成的具體的客觀存在,用幻想把它們造成形象,再用這些形象表示普遍意義。這些具體形象,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人的形象,都要由本身指引到本身以外的東西,這就是象徵。例如,埃及建築中的七級台階和七座石柱都是象徵的,因為七是日月行星的數目,它被看作神聖的。埃及的金字塔是些國王或神牛、神貓之類神物的墳墓的外圍,在龐大的軀體下隱含著一種精神的東西,它們用一種由藝術創造的外在形象把這種精神的東西包圍起,使人得到這樣一種印象:它們立在那裡,是為著標志出一種已擺脫單純物質性的內在的東西。金字塔的象徵意義在於,它們是隱藏一種內在精神的外圍。
象徵藝術的特點是暖昧性、謎語性和神秘性,它們以巨大的物質體積和重量、怪異的形狀、堅固的結構壓抑、禁錮和限制精神的自由。這一點在埃及藝術作品獅身人首獸中表現得特別明顯。黑格爾寫道:「我們可以把獅身人首獸看作埃及精神所特有的意義的象徵,它就是象徵方式本身的象徵。在埃及,這些獅身人首像多至無數,往往千百成行地排在一起,用最堅硬的石頭雕成,琢磨得很光滑,身上刻著象形文字,在開羅附近,這種石像大到獅爪就有一人長,獸身的部分躺在地上,上面人身的部分卻昂首立起,頭偶爾也有牡羊頭,但是絕大多數是女人頭。人的精神彷彿在努力從動物體的沉悶的氣力中沖出,但是沒有能完全表達出精神自己的自由和活動的形象,因為精神還和跟它不同質的東西牽連在一起。」類似的藝術作品還有龐大的門樓、大得驚人的石柱、時寬時窄的方尖形石坊、刻滿了象形文字和大幅石刻畫的牆壁、錯綜復雜的迷徑等。在象徵藝術中,內容和形式、精神和物質、理念和形象的結合是機械的、直接的(即未經藝術調解的,不自覺的),因而是不適合的,「不能使內容和形式在一種較靜穆的統一中得到表現」。為了克服這種不協調,在象徵藝術內部逐漸產生出古典型藝術,這種藝術類型在古希臘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在古典型藝術中,內容和完全適合內容的形式達到獨立完整的統一,因而形成一種自由的整體,形象符合個性的自由的精神性。黑格爾把藝術解釋為外部世界的人化,人在外部對象中的「自我產生」。他有一段名言常被援引:「例如一個小男孩把石頭拋在河水裡,以驚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現的圓圈,覺得這是一個作品,在這個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動的結果。這種需要貫串在各種各樣的現象里,一直到藝術作品裡的那種樣式的在外在事物中進行自我創造(或創造自己)。」 黑格爾把藝術類型的發展理解為力圖在世界中確證自身的人的精神發展過程。人在藝術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形成真正的美和藝術的中心和內容的是有關人類的東西」,因為人的形象是藝術家揭示人的精神體驗中所隱匿的普遍意義最合適的形象。黑格爾認為希臘雕刻最完美地體現了這種可能性。
希臘雕刻作為古典型藝術的最高峰,「一方面在於把意義的昔遍性完全納入形象的個性里,另一方面在於把感性的形式提到精神意義的正確表現的高度」。無論在單純的精神內容方面,還是在感性形式方面,普遍性和個性都結成統一體。在這方面,希臘雕刻和埃及雕刻完全不同,埃及雕刻缺乏內心方面的創造的自由,而是一種一成不變的類型。這是精神奴役狀態在藝術中的反映。黑格爾寫道:「一般地說,埃及雕刻中形象整體及其形式都缺乏由線條的真正有機的動盪所產生的那種秀美和生動。輪廓是由僵直的很少曲折的線條所構成的;姿勢顯得勉強和生硬,兩條腿擠在一起,如果在站立的姿勢中雖然一條腿在前,一條腿在後,卻都朝著一個方向,而不是分成八字形;在男像上兩只胳膊也筆直地垂下,緊貼在身旁。」
藝術的第三種類型是浪漫型。浪漫型藝術是精神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浪漫型藝術中精神和物質的關系重新顯得不協調。如果在象徵型藝術中物質溢出精神,那麼,在浪漫型藝術中精神溢出物質。但是,就精神的無限發展來說,浪漫型藝術處在藝術發展的最高階段。由於自身的豐富性,精神不能找到合適的感性體現。黑格爾所說的浪漫型藝術指中世紀基督教藝術,也包括莎士比亞、塞萬提斯、17—18世紀的作家和藝術家以及德國浪漫主義者的作品。在古典型藝術中,精神從外在的感性事物中尋找它的對象;在浪漫型藝術中,精神返回到它自身,從它自身獲得對象,即把個人的內心世界作為對象。浪漫型藝術的真正內容是絕對的內心生活,而形式是「精神的主體性」,即聽命於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和技巧。
浪漫型藝術的主要樣式有繪畫、音樂和詩。從繪畫到音樂再到詩,其中的精神性越來越強,而物質性越來越弱。雖然繪畫的內容表現於外在的人體和一般的自然事物的形式,但是已不停留在雕刻的那種感性和抽象性里。它不像雕刻那樣以精神與肉體的絕對完全地融成一體為它的基本特徵,而是表現凝聚在本身上面的內心世界。音樂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和造型藝術相對立,它緊緊地把握著內心生活的無形象性。詩不像繪畫那樣運用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而只用代表觀念的語言。語言的文字本身無意義,只是意義的符號,所以詩是各種藝術中觀念性最強的,因而也是精神性最強的。
精神的進一步發展導致浪漫型藝術的終結,這也是整個藝術的終結。因為藝術本身還是一種局限,精神要越過這局限而達到更高的認識形式,藝術要讓位給宗教和哲學。黑格爾寫道:「不管是荷馬和索福克勒斯之類詩人,都已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的時代里了,從前唱得那麼美妙的和說得那麼自由自在的東西都已唱過說過了。這些材料以及觀照和理解這些材料的方式都已過時了。」這是否意味著藝術的滅亡呢?當然不是。與藝術終結的論點一起,黑格爾也談到藝術的逐步發展和完善的可能性。「我們盡管可以希望藝術還會蒸蒸日上,日趨於完善,但是藝術的形式已不復是心靈的最高需要了。我們盡管覺得希臘神像還很優美,天父、基督和瑪利亞在藝術里也表現得很庄嚴完善,但是這都是徒然的,我們不再屈膝膜拜了。」 黑格爾認為現代的社會情況使得藝術「不復是心靈的最高需要」,他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發展的敵對性。藝術的終結是社會發展和藝術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結果。另一方面,藝術不會滅亡。從浪漫型藝術的解體中產生出所謂「自由藝術」,歌德和席勒等人的創作就是這種藝術的范。
黑格爾以歷史主義方法研究了人類藝術史,把藝術看作為辯證發展的過程。藝術類型的更替是由一般的世界情況決定的。所謂「一般的世界情況」就是社會時代背景。黑格爾區分了兩種世界情況:英雄時代和散文氣息的時代。前者指古希臘社會,後者指近代資產階級社會。在古希臘社會中,個人與社會還沒有分裂對立,個人可以代表社會的普遍理想,「普遍的東西應該作為個體聽特有的最本質的東西而在個體中實現」。正義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希臘英雄們自己制定出來的,「作為和他們分不開的個人工作而完成的」。在近代資產階級社會中,個體喪失了獨立自在的完整性,成為社會中一個受局限的成員,「不管他向哪一方轉動,他都隸屬於一種固定的社會秩序」。個人和社會分裂,退縮到自私自利的狹小的圈子裡,不能代表崇高的普遍理想。這樣,古希臘社會最有利於藝術的發展,而現代社會則不利於藝術的發展。
黑格爾對藝術類型的研究始終堅持了歷史主義原則,包含了對許多藝術現象,例如古埃及建築、古希臘雕刻、浪漫主義藝術、現代義大利繪畫和荷蘭繪畫的精細觀察和深刻解。他對許多藝術創作流派特徵的說明,迄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不過,黑格爾對藝術史研究對缺點在於,他根據精神發展的邏輯構擬的三種藝術類型,無法包容藝術史的全部豐富性。
Ⅸ 闡釋環境設計中的藝術理念
闡釋環境設計中的藝術理念
藝術理念推動了環境藝術設計的進步,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環境設計中藝術理念的闡釋,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也愈發提高,這就要求設計者做好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室內環境設計與室外環境設計兩個類型,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一、環境藝術設計概述
1.環境藝術設計的產生和發展
在生產力極端低下的古代社會,人們的生存條件很差,面臨著諸多的生存危機。在如此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人們開始想法設法對環境加以改造,以利於自己的生存。在不斷地探索中,人們的居住環境也從洞穴發展到了建造房屋。隨著人類建築知識的豐富,人們的建築思想也由簡單的物質追求發展到追求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隨之出現了古典園林,使得田園式的環境藝術進入人們的視野。除了固定的造型外,人們開始注重建築的顏色、布局、構架結構、民俗特色等因素,影響建築的各種因素在人們的思想中融合形成一個系統的審美體系。之後,出現了唯美藝術思潮,藝術美學成為建築的藝術設計基礎。到了工業化時期,人們對建築有了功能、經濟、技術等新的要求,實用性成為人們的主要要求。近代以來,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建築與環境的關系開始被人們所重視。
世界各地的建築藝術理念各不相同,以當地的文化為基礎,形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人類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各種新思想、新理念層出不窮。這就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有著更加開放的思想和更加嚴謹的手段,以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使人類社會得到可持續發展。
2.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載體,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藝術,可以理解為對環境的藝術設計,並滿足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與美的需求。按狹義的概念來說,環境藝術設計的對象是人工環境中的建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詮釋建築空間,通過對室內外建築的專業定位,來進行景觀設計。環境藝術的出發點是人的主觀意識,其中的藝術理念是人類對其的感悟,來滿足人類對物質與精神的需求,使得自然環境與人工建築和諧共處。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藝術理念,存在於人工建築之中,與人工建築融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反映著人類對美的訴求。
3.現代環境藝術的特徵
地域性、時代性、整體性、參與性是現代環境藝術的幾個特徵。環境藝術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不同地區人們的審美觀念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環境藝術風格。環境藝術還具有時代性,每個時代的人們對藝術都有著不同的需求,環境藝術都要與時代相適應。環境藝術還具有整體性的特徵,考慮不同空間人的.共存、共生、共享情感。環境藝術設計要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要讓廣大用戶參與到藝術創造中。好的環境藝術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到因時而異、因地制宜。
二、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現代的環境設計藝術,已經做到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科學性的環境設計,能夠帶來空間環境的新體驗,帶來舒適、高效、安全、合理的感受;同時,藝術手法的運用,結合設計的結構、工藝、材料,使得設計的作品產生藝術上的美感,這是環境設計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在重視設計藝術性的同時,也要重視設計的科學性,使得藝術性與科學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撐起環境藝術設計的脊樑。從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看,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環境設計藝術會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人們更多的審美需求。而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會改變著人們的審美觀與價值觀,促使環境設計與當時科學技術的結合。
當代環境設計中的科學性方面,設計人員在進行了觀念上進行改變;同時,在表現手法與設計方法上,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設計者確定建築的物理與心理環境的好壞,已經運用了較為精準的科學方法。同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廣泛用到了計算機設計與繪圖,在設計之初就能通過三維視覺技術來查看藝術效果。對於建築的高情感與高科技問題,設計者能夠在運用先進物質手段的同時,注重對美學原理的應用,把人們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與建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在一起,從物質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多角度進行考慮,設計出能夠滿足人們審美與需求的藝術環境。
三、藝術理念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1.建築造型的整體性
在進行建築的環境藝術設計時,要明確整體性的理念。建築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與其他建築構成整個人文環境的整體。在建築藝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附近其他建築的藝術風格,並考慮整個建築區域的整體藝術風格,使得本建築的藝術風格與整體的建築風格即城市的風格相一致。例如,在設計建築時,要考量本城市的建築風格,建築的藝術設計要與城市的總體風格相統一,更要與周圍的環境相統一,以免造成突兀、不協調之感。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室內造型設計時,更要明確整個空間是一個完整而又相互和諧的整體。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居室內,牆壁的造型、天花板的造型、傢具的造型、地板的顏色等,風格要統一,給人一種有內在聯系之感。例如,故宮博物院的室內空間以黃和紅作為主色調,反映著封建社會皇權的權威與凝重的氣氛,形成和諧與統一的一個整體。假如在一個空間內,沒有完整性的造型,顏色也搭配得不好,就會給人一種雜亂無章之感,沒有和諧良好的比例,造成了環境的失衡,破壞了環境整體性之美,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理念便得不到很好的表達。
2.建築造型的類別
整個建築的造型分為結構性造型與裝飾性造型兩種。結構性造型就是建築物的構架造型,以及為滿足裝飾而設計的造型。在整個室外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做好結構性造型的設計工作。結構性造型是環境藝術設計中藝術理念能否得以實現的基礎和重中之重,沒有良好的結構性造型,裝飾性造型的設計就成了無源之水,醜陋的結構性造型很難設計出美輪美奐的裝飾性造型。同時,室外的環境藝術設計也要做好裝飾性造型的設計。裝飾性造型設計屬於室外環境設計的點睛之筆,設計時要考慮整體環境與建築的風格,使得整個建築環境渾然一體。
而在室內環境設計中,要做好結構性造型的設計工作。為了顯得簡潔、明快,可以將建築中的結構性造型如樑柱等,做簡潔化的處理,能夠有效節省室內空間,有利於裝飾性造型設計的開展。在進行裝飾性造型設計時,要根據設計藝術理念,根據人們的實際要求,對吊頂面、牆面等進行統一設計,做到整體環境與傢具、固定設施的和諧,使得環境設計中的藝術理念得到很好的貫徹。
總之,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科學,其中的藝術理念是環境設計的靈魂所在,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做指導。隨著人類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科學、新觀念、新方法、新材料被引入環境藝術設計中,給環境藝術設計帶來廣泛的發展空間。明確環境設計中的藝術理念,有利於建立科學的環境藝術設計知識體系,為建設和諧社會,創造和諧、優美的社會環境打下深厚的知識基礎。
;Ⅹ 我應該怎麼做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
1、純正流利的語音語調。這是一名英語教師的標志,聽一堂課,往往在前5分鍾就可以給這堂課打個分數,為什麼?從教師的口語中,就可以感受到課堂的優劣。試想,當老師操著一口中式英語,在講台上大張旗鼓地教學,別說下面的學生,就連聽課老師都難以忍受這種「折磨」了。
2、多才多藝,能歌善舞。一名好的英語教師,不但要精通英語,而且還要多才多藝。
3、課堂組織教學能力。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應善於駕馭課堂教學,處理好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合理分配使用課堂教學時間,科學地分配知識的密度、廣度、深度,重點突出,講練得當。要善於鼓動、感染學生,力使課堂教學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另外,要適時激勵學生,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參與欲和旺盛的求知慾。
4、強烈的創新激情和教學藝術創造力。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江總書記曾說過「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師更應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究創造教育教學的好方法、新方法,探究創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情境,努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5、創造性地使用語言藝術的能力。一個英語教師授課時,要充分發揮語言積極情感的作用,針對不同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情景要會創造性地使用積極情感,體現語言的美感,使學生無意識地輕松學習。如教師講讀英語課文與句子時,語言情景要不斷變化情感,時而歡樂,時而悲哀;時而激動,時而低沉;時而生硬,時而柔和;時而滑稽,時而正板;仿老、少、男、女聲,達到多種情感交流。以音樂美的旋律為背景,將語言材料轉化為美的形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認知沖突,啟迪其想像力。語言的藝術能把教學技能與情感交流以一種巧妙的方式結合起來,達到情感共鳴,寓情於景,寓教於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
6、具有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的能力。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創造激情和毅力,一種不斷追求新穎、高效、永不滿足的創新精神。要有立足於教材,又突破教材的能力,對教材作一些創造性的處理。
7、教學科研能力。中學英語教師應注重教學的研究。只顧埋頭教書,不搞教研的教師不會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因此,教師應能根據教學實際,確立具有可行性的科研專題和教改實驗專題,善於總結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形成理論經驗。另外,教師應及時了解國內外教改信息,開展與校外同行的學術交流,了解英語語言教學的最新動態,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開闊視野,不斷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改進、提高自身的實際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