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為什麼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

為什麼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

發布時間:2023-01-14 22:23:37

㈠ .有人認為抽象藝術就是沒有形象的藝術,這對嗎```請說明理由```

抽象藝術的全部底蘊都是從傳統的神秘意象中生發出來
如果從傳統畫論中的概念來把握,抽象藝術更接近「境」這一概念。
「境」與「景」相對應;「景」是實的,「境」是虛的;「景」是可見之物,「境」是不可直觀的;「景」即是「象」,「境」卻是「象外之象」,即劉禹錫所說的「境生於象外」;「景」是處於視覺范圍之內的「小象」,「境」是不可直觀的「無形」之「大象」。也即抽象、宏觀的境界。如從月球上拍到的地球照片,就是一種抽象的「境」,一種「無形」之「大象」。因此,我們可以把「境」看作是對「景」和「象」的提純、蒸發、升華,也即抽象化的過程。這個抽象過程就像從可見的中草葯中提煉出不可見的精華——某種「元素」一樣。不同的只是那些被從中草葯中提煉出的精華元素是無形的,而從自然中提煉出的形式因素卻是可視的。因此可以說,抽象就是以直覺的方式還原對自然秩序的感悟和認知。
從藝術形態演進的層面看,水墨畫的產生即標志了傳統繪畫從具象向意象、從寫實向寫意的一次飛躍。因此,水墨畫在其發展的早期,就已帶有濃重的抽象意味
所以是錯的

㈡ 藝術美與自然美,社會美有什麼不同

藝術美與自然美,社會美的特點:

自然美,一般具有全人類性,側重於形式美,具有聯想性、多面性、變易性。

社會美,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側重於內容美,具有實在性、明確性、穩定性。

藝術美,擁有時代性、民族性、階級性,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具有典型性、情感性、持久性。



詳細內容:

藝術美就是藝術形象之美。人們只有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欣賞,才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之美。人們說,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離開藝術形象的描繪,沒有了形象,那藝術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藝術形象是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體生動圖畫,它是廣泛多彩的。

不能把藝術形象,僅僅理解為人物形象,那些動人的景色、歡樂或哀痛的思緒,一幅熙熙攘攘的生活圖畫、一種氣氛、一種情趣等,他們都是藝術形象。

如裴多芬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這里根本就沒有人和物的。但當讀者讀到這些火熱詩句的時候,心中就可以浮現出一個為自由而獻身的崇高形象。再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表現出壓抑、痛苦、憂郁、希望、掙扎、激奮、斗爭、挫折,表現出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最後的歡樂,這些思想感情所構成的音樂形象,就是藝術形象。

當然它是訴諸於聽覺、想像中的形象。


自然美的根源在於人類社會實踐,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從自然美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來看,自然美的產生及自然美領域的逐漸擴大是和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進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美的起源和藝術的起源都離不開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一方面人改造自然,使大自然逐漸成為和人有著密切關系的「人化」了的自然。

另一方面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經過數百萬年的生產勞動,人逐漸鍛煉出了靈巧的雙手和高度發達的大腦,形成了人所特有的感覺器官和感覺能力,以及人所獨具的道德感和美感這樣一些高級情感。直到這個時候,自然界對於人來說,才開始成為審美的對象。

自然美的領域也是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才逐漸擴大的,是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自然事物愈來愈多地成為能夠為人服務的、使人感到可親的過程中不斷擴展的。

總之,自然美產生的根源是人類社會實踐。是實踐把自然和人聯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產生。隨著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的發展,人類與自然的聯系越來越擴大,一方面自然作為人的物質生活對象,范圍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自然作為精神生活的對象也在不斷擴展。自然美的范圍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擴大。


社會美是美的形態之一,指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與自然美並列,同屬現實美。社會美不僅根源於實踐,而且本身就是實踐的最直接的存在形式。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是豐富復雜的,因此社會美也是繁多的,主要表現在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試驗領域。包括:社會斗爭及成果的美;生產活動及產品的美;日常生活的美;作為社會的人的美。

特別是作為一定時代、階級的主體的社會先進力量、先進人物身上的美。如為人類進步事業奮斗的獻身精神與行為,樂觀進取、吃苦耐勞、助人為樂的生活態度與道德情操等。中共中央提倡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就是這種美的具體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藝術美網路-自然美網路-社會美

㈢ 為什麼說沒有想像就沒有藝術創造

因為眼見耳聞碰觸之外,均需想像方能所及。
而顯然,藝術作品裡的內容,眼見耳聞的只是極少數「實物」,更多的不可觸及之物需要藝術家的想像力去彌補去完善去創造,比如,花的顏色如何互相影響,被房子遮擋的風景,人物眼神的表情,果實內部如何支撐表皮,以及更多的形體和色彩的超現實、抽象、觀念,則更需要思想、想像力了。
正如帕斯卡爾所說:「人是一支會思想的蘆葦。」
作為「實物」的蘆葦是很細小微弱的,而思想、想像力才是永恆,決定人之所以為人。

㈣ 什麼是藝術美如何欣賞美

藝術美是經過藝術創造實踐,把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煉,集中的表現在藝術作品中的美。在美學史上,由於美學家的哲學觀點不同,對藝術美的認識也不相同。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出發,認為藝術美是歷年在高級發展階段上的美,是美的高級形式;他主張藝術美高於自然美,宣稱藝術美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心靈產生的再生的美,心靈和它的產品比自然和它的現象高多少,藝術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車爾尼雪弗斯基則從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出發來批判黑格爾,主張自然美高於藝術美,認為「客觀現實中的美是徹底的美的。」「藝術創作低於現實中的美的事物」藝術只是生活的蒼白而不準確地反映。馬克思主義美學認為,藝術美是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藝術離不開形象,因而藝術美主要的是藝術形象的美,它同藝術形象一樣也是源於現實生活,同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一樣具有生動性和豐富性等特徵,但它又跟藝術形象一樣不同於現實生活,它是藝術創造的人類審美活動的結晶,是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
藝術美欣賞的環節和要素。
藝術美是存在於藝術作品中的美,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反映和審美創造的物態化形式。藝術美雖然要以現實為基礎,但它不是簡單的復制現實。藝術美具有客觀性,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沒有藝術家對現實的加工、改造和審美創造,藝術美也是不可能產生的。藝術家在藝術中總是融入了安靜對生活的感悟與評價,因而藝術就表現出極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一切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對客觀現實生活的再現與對主體思想感情的表現的統一。當然,在具體的作品中,有的偏重於再現,有的偏重於表現,可以各有側重;但是,完全脫離了表現的再現,完全脫離了再現的表現,這樣的藝術作品是沒有的。相教於藝術作品帶有的主觀性,無論明顯或是不明顯的,現實美則是與各人的情感相結合的。自然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它與人的社會活動的聯系也是廣泛而復雜的。同一自然物,在各人的眼中表現的美也可以是不一樣。就拿一朵花來說吧,有人看到的是它的嬌羞,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艷麗,有人看到的是好花還需綠葉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也有不美和丑的。但是,通過藝術家的集中、概括,生活中的丑卻也可以轉化為供人欣賞的藝術美。例如,在生活中,噪音總是引起人們的厭惡、不快,但運用到音樂當中的沙球,發出的同樣是噪音,人們卻覺得它很和諧、動聽。

㈤ 藝術美的定義是什麼美有哪些欣賞方式

什麼是藝術美?如何欣賞美?
藝術美是指你的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真、善、美,給人視覺上、聽覺上、心理上帶來美感和感動等等。美的藝術作品一定要表現出美好的感情和價值觀。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只要你有好的眼光,具有常人不具有的藝術天賦在線等表演藝術美(音樂、舞蹈等) 視覺藝術美(繪畫、攝影等) 造形藝術美(雕塑、建築藝術等) 視聽藝術美(電影,電視等) 語言藝術美(文學等) 綜合藝術美(戲劇、歌劇等) 比較新的分法,則根據時空性質將藝術與美學中的其它重大問題一樣,美的分類,也是美學史上一直沒有規范解決的問題。我國美學教科書中常見的是根據審美對象自身性質的分類,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形式美等等。這種分類,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類變成美學原理中的,簡潔點~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美和自然美雖然廣闊、生動和豐富,但是由於許多限制,它們仍然不能充分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在一般情況下,和藝術相比較並不經常表現得那樣集中、精粹和典型,時間和空間的
藝術美的核心是什麼?
藝術美: 是自然美 在日落時天空中來不及追隨太陽的殘霞照耀下,村落顯的那麼孤獨。近處縷縷青煙中老樹的枝幹上還停留著烏鴉,天空中還有大雁孤單的身影。在青山綠水中,一切的一切是多麼孤單與孤獨。美的哲學意義 美的哲學意義: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實中的實現或對象化;簡單說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美的本質,形態及研究 美學研究的中心范疇,包括美的本質和美的形態。 美的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美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藝術美特徵是什麼藝術美的特徵 美的藝術形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深深根植於生活之中。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形象,也就沒有藝術形象的美。藝術形象的美,歸根結底只不過是生活的反映。 我們了解了藝術美的基本內容,那麼,藝術美又有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美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

㈥ 為什麼說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

漢代藝術的基本特徵和美學風格是氣勢和古拙,是因為漢代藝術中,運動、力量、「氣勢」就是它的本質,並體現出「古拙」的外貌。
(一)「氣勢」是漢代藝術的本質。在漢代藝術中,運動、力量、「氣勢」,是它的本質。這種「氣勢」甚至經常表現為速度感。而所謂速度感,是以動盪而流逝的瞬間狀態集中表現著運動加力量。在漢代藝術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靈、個性或內在狀態,而是以其事跡、行動,亦即其對世界的直接的外在關系,來表現他的存在價值的。漢代各種藝術形式中所描繪的激烈緊張的各種戰斗,戲劇性的場面、故事,都是在一種快速運動和力量中以展現出磅礴的「氣勢」。在漢代藝術中,動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們狂奔亂跑,活潑跳躍,遠不是那麼安靜馴良,根本不像唐代那樣盡管威武雄壯卻靜態佇立。同樣,不管是神話幻想、歷史故事或人物形象,雖然有時表面上也是靜止形態,卻仍然包含著內在的運動、力量的氣勢感。如著名的「馬踏飛燕」,體現的是速度;「荊軻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間,也是速度。正因為如此,行為、事跡、動態和戲劇性的情節才成為這里的主要題材和形象圖景。一往無前不可阻擋的氣勢、運動和力量,構成了漢代藝術的美學風格。
(二)漢代藝術體現出「古拙」的外貌,使「氣勢」與「古拙」渾然一體。漢代藝術由於是靠行動、動作、情節而不是靠細微的精神面容、聲音笑貌來表現對世界的征服,於是粗輪廓的寫實,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細部的忠實描繪,構成了漢代藝術的「古拙」外貌。漢代藝術形象外貿看來是是笨拙古老的,姿態不符常情,長短不合比例,直線、稜角、方形又是那樣突出、缺乏柔和等,但這一切都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上述運動、力量、氣勢的美,「古拙」反而構成這種氣勢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就是說,如果沒有這種種「拙笨」,也就很難展示出那種種外在動作姿態的運動、力量、氣勢感了。過分彎的腰,過分長的袖,過分顯示的動作姿態等,「笨拙」得不合現實比例,卻非常合乎展示出運動、力量的誇張需要。包括直線直角也是如此,它一點也不柔和,卻恰恰增添了力量。「氣勢」與「古拙」,在漢代藝術中是渾然一體的。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