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什麼是藝術上的審美

什麼是藝術上的審美

發布時間:2023-01-15 01:14:48

1. 在現藝術的審美特徵是什麼

追求純粹,提倡原創,引形式至上,自我中心,整體單調。
審美一般具有直覺性、情感性和愉悅性等特點。審美直覺就是對美的形態的直接感知,是對審美對象的整體把握。
現代藝術起源於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臘、西亞)的西方藝術到19世紀後期,出現了轉變的苗頭,這個苗頭進入20世紀後,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這就是西方的現代藝術。西方現代藝術由各種不同類型的視覺風格組合而成,是基於科學和理性基礎上建立的,是西方數百年來的思想文化核心。

2. 藝術審美的特徵是什麼論文

藝術審美性

(一) 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只有那些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感,具有審美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能稱為藝術品,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完成實用向審美的過渡。

(二) 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合 1.
藝術美高於現實美,由於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把現實中真善美凝聚到藝術作品中,藝術中「真」不等於生活真實,而是經過提煉和加工,使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善」也不等於道德說教,是藝術家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中,化善為美。
2. 生活中「丑」
的東西經創造性勞動,通過審美特徵將丑在藝術作品中體現,變成藝術「美」,事物本身「丑」性質沒有變,但是作為藝術形象已經具有審美意義。 3.
以丑襯美:塑造藝術丑角的目的在於突出美,丑角極丑,美的形象更美 《雷雨》魯大海的美 周朴園的丑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甲丑
「美醜對照」是雨果的美學主張 副主教克洛德 敲鍾人卡西莫多 4.
化丑為美:藝術美,不僅在真實反映生活美,也在於真實反映生活丑,同樣寄寓作家的美學評價思想,通過典型化,將丑很美的表現出來,關鍵在於作家以先進的審美理想去觀察丑,否定丑,在作品中形成對丑審判,丑就作為一種被審判被否定的對象而具有美學價值。
別里科夫《套中人》 奧楚蔑洛夫《變色龍》
真實反映丑,包含對丑的憎惡、批判鞭撻,從而使生活丑在藝術創造中轉化為藝術美,以特有藝術魅力撞擊人們心靈,激發人們情感,使光明、美好的事物更動人。

(三) 藝術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二者有機統一,隨著藝術實踐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變化發展,從內容出發選擇最恰當的形式以加強沒的藝術表現力,使藝術形式美日益豐富
黃金分割——有機建築 1. 對比與調和:兩級對照 調和統一 2.
節奏與韻律:音響有規律長短強弱的交替組合,詩歌中聲韻和格律,如作品結構頗為有序,情節安排輕重適度,逐漸變化中包含著統一 3.
對稱與平衡:整體各個組成部分間對應和一致,如和諧布局,節律調和

3. 舉例闡述藝術的審美性

審美是藝術最核心的功能 :
(1) 藝術的本質特徵決定了藝術的首要功能是審美。
藝術品以意象世界作為核心。藝術家創造藝術品,首先是創造意象,意象的生成,伴隨著藝術創造的全過程。藝術意象的最根本的特徵是它來自實在的世界卻追求虛擬的審美效應。接受主體在對待藝術品這一精神產品時,在作品中意象的導引、暗示下,主體不斷重構意象、趨向虛擬境界。這是一個超功利的、審美的過程,藝術在其中實現的也主要是其審美功能。同時,藝術意象的營構主要也是為了傳達人類的審美經驗。
(2) 藝術的多元功能須通過審美功能間接實現。
因為藝術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藝術的種種非審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單獨存在,只能體現在意象體系中。藝術的多元功能正是在藝術欣賞過程中間接實現的。在鑒賞藝術意象過程中,審美經驗的傳達始終是最主要的,但也不排斥消遣娛樂、認識效應、道德教育、思想啟迪等功能同時發生。賀拉斯所說的"寓教於樂",是指寓教育功能於審美功能中,通過審美功能的實現間接地實現教育功能。
(3)應當恢復審美在藝術諸功能中的首要地位。
藝術的首要功能是審美,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審美功能卻往往被人們忽略、遺忘、甚至有意貶低。如"文革"與"文革"前十七年,由於極"左"路線的干擾,藝術的審美功能遭到了曲解。雖然人們一般把藝術功能歸結為認知、教育、審美三個方面,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重視教育、認識功能,而忽略審美功能;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藝術的政治宣傳、教化功能提高到無以復加的高度,而審美的功能卻被打入冷宮,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們反對藝術的"唯美主義"或"藝術至上主義"。但在我國的藝術和審美實踐中,忽視審美這種不良傾向根深蒂固,影響更大。因此我們應重視審美在藝術諸功能中的首要作用。

4.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是什麼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如下:

藝術形象又是藝術家認識體驗生活的結果,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結晶,因此藝術形象又具有藝術家審視、體驗生活時把握到的鮮活性和具體性,通過人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感受、把握到藝術形象的色彩、線條、聲音、動作,給人以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無動於衷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系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系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感悟。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

(4)什麼是藝術上的審美擴展閱讀:

造型藝術:

所謂視覺藝術即美術,是指通過人的視覺感官(眼睛)及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手段去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

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中,視覺最為復雜、細致和靈敏,同時也是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外在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常常通過視覺活動而被人感知。因而,視覺藝術的種類和樣式也最為豐富,甚至其他藝術也往往需要以視覺感受為基礎來構造藝術形象。

人類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視覺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繪畫和雕塑。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以視覺為審美途徑的藝術種類和手段也日漸增多,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書法、攝影等是最為典型的視覺藝術種類。

直觀性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審美特徵。視覺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觀的形狀、色彩(或色調)和質感(質地或體量)及其構成關系。

因此,在視覺藝術中,無論是平面(繪畫、書法與攝影)還是立體(雕塑、建築)的造型,都十分重視形式美規律的運用,多樣統一、對稱、均衡、對比、和諧以及圖與底的關系等,都是構成視覺藝術審美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視覺藝術中,形式和內容、形象與意味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構成了視覺藝術無比豐富的審美魅力。例如,基於對生命運動變化和不同質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線條可以產生直接的審美感染力,不同的線條則能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

因此,線條不僅成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要素,也是其他視覺藝術的重要語言。色彩具有影響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視覺藝術的主要審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調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傾向,獲得視覺快感並體悟其表現意義。

5. 如何認識藝術的審美本質{800字左右}

人之所以能夠欣賞美、認識美並且創造美,就是因為人與現實之間存在著這種審美關系。在這種審美關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既沒有審美主體,也沒有審美客體,美對人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當人與現實之間建立起審美關系時,「自在的美」才能轉化成「為我的美」,即具有美學意義的美,才能被人們所認識、所欣賞,才能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即「人化的自然」。當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美學關系建立時,也就是人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有在實踐的條件下相互轉換。

美的本質是和美的規律聯系在一起的。美的規律首先關繫到事物的本質特徵、事物的內容和普遍性。另一方面,也關繫到事物的外在的現象、形式和個別性。美是形象的,事物內在的本質必須直接表現在外部現象上,通過一定的形式或形象顯現出來,才有可能成為美的事物。凡是以突出、鮮明、生動、確切的現象、形式和個別性,充分表現出本質、內容和種類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

當客觀事物的美與審美主體的審美觀念相符合,於是產生了美的感受與感動,既有感官的快適,又有理性的滿足,整個身心都感到愉悅,就是美感。在審美認識基礎上形成的審美觀念是美感產生的根源,也就是說,審美觀念決定了美感的產生。

藝術反映現實中的自然美和社會美,但它並不就是客觀的現實生活,不是現實中的美;而是通過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反映現實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美,並且用物質手段將他的審美觀念傳達出來,表現出來。藝術在本質上說,就是藝術家審美意識或審美觀念的一種表現形式。

另一方面,我們在承認和肯定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的前提下,說藝術是藝術家審美觀念的表現形態,是在強調藝術的社會本質的前提下強調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點。藝術家正是根據他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認識,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的,他的作品所表現的是他自己的審美觀念,是他的「胸中之竹」。在這層意義上講,也可以說,藝術就是藝術家的一種自我表現,但應是為著審美目的、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審美創造的一種自我表現。藝術家在這種自我表現中,把美展示給觀眾,把丑揭示給觀眾,把他對社會生活獨特的審美認識和審美評價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在欣賞他的作品時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審美享受,受到審美教育。因此,藝術是藝術家對現實審美認識的集中表現形式。而優秀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則是美的高度集中表現。

6. 藝術的審美屬性(筆記)

如何理解藝術的審美屬性?

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第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

一、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藝術的審美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審美意識。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終於完成了由實用向審美的過渡。藝術也正是在這一進化歷程中產生,成為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

藝術美作為現實的反映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比現實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夠更加充分地滿足人的審美需要。與此同時,藝術又是人類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的表現。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藝術的審美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審美意識。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終於完成了由實用向審美的過渡。藝術也正是在這一進化歷程中產生,成為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

藝術美作為現實的反映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比現實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夠更加充分地滿足人的審美需要。與此同時,藝術又是人類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的表現。

一、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藝術美之所以高於現實美,是由於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藝術作品中。藝術中的「真」,並不等於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而是要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通過提煉和加工,使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也就是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藝術中的「善」,也並不是道德說教,同樣要經過藝術家的精心創作,是藝術家的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當中,也就是化「善」為「美」,體現為生動感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例如:電影《烈火英雄》是根據真實生活中的事件進行改編,導演把里邊里人物進行提煉和加工使劇情更加符合電影的故事情節性,把現實的真和善融入電影,使觀眾感受它的人性之美和藝術之美。

3.毫無疑問,生活中除了真、善、美,也有假、惡、丑。生活中「丑」的東西一旦進入了藝術,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同樣要通過審美特徵將生活中的「丑」在藝術作品中展現出來。在生活中即可以找到美的現象又可以找到丑的現象,在藝術中卻一概都以審美性表現出來。生活中的「丑」經過藝術家的能動創造變成了藝術美。事物本身「丑」的性質並沒有變,但是作為藝術形象它已經有了審美意義。例如:魯迅筆下的阿Q在生活中他不學無術、游手好閑它是一個丑的形象,但是通過魯迅的書寫,他又具有了藝術的審美性。

4.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作為藝術的一種特徵,藝術美注重形式但並不脫離內容,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

由於各種藝術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每個藝術門類在運用形式美的規則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規律。然而,這些形式美的法則又並不是凝固不變的,藝術貴在創新,隨著藝術實踐的不斷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藝術家們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尋找美的形式,從內容出發去選擇最恰當的形式以加強美和藝術的表現力,從而使得藝術的形式美日益豐富和發展。例如: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它之所以動人, 在於它既揭示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 又表現了在這樣的殘酷中未曾放棄的理想與純真。不僅在形式上保持視覺美感, 而且在內容上一直體現人性的真善美。

7. 藝術的審美屬性

  1. 藝術的審美屬性是指藝術作品能夠被感知、體驗、理解、想像、再創造,人們能以藝術形象為對象,通過藝術作品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

  2. 人類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高級、特殊的形態。所謂審美,簡單地說,就是感受、領悟客觀事物或現象本身所呈現的美:具體地說,它指的是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歷史地發生和建構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

  3. 藝術審美與一般審美的不同,主要是由於它的審美對象不同,它是以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的對象。一般審美是對現實美的觀照,現實中的客觀事物或現象,原不是作為人們的實踐對象和認識對象而存在的。

  4.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藝術審美需求。藝術給予人的只是一種審美愉悅、審美享受和審美評價,只在人的精神上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不能像客觀事物那樣可以作為實用品出現,如畫上的馬不能騎,香蕉、蜜桃不能吃等。藝術必須具有美的品格,只有體現了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才具有審美價值,也才能實現以審美功能為前提的各項社會功能。

8. 藝術的審美本質是什麼

藝術既然與美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如此重要的關系,那麼美就應該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審美就應該是藝術的核心本質。理解美,不僅限於形式,還要關繫到形式後面的意義。
審美關系,是指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發生美學上的關系。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通過審美實踐活動,在審美客體中發現、感知、認識和欣賞它的美,把握相關美學特徵如崇高、滑稽等。而只有當人與現實之間建立起審美關系時,才具有美學意義的美,才能被人們所認識、所欣賞,才能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
在不同的關系中和不同的條件下,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美的規律關繫到事物的本質特性,關繫到事物的內容和普遍性,還關繫到事物的外在的現象、形式和個別性。美是形象的真理。藝術作品的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統一。美感從根本上說,是客觀事物的美作用於人而引起人的一種意識活動和情感活動,這種意識活動和情感活動只有在人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審美認識的基礎上才能發生,當客觀事物的美與審美主體的審美觀念相符合,於是產生了美的感受與感動,既有感官的快適,又有理性的滿足,整個身心都感到愉悅。
從藝術與藝術家的關系來看,藝術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審美認識的表現形式。通過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反映現實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美,並且用物質手段將他的審美觀念傳達表現出來。因此,藝術從本質上說,就是藝術家審美意識或審美觀念的一種表現形態。承認和肯定這一點也是在強調藝術的社會本質的前提下強調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點。也可以說,藝術就是藝術家為著審美目的、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審美創造的一種自我表現,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審美認識的集中表現形式。
對藝術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一般的認識能力、想像力、直覺能力為基礎,但是這些能力本身並不是審美能力。藝術的審美教育要培養的是對藝術的審美態度,對藝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特徵、風格樣式的感受力以及對藝術具有豐富的審美經驗。從理論上說必須對藝術作品採取一種超功利的審美關照態度,這需要各種審美能力來支持。是對藝術作品形式的領悟能力和感受能力。藝術作品是一個由形式和內容互相聯系而成的整體,審美的意義就是對整體的把握能力,既關注作品的形式,也領悟作品形式所包含的意味,這是對生活的重新構造和解釋。從而提高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朝著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發展。
藝術不但以自身的存在方式與社會中的其他事物區別,也在接受方式上有特定的審美接受方式———審美態度與它相適應,從而藝術作品在其現實性上成為藝術作品。藝術是對社會的一種反映形式。但是藝術家們並不是單純因此而創作,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通過對生活的反映來干預、參與,甚至重新構建我們的社會生活。藝術返回社會生活就內在於藝術接受和消費的形式中,藝術的接受與消費使藝術重返社會生活還表現在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構造新的社會生活上。

9. 談談你對藝術審美特徵的理解

藝術設計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或者說價值實現活動,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系、想像,乃至理解、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內涵是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藝術審美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又是審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藝術通感在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好比"橋梁"一樣,使藝術之間相互溝通,相互轉化。使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也使藝術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它對各種藝術的觸類旁通,甚至融會貫通起著橋梁的重要作用。

認識藝術通感

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互通有無的特點,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通感。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藝術通感就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其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其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所以,藝術通感應當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通感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徵,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通感點,從而作藝術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像空間;對於藝術接受者而言,其藝術通感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所以,藝術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和體現。

藝術通感又稱通覺、聯覺、移覺或連帶感覺,是指在各種藝術符號的流動中,從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審美體驗的心理過程。它是不同感覺的相通與挪借,是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思維,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創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及藝術境界:通感有"感覺直覺聯想"和"情感態度聯想"的方式。在藝術審美中藝術通感是使藝術符號流動起來,並產生高層次審美體驗的關鍵之一。

人對世界的感覺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由此形成了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從"通感"的角度講這五種感覺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通感"在審美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它要求人們,不僅觀其形,更要見其神, 即從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內在精神,從情感起伏中體會到它的深刻含義。因此,我認為單一感官的發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藝術能力,在審美培養中應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即用"通感"豐富心靈的審美體驗,用藝術通感在各種藝術間建立審美溝通的橋梁。藝術通感不僅僅發生在感覺層,它是更高級的心理活動。其間要注意"統覺"對人的意識所進行的統一整合方面的獨到作用。統覺將分散的感覺刺激調動到一個整體集合內,各類不同刺激在整體作用下產生了關聯。統覺的綜合作用是依據關聯和聯想,由統覺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集合觀念,並引起兩種統覺分析:一種叫想像,一種叫悟性。統覺中正是有了關聯和聯想才產生了集合觀念--整體性認識。

藝術的審美特徵

在文藝學中,根據各種藝術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文學是語言藝術。在藝術審美中,藝術審美特徵是通感審美的基礎,藝術家和鑒賞者必須在各種藝術審美特徵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在相互間建立聯系,才能使通感審美在各種藝術間自然流動。因此利用藝術通感進行審美,必須對各種藝術的審美特徵有所了解。下面便對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做簡要分析: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通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像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系,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通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藝術上的審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