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藝術最有用 為什麼藝術教育無可替代
因而能促進幼兒想像能力的發展。
第二,促進其個性發展第一,達到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純潔,更聰明的目的,它有利於滿足幼兒的多種發展需要,需要幼兒用耳朵聽、用眼睛看。 藝術教育以形象思維為主,有助於促進幼兒右腦開發和提高,對於發展和健全幼兒智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三,有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幼兒期還是想像活躍的高峰期。繪畫、泥塑、歌唱,藝術教育能夠陶冶幼兒的道德情操、舞蹈、朗誦等藝術活動都要求幼兒進行再造想像,為幼兒樂意接受 。在藝術活動中。藝術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這些具體形象就是幼兒思維活動的材料、用歌喉唱、用手畫畫和演奏、用身體和四肢舞動跳動等,這正滿足了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的需要和特點。藝術教育還符合幼兒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特點。藝術活動中畫面的結構和色彩,音樂的高低、節奏、旋律等往往會使幼兒頭腦中呈現某種相應的形象,並通過審美活動,藝術教育有利於開發幼兒智力。 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能給人以審美享受
㈡ 藝術教育對於青少年發展的意義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青少年提高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全面發展具有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於發展青少年的全面思維
人的思維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類,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視其中的一種,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維,它可制約一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 「應試教育」恰恰對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一種束縛,而且是很大的束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一個人必須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高質量、高素質的健全的思維。小時候有想像力,思維得到了健全的發展,以後才能有更好的創作。
二、有助於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夠離開感情,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必須以感情作為橋梁,作為紐帶,才能產生教育的效果。教育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特點不僅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現在的兒童、少年,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系少了,疏遠了,淡漠了。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三、有助於加強德育教育,以美輔德
素質教育中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教育不能乾巴巴地說教,必須像春風那樣「隨風潛入夜」,通過漸進的方式進行。藝術教育的特點就在於它不是強迫的,而是通過藝術活動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感情,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過藝術教育幫助青少年明是非、知善惡、識美醜,以「善」為美,以「德」為美,以「愛科學」為美,以「愛國」為美,以「好學」為美。在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藝術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人們常常不自覺地用專業藝術教育的眼光和要求來看待藝術教育,因而往往使藝術教育的發展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重視提高,忽視普及;重視比賽,忽視教學;重視藝術尖子人才,忽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藝術比賽的結果和成績,而忽視活動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等,這些都偏離了藝術教育的方向,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專業藝術教育是一種選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對的是極少數具有較高造詣和較高條件的學生,採取沙裡淘金的淘汰方式進行培養,而非國民素質教育。而藝術教育則是通過藝術手段達到教育的目的,即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㈢ 兒童藝術教育的誤區
兒童藝術教育的誤區
兒童藝術教育的誤區,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家長所關注的,藝術的教育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家長們需要避免進入誤區。下面一起來看看兒童藝術教育的誤區及相關內容。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等同大雜燴
很多父母對藝術教育究竟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對他們來講,藝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到課堂這外更多的東西,除了幼兒園正常的藝術教學之外,父母還一廂情願地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什麼「國畫」「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這樣的教育中成為全才,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使得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快樂的出發點,到最後卻又成為孩子另一個沉重的負擔。
形成原因:概念混淆,抹殺興趣,盲目跟風
專家提醒:幼兒藝術教育的范疇具體包括音樂、美術、舞蹈三類。而且藝術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選擇,這一點父母絕對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為每一個孩子和成人的興趣愛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選擇就等於失去了藝術教育的宗旨。同時,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將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中的輔助內容,如將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抽取出來,以藝術的形式包裝,但卻忽視了幼兒欣賞、創造美的過程,忽視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變成了技能訓練
重「術」不重「道」是現在藝術教育中最常見的通病,雖然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還是不自覺地拿彈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等作為孩子藝術教育成果的衡量標准,而忽視了孩子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認為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附屬品,學好藝術可以為各類考試添加籌碼也是多數父母的心態。
形成原因: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專家提醒:藝術教育不能完全忽視技能技藝的訓練,但是不能過分強調技能技藝,因為歸根到底,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就像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樣,孩子在合唱的時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齊、洪亮,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很生硬,這就是因為孩子在歌唱時並沒有發自內心的感到愉快,只是當作一種機械化的模式在進行表演,自然感覺不到美感,當然臉上就表現不出發自內心的愉悅。此外,音樂和舞蹈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舞蹈並不能被音樂代替,現在很多藝術幼兒園都去掉了專門的舞蹈課,而興保留聲樂課,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種現象。
錯誤概念:拿專業水平要求孩子
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給孩子樂趣,並不是讓孩子過早地達到專業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師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從而拿一套專業人員的標准來衡量藝術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藝術教育和純粹的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藝術水平,但這和幼兒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的初衷並不一致。
形成原因:認識模糊,拔苗助長
專家提醒:藝術過於枯燥和專業,就會人為地破壞兒童的天性。比如,我在一些幼兒園考察時發現,老師在上鋼琴課時,要求孩子反復鍛煉手型、指法,幾個簡單的音節讓孩子重復訓練幾十遍,這樣的藝術教育的確堪稱專業,可是如此枯燥的訓練方法,怎麼能讓孩子產生興趣。把這種培養專業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兒藝術教育之中,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忽視了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情趣、情感體驗的培養,使技能與情感分離。為兒童准備的藝術教育不能過於枯燥和專業。
藝術教育於幼兒成長中的重要性
一、藝術活動能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感,體現成就感。
《綱要》中多次提到: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一般幼兒對於藝術活動表現出來的熱情,都是自發的,屬於淺層興趣,這種自發的興趣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比如說今天班上拿來了好多的大紙箱,幼兒一個個都感到很新奇,一會兒蹲在紙箱裡面,一會兒用紙箱套住身體,覺得好玩的不得了,他們根本沒有想過這些紙箱是用來干什麼的?放在活動室干什麼?一堂藝術活動下來,他們就清楚了:原來紙箱除了可以裝東西,把它拆剪下來後,還可以印畫,來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正是這堂藝術教育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將淺層興趣引申,提高到了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這也叫「動機呼喚」。藝術活動同時也賦予幼兒以滿足感和成就感。像一堂折紙課下來,有的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折紙的要領,並完成了作品,看到其他小朋友還在折,他們心裡就會感到很滿足,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折紙作品評析的時候,老師的接納、贊許,別人的贊嘆聲給了他們鼓舞,讓他們有了一種成就感。
二、藝術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
每個人活著都要有自己的價值,而有價值的東西就要表達於公眾面前。幼兒同樣具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慾望。由於他們所能運用自我表達的手段不象成人那樣擁有很多種方式,藝術就成為了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
《綱要》中反復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是從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原因是那所幼兒園的壓力大,而那孩子又很內向,不願去接近人,所以就想換個環境。自從他來園後,我就處處去留意他,覺得真是個「怪」孩子:睡覺不願意睡、衣服濕了不給換、上課提問他的時候,明明他會的卻不愛回答。。。可漸漸地,我就發現他繪畫很好,自己經常在一邊畫畫,這樣我就借機去表揚他,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他慢慢地開始改變了,開始樂於去參加一些活動,並在繪畫比賽中獲得過金獎。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也許他不懂得去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就選擇了畫畫。而他的這種自我表達,沒有受到外人強加的干預和控制,完全是由自己做主的,這也就是藝術提供的自主性。不用太多的言語,就能將他想要表露於眾,表現於外的內在信息傳達給別人。可見藝術體現在幼兒中的`重要性。
三、幼兒藝術活動是精神創造活動。
幼兒具有強烈的創造慾望,他們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下,不停地進行各種尋求和探索。現代藝術以創造為前提,其基本特色是求新求異的創新,所以,幼兒藝術是發揮年幼兒童創新潛能的最佳載體。一般意義上"創造」都是把重點放在作品本身上,不管這項作品是模仿來的還是抄襲來的,而幼兒藝術活動本身則著重去培養幼兒的重新能力和重新建構能力。幼兒藝術創新還具有兒童特有的浪漫性。幼兒天性大膽、無拘無束,他們的創意也會是不拘一格。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繪畫可能就是他們表達自主創新的最好方式。這種方式具有一種超越性,他們會將自己看不見的東西想像出來,表達出超越尋常的作品。在繪畫的天地里,他們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我曾看見過這樣一幅作品,是出自一個性格內向的男孩。畫上有很逼真的小鳥、小草,還有兩個形似卡通人物的小孩抱在一起,我就問他:「這是你的好朋友嗎?」他點點頭。「是個女孩子吧?」(因為我看到其中一個小孩辮子很長)他立刻大聲反駁說:「不是,他是個男孩,是我的好朋友。」「你的朋友有這么長的頭發嗎?」「不,是我幫他畫上去的。電視上也是這樣的。」哦。我明白了,他正是通過電視媒介使自己的思維超然物外,以浪漫的手法超越了具體形象本身,把現實生活想像成了卡通世界。藝術教育在不同領域的交叉和融合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幼兒時期發展藝術教育必不可少。
4~6歲幼兒藝術活動的教育
一、年齡特點:
每個幼兒都有熱愛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學習藝術的潛能。
藝術活動的情感性、愉悅性、形象性、(聽覺形象、視覺形象)、想像性、活動性、等特點符合幼兒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特點。由於幼兒分得言語能力不足,藝術活動經常成為他們表達對周圍事物認識和情感態度的方式與手段。幼兒需要在聽覺、視覺、肢體運動及言語的充分協調下,獲得藝術體驗。
幼兒對鮮明而有特點的節奏、音響和舞蹈律動局有濃厚的興趣,節奏性活動是幼兒階段主要的音樂活動。幼兒發聲器官稚嫩、尚在發育初期,聽覺分辨能力的發展也是一個逐漸精細的過程,因此,他們開始歌唱時往往不易唱准音調,且音域較窄。幼兒階段是音樂感受能力,特別是聽覺能力的發展的關鍵期,應通過各種綜合性藝術開發幼兒的音樂潛能。
4歲左右的幼兒開始進入「形象期」。他們對表現自己的經驗、情感和想像有明確的目的,能用簡單形狀逐漸深入地表現越來越多的事物。
幼兒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聆聽和朗讀節奏鮮明、有韻律的歌謠,喜歡看變化多樣和色彩鮮明的動畫片、木偶劇與兒童劇,喜歡在游戲中再現和表演他們感興趣的人物表情、動作和活動場面,表演時又在不斷的求新與創造。
幼兒藝術能力的發展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幼兒自發的藝術活動既體現著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現有的水平,也顯示出他們在某項活動中的天賦和潛能。
二、領域目標及教育內容與要求:
能感受並喜愛生活、環境和藝術中的美。
1、支持、鼓勵幼兒在進一步感知、探索和體驗音樂的強弱、快慢、音調的高低和音色的變化中獲得美的感受。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歌謠、歌曲和生活中節拍與節奏,從中感受韻律美。
3、提供內容豐富的簡單音樂作品,支持、鼓勵幼兒體驗這些作品的基本情緒和情感,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語言、繪畫、動作表演等)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初步干支音樂的開始、結束、前奏和二拍子與三拍子的不同。
4、支持、鼓勵幼兒主動尋找和發現周圍環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
5、支持、引導幼兒從生活用品、環境布置、節日裝飾及四季景色中獲得美的感受,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6、提供題材接近兒童日常生活的美術作品,引導幼兒認識作品所表現的事物,感受作品的美感特點,初步了解表現的方法。
7、支持、鼓勵幼兒欣賞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並樂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8、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詩歌、木偶劇、動畫片、皮影戲、小歌劇等藝術作品,引導幼兒感受其中的美。
三、積極參加藝術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愉快、豐富的情緒體驗。
1、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支持、鼓勵幼兒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並從活動中獲得愉悅的美感。
2、支持、引發幼兒模仿舞蹈動作的興趣。
3、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提供各種美術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勵幼兒用美術方式表達自己所見、所知、所想。
4、支持並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戲劇性的表演活動和興趣。
㈣ 為什麼藝術教育無法被替代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對 1999-2000 學年度與 2009-2010 學年度的藝術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時,做過一個有 5 萬多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結果頗感意外。畢業 1-5 年的學生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 11-15 年的結論是「人際關系」,而畢業 16 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必不可少。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實真正能做的,不過只有一件而已,這件事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藝術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件事。
㈤ 藝術教育是什麼
藝術教育旨在開展音體美、琴棋書畫等培訓,特別在學科類教學方面不要替代學校的教育功能。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主要路徑。人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幾乎每一種素質與能力的形成都和藝術教育有關。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人的認知能力是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礎。
在「雙減」背景之下,家長們對提升孩子藝術素養的需求更高。另外,校外學科類培訓被嚴控,這也促使校外培訓機構紛紛進行轉型「突圍」,不少培訓機構開始轉向藝術素養類課程,推出涵蓋了戲劇、音樂、美術等各種課程內容。推巨量認為孩子是否喜歡參加興趣班是家長們在選擇報班與否的關鍵因素。但家長們也要注意,藝術素養的提升不僅需要通過興趣班的課程學習,同樣也需要身臨其境的藝術活動氛圍。
㈥ 怎麼發揮藝術教育學科的美育作用
藝術教育學科的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加強藝術學科教學業務管理,開設藝術課和美學講座,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中學藝術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藝術教育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格調高雅,內容健康,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發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有較高水平的藝術教育。通過各種藝術學科的教學,使學生在掌握一定藝術門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能力。因此,藝術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揭示教材的內在美,講授要准確、簡明、生動活潑,善於創造美的情境,啟迪學生的審美心境,促進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引導學生感受美;要以和藹可親的教態、清晰准確的發音、流暢悅耳的語調、工整美觀的板書、靈活適用的教學方法,做到聲、形、情並茂,讓學生欣賞美;同時,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廣泛參閱,吸取眾長,充分准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活動,並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使學生體會創造美。
一些學校努力創造條件,在提高原有的藝術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請專家到學校進行美學講座,普及美學知識,培養中學生的美學理論素養,使他們愛美、懂美、會美。一位學生在周記中寫道:「歌曲《黃河大合唱》表現了滾滾黃河雷霆萬鈞、一瀉千里的雄偉氣勢,以及它所孕育的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偉大性格。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動情的。因為,歌曲崇尚的美使我們始終處於美感的激情之中,甚至於課後,那澎湃的激發仍要長久地留在同學心中。」
㈦ 藝術的主要社會功能有哪些
藝術的社會功能有三項:
1,認知功能
2,教育功能
3,審美功能
認知功能:藝術作品是人類文明和知識的載體。尤其是具象寫實的藝術作品中往往會記錄一些現實生活的事件和場景,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人們可以認識作品創作的年代的一些社會風貌,通過藝術作品了解和學習歷史。
教育功能:科學是以理服人的,而藝術則以情感人,藝術通過對觀眾情感的影響而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境界。藝術教育有著科學文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
審美功能:藝術作品的本質屬性是審美屬性,人們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滿足審美的精神需求。可以說,審美功能是藝術最重要的社會功能。
㈧ 學藝術對孩子的影響
學藝術對孩子的影響
學藝術對孩子的影響,我們都知道藝術教育在現在已成為了很多家長都很重視的事情,藝術學習對於孩子的大腦開發也是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就來看一看學藝術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吧。
藝術的作用
藝術學習對孩子的大腦開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們天生熱愛藝術——音樂、舞蹈、繪畫等等。不幸的是,在學校削減預算的時候,藝術類課程就是首先被去掉的。學校似乎沒有發現藝術對構建孩子大腦的重要性。
人的大腦分為兩個部分,左腦和右腦。左腦主要用於邏輯思維和過程分析,這通常是在學校的學習中訓練的,包括數學、閱讀、科學等。右腦支配情緒、直覺、創造力。當一個人在參與創造性的活動(如藝術)時,主要是右腦在起作用。學校教育忽視的,正是對大腦這部分能力的培養。
藝術對左右腦的影響
研究顯示,有天賦的孩子在解決問題時,他的兩邊大腦的電流活動都有增強。這表明,對大腦來說左右腦必須一起工作才更有效。藝術通過對右腦的刺激和鍛煉,能加強左右腦的聯系。孩子們應該學習藝術以使右腦促進兩邊腦部的協同工作,從而達到激發全部潛力的效果。
藝術的作用
不同於閃卡或背誦等單一的刺激方式,在跳舞過程中,綜合了音樂、動作、環境等多種元素,孩子在記住一個舞蹈動作的同時,其實也記住了這一段音樂、當時的肢體感受,以及所在空間等。這種立體記憶模式,通過視覺、聽覺以及觸覺全方位來刺激大腦皮層,可以讓記憶在大腦中長時間保留。等孩子到了舞台上,當熟悉的音樂響起,大腦就開始再現出鮮活的記憶。
藝術的氛圍
家長對孩子學習藝術最有效的幫助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豐富的藝術氛圍。我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無論孩子是學舞蹈、學音樂、學繪畫,都應該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帶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帶孩子多看演出、展覽,多與孩子溝通對美好事物的想法。其實這個過程也是提升整個家庭藝術氛圍的`過程,家長從中也有學習和收獲。
一、孩子綜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兒童是人的藝術才幹開端體現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藝術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經過藝術教育提高孩子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感受、賞識、點評、發明的才能,培育健康的審美情味和敏銳的審美詳盡的感知才能。使孩子從小酷愛生活、酷愛藝術、酷愛全部美好的事物。因而,藝術教育在孩子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是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法和途徑。
二、滿足孩子審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孩子對於藝術教育有一種天然的需要,他們好動,發現力強,藝術活動則為兒童供給了一個情感溝通與滿意的時機,成為他們喜愛的活動。孩子用歌唱、舞蹈、鋼琴演奏、扮演等這些外在符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念,抒情心裡的情感,感受到用藝術與他人溝通的高興,然後取得一種精神上的滿意,一種因自我肯定而發生的愉悅感。
三、培養孩子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
很多教育家認為,現在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即所謂的「全腦思維」。藝術創作是一個手、眼、腦並用的過程,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像,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現自己的審美感受、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幼兒在創作中通過心理操作和實際操作,把自身對美的感受轉達給他人。
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全面健康人格
藝術創造是兒童樹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徑之一,他們在創造中取得自在高興的體會,從孩子喜愛各種藝術訓練內容也能反映出其不同的特性。如:喜愛節奏明快的孩子,特性外向成分多,而喜愛畫安靜的孩子,特性內向傾向多。
五、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少兒藝術創作可以有效地催發幼兒的幻想力,激起他們種種美好的聯想;創作活動是比較自在的,它不受客觀自然規律的約束,能使人逾越時刻和空間,有生命與無生命,實際和夢想的種種約束,從而為幻想和發明提供一種可以自在賓士的廣闊天地,用一種實際化,形象化、具體可見、可聞的方式,使孩子的幻想和發明可以憑借藝術前言表達出來,完成出來。
六、有助於孩子腦部潛能的開發
在少兒期,大腦正處於發育之中,此時,既需要新穎鮮明信息刺激以開發智力,又要防止和避免疲勞,少兒美術,舞蹈,音樂等藝術創作恰恰兼有二者之長,適當地多讓幼兒參加藝術創作活動,對其大腦的健全發育會起促進作用。藝術教育的功能是整體的,它雖主要作用於右腦,卻又不止右腦,它所培養的空間知覺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不僅為智能健全的人所必需,而且它對於左腦語言功能也有促進作用。
㈨ 藝術教育為什麼很重要
↑↑↑點擊上面關注我們吧
前言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
做過一個有5萬多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
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
畢業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
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
畢業11-15年的結論是「人際關系」
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這一調查,與其說是人們對自我成長經驗的總結,不如說是這個時代對藝術教育越來越急促迫切的呼聲。那麼,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
1?對個體而言
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每個兒童都擁有一顆藝術的心。兒童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著游戲的精神和藝術的心靈。
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7-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沒有藝術和游戲陪伴的兒童,是孤獨不幸的;沒有藝術和游戲的童年,是黯淡無光的。如果一個孩子喪失了內心的藝術本能,人性意義上的「死神」就會降臨。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升人的心理調適能力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
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有助於人的人格形成
2對學校而言
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使學校生活張弛有度,充滿活力。有科學研究顯示,在充分的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成績測驗之間,存在著穩定的正相關關系。參加藝術活動的學齡期學生在口頭記憶測試上所獲得的分數,要比班上那些沒有參加藝術活動的同學明顯高出許多。
藝術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連綴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讓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美好,讓生命在高強度的學習過程中,並不顯得緊張與忙碌,而仍然擁有從容與優雅。
3對家庭而言
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在家庭中有意識地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詩意,讓教育變得柔軟,從而家庭成員的生命的存在,最終如同詩人荷爾德林贊頌的那樣:「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4對社會而言
美國學者艾伯利斯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有利於形成一個有內聚力的社會。」藝術教育使人不僅僅了解藝術本身,而且更多認知和理解藝術背後的社會文化、精神和價值,如此附著於藝術之上的文化、精神、價值更易於得到生動的傳播與廣泛的認可,必然會促使人們產生共同的社會文化和精神,價值和話語,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內聚力。
一般而言,藝術永遠是以創新者、弄潮兒的形象,站立在每一個時代的前沿。通過藝術教育,我們可以了解社會的文化思潮,緊跟時代的步伐,藉助於藝術思維的方式和藝術作品特有的闡釋範式,沖擊陳腐老舊的社會觀念,在更深遠的層面上綜合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更新觀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發現並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
5對民族而言
對民族而言,藝術教育是傳續民族精神的瑰寶,是積淀民族文化的法寶。藝術和藝術教育天生與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脈相連、水乳交融。藝術和藝術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著一個民族的審美品味,鍛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
6對人類而言
對人類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幫助我們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隻眼,交給我們開啟世界的另外一把鑰匙。人們一旦學會了用藝術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用這隻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觀自我成長,從而在心靈上發現自我,在精神上獲得豐盈,在生命上感受意義,在人生中活得從容。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往往也是頗具藝術修養的人士。比如愛因斯坦對音樂、文學的迷戀,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竺可楨、蘇步青、李四光、高士其、李政道等也都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難怪美國藝術學博士貝蒂?艾德華呼籲:「人人都應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總而言之,藝術教育在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圖甚至有這樣一個的觀點:藝術應成為教育的基礎。可以說,不重視德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準;不重視智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認知水平;不重視體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身體健康;而不重視藝術教育,損害的則是一代人的心靈世界,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想像力和創造力。(轉載禁止申請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