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西省銅鼓縣的由來
銅鼓縣地處贛西北邊陲,修河上游,介於東徑114°05′至114°44′,北緯28°22′至28°50′之間。因城東有一巨石色如銅,形似鼓,擊之有聲,故名銅鼓。東鄰宜豐縣,南接萬載縣,西介湖南省瀏陽縣(市)、平江縣,北連修水縣。地形西寬東窄,略呈三角形。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87%,丘陵盆地佔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座,屬典型的山區。全縣人口14萬,轄6鎮3鄉4個國有林場,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山區縣。
銅鼓是綠色之城 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4%,居江西省之首。境內有江西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面積達4762公頃,公園內有南方紅豆杉20多萬株,被譽為「南方紅豆杉之鄉」;有天柱峰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萬多公頃,公園內擁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22種,被譽為「江南生物世界」;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我縣9.2萬畝,佔全部面積的53.5%[1],森林覆蓋率高達93.8%,是長江中游地區鄱陽湖、洞庭湖和江漢三大平原之間的重要「生態孤島」。銅鼓年均氣溫16.2度,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空氣質量達國家一級標准,負氧離子含量達7萬個/cm3,被譽為「天然氧吧」。
銅鼓是福臨之地 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銅鼓親自領導和發動了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銅鼓是秋收起義前委所在地和指揮中心。革命戰爭年代,銅鼓有2.8萬多人為革命英勇犧牲,其中在冊烈士1.8萬多人,占江西省在冊烈士的7%。毛澤東同志在來銅鼓領導秋收起義途中,不料被民團巡邏查防隊抓獲,他憑借機智,巧施妙計,在此成功擺脫敵人的搜捕,留下了「腳踏兩省地,四元定乾坤」的傳奇經歷,銅鼓也因此成為一代偉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的福地。目前,該縣正在著手以毛澤東同志化險福地為龍頭,打造「中國紅色福地」。
銅鼓是客家之鄉 全縣人口的70%為客家人,是贛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銅鼓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民俗別具一格。美味獨特的客家飲食、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風獨具特色;甜美動聽的客家山歌還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譽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年來,銅鼓縣堅持走 「生態立縣、工業富縣、科教強縣、旅遊興縣、開放活縣」的發展道路,擴大對外開放,整合各類資源,大力發展具有銅鼓特色的生態經濟,實現了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B. 銅鼓縣有多少鄉鎮
截至2015年,銅鼓縣轄6個鎮3個鄉。6個鎮分別是:永寧鎮、溫泉鎮、棋坪鎮、排埠鎮、三都鎮、大段鎮;3個鄉分別是:帶溪鄉、高橋鄉、港口鄉。
銅鼓縣地處江西省西北邊陲,修河上游。因城東有一巨石色如銅,形似鼓,擊之有聲,故名銅鼓。東鄰本省宜豐縣,南接萬載縣,西界湖南省瀏陽市、平江縣,北連九江市修水縣。截至2015年,全縣轄6鎮3鄉4個國有林場,共有90個村民委員會,1143個村民小組,13個社區居委會。
(2)中國銅鼓藝術之鄉是哪個縣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民國38年7月14日銅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銅鼓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9月,袁州專區並入南昌專區,銅鼓隸屬南昌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南昌專區改為宜春專區,銅鼓隸屬宜春專員公署。
1968年2月,宜春專區改為宜春地區,銅鼓隸屬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宜春地區行署,銅鼓隸屬宜春地區行署。
2000年8月,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銅鼓隸屬宜春市。
參考資料:網路-銅鼓縣
C. 一共有幾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各是哪裡
我國已有400個地方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
D. 銅鼓文化源於哪什麼地方
廣西 廣西是古代生產和使用銅鼓的重要地區之一,壯族先民「濮人」是銅鼓最先的鑄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稱子,與楚同一等級,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畫中,圖中人物舉手向上敲打銅鼓的圖案出現多處,說明銅鼓早已在壯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銅鼓的歷史已有2000餘年,銅鼓的品種有北流型、靈山型、冷水沖型,它們都是銅鼓工藝的精品。銅鼓的鑄造藝術要求極高,它通體用銅合金鑄成,厚薄均勻,鼓面、鼓身有豐富多姿的圖案。銅鼓鑄造技藝,從采礦煉銅,用粘土製造鼓芯、鼓范,在泥胎上刻縷花紋,到將溶化的銅汁注入其中,焊上鼓面、鼓耳,最後是立雕,工序繁多。只有精湛的工藝才能製造出銅鼓珍品。
E. 江西省銅鼓縣面貌城市什麼樣子請介紹
摘要 銅鼓縣是贛西門戶。因城東有一巨石,色如銅,形似鼓,擊之有聲,故名「銅鼓」。全縣國土面積1552平方公里,轄6鎮3鄉4個國有林場,總人口14萬,是國家生態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創建縣和全省首個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南方紅豆杉之鄉。主要特點可概括為「四心」:
F. 銅鼓縣多少鄉鎮
六個鎮,三個鄉,來銅鼓旅遊的話你可以參考銅鼓旅遊攻略
G. 為什麼說貴州是「銅鼓之鄉」
因為貴州自古以來都是製作銅鼓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的人製作的銅鼓的質量非常的好,聲音也特別的洪亮。所以我們才會說貴州是銅鼓之鄉。
H. 銅鼓縣的歷史
銅鼓,漢、吳、晉、南朝均屬艾地。隋,開皇九年(589年),艾入建昌縣。唐,武後長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寧縣,艾入武寧縣。景雲元年(710年),改武寧縣為豫寧縣。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豫寧縣復為武寧縣。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析武寧西八鄉置分寧縣,隸屬洪州。五代,仍稱分寧縣。
宋,設江南西路,下轄洪州鎮南軍,改分寧縣為寧縣。太祖開寶八年(975年),改洪州鎮南軍為洪州,寧縣復為分寧縣。建炎四年(1130年),升分寧縣為義寧軍。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於武寧置寧州,隸龍興路,下轄武寧、分寧。大德八年(1304年),升分寧縣為寧州,仍隸龍興路。
明太祖癸卯年(1363年) ,改洪都府為南昌府,隸州如故。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改江西行中書省為江西都衛,改寧州為寧縣,仍隸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寧縣又升為寧州,屬南昌府。萬曆五年(1577年),設銅鼓營,以境內有「銅鼓石」而得名。
清初沿用明制,仍為寧州。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以鎮壓白蓮教劉聯登、宋懷璞、魏文宗起義有功,清廷於嘉慶六年(1801年)六月降旨,改寧州為義寧州,以示嘉許。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江西提督學政吳士鑒,奏清廷改銅鼓為撫民廳。宣統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銅鼓廢營建撫民廳,從義寧州析出,隸南昌府。
民國二年(1913年)7月,銅鼓廢廳建縣,直隸省。民國3年全省劃分4道,屬潯陽道。民國15年,廢道,銅鼓直隸省政府。民國20年夏,南昌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將全省「剿匪」區域43縣劃為9區,每區設立黨政分會,銅鼓屬第一區,分會駐地修水。民國21年6月,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二行政區,設治武寧。民國23年2月,國民黨為便利「清剿」,先後設立8個縣治特別區政治局,銅鼓東北部屬找橋特別區,設治找橋。民國24年4月,撤銷特別區,江西省縮為8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行政區,設治武寧。民國26年6月1日至27年6月1日設湘鄂,贛邊區政治局4處,屬江西省者為第二局,銅鼓隸屬第二局。民國28年3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南昌,是年冬,江西省擴大為11個行政區,銅鼓仍屬第一行政區,設治銅鼓。民國31年8月,經江西省1489次省務會議決定,全省調整為9行政區,銅鼓屬第二行政區,設治宜春。民國38年7月14日銅鼓解放,7月28日成立銅鼓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9月,袁州專區並入南昌專區,銅鼓隸屬南昌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南昌專區改為宜春專區,銅鼓隸屬宜春專員公署。1968年2月,宜春專區改為宜春地區,銅鼓隸屬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宜春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宜春地區行署,銅鼓隸屬宜春地區行署。2000年8月,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銅鼓隸屬宜春市至今。
I. 有人知道著名的「銅鼓之鄉」在哪裡嗎
廣西河池市東蘭縣
J. 隘洞鎮的銅鼓之鄉
隘洞鎮是壯族集中居住區,居住著壯、漢、侗、瑤、苗5個民族,其中壯族占總人口的96.96%。
隘洞可稱是東蘭的銅鼓之鄉,全鎮有189面銅鼓,佔全縣銅鼓儲藏總量的33%以上。每逢重大節日,這里的壯族村民都以打銅鼓來慶賀。尤其是「螞拐節」這天,這邊歌聲正酣甜,那邊鼓點又聚起。人們還要進行銅鼓對打比賽,敲打者不時變換著花點,輪番齊上,令人目不暇接;變化莫測的花點不時敲出「團結戰斗,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等成語的諧聲來,更讓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