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析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藝術是一種比理性的論證更普遍的語言,豪澤爾曾說過:「世上只有無藝術的社會,而沒有無社會的藝術」 。
一 沒有無社會的藝術
藝術作為人類的一種意識形態的產物,無不打上人類所在的社會和環境的烙印,一方面,藝術凸顯了和表現著社會的發展與變化,但另一方面社會也無時不在地影響著藝術的流變和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說藝術的存在於發展與社會是不可分離的。藝術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象反映,這只是一種哲學反映論,一種社會學的理解。藝術若是離開了其所存在的社會,那麼藝術也就等於是離開了其生存的土壤,失去了其得以維持生命的源泉和根脈。所以,藝術存在於社會中,它表現著社會生活、演繹著社會發展動向,而社會也不斷地為藝術提供藝術原料,也只有在人類社會環境中藝術才將得以繼續存在發展下去和豐富起來。
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所創造,而藝術家是社會群體中的一個獨特個體,他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藝術觀念的變化都離不開其所生活的社會。
二 藝術家與其所在的社會環境
中國自古就有「言」為「心聲」,「書」為「心畫」的說法,也即說明了一件藝術品的創造無不體現了藝術家的思想觀點、藝術情趣及其人生價值觀。「盡管藝術總是創制性的,卻又總是反映性的,包容或融合著這樣或那樣的情慾觀念內容,如情愛、倫理、政治、宗教等等。不管藝術以什麼樣的意象、形式、符號存在,它總滲透或融解著社會或心理的內容——情慾觀念」2。所以在探討藝術與社會的關系時,對藝術家與社會的關系的論述是必不可少的。
三 藝術家所表現的世界與社會
我們通常說藝術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所以無論藝術家再怎麼奔放不羈,全身心都投入藝術創作之中,用整個靈魂進行表現,藝術家所表現的世界仍然會具有其所在社會的印跡。
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來自於藝術家的深刻思考與苦苦的探尋,而其思考的必定是其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所感覺的,或者是由當下的生活所激發而產生的更深層次的對人類對人生乃至對整個宇宙的思考。當藝術家把其把思考的問題通過或抽象或具象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時,藝術作品就被生命化了,因為在這些作品中存在著另一個世界——一個藝術家精神或靈魂獨自考問自己的世界。而這一世界決然不是一個真空世界,因為藝術家的思想,藝術家所經歷的思考總代表了這個大社會中的和藝術家一樣敏感的人們的思想和追問,也因此,觀者會與藝術作品產生共鳴,被作品感動,因為藝術品中其實是社會的影子是某個群體的影子。
藝術家是藝術品的創造者,藝術家的個性賦予了其所創造的藝術品的獨特個性,因而我們也才能以次來從眾多的同類藝術作品中區分出不同風格藝術品,如,當我們面對畢加索和達利的作品時,我們可以毫無猶豫的就指出哪幅作品是畢加索的,哪幅作品是達利的,這是兩位個性不同的藝術家,所以他們的作品當然也是決然不同的。
四 藝術作品與社會
藝術品產生於特定的社會背景之下,最終經過藝術家的提煉和加工以特殊的表現形式又回歸於社會。
『貳』 藝術與社會現實的關系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是家喻戶曉的名言。生活是什麼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如:種田、吃飯、旅遊、休息等等。藝術是什麼呢?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
例如:用音樂去表現高山流水,用繪畫中去表現梅蘭竹菊,用書法去表現陰晴圓缺。總之用藝術詮釋自然、生活之規律。其目的是:從宏觀上說,使人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協調發展。從微觀上說,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之目的。
藝術與社會的關系二浴火——脫胎於社會的藝術家與作品 中國自古就有「言」為「心聲」,「書」為「心畫」的說法,也即說明了一件藝術品的創造無不 體現了藝術家的思想觀點、藝術情趣及其人生價值觀。
也許有人會認為藝術創造純屬一種個人化行為,藝術家採取何種手段運用何種藝術語言創造何種樣式的藝術形象,都是藝術家自個兒的事,與別人無關。
所以,任何指涉也不能影響藝術家的創作選擇,這種觀點顯然是把藝術與公眾,藝術家與觀眾、讀者、欣賞者割裂開來,漠視藝術的社會屬性與社會功能,「藝術不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和虛構的純粹娛樂,它總是保持與現實的緊密聯系,並努力利用自己的影響去改變對現實的知覺。」
『叄』 社會生活和藝術創作的關系
社會生活和藝術創作的關系:
1、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因而,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於社會生活的這種觀察和體驗,作為進行二度創作的表演藝術家們來說,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已故著名電影演員金山曾經把電影表演藝術歸納為三個原則,即:思想、生活與技巧。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這種觀察與感受又分為直接體驗與間接體驗、
2、藝術家本人作為創作主體,總是屬於一定的民族和時代,他與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僅需要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且要對社會生活作出判斷和評價,自覺或不自覺地表明自己的傾向和態度,從主觀方面也折射和體現出社會生活的影響來。
(3)藝術和社會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藝術作品並不是社會生活的簡單再現,藝術既是再現,又是表現。藝術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和詩情畫意,都是藝術家人生閱歷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結晶。一方面,社會生活作為藝術創作客體,為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另一方面,社會生活又對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創作風格產生深刻的影響。
『肆』 藝術家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筆記)
二 藝術家與社會生活的關系Or(藝術創作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
(1)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因而,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就顯得十分重要,歷代藝術家們在這方面都有著許多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對於社會生活的這種觀察和體驗,作為進行二度創作的表演藝術家們
(1)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因而,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就顯得十分重要,歷代藝術家們在這方面都有著許多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對於社會生活的這種觀察和體驗,作為進行二度創作的表演藝術家們來說,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已故著名電影演員金山曾經把電影表演藝術歸納為三個原則,即,思想、生活與技巧。
藝術家對生活的這種觀察與感受又分為直接體驗與間接體驗兩種情況。所謂直接體驗,是指藝術家在生活中親身的所見、所聞、所聞、所感、所遇。這些親身經歷往往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原料,往往激發起藝術家的創作慾望,激發起藝術家生動的想像和豐富的情感。
所謂間接體驗,是指藝術家從他人的言談和著作中吸取的生活經驗,這些間接體驗往往可以擴大藝術家的視野,拓展藝術家的生活積累,誘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一般來講,在藝術家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中,直接體驗是基本的,它是藝術創作的基礎,間接體驗是必要的,它是藝術創作的補充。
藝術家本人作為創作主體,總是屬於一定的民族和時代,他與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方面,社會生活作為藝術創作客體,為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另一方面,社會生活又對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創作風格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藝術家的藝術才能與文化修養
1、藝術才能:藝術才能,是指藝術家創造藝術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稟賦和後天訓練培養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創造力。但是,藝術才能雖然同藝術天賦分不開,但更依賴於後天的刻苦訓練和培養,有賴於長期的、艱苦的、勤奮的藝術實踐。從某種意義上講,「天才出於勤奮」這句格言同樣適用於藝術家。例如,電影界要求每個演員都要進行系統的、專門的形體動作訓練和語言訓練,從而使自己具有形體動作的技能,是自己的語言規范化和個性化,此外,還要求演員掌握騎馬、開車、游泳、格鬥、射擊、唱歌、舞蹈等多種技能和技巧,以適應各種角色的要求。
藝術家的文化修養: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除了需要藝術傢具有一定的技藝技巧和藝術才能外,還需要藝術傢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藝術家的文化修養包括深刻的思想修養、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廣博知識。例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作品具有如此豐富的軍事知識,《清明上河圖》中包含著眾多的社會信息和風俗人情。
藝術家的文化修養,同藝術才能的培養一樣,同樣需要長期勤奮的學習和實踐。例如:達芬奇之所以在繪畫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優越的藝術天賦和他的勤奮練習和學習數學、光學、解剖學等分不開。
藝術家深厚的文化修養,同藝術才能的培養一樣,同樣需要長期勤奮的學習和實踐。這種學習,包括學習和借鑒前人的經驗,也包括學習和借鑒同時代本國和外國藝術家的經驗。不斷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精進自己。
『伍』 藝術家為什麼和社會生活關聯密切
藝術家作為一定社會的成員,他的創作活動總是自然地與一定范圍的社會生活密切關聯,總是體現著一定范圍內社會生活中廣大群眾或集體的願望與藝術審美趣味。所以藝術家的個性,也是處於一定社會關系中並參與一定社會活動而形成的。離開社會與歷史,孤立地談藝術家的個性是毫無意義的。
『陸』 解析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你好!
各種個樣藝術都來源於生活,也就是說生活就是藝術的基礎,藝術的一切靈感歸根於周邊的社會生活。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和人就能為藝術提供素材。這個社會上沒有什麼人是為了真正的純藝術而「誕生」的,追求藝術的境界也在於他追求到藝術名譽和地位時也能為他自己創造更大的收益。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柒』 舉例說明為什麼藝術家和社會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社會生活對藝術家的影響,(1)家庭環境、社會制度滲透下的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與時代精神等因素的影響與熏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因此每個藝術家的生活內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等無不打上這些方面的印記。(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響。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對藝術家的熏陶和影響使非常明顯、深刻、普遍的。因為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社會習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各個方面無不打上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世界各民族的文藝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徵(包括藝術心理和藝術形式諸特徵)就說明了這一點。(3)世界潮流和時代精神的深刻影響。從全世界人類思想發展的現狀和趨勢而言,可以直接滲透和灌注到各個民族的文化中去,促使民族藝術在增添新的血液的同時產生新的表現形式與新的藝術種類。只有進步的民族精神與時代潮流有機地匯合成時代精神,才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精神動力,才能對藝術家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
藝術家體驗生活是藝術創作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准備階段,生活體驗是藝術家在觀察或接觸生活後,被生活所感動,從而產生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難忘的記憶與思考。生活體驗可分為自發體驗和自覺體驗兩種。生活體驗的原則和特點就是「取精用宏」「厚積薄發」。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除了自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技巧、技能之外,還必須要掌握一定的生活素材。藝術家需要對生活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體驗,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藝術構思過程中得心應手地選用它來予以加工創作。
『捌』 為什麼說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原因: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對於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和藝術創造的產物。因此,藝術創作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看,都與社會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1、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古代的、外國的作品,只能作為今天創作的借鑒,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藝術家本人作為創作主體,總是屬於一定的民族和時代的。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僅需要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且要對社會生活作出判斷和評價,從主觀方面折射和體現出社會生活對藝術家本人的影響。
藝術世界中的人物殉和詩情畫意,都是藝術家人生閱歷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結晶。
(8)藝術和社會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特徵
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
藝術活動總是伴隨著情感,這是慾望、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表現,也是對對象能否滿足自身慾望的價值評判。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出:文藝創作是藝術家「 在自己的心裡喚起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
情感主宰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串在藝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藝術活動中的「感覺」,受到「享受」的慾望的支配,總是被對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聲音所吸引。
藝術活動中的「知覺」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選擇並加工對象,按照情感圖式去選擇與「判斷」對象;藝術活動中的「想像」按照主體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創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
藝術活動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認與感悟,通過體悟獲得對生命與人生意義的深切理解,它無疑是一種飽含著情感的活動。
『玖』 論述藝術概論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藝術本質的定義
本質: 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內部聯系
藝術本質:是指藝術這種事物的根本性質,以及藝術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經濟、政治、道德、哲學、宗教等的內部聯系.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分別從藝術的社會本質、認識本質、審美本質全面把握藝術的本質
(一)藝術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再現的真實
所謂「藝術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即是說,藝術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實際,符合它反映的社會生活實際.這是一般再現型或再現性藝術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徵.
「再現」,是指藝術家在其作品中對他所認識的客觀對象或社會生活的具體描繪,在創作手法上偏重於認識客體,模仿現實.其特點是感性的現實和冷靜的理智在創作中起主導作用,觀察縝密,技法嚴格,細節真實.
藝術的再現不是對客觀現實的機械反映,不是純客觀地復制現實,而是藝術家將他所認識的客觀現實,按照美的規律,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充分傳達和表現出來.因此,再現的真實不是客觀世界本身的真實,而是藝術的真實,而藝術的真實又不同於生活的真實.
藝術可以認識客觀世界,反映現實生活,具有藝術真實性,但是這種真實性是一種假定的真實,審美化的真實,它根據於客觀的實際社會生活,卻不是實際的社會生活.藝術的這種假定性,不但不會削弱它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反而會使它的形象比實際的現實生活更加真實.這是因為,真實的藝術形象不但可以再現客觀世界現象的真實,而且還要揭示社會生活本質的真實,是現象的真實與本質的真實的統一.在實際生活中,事物的本質往往被現象掩蓋著,不能明顯,突出地表現出來,所以人們很容易被各種假象所迷惑,不能一下就洞察到事物的真相.而藝術則不同,由於創作主體的參與其形象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就具有了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藝術形象可以再現事物的現象的真實,而且由於藝術家的才能,現象的真實可以刻畫得非常鮮明生動;另一方面,藝術形象又不僅僅是現象的真實,還能通過藝術家主觀意識的能動作用達到本質的真實,達到對現實生活本質的把握.
(二)藝術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性——表現的真實
所謂「表現」,是指藝術家運用藝術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審美理想,在創作手法上偏重於理想地,情感地表現對象或拋棄具體的物象,追求超感覺的內容和觀念,常常採取象徵,寓意,誇張,變形以至抽象等藝術語言,以突破感受的經驗習慣;在創作傾向上,則偏重於表現主體意識,直抒胸懷.
藝術中表現得真實,即藝術形象中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家的真誠與真摯.表現性藝術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點,是中外藝術史上的另一主要傾向.
事實上,對主體的表現與對客體的再現,都是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再現客觀世界的真實,離不開主管的表現;同樣,表現主觀的真實,也不能完全脫離再現.兩者或者達到完美的統一,或者各有側重的程度不同.任何藝術作品,其形象上都凝聚著藝術家的主觀思想感情,是他的個性的表現,是他的主體意識的表現,同時也是他對社會生活的審美認識,審美評價和審美理想的表現.而優秀的美術作品,其視覺形象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家的思想認識和個性特徵一定是真實的,他的精神情感一定是真誠的,他對社會生活的審美評價和審美態度一定是真誠的.
綜上所述,藝術的真實性包括兩個互相聯系的方面,一是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或再現的真實,一是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或表現的真實.藝術形象的真實性,應該是這兩個方面的相融合,相統一.
『拾』 社會生活與藝術創作的關系是什麼
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對社會生活的這種依賴關系,首先表現在藝術家往往是從生活實踐中獲得創作動機和創作靈感,尤其是藝術創作的內容,更是來自於社會現實生活。但與此同時,藝術創作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藝術創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創作主體,藝術作品就無法產生。所以我們說,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更離不開創作主體,離不開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