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詩歌的藝術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詩歌是一咱歷史悠久的文學體裁,是以意象為詩情表達的基本結構單位,藉助豐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強烈節奏感和音樂性的語言,高度概括地表現詩作者對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由衷詠嘆的文學體裁。它是深緬的思想和飽滿的感情,在創造性想像的過程中交融在一起而顯現出來的一咱精練而富於感染力的藝術。 一、抒情性是詩歌的根本藝術特徵 小說、寓言和童話主要通過人物或動物和故事情節來再現生活的;散文主要是藉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場景來再現生活;戲劇主要是通過人物的矛盾沖突、語言和旁白來再現生活的。而詩歌則是主要通過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說,抒情性是詩歌的語言藝術。有人把抒情性稱為詩歌的靈魂。 詩歌的抒情性,是指詩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過抒情的方式來打動和教育讀者。郭沫若說過一句話:「詩的本職專在抒情。」抒情性構成了詩歌的藝術生命,離開抒情性談詩歌是沒意義的,因為拋開抒情談詩歌,詩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價值。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詩經》,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 有人說,詩歌是用來抒情的。我們不能超越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但能超越心理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而這種超越就是要通過詩歌裡面的抒情來完成。現在我們不能經歷杜甫詩人所處的戰亂社會人們的疾苦,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杜甫的《登岳陽樓》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維寫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巧妙地傳達了作者與朋友依依不捨、嘆息流淚,說著相聚時的歡樂,分別的無奈,別後會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許現在分別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不但交通方便,聯系也方便,只要一個電話、一條簡訊、一封E-mile就可以聯繫上對方,甚至可以通過視頻看見對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當時交通不便,今次分別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離也就是死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歌是李白的一首思鄉詩,他把自己身在他鄉的那份寂寞、思鄉之情用二十個字淋漓盡致一表露出來。當我們離開家鄉的時候也會對著月光念起這首詩,特別是中秋節的時候這首詩尤其流行。這就是詩歌表現出來的藝術靈魂。一首優美動人的之所以千古流傳下來,之所以為千百萬讀者所吸引,盡管有些詩歌所反映的內容與我們相距十分遙遠,不復有與詩同時代的體驗,但仍會為其詩所震憾,這就是詩的抒情所體現的美的力量,其內在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飽滿真摯。 二、形象美是詩歌的基本特徵 小說戲劇的主要表現手段是故事情節、人物對話,而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訴諸讀者直觀感覺的形象和聲韻。形象鮮明、聲韻鏗鏘是詩歌的共同特點。 唯物辯證主義認為,把握事物的本質就是要通過現象看本質。人腦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為人感知,反映到大腦中,經過思維抽象出結論,這結論是對景物的本質的認識。然而本質的認識是抽象的、靜止的、綜合的,也是無個性的,我們該如何表達它呢?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人們都感到非常沉痛,人們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沉痛?我們可用「心如刀絞」、「哀漠大於心死」等詞語來形象地表達失去周總理的痛苦,詩歌也一樣講求形象。當我們旅遊歸來,告訴朋友那裡的景色優美,但我們單純地說「那裡的景色好美哦!」別人會無法想像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樣美嗎?還是像肇慶的鼎湖山一樣美?我們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話來表達,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這還不夠形象,必須作一番形象的描繪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錢唐湖春行》用優美的語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現在讀者眼前。 詩歌有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之分,抒情詩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說理詩特別是解讀人生的哲理詩,哲理本來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要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表達,通過情來打動人。因為詩歌是通過抒情來引起讀者思想上的共鳴,詩人的感情是通過具體事物的感受來調動的,他必須把這具體事物的形象再現出來,才能讓人知道他感情的由來,而且也讓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蘇軾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來說明抽象哲理的,以具體寫出的詩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靈活的,意象玲瓏,可從多角度作多面觀,似乎涵義無窮。中國的詩歌理論強調的意象既要有意,還要有象,通過形象來提示意義,形象可以說是詩歌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音樂美是詩歌的先天素質 漢朝的樂府是配樂演唱的,唐宋的詞有曲牌,而詩是用來唱的,盡管它發展到後來詩與歌逐漸分離,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樂的本性依然保持不變。詩歌是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階段是和音樂、舞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古代社會里,人們打獵回來,要祭祀,要慶祝,他們是圍著篝火跳舞,敲著鼓,唱起歌。皇宮里祭祀也是吟唱詩,青樓里的歌妓是歌唱詩。可以說,音樂美是詩歌的一種先天的素質。 古今往來,在各類文學和藝術中,詩歌與音樂是最接近的藝術。有人說它們是形影不離的伴侶,是孿生的姐妹。在音樂中,我們會感到詩的因素,在詩歌中,我們會體驗到音樂的特質。例如,李清照《聲聲慢》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徐志摩《再別康橋》的第一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都透露出形象的深沉婉曲的音樂效果。 詩歌的音樂美體現在節奏和押韻上。一首歌是由節奏、樂譜構成的,失去了節奏,這首歌就像一杯水,沒有起伏,更不能傳達出它裡面所表達的情感,節奏頓揚抑挫,鏗鏘有致,能從心理上引起讀者的共鳴。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裡面描寫琵琶聲傳情地表達琵琶女的寂寞、悲傷的情感,從而引發作者「同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 四、語言美是詩歌的跳動的音符 樂壇的指揮大師用魔杖般的手,調動著波瀾起伏的音樂語言訴說流動的的思想和起伏的感情;繪畫大師用激情和思考凝成的畫筆,把紅、橙、黃、綠等色墨調合成出神入化的繪畫語言,表現著不同凡俗的藝術思考和美學趣味;而詩人則用生花妙筆,把平淡無奇的文字,組合成優美、生動准確而精練的詩歌語言,抒發滿腔的激情。 詩歌沒有小說散文那樣的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沒有戲劇那樣的尖銳的矛盾沖突,只有形象、精煉、富於色彩、音響、動感的語言,描繪一幅栩栩如生的藝術畫卷,開拓出「柳暗花明」的藝術境界。曹操的《短歌行》運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廣大壯闊的江山畫卷,抒發他的胸懷大志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的《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展現了詩人醉酒歸來的快樂畫面。 古人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歌的語言之所以為美,是因為它的語言是經過提煉出來的,才能使詩歌閃爍光彩,才能打動讀者內心深處的心弦,就像金鋼石是從高溫爐里脫穎而出。言辭精煉是詩歌的表達手段,往往一句詩或幾個字甚至一個字就能傳神地把詩歌所表達的內容表現在讀者面前。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使讀者雖然是用眼閱讀,卻聽到詩中傳出敲門的聲音;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安形象地描繪了春天姑娘悄無聲息地來到江南,給江南披上了綠衣裳的景象。 詩歌的語言除了精練之外,還運用各種的修辭手法來為詩歌錦上添花。詩歌巧妙地運用擬人、物化、比喻、象徵等手法來刻畫生動的形象,牽引讀者的思緒,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詩的深沉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裡面把「我」物化成「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的駁船」,含射出「十年浩劫」中的祖國是何等貧窮落後,以及作者隱藏其中的那種「痛苦的希望」悲哀的焦慮;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運用誇張的手法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闊;餘光中的《鄉悉》中把「鄉悉」比喻成「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台灣幾千萬同胞思念祖國大陸、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的心情。 詩歌的語言猶如一隻無形的手,使詩的琴弦發出優美動人的音響,成為開啟人們的心靈的鑰匙。 五、朦朧美是詩歌的藝術外衣 在詩歌中,詩人情感的抒發並不是直接呼籲出來的,而是藉助詩歌意象間接地暗示出來的,這就是詩歌的朦朧美。詩歌的最大特點景在於它通過精練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涵,而又始終不露風骨,總是叫人尋味無窮,就像俄羅斯姑娘的臉上蒙一塊面紗。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當我讀完這首詩的時候,百思不解,弄不懂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內容,是傳達愛情之意還是說明事物之間的聯系哲理?詩人並沒有說明他的意圖,而是讓我們自己去自由想像,去解讀。我們閱讀一篇小說,不是單純地去追求它的故事情節,而是去挖掘故事情節裡面所蘊含的內容、思想。我們讀一首詩也一樣,要用心去揣摩作者的心理,去揭穿詩裡面所包含的內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曖花開》表達作者去追求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法國詩人馬拉美說,詩只有說到七分,其餘三分讓讀者自己去領會。 六、意境美是詩歌藝術的境界 所謂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意(意)和客觀生活的物景(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詩歌的意境美是作者巧妙地把意與境結合起來,而且是結合得天衣無縫,自然和諧,情景交融。一首詩只有境沒有意,猶如一個死寂的世界,只有意沒有境,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馬致遠《天凈沙》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秋風蕭瑟,樹葉飄落的寂寞凄涼的畫面,再加上「斷腸人」在他鄉的思念之情,達成了一種意境相合的藝術境界。詩的意境之美,或因果略情濃,或因情略景濃,景物引起了詩人的心動,詩人用心去感受景物,於是產生了詩意。 詩歌不僅是一種文學體裁,而且是一種精神食糧。我們閱讀詩歌,既可以了解詩歌所映射的內容,也可以感受作者內心的世界。我們在讀詩歌時也可以欣賞到它的藝術特徵。
B. 詩歌的美學特徵有哪些
在文學作品中,詩歌無疑是最具審美性的。蘇雪林說:「詩乃美文之一種。」瑪·布爾頓說:「詩歌是語言最精妙的運用之一。它給人以語言所能提供的最大樂趣。」詩歌不僅本身是美的,它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美。雪萊在《為詩辯護》中說:「詩使萬象化成美麗;它使最美麗的東西愈見其美,它給最醜陋的東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與恐怖、愉快與憂傷、永恆與變幻;它馴服一切不可融和的東西,使它們在它輕柔的羈軛之下結成一體。」人們對詩歌的衷情和喜愛,從根本上講是源於詩美。那麼,詩歌具有一些什麼樣的美學特徵呢?
1.語言上凝練、含蓄的美。詩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詞表達最豐富的意義。無論中外詩歌,都講究用詞的反復推敲,做到舍此無二的地步。詩歌既是最精練的語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達不盡的情意,正是詩的本份。從這一點來說,任何一首詩,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為其含蓄朦朧,其意蘊便格外豐富,為讀者的鑒賞提供了多樣的可能,古人雲:詩無達詁,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2.形象上的繪畫美。詩歌是用意象來表達意義的。古希臘詩人西蒙奈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古人張舜民在《畫埋集》中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都強調詩歌的意象鮮明突出的特點。詩歌中的景色描寫、情景交融都構成繪畫美。這種繪畫美的獲得靠的是意象的營造,詩歌呈現給讀者視覺看得見的具體形象,並由此在讀者腦海里形成一個視覺形象,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同時意象能引起聯想,而聯想具有誘發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來說,最受人欣賞的詩就是那些大多數人都能在腦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詩。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詩的重要特徵,離開情感美的詩不能稱之詩或好詩,最偉大的詩歌一定是富於強烈的情感的詩歌。詩人處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用心裡滾燙的激情熔鑄成錚錚的語言,表現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詩,可以直抒胸臆,壯懷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詩歌的情感可激躍,可平淡;可明顯,可暗含。無論喜怒哀樂,只要真摯、純粹,均可構成詩的情感美,而引起讀者感情上的應和、共鳴,得到美的享受。
4.悅耳的音樂美。優美的韻律和節奏是詩歌美的一個重要結構因素。可以細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音響節奏,包括聲律(平仄、輕重、長短句)和韻律(押韻和韻式等);第二是語義節奏,指詩行的分節、斷句、頓開和字詞的連續等。歷來好詩均可以歌,布爾頓說,詩的本質在於歌,強調的就是詩的音樂美。音樂美滿足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這種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詩味,」就是那種使我們感覺到一首詩之成為詩的那種素質。滋味美是用華美的語言形式所表現的情與景相合的詩的藝術境界,是詩歌給我們的一種獨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韻味、食佳餚之可口甘甜。詩歌的風格、氣脈、文采、文質美均是構成詩味的要素。然而詩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間之外,需要敏銳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爾頓說「大多數聰明而多識的頭腦足以產生大量的聯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欣賞詩。」當詩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時候,會有所損失,甚至完全消失。
C. 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美
主要表現在借景抒情上。還有就是對意象的運用和詞句的炫麗婉轉。
也有的古代詩歌是那種朴實無華,但是十分動人的那種。
主要因為朝代不同和作者身家背景不同,他們的生活經歷不同,都是他們寫出的詩也不一樣。社會是否安定影響著他們詩詞的風采。
這種藝術美還表現在文字詞語規格有序,抒情范圍有限而綿延不絕。
D. 現代詩歌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現代詩歌特點有:
1、形式自由。
2、內涵開放。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4、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現代詩歌是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中國近現代詩歌的主體新詩,誕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 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E. 詩歌 美在哪裡
詩歌之美在於語言美、聲律美、意境美。
生動形象是一切文學語言所共有的特點。人類的語言有兩大類型,一類是描寫性的摹狀語言,即形象語言;另一類是推證性的邏輯語言,即抽象語言。文學藝術語言的基本形式是摹狀語言,而科學理論語言的基本形式是邏輯語言。
詩歌語言是典型的摹狀語言。判斷抽象語言的尺度是語法和邏輯,而判斷形象語言的尺度則是生動和優美。為了達到生動和優美,詩歌語言可以破壞語法,也可以不遵守邏輯。例如:「要問相思,天涯猶自短」,以有形之「天涯」喻無形之「相思」,不合邏輯,卻是一句好詩。所以理智感太強的人,不能做詩,也不能理解詩。
詩歌語言的另一個特點是聲律美。聞一多說:「聲律是詩之花朵。」詩歌本質就是一種具有音樂美的藝術語言。王國維說:「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言之,則一切優美,皆存在於形式之對稱、變化之調和中。」何新認為:「新詩革命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於現代新體詩拋棄了兩千年中國古典詩歌的最寶貴的成果——詩歌修辭和音律聲韻的藝術美。在新詩中,至今未能形成優美的藝術表現形式,許多詩完全倒退為原始時代那種信口而發、毫無形式的所謂『自由體』。」「絕對的自由就是不自由,絕對無形式的詩也正意味著根本沒有詩。因此,新體詩的創新,還是要從研究現代語言的聲韻和修辭規律入手。」
對於一首好詩,如果說形象是肉體,那麼命意就是靈魂。沒有靈魂的肉體即使美麗,也只是一具無生命的石膏模特兒。一般地說,命意在詩中隱含得愈深邃,詩的意境就愈深,因而愈耐人尋味。
詩的意境有主客之別:
詩人介入感情的「造境」——這是古典詩歌的浪漫主義表現形式。如李白的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詩人隱藏自我的「寫境」——這是古典詩歌的寫實主義表現形式。如杜甫的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除此之外,古典詩歌還有一種象徵主義的表現形式。我把它概括為——詩人興此歸彼的「幽境」,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象徵。詩人用「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象徵遠離故鄉惜別不舍和思念親人的心情。但這兩種心情無論在形式上或屬性上,與「楊柳」、「雨雪」都毫無共同點,這也是象徵不同於比喻之所在。
F. 聞一多說詩歌有「三美」,對照《子衿》,三美是如何體現的
「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奠定了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基礎。
具體而言,「音樂美」強調「有音尺、有平仄,有韻腳」;「繪畫美」強調詞藻的選擇要穠麗、鮮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詩都可以形成一個獨立存在的畫面。「建築美」強調「有節的勻稱,有句的均齊」。其主要目的是在詩的內容和詩的格式上都擁有美。
創作實踐
聞一多先生的詩歌在藝術上有著獨特的風格。由於追求藝術上的嚴謹,使得他的詩歌大多富有浪漫氣息的幻想,嚴謹奇特的構思,火山爆發式的激情,一詠三回環的語勢,以及比喻、誇張、象徵、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等特點。
詩集《死水》中《發現》、《一句話》、《死水》等詩篇,寫得或激憤、或悲痛、或豪邁熱烈,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憂慮與關切,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G. 分析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美
真摯地獨抒性靈、追求個性解放是徐志摩詩歌的基本藝術個性。他的詩歌特別是其中影響很大的抒情詩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其藝術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構思精巧,意象新穎。在《雪花的快樂》中,詩人以「雪花」自稱,以那飛揚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傳達了執著追求真摯愛情和美好理想的心聲。《她是睡著了》以豐富的想像描摹意中人的睡態,連續用星光下的「白蓮」、香爐里的「碧螺煙」、喧響的「琴弦」、翻飛的「粉蝶」四個富有濃郁詩意的物象,營造出美妙的意境;膾炙人口的《沙揚娜拉》全詩僅四句,中心意象是一朵不勝嬌羞的水蓮,用以狀寫日本女郎溫柔多情的神態,貼切傳神,既純潔無瑕,又楚楚動人,構思之精,意象之新,使這首短詩包涵著體味不盡的意蘊,顯示出徐志摩詩歌特有的柔婉情韻。《嬰兒》用一個行將臨盆的產婦對腹中嬰兒的企望,象徵地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理想的嚮往,構思不落俗套。
2、韻律和諧,富於音樂美。徐志摩認為「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音節是詩的血脈。在他大量的四行一節的抒情詩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疊、反復、排比、對偶等手法,《雪花的快樂》里「飛颺、飛颺、飛颺」的連用,《再別康橋》開頭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復「輕輕的」,造成纏綿中不乏輕快的韻律,在節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在用韻上,他多方採用西洋詩押韻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隨韻(AABB),《為要尋一個明星》用抱韻(ABBA),《他怕他說出口》用交韻(ABAB),使詩韻在和諧中顯出變化。
3、章法整飭,靈活多樣。徐志摩作為新格律派的代表詩人,十分講究詩形和章法,他的詩雖以四行一節式較多,但從整體上看,節式、章法、句法、韻腳都各有變化,不太拘泥,講究詩形而能不為其束縛,整飭中有變化,呈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再別康橋》每節四行,隔行押韻;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長;大抵八字;詩行有規律地長短錯落,又大段整齊、勻稱。《愛的靈感》長達396句,《沙揚娜拉》共有4句,《翡冷翠的一夜》一節74行,而《火車擒住軌》一節僅2行,足見其句法、章法的變化多端。
4、詞藻華美,風格明麗。徐志摩的詩富於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現為文詞的豐富和詞藻的華麗、濃艷。《她是睡著了》、《半夜深巷琵琶》、《秋月》都寫得嫵媚朗麗,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病中》一口氣連用七個比喻(博喻)形容病中的心情、一瞬間的回憶。夕陽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青荇、斑斕的星輝……織成了色彩明麗的畫面,使《再別康橋》別具一種溫柔纖麗的風情。
H. 詩歌的三種藝術美
一首好的詩歌,之所以能人以美的享受,來源於詩的本身所具有的美學基礎。而這些美學基礎又都是從生活美、語言文學美等方面轉化過來的。
詩美本身從來就是一種藝術。而這種藝術的美,是建築美、音樂美、色彩美與意象美及其它美的綜合體現。
詩歌的藝術價值,應該首先體現在它的美學價值上,而這種美價值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到讀者對它的認可。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不被讀者所認可的詩,即使它的美學價值再高,也很難得到充分的體現,因而,它也很難產生本應該具有的社會效應。
I. 語文詩歌鑒賞方面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襯情)、寓情於事、寓情於理等。
2、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主要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
4、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包括雄渾、曠達、沖淡、飄逸、沉鬱、豪放、婉約等。
語文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富有感染力、說理透徹、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委婉含蓄。
語文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點明中心、突出主題
語文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筆、做鋪墊、承上啟下、前後呼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