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關於『藝術揭示了世界』這句話,在你的 理解中你認為它是如何揭示了世界,「
藝術源自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也會通過藝術去傳達生活,所以說藝術揭示了世界。
② 藝術是人類用什麼和什麼去感知世界
聽覺
視覺
(生理學術語)
視覺是一個生理學詞彙。光作用於視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其信息經視覺神經系統加工後便產生視覺(vision)。通過視覺,人和動物感知外界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動靜,獲得對機體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經視覺獲得,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
③ 藝術愛好者如何才能形成正確的鑒賞力
就某一藝術領域,深刻了解和熟悉其發展史
對藝術發展史的深入了解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該門藝術的表現形式、表現特色及表現力,才能抓住這類藝術表達的精髓,學習藝術發展史是進行藝術鑒賞的基礎。
多想多說。現在的短視頻那麼發達,我們可以找一些藝術院校的藝術鑒賞藝術欣賞公開課的視頻,在系統學習這些藝術鑒賞角度和方法的同時,自己想一想,那些被稱之為藝術作品為什麼經典,優點在哪裡?然後可以向著親朋好友來介紹,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再對照這些短視頻里,專家教授的講解和點評,隨時修正自己的偏差,哪些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樣,既鍛煉了自己對藝術鑒賞的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藝術欣賞水平。
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執著、耐心及相關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同時,也需要人生閱歷累積帶來的對藝術作品思想的感知和領悟,欲速則不達。
④ 你認為藝術是什麼
藝術是反映當地社會生活,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意識形態。
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於不斷創造新興之美,藉此宣洩內心的慾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皆屬藝術。
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藝術形象,以人為中心對社會生活做出感性與理性、情感與認識、個別性與概括性相統一的反映,把創照性的生活與表現情感結合起來,並用語言、音調、色彩、線條等物質手段將形象物質和外觀,成為客觀存在的審美對象。形象性與審美性是藝術作品最突出的特徵。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並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人類自由創照能力的體現,它在發展過程中早已成為獨立的精神活動領域。藝術活動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全體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推動歷史的前進。可陶冶人的情操與性情。 2、.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 3、.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梅湘涵書法等藝術的產生和表現。 4、.含有貶義的意思,搔欺的意思。就如冬天光頭,夏天戴帽子,充大尾巴狼,都是「藝術」。
藝術無處不在,每一行職業,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語言,每一種形態都可擁有藝術的成份。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筆的藝術家。而任何事物,無論戰爭、科學、愛情、文藝、生產製造等等都可以發展到藝術的層面。藝術是一種可以同時被絕大多數人贊同與驚嘆的自然或人類的產物。它的表達方式種類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價值關系的運動與變化過程,從而對人的情感、知識和意志進行交流、誘導、感化和訓練。當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繹至藝術的層面,將幾近於完美。
[4] 人類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發生的基礎是人類的語言,有效的藝術創造必須完全藉助於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不藉助語言的所謂藝術創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戲創造。在娛樂功能的層面上,藝術與普通的娛樂游戲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價值和發展價值。然而,藝術與普通的游戲在文化形態上畢竟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在文化的社會功能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著被認真關注的必要。 什麼是藝術,藝術與人類的其他文化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目前似乎誰也不能夠明確地給予回答。本文從人的主觀行為的功能范疇及其所創造出的文化構成入手,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76.htm
⑤ 如何培養孩子用藝術的眼光看世界
那麼小,應該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家長從旁引導就行。
⑥ 藝術如何用形象反應世界
藝術知識視覺上的東西 而形象 也是直接進入人是視覺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要用形象來反應世界的話就的用世界本身
⑦ 如何理解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
藝術有什麼樣的價值和功能,最終必然表現為它在人類掌握世界的活動中所起的作用。為了更准確地把握藝術的價值和功能,我們先必須回答人究竟是怎樣掌握世界的,藝術在其中又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這樣一個問題。
對此,馬克思為我們做了科學的解答。
馬克思認為,人對世界的掌握,既不是黑格爾所說的那種人對絕對精神的認識活動,也不是費爾巴哈所指的是人對自然界的「感性的直觀」,而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現關的感性的實踐活動。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把人對世界的掌握分為物質掌握和精神掌握兩個方面,前者是指是人的現實的感情性的物質實踐活動本身,後者是指人把世界「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即人和頭腦對世界加以掌握。
關於人對世界的精神掌握,馬克思在《導言》中就理論思維的問題這樣寫道:「整體,當它在頭腦中作為被思維的整體而出現時,是思維著的頭腦的產物,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這種方式是不同於對世界的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掌握的。
」①可見,在馬克思看來,人對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包括理論思維、藝術、宗教、實踐—精神等。馬克思之所以這樣劃分,是因為他認為,上述任何一種精神掌握方式都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某種特殊需要,都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某種特殊表現,都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因而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於是,馬克思指出:「人不僅通過思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②
人對世界精神掌握的這幾種方式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從不同的側面對於現實世界不同領域的把握。
宗教的掌握方式帶有純粹幻想性,是對世界的一種消極的把握。理論思維的掌握方式的特點是抽象,通過抽象思維來探求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 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的內容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直接產生的感覺、思想、情感、願望、意志等,其表現形式即那些預先在人們頭腦中觀念地存在著的、並能進一步促成人的實際行動的計劃、方案、理想藍圖等,它的特點是,直接從日常生活實踐中產生、並且又直接作用於日常的實踐活動。
藝術的掌握方式不只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更是對主觀感受的表現,它通過創造美的形象來再現審美對象和表現審美意識,因而藝術掌握的過程實際上是美的創造的過程。
對於藝術的掌握方式,馬克思的直接論述並不是很多,但我們從散見於他的著作里的有關藝術的論述中,完全可以領悟到其所具有的深刻內涵。
雖然馬克思也談到了藝術具有上層建築的性質,也重視藝術的認識功能,但也特別強調其審美的性質和功能,認為藝術掌握方式的最基本特徵概括起來是:人們通過創造美的藝術形象來反映審美對象、表現審美意識。 馬克思還特別注意到人對世界的藝術掌握是必須通過具有美的屬性的物質形式來體現的,因而,在馬克思眼中的藝術,是一種專門表達人對客觀現實審美體驗的物品,換句話說,藝術就是用物質的形式來表現人對世界審美感受的東西,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體驗的物化和外化。
因此,馬克思十分重視藝術的審美功能,認為藝術必須具有美的魅力,應當給人以「藝術享受」,且只有藝術品才能「創造出懂得藝術和具有審美能力的大眾」。 顯然,馬克思把發揮審美價值和功能視為是藝術的必備素質和重要使命。
藝術作為一種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既反映著客觀世界,又豐富和確證著人的本質力量,可以說,藝術就是人在掌握世界的過程中其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和「物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馬克思認為,「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本質特性,而藝術活動就其本性而言,恰恰是人的這種本質特性最充分的體現。
在藝術活動中,人們並沒有在主觀上帶著掌握世界的功利目的,但卻足以在享受到精神自由狀態所帶來的愉悅和愜意中掌握了世界,可見,藝術是最具自由品格的。正是藝術的這種自由品格,使得人們在藝術審美活動中,能夠細膩而充分地體驗自身的情感和想像,從而達到各種心理機能和諧一致的自由境界。
可以說,藝術之所能夠豐富和確證人的本質力量,主要應歸蘇於藝術的審美特徵。藝術具有審美的性質,而審美又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質。
馬克思提出的理論思維、實踐—精神、藝術等對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在一定意義上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真、善、美三大領域具有一定的對應關系:理念思維的掌握方式主要是通過邏輯思維揭示客觀世界的本質規律,因此,它主要是對世界的「真」的掌握;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是直接從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精神活動,它直接為現實服務,它追求直接的功利目的與實用價值,因而,它主要是對世界的「善」的掌握、藝術的掌握方式是人「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的、審美因素佔主導地位的一種掌握方式,這更多地是對世界的「美」的掌握。
當然,上述這種對應關系不是絕對的,三種方式除了能把握主要對應的領域之外,也同樣可以對其他領域予以一定程度的把握。理論思維、實踐—精神、藝術與真、善、美之間所具有的這種一定意義上的對應關系進一步表明,三種掌握方式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價值和功能,這種獨特的價值和功能是不可以互相取代的。
馬克思上述善於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理論,為我們探討藝術的價值與功能奠定了思維基礎。它使我們認識到,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道德、科學、藝術等都是適應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某種特殊需要而生產和發展的,他們都具有自身的最根本的價值和獨特的功能。
雖然馬克思並未就藝術的價值和功能作進一步的、明確的闡述,但馬克思的上述論述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藝術的價值及其功能都是和審美聯系在一起的。 。全部
⑧ 怎樣運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生活,讓藝術融於生活
一個人如果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人生,他的頭腦就是他的心。
靈魂的存在是一個可怕的現實,它可以買賣,可以交換。
靈魂可以受到毒害,也可以變得完美。隨你怎麼處置。
我覺得自己的靈魂漸漸有了方向感......
不再是那麼的躊躇,漸漸地撥開了雲霧濾清自己的思緒。卸下桎梏我靈魂的枷鎖,輕松的面對眼前的一切,無論是喜悅或是憂傷都用一種藝術眼光來看待,賦予一種藝術的色彩。痛苦的往事也不再是我心裡的結,只不過是暫存於我記憶里的一段這么簡單,可以把它形容成是略帶悲劇色彩的一場戲,大可不必再為之黯然神傷。回過頭來看,人生只不過是一出戲。
⑨ 如何看懂藝術
1
第一個「讀懂」
讀懂藝術的核心是欣賞藝術品本身
我們欣賞藝術,核心是欣賞藝術作品,而不是讀懂介紹藝術的書。藝術作品本身就是語言,好的作品會說話。
這是我們能從藝術中獲取的重要信息,除了背景以外,每一件藝術品只是藝術家表達的體現物。
「讀懂」二字顯然過於浮誇,也顯得我們過於自大。
毫無疑問,大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總能用精妙的創作來解讀人類的精神狀態,或他們關注的狀態。
這種狀態就是人類的共鳴點,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以後。
如果我們在博物館中,面對《星空》而哭泣,面對《格爾尼卡》而悲憤,也許我們即懂了如何欣賞藝術。
2
第二個「讀懂」
讀懂當代藝術
作為一個藝術生,我們嚮往西方藝術教育,特別是義大利。
我們常常會提問:「如何考上佛美?」「老師,羅美難不難?」「我要准備做一個什麼樣的作品集才能去義大利呢?」
如何去考是技術手段,只有當你真的懂得了藝術,才有了考義大利美院的方向。
大家首先要正視一點:現在全義大利美院的教學大部分是當代藝術方向的。
我們很多人聽到「當代藝術」這幾個,腦中浮現的字眼不是」傻子「就是」瘋子「。
但其實那些出格的、超前的,反叛的甚至明顯影響感官的作品只是集中出現在了60-80年代而已,那個時期受到戰爭、政治及經濟的影響,整個藝術思潮都非常激進。
在此之後,現在廣泛盛行的當代藝術開始興起。
在我們原來的印象裡面,藝術就是繪畫、雕塑、古典音樂,但當代藝術已經完全超越了這樣的范疇。
當代藝術不是某一種形式,聲音、影像、行為、光線、互動、裝置都是藝術表達語言,是藝術家使用的技法。
這和幾百年前,畫家在畫布上畫畫,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不是你拍了一張照片,一個視頻,甚至跳了一段舞,就是當代藝術了。
3
第三個「讀懂」
在求學期間我們怎麼讀懂
對中國學生來說,我們習慣了經驗主義式的學習法,即對於曾經發生或者接受過檢驗的事情,覺得都是對的。
但這會導致一個藝術問題:我們會以非藝術而是科學家的方式來學習藝術。
什麼是科學家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登上科學的巔峰。
科學的知識結構是金字塔型的,一切都有一個標准答案。
但藝術家的答案是:可能是吧,或許是吧,你想什麼是什麼。
所以藝術不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學習結構,是一個巨石陣。
藝術沒有山頭,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山峰,而山峰之間互相連接。
我們沒有辦法說印象派比立體派高明多少,他們只是不同的流派,他們的地位同等重要。
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也沒有高下之分。
再比如,印象派是畫油畫的,文藝復興時大家也是畫油畫的,但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流派,中間相隔了幾百年。
所以,是否是當代藝術,跟大家畫不畫油畫無關。
作為一個藝術生的基本素質,是要學習在藝術中出現的所有形式,藝術家,藝術案例。
這樣才會讓大家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走得更遠。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素描頭像畫得非常好,就ok了。
水粉學會了,去學油畫了,你就比還在學水粉的同學技高一籌了。
藝術語言沒有高下之分。
作為一個藝考生,切勿不要把自己只是范圍縮小到一個鉛筆,一張畫紙,一桌靜物,一個模特。在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藝術巨星、現象和流派,你不一定要成為他們學習他們,但需要有一個平常心去了解他們。
作為學生應該都要學習,包括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包括各種藝術形式,任何片面的看待藝術的態度都是不對的。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對學生來說,不要自己不喜歡就不去學習。
有主觀的態度是好的,但學習不應該是片面,態度更不應該偏激。
才是藝術的正確打開方式。
4
第四個「讀懂」
走得更近讀得更懂
欣賞藝術,「讀懂「藝術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走近真實的藝術作品前,走出你的集訓畫室,走進博物館、走進美術館、走進展覽館,走出你的世界,走向整個世界。
在當今主流的藝術屆,藝術家們討論語境通常都會是社會問題、人類關懷,和思考當今人類生存的主題。
比如以下這個作品,藝術的本體是後面的雕塑,然而觀眾通過作者特製的app掃描,就會出現熱感應,冰冷的雕塑立刻就有了溫度,出現了有血有肉的人體的感覺。
雖然從科學上說,只有絕對零度的物體在熱力圖中才會沒有紅色,但從作品的構思、展現和最後的立意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棒的展現。
但作為學生,社會問題、人類關懷這些主題太過於宏達,我們可以討論一些與自己有關,更輕松的話題。
但這裡面也會涉及到關於藝術思考中個人身份和群體身份的共識和認知。
當代藝術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混沌,掙扎和痛苦之後,在百年來藝術家無限的努力下,給藝術帶來了無限豐富多彩的方式。
現在「藝術」這個單詞已經遠不是500年前的意思,通過背景去理解藝術家的精神創作,並找到那個與自己相關的精神出口。
我們就能在大師的指引下進步。